❶ 黑茶要怎麼煮
步驟/方法
1黑茶的熬煮其實很簡單,待水溫加熱到開,放入適量湖南黑茶(此時勿需加壺蓋),沸騰熬煮2分鍾關火,蓋上壺蓋燜泡3~5分鍾,濾渣後即可飲用。
2由於黑茶的陳、醇特點,建議將煮好的茶先倒入曖水瓶中燜1~2小時,其味更醇香,尚可每晚睡前將煮好的茶放於暖水瓶中,第二天飲用,其茶的深度發酵過程更充分,保健作用價值和口感更佳、更滑膩,湯色也更鮮艷透紅。
3根據黑茶的傳統飲用特點,你可以用現代的工具茶具來泡飲,同時,讓喝湖南黑茶讓喝茶變得時尚,健康,輕松、便捷,享受健康的同時,減去了不會煮飲湖南黑茶的煩惱,還讓喝茶也低碳,真正的一舉三得。
❷ 黑茶製作工序
先燒開一壺水,將茶具清洗干凈,然後將5g黑茶投入壺中,茶與水的比例為1:50,蓋上壺蓋,溫度調在100℃,待茶水沸騰,氣從壺嘴而出,大約5分鍾左右,有醇厚的陳香糯香溢出,然後將茶壺取出,關火後,將茶湯倒入公道杯,最後分倒至茶杯品飲。
❸ 黑茶的特色工藝是什麼
工藝流程
黑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較粗老,加之製造過程中往往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油黑或黑褐,故稱黑茶。黑毛茶是壓制各種緊壓茶的主要原料。黑茶因產區和工藝上的差別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藏茶和滇桂黑茶之分。
殺青
由於黑茶原料比較粗老,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殺不勻透,一般除雨水葉、露水葉和幼嫩芽葉外,都要按10:1的比例灑水(即10千克鮮葉1千克清水)。灑水要均勻,以便於黑茶殺青能殺勻殺透。
(1)手工殺青:選用大口徑鍋(口徑80~90厘米),炒鍋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傾斜面,灶高70~100厘米。備好草把和油桐樹枝丫製成的三叉狀炒茶叉,三叉各長16~24厘米,柄長約50厘米。一般採用高溫快炒,鍋溫280~320℃,每鍋投葉量4~5千克。鮮葉下鍋後,立即以雙手勻翻快炒,至燙手時改用炒茶叉抖抄,稱為「亮叉」。當出現水蒸氣時,則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將炒葉轉滾悶炒,稱為「渥叉」。亮叉與渥叉交替進行,歷時2分鍾左右。待黑茶茶葉軟綿且帶粘性,色轉暗綠,無光澤,青草氣消除,香氣顯出,折粗梗不易斷,且均勻一致,即為殺青適度。
(2)機械殺青:當鍋溫達到殺青要求,即投入鮮葉8~10千克,依鮮葉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調節鍋溫進行悶炒或抖炒,待殺青適度即可出機。
初揉
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輕壓、短時、慢揉的原則。初揉中揉捻機轉速以40轉/分左右,揉捻時間15分鍾左右為好。待黑茶嫩葉成條,粗老葉成皺疊時即可。
渥堆
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關鍵性工序。黑茶渥堆應有適宜的條件,黑茶渥堆要在背窗、潔凈的地面,避免陽光直射,室溫在25℃以上,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後的茶坯,不經解塊立即堆積起來,堆高約1米左右,上面加蓋濕布、蓑衣等物,以保溫保濕。渥堆過程中要進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勻。堆積24小時左右時,茶坯表面出現水珠,葉色由暗綠變為黃褐,帶有酒糟氣或酸辣氣味,手伸入茶堆感覺發熱,茶團粘性變小,一打即散,即為渥堆適度。
復揉
將渥堆適度的黑茶茶坯解塊後,上機復揉,壓力較初揉稍小,時間一般6~8分鍾。下機解塊,及時乾燥。
烘焙
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後一道工序。通過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質即油黑色和松煙香味。乾燥方法採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煙味,分層累加濕坯和長時間的一次乾燥,與其它茶類不同。
黑茶乾燥在七星灶上進行。在灶口處的地面燃燒松柴,松柴採取橫架方式,並保持火力均勻,借風力使火溫均勻地透入七星孔內,要火溫均勻地擴散到灶面焙簾上。當焙簾上溫度達到70℃以上時,開始撒上第一層茶坯,厚度約2~3厘米,待第一層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時,再撒第二層,撒葉厚度稍薄,這樣一層一層地加到5~7層,總的厚度不超過焙框的高度。待最上面的茶坯達七八成干時,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製鐵叉,將已乾的底層翻到上面來,將尚未乾的上層翻至下面去。繼續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層茶葉乾燥到適度,即行下焙。
自然晾置
自然晾置乾燥法為傳統乾燥工藝,黑磚仍採用這種傳統工藝,茶葉踩壓成包壓製成形後,置於陰涼通風之處,10-15天時間。千兩茶百兩茶等則用日曬夜露49天的乾燥工藝,讓水分緩慢乾燥。
1、茯磚系列
磚面平整,稜角分明,發花茂盛,色澤黑褐,菌花香濃郁,黃琥珀湯色,滋味醇和,入口爽滑,甘甜潤澤。
2、黑磚系列
磚面平整,稜角分明,色澤黑褐,香氣純正,帶松煙香,湯色黃琥珀色,滋味醇和,微澀,略帶梅子味,陳茶轉化為樟香味。
3、花磚茶
磚面平整,花紋圖案清晰,稜角分明,色澤黑褐,香氣純正,帶松煙香,湯色紅琥珀色,滋味純和,微澀,略帶梅子味,陳茶轉換為樟香味。
4、三尖系列
三尖色澤烏黑油潤,香氣純正,帶松煙香,湯色紅琥珀色,明亮通透,有活性,滋味深厚,回甘生津,四五泡後滋味甘甜,黃琥珀色。
5、千兩茶(花捲)系列
棒型,花格篾簍包裝,茶葉緊實,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略帶松煙香,湯色黃琥珀色,明亮有活性,滋味醇和,微澀。
❹ 黑茶加工工藝流程
按照現行的《茶葉分類》國家標准來劃分,我國茶葉主要分為七大茶類,即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青茶)、花茶(再加工茶)。其中,白茶、黃茶兩個類別在前文中已講過,本期重點梳理黑茶的基礎知識與相關要點。黑茶,在鮮葉選料、工藝流程和對其色澤、品質的要求上,都具有其獨特的標准與風味,形成了同其它茶類不同,獨佔一個「黑」字的茶類。
黑茶在我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歷史甚遠,可以追溯到唐朝後期。據唐德宗貞元年間(約公元785-804年)《封氏聞見錄》載:「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然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黑茶」一詞,是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御史陳講疏奏雲:「商茶低偽,悉征黑茶……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買。」(《甘肅通志》)
在中國的六大茶類中,黑茶屬後發酵茶,其發酵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普遍具有越陳越香的特質。又因其產區的不同和加工工藝的特殊性,黑茶又分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邊茶和滇桂黑茶等。本文因篇幅過長,分為十個小節發布,本小節主要講述黑茶的製作工藝和要點。
一、黑茶工藝
黑茶製作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黑茶壓制,主要以採用較為粗老的原料作為加工原料製成。
1、殺青
殺青是指把鮮葉投入適溫鍋中或殺青機中,依鮮葉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調節溫度進行悶炒或抖炒,待殺青適度即可出鍋(機)。其目的在於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於揉捻成形,同時散除鮮葉青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
殺青一般分為鍋炒手工殺青和機械殺青(滾筒式殺青)。其中,鍋炒手工殺青又可分為柴火殺青和通電控溫殺青兩種。依普洱茶的加工情況來看,大型加工茶廠多採用滾筒式機器殺青,少數民族茶農多採用傳統手工鍋炒殺青為主;另外,台地茶以機械殺青,古樹茶、特色茶以手工殺青為主。
在茶葉的初加工製作中,鮮葉殺青這道工序較為關鍵。據有經驗茶葉加工製作師傅說,鮮葉的殺青需掌握「高溫殺青、先高後低,老葉嫩殺、嫩葉老殺,拋悶結合、多拋少悶」的原則則可。
2、揉捻
揉捻可分為初揉和復揉。
初揉:通常,選用製作黑茶的原料較為粗老。在初揉時,需掌握輕壓、短時、慢揉的原則,待黑茶嫩葉成條,粗老葉成皺疊時即可。
復揉:復揉這道工序是在渥堆後進行的,將渥堆適度的黑茶茶坯解塊後上機復揉。復揉的目的是因渥堆後的茶條有回松現象,需復揉進一步整飾茶條,從而改進外形提高茶葉品質。復揉的力度較初揉稍小,時間較初揉也更短。
其中,採用曬青毛茶加工而成的普洱茶,在復揉這道工序有別於其他茶類。曬青毛茶在加工過程中,細嫩葉子初揉採取一次揉捻;較老葉子或老嫩不均的葉子初揉應進行兩次揉捻。普洱熟茶在加工過程中,渥堆後不進行復揉,而直接進行乾燥處理。
3、渥堆
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關鍵性工序。黑茶渥堆應有適宜的條件,需在背窗、潔凈、避免陽光直射的地面,將初揉後的茶坯,不經解塊立即堆積起來,後加蓋濕布、蓑衣等物,以保溫保濕。渥堆過程中通常要進行翻堆,以使渥堆均勻。待茶坯表面出現水珠,葉色由暗綠變為黃褐,帶有酒糟氣或酸辣氣味,手伸入茶堆感覺發熱,茶團粘性變小,一打即散,即為渥堆適度。其中,普洱生茶的加工不經渥堆處理,普洱熟茶需經渥堆處理。
4、乾燥
黑茶乾燥分為自然晾置和烘焙。
自然晾置:此種乾燥方法較為傳統。現今,湖南黑磚仍採用這種傳統工藝,茶葉踩壓成包壓製成形後,置於陰涼通風之處晾乾。
人工烘焙:是指由人工設置的特定環境(如溫度)下進行的乾燥方式。採用此類乾燥法製作而成的茶葉,其葉色油黑、松煙香等特點明顯。
就茶葉的乾燥而言,大多數以加工型為主的茶企常採用人工烘焙的方式來乾燥茶葉。就茶葉品質考慮而言,不建議採用此法乾燥茶葉,經人工烘焙乾燥的茶葉大多數茶品不具備黑茶特有的品質屬性。
在黑茶的製作工藝中,從鮮葉到毛茶的加工過程稱為初制工藝,從毛茶到成品茶的加工過程稱為精製工藝,初制工藝的水平系數越高,精緻工藝難度系數就越低。眾多黑茶之所以精製工藝繁復,大多受原料和初制工藝限制,實屬先天不足後天彌補。但近些年名山頭古樹普洱曬青毛茶,鮮葉細嫩度近乎可媲美名優綠茶,為黑茶中的特殊情況。
❺ 黑茶的製作工藝
黑茶的製作工藝步驟
1、殺青
殺青是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以抑制多酚類物質的酶性氧化。由於原料較老,水分含量較低,不易殺勻殺透,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殺不勻透,一般除雨水葉、露水葉和幼嫩芽葉外,都要按10:1的比例灑水(即10千克鮮葉1千克清水)。灑水要均勻,以便於黑茶殺青能殺勻殺透。殺青的方法分為手工殺青和機械殺青。
2、初揉
黑茶揉捻分為初揉和復揉。初揉是在殺青後趁熱揉捻,使大部分粗大茶葉初步揉成條,且茶汁溢附於茶葉表面,細胞破損率達20%以上,為渥堆的理化變化創造條件。由於黑茶葉質較粗老,無論是初揉或復揉都必須遵循輕壓、慢揉、短時的原則,揉捻時間15分鍾左右為好。待黑茶嫩葉成條,粗老葉成皺疊時即可。
3、渥堆
初揉後的茶葉,無需解塊直接進行渥堆。渥堆應選擇背窗、潔凈的地面,避免陽光直射,堆高66—100厘米,上蓋濕布等物,藉以保濕保溫。渥堆適宜的環境條件是室溫25℃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85%以上。
一般要求茶坯含水量65%左右,如果揉捻葉過干,可在堆面上灑些清水。如果氣溫高,葉溫上升過快,可在渥堆過程中翻拌一次,以防燒壞茶坯。堆積24小時左右時,茶坯表面出現水珠,葉色由暗綠變為黃褐,帶有酒糟氣或酸辣氣味,對光透視呈竹青色而透明,且手伸入茶堆感覺發熱,茶團粘性變小,一打即散,即為渥堆適度。
4、復揉
將渥堆適度的黑茶茶坯解塊後,上機復揉,壓力較初揉稍小,時間一般6~8分鍾。下機解塊,及時乾燥。
5、烘焙(乾燥)
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後一道工序。通過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質即油黑色和松煙香味。乾燥方法採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煙味,分層累加濕坯和長時間的一次乾燥,與其它茶類不同。
黑茶乾燥在七星灶上進行。在灶口處的地面燃燒松柴,松柴採取橫架方式,並保持火力均勻,借風力使火溫均勻地透入七星孔內,要火溫均勻地擴散到灶面焙簾上。
當焙簾上溫度達到70℃以上時,開始撒上第一層茶坯,厚度約2~3厘米,待第一層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時,再撒第二層,撒葉厚度稍薄,這樣一層一層地加到5~7層,總的厚度不超過焙框的高度。
待最上面的茶坯達七八成干時,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製鐵叉,將已乾的底層翻到上面來,將尚未乾的上層翻至下面去。繼續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層茶葉乾燥到適度,即行下焙。
❻ 茶的製作方法有哪些
我們家是種茶的,我們鎮有上萬畝茶園,我不知道別的茶葉是怎麼做出來的,我們那裡制茶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1,採茶,從茶長出茶芯的時候開始採摘,採茶分茶芯,一片葉子的,兩片葉子的,粗茶。我們那裡只採茶芯,開的葉子都是不採的
2,烘茶,把白天採的茶葉天黑之前炒出來,第二天做的話就味道變了,把茶葉烘的有一點點焉就拿出來
3,炒茶,剛開始用中火炒干,這會要用點勁把茶葉炒半干。
4,翻炒,把半乾的茶用小火翻炒炒干,火不能大,不能急
炒茶的過程一定要注意火候,翻炒茶葉要均勻,不能停。不然炒出來就味道不好了
❼ 黑茶製作過程
黑茶採用的原料比較出老,製造過程中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渥堆發酵這一工藝。黑茶的加工工藝特點在於渥堆工序。即在鮮葉殺青、揉捻或初步乾燥後。在室溫25度以上、相對濕度85%以上的條件上,渥堆20多小時,通過氧化作用用令茶葉色澤變得油黑或深褐,然後進行乾燥。因而葉色多呈暗褐色,故而命名黑茶。
❽ 什麼是黑茶 黑茶的製作流程及歷史淵源
黑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揉捻、渥堆、乾燥。其原料較精些,加之製造工序中往往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油黑或黑褐,故名。黑茶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所以又稱邊銷茶。黑毛芽是壓制各種緊壓茶的主要原料,各種黑茶的緊壓茶是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黑茶因產區和工藝上的差別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邊茶和滇桂黑茶之分。
❾ 黑茶是怎麼製作而成的
黑茶製作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黑茶壓制,主要以採用較為粗老的原料作為加工原料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