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滴水線有圖片更好。
滴水線是防止雨水順牆面向下流,污梁牆面所做的措施。一般是在外挑檐的底外邊 60mm寬的抹灰帶。
⑵ 建築裡面滴水線是如何做的啊
呵呵,原理就是「水往低處流」呀!有了滴水線,水就會順著滴水線掛下來,而不會滲過滴水線,滲到牆體裡面去呀!
其實你只要看一下實際的滴水線,上面澆點水就知道這水是怎麼回事了!
⑶ 窗戶滴水檐做法
雨水拍打在牆面處,牆面處的雨水會沿著窗檐處流到窗口,流入的雨水會滲入到牆面內或者沿窗縫處流入室內,引起牆面發霉等問題,在工程中窗口滴水處理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採用窗上口邊框外邊抹鷹嘴處理,此施工方法因施工人員技術問題或成型後容易遭到破壞等因素,最終影響其發揮滴水功能;二是在外窗檯板下邊開設一條凹形的線條,防止雨水沿窗檐流到牆里的設計,但這種設計有一個缺點就是,開設的線條由於是在混凝土上開設往往也會產生滲水,且線條寬度較窄,雨水過大時,仍會漫過線條進入窗縫及滲入牆體, 造成內牆體發霉等諸多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防止雨水內流進入窗縫及滲入到內牆面,美觀實用,施工成本低廉的窗口處防滴水構造。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窗口處防滴水構造,包括在牆體與窗體相交處沿向外延伸的窗檐底面開設的方形體防水槽,所述防水槽內表面設置有凹陷部,在防水槽內、與凹陷部及防水槽內表面固定連接有塑料質的滴水槽,所述滴水槽為一U字型凹槽,滴水槽內設有防止雨水流入窗檐與窗體相交處的隔水槽,在防水槽與滴水槽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用於增加防水槽與滴水槽連接強度的混凝土,所述滴水槽靠近窗體處的內側面伸出窗檐的底面,滴水槽靠近窗檐外側的外側面與窗檐底面平齊。
上述的窗口處防滴水構造,所述防水槽設置多個並沿窗檐向窗體方向勻布開設。
上述的窗口處防滴水構造,所述滴水槽的槽寬為1-2cm。
上述的窗口處防滴水構造,所述隔水槽設於滴水槽頂面的中間位置,隔水槽的寬度為滴水槽頂面寬度的一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在窗檐底側開設的方形體防水槽,在防水槽內固定連接有塑料質的滴水槽,可以防止雨水流過窗檐滲入到內牆面及沿窗縫進入室內,且塑料質的滴水槽防水效果更好;防水槽內表面設置有凹陷部,防水槽與滴水槽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混凝土,凹陷部增加了混凝土與防水槽及滴水槽之間的連接強度;滴水槽內設有隔水槽,可以雨水進行二次阻隔;滴水槽的外側面與窗檐底面平齊,便於雨水從滴水槽的外側面流下,滴水槽的內側面伸出窗檐底面,即使雨水流過隔水槽也不會與屋檐底面接觸,雨水沿內側面流下,隔水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滴水槽的截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2、3所示,一種窗口處防滴水構造,包括在牆體1與窗體2相交處沿向外延伸的窗檐3底面11開設的方形體防水槽4,所述防水槽4設置多個並沿窗檐3向窗體2方向勻布開設,所述防水槽4內表面設置有凹陷部5,在防水槽4內、與凹陷部5及防水槽4內表面固定連接有塑料質的滴水槽6,固定連接為現有技術,設置凹陷部5是為了便於滴水槽6與防水槽4的固定,固定連接的方式為首先採用摻膠混凝土將滴水槽6與防水槽4進行簡單固定,在採用螺釘將滴水槽6固定在防水槽4內,所述滴水槽6為一U字型的凹槽,凹槽包括頂面7及兩側面,所述兩側面分為內側面8及外側面9,所述滴水槽6的槽寬為1-2cm,滴水槽6內設有防止雨水流入窗檐3與窗體2相交處的隔水槽10,所述隔水槽10設於滴水槽6頂面7的中間位置,隔水槽10的寬度為滴水槽6頂面7寬度的一半,在防水槽4與滴水槽6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用於增加防水槽4與滴水槽6連接強度的混凝土,所述滴水槽6靠近窗體2處的內側面8伸出窗檐3的底面11,滴水槽6靠近窗檐3外側的外側面9與窗檐3底面11平齊。
具體施工步驟:
1、基層處理,在窗過梁下口(即窗檐3處)橫向開設防水槽4,防水槽4的內表面採用鏨子剔毛,剔去光滑面使其粗糙不平;
2、在防水槽4內彈好滴水槽位置線,採用摻膠混凝土砂漿將滴水槽6固定在防水槽4內,並採用螺釘進一步加強固定;
3、在滴水槽6與防水槽4之間的縫隙內採用混凝土進行填充,進行抹平,使滴水槽6的外側面9與窗檐3的底面11平齊,完成施工。
⑷ 請問滴水線是什麼
具體定義我也說不出來,給你舉個例子你可能會明白,在外窗檯板下邊一般都會有一條凹形的線條,那是為了防止雨水延板流到牆里的設計,雨水在這條線外就會跌落,這個就是滴水線,你後面補充的,不知道是哪的樓梯,你根據現場考慮一下吧!
⑸ 樹脂瓦滴水檐怎麼安裝
一是主瓦要對齊 二是滴水邊每二個對好 最後全部對好和加固蓋帽和螺絲釘
⑹ 滴水線槽和滴水線的區別、做法介紹
滴水線槽和滴水線不一樣,主要區別是深度不同,並且後期能夠達到的效果可能也不太一樣,適合採取的方案也是不盡相同的,比如在滴水槽內用色漿勾抹平整可增強觀感效果,醒目美觀。那麼今天舉例的就是關於滴水線槽和滴水線的區別、做法介紹方面的知識,通過學習這些板塊的信息可以幫助大家擬定合適的施工操作方案,還可以藉此收獲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滴水線槽和滴水線的區別
滴水線、滴水槽的主要區是深度不同。
滴水線在外窗檯板下邊一般都會有一條凹形的線條,那是為了防止雨水沿板流到牆里的設計,雨水在這條線外就會跌落,這個就是滴水線,適用於建築工程中有阻斷滴水要求的部位,一般滴水線(槽)做在窗過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應對其表面進行"毛化處理"。
滴水槽用寬度和深度不小於10mm的米厘條留設(一般用八字形木條)在整個建築立面上做到順直方正,上下整齊一致。在滴水槽內宜用色漿勾抹平整可增強觀感效果,醒目美觀。
腰線等部位用鷹咀代替滴水槽時,應與底面抹灰一次做成,突出底面抹灰的高度為10mm,要求做到順直一致。當採用向下、向外泛水做流水坡度時,其坡度不應小於1:6(即>15%)
二、做法
1、基層處理:一般滴水線(槽)做在窗過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應對其表面進行「毛化處理」:一是「鑿毛」,即用鏨子剔毛,剔去光面,使其粗糙不平。另一種方法是「甩毛」,即在清理干凈的混凝土表面上用機械噴塗或用笤帚甩上一層1:1稀粥狀水泥砂漿(內摻適量建築膠)使之凝固在混凝土表面,用手掰不動為止。
2、粘貼滴水線(槽):按照事先彈好的位置線,採用摻膠砂漿將滴水線(槽)粘貼好,視現場情況,約50~80cm布一個粘貼點,小於2m的窗洞口布2~3點,大於2m的窗洞口布3~5點。
3、滴水線(槽)施工應與建築外沿抹灰同時進行,當外牆抹灰進行到窗洞口或陽台底口時,先完成洞口外大牆面抹灰,然後翻尺板,將尺板夾於已抹好的大牆面上,尺板坡口朝里,下邊線與事先粘貼好的滴水線(槽)找水平,然後抹窗口部位。
4、如做不出台滴水線(槽)(一般在外窗上口),底麵灰一直抹到窗邊,如採用鋼、木窗,將窗邊封堵嚴密即可,如採用鋁合金或塑鋼窗應在窗邊留下5mm左右凹槽,以便封堵密封膠;如做突出底口的滴水線(槽)(一般在陽台或雨罩的底口),在底口灰抹到一抹子寬(約8~10cm)時,從外牆向內5cm左右的位置,比著尺板切齊,然後鐵抹子壓光,裡面的小陽角用陽角鑥子鑥直、壓光。
5、截水處理:為防止滴水「尿牆」,滴水線(槽)不可通到牆邊,應在離牆5cm的地方截斷,使滴水既不流進窗口(陽台上),又不能流到牆面上。
6、在底口抹灰達到一定強度(終凝後),用小開刀或濕毛巾將槽內砂漿清理干凈。注意在處理槽內小面時,應保持槽內稜角,不可勾抹成圓弧狀。
(二)結構施工時,留出滴水線(槽)
在全現澆工程中,提倡在結構施工時留出滴水線(槽),具體做法是:在結構施工階段採用定型洞口模板,計算好滴水線(槽)的位置將滴水線(槽)與門窗洞口一並澆築,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模板設計時,應計算好滴水線(槽)的大小位置,使滴水線(槽)上下整齊一致。
2、滴水線(槽)厚度計算也很重要,既不能減少了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也不能「吃」進窗洞口。
3、洞口模板安裝就位人員操作時要精心,洞口模板的位置、標高要准確。有可靠固定措施。
4、做好成品保護工作,尤其在拆模初期,混凝土強度較低,定要做好保護工作,以免到裝修後期,滴水線(槽)損壞過多,影響裝修質量。
(三)滴水線做法
在施工中,有些部位如:女兒牆小沿、通風口蓋板,或突出牆面腰線等部位,這些部位的上沿一般都做泛水,坡度不小於1:6,下口通常採用滴水線(俗稱鷹嘴)的做法(其體部位應參照施工圖紙或與設計單位協商)。滴水線的施工應與牆面抹灰同時完成,突出底面至少10mm。要求做到順直一致、四周交圈。做法如下:
1、基層處理:將殘存的砂漿、污垢、灰塵清掃干凈,用水潤濕,「甩毛」或「鑿毛」。
2、吊垂直、找水平:邊角部位應吊垂直,底口應在同一水平線上,這些部位應提前彈墨線或拉通線控制。
3、施工時應先完成上面及底面抹灰,然後將尺板夾於抹好的底面上,尺板坡口朝外,用事先彈好的水平線找水平,使之在同一水平線上,並且四周交圈,然後完成側面抹灰,這樣底口就形成了形似「鷹嘴」的滴水線。
4、拆下尺板後,再將滴水線壓光、餾直,保證觀感質量。
5、滴水線也可在結構施工時做出,在女兒牆小沿支模時,用ф50的架子管做底模,里口用木條墊平,外口利用架子管本身形狀澆築成「鷹嘴」,拆模後再抹灰修整
雖然滴水線槽和滴水線命名很是相似,但是它們兩者實際上還是或多或少存在區別以及差異的,比如深度不同。因此對於施工操作人員來收,有必要參考具體的情況加以分析,擬定對應的合適合理的方案,否則不僅僅無法收獲令人滿意的效果,而且可能因為不符合實際導致額外的修補情況。那麼上文舉例的滴水線槽和滴水線的區別、做法介紹方面的知識或許可以派上用場。
⑺ 滴水線槽是什麼滴水槽滴水線的區別介紹
天氣變幻莫測,晴天的時候陽光普照,大多數人都喜歡晴天,下雨天則是烏雲密布,讓人十分的不愉快,相比之下,雨天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就比如說雨水滴落到房檐邊,它還會滲入到牆裡面,對牆體造成損壞。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人們都會在窗檯裝上滴水線槽,這樣的話,水就會順著流入到槽中,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滴水線槽是什麼,這里就為大傢具體的解釋一下。
滴水線槽是什麼?
滴水槽通常用在水泥砂漿或抗裂砂漿外門窗楣處,深度、寬度規格要求一般為8-12mm,位置一般距飾面外表面為20-40mm,其滴水槽的位置、尺寸在單位工程上應統一,貫通門窗洞寬。以前滴水槽均使用木質米厘條粘貼粉刷基層,待抺面層達到起條強度後起條形成。但由於工序多、要求高,米厘條已被塑料U形嵌線條替代。施工現場使用的塑料U形嵌線條通常都是外包尺寸僅有10*5mm,其深度、寬度不能滿足>=10mm要求,遇暴風雨時高層外門窗因爬水引起框周邊滲漏的情況屢見不鮮。
滴水槽滴水線的區別
滴水線是在沿口處做成陽角三角形狀的鷹嘴的,而滳水槽是在沿口做凹進去的槽,一個是突出的,一個是凹進去的,作用都是避免雨水返進沿口內,現在各地基本上都要求做成凹進去的滴水槽。
說到房屋建築滴水線平常人都不知道指的什麼東西或是什麼部件,但這么個滴水線在房屋功能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缺少它房屋通常會出現各立面的女兒牆和外門窗洞口,以及外牆面裝飾腰線因日常積累空氣中灰塵等,遇雨水沖刷流淌而污染牆面;缺少它房屋外門窗洞口遇下雨時水順風向爬越門窗楣,引起門窗的滲漏。
因此,凡雨水沖刷室外立面(包括牆面、女兒牆壓頂、陽台樣板、門窗、腰線等)後順立面下流,至下部平面再可能向室內方向流動的部位,均須設置滴水線(槽),以隔斷水流,使水向下滴落,不致進入室內或影響裝飾效果。
滴水線槽其實就是為了防止水亂流,對生活用品造成損壞,在一些雨季較多的地區最好裝上滴水線槽,滴水線和槽雖然都是接水用的,但是它們的構造不太一樣,需要根據不同的窗檯來選擇使用,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在購買之前我們要清楚兩者有何區別,這樣使用起來就能更加的方便,也讓人們更好的使用。滴水線槽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人們可以進一步的了解。
⑻ 什麼是滴水線
滴水線是在外窗檯板下邊一般都會有一條凹形的線條,那是為了防止雨水沿板流到牆里的設計,雨水在這條線外就會跌落,這個就是滴水線,適用於建築工程中有阻斷滴水要求的部位,一般滴水線(槽)做在窗過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應對其表面進行「毛化處理」。
滴水線的原理
滴水線運用了流體沿凸面流動的現象,將水引至牆外,保證了牆體不受雨水的侵蝕。這種流體趨向沿凸面流動的原理被稱為康達效應。
康達效應(Coanda Effect)亦稱附壁作用或柯恩達效應。 流體(水流或氣流)有離開本來的流動方向,改為隨著凸出的物體表面流動的傾向。當流體與它流過的物體表面之間存在表面摩擦時,流體的流速會減慢。只要物體表面的曲率不是太大,依據流體力學中的伯努利原理,流速的減緩會導致流體被吸附在物體表面上流動。這種作用是以羅馬尼亞發明家亨利·康達為名。
⑼ 屋面滴水線條做法
1、基層處理:一般滴水線(槽)做在窗過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應對其表面進行「毛化處理」:一是「鑿毛」,即用鏨子剔毛,剔去光面,使其粗糙不平。另一種方法是「甩毛」,即在清理干凈的混凝土表面上用機械噴塗或用笤帚甩上一層1:1稀粥狀水泥砂漿(內摻適量建築膠)使之凝固在混凝土表面,用手掰不動為止。
03
2、粘貼滴水線(槽):按照事先彈好的位置線,採用摻膠砂漿將滴水線(槽)粘貼好,視現場情況,約50~80cm布一個粘貼點,小於2m的窗洞口布2~3點,大於2m的窗洞口布3~5點。
04
3、滴水線(槽)施工應與建築外沿抹灰同時進行,當外牆抹灰進行到窗洞口或陽台底口時,先完成洞口外大牆面抹灰,然後翻尺板,將尺板夾於已抹好的大牆面上,尺板坡口朝里,下邊線與事先粘貼好的滴水線(槽)找水平,然後抹窗口部位。
05
4、如做不出台滴水線(槽)(一般在外窗上口),底麵灰一直抹到窗邊,如採用鋼、木窗,將窗邊封堵嚴密即可,如採用鋁合金或塑鋼窗應在窗邊留下5mm左右凹槽,以便封堵密封膠;如做突出底口的滴水線(槽)(一般在陽台或雨罩的底口),在底口灰抹到一抹子寬(約8~10cm)時,從外牆向內5cm左右的位置,比著尺板切齊,然後鐵抹子壓光,裡面的小陽角用陽角鑥子鑥直、壓光。
06
5、截水處理:為防止滴水「尿牆」,滴水線(槽)不可通到牆邊,應在離牆5cm的地方截斷,使滴水既不流進窗口(陽台上),又不能流到牆面上。6、在底口抹灰達到一定強度(終凝後),用小開刀或濕毛巾將槽內砂漿清理干凈。注意在處理槽內小面時,應保持槽內稜角,不可勾抹成圓弧狀。
07
(二) 結構施工時,留出滴水線(槽)在全現澆工程中,提倡在結構施工時留出滴水線(槽),具體做法是:在結構施工階段採用定型洞口模板,計算好滴水線(槽)的位置將滴水線(槽)與門窗洞口一並澆築,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模板設計時,應計算好滴水線(槽)的大小位置,使滴水線(槽)上下整齊一致。2、滴水線(槽)厚度計算也很重要,既不能減少了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也不能「吃」進窗洞口。3、洞口模板安裝就位人員操作時要精心,洞口模板的位置、標高要准確。有可靠固定措施。4、做好成品保護工作,尤其在拆模初期,混凝土強度較低,定要做好保護工作,以免到裝修後期,滴水線(槽)損壞過多,影響裝修質量。
08
(三) 滴水線做法在施工中,有些部位如:女兒牆小沿、通風口蓋板,或突出牆面腰線等部位,這些部位的上沿一般都做泛水,坡度不小於1:6,下口通常採用滴水線(俗稱鷹嘴)的做法(其體部位應參照施工圖紙或與設計單位協商)。滴水線的施工應與牆面抹灰同時完成,突出底面至少10mm。要求做到順直一致、四周交圈。做法如下:1、基層處理:將殘存的砂漿、污垢、灰塵清掃干凈,用水潤濕,「甩毛」或「鑿毛」。2、吊垂直、找水平:邊角部位應吊垂直,底口應在同一水平線上,這些部位應提前彈墨線或拉通線控制。3、施工時應先完成上面及底面抹灰,然後將尺板夾於抹好的底面上,尺板坡口朝外,用事先彈好的水平線找水平,使之在同一水平線上,並且四周交圈,然後完成側面抹灰,這樣底口就形成了形似「鷹嘴」的滴水線。4、拆下尺板後,再將滴水線壓光、餾直,保證觀感質量。5、滴水線也可在結構施工時做出,在女兒牆小沿支模時,用ф50的架子管做底模,里口用木條墊平,外口利用架子管本身形狀澆築成「鷹嘴」,拆模後再抹灰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