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層測量放線方法
首先,這個有很多種方法,具體根據建築面積的形狀及柱子(剪力牆異形柱等)採用不同的放紅方法,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的施工方法,
現列出常用的幾種方線方法:
1、在建築的外圍打一圈架管(俗稱龍門架),利用貫穿軸線的兩個點,用經緯儀放出來主軸線,然後在鋼管上做上印記,其它軸線用鋼尺丈量。此方法適合軸線比較簡單的多、高層建築。
2、現在的超高層建築一般因其軸線復雜多採用全站儀放線放出主軸控制點,然後用紅外線天頂儀一層一層將控制點引至樓上,以此類推。這些是常用的放線方法,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施工方法。
B. 建築高層測量要求的標高和軸線允許偏差分別是多少啊
根據GB50026測量規范要求建築高度60-100米范圍的軸線點誤差是3mm。15-60米的是2.5mm。 而施工室內時GB50204砼結構施工規范要求模板的軸線允許偏差是5MM
C. 高層主軸線如何從基礎向上引測
(1)吊線墜法。這個方法是我們在廣西國際婦女兒童醫院施工地已有所了解,但陳工說的就比較詳細。更好的做法是:使用重量lO~20kg的鋼墜和直徑0.5~lmm的鋼繩製成吊線墜,以首層地面軸線控制點為准逐層向上懸吊引測軸線和控制結構的豎向偏差。
(2)全站儀外控法。這是傳統的測量方法。其方法為,將全站儀安頓在建築物之外進行軸線投測,以控制建築物的垂直度當場地四面寬廣,可將高層建築物的四面軸線延長到建築物總高度以外或附近其它多層建築物屋頂上,並在軸線的延長線上安頓全站儀,從首層軸線通過距離與角度計算向上逐層投測。由於隨著科技的進步,全站儀逐步取代了經緯儀,因其功能多,速度快,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長處,受到施工人員的歡迎。詳細操作方法如下:
1.在建築物底部投測中心軸線位置
高層建築的基礎工程完工後,將全站儀安頓在軸線控制樁A1、A1′、B1和B1′上,把建築物主軸線精確地投測到建築物的底部,並設立標志,如圖1中的a1、a1′、b1和b1′,以供下一步施工與向上投測之用。
2.向上投測中心線
隨著建築物不斷升高,要逐層將軸線向上傳遞,如圖1所示,將經緯儀安置在中心軸線控制樁A1、A1′、B1和B1′上(_shang4),嚴格整平儀器,用望遠鏡瞄準建築物底部已標出的軸線a1、a1′、b1和b1′點,用盤左和盤右分別向上投測到每層樓板上,並取其中點作為該層中心軸線的投影點,如圖2中的a2、a2′、b2和b2′。
圖2
3.增設軸線引樁
當樓房逐漸增高,而軸線控制樁距建築物又較近時,望遠鏡的仰角較大,操作不便,投測精度也會降低。為此,要將原中心軸線控制樁引測到更遠的安全地方,或者附近大樓的屋面。詳細作法是:
將經緯儀安置在(jiang1 jing1 wei3 yi2 an1 4 zai4)已經投測上去的較高層(比如第十層)樓面軸線 a10a10′上,如圖2所示,瞄準地面上原有的軸線控制樁A1和A1′點,用盤左、盤右分中投點法,將軸線延長到遠處A2和A2′點,並用標志固定其位置,A2、A2′即為新投測的A1A1′軸控(_zhou2 kong4)制樁。更高各層的中心軸線,可將經緯儀安置在新的引樁上,按上述方法繼承進行投測。
(3)激光鉛垂儀投測法。我們走訪的鴻景花園,它的施工就是用這一種方法。其為內控法中的一種,主要的儀器使用是激光鉛垂儀。測法是先在首層地面上精確地測定了方形控制網,各點預埋鐵板,面上劃線,並用紅漆標記。在每層樓面的方形網基準點處,均預留孔洞(洞口處用砂漿做成20 mm高的防水斜坡,如圖3),以便進行投測。其方法為:
(1)、在首層軸線控制點上安置激光鉛垂儀,利用激光器底端(全反射棱鏡端)所發射的激光束進行對中,通過調節基座整平螺旋,使管水準器氣泡嚴格居中。
(2)、在上層施工樓面預留孔處,放置接受靶。
(3)、(__)接通激光電源,啟動激光器發射鉛直激光束,通過發射望遠鏡調焦,使激光束會聚成紅色耀目光斑,投射到接受靶上。
(4)、移動接受靶,使靶心與紅色光斑重合,固定接受靶,並在預留孔四面作出標記,此時,靶心位置即為軸線控制點在該樓面上的投測點。
此法特點是快速、操作簡便、能保證精度。
圖3 預留孔洞
D. 高層建築軸線投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高層建築施工軸線豎向投測的方法很多,如果不是很高,例如在100米左右的,可以用內控法投點向上。但是預留孔數量與建築物的形狀相關,建議不少於3個孔,而且這3個孔可以形成直角三角形。向上投點總有細微偏差,3個孔可以調整。
E. 軸線偏位的偏差怎麼計算的
結構實體的實際軸線與建築物定位軸線之間的距離就是軸線偏差,
實際軸線是指構件中心線,圓心等幾何體或設計所處的軸線位置,定位軸線指放線後彈的軸線位置
F. 高層建築施工如何控制豎向偏差
高層建築施工測量中的主要問題就是控制豎向偏差,也就是各種軸線如何精確的向上引測的問題,為了保證高層建築的豎直度、幾何形狀和截面大尺寸達到設計要求,必須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建立高精度的施工測量控制網。目前,普遍採用內控制,就是在建築物的正負零內建立控制網,在控制點豎向相應位置預留豎向傳遞孔,用儀器在正負零面控制點上,通過傳遞孔將控制點傳遞到不同高度的樓層,為提高功效,防止誤差累計,應實施分段投測和分段控制。
在控制測量中,每一個投測段的施工測量實施步驟為:
1.估計建築物的形狀,在底部布置矩形十字控制網,並轉測至建築物的正負零層,經復測檢核後,作為建築物垂直控制和施工測量的依據。
2.用激光垂准儀或經緯儀(全站儀)+彎管目鏡在正負零層(或相應的轉層)控制點上作豎向傳遞,並將控制點隨施工進度傳遞到相應樓層。
3.接收靶通常採用透明的刻有十字線的有機玻璃,在玻璃上做好投點標記。
4.為了消除儀器的軸系誤差,則可在0°,90°,180°,270°四個方位投點,取其中點作為最終結果。
5.當全部投測完成後,再用鋼尺或全站儀測量投點間的水平距離,若投點間的水平距離與相應控制點間的距離之差在測量范圍之內,完成投點,否則重投。
由於建築物受日照、地球自轉、風力、溫度等多種動態因素的影響,建築物處於偏擺運動狀態,為了很好的控制垂直度,投點時間的選擇非常重要,一般在日照較弱風力較小的時段進行投點工作,在施工中我們應盡量避免或減弱由於儀器、外界環境和人為觀測所產生的誤差。
G. 高層建築施工測量樁位放樣方法有哪些
1、平面尺寸控制
首先要基礎定位標准。這是要求規劃測量部門精確。
根據定位樁(坐標),放樣是注意要大尺(通尺寸)拉通測量,嚴謹小捲尺疊加測量。
再次是放樣順序:從兩邊後四周向中間方向,按照圖紙軸線均分,把誤差或偏差集中到中間的樓梯間和電梯間後設備間位置。(避免分戶驗收不合格)
2、垂直度控制
高層通常不會使用鉛錘來掛垂線,一般使用激光垂准儀:一般10層以內偏差最小。所以在10層、20層、30層設置垂准儀基準點。一般50線交叉點,為了架設儀器方便使用1米線交叉點。
3、結構層高控制
由室外基準點引入建築外側一個框架柱(或剪力牆暗柱),一層可以做50線,再從此處往上通尺測量,每層都設置該層的50線,在是過程中層高50線引入是層高控制的關鍵。分兩步進行:1、從下層往上引入,至改框架柱的外側主筋上(一般有油漆三角符號標示),然後用水準儀(或水平管)從該點在平面上散開。控制該層結構混凝土面。2、完成混凝土澆築後拆模完成再將該層的50線打在該框架柱外層的混凝土面上,控制以後地面和粉刷工程。以此類推,說簡單也不簡單。
4、儀器使用方法要正確,盡量保證精確,不能有一絲馬虎。因為從儀器就開始誤差啦,到最後就是誤差的疊加再疊加,就是錯誤了。
H. 如何用經緯儀測量軸線偏位
首先在直尺上掛錘線,然後在樓板上伸出直尺,並保持直尺基本水平,,移動直尺直至錘線與經緯儀的豎絲重合,那麼就可以在掛錘線的位置開始量軸線的偏移,
I. 經緯儀如何進行高層建築的軸線定位
正確進行建築軸線測量,主要是建築物軸線的豎向傳遞測量,以正確控制建築物的垂直度偏差,同時,能正確地進行樓面定位放線。
當前,國內外高層建築施工中,常用的軸線豎向傳遞測量方法有經緯儀投點測量法、激光測量法、經緯儀天頂測量法、經緯儀俯視測量法和掛吊線墜法等五種,現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節經緯儀投點測量法
經緯儀投點測量法是傳統的測量方法,也是目前建築施工中使用比較普遍的方法。它主要使用一般儀器J2、J6型經緯儀進行投測工作。
一、經緯儀投點測量法優點
1.測量精度一般較高,如氣候、鄰房位置、腳手架等客觀條件較好,在樓面又設置封閉導線時,測設的精度將會更高。
2.J2、J6經緯儀一般施工單位都能解決,測量操作時不用讀角度,所以操作比較簡便,投測速度較快。
3.由於投測不是逐層傳遞,不會產生積累誤差,因而提高了測量定位的精度。
二、經緯儀投點測量法缺點
1.當建築物高度較高時,由於仰角關系,測設距離要遠,在城區施工,場地狹小,現場測設工作有一定難度。
2,受氣候影響較大,不宜在晴天太陽下,刮風、雨天等氣候條件下進行測量操作
,否則將影響精度。
三、使用經緯儀投點測量法,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每次測設的儀器應固定,每次測設前,應將儀器作一次嚴格檢驗,特別是照準部分的水準管軸,應嚴格垂直於豎軸,防止因儀器本身的缺陷造成測量誤差。
2.每次測設時,應特別注意儀器的整平精度。測設時,應採用正、倒鏡的測設方法。同時應控制視線仰角的大小,般不宜大於45度,否則,應在經緯儀上配製彎管目鏡,改善觀測條件,因為仰角過大,不但操作不便,而且會降低測設精度。
3.測設時間應選在無風、陰天或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避免自然條件影響測設精度。
4.地面控制樁應穩固,並妥善保護。
5.注意因基礎沉降原因造成的測量誤差,施工中應經常測量基礎的沉降差異,一旦發現應及時調正。
J. 底板軸線偏差怎麼測量
1.對底板的中線進行實測;
2.測得的數據為x1、y1;
3.原始數據為x,y;
4.通過對比就可以知道xy的偏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