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食用油的製作方法
冷壓(壓榨油)採收→清洗→烘培→冷壓》植物纖維過濾(冷壓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和茶油)。
2.精製 (浸出油) 採收→清洗→薄片→化學溶劑萃取→蒸餾→去膠質→精製(一般像精製椰子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菜子油)。
3.氫化 採收→清洗→薄片→化學溶劑萃取→蒸餾→去膠質→精製→漂白→除味→加防腐劑→氫化(氫化棕櫚lv油、人造奶油和酥油)。
所謂氫化,就是在每個植物油分子里加兩個氫原子,使原本順式脂肪酸變成反式脂肪酸。變成常溫下(25℃)是固態,相當穩定。反式脂肪酸對人體相當有害!
㈡ 看圖填空:小華同學在測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實驗中,其方法步驟完全正確,如圖顯示的是他測量的相關數據
(1)根據天平的讀數方法,倒出適量油後燒杯和油的總質量=游碼質量+游碼對應刻度值=50g+5g+1.4g=56.4g;
(2)倒出的油的質量=燒杯和油的總質量-倒出適量油後燒杯和油的總質量,即m=73.2g-56.4g=16.8g;
(3)根據量筒的讀數方法,視線與液面凹面底部平行;如圖所示,倒出的油的體積為20ml=20cm3;
根據密度公式ρ=
m |
V |
16.8g |
20cm3 |
燒杯和油的總質量(g) | 倒出適量油後燒杯和油的總質量(g) | 倒出油的質量(g) | 倒出油的體積(cm3) | 油的密度(g/cm3) |
73.2 | 56.4 | 16.8 | 20 | 0.84 |
㈢ ABB詞語 填 空 油( )( )
油膩膩 油汪汪 油乎乎 油亮亮 油光光 油花花
㈣ 油脂填空題
油和脂肪統稱為油脂。是油料在成熟過程中由糖轉化而形成的一種復雜的混合物,是油籽中主要的化學成分。油脂的主要成分是各種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分布十分廣泛,各種植物的種子、動物的組織和器官中都存在一定數量的油脂,特別是油料作物的種子和動物皮下的脂肪組織,油脂含量豐富。人體中的脂肪約占體重的10%~20%。
油脂中的碳鏈喊碳碳雙鍵時,主要是低沸點的植物油;油脂中的碳鏈為碳碳單鍵時,主要是高沸點的動物脂肪。
油脂是食物組成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產生能量最高的營養物質。1g油脂在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時,放出熱量約39kJ,大約是糖或蛋白質的2倍。成人每日需進食50~60g脂肪,可提供日需熱量的20%~25%。
脂肪在人體內的化學變化主要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進行水解,生成甘油(丙三醇)和高級脂肪酸,然後再分別進行氧化分解,釋放能量。油脂同時還有保持體溫和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油脂能增加食物的滋味,增進食慾,保證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攝入過量脂肪,可能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壓,也可能會誘發乳腺癌、腸癌等惡性腫瘤。因此在飲食中要注意控制油脂的攝入量。
液態油類可根據它們在空氣中能否乾燥的情況分為:乾性油、半乾性油和非乾性油三類。除三甘油酯外,並含有少量游離脂肪酸、磷脂、甾醇、色素和維生素等。化合態的或游離態的脂肪酸,有飽和的如月桂酸、軟脂酸、硬脂酸等。有不飽和的如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油脂不溶於水,溶於有機溶劑如烴類、醇類、酮類、醚類和酯類等。在較高溫度,有催化劑或有解脂酵素存在時,經水解而成脂肪酸和甘油。與鈣、鉀和鈉的氫氧化物經皂化而成金屬皂和甘油。並能起其他許多化學反應如鹵化、硫酸化、磺化、氧化、氫化、去氧、異構化、聚合、熱解等。主要用途是供食用,但也廣泛用於製造肥皂、脂肪酸、甘油、油漆、油墨、乳化劑、潤滑劑等。製法有壓榨法、溶劑提取法、水代法和熬煮法等四類。所得的油脂可按不同的需要,用脫磷脂、乾燥、脫酸、脫臭、脫色等方法精製。
動物的脂肪組織和油料植物的籽核是油脂的主要來源。在室溫下呈固態或半固態的叫脂肪,呈液態的叫油。脂肪中含高級飽和脂肪酸的甘油酯較多,油中含高級不飽和脂肪酸甘油酯較多,天然油脂大都是混合甘油酯(即R、R′和R〃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各種油脂都是多種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一種油脂的平均分子量可通過它的皂化值(1g油脂皂化時所需KOH的毫克數)反映。皂化值越小,油脂的平均分子量越大。油脂的不飽和程度常用碘值(100g油脂跟碘發生加成反應時所需I2的克數)來表示。碘值越大,油脂的不飽和程度越大。油脂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常用酸值(中和1g油脂所需KOH的毫克數)表示。新鮮油脂的酸值極低,保存不當的油脂因氧化等原因會使酸值增大。有些油類在空氣中能形成一層硬而有彈性的薄膜,有這種性質的油叫乾性油(碘值大於130),例如桐油和亞麻油。蠟跟油脂一樣,也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的酯類。蠟的主要成分一般是含有偶數碳原子的高級飽和脂肪酸跟高級一元醇組成的酯,例如,白蠟的主要成分是蠟酸蠟酯(C25H51COOC26H53),蜂蠟的主要成分是軟脂酸蜂蠟酯(C15H31COOC30H61),鯨蠟的主要成分是軟脂酸鯨蠟酯(C15H31COOC16H31)。由於習慣的原因,有些稱蠟的不是酯類。例女石蠟是高級烷烴,高聚乙二醇是合成蠟。
由於脂肪酸為一種酸,因此可用顯鹼性的肥皂洗去.
油脂是人體重要的供能物質,並能在人體內儲存起來,成為維持生命活動的備用能源物質。
㈤ 成語填空:油()水()
油光水滑
【解釋】:①形容光滑潤澤。②形容人的圓滑、狡詐。
【出自】:《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原來這頂櫃子裡面,中腰不安抽屜,下面也沒榻板;那後面的背板一扇到底抹的油光水滑,像是常有人出入的樣子。」
【示例】:這東昌巡道衙門住紮臨清;因臨清是馬頭所在,有那班~的光棍,真是『天高皇帝遠』曉得怕些什麼。
◎《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
㈥ 豆油怎麼製作具體步驟
一種豆油的製作方法,其特徵是由以下步驟組成: (1)煮豆:選取優質的山黃豆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後撈出; (2)蒸豆:將煮好的山黃豆放入蒸籠內悶蒸約0.5-1小時; (3)發酶:將蒸好的山黃豆平攤在竹箕上,並將竹箕放入濕熱的環境中進行發酶,時間1-2天; (4)洗酶:將發酶後的山黃豆用清水洗凈酶菌; (5)浸泡:將洗凈後的山黃豆每次加入1-5倍的熱水,反復漫泡多次; (6)熬油:將山黃豆的多次浸泡液混合後倒入濃縮鍋內,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慢熬制,直到浸泡液成稠狀為止。這樣就可製成豆油。
㈦ 填空油什麼什麼
油光光、油晃晃、油幌幌、油浸浸、油漬漬、油浸浸、油鹵鹵、油滋滋、油乎乎
㈧ 食用油提取方法有哪些
植物中提取食用油有兩種工藝方法,分化學取油法和物理取油法,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浸出法(化學)和壓榨法(物理):
壓榨法:壓榨法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工藝過程比較簡單: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後,用機械的方法把油從油料中擠壓出來。古老的壓榨法,需要操作人員付出繁重的體力勞動。而擠壓過的油渣(油餅)中,殘油含量相當高,因而浪費了極為寶貴的油料資源。現代的壓榨法已是工業化自動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殘油含量高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
從壓榨的原料的預處理來區分有冷榨法和熱榨法,也叫熟榨法。冷榨就是原料不經過烘炒或者蒸制直接將原料投入榨油機擠壓出油,這種方法油品顏色相對比較淺,色彩更加明亮,但出油率低,而且油料味道不濃厚,香醇。而熟榨要把油料作物在壓榨前經過烘乾,目的是降低原料水分,增加油脂分子的活躍性和流動性,從而提高出油率,保證油質味道的香濃。但也破壞了油品的化學組織成分,導致油的顏色更深,更黑。
油料壓榨工藝的基本過程如下:
1.常規生產工藝:生料--蒸炒--壓榨--機榨毛油
2.特殊油脂生產工藝:油籽--炒籽--壓榨--過濾--香味油脂
3特殊油料生產工藝:油籽--整籽冷壓榨--過濾--冷榨油脂
油料被擠壓出油過程:當油料進入榨油機榨膛內,隨著榨膛旋轉,壓力增大。籽料隨著油脂的擠出不斷擠緊,直接接觸的榨料粒子間相互產生壓力而造成籽料的塑性變形,尤其在油膜破裂處和粘合一體。這樣在被擠出炸膛後,榨料不在是鬆散體,而形成一種可塑體,稱為油餅。壓榨時由於溫度和壓力的雙重作用,蛋白質會繼續變質,繼而影響榨料塑性,總之,蛋白質變性程度適當才能保證最好的壓榨出油效果。
浸出法:浸出法是一種制油工藝。其理論依據是萃取原理,它於1843年起源於法國,是一種安全衛生、科學先進的制油工藝。現在工業發達國家用浸出法生產的油酯總產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優點是粕餅中含殘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經濟效益高,而且粕的質量高,用於飼料行業飼養效果好。
國家專門為油料加工安排生產的專用溶劑油,以其自身成分特點,能夠保證其與油脂徹底分離脫除。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機溶劑相互溶解的性質,將油料破碎壓成胚片或者膨化後,用有機溶劑(一般情況下是正己烷)和油料胚片在名叫浸出器的設備內接觸,將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來。然後通過加熱汽提的方法,脫除油脂中溶劑。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將油料殘渣中的殘油降低至1%率以內。以大豆為例,浸出法比壓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
浸出法制油工藝
(1)浸出法制油工藝的分類按操作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藝可分成間歇式浸出和連續式浸出:
①間歇式浸出 料胚進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鮮溶劑的注入和濃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藝操作,都是分批、間斷、周期性進行的浸出過程屬於這種工藝類型。
②連續式浸出 料胚進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鮮溶劑的注入和濃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藝操作,都是連續不斷進行的浸出過程屬於這種工藝類型。
按接觸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藝可分成浸泡式浸出、噴淋式浸出和混合式浸出:
③浸泡式浸出 料胚浸泡在溶劑中完成浸出過程的叫浸泡式浸出。屬浸泡式的浸出設備有罐組式,另外還有弓型、U型和Y型浸出器等。
④噴淋式浸出 溶劑呈噴淋狀態與料胚接觸而完成浸出過程者被稱為噴淋式浸出,屬噴淋式的浸出設備有履帶式浸出器等。
⑤混合式浸出 這是一種噴淋與浸泡相結合的浸出方式,屬於混合式的浸出設備有平轉式浸出器和環形浸出器等。
(2)浸出法制油工藝 按生產方法可分為直接浸出和預榨浸出:
①直接浸出 直接浸出也稱「一次浸出」。它是將油料經預處理後直接進行浸出制油工藝過程。此工藝適合於加工含油量較低的油料。
②預榨浸出 預榨浸出油料經預榨取出部分油脂,再將含油較高的餅進行浸出的工藝過程。此工藝適用於含油量較高的油料。
(3)浸出工藝的選擇依據及基本的工藝流程 浸出生產能否順利進行,與所選擇的工藝流程關系密切,它直接影響到油廠投產後的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生產能力和操作條件等諸多方面。因此,應該採用既先進又合理的工藝流程。選擇工藝流程的依據是:
①根據原料的品種和性質進行選擇 根據原料品種的不同,採用不同的工藝流程,如加工棉籽,其工藝流程為:棉籽→清洗→脫絨→剝殼→仁殼分離→軟化→軋胚→蒸炒→預榨→浸出;
若加工油菜籽,工藝流程則是:油菜籽→清選→軋胚→蒸炒→預榨→浸出;
根據原料含油率的不同,確定是否採用一次浸出或預榨浸出。如上所述,油菜籽、棉籽仁都屬於高含油原料,故應採用預榨浸出工藝。而大豆的含油量較低,則應採用一次浸出工藝。
大豆→清選→破碎→軟化→軋胚→乾燥→浸出;
②根據對產品和副產品的要求進行選擇 對產品和副產品的要求不同,工藝條件也應隨之改變,如同樣是加工大豆,大豆粕要用來提取蛋白粉,就要求大豆脫皮,以減少粗纖維的含量,相對提高蛋白質含量,工藝流程為:
大豆→清選→乾燥→調溫→破碎→脫皮→軟化→軋胚→浸出→浸出粕→烘烤→冷卻→粉碎→高蛋白大豆粉
③根據生產能力進行選擇 生產能力大的油廠,有條件選擇較復雜的工藝和較先進的設備;生產能力小的油廠,可選擇比較簡單的工藝和設備。如日處理能力50噸以上的浸出車間可考慮採用石蠟油尾氣吸收裝置和冷凍尾氣回收溶劑裝置。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士指出,對大部分油料來說,不管是壓榨還是浸出,得到的毛油因為含有磷脂、游離脂肪酸、農葯殘留等,不能直接食用,都必須經過脫膠、脫酸、脫色和蒸餾脫臭等精煉工序後,才能得到可供我們食用的油。因此,食用油是否安全,不在於前段製取採用壓榨還是浸出工藝,主要是由後續的精煉工藝決定的。
浸出油廠用的正己烷都必須是食品級的,食品級的正己烷經過重金屬脫除處理,鉛、砷等有害金屬殘留都低於10ppb(億分之一),這么低的殘留不會對生產的油有危害。
我國國標規定食用油外包裝上必須標明製取工藝,這是為了給消費者以知情權,並不意味著兩種製取工藝在食品安全上有差異。
㈨ 請寫清楚液壓油箱壓油的方法及操作步驟
換油分兩步分,第一部分就是將油箱裡面的油放掉,然後清洗油箱,更換濾芯,最後蓋上蓋子。第二部分是排出油缸裡面的舊油,具體是拆掉油管,藉助外力將油缸伸縮一遍就可以。伸縮一遍排完油以後接上油管,將新液壓油注入油箱,啟動運行即可。
㈩ 油膩膩的什麼食物,如何填空
1、油膩膩的(豬板油)。
2、油膩膩的(肥肉)。
3、油膩膩的(炸雞)。
4、油膩膩的(燒烤)。
5、油膩膩的(糕點)。
(10)油的填空方法和步驟擴展閱讀:
油膩膩,拼音是yóu nì nì,漢語詞語,是滿是油污的意思。
解釋:
1、形容含油脂多。
2、形容滿是油污。
詞語出自:魏巍《壯行集·山雨》:「大媽移過一個油膩膩的枕頭,讓孩子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