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選擇教育研究課題的途經,有什麼原則與方法
1.將教育實踐活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直接轉化為研究課題
教師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例如,長期困擾教育界的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產生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怎樣才能得到解決?再如學習困難學生是怎樣形成的?學習困難學生有哪些特點?教育教學中怎樣促進學習困難學生的轉化?學生厭學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這種狀況是怎樣形成的?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有著怎樣的關系?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這些問題幾乎在每個教師教學過程中都會碰到,並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從這些突出的現實問題中提出課題進行研究最能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優勢,能直接的提高教學質量。
2. 從教學實踐的疑難、矛盾和困境中發現研究課題
教師可以從教學實踐的疑難、矛盾和困境中發現研究課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疑難、矛盾與困境,並且沒有現成的成功解決方法可供借鑒。
⑵ 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驟
教育科學研究有七個步驟:選題、查閱資料、研究設計和制定研究計劃、收集和整理資料、開展研究、撰寫研究報告、提交結題申請。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現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以解決新問題、新情況。教育科研的范圍非常廣泛,它包括所有有關教育方面的宏觀和微觀的問題。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計劃、連續和系統的探索活動。其常用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總結法(追因法)、文獻法等。用什麼樣方法,便形成什麼樣的結果。常見的教育科研成果有:教育觀察報告、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報告、教育經驗總結報告、教育論文或論著。教育科研步驟: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實施研究工作,撰寫研究報告。
⑶ 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是什麼 基本步驟
教育科研的一般過程:①選題→②文獻綜述→③形成假設→④選擇研究方法→⑤對變數進行分類→⑥選擇被試→⑦制定研究方案→⑧資料收集和整理→⑨得出結論→⑩撰寫科研報告。
教育科學研究有七個步驟:選題、查閱資料、研究設計和制定研究計劃、收集和整理資料、開展研究、撰寫研究報告、提交結題申請。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現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以解決新問題、新情況。教育科研的范圍非常廣泛,它包括所有有關教育方面的宏觀和微觀的問題。
拓展資料:
選題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選題應具有創新性,創新性,也就是所選的課題是別人沒有提出來過的,或者是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解決別人沒有解決的方面,它是新穎的;
選題應具有價值性,即課題的實用性或它的價值性。如果一個課題的研究沒有現實意義,對教學實際沒有多大的積極作用,沒有推廣的價值,那麼研究這樣的課題就沒有太大的意義。如,課題"中學生背誦課文方法訓練"、"格式作文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等等,象這樣的課題的研究的價值就稍差一些。因為它有違學生的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選題應具有可能性,可能性就是指在研究這個課題時,各種條件是有可能的,具備的。如主觀條件是指研究者必須具備的知識結構、研究能力、科學品格、興趣愛好及獻身精神等;客觀條件是指所研究的課題必須具備有相關的文獻資料、協作條件、環境條件、相關的科學發展程度以及研究經費等。
進行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有關的教育教學基礎理論應該具備,一些教育統計和簡單的評價及數據的處理方法也應該知道,否則,對在研究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現象就很難作出正確的解析。在選擇好課題後,就可以用書面的形式對問題進行陳述或寫選題報告。
⑷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有哪些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1、選題;
2、論證開題;
3、設計方案;
4、實施研究;
5、運用各種方法研究並獲取資料;
6、收集研究資料;
7、分析整理資料;
8、得出結論,進行驗證與檢驗;
9、形成成果並進行成果表述;
10、寫出結題報告。
(4)教育研究選題步驟和方法擴展閱讀
教育科學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2)系統性原則;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4)教育性(倫理性)原則。
⑸ 課題研究的過程和方法怎麼寫
課題研究的過程和方法怎麼寫
1、課題研究的過程
課題研究過程一般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准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個人要根據申報課題的條件,以及相關要求,完成相應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要學會選題
選題是課題研究的第一步,選題做的好,就成功了一半。在選題時,要掌握:
一是選題要具有問題意識。比如從教育教學的疑難尋找問題,從具體的教育教學場景中捕捉問題,等。
二是選題要具有針對性、新穎性、實用性和可行性的價值。比如
針對性:《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實踐能力的研究》
新穎性:《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實用性:《在體育教學中培養情商的實驗研究》
可行性:《現代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整合》
課題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2)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是對課題研究的總體規劃,要回答為什麼研究、研究什麼、怎麼研究、預期成果四個問題。
(3)實施研究,出科研成果
按照課題研究方案,每個研究成員分工研究,按照預期成果展現形式,撰寫公布研究成果,申請結題。
2、課題研究的方法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⑴觀察法⑵調查法⑶測驗法⑷行動研究法⑸文獻法⑹經驗總結法⑺個案研究法⑻案例研究法⑼實驗法。 (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
⑹ 教育調查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1)選擇研究課題;
(2)教育文獻檢索與綜述;
(3)制訂研究計劃;
(4)教育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5)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
教育調查報告具有以下作用:
(一)如實地將教育調查的基本情況,准確地系統地反映出來,提供數據和材料,作為制訂教育政策的依據,作為從事教育理論研究的資料。
(二)及時地提供教育實踐中的典型經驗、典型事例,作為指導教育工作、解決問題的現實依據,發揮榜樣的作用,推動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通過調查材料,將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映出來,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
⑺ 研究課題步驟
第一步,選題與可行性分析
課題選題,就要了解課題來源,一是要從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困惑中選題;二是要在教研活動中發行課題;三是要在理論學習中反思出課題;四是在與學生的談話中找到課題;五是在工作總結中形成課題。
課題可行性分析,選定一個課題後,需要對該課題的各方面情況進行了解,主要要了解課題在國內外研究情況,包括該課題或類似課題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一是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性質和類型;二是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三是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方向是什麼?四是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分析;五是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六是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預期表現形式有哪些?
第二步,課題研究方案的形成與撰寫
研究方案是對課題研究的總體規劃,是指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開始進行研究工作的思路、框架和藍圖。主要解決為什麼研究?研究什麼?怎樣研究?預期成果?四大問題。而且一份完整的課題研究方法一般包括課題名稱、課題的提出、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對象與范圍、研究方法、研究步驟、研究組織及保障、研究預期成果及形式。
第三步,課題申報與立項
課題申報,申報國家、省、市、縣區級課題,由個人或課題組提出申請並填寫相應的申請書,經學校審定,逐級向上一級教研部門審批。
課題立項,要搜集研究資料,比如尋找支持本課題的有關理論依據,思考仍存在的未解決的相關問題等等,並填寫申報表。
第四步,課題研究的實施與管理
先要課題開題保證,再做以下工作:一是明確研究任務並進行分工,修訂課題研究方案和研究機會。二是邀請專家指導。三是加強課題組成員的培訓。四是舉行課題研討活動。五是組織階段性評估。六是做好課題研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第五步,課題的結題鑒定與成果推廣
聘請專家進行課題的結題鑒定,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成果評獎與成果推廣。
課題研究步驟,只是方向性的框架,更細化的內容,還需要課題負責人一一掌握,否則很難在申報研究課題過程中走的順暢。
⑻ 課題研究是怎麼做的,包括那些步驟啊
(一)選題
1.課題來自哪裡?
2.選題的一般原則
科學性:要有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必須符合科學原理;預期結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確嚴謹。
可行性
創新性
3.選題的一般過程
(1)明確方向——發現問題
(2)濃縮范圍——經驗分析
(3)提示焦點——形成課題
4.選題的注意事項
(1)選題宜小不宜大
(2)選題應結合實際。選題要有新意。
(3)選題要考慮研究者的優勢,與自身工作相結合,與研究者的能力相適應。
(二)申報課題
申報課題,也就是設計研究方案,是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進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證研究順利進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體化的中心環節;是研究成果質量的重要保證;有利於檢查和自我檢查;有利於協作研究。一般上級部門開展的課題研究都附有課題申報表。
1.課題申報表(課題研究方案)組成:
(1)課題的表述與界定:課題的名稱或題目必須明確表述所要研究的問題,要體現研究對象、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如「初一政治自學輔導教學的實驗研究」。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
研究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義:即為什麼要研究、研究的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包括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外在目標(目的)、內在目標目的——學生發展)。
研究綜述:本課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問題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圍:對研究對象的總體范圍的界定;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對關鍵概念的界定。
(4)研究內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體的研究內容,就無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項:注意多種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寫詳細些;不能濫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
行動研究:
實驗研究:
個案研究:
調查研究:
文獻研究:
(6)研究對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結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7)研究程序(步驟):研究的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收集資料、開題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8)預期成果的形式:①論文、研究報告、著作等;②學生變化
(9)研究成員(及負責人、分工)
(10)經費預算及其他所需條件
2.填課題申報表(立項論證)
3.填寫課題申報表的注意事項
(1)認識填寫申報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應付。
(2)一式幾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電腦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義、研究步驟、研究內容方法。
4.我的課題申報表
(三)開題論證
1.開題論證的含義、意義
2.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
3.與立項論證(申報課題)區別
4.召開開題論證會
(四)實施研究
1.重視理論學習和理論的指導作用
2.重視選擇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的特徵:
⒈ 為行動而研究
為行動研究指出了行動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構建系統的學術理論,而是解決實踐工作者所處的情境遇到的問題。研究目的具有實用性。問題的解決具有即時性。
⒉ 在行動中研究
在行動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動研究的環境就是實際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並非是經過特別安排的或控制的場景。行動研究的研究過程,即是實際工作者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種行動的表現,也是實際工作者學會反省、問題探究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過程。
⒊ 由行動者研究
由行動者研究指出了行動研究的主體是實際工作者,而不是外來的專家學者。專家學者參與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見與咨詢。是協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體。
3.重視資料的積累
(1)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的背景資料: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後測的統計資料要收集;與課題相關的理論、概念的界定和相關研究動態的資料要收集;自身學習和研究的過程資料要記錄和收集;對材料進行分類歸檔;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和收集資料。
(2)經常撰寫研究過程中的體會與論文
(3)收集與整理課題研究中的典型案例:一定數量的典型教例;學生發展變化的典型材料。
(4)及時收集研究過程中取得的成效憑證:學生變化發展的材料;教師教學水平變化材料。
(5)要有一本研究過程的大事記。
4.重視利用電腦和網路工具;
5.我的研究過程
(五)總結和推廣階段
1.整理相關資料;撰寫報告或論文;
怎樣撰寫結題報告
①題目:清楚、准確地呈現研究的主要問題;有時可加副標題。
②前言(有時用「問題的提出」):表明研究的目的;說明選題的依據、課題價值與意義;目前國內外研究成果、現狀、問題、趨勢;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理論框架。字數不宜多、表述要具體、清楚。
③方法:對方法進行說明,主要考慮:對課題進行界定;研究目標;研究程序、步驟;所使用的方法及其說明(實驗法還需要解釋假說)。
④具體操作:
⑤結果
說明:學生日記、作業、自己觀察記錄、體會感受、家長教師學生反饋等來說明和獲得結果。
呈現方式:用文字或圖表、數據、案例來分析;用邏輯或統計的方式來呈現結果。
注意事項:結果一定是自身或成員獲取的;要定量與定性結合;資料翔實、文字簡明。
⑥討論:
結果是否與目標一致?為什麼一致或不一致?
對結果進行理論上的分析和論證;
找出優劣、得失,進行討論;
提出有待深入的問題進行討論。
⑦參考文獻及附錄。
我的結題報告
怎樣撰寫論文
我的研究論文
2.鑒定(使研究成果得到認可)
3.應用和推廣階段
拓展資料:
課題研究基本程序
課題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研究課題開題、實施課題研究和課題總結。下面主要介紹怎樣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怎樣實施課題研究。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一是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
二是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
三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
四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將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
1.積極開展理性思維。
2.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一是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二是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理由;三是假設應是可檢驗的;四是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
3.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是:⑴提煉問題;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⑶推演出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結構化;⑷形成基本觀點;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
4.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⑴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⑵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⑶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
5.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
(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
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
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
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
2.經驗研究性課題的設計。
經驗研究性總結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
課題特點: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預先提出的、十分明確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與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識地運用教育科研的有關方法;依據科研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採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搜集的資料全面、完整等等。
課題設計:要突出通過經驗總結得出理性認識和揭示規律的主題。
3.實驗性課題設計。
實驗性課題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或假設指導下,通過實驗探究變數關系揭示教育規律的活動。
課題要求:研究者必須有一個關於解決該問題的設想或初步的特徵理論;用比較嚴密的研究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預設實驗條件,把變數明確區分,加以控制;對測量的事物規定操作定義。
課題設計:要突出「實驗」的特點,充分體現實驗要求。
實施課題研究
實施課題研究,主要是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
(一)搜集資料。
1.認真搜集資料。怎樣搜集資料?一是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二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三是採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四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2.制訂調查計劃。通過調查手段搜集資料,必須搞好調查計劃設計。設計調查計劃內容包括明確調查題目、闡明調查目的、選定調查單位、規定調查規模、研究調查對象、說明調查方法、編寫調查提綱、擬定調查順序和時間安排等等。
⑼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1)選擇研究課題;
(2)教育文獻檢索與綜述;
(3)制訂研究計劃;
(4)教育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5)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
(9)教育研究選題步驟和方法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觀察法
教育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教育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教育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
(二)教育調查法
教育調查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通過運用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以及測驗等方式,搜集教育問題的資料,從而對教育的現狀做出科學分析,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整套實踐活動。
在教育調查研究中,常用的調查方法有查閱資料、問卷法、開調查會、訪談法和調查表法,其中最基本、使用最廣泛的方法是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