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品德測量與評價方法

品德測量與評價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8 02:01:26

A. 什麼是情境測試法(品德測評)

情境測試法指測評者設置一定的情境和標准,並觀察被測評者在該情境中的反應,根據事先規定的標准對被測評者的品德發展狀況做出評價的方法。

美國學者哈特遜和梅所設計的「誠實測驗」(CEI)給被測評者提供各種可以乘隙作弊、伺機說謊甚至是可以從中行竊的機會,通過觀察被測評者在這些情境下的行為反應,對其誠實性給予評定。
例如,教師在考試後收回試卷,對學生的試卷進行批改並記錄學生的成績,但在卷面上不做任何標記。之後,教師將中外學生品德測評的比較研究試卷發給學生,在宣讀正確答案的同時讓學生自己評分,如果學生改動了自己的答卷或評分結果與教師所記錄的分數差別很大,說明這位學生不夠誠實。

中國學者也曾設計了評價學生誠實和公正的情境測試。例如,將兩個玻璃球放在一個碗里,要求被試在半分鍾內,用筷子將球夾到距離5公分的另一個空碗里,每夾過去一個球獎給一張畫片,但不得用手拿。測試時主試不在場,讓被試單獨玩這個游戲。主試通過單向孔觀察被試半分鍾內的活動,如發現不誠實者,可
對其進行個別教育。
再如,給被測評者每人10張彩色手工紙,要求被測評者將這10張彩色手工紙平
均分配給包括自己在內的3個人,規定不得將紙張撕開進行分配。在分配前,告訴負責分配的被測評者,分完後,分給自己的一份就歸自己所有了。通過這個測試,可以反映出被測評者是否做到先人後己。

情境測試法可以將品德測評與游戲或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其設計巧妙,即實施了專門的品德測評,又不容易被測評者察覺到測評者的真正目的。在測評時,應該注意精心設計,首先要注意測評目的的隱蔽性,防止被測評者只是按公認的社會規則行事;其次,要注意情境設計的巧妙性,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再次,我們也可以考慮把多個情境結合起來,從而在整體上提高這種測評方法的信度和效度。

B. 品德評價法包括哪些

教師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反省,以實現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品德修養是建立在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發展基礎上的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理解道德修養法可以藉助其另一個名稱來顧名思義,自我指導修養法,即自己指導自己去提高自己的修養,這一德育方法強調的是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提升。比如學生用自己的座右銘指導自己的行為,就是典型的自我指導修養法。因此,想要判斷題干所使用的德育方法就要看清楚,導致學生的行為發生改變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學生自己心中的某一想法、某一信念導致學生的行為發生改變,則是自我指導修養法;如果是某一外力導致學生的行為發生改變,則要判斷,是什麼樣的外力所導致的,如果是某一榜樣人物的樹立,則是榜樣示範法;如果是老師擺事實、講道理則是說服教育法;如果是獎勵或者懲罰的出現,則是獎懲法;如果是因為參加了某次實踐活動而導致學生的認識發生改變或者行為習慣的養成,則是實際鍛煉法。
運用道德修養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指導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之間的關系;
2.在肯定學生自我教育意願和能力的基礎上,班主任要啟發幫助學生制定自我教育計劃,使學生明確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給學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機會。
二、品德評價法(獎懲法)
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展。它包括獎勵、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其中懲罰的方法主要有三種:①否定;②批評;③處罰。獎懲法是一種非常直截了當的德育方法,做得好就獎勵,可以是口頭的誇獎,也可以是某個實際獎勵的物品出現,當然使用抽象的獎勵物亦無不可,例如第一名的榮譽、獎狀、小紅花等,從而導致學生健康品德和優良行為出現的頻率增加;做的不好就懲罰,口頭的批評,實際懲罰行為的出現(給一個厭惡刺激或者撤銷一個愉快刺激),從而導致學生不良行為出現的頻率降低。當然一定要明確,獎勵和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使用要恰當,不要過度。另外還要注意區分,品德評價法是他人對自己的品德行為進行評價然後給予獎勵或者懲罰,自我指導修養法是自己對自己的品德行為進行評價和指導。
運用品德評價法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提高對獎懲關系的認識;
(2)目的明確、具體有度;
(3)客觀公正,有利於團結;
(4)獎勵為主,抑中帶揚。

C.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分別有哪些評價方式方法兩者有哪些異同。

答:在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中,就提出了品德與生活的五種評價方法。 (1)觀察。教師觀察並記錄兒童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如兒童的行為、情緒情感、操作的情況、活動的狀態等,以此對兒童進行綜合評價。 (2)訪談。教師通過開展與兒童各種形式的談話,獲得有關兒童發展的信息,並了解兒童思想情感的變化。 (3)問卷。教師設計問卷和組織兒童回答問卷,獲得有關兒童發展的信息。 (4)成長資料袋評價。用成長資料袋或活動記錄冊等方式收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資料。 (5)兒童作品分析。通過對兒童各種作品、活動成果的分析,了解兒童活動過程和發展狀況。 課標還特意提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評價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為避免方法的局限性,在評價實施中要注意綜合運用。」 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中,也強調評價方法的多樣性,主要提出了五種評價方法。 (1)觀察記錄。教師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能力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2)描述性評語。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3)達成水平評價。按照本標準的基本要求,以學年及單元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通過紙筆測驗、考試等方式進行評價。本課程不排除紙筆測試方式,但反對考查死記硬背的知識或刻意追求難度,以及將學生的品德用卷面成績衡量的做法。 (4)作品評價。將學生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活動產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師生共同進行評析。 (5)學生自評與互評。教師引導與幫助學生對自己和同伴在學習中的表現及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鼓勵學生自我反思,相互借鑒,相互促進。 課標又指出:「學習結果評價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有其適用范圍,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創新,不斷完善評價方式方法。」 這兩個課程標准雖然在列舉的方式方法上有不同的維度,實際上有很多的共同點。比如「觀察」,「作品評價」。再比如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描述性評價」,實際上與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所強調的質性評價為主的精神相一致。品德與社會課程標的「學生自評與互評」,與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評價主體多元的理念是一致的。總的來說,兩個課程標准都注重表現性評價,也就是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流露的行為表現。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提出不排除紙筆的測試,但是反對考查死記硬背的知識或者刻意地去追求難度。紙筆測試和表現性評價,它們兩者之間各有側重,各有優劣。比如紙筆測試,看似比較簡單、比較公正,而且便於操作,但是由於它所獲得的、更多的是有關對事實的知識性陳述的信息,所以就容易導致在具體的教學實施、評價中講知識、背知識、考知識這樣的傾向,課堂教學效益看起來好像高了,學生都會考試了,都能考得高分了,但是對學生價值觀、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的評價,紙筆測試就難於承擔,而且容易造成我們通常所說的知行相悖。表現性的評價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具體結果的評價,它的達成方式就比較多樣,多樣的達成方式,也就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和靈活,同時評價的維度更加多向、多重,不僅有知識掌握的評價,還有對學生的思維水平、社會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維度的評價,所以它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效益顯得更高,綜合性、真實性、發展性的特點更顯著,這樣的評價手段和方式,更能夠引導學生在該學科的學習中獲得發展,達到課程的總目標。

D. 簡述學生思想品德測量與評價的意義

學生思想品德測量與評價意義

1. 促進德育目標的實現和德育質量的提高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學校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識要有一
個社會化的、體現時代精神要求的標准,以此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標。
德育工作的質量體現在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上。德育工作的目的是衡量實現德育目
標的程度。
經驗式的思想品德測量與評價方法是憑著學生的班主任,教師對學生的主觀印象對學生
的思想品德進行評定。他衡量一個學生的標准很大程度上還是看學生的成績,成績好的
同學評價肯定好一點,成績差的同學評價次一點。這種情況我們在中學肯定都遇到過。
它存在很大的主觀性、片面性、和隨意性。而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測量與評價,有助於
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從而促進德育目標的實現和德育質量的提高。

2. 是德育工作科學化的保證思想品德是精神性的、變動性的,意識狀態的東西。並且有一種「此時此地此景」的特
點,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我們不能僅憑經驗式的描述,主觀印象去定奪。我們應該堅持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科學的教育評價技術及其數量化的方法,把學生個體的
行為特徵和思想品德心裡感覺的差異反映到數量差異之上。把復雜的行為特徵描述、操
行評語轉化為可以比較的分數,簡化了學生思想品德水平差異的比較,減少主觀性,可
以有效控制誤差,提高測評的准確性,從而使學校的德育工作更加科學化。
3. 有利於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1) 描述評定功能
對個體思想品德行為表現按一定的目標進行事實或價值判斷,即進行描述性評

定和價值性評定。這種評定對學生後續的修養樹立了奮斗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規范、約束、教育、鞭策、鼓勵作用。

(2) 發展差異區分功能

學生的思想品德肯定存在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而是這種差異分布在不同

類型的等級上,比如說:優良中及格不及格。這種顯示個別差異的做法,也是可以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的,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努力改正的。

(3) 反饋功能

測評的結果對測評的主體和客體而言都起到了診斷、管理、協調、控制的作用。

對於測評主體學校而言,通過測評結果可以了解到工作離目標的偏差,有多大,

應提倡什麼,發對什麼。對於測評對象學生而言,通過測評結果,可以知道自

己的優缺點,自己的不足。

(4) 教育功能

通過思想品德測量與評價可以使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對學生思想品德狀況有全面的了解,從而激發出自覺性和責任感,在獲取思想品德特徵信息後及時進行強化、調節、修正。

(5) 預測功能

思想品德的測量與評價可對個體將來的某些發展做出估計,為選拔人才及因材施教提供依據。(當然我們也不能把學生一棍子打死,通過某一次的測量評價結果認為這個學生不行,內心很邪惡。那萬一人家要是發揮上面說的教育功能,進行改正,改過自新了,努力向好的方面發展了呢。同樣的,我們也不能根據此測量結果,認為這個學生好,道德高尚,那萬一人家以後驕傲自滿,開始做壞事了呢。)所以說,我還得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測評結果。
4. 4. 有助於學校德育改革

任何一種德育改革,目的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改革的每一步都必須及時地進行形成性評價,對改革效果做出科學的分析,為深化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據,保證德育改革的正確發展方向。

學生思想品德測量與評價原則

1. 方向性原則

指學生思想品德測量與評價和德育方向保持一致,使測評目標符合學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學生思想品德發展方向、德育目的的方向與素質教育方向相一致。具體是什麼方向呢: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要真正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 教育性原則

指測評者在測評過程中要注意發揮思想品德測量與評價的教育作用,是思想品德測量與評價成為一項教育活動,而不僅僅是一項測量與評價活動。

3. 客觀性原則

測評不能僅憑個人的主觀臆斷,而在制定測評方案、建立測評目標體系、開展測評活動時應符合思想品德行的規律和德育活動的客觀規律。使測評結果盡量客觀正確,避免主觀隨意性。

4. 有效性原則

有效性即測評全面准確地反映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及其水平。

5. 有序性原則

道德品質形成先於思想品質和政治品質的形成,禮貌品質的發展先於勞動品質的發展。

6. 動態性原則

思想品德的測量與評價應隨時間、環境、條件的改變變化發展。

7. 可行性原則

要求測評簡單。方便能為人們普遍接受。

8. 規范化原則

標准化統一化:每一項測評目標、規格、測評方式和程序等等應有明確同一的質量標准

和規定。以保證測評結果客觀、真實、可靠和可比等。

E. 什麼是品德測評

總體印象測評法 所謂總體印象測評法,又稱整體印象評判法。是品德測評者根據自己平時對學生情況的隨意了解,及業已形成的總體印象進行價值性判斷的一種方法。例如,某小學要求班主任評定學生品德時,根據平時對學生行為實踐的觀察與了解,評出印象分;某中學及其他一些學校目前試行的總體甲、乙、丙、丁等級測評,雖然表現上有一些總體等級標准規定,對初、高中生規定:對評定內容規定的諸方面都做得好,或在某些方面有突出好的表現評為優,基本能做到評為良,大部分基本做到,或在某方面做得不好有嚴重缺點但能改正評為中,大部分不能做到評為下,但調查中一些班主任告訴我,評定時很少去查看《守則》、《規范》與《大綱》中的有關規定要求,一般都是根據平時對學生的了解及其印象評定。顯然,前者是總體印象評分法,而後者是總體印象評等法。這種方法被廣泛滲透到其他品德測評方法中,是其他品德測評方法的基礎。這種方法的操作步驟是,先明確測評任務或要求,再對學生業已形成的「事實」與印象進行回憶與綜合,最後作出總體價值評定。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方便可行花費最小。它主要是利用測評者平時觀察所獲得的信息,不需要作什麼特別的資料收集工作。測評時注重於學生的平時表現,注重於測評者自己最熟悉最清楚的行為表現。因此,測評的結果具有一定的真實性。但是,這種方法帶有很大的主觀性與片面性,可靠性較差。首先,整體印象評判法所依據的測評信息非常有限。測評者僅僅是根據他個人平時所看到或聽到的有關情況進行評判。這種「聽」與「看」是偶爾的、隨意的,缺乏目的性與系統性。因此所得到的信息就只是零碎的、片面的。在所有這些零碎與片面的信息中又只有那些測評者評判時,殘留於記憶中尚處清晰狀態的那部分信息才能真正作為評判的依據。因此,整體印象評判法依據的信息是有限的。其次,這種測評方法缺少衡量學生行為表現的具體標准,具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由於總體印象測評法沒有明確與嚴格的測評標准,因此,測評者平時對測評信息的收集與記憶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這種隨意性突出表現是,它依據測評者個人主觀意向對測評依據的選擇性。有的教師可能有意無意因學生聽話,學習成績好,群眾意見少而給他(她)一個甲等或高分數;有的教師則可能因為學生能言善辯,口頭表達能力強,能迎合教師的需要來說話辦事,上課遵守紀律,給他(她)一個甲等或高分數;而有的教師還可能是從細微的言行舉止表現加以檢查,因為某次學生一句話或行為大損了自己的尊嚴而給他(她)丙等或不及格。因此,不同的測評者對同一個學生品德的總體印象測評,其結果的差異常常會判若兩人。再次,整體印象評判法所依據的印象會受到多種心理效應的影響。最突出的是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定勢效應與暈輪效應的影響。當測評者信息掌握不充分時,或者當測評者對所掌握的信息難以處理時,各種心理效應所發生的影響就會更加嚴重。然而這種方法的缺點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來加以改進。例如,廣泛地從不同角度來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測評者,或增加測評者的數量等都可以大大地彌補整體印象評判法的不足。 評語鑒定測評法 所謂評語鑒定測評法,又稱操行評語法、品德評語法、思想品德鑒定法、思想政治表現鑒定、操行評定、定性描述法、評語法。這種方法一般是指品德測評者,根據自己對測評對象長期的觀察與了解,參照有關標准內容(例如「五育」情況或評定標准)用陳述句的形式,對學生某一時期中的品德水平與狀況概括地作出個人鑒定意見。雖然單獨使用評語鑒定法的學校還是大多數,但發展的趨向表明,評語鑒定法正傾向與其他測評方法結合使用,對其他品德測評方法的測評結果起一種補充、說明、解釋或指導的作用。因此,它是以某些變式的形式出現。例如附言,補充意見,希望,特殊說明,甚至簡稱意見。這種方法目前的操作步驟是,了解情況民主評議(包括個人、集體、幹部、課任教師、家庭幾方面),依據鑒定內容與要求,結合自己觀察事實進行評語鑒定,最後反饋給學生、教師、家長與學校領導,大多數只讓領導審定或徵求有關人員的意見。應用評語鑒定法的另一創舉,是要求對學生進行分項評語鑒定,實踐中人們應用評語鑒定法,一般都是對學生品德進行總體性的鑒定或說明。評語鑒定法既汲取了總體印象測評法的優點,又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它的不足。首先,評語鑒定法的測評者,一般事先知道自己的身份與職責,會對測評對象作比較系統而有目的的觀察與了解,減少了測評信息搜集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其次,評語鑒定者一般要求由那些受過專門訓練,或者具有一定專業素養與觀察鑒定經驗的人擔任。因此,測評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准確性與可靠性,再次,它是針對一定的規范標准(例如《規范》《守則》)作出鑒定,不像總體印象測評法那樣缺乏明確的標准而隨其自然。因此測評的結果具有一定的規范性與針對性;另外,它的測評結果是由一系列觀點明確的語句表述。而且一般對測評對象在各個主要活動領域中的行為表現都有鑒定,比較全面,能使第三者對被測評者有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測評者還可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或詳或略地評定,評一人像一人。然而,評語鑒定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還是以總體印象測評法作基礎。每一條評語的鑒定仍然是以測評者個人對測評對象的總體印象為根據,只不過每次鑒定側重某一個方面而已。因此,其缺點類似總體印象測評法,要麼鑒定主觀隨意、憑印象,要麼差不多,大多數學生套用同一等級語言,分不出張三李四。甚至有人整個地套用總體印象測評法,首先按印象把學生分為上、中、下三等,各寫好一個模型後,逐個學生「對號入座」,內容大致相同,有時稍為變換幾個詞語或調換一下句子順序。同一個學生,則將前幾個學期或上一個學期的評語底稿拿出來,抑或照搬抑或摘錄,還有的地方出現了評語復寫的天下奇事。因此人們提出評語鑒定要做到「准」、「實」、「像」,要恰如其分,不要擴大也不要縮小;要內容具體,不要籠統含糊;要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要注意個性,不要千篇一律;要肯定成績,點出薄弱環節;要措詞確切,切忌絕對片面。 寫實測評法 寫實法,又稱記實法,它是針對評語鑒定法的不足而提出來的。目前,在評語鑒定過程中經常出現三個問題,一是許多測評者在搜集、解釋與評論測評信息時,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或者只寫一些學生生活上的小事或一些不著邊際的「通用性」語言,使人無所參考,或者為了迎合某種目的(例如升學)需要,在文字表述上做文章,把很差的寫成一般的,一般的寫成很好的。為此,對於評語鑒定,人們特別強調要實事求是。幾乎每篇操行評語論文都提到這一點甚至還有專門的論文;二是有的測評者缺乏把握材料綜合信息的良好能力,不善於分析與綜合所搜集到的事實、現象與材料,抓不住本質,最後的評語鑒定歪出了本來的事實表現;三是評語鑒定往往要對現有的行為表現作出價值評定,但是,由於人的認識能力具有歷史的局限性,有些事實與現象現在看來評價是錯誤的,是不合社會要求的,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將越來越被證明為是正確的,是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有些東西現在看來是對的、是好的,但過些時候卻被證明是錯誤的,是壞的。另外,就某次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行為表現,我們只能記述其事實表現而無法去推斷更多的東西。評語鑒定法滿足不了需要。因此,寫實法實際上是評語鑒定測評法的一種改革形式。它是一種較之評語鑒定更為隱蔽一點的品德測評方法。它有覆蓋品德各個側面的30項(後縮減為12項)記實內容和統一的測評人中,從其實施的目的來看,是再現「學生平時思想品德表現」「做為評優,任用幹部和畢業時保送」依據,和克服「過去對學生鑒定千人一面、套話連篇的弊病。」什麼是寫實測評法呢?目前尚未看到有關的定義,據有關方面的情況來看,所謂寫實測評法,就是實事求是地把品德行為的表現記錄下來,客觀地反映事情的本來面目,作為品德測評的依據。由此可見,它基本上是對品德表現的一些主要事件或關鍵行為進行「復寫」與「攝影」性的記述。它與軼事記錄有點類似,但它沒有任何的評價與解釋。作為一種品德測評方法,它不可能像軼事記錄那麼詳細而局限於某一件事,它必須盡可能簡潔而系統。它也不可能像評語鑒定那樣「入木三分」,具有深刻性,它限於對事件或行為的客觀描述,而不作更深入與擴展性的任何評價。品德的好壞優劣留待他人去作評定。寫實測評法的操作步驟是,明確寫實的內容與要求,捕捉搜尋記實的有關事實與行為,選擇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進行詳細記錄,期末整理後,概要地記入到有關欄目中。目前類似寫實測評法的另一種方法是檔案資料品德測評法。檔案資料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課考試成績、平時品德測評分數、期終評語和所有重大好壞事、獎懲記載。寫實測評法的特點是客觀、實事求是。因而寫實性的測評結果具有永久存檔價值。它不但具有反饋信息、服務於教育與評價的作用,而且對於教育學、心理學等實驗研究也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寫實測評法也並非絕對客觀。在選擇事實行為及其記述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記錄者個人的價值觀,思想情感、寫作能力及風格等主觀因素的影響。 等第測評法 等第測評法,又叫操行等級評定法、品德考核評等法,即按照一定標准對被測評者的品德水平和狀況予以總括性的等級評定,以顯示品德發展水平的差異。這種測評標准既可以是被測評者外部的絕對標准,也可以是包括在被測評者內部的相對標准。這種方法可看作評語鑒定與寫實測評法的改革形式。人們感到評語鑒定比較籠統,大同小異反映不出同學品德之間的差異。寫實測評法,雖然比較實事求是,內容具體明確,但不便比較。也就是說,無論是評語鑒定法還是寫實測評法,它們只是便於學生個體內部或相互之間的橫向特點差異比較,而不便於相互之間的縱向水平差異比較。而等第測評法恰好可以彌補它的不足。等第測評法操作步驟是,首先,確定測評的內容與標准;其次,讓學生自評自報,學生小組(學習小組或評議小組)評議;再次,班主任在徵求課任教師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同學評議結果及自己的觀察作出等第評定,最後由學校審定。這種測評方法在實踐中已有許多變式。從等第形式來看,有好、中、差、和上、中、下等三級制;有甲、乙、丙、丁或優、良、中、差(下),或優、良、及格、不及格的四級制;有優、良、中、可、劣與A、B、C、D、E等五級制;有最好、比較好、一般好、中等、一般差、比較差、最差等七級制,有A+、A、A-、B+、B、B-、C+、C、D等九級制;有優上、優、優下、良上、良、良下、中上、中、中下、差等十級制。從標准形式上看,有等第標準式與非等第標準式,有總體標準式與分項標準式。所謂等第標准就是每個等第都是具體明確的標准規定。所謂總體標準式,就是等第的標準是相對測評對象的整體來規定的,等第的評定有控制比例型與非控制比例型。所謂控制型,即給各種等第的數量下達一定的指標,把它們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

F. 有效的品德評價方法有哪些為什麼

依據品德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一般採用如下評價的方法.1.觀察 教師通過對兒童行為的觀察並記錄兒童在活動中的行為、情緒情感、操作等各種表現,以此對兒童進行綜合評價.這一方法無論在《品德與生活》還是《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都占據有特殊的地位.在多樣化的活動中,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都會通過他們的各種行為體現出來,是一種最為真實和具體的體現.憑借觀察,教師可以獲得每個學生的動態發展信息,同時,將這些觀察結果加以簡要而持續的記錄,對於教師有目的地、有針對性地教學,因材施教,都是非常有價值的.2.訪談 教師通過開展與兒童各種形式的談話,獲得有關兒童發展的信息,並了解兒童思想觀念的變化.3.問卷 教師設計問卷和組織兒童回答問卷,獲得兒童急需解決的問題和獲得的成功,獲取有關學生發展的信息.4.成長資料袋評價 用成長資料袋或活動記錄冊等方式收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資料,這是評價兒童成長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5.兒童作品分析 通過對兒童各種作品、活動成果的分析,了解兒童活動過程和發展狀況.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伴隨著教學活動的多樣化,帶來了學生作業形式的多樣化.這樣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於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完成的各種作品進行評價.通過評價,一方面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體驗成功和進步;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交流和比較中進一步學會學習.6.描述性評語 對於學生的表現和作業,通過描述性評語給予評價,能夠發揮分數或等級評價所無法達到的作用.描述性評語,教師可以詳細具體地肯定學生的優勢和進步,更可以明確清楚地指出和分析學生的錯誤和不足.評價的過程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個別化指導,更有助於引導學生自我的全面反思.7.學生自評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或者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實際上就是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小學生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關鍵時期,通過自我評價可以有效地促進他們在這些方面的發展.教師在學生自評時要注意指導和幫助,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將評價的重心指向學習態度、過程及結果,而不是只關心具體的成績和表揚.8.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除了具有與學生自評相同的優點外,還能夠使學生加強與同伴的交流,體驗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之間的差距,從而進一步發展自我認識.但是,由於年齡和發展水平的原因,小學生的相互評價很容易流於形式,也容易偏離評價目標.因此,教師要重視且善於引導,使學生之間的互評成為他們相互尊重和彼此欣賞的過程.9.個案分析 根據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反映出來的帶有共性和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以採用個案分析的方法進行評價.選擇個別典型性的作業或成果,面向全班進行分析說明.10.書面考試和測驗 相對而言,《品德與社會》中有大量的知識學習,因此,傳統的書面考試和測驗也仍然在評價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採用書面考試和測驗,要避免死記硬背,注重學生的理解和應用.因此,教師要追求測驗內容和形式的創新,體現靈活多樣.此外,要控制書面考試的次數和容量,防止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出現.案例一 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積累評價的信息資料 為了客觀、全面地評價和指導每個學生,我在「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中綜合運用了「觀察法」、「作品實績法」以及「游戲式測評法」,來掌握學生的「知識、技能、感情、身心的傾向」的發展狀況.每次活動後,我在「教學後記」中將孩子們最重要的語言和行為的要點記錄下來.比如:調查「綠色食品」時,一(二)班的范志豪小朋友成功地為教學拍攝了一小段錄像,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一改往日「湊合湊合」的活動態度,十分投入地參與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發揮了他的聰明勁.每次活動中我都保留了類似的「逸聞記錄」.本期,孩子們人手有一套與課程活動相應的配套作品材料.每次完成作品後,我都會讓他們進行口頭的自評和互評,我也會蓋上不同的小印章表明我對他們作品的看法.這些作品作為「標本」被保留下來,成為「能夠觸摸得到」的證明孩子們成長的實物. 期末,我校就「美麗的季節」這個主題,「品德與生活」和「藝術」兩大課程聯合進行「游戲式測評」.我們發現,這兩門課程在「季節變化」主題方面交叉的內容多,完全可以就一個游戲主題從不同角度考察學生的發展情況.游戲測評分班進行,每班圍成一個馬蹄形,被測評的孩子在馬蹄中心.主考老師親切地和他們交談,從談話中引出測評題目.現在,我試舉一例呈現測評的過程: 「龔媛,你好!你平時是個聰明可愛的小女孩,小嘴那麼會說話.老師相信你今天的表現也一定很棒!」 「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呀?」 「夏天!」 「為什麼呢?」 「因為…夏天有好吃的,好玩的!」 「是嗎?能說說有哪些好吃的嗎?」 「有冰淇淋,荔枝,芒果,西瓜,哈密瓜……」 「哇!說得讓老師都想流口水了.那麼,有哪些好玩的呢?」 「可以游泳啊!」 「你會游泳!太棒了.會蛙泳嗎?」 「會,我還會仰泳!」 「你把教室想像成游泳池,表演一下游泳好嗎?」 「你的動作挺標准.你這么喜歡游泳,一定知道游泳時要注意的事情吧!」 「我知道…下水前要做一會運動;不能餓著肚子游泳.我們在水淺的地方游,要讓大人看得到…」 這樣,我們以一個相同的主題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考察了學生.測評結果用一句描述性的評語記錄在「可愛的生活樂園」綜合評價表上,作為判斷學生發展狀況的參考信息. 每一位教師評價學生時,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關注兒童的態度,留心觀察兒童對活動的積極性、專注的程度、喜歡的程度,對周圍環境中重要事情、現象的關心程度,主動參與活動的程度以及情感的表現等.第二,在活動中關注動腦筋的程度,是否愛琢磨、愛發表意見、愛出主意、愛想辦法,是否有自己的看法,是否能應用學過的知識或表現出一定的創造性,是否能想出各種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途徑和辦法等.第三,在活動中與與他人合作,是否能與同學、老師討論或商量問題,是否友好地與同學合作、有問題時能否協商解決,能否主動地爭取別人的幫助等.第四,活動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是否掌握與活動有關的知識,操作、表達所需的各種技能的程度.關注以上的幾個方面學生的程度和變化,就能更好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案例二 又臨近一學期結束了,對孩子們一學期的學習作一個正確的、有意義的評價,顯得迫在眉睫.如何評價孩子呢?我覺得必須根據每一個孩子的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一、採用談心式評語.如「默默無聲的你,總是踏踏實實地干著.不是扣紙屑,就是發本子,凡是小隊長的工作,你總是搶先完成.每當看到你高高地舉起手,大膽的發言,老師真為你高興.這種具體的描寫和親切的對話式評語,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學生日常生活的關注、成長的關切和衷心的指導.二、指導式評語.如「劉林同學,想得到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嗎?許多同學是這樣做的:上課專心+作業認真+不懂就問+舉手發言.你做到了嗎?快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定能得到這把金鑰匙.」這種評語以其清晰明了的表達,給予學生明確的幫助.三、激勵性評語.如「陳超同學,你就像一條絲帶,小朋友就像一顆顆珠子,只要這條絲帶起到以身作則、互幫到助的好作用,這些珠子就會和絲帶做好朋友,永遠串在一起,就成了一串閃閃發光的珠鏈,好美!我希望佻發揮『線帶』作用,當好我的小幫手,行嗎?

G. 什麼是品德評價法

所謂FRC品德測評法是事實報告計算機輔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測評方法。這種品德測評方法的基本思路是藉助計算機分析技術,從個體品德結構要素中確定一些基本要素,再從基本要素中選擇一些表徵行為或事實,然後要求被測評者就自己是否具備這些表徵行為與事實予以報告。報告的方式既可以是個別的談話,也可以是集體的問卷。每個人所表徵的行為事實,經過光電信息處理後,即儲存於個人品行信息庫中,然後計算機根據專家模擬測評系統對被測評人報告的表徵行為進行分析,作出定性與定量的評定。

但是 目前有種新型的測評法,叫做drfinger大腦多元潛能測評,可以更真實的了解你自身先天的潛能、優弱勢、主性格、潛意識性格以及職業規劃的建議。建議如果想了解詳細,最好做個這樣的測評深入了解

H. 什麼是品德測評品德測評應遵循哪些原則

一、涵義:品德測評,簡而言之,是指對個體品德的測量與評價。可以視為依據一定的品德測評內容,通過觀察、談話、測驗等方法搜集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價值判斷,對判斷的結果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轉化與解釋,反映個體品德狀況的一種教育活動。
二、原則:1、方向性原則。2、知行統一的原則。3、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的原則。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5、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6、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相結合的原則。7、教育與學生年齡特徵相一致的原則。8、教育影響連續性和一致性的原則。9、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10、循循善誘的原則。11、思想政治工作與其他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三、鏈接:1、涵義:http://wenku..com/view/f6652b0202020740be1e9b4e.html
2、原則:http://wenda.haosou.com/q/1367468397069747

閱讀全文

與品德測量與評價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廁所臭怎麼辦最有效方法 瀏覽:421
檢測m1和m3基因簇的檢測方法 瀏覽:601
720除45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575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松節油甲苯 瀏覽:604
如何支持地方法人銀行補充資本 瀏覽:763
公園跑步鍛煉方法 瀏覽:133
軟體技術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瀏覽:528
常用化學固液分離方法 瀏覽:989
員工福利工資計算方法 瀏覽:959
小黑板三腳架安裝方法 瀏覽:707
草木灰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598
手指鍛煉正確方法 瀏覽:933
念珠菌的治療方法女 瀏覽:394
日本藝妓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118
滑行盤使用方法視頻教學 瀏覽:943
產婦出虛汗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617
賓士電機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675
屬於幼兒教育的什麼方法 瀏覽:481
快速進入主頁方法 瀏覽:909
孩子有什麼方法驅邪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