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科研方法中實驗的步驟

科研方法中實驗的步驟

發布時間:2022-06-16 22:41:31

❶ 請簡述科學探究的7個步驟.______

科學探究的七個環節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提出問題:在問題的思考上,進行初始化的提問,力求問題得到最原始的提問。

猜想與假設:對於一個未知事物進行理論性上的猜想,以便於接下來進行情景的假設。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在符合一定科學依據的基礎上,進行猜想與假設的實施,幫助這些猜想得到證明。

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據:嚴謹的進行實驗,並且在過程中記錄足夠的數據,來完成最終論證的可靠性。

分析與論證: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科學性的討論,幫助證明自己的假設。

評估:對自己實驗中的不足,進行一定的誤差分析,判斷自己的數據是不是可以嚴謹的驗證猜想。

交流與合作:把這份實驗的結果進行大眾交流,讓更多人來分析自己的猜想與論證。

拓展資料:

科學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❷ 科學實驗方案怎麼寫需要哪幾個步驟

1.實驗目的
2.實驗所要探究的問題
3.實驗所用器材
4.實驗所經歷的步驟
5.實驗所得結論
6.實驗總結、比如說得到以後如何更好實驗得方法等.或者是實驗中得不足

❸ 科學探究需要哪些步驟

科學探究的過程一般有以下八個要素:
1.提出問題
從日常生活或化學學習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能清楚地表述所發現的問題。如探究中,我們發現蠟燭燃燒時的火焰分為三層,可提出「蠟燭燃燒時各層火焰的溫度一樣高嗎?」等問題。
2.猜想與假設
對問題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與假設。如針對蠟燭燃燒時火焰的溫度,我們可作出如下的猜想或假設:蠟燭燃燒時各層火焰的溫度不同,其中外焰溫度最高等。
3.制定計劃
在老師指導下或通過小組討論提出驗證猜想或假設的活動方案。如驗證蠟燭燃燒時外焰溫度是否最高時,可用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約1s後取出,看哪一部分最先燒焦,以此確定火焰溫度最高的地方。
4.進行實驗
按照制定的計劃正確地進行實驗,注意觀察和思考相結合。
5.收集證據
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對觀察和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或用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證據,或用圖表的形式將收集到的證據表述出來。如:處於酒精燈外焰部分的火柴燒焦了,處於內焰部分的火柴略有變化,處於焰心部分的火柴沒有明顯的變化等,這些都是證明酒精燈火焰哪部分溫度最高或最低的證據。
6.解釋和結論
對事實或證據進行歸納、比較、分類、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斷事實、證據是肯定了假設或否定了假設,並得出正確的結論。
7.反思與評價
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和不足,並提出改進措施。如除了用火柴外,還能用其他物質或方法證明蠟燭燃燒時各層火焰溫度的高低嗎?等等。
8.表達與交流
採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將探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流和討論,既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又要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在具體的探究中,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根據需要可以是全程式的探究,也可以對部分要素進行探究。

❹ 科學實驗的主要步驟

科學的方法應該包括六個重要步驟: 科學實驗具有純化觀察對象的條件的作用。
自然界的對象和現象是處在錯綜復雜的普遍聯系中的,其內部又包含著各種各樣的因素。因此,任何一個具體的對象,都是多祥性的統一。這種情況帶來了認識上的困難,因為對象的某些特性或者是被掩蓋了起來,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以致對象的某些特性,或者是人們不容易認識清楚,或者是通常情況下根本就不能察覺到。而在科學實驗中,人們則可以利用各種實驗手段,對研究對象進行各種的人工變革和控制,使其擺脫各種偶然因素的干擾,這樣被研究對象的特性就能以純粹的本來面目而暴露出來。人們就能獲得被研究對象在自然狀態下難以被觀察到的特性。
例如,肉湯腐敗這個常見的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巴斯德認為煮沸的肉湯後來又變質,這是由於空氣中的微生物進入肉湯造成的結果。但是,在自然的條件下,肉湯總要接觸空氣,而空氣中又必然會有無數塵埃,塵埃上則攜著微生物。所以在自然條件下,要使空氣中的微生物不進入肉湯里是不可能的。於是,巴斯德就求助於實驗的純化作用。他設計了一種曲頸瓶,把肉湯注入瓶內並加熱殺菌。由於瓶子是曲頸的,它使外界空氣中的塵埃很不容易進入瓶內。結果肉湯並不腐敗。這就是通過一定的實驗手段,排除了空氣中的微生物對肉湯的作用,觀察到了肉湯在比較純粹的狀態下是不會腐敗的。 科學實驗具有強化觀察對象的條件的作用。在科學實驗中,人們可以利用各種實驗手段,創造出在地球表面的自然狀態下無法出現的或幾乎無法出現的特殊條件,如超高溫、超高壓、超低溫、超真空等等。在這種強化了的特殊條件下,人們遇到了許多前所未知的在自然狀態中不不能或不易遇到的新現象,使人們發現了許多具有重大意義的新事實。
例如,人們能通過一定實驗手段,造成接近絕對零度的超低溫,從而使我們能把幾乎所有的氣體液化。在這種超低溫下,人們也能發現某些材料具有特殊優良的導電性能,即具有無電阻、抗磁等超導態特性。 科學實驗具有可重復的性質。
在自然條件下發生的現象,往往是一去不復返的,因此無法對其反復地觀察。在科學實驗中,人們可以通過一定實驗手段使被觀察對象重復出現,這樣,既有利於人們長期進行觀察研究,又有利於人們進行反復比較觀察,對以往的實驗結果加以核對。
例如,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列在1774 年用聚光鏡加熱汞的氧化物而分解出一種氣體,它比空氣的助燃性要強好多倍。普利斯特列把這種氣體稱之為失燃氣體。當普利斯特列把這個消息告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後,拉瓦錫馬上動手重復了這個實驗,使他終於發現加熱氧化汞而分解出來的能助燃的氣體不是別的而是氧氣。
正是由於科學實驗具有這些特點,因此科學實驗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並且在現代科學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現代科學中,人們需要解決的研究課題日益復雜,日益多樣,使得科學實驗的形式也不斷豐富和多樣。

❺ 科學探究的實驗步驟有哪些

一、科學探究的實驗步驟有:

1、提出問題 ①從生活、實踐,學習中發現問題;②表述這些問題;③根據已知科學知識揭示矛盾

2、作出假設 ①根據已知科學知識對問題提出假設;②判斷假設的可檢驗性

3、制定計劃 ①擬定計劃;⑦根據擬定的計劃,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選出控制變數;④設計對照組

4、實施計劃 ①採用多種途徑實施計劃;②記錄現象、數據;③評價現象,數據的可靠性

5、得出結論 ①描述現象;⑦處理數據;③分析得出結淪

6、表達和交流 ①撰寫探究報告;②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並完善

❻ 科學探究的步驟

科學探究主要包括觀察和提出問題、形成假設、檢驗求證、得出和解釋結論、交流與應用五個步驟:
1. 觀察和提出問題: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石。通過觀察可以發現自然世界中未知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從而提出問題,確立探究的主題。因此,觀察和提出問題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觀察都能導致提出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會深陷於「已知的幻覺」之中,也就是說,當你「掌握」某些知識的時候,會使你所看到的現象符合自己理解的事物模型並從中得到解釋。正如德國文學家歌德所說的:「我們只看到我們所知道的」。因此,在科學探究中,個體要經常審視自己知識的界限,發現自己已有知識的局限和矛盾,探尋運用自己的理論所無法解釋的難點,從而確立需要探究的事實。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探究就是要尋找一扇由已知通向未知的「大門」,推動「已知的幻覺」的不斷擴張。
2. 形成假設:假設源於個體所提出的問題,是對於問題的一種簡潔的陳述,它試圖解釋一種模式或預測一種結果,是個體在己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所提出的關於問題的可能性解釋。假設是科學發展的必經之路。雖然假設只是一種試驗性的觀點,必須通過觀察或實驗加以驗證,但它能幫助探究者澄清思想和說明關系。德國文學家海涅就曾說過:「誰若為我們指出了走不通的道路,那麼他就像為我們指導了正確道路的人一樣,對我們做了一件同樣的好事」。假設可能有一種,也可能有多種,但不論多少,假設必須具有合理性,才有助於制定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由於一個假設只是對問題的一種觀點和看法,因此在實際的探究中,個體不能將自己限制在一種假設之中,而要盡可能地提出多種假設,以避免那些有可能局限於某種觀點的偏見,從而保證研究的開放性,以獲得客觀、真實的研究結果。
3. 檢驗求證:檢驗是對觀察和假設的一種驗證,通過檢驗,假設就可能被證實或支持,也可能被否定或推翻,而那些由「權威」傳遞的錯誤觀念也可以被拋棄。檢驗使我們能夠探查自然世界中那些隱藏在自然現象和事物背後的奧秘,揭示自然的本質。檢驗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引證式,即根據已選擇的方案去收集支持假設所需要的事實和證據,經分析、概括而得出結論,從而證明假設成立或者不成立;二是實驗式,即個體親自動手實驗,通過分析實驗和總結實驗結果來驗證假設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如果所提出的假設在實踐過程中行不通,那麼就需要重新對問題和假設進行分析,再次提出新的假設和驗證假設。實驗是有明確程序,並可重復進行的。但同時也不能過度地信任實驗,因為實驗錯誤的可能性總是存在的,這種實驗錯誤可以導致錯誤的結果。
4. 得出和解釋結論:在對假設進行驗證的基礎上,個體概括、歸納其發現,得出並解釋結論,形成關於某一現象或問題的科學認識。在此過程中,不僅要收集證據,而且要將觀察與實驗的結果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藉助於分析、推理提出現象或結果產生的原因,並在實驗證據和邏輯論證的基礎上建立各種變數間的聯系,從而形成以已有知識和當前觀察與實驗結果為基礎的新的理解。解釋必須同自然觀察或實驗結果所獲得的證據一致,遵循證據規則,同時,解釋還須接受公開的批評和質疑,並要求運用各種科學的認知方法和過程,如分類、分析、推論、預測、批判性推理和邏輯推理等。
5. 交流和應用:在形成關於某一現象或問題的結論、解釋後,個體還需要與他人進行相互交流。在這種交流中,一方面,個體要准確地向其他人闡明自己所探究的問題、方法、探究過程以及結果,並傾聽他人對證據和解釋的看法和態度;另一方面,他人也有機會就這些結論、解釋提出疑問,指出其中有悖於事實證據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觀察提出不同的解釋等。通過交流,個體可以獲得各種可能的解釋,有助於將實驗證據、已有的科學知識和他們所提出的解釋這三者之間更緊密地聯系起來,最終解決彼此觀點中的矛盾,鞏固以實驗、事實為基礎的論證,促進科學結論的獲得。最後,個體還需要將其所獲得的結論應用到其他情境中,以進一步驗證結論,並擴大和豐富對於自然世界的認識。當然,對於科學探究過程的認識,我們不能採取絕對化、機械化的理解,以為只有經歷上述五個階段的探究才是科學探究。實際上,科學探究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針對不同問題,人們所可能經歷的探究過程、採取的探究方式就可能不同,不可能存在某一種絕對、固定化的模式或統一化的模式。同時,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形成假設和檢驗求證是連續循環、交叉重疊的兩個過程,正是在不斷地假設→檢驗→再假設→再檢驗的過程中,個體不斷地豐富、調整和完善對於自然世界的認識,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❼ 科學探究的方法步驟

科學探究的方法步驟:
第一:提出問題,其實質就是探究什麼。
第二:猜想與假設,其實質是根據生活經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
第三: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第四: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第五:分析與論證,實質就是對探究的數據進行描述,對探究的現象歸納總結的過程,從而將實驗結論升華為物理概念和規律。
第六:評估,就是對探究反思的過程,討論科學探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獲得的發現和改進建議等方面內容。
第七:交流與合作

❽ 實驗方案設計六個步驟是什麼

(1)課題的涵義與表述

研究者要清楚准確地表述所要研究的課題(課題主要研究什麼的)

(2)研究的背景

與課題相關的研究背景,包括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查閱與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此課題領域內他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經驗等,從中明確自己研究課題的科學價值,找出實驗研究課題的突破點。

(3)研究的目的、意義

首先要表明這項課題研究的目的,即為什麼要研究;其次要說明課題研究的意義,兇手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4)研究的范圍和內容

研究對象是指被研究的人、事或物等。研究內容的多少與課題的大小有直接關系。研究內容必須准確地體現課題,與課題相吻合。

(5)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假設

研究者要指出自己所提課題的理論依據,並提出科學的假設。假設就是研究者自己對於某個問題的認識或解決某個問題的設想。研究者應根據課題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假設。

(6)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研究實驗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和措施。在這里要具體說明。如用調查法,可寫明調查方式是問卷還是訪談。教育科研方法很多,研究者要根據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來選取恰當的研究方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可以幾種方法並用,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

(8)科研方法中實驗的步驟擴展閱讀

研究課題選擇的誤區

(1)想法(idea)越多越好。

(2)一味追求革命性的、突破性的成果

(3)數學、理論和公式越復雜越好。

(4)追求史無前例。

科研設計常見錯誤

(1)研究的課題沒有陽性和陰性對照組。

(2)缺乏隨機組。

(3)缺乏雙盲的研究。

(4)樣本數量太少。

(5)觀測指標或樣本錯誤。

❾ 科學探究的過程一般有哪六個步驟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❿ 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分為那幾步驟

1、提出問題

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提出供探究的問題,或者直接給出所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

2、猜想與假設

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提出的問題的可能出現的答案,作出猜想與假設,並經過討論、思考作出初步的論證。

3、制定計劃(或設計方案)

根據科學探究的要求,設計實驗方案,同時包括選擇儀器、試劑等等。

4、進行實驗

按實驗正確的步驟,細心規范地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

5、收集證據

收集並整理通過實驗得出實驗現象、實驗數據,以及其它與猜想假設有關所有資料、信息等等,為了驗證猜想與假設做好充分的准備。

6、解釋與結論

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討論,得出事實證據與猜想假設之間的關系,通過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後的結論。

7、反思與評價

主要是要有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的意識。用口頭或書面等方式表達探究過程的結果,與別人進行交流討論時,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並尊重別人的意見。

在實驗方案、現象、解釋等方面與別人存在不同之處時,能與別人進行討論,不斷反思,並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8、拓展與遷移

經過科學探究出的實驗結論,不斷地發揚光大,拓展開來,進而將其遷移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也有可能是就剛才探究中的某些問題,或者是衍生出來的問題,進行繼續科學的探究過程。

閱讀全文

與科研方法中實驗的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李逵敗給李鬼是什麼修辭方法 瀏覽:796
節約使用食用油的方法 瀏覽:340
蘇麻的食用方法 瀏覽:199
如何鍛煉減掉腹部脂肪最有效方法 瀏覽:157
曾經受的苦解決問題的三個方法 瀏覽:178
霞多麗葡萄的種植方法 瀏覽:779
肛周尖銳疣治療方法 瀏覽:244
怎麼踢腿減肥最有效方法 瀏覽:764
花王泡沫染發使用方法 瀏覽:91
有什麼方法殺蛐蛐 瀏覽:832
非同步電機輕載震盪抑制方法研究 瀏覽:476
學習技能計算方法 瀏覽:503
觸點插座開關安裝方法 瀏覽:118
植物接種方法一般分為什麼和什麼 瀏覽:111
大眾車鑰匙使用方法 瀏覽:910
平衡核心力的訓練方法 瀏覽:380
底盤懸掛檢查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917
如何記敘自己的方法 瀏覽:257
手機扁平化解鎖方法 瀏覽:717
常用細胞克隆化方法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