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工程地質測量最基本的方法

工程地質測量最基本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7 01:22:12

① 岩土工程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工程地質測繪。
(2)勘探與取樣。
(3)原位測試與室內試驗。
(4)現場檢驗與監測。
工程地質測繪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礎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階段進行。這一方法的本質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地面的地質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質和規律,並藉以推斷地下地質情況,為勘探、測試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據。在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較復雜的場地,必須進行工程地質測繪;但對地形平坦、地質條件簡單且較狹小的場地,則可採用調查代替工程地質測繪。工程地質測繪是認識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高質量的測繪工作能相當准確地推斷地下地質情況,起到有效地指導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鑽探和坑探等各種方法。它是被用來調查地下地質情況的;並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樣進行原位測試和監測。應根據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選用上述各種勘探方法。
物探是一種間接的勘探手段,它的優點是較之鑽探和坑探輕便、經濟而迅速,能夠及時解決工程地質測繪中難於推斷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質情況,所以常常與測繪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為鑽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輔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釋往往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條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來驗證。
鑽探和坑探也稱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質情況,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鑽探工作使用最為廣泛,可根據地層類別和勘察要求選用不同的鑽探方法。當鑽探方法難以查明地下地質情況時,可採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類型較多,應根據勘察要求選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動用機械和動力設備,耗費人力、物力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較長,而且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因此使用這種方法時應具有經濟觀點,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質測繪和物探成果為依據,切避盲目性和隨意性。
原位測試與室內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岩土工程問題分析評價提供所需的技術參數,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標、強度參數、固結變形特性參數、滲透性參數和應力、應變時間關系的參數等。原位測試一般都藉助於勘探工程進行,是詳細勘察階段主要的一種勘察方法。
原位測試與室內試驗相比,各有優缺點。原位測試的優點是:試樣不脫離原來的環境,基本上在原位應力條件下進行試驗;所測定的岩土體尺寸大,能反映宏觀結構對岩土性質的影響,代表性好;試驗周期較短,效率高;尤其對難以采樣的岩土層仍能通過試驗評定其工程性質。缺點是:試驗時的應力路徑難以控制;邊界條件也較復雜;有些試驗耗費人力、物力較多,不可能大量進行。室內試驗的優點是:試驗條件比較容易控制(邊界條件明確,應力應變條件可以控制等);可以大量取樣。主要的缺點是:試樣尺寸小,不能反映宏觀結構和非均質性對岩土性質的影響,代表性差;試樣不可能真正保持原狀,而且有些岩土也很難取得原狀試樣。現場檢驗與監測是構成岩土工程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大量工作在施工和運營期間進行;但是這項工作一般需在高級勘察階段開始實施,所以又被列為一種勘察方法。它的主要目的在於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
現場檢驗的涵義,包括施工階段對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驗證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監理和質量控制。現場監測則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類荷載對岩土反應性狀的監測、施工和運營中的結構物監測和對環境影響的監測等方面。
檢驗與監測所獲取的資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術參數,並以此為依據及時修正設計,使之在技術和經濟方面優化。此項工作主要是在施工期間內進行,但對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以及一些對工程有重要影響的不良地質現象,應在建築物竣工運營期間繼續進行。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岩土工程勘察領域中不斷引進高新技術。例如,工程地質綜合分析、工程地質測繪制圖和不良地質現象監測中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即「3S」技術的引進;勘探工作中地質雷達和地球物理層成像技術(CT)的應用等。

② 工程地質勘察的方法

工程地質勘察方法或手段,包括工程地質測繪、工程地質勘探、實驗室或現場試驗、長期觀測(或監測)等。
工程地質測繪
在一定范圍內調查研究與工程建設活動有關的各種工程地質條件,測製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質圖,分析可能產生的工程地質作用及其對設計建築物的影響,並為勘探、試驗、觀測等工作的布置提供依據。它是工程地質勘察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測繪范圍和比例尺的選擇,既取決於建築區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和已有研究程度,也取決於建築物的類型、規模和設計階段。規劃選點階段,區域性工程地質測繪用小比例尺(1:10萬,1:5萬);設計階段,水庫區測繪大多用中比例尺(1:2.5萬,1:1萬),壩址、廠址則用大比例尺(1:5000,1:2000,1:1000,1:500)。工程地質測繪所需調研的內容有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貌及第四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天然建築材料、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及工程地質現象。對所有地質條件的研究,都必須以論證或預測工程活動與地質條件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約為目的,緊密結合該項工程活動的特點。當露頭不好或這些條件在深部分布不明時,需配合以試坑、探槽、鑽孔、平洞、豎井等勘探工作進行必要的揭露。
工程地質測繪通常是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圖為底圖,以儀器測量方法來測制。採用衛星像片、航空像片和陸地攝影像片,通過室內判讀調繪成草圖,到現場有目的地復查,與進一步的照片判讀反復驗證,可以測制出更精確的工程地質圖。並可提高測繪的精度和效率,減少地面調查的工作量。
工程地質勘探
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鑽探和坑探工程等內容。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簡稱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專門儀器,測定各類岩、土體或地質體的密度、導電性、彈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差別,通過分析解釋判斷地面下的工程地質條件。它是在測繪工作的基礎上探測地下工程地質條件的一種間接勘探方法。按工作條件分為地面物探和井下物探(測井);按被探測的物理性質可分為電法、地震、聲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工程地質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為電法中的視電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淺層折射法,聲波勘探等;測井則多採用綜合測井。
物探的優點在於能經濟而迅速地探測較大范圍,且通過不同方向的多個剖面獲得的資料是三維的。以這些資料為基礎,在控制點和異常點上布置勘探、試驗工作,既可減少盲目性,又可提高精度。測井則可增補鑽探工作所得資料並提高其質量。開展多種方法綜合物探,根據綜合成果進行對比分析,可以顯著提高地質解釋的質量,擴大物探解決問題的范圍,縮短工程地質勘探周期並降低其成本。由於物探需要間接解釋,所以只有地質體之間的物理狀態(如破碎程度、含水率、喀斯特化程度)或某種物理性質有顯著差異,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鑽探和坑探。採用鑽探機械鑽進或礦山掘進法,直接揭露建築物布置范圍和影響深度內的工程地質條件,為工程設計提供准確的工程地質剖面的勘察方法。其任務是:查明建築物影響范圍內的地質構造,了解岩層的完整性或破壞情況,為建築物探尋良好的持力層(承受建築物附加荷載的主要部分的岩土層)和查明對建築物穩定性有不利影響的岩體結構或結構面(如軟弱夾層、斷層與裂隙);揭露地下水並觀測其動態;採取試驗用的岩土試樣;為現場測試或長期觀測提供鑽孔或坑道。
鑽探比坑探工效高,受地面水、地下水及探測深度的影響較小,故廣為採用。但不易取得軟弱夾層岩心和河床卵礫石層樣品,鑽孔也不能用來進行大型現場試驗。因此,有時需採用大孔徑鑽探技術,或在鑽孔中運用鑽孔攝影,孔內電視或採用綜合物探測井以彌補其不足。但在關鍵部位還需採用便於直接觀察和測試目的層的平洞、斜井、豎井等坑探工程。
鑽探和坑探的工作成本高,故應在工程地質測繪和物探工作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工程地質勘探階段需要查明的問題,合理設計洞、坑、孔的數量、位置、深度、方向和結構,以盡可能少的工作量取得盡可能多的地質資料,並保證必要的精度。
原位測試和實驗室試驗
獲得工程地質設計和施工參數,定量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的手段,是工程地質勘察的組成部分。室內試驗包括:岩、土體樣品的物理性質、水理性質和力學性質參數的測定。現場原位測試包括:觸探試驗、承壓板載荷試驗、原位直剪試驗以及地應力量測等(見岩土試驗、工程地質力學模擬)。
設計建築物規模較小,或大型建築物的早期設計階段,且易於取得岩、土體試樣的情況下,往往採用實驗室試驗。但室內試驗試樣小,缺乏代表性,且難以保持天然結構。所以,為重要建築物的初步設計至施工圖設計提供上述各種參數,必須在現場對有代表性的天然結構的大型試樣或對含水層進行測試。要獲取液態軟粘土、疏鬆含水細砂、強裂隙化岩體之類的、不能得到原狀結構試樣的岩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必須進行現場原位測試。
現場檢測與監測
用專門的觀測儀器對建築區工程地質條件各要素或對工程建築活動有重要影響的自然(物理)地質作用和某些重要的工程地質作用隨時間的發展變化,進行長時期的重復測量的工作。觀測的主要內容有:岩、土體位移范圍、速度、方向;岩、土體內地下水位變化;岩體內破壞面上的壓力;爆破引起的質點速度;峰值質點加速度;人工加固系統的載荷變化等。此項工作主要是在論證建築物的施工設計的詳細勘察階段進行,工程地質作用的觀測則往往在施工和建築物使用期間進行。長期觀測取得的資料經整理分析,可直接用於工程地質評價,檢驗工程地質預測的准確性,對不良地質作用及時採取防治措施,確保工程安全。

③ 工程地質勘察方法與手段主要有哪些

工程地質勘察的方法是:搜集分析已有資料,進行場地踏勘、調查、測繪、物探、鑽探、試驗,並在室內綜合以上各種方法得出的地質判斷,形成報告及圖紙。

傳統的手段主要有:踏勘、調查、測繪、物探、鑽探、試驗。
除傳統手段外還有遙感影像解譯、地理信息系統、三維地質模型等信息化手段。

④ 工程地質測繪方法

根據測繪內容涵蓋的(環境、范圍、執行難度等)詳細的建立測繪方案、
根據測繪規模及內容合理分配人員、根據測繪內容合理采購測繪儀器(可以咨詢環球測繪)、
嚴謹整理各類測繪數據、力求最真實精準的工程測繪成果!

⑤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 地質分析法

即自然歷史分析法。是運用地質學的理論,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和地質現象的空間分布以及它在工程建築物作用下的發展變化,用自然歷史的觀點分析研究其產生過程和發展趨勢,進行定性的判斷。它是工程地質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礎。

工程地質工作中,必須綜合運用上述方法,才能取得可靠的結論,對可能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制定出合理的防治對策。

⑥ 怎樣進行地質勘探測量

作為從事地質工程的技術人員,除了應掌握地質勘探工程的專業知識外,還應熟悉勘探工程中的測量工作,尤其是現在測量電子儀器的廣泛使用,測量儀器操作越來越簡單,應具 有參與或組織實施測量業務的能力,合理使用測量資料。
地質勘探測量通常包括地質填圖、勘探工程、地質剖面等測量工作。
第一節 概述
地質勘探是為了詳細查明地下資源,並確定礦物位置、形狀及儲量。地質勘探一般分為普查、詳查和精查三個階段。普查階段是根據在地表上所發現的礦點(礦體露頭)以及配合地表揭露工程和少量的勘探工程等手段所進行的地質觀察。初步查明礦產的品種、礦體的規模、形狀和產狀,確定礦石的品位和儲量。詳查階段亦稱勘探階段,是在普查基礎上對礦區進行更詳細的勘查,目的是查明礦區的地質構造、礦體產狀、礦石品位、物質成份及儲量等獲得更可靠的地質資料。精查是在普查和詳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明礦產品的埋藏情況,確定礦體的品位、儲量、開采價值、開采方法等,為下一步開礦作好准備。地質勘探工程測量是為地質勘探提供可可靠的測繪資料,配合地質勘探作業以保證任務的完成。
地質勘探工程測量的主要工作任務是:
1.為勘探工程的設計和研究地質構造提供勘探區域的控制測量和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 2.根據地質工程的設計,在實地給出工程施工的位置和方向(又稱定位和定線); 3.竣工後測出工程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
4.提供編制地質報告和儲量計算的有關圖紙資料。
為了進行上述測量工作,應首先在勘探區建立測量控制網,控制網的等級應以《地質勘察測量規程》為依據,並結合勘探區的地形條件和勘探網的密度和精度要求,還應同時滿足礦區所需比例尺地形圖測量的需要,其它測量工作在控制測量的基礎上進行。一般情況下作為地質勘探區首級平面控制網,可根據勘探面積、勘探網密度和地形條件,布設四等或5″級導線網,若有GPS接收機,也可布設相應等級的GPS控制網,在此基礎上再以交會、導線等方法進行加密。高程式控制制網根據不同的精度要求,可採用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或GPS測高。
當勘探區已建立地形測量控制,如果精度能滿足勘探工程測量的需要時,應利用其作為一切勘探工程測量的平面和高程式控制制,不必重新布網。如其密度不夠,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加密。
勘探區的地形測量是為地質勘探工程服務的,測圖比例尺的大小是隨地質勘探對礦石儲量計算的精度要求不同而變化的。儲量計算的越精確,測圖比例尺就越大,隨著勘探工程的進展,勘探工程所需的地形圖比例尺也逐漸變大。一般應滿足大比例尺(1:500~1:5000)測圖的需要。

第二節 地質填圖測量
在礦區勘探工程中,首先要進行地質填圖,通過地質填圖來詳細查清地面地質情況,劃分岩層,確定礦體分布,以便正確了解礦床與地質構造的關系及規律,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並作為儲量計算的地表依據。
一、地質填圖的比例尺
地質填圖是用地形圖作為底圖,將礦體的分布范圍及品位變化情況、圍岩的岩性及地層
的劃分、礦區的地質構造類型以及水文地質情況等填繪到地形圖上,即成為一張地質地形圖。在地質工作的各個階段,要填繪不同比例尺的地質圖。在普查階段,要填繪1:10萬或1:20萬的區域地形圖,詳查階段,要填繪1:1萬、1:2 .5萬或1:5萬的地質地形圖。在精查階段,填圖比例尺依據礦床的具體情況而定,若礦床的生成條件簡單,產狀較有規律,規模較大,品位變化較小,則採用的比例尺就小,反之較大。一般規模大、賦存條件簡單的礦床如煤、鐵等沉積礦床,通常用1:1萬至1:5萬比例尺的地質地形圖;對於規模較小、賦存條件較復雜的礦床如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的內生礦床,通常用1:2000和1:1000的地質地形圖;對於某些稀有金屬礦床,還可採用更大的比例尺,如1:500。一般地形圖的比例尺應與地質填圖的比例尺相同,
二、地質填圖的方法
地質填圖測量包括地質點測量和地質界線測量兩個步驟,其中地質點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工作。
地質點是指勘探礦區地表上反映地質構造的點,如露頭點、構造點,岩體和礦體界線點、水文點等。它們是地質人員進行地質調查的地質觀察點,是填繪地形圖的重要依據。這就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將地質點測繪在地形圖上。地質點的位置是地質人員在實地觀察確定的,確定後用紅油漆或插一小紅旗作為標記,並編號。
測定地質點前應准備好作為底圖的地形圖,控制點資料,並對控制點進行檢查。要充分利用測區已有的控制點,如果控制點不足,可採用導線測量等方法加密。地質點測量作業方法、程序及要求與地形測圖的碎部點測量完全相同,地質點測量一般由地質人員與測量人員共同完成。地質人員在選擇地質點,描述地質內容和繪繪制地質藍草圖時,兼職立尺員,測量人員按照地形圖中測碎部點的方法,測定地質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最後製成地質地形圖。
礦體及岩層界線的圈定:在測定地質點的基礎上,根據礦體和岩層的產狀與實際地形的關系,將同類地質界線點連接起來,並在其變換處適當加密點,地質界線的圈定一般由地質人員現場進行,也可野外記錄,室內圈定。圖12-1是地形圖作為底圖繪出的部分地質圖,圖中虛線表示的是根據地質點和地質界線的觀測資料圈定的地質界線,例如虛線1~2表示侏羅系(J)和三疊系(T)地層的分界線(P為二疊系、C為石炭系、D為泥盆系、S為志留系)
三、地質填圖中的注意事項
1、 地質人員在進行地質點觀察時,應攜帶地形圖,並繪制草圖
3
2、 地質填圖應充分利用已有的控制點,包括圖根點,控制點經檢查符合要求的情況下,
可以直接使用。當控制點丟失或破壞時,必須重新建立圖根控制。
3、 地質點測量根據具體的條件可採用:平板儀極坐標法,經緯儀配合小平板儀法,有
條件可採用全站儀進行數字化成圖方法測設或用RTK直接測量地質點的坐標。

第三節 勘探工程測量
一、勘探線、勘探網的測設
在地質勘探過程中,各種勘探工程如槽、井、鑽孔和坑道等一般都是沿著一定直線方向布設的,這些直線叫勘探線。勘探線又彼此交叉構成一定形狀的格網,稱為勘探網
(一)勘探線、勘探網的布設形式
勘探工程的布設,一般是平行於礦體走向或者垂直於礦體的走向。人們把平行於礦體走向的勘探線稱為橫向勘探線。垂直於礦體走向的勘探線稱為縱向勘探線。縱橫勘探線相互交叉構成勘探網。勘探網的形狀和密度由礦體的種類及產狀確定。一般有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線型。

勘探網內勘探線的間距是根據礦床類型、勘探階段要求探明的儲量等級而定,一般在20米至1000米之間。為了控制勘探線和勘探網的測設精度,也須遵循先整體後局部的原則,首先在礦區中布設一基線,然後再布設其它勘探線。如圖12-3所示,M、N為基線。勘探網上點的編號以分數形式表示,分母代表線號,分子代表點號,以通過基線P的零點為界,西邊的勘探線用奇數表示,東邊的用偶數表示;以基線為界,以北的點用偶數號表示,以南的用奇數表示。
0
2
表示基線與東第一條勘探線的交點。 (二)勘探線、勘探網的測設 1、基線的測設
在已建立測量控制網的情況下,根據地質勘探工程的設計坐標和已知測量控制點的坐標反算測設數據,直接將地質勘探工程測設到實地上。在尚未建立控制網的勘探區,若沒有全站儀,應首先布置勘探基線作為布設勘探網的控制。由地質人員和測量人員實地確定基線的方向和位置,基線一般由三點組成,

⑦ 工程地質測繪的實測方法

實測技術方法
經路線踏勘選定剖面位置,制定人員組成、測量設備(羅盤、皮尺、記錄表格等)和工作進度計劃。

閱讀全文

與工程地質測量最基本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35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59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72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16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06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0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87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24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0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09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7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86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89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0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7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2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7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2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0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