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液壓夯實機跟強夯比有哪些優勢
液壓夯實機是近幾年在工程施工中應用較多的一種專業夯擊壓實設備,整體機械由承載機構、夯架、 夯錘、 下錘頭、 緩沖裝置、 液壓系統、 電子控制系統等部件組成,夯實機本身並無動力,無法自行驅動。需要通過安裝在裝載機、挖掘機等工程機械上,借用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的液壓動力輸出來進行夯實作業。
盡管液壓夯實機單擊的能量與傳統的重錘式強夯機設備相比較小,但是高速液壓夯實機是通過高頻率夯擊地面來彌補與重錘式強夯機單點夯擊能差距,其效果已經很接近於重錘式強夯機的夯擊壓實效果,兩者在這一點上差距並不大。望採納
Ⅱ 地基強夯夯擊能是怎麼算的
在規定的間隔時間後,按上述步驟逐次完成全部夯擊遍數,最後用低能量滿夯,強夯處理後的地基竣工驗收承載力檢驗,應在施工結束後間隔一定時間方能進行,
Ⅲ 強夯機的設計
1、強夯置換法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運用性和處理效果。應在施工現場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選取一個或幾個試驗區,進行試夯或試驗性施工,試驗區數量應根據建築場地復雜程度、建築規模及建築類型確定。
2、強夯置換墩的深度由土質條件決定,除厚層飽和粉土外,應穿透軟土層,到達較硬土層上,深度不宜超過7m。
3、墩體材料可採用級配良好的塊(片)石、碎石、礦渣等堅硬粗顆粒材料,粒徑不宜大於夯錘底面積直徑的0.2倍,含泥量不宜大於10%,粒徑大於300mm 的顆粒含量不宜超過全重的30%。
4、強夯置換法的單擊夯擊能應根據現場試驗確定。夯點的夯擊次數應通過現場試夯確定,且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 墩底穿透軟弱土層,且達到設計墩長;
2) 累計夯沉量為設計墩長的1.5~2.0 倍;
3) 最後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於下列規定值:
當單擊夯擊能小於400kN·m 時為50mm;當單擊夯擊能為4000~6000kN·m 時為l00mm;當單擊夯擊能大於6000kN·m 時為200mm;
4) 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生過大的隆起;
5) 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提錘困難。
5、墩位布置宜採用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對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可根據基礎形狀與寬度相應布置。
6、墩間距應根據荷載大小和原土的承載力選定,當滿堂布置時可取夯錘直徑的2~3 倍。對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可取夯錘直徑的1.5~2.0倍。墩的計算直徑可取夯錘直徑的1.1~1.2倍。當墩間凈距較大時,應適當提高上部結構和基礎的剛度。
7、墩頂應鋪設一層厚度不小於500mm 的壓實墊層。墊層材料一般採用水穩性好的砂、砂礫、石屑、碎石土等。當與墩體材料相同時,粒徑不宜大於100mm。
8、強夯置換設計時,應預估地面抬高值,並在試夯時校正。
9、強夯置換地基的變形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的有關規定。
第三節、施工
1、強夯錘質量可取 10~40t,其底面形式宜採用圓形或多邊形,錘底面積宜按土的性質確定,錘底靜接地壓力值可取25~40kPa,對於細顆粒土錘底靜接地壓力宜取較小值。錘的底面宜對稱設置若干個與其頂面貫通的排氣孔,孔徑可取250~ 300mm。強夯置換錘底靜接地壓力值可取100~200kPa。
2、施工機械宜採用帶有自動脫鉤裝置的履帶式起重機或其他專用設備。採用履帶式起重機時,可在臂桿端部設置輔助門架,或採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錘時機架傾覆。
3、當場地表土軟弱或地下水位較高,夯坑底積水影響施工時,宜採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鋪填一定厚度的鬆散性材料,使地下水位低於坑底面以下2m。坑內或場地積水應及時排除。
4、施工前應查明場地范圍內的地下構築物和各種地下管線的位置及標高等,並採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損壞。
5、當強夯施工所產生的振動對鄰近建築物或設備會產生有害的影響時,應設置監測點,並採取隔振或防振措施消除強夯對鄰近建築物的有害影響。
6、強夯置換施工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 清理並平整施工場地,當表土松軟時可鋪設一層厚度為1.0~2.0m 的砂石施工墊層;
2) 標出夯點位置,並測量場地高程;
3) 起重機就位,夯錘置於夯點位置;
4) 測量夯前錘頂高程;
5) 夯擊並逐擊記錄夯坑深度。當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時停夯,向坑內填料直至與坑頂平,記錄填料數量,如此重復直至滿足規定的夯擊次數及控制標准完成一個墩體的夯擊。當夯點周圍軟土擠出影響施工時,可隨時清理並在夯點周圍鋪墊碎石,繼續施工;
6) 按由內而外,隔行跳打原則完成全部夯點的施工;
7) 推平場地,用低能量滿夯,將場地表層鬆土夯實,並測量夯後場地高程;
8) 鋪設墊層,並分層碾壓密實。
7、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下列監測工作:
l) 開夯前應檢查夯錘質量和落距,以確保單擊夯擊能量符合設計要求;
2) 在每一遍夯擊前,應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後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或漏夯應及時糾正;
3) 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和每擊的夯沉量。對強夯置換尚應檢查置換深度。
8、施工過程中應對各項參數及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第四節、質量檢驗
1、檢查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測試數據和施工記錄,不符合設計要求時應補夯或採取其他有效措施。強夯置換施工中可採用超重型或重型圓錐動力觸探檢查置換墩著底情況。
2、強夯處理後的地基竣工驗收承載力檢驗,應在施工結束後間隔一定時間方能進行,對於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間隔時間可取7~14d;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4~28d。強夯置換地基間隔時間可取28d。
3、強夯置換後的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除應採用單墩載菏試驗檢驗外,尚應採用動力觸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換墩著底情況及承載力與密度隨深度的變化, 對飽和粉土地基允許採用單墩復合地基載荷試驗代替單墩載荷試驗。
4、竣工驗收承載力檢驗的數量,應根據場地復雜程度和建築物的重要性確定,對於簡單場地上的一般建築物,每個建築地基的載荷試驗檢驗點不應少於3 點; 對於復雜場地或重要建築地基應增加檢驗點數。強夯置換地基載荷試驗檢驗和置換墩著底情況檢驗數量均不應少於墩點數的l%,且不少於3 點。
5、檢驗墩直徑與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Ⅳ 強夯地基處理常見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
地基處理就是按照上部結構對地基的要求,對地基進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保證地基穩定,減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勻沉降,消除濕陷性黃土的濕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等。常用的人工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土墊層法、重錘表層夯實、強夯、振沖、砂樁、擠密、深層攪拌、堆載預壓、化學加固等方法。【恆通強夯公司】
Ⅳ 什麼是強夯
強夯法即強力夯實法,又稱動力固結法。是利用大型履帶式起重機將8-40噸的重錘從6-40米高度自由落下,對土進行強力夯實。適用於人工填土、濕陷土、黃土。
1、 強夯法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黏性土、濕陷 強夯機
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對高飽和度的粉土與黏性土等地基,當採用在夯坑內回填塊石、碎石或其他粗顆粒材料進行強夯置換時,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
2、 強夯施工前,應在施工現場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選取一個或幾個試驗區,進行試夯或試驗性施工。試驗區數量應根據建築場地復雜程度、建設規模及建築類型確定。
Ⅵ 強夯法的優點和缺點
同其它處理軟基方法相比,強夯法處理軟基的施工設備、施工工藝和操作都比較簡單,適用土質范圍廣,加固效果顯著,處理後可取得較高的承載力。據有關資料顯示,一般的地基強度可提高2~5倍,變形沉降量小,壓縮性可降低2~10倍,加固影響深度可達6~10m,土粒結合緊密,有較高的結構強度;工效高,施工速度快,與換填法和樁基法相比縮短工期一半,節省加固材料,施工費用低。其缺點是施工噪音和振動較大,不宜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內使用。
Ⅶ 什麼樣的地基需要強夯機打夯
強夯法指的是為提高軟弱地基的承載力,用重錘自一定高度下落夯擊土層使地基迅速固結的方法。
強夯法主要用於砂性土、非飽和粘性土與雜填土地基。對非飽和的粘性土地基,一般採用連續夯擊或分遍間歇夯擊的方法;並根據工程需要通過現場試驗以確定夯實次數和有效夯實深度。現有經驗表明:在100~200噸米夯實能量下,一般可獲得3~6米的有效夯實深度。
網路文庫里粘過來的,想詳細了解,可以參考《地基處理手冊》
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