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體測量的部位有哪些
人體測量體溫的部位無非就是三~四處:
1、額頭:一般可以通過感溫體溫卡貼在額頭上進行測量,沒條件的話,也可以通過用手貼在額頭感知體溫是否異常。
2、口腔:通過玻璃水銀溫度計置於舌下一分鍾取出查看體溫。
3、腋下:通過體溫計夾在腋下數分鍾來測量體溫。
4、肛門:通過肛門體溫計插入肛門數分鍾取出後查看體溫。
㈡ 人體測量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人體測量學(英文名稱:anthropometry )是體質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可應用於古人類學的研究和服裝、航天等領域開發產品。
人體測量部位與方法
人體測量分為男體測量和女體測量。男體測量和女體測量的測量部位、方法和步驟基本相同。其中,女體測量要求較高,需測量的部位也較多。這里以女體測量為例,男體測量部位與方法可參照女體測量。
1.身高。自頭頂至地面所得的垂直距離.
2.衣長。前衣長由頸肩點通過胸部最高點垂直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長度,後衣長由後領圈中點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長度.
3.頸圍。喉結下2cm測量一周,加放鬆量2.5-3cm.
4.胸圍。在胸前腋下處水平圍繞胸部最豐滿處測量一周,松緊以軟尺能轉動為准.
5.肩寬。在後背上部,從左肩骨外端點量至右肩骨外端點.
6.袖長。肩骨外端點向下量至所需長度.
7.胸高。由頸肩點量至乳峰點.
8.乳距。兩乳峰間的距離.
9.腰節高(長)。前腰節高(長)由頸肩點通過胸部最高點向下量至腰部最細處,後腰節高(長)由後領圈中點向下量至腰部最細處.
10.褲長。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垂直向下量至踝骨下3cm或按所需長度.
11.裙長。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垂直向下量至膝蓋至地面1/2處或按所需長度.
12.腰圍。圍繞腰部最細處水平測量一周.
13.臀部。圍繞臀部最豐滿處水平測量一周,松緊以軟尺能轉動為准,這是實圍尺碼.
14.臀高。從側腰部髖骨處量至臀圍最豐滿處的距離.
15.上襠長。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量至被測量者正坐的凳面的距離.
㈢ 如何正確測量身體圍度 詳細�0�3
身體部位圍度測量方法:
1、體重
體重是身體發育狀況的基本指標。測量時,被測量者需穿背心和短褲,平穩地站在體重計上。測量誤差不得超過0.5公斤。超過指標有兩種情況:一是肌肉豐腆的健美者,因為肌肉的比重較脂肪大;二是脂肪過多的人。因此,要參考脂肪厚度。
9、頸圍:在頸的中部最細處。頸圍與小腿圍相等。
10、肩寬:兩肩峰之間的距離。肩寬等於胸圍的一半減4厘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腰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腿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胸圍
㈣ 如何測量人體尺寸
一、如何測量衣長 由前身靠脖根的肩縫處(也稱肩頸點)通過胸部最高點(乳點)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要求顧客平視面前的鏡子,不要低頭彎腰看尺子(低頭彎腰就會影響測量的准確度)。 註:測量身長尺寸時,對於特體的人更要注意!最好,前、後都要進行測量。 如:女士胸高,肚子大的要測量前面,有駝背的要測量後面。男士也是一樣的,肚子大的要測量前面,駝背的要測量後面。根據需要可註明前、後兩個尺寸。 建議:女士身長量至臀部中或稍上一點,男士身長量至臀部稍下一點。 二、如何測量胸圍 在胸部最豐滿處經過兩乳點圍量一周,保持皮尺的前後左右平行,皮尺不宜拉得過緊也不宜過松,圍量時能夠輕輕轉動皮尺順勢貼身為宜。 注意: 1、手指應墊在胸部最豐滿處,而不要墊在胸溝處。 2、要求被測量者呼吸均勻 3、女性客戶要注意溝通客戶習慣穿著的胸罩的薄厚 三、如何測量腰圍 在腰部的最細的地方圍量一周,皮尺前後左右保持平行,不要拉得太緊或太松,以能夠輕輕轉動皮尺為宜。 注意: 1.測量時要求客戶把腰帶解松,這樣測量的尺寸才會准確 2.體型胖的客戶往往腰部位置不明顯不好確認,測量時要仔細觀 查 3.注意女性客戶所穿著的束身衣對測量的影響 四、如何測量臀圍 在人體臀部最豐滿處圍量一周,注意皮尺前後左右平行,以皮尺能夠輕輕轉動為宜。臀圍尺寸是連衣裙和褲子所必須的尺寸,一定要認真對待。冬季測量時要注意客戶下身是不是穿的太厚,否則會影響到成衣的尺寸。 五、如何測量肩寬 在人體的左右肩胛骨的外端橫量肩部(過第七頸椎),所量尺寸稱為全肩寬;由一側脖根沿肩部量至一側肩胛骨外端稱為小肩寬。 註:男士測量肩寬要量滿,也就是從左肩胛骨到右肩胛骨兩則的頂端,女士測量肩寬要量淺,也就是從左肩胛骨到右肩胛骨稍收一點(0.5cm-1.5cm)。 六、如何測量袖長 從肩胛骨的外端沿胳膊量至所需要的長度,測量時要求客戶手臂自然下垂 註:量肩寬時,是從左肩胛骨量至右肩胛骨,這時手不要離開右邊肩胛骨的點,用腦子記下肩寬尺寸,接著測量量袖長(三點一線,一次測量出兩個尺寸)。 七、如何量手臂的圍度(俗稱袖肥) 把皮尺水平圍住胳膊上部最粗的地方測量一周,皮尺不要拉緊也不要太松以皮尺能夠輕輕轉動為宜。這個尺寸很重要,特別是貼身穿的羊絨衫等薄料毛衫一定要測量,很多工藝員是按胸圍推算的,我個人認為不是十分准確 。 八、如何測量手腕尺寸(也稱袖口) 用皮尺在手腕處圍量一周的尺寸,皮尺下墊進一指頭,以能輕輕轉動皮尺為宜。這個尺寸一般來說可以不量。 九、如何測量腰節高的尺寸(一般只量前腰節高) 從量衣長的起點位置向下過胸高點(乳點)量至腰的最細處所得的尺寸。這個尺寸很重要,決定了我們收腰位置的高低。 十、如何測量胸高從肩頸點向下量至乳點的位置所得的尺寸為胸高。這個尺寸一般是不需要測量的,但是有些領窩挖的比較深的低領款式還是需要量的。 十一、如何測量胸距 水平測量兩乳點之間的距離稱為胸距。這個尺寸一般也不用測量,但在一些領窩挖的很大的低領款式時則要和胸高尺寸綜合考慮。 十二、如何量頸圍 在脖子的中部圍量一周的尺寸。這個尺寸也很少需要量,大部分工藝師都是根據胸圍尺寸憑經驗推算的。但是如果做領面緊貼脖子的立領或高領款式時,這個尺寸就很重要的。 十三、如何測量前胸寬 在前胸橫量左右皺襞之間的距離所得的尺寸。這個尺寸一般很少量,大部分工藝員也不靠慮這個問題,但本人覺得這個尺寸和後背寬尺寸在做一些要求很合體的貼身款式時(比如旗袍)則很重要,建議還是認真這個問題,工藝員在做工藝時也應該重視這個問題,可以有效的避免腋下多布的弊病。 十四、如何測量後背寬 站在被測量者的身後,在背部橫量左右皺襞之間的距離所得的尺寸。這個尺寸同胸寬一樣也是很少測量的,也不被工藝師所重視,但本人覺得還是應該認真之。 十五、如何測量下擺大 在所測衣長的位置圍量一周所得的尺寸稱為下擺大。這是一個很少量的尺寸,也是工藝員很少考慮的地方,很多工藝員做工藝時並不考慮客戶下擺位置的尺寸,基本上都是等同於胸圍的尺寸,以致於加盟店報來的訂單也沒有下擺尺寸一說,這樣顯然是不合理的。對於量身定做毛衫來說,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尺寸,工藝師在做工藝時應該按照所量的下擺大尺寸,綜合考慮毛衫下擺的款式結構、組織結構的不同做出相應的調整。 十六、如何測量褲長 在被測量者的右側從褲腰的上沿向下量至腳踝骨的長度就是褲長的尺寸。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但在測量時也要認真對待,特別要注意在測量時要客戶把褲腰提到合適的位置再進行測量,否則也會造成做出的毛褲長短不合適的。 十七、如何測量通檔 把皮尺從被測量者的檔下穿過,測量前後腰節間的弧線長度 這個尺寸對於做毛褲來說非常重要,它是檔部是否合體舒服的最重要的因素。測量前先要求客戶把褲腰提到自己滿意的位置,測量的兩端一定要在褲腰的上沿,皮尺不能拉得太緊但也絕對不能鬆了,自我感覺合適為宜。 十八、如何測量橫檔 在被測量者的大腿根部用皮尺圍量一周的尺寸稱為橫檔的尺寸。測量時皮尺所拉的松緊以能夠輕輕轉動為宜。這個尺寸是量身定做毛褲的重要尺寸之一。 十九、除上面介紹的人體各部位所需的測量尺寸外還有下檔的長度、腳踝處的圍度(褲口)、臀高等部位尺寸的測量,但由於這些尺寸很少用到,所以就不一一介紹了
㈤ 人體測量有哪些主要部位
人體主要部位的測量與放鬆量
1 衣長:以人體一側肩頸點為測量起點,軟尺經過胸部最豐滿處,往下量至所需要的長度,通常衣長至少在胸圍線以下,可以在腰
2. 肩寬:(40cm女男42.5cm)以人體肩骨外端(肩端點)為測量起點,軟尺經過後頸點(上至下第七個頸椎骨),弧量至另一側肩端點。 它的放鬆量為0~4cm,通常夏裝放0~1cm,春秋裝放1~2cm,冬裝放2~4cm,而女性凈肩寬占人體總高的24.6%,而男性凈肩寬占人體總高的25%。圍線至臀圍線之間,最長可以至足底。
3. 袖長:以人體一側肩端點為測量起點,軟尺沿著手臂外緣往下量至所需長度,通常短袖(半袖)長度為肘關節以上,中袖長度為肘關節至手腕之間,長袖長度為手腕上下一些位置。 而人體的手臂凈長約占人體總高的43%。其中上臂凈長約占人體總高的18.4%,前臂凈長為人體總高的14.3%,手掌凈長約占人體總高的10.3%。若裝墊肩,則袖長還應再加上一個實數墊肩厚度,通常薄料再加上1個自然墊肩厚度,而中厚面料再加上0.9個自然墊肩厚度,厚度面料加上0.8個自然墊肩厚度。
4. 背長:以人體後背後頸點為測量起點,軟尺往下量至腰部最細處。它能提供腰節長的參考數據。通常女性的凈背長為人體總高的23.75%,而男性為24.71%
5. 前腰節長:以人體一側肩頸點為測量起點,軟尺經過胸部最高處,往下量至腰部最細處。而女性的前腰節長是以後腰節長來確定的,通常前腰節等於後腰節長為平胸體,前腰節比後腰節長0.5~0.7cm為正常體,前腰節比後腰節長1~1.5cm為挺胸體。而男性前腰節長等於後背長加上內衣厚度(0~1cm),其中加0為夏裝,加0.5cm為春秋裝,加1cm為冬裝。
6. 後腰節長:以人體一側肩頸點為測量起點,軟尺經過肩胛部位往下量至中腰最細處。女性的後腰節長=凈背長+後基本直開領深(1.8~2cm)+內衣厚度(0~1cm),其中0cm為夏裝,0.5cm為春秋裝,1cm為冬裝。而男性後腰節長是以前腰節長來確定的,通常後腰節比前腰節長1.5~2cm為平胸體,後腰節比前腰節長2.5~3cm為正常體,後腰節比前腰節長3.5~5cm為駝背體。
7. 全胸寬:在人體上方往下5cm處為測量起點,軟尺從左測量起點弧量至另一側右測量起點,而全胸寬?3,10胸圍+5~6cm(女性正常體),6~7cm(男性正常體)。 而半胸寬女性約占胸圍的18%,男性約占胸圍的18.5%。
處為測量起點,軟尺從左側量起點弧量至右側8 全背寬:在人體後背肩胛部位的下方腋下處往上5cm
測量起點。而女性的全背寬=全胸寬+(0~1cm)(正常體),而男性的全背寬=全胸寬+(1~2cm)(正常體)。 而半背寬 女性約占胸圍的18.5%,男性約占胸圍的19%。
9. 胸乳點高。分縱向與橫向測量兩種:?縱向測量:以人體一側肩頸點為測量起點,軟尺往下量至胸峰最高處,它能提供胸圍線位置的的制圖數據,而人體的胸乳點高凈縱向長約占人體總高的14.3%。而女性的後胸圍線高(平胸體)=胸乳點凈縱向長+(1,2.5cm)(已包含內衣厚度與乳房下垂量)。其中,+1cm為夏裝,+1.5cm為春秋裝,+2cm左右為冬裝。而女性前胸圍線高等於後胸圍線高為平胸體,比後胸圍線高長0.5~0.7cm為正常體,比後胸圍線高長1~1.5cm為挺胸體。而男性的前胸圍線高=胸乳點高凈縱向長+內衣厚度(0~1cm)。其中+0cm為夏裝+0.5cm為春秋裝+1cm為冬裝。而男性的後胸圍線比前胸圍線高長1.5~2cm為平胸體,長2.5~3cm為正常體,長3.5~5cm為駝背體。?橫向測量:水平測量兩乳峰間的距離,這個間距男性等於半胸寬,女性等於半胸寬+(0~1.4cm)。
10. 頭圍:在人體頭部發際線(額頭)自然的水平的圍量一周,它能提供套頭衫領口線長度的制圖數據,它的放鬆量一般為插得進1~3個手指為標准(約為1~3cm),而人體凈頭圍約占胸圍的65% 11. 頸圍(領圍):在人體頸部最細處(頸中),自然水平的圍量一周,它的放鬆量有兩種:?貼身內衣或襯衣,放3cm左右。?外衣,但領圍是在襯衣或其他內衣的領子外測量的,則放1~1.5cm。而女性的凈領圍約占凈胸圍的40%,男性的凈領圍約占凈胸圍的41%,而人體的凈頸長約占人體總高的3.6%。 12 胸圍:在人體胸部最豐滿處,自然水平的圍量一周,它的凈體基本放鬆量為4cm,它的成衣基本放鬆量為8~10cm,而胸圍線也能作為胸袋位置高低的參考線,男士服裝的胸圍放鬆量為:?西服馬甲5~7cm,?西服11~13cm,?襯衫放16~22cm(已包含4cm大的兩個背襇)?夾克、大衣、風衣等放14~16cm以上。 女士服裝胸圍放鬆量:?西服、旗袍、馬甲放9~11cm,?春秋衫放11~13cm,?襯衣、連衣裙放6~12cm,?貼身露肩式服裝,如吊帶,背心放2~4cm。(梭織、針織可為0)?女士夾克、大衣、風衣等放13~15cm或15cm以上。
㈥ 身體各部位圍度如何測量
一、胸圍:
1.兩腿開立,與肩同寬;
2.不要彎腰,由另外一人進行測量;
3.皮尺放在小腿最粗壯處,水平圍繞小腿一周
㈦ 人體測量的方法有哪些
最簡單的人體測量內容包括︰頭顱的長與寬之比,即所謂頭骨指數;鼻的長寬之比;上臂和下臂的比例等等。這些數據可以用人們所熟悉的器物如公尺測量計、測徑器、捲尺等來測得。只要選好可靠的測量點,亦即人體上的所謂陸標,同時把測量方法標准化,所得結果可以非常精確。
通過這類調查方法所得大量數據,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由一些體質人類學者們用來描述不同的種族的、民族的、乃至國民的各種群體的特徵,就是以他們所獨有的或是具有典型性的體質和外貌作基礎的。
(7)10個人體部位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作用
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其測量數據﹐運用統計學方法對人體特徵進行數量分析。人體測量學以對人類大量個體各部位的測量、記錄和描述為基礎,研究人類個體發育、體質特徵,進而通過復數測量所得到的各種數據資料。
主要有活體測量和骨骼測量兩種類型。人類測量學要求建立標准化的方法和技術,並對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從而使解釋和檢驗成為可能。
㈧ 人體測量的意義和方法
人體測量
量體,又稱人體測量,是指測量人體有關部位的長度、寬度和圍度。量體後所得的數據和尺寸,可作為服裝制圖或進行裁剪的重要依據。規格設計則是在人體測量的基礎上,根據服裝款式造型、面輔料性能質地和縫制工藝等諸多因素,再結合考慮人體的各種穿著要求,如人體的基本活動量,內裝厚度、季節、年齡、性別以及造型藝術等因素後進行最終的尺寸定位!
一、測量工具
1.人體測高儀
由一桿刻度以毫米為單位,垂直安裝的尺及一把可活動的尺 (水 平游標)組成。
2.軟捲尺
刻度以厘米為單位的硬塑軟尺,是量體最主要的基本工具。
二、注意事項
1.使用軟尺測量人體時,要適度地拉緊軟尺,不宜過緊或過松,要保持測量時縱直橫平.
2.要求被測量者立姿端正,保持自然,不低頭,挺胸等,以免影響測量的准確性!
3.做好測量後的數據記錄,特殊體型者除了加量特殊部位尺寸外,還應該特別註明特徵和要求.
三、測量部位與方法
人體測量分為男體測量和女體測量。男體測量和女體測量的測量部位、方法和步驟基本相同。其中,女體測量要求較高,需測量的部位也較多。這里以女體測量為例,男體測量部位與方法可參照女體測量。
1.身高
自頭頂至地面所得的垂直距離.
2.衣長
前衣長由頸肩點通過胸部最高點垂直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長度,後衣長由後領圈中點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長度.
3.頸圍
喉結下2cm測量一周,加放鬆量2.5-3cm.
4.胸圍
在胸前腋下處水平圍繞胸部最豐滿處測量一周,松緊以軟尺能轉動為准.
5.肩寬
在後背上部,從左肩骨外端點量至右肩骨外端點.
6.袖長
肩骨外端點向下量至所需長度.
7.胸高
由頸肩點量至乳峰點.
8.乳距
兩乳峰間的距離.
9.腰節高(長)
前腰節高(長)由頸肩點通過胸部最高點向下量至腰部最細處,後腰節高(長)由後領圈中點向下量至腰部最細處.
10.褲長
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垂直向下量至踝骨下3cm或按所需長度.
11.裙長
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垂直向下量至膝蓋至地面1/2處或按所需長度.
12.腰圍
圍繞腰部最細處水平測量一周.
13.臀部
圍繞臀部最豐滿處水平測量一周,松緊以軟尺能轉動為准,這是實圍尺碼.
14.臀高
從側腰部髖骨處量至臀圍最豐滿處的距離.
15.上襠長
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量至被測量者正坐的凳面的距離.
㈨ 人體觀察和測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頭型的測量
(一)實驗原理
人的形態體形主要決定於遺傳因素,但是環境因素也影響著形態體形的多樣化。根據人類學的研究,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短頭化現象,頭型有逐步園頭化的趨勢。研究表明,頭型具有同血緣家族和同民族的類似性,但是同民族不同居住環境其頭型也有所不同,而營養水平的高低對頭型的園頭化也有一定影響。根據人體測量的標准測量點表,收集我國大學生頭型數據,並比較不同性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對頭型形成的影響。
(二)測量工具
彎角測徑規,數碼相機。
(三)測量方法和指標
1、頭長的測量
測量部位:眉間點到枕後點之間的距離
測量方法:受測者取坐姿,身體挺直,頭部正直,兩眼平視。測量者站在受測者的側面進行測量。
2、頭寬的測量
測量器具:彎角測徑規
測量部位:左右頭側點之間的距離
測量方法:受測者姿勢同山。測量者站在受測者前面進行測量。
3、頭長寬指數
頭長寬指數=頭寬/頭長×100
4、馬丁四分法
長頭型 X ——75.4
中頭型 75.5——80.9
園頭型 81.0——85.4
超園頭型 85.5——X
2、頭型測量:採用馬丁四分法,詳見測量辦法。
3、數據分析:將數據根據性別、民族、居住地分為不同的組,採用t檢驗對比男女之間、不同民族之間、南北不同溫度條件下頭型是否有區別。(t檢驗屬統計學方法,將在衛生統計學中詳細講授,目前統計方法學部分由教師統一來做)
二、的性別差異觀察與測量
(一)實驗原理
骨骼性別的鑒定,無論在人體測量學上或是法醫學上,都是重要的事情。現代人的兩性差別在骨骼上表現得不如化石人那樣明顯。對於性別特徵顯著得骨骼進行鑒定,並不是難事。但是對於一些特徵不顯得骨骼,情況就不是這樣了。在大量得骨骼材料中,總有一部分骨骼的特徵處於男女兩性變異范圍得重迭部分而難於辨認。單就顱骨(缺下頜骨)決定性別,一般有80%的標本可以確定,有下頜骨時可達90%,如再有其他的骨骼,特別是骨盆來幫助鑒定,則可以確定的標本可達95%以上。未成年骨骼的性別鑒定比成年骨骼為困難。所有的性別差異幾乎都是相對的,很難用絕對值來表示。一般來說,男性顱骨比女性顱骨較為粗壯。男女主要骨的性別差異見表1、2、3。通過對顱骨、骨盆等標本的觀察,判斷標本的性別,加深對骨學標本的認識,並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表1、男女性顱骨的性別差異
男性 女性
較大而重,骨壁較厚 小而輕,骨壁較薄
顱腔較大 較小
肌嵴及肌線強烈發育 發育較弱
腦顱欠膨隆 較膨隆
顱骨較向後傾斜,凸度較均勻 額鱗下部較陡直,上部突然向後上彎曲
額結節、頂結節均欠明顯 顯著
顱面寬指數大 指數小
面骨較大 較小
面高寬指數大,即面部較狹長 面部較低矮
眉間和眉弓強烈發育 較弱
眶上緣較厚 較薄
犁狀孔較高、較狹 較低、較寬
上齒槽突較高 較低矮
牙齒較大 較小
顴骨較高、較粗壯 較低,較薄弱
顴弓較粗 較細
顳骨鼓部較大 較小
顳骨乳突較大,乳突上嵴顯著 顳骨乳突較小,乳突上嵴發育較弱
莖突、蝶骨嵴、翼突、枕髁均較粗壯 都較細弱
枕外隆凸、項上線等均粗大 都不明顯
枕大孔較大 較小
鼻後孔相對較小 較大
表2、男女下頜骨的性別差異
男性 女性
較大、較厚、較重 較小、較薄、較輕
下頜體較高、尤以聯合區為明顯 較低
下頜支較寬 較狹
下頜角區較粗糙,往往外翻 較細致
下頜角角度較小 較大
關節突較壯實 較細弱
頦突較重,往往近於方形 較小而欠凸出
表3、男女骨盆的性別差異
性狀 男性 女性
恥骨弓 夾角較小 較大
坐骨恥骨支 稍向外翻 顯著外翻
聯合部 高 較矮
閉孔 大,較近卵圓形 較小,較近三角形,相對較寬
髖臼 大,較朝外側方 較小,較朝前方
坐骨大切跡 窄而深 寬而淺
髂骨 高,較為陡直 較低,上部較向外張開
骶髂關節 大 較小和較斜
耳前溝 不常有 較常見和發達
骶骨 較高而窄,可有五節以上 較短而寬,上部曲度較小,骶岬較顯,一般為五節
整體骨盆 粗壯,肌嵴明顯 較細致
骨盆緣 心形 約呈圓形或橢圓形
真骨盆 較小 較斜、較淺和較大
(二)測量工具
游標卡尺,彎角測徑規,數碼相機。
(三)觀察測量方法與指標
1、顱骨及下頜骨的觀察:將顱骨置於法蘭克福平面(簡稱FH平面,又稱為眼耳平面,由三點組成,即兩側外耳門上緣點和左側眶下緣點構成的平面。如果左側眶下緣點損壞,可用右側眶下緣點),然後進行觀察及測量,對各項指標進行記錄。
2、骨盆的觀察測量:將骨盆置於解剖學標准姿勢,然後進行觀察及測量,對各項指標進行記錄
3、對於各項指標,應盡量採用定量數據進行描述,對於描述性數據應採用基本統一的標准。
㈩ 常用的人體測量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人體測量方法有哪些
(一)人體測量類型
靜態測量:測量人體各部分的固定尺寸。
動態測量:測量人體或某一部分的空間運動尺寸,即活動范圍,同時還要測量最適宜的范圍。
(二)人體尺寸測量方法:最常用的人體測量方法為馬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