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一般鋼尺量距的方法步驟

一般鋼尺量距的方法步驟

發布時間:2022-05-25 02:18:16

Ⅰ 距離測量的方法有哪些

距離測量的主要方法有鋼尺量距、視距測量、電磁波測距和GPS測距等。鋼尺量距是用鋼捲尺沿地面丈量距離的方法。視距測量是指利用經諱儀或水準儀望遠鏡中的視距絲裝置按幾何光學原理測距的方法。電磁波測距是用儀器接收並發射電磁波,通過測量電磁波在待測距離上往返傳播的時間計算出距離的方法。GPS測距是利用兩台GPS接收機接收空間軌道上4顆以上GPS衛星發射的載波信號,通過一定的測量和計算方法,求出兩台GPS接收機天線相位中心距離的方法。

如何正確使用鋼捲尺

捲尺的磁性端頭及使用方法

一種測量裝置包括一個諸如帶有一個尺帶的捲尺的測量機構(12),測量機構有一個帶有鉤子(28)的端頭鉤(24),以及一個諸如磁體(30)的用於選擇性地將尺帶固定到一個物體,例如管子的機構,選擇性的固定機構連接到測量機構的端頭鉤。

主權項

1.一種測量裝置,包括:測量工具,該測量工具有一個端頭鉤;以及磁性工具,該磁性工具嵌在端頭鉤內。

鋼捲尺•鋼尺•直角尺的基本使用和常用的標定方法

鋼捲尺•鋼尺•直角尺的基本使用和常用的標定方法

(1).直接讀數法

測量時鋼捲尺零刻度對准測量起始點,施以適當拉力(拉尺力以鋼捲尺鑒定拉力或尺上標定拉力為准,用彈簧秤衡量),直接讀取測量終止點所對應的尺上刻度。

(2).間接讀數法

在一些無法直接使用鋼捲尺的部位,可以用鋼尺或直角尺,使零刻度對准測量點,尺身與測量方向一致;用鋼捲尺量取到鋼尺或直角尺上某一整刻度的距離,余長用讀數法量出。

(3).鋼捲尺測量中的幾種誤差

較精確的鋼捲尺出廠時和使用一段時間後都必須經過檢定並註明檢定時的溫度、拉力與尺長。尺上標注的長度為名義長度,其與實際長度的差值稱為尺長改正Δl,尺子受到不同的拉力時會使尺長改變。為避免這項改變,要求使用鋼捲尺時按照尺上標注拉力進行。鋼捲尺在不同溫度下其尺長也會變化因此必須採用以溫度t為變數的函數來表示尺長,這就是尺長方程式,其一般形式為:

lt=l+Δl+α•l(t-t0)

式中lt鋼捲尺在溫度t時的實際長度;

l鋼捲尺名義長度;

Δl尺長改正數,即鋼捲尺在溫度t0時實際長度與名義長度之差;

α鋼捲尺熱膨脹系數;

t0鋼捲尺檢定時的溫度;

t鋼捲尺使用時的溫度。

鋼捲尺的使用中,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有下列幾種:

a.溫度變化的誤差

一般鋼捲尺的熱膨脹系數為α=1.25x10-5,對每米每度溫差變化僅八萬分之一,但相同的鋼捲尺在溫差較大的環境下還是會產生較大的長度變化,影響測量結果。溫度變化的誤差在尺長方程式中已考慮了。

b.拉力誤差

拉力大小會影響鋼尺的長度,在測量時如果不用彈簧稱衡量拉力,會產生誤差。鋼的彈性模量E=2X106KG/CM2,根據胡克定律,30米的尺長在±5公斤拉力誤差時會產生±1.8毫米的長度誤差。

c.鋼尺不水平的誤差

測量水平距離時鋼捲尺應盡量保持水平,否則會產生距離增長的誤差。對於30米的尺長,尺的兩端高差達0.4米時會產生約2.6毫米的誤差,相對誤差為1/11200。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Ⅲ 距離丈量的方法有哪幾種各適用於什麼情況

1)量距時,先在A、B兩點上豎立測桿(或測釺),標定直線方向,然後,後尺手持鋼尺的零端位於
A點
,前尺手持尺的末端並攜帶一組測釺,沿AB方向前進,至一尺段長處停下。
(2)用目估
定線
方法,由後尺手以手勢指揮前尺手將鋼尺拉在AB直線方向上;後尺手以尺的零點對准A點,兩人同時將鋼尺拉緊、拉平、拉穩後,前尺手喊「預備」,後尺手將鋼尺零點准確對准A點,並回答「好」,這時前尺手隨即將測釺對准鋼尺末端刻劃豎直插入地面(在堅硬地面處,可用鉛筆在地面劃線作標記),得1點。這樣便完成了第一尺段A-1的丈量工作。
(3)接著兩人同時攜尺前進,後尺手走到1點時,即喊「停」。同法丈量第二尺段,然後後尺手拔起1點上的測釺。如此繼續丈量下去,直至最後量出不足一整尺的余長q。丈量中量完每一尺段,後尺手應將插在地面上的測釺拔出收好,用來計算已丈量過的整尺段數n。
(4)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為:
D往=nl+q往
(4-1)
式中
n—整尺段數(即在A、B兩點之間所拔測釺數);
l—鋼尺長度(m);
q—不足一整尺段的余長(m)。
上述由A向B的丈量工作稱為往測,其結果為D往。
(5)為了防止丈量錯誤和提高精度,一般還應由B點向A點進行返測,返測時應重新進行定線。其結果為D返。
D返=nl+q返(4-2)
(6)計算
相對誤差
K和AB的水平距離D平均。
D平均=
(D往+D返)

Ⅳ 鋼尺量距

鋼尺量距工具簡單,是工程測量中常用的一種距離測量方法,按精度要求不同又分為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鋼尺量距的基本步驟為定點、定線、量距及成果計算。

一、鋼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1.定點

為了測量兩點間的水平距離,需將點的位置用明確的標志固定下來。使用時間較短的臨時性標志一般用木樁,在打入地面的木樁頂面釘一個小釘,表示點的精確位置。需要長期保存的永久性標志用石樁或混凝土樁,在頂面刻十字線,以其交點表示點的精確位置。為了使觀測者能從遠處看到點位標志,可在樁頂的標志中心上豎立標桿、測釺或懸吊垂球等。

2.定線

當兩個地面點之間的距離較長或地勢起伏較大時,為便於量距,可分成幾段進行丈量。即在兩點連線的方向上豎立幾根標桿,既可標定直線的方向和位置,又可作為分段丈量的依據。這種把多根標桿標定在已知直線上的工作稱為直線定線,簡稱定線。直線定線的方法主要有目估定線和經緯儀定線,用鋼尺按一般方法量距時,常用目估定線,其操作方法如下:

如圖4-1,A,B為地面上待測距離的兩個端點,現要在A,B直線上定出1,2兩點。先在A,B點豎立標桿,甲站在A點標桿後約一米處,用眼目測A點標桿的一側照準B點標桿的同一側形成視線,乙按甲的指揮左右移動標桿,當標桿的同一側移入甲的視線時甲喊「好」,乙在標桿處插上測釺即為1點。同法可定出相繼的點。直線定線一般應由遠到近,即先定點1,再定點2;如果需將AB直線延長,也可按上述方法將1,2等點定在AB的延長線上,但切忌用短直線來定長直線。

圖4-1 兩直線間目估定線

3.量距

(1)量距工具

鋼尺量距的主要工具是鋼尺,輔助工具有標桿、測釺和垂球架等。

圖4-2 量距用的鋼尺

1)鋼尺:鋼尺又稱鋼捲尺,為薄鋼制的帶狀尺。鋼尺可以卷放在圓形的尺殼內,也可以卷放在金屬的尺架上,如圖4-2所示。鋼尺的長度有20m,30m及50m等數種,其基本分劃為厘米,最小分劃為毫米。在每分米和每米的分劃線處,有相應的注記。由於尺上零點位置的不同,有端點尺和刻線尺的區分。端點尺是以尺的最外端作為尺的零點,如圖4-3(a)所示;當從建築物牆邊開始丈量時,使用端點尺是非常方便的。刻線尺是以尺前端的一刻劃線作為尺長的零點,如圖4-3(b)所示。

圖4-3 端點尺和刻線尺

2)輔助工具:鋼尺量距中使用的輔助工具主要有測釺、標桿、垂球架等。標桿是紅白色相間(每段20cm)的木製圓桿,全長2m或3m,如圖4-4(b),主要用於標志點位與直線定線。測釺是用粗鋼絲製成,形狀如圖4-4(a),上端成環狀下端磨尖,用時插入地面,主要用來標志尺段端點位置和計算整尺段數。垂球架由三根竹桿和一個垂球組成,如圖4-4(c),是在傾斜地面量距的投點工具。

圖4-4 量距輔助工具

(2)量距方法

1)平坦地面上的量距方法:如圖4-5所示,欲量A,B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先在A,B處豎立標桿,作為丈量時定線的依據;清除直線上的障礙物以後,即可開始丈量。

圖4-5 平坦地面上的量距方法

丈量工作一般由兩人進行,後尺手持尺的零端位於A點,前尺手持尺的末端並攜帶一組測釺(5~10根),沿AB方向前進,行至一尺段處停下。後尺手以尺的零點對准A點,當兩人同時把鋼尺拉緊、拉平和拉穩後,前尺手在尺的末端刻線處豎直地插下一測釺,得到點1,這樣便量完了一個尺段。如此繼續丈量下去,直至最後不足一整尺段的長度,稱之為余長(圖4-5中nB段);丈量余長時,前尺手將尺上某一整數分劃對准B點,由後尺手對准n點,在尺上讀出讀數,兩數相減,即可求得不足一尺段的余長。則圖4-5平坦地面A,B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為

DAB=n·l+q (4-1)

式中:l——尺長;

q——余長;

n——尺段數。

2)傾斜地面的量距方法:如果A,B兩點間有較大的高差,但地面坡度比較均勻,大致成一傾斜面,如圖4-6所示。則可沿地面丈量傾斜距離D′,用水準儀測定兩點間的高差h,按下式中任一式計算水平距離D為

圖4-6 傾斜地面量距方法

建築工程測量

建築工程測量

式中:ΔDh——量距時的高差改正(或稱傾斜改正)。

3)高低不平地面的量距方法:當地面高低不平時,為了能量得水平距離,前、後尺手同時抬高並拉緊鋼尺,使尺懸空並大致水平(如為整尺段時則中間有一人托尺),同時用垂球把鋼尺兩個端點投影到地面上,用測釺等作出標記,如圖4-7(a)所示,分別量得各段水平距離li,然後取其總和,得到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這種方法稱為水平鋼尺法量距。當地面高低不平並向一個方向傾斜時,可只抬高鋼尺的一端,然後在抬高的一端用垂球投影,如圖4-7(b)。

圖4-7 高低不平地面量距方法

4.成果計算

為了防止丈量錯誤和提高量距精度,距離要往、返丈量。上述介紹的方法為往測,返測時要重新進行定線。把往返丈量所得距離的差數除以往、返測距離的平均值,稱為距離丈量的相對精度,或稱相對誤差。即

建築工程測量

例如:距離AB,往測時為155.642m,返測時為155.594m,則量距相對精度為

建築工程測量

在計算相對精度時,往、返差數取其絕對值,並化成分子為1的分式。相對精度的分母越大,說明量距的精度越高。在平坦地區鋼尺量距的相對誤差一般不應大於1/3000;在量距困難地區,其相對誤差也不應大於1/1000。量距的相對精度沒有超過規定值,取往、返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

鋼尺量距一般方法的記錄、計算及精度評定見表4-1。

表4-1 鋼尺一般量距記錄及成果計算

二、鋼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鋼尺量距一般方法的精度只能達到1/1000~1/5000,當量距精度要求較高時,例如要求量距精度達到1/10000~1/40000,這時應採用精密方法進行丈量。鋼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與鋼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基本步驟是相同的,只不過前者在相應步驟中採用了較精密的方法並對一些影響因素進行了相應的改正。

1.鋼尺檢定

鋼尺因刻劃誤差、使用中的變形、丈量時溫度變化和拉力不同的影響,其實際長度往往不等於尺上所注的長度即名義長度。因此,丈量時應對鋼尺進行檢定,求出在標准溫度和標准拉力下的實際長度,以便對丈量結果加以改正。在一定的拉力下,以溫度t為變數的函數式來表示尺長lt,這就是尺長方程式,其一般形式為

lt=l0+Δl+α(t-t0)l0 (4-5)

式中:lt——鋼尺在溫度t(℃)時的實際長度;

l0——鋼尺的名義長度;

Δl——尺長改正數,即鋼尺在溫度t。時的改正數;

α——鋼尺的膨脹系數,其值約為(1.15×10-5~1.25×10-5)/1℃;

t0——鋼尺檢定時的溫度,一般取20℃;

t——鋼尺量距時的溫度。

每根鋼尺都應有尺長方程式,用以對丈量結果進行改正,尺長方程式中的尺長改正數Δl要通過鋼尺檢定,與標准長度相比較而求得。

2.定線

確定了距離丈量的兩個端點後,即開始直線定線工作。由於目估定線精度較低,在鋼尺精密量距時,必須用經緯儀定線,其定線內容主要有經緯儀在兩點間定線及經緯儀延長直線。

(1)經緯儀在兩點間定線

如圖4-8所示,欲在AB線內精確定出1,2點的位置。可由甲將經緯儀安置於A點,用望遠鏡照準B點,固定照準部制動螺旋。然後將望遠鏡向下俯視,用手勢指揮乙移動標桿至與十字絲豎絲重合時,便在標桿位置打下木樁,再根據十字絲在木樁上刻出十字細線(或釘上小釘),即為准確定出的中點位置。

圖4-8 經緯儀在兩點間定線

(2)經緯儀延長直線

如圖4-9所示,如果需將直線AB延長至C點,置經緯儀於B點,對中整平後,望遠鏡以盤左位置用豎絲瞄準A點,制動照準部,松開望遠鏡制動螺旋,倒轉望遠鏡,用豎絲定出C′點。望遠鏡以盤右位置再瞄準A點,制動照準部,再倒轉望遠鏡定出C″點。取C′C″的中點,即為精確位於AB直線延長線上的C點。這種延長直線的方法稱為經緯儀正倒鏡分中法,用正倒鏡分中法可以消除經緯儀可能存在的視准軸誤差與橫軸不水平誤差對延長直線的影響。

圖4-9 經緯儀兩點間定線

3.量距

用檢定過的鋼尺精密丈量AB兩點間的距離,丈量組一般由五人組成,兩人拉尺,兩人讀數,一人指揮兼記錄和讀溫度。

丈量時,拉伸鋼尺置於相鄰兩木樁頂上,並使鋼尺有刻劃線的一側貼切十字線。後尺手將彈簧秤掛在尺的零端,以便施加鋼尺檢定時的標准拉力,如圖4-10所示。兩端同時根據十字絲交點讀取讀數,估讀到0.5mm記入手簿(見表4-1),並計算尺段長度。圖4-10鋼尺精密量距。

圖4-10 鋼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前、後移動鋼尺10cm以上,同法再次丈量,每一尺段要讀三組數,由三組讀數算得的長度較差應小於3mm,否則應重測。如在限差之內,取三次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該尺段的觀測結果。每一尺段應記溫度一次,估讀至0.5℃。如此繼續丈量至終點,即完成一次往測。完成往測後,應立即返測。每條直線所需丈量的往返次數視量距的精度要求而定。

4.測定相鄰樁頂間的高差

上述所量的距離,是相鄰樁頂點間的傾斜距離,為了改算成水平距離,要用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出各樁頂間的高差,以便進行傾斜改正。水準測量宜在量距前或量距後往、返觀測一次,以資檢核。相鄰兩樁頂往、返所測高差之差,一般不得超過±10mm,如在限差以內,取其平均值作為觀測的成果。

5.成果計算

精密量距中,將每一段丈量結果經過尺長改正、溫度改正和傾斜改正換算成水平距離,並求總和,得到直線往測或返測的全長。如相對精度符合要求,則取往、返測平均值作為最後成果。

(1)尺長改正

鋼尺在標准拉力、標准溫度下的實際長度為l′,它與鋼尺的名義長度l0的差數Δl即為整尺段的尺長改正數,Δl=l′-l0。則有

建築工程測量

(4-6)式中:Δld——尺段的尺長改正數;

l——尺段的傾斜距離。

(2)溫度改正

設鋼尺在檢定時的溫度為t0℃,丈量時的溫度為t℃,鋼尺的線膨脹系數為α,則丈量一個尺段l的溫度改正數Δlt

Δlt=α(t-t0)l (4-7)

式中:l——尺段的傾斜距離。

(3)傾斜改正

圖4-11 尺段傾斜改正

如圖4-11所示,設l為量得的斜距,h為尺段兩端點間的高差,現要將l改算成水平距離D,故要加傾斜改正數Δlh,從圖4-11可以看出

Δlh=D-l

建築工程測量

將 1-h2

展成級數後代入得

建築工程測量

可見,傾斜改正數恆為負值。

一般來說,h與l相比總是很小,式中二次項以上的各項可略去不計,故傾斜改正數為

建築工程測量

綜上所述,每一尺段改正後的水平距離D為

D=l+Δld+Δlt+Δlh (4-9)

三、鋼尺量距誤差及注意事項

1.鋼尺量距誤差

鋼尺量距誤差主要有鋼尺誤差、人為誤差及外界條件的影響。

(1)鋼尺誤差

如果鋼尺的名義長度和實際長度不符,則產生尺長誤差。尺長誤差屬系統誤差,是累積的,所量距離越長,誤差越大。因此新購置的鋼尺必須經過檢定,以求得尺長改正值。

(2)人為誤差

人為誤差主要有鋼尺傾斜和垂曲誤差、定線誤差、拉力誤差及丈量誤差。

1)鋼尺不水平誤差和垂曲誤差:當地面高低不平、按水平鋼尺法量距時,鋼尺沒有處於水平位置或因自重導致中間下垂而成曲線時,都會使所量距離增大,因此丈量時必須注意鋼尺水平。

2)定線誤差:由於丈量時鋼尺沒有準確地放在所量距離的直線方向上,使所量距離不是直線而是一組折線,因而總是使丈量結果偏大,這種誤差稱為定線誤差。一般丈量時,要求定線偏差不大於0.1m,可以用標桿目估定線。當直線較長或精度要求較高時,應用經緯儀定線。

3)拉力變化的誤差:鋼尺在丈量時所受拉力應與檢定時拉力相同,一般量距中只要保持拉力均勻即可,而對較精密的丈量工作則需使用彈簧秤。

4)丈量本身的誤差:丈量時用測釺在地面上標志尺端點位置時插測釺不準,前、後尺手配合不佳,余長讀數不準,都會引起丈量誤差,這種誤差對丈量結果的影響可正可負,大小不定。因此,在丈量中應盡力做到對點准確,配合協調,認真讀數。

(3)外界條件的影響

外界條件的影響主要是溫度的影響,鋼尺的長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丈量時的溫度和標准溫度不一致時,將導致鋼尺長度變化。按照鋼的膨脹系數計算,溫度每變化1℃,約影響長度為1/80000。一般量距時,當溫度變化小於10℃時可以不加改正,但精密量距時必須考慮溫度改正。

2.鋼尺的維護

不論是一般量距還是精密量距,都要精心地維護和保養鋼尺,主要有以下三點:

1)鋼尺易生銹,收工時立即用軟布擦去鋼尺上的泥土和水珠,塗上機油以防生銹;

2)鋼尺易折斷,在行人和車輛多的地區量距時,嚴防鋼尺被車輛壓過而折斷。當鋼尺出現捲曲,切不可用力硬拉,應按順時針方向收卷鋼尺;

3)不準將鋼尺沿地面拖拉,以免磨損尺面刻劃。

Ⅳ 導線測量的步驟是什麼

1、導線施測前的准備工作

(1)業務准備:

1)學習技術設計書,了解工程的性質、來源、目的、技術要求、質量要求、工期要求等。

2)學習所涉及的各工程類別的相關規范,了解基本技術要求。

3)學習各工種操作、配合基本要求。

4)依據設計書要求,在已有的地形圖上大概設計出導線點位。

5)檢查已知點平面成果的投影帶號是否正確,各批已知點成果坐標系統是否統一,水準點等已知點高程系統與設計要求是否一致。

(2)儀器設備檢查及生產資料准備:

1)了解經緯儀、全站儀等型號,測距、測角精度,檢查儀器加常數、乘常數等參數設置是否正確。

2)在平坦的地面上鋼尺量距4~5m,用全站儀測量平距,檢查棱鏡常數是否設置正確,若有問題應及時向生產負責人匯報,以獲得正確棱鏡常數,重新設置。

3)實測前檢驗儀器在經過長途搬運後各項指標是否正常。

4)檢查棱鏡、覘板、基座、腳架是否正常,數量是否滿足生產要求。

5)檢查記錄手簿是否帶夠,若為電子手簿,應熟悉記錄手簿軟體,檢查軟體運行情況,與台式機數據傳輸情況等。

6)檢查輔助測量的物品是否齊備,如記錄板、鉛筆、鋼捲尺、做標記的紅布、木樁、油漆、毛筆等。

7)全站儀及對講機等需充電設備應及時充電。

2、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

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主要有踏勘選點並建立標志、測量導線邊長、測量轉折角和連接測量。

(1)踏勘選點並建立標志:首先調查搜集測區已有地形圖和高一級的控制點的成果資料,然後將控制點展繪在地形圖上,並在地形圖上擬定出導線的布設方案,最後到野外去踏勘,實地核對、修改、落實點位並建立標志。若測區沒有地形圖資料,則需到現場詳細踏勘。根據已知控制點的分布、測區地形條件及測圖和施工需要等具體情況,合理選定導線點的位置。實地選點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使相鄰點間通視良好,地勢平坦,方便測角和量距。

2)將點位選在土質堅實處,便於安置儀器和保存標志。

3)點所在處應視野開闊,便於進行碎部測量。

4)導線點的密度應夠,分布較均勻,便於控制整個測區。

5)視線中間應無隆起,視線距地面最低不少於2m。

6)導線各邊長應大致相等,相鄰邊長的長度盡量不要相差太大,導線邊長應符合有關技術要求。

選定導線點後,應馬上建立標志。若是臨時性標志,通常在各個點位處打上大木樁,在樁周圍澆灌混凝土,並在樁頂釘一小釘;若導線點需長時間保存,就應埋設混凝土樁或石樁,樁頂刻「十」字,作為永久性標志。

為了便於尋找,導線點還應統一編號,並做好點之記。即繪一草圖,註明導線點與附近固定而明顯的地物點的尺寸及相互位置關系。

(2)測量導線邊長:可用光電測距儀(或全站儀)測定導線邊長,測量時要同時觀測豎直角,供傾斜改正用。若用鋼尺量距,鋼尺使用前須進行檢定,並按鋼尺量距的精密方法進行量距。

(3)測量導線轉折角:導線轉折角分左角和右角,在導線前進方向右側的轉折角為右角,在導線前進方向左側的轉折角為左角。可用測回法測量導線轉折角。

一般在閉合導線中均測內角,若導線前進方向為順時針則為右角,若導線前進方向為逆時針則為左角;在附合導線中常測左角,也可測右角,但要統一;在支導線中既要測左角也要測右角,以便進行檢核。各等級導線測角時應符合其相應的技術要求。

(4)連接測量:當導線與高級控制點連接時,須進行連接測量,即進行連接邊和連接角測量,作為傳遞坐標方位角和坐標的依據。若附近沒有高級控制點,則應用羅盤儀施測導線起始邊的磁方位角,並假定起始點的坐標作為起算數據。

(5)一般鋼尺量距的方法步驟擴展閱讀

選擇相鄰點相互通視的一系列控制點構成導線,直接測定導線的各邊邊長及相鄰導線邊的夾角,已知一個點的坐標和一條邊的方位角就可以推算出所有其他控制點的坐標.

測法

三角(三邊)測量:在地面選一系列控制點,相互連接成若干個三角形,構成各種網(鎖)狀圖形。通過觀測三角形的內角或(邊長),再根據已知控制點的坐標、起始邊的邊長和坐標方位角,經解算三角形和坐標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邊的邊長和坐標方位角,進而有直角坐標正算公式計算待定點的平面坐標。

導線測量: 將控制點用直線連接起來形成折線,成為導線,這些控制點為導線點,點間的折線便稱為導線邊,相鄰邊的夾角稱為轉折角。於坐標方位角已知的導線邊線連接的轉折角稱為連接角。通過觀測導線邊的邊長和轉折角、根據起算數據經計算獲得導線點的平面坐標,稱為導線測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導線測量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導線測量

Ⅵ 用皮尺或鋼尺進行距離測量的基本要求

(1)丈量距離會遇到地面平坦、起伏或傾斜等各種不同的地形情況,但不論何種情況,丈量距離有三個基本要求:「直、平、准」。直,就是要量兩點間的直線長度,不是折線或曲線長度,為此定線要直,尺要拉直;平,就是要量兩點間的水平距離,要求尺身水平,如果量取斜距也要改算成水平距離;准,就是對點、投點、計算要准,丈量結果不能有錯誤,並符合精度要求。
(2)丈量時,前後尺手要配合好,尺身要置水平,尺要拉緊,用力要均勻,投點要穩,對點要准,尺穩定時再讀數。
(3)鋼尺在拉出和收卷時,要避免鋼尺打卷。在丈量時,不要在地上拖拉鋼尺,更不要扭折,防止行人踩和車壓,以免折斷。
(4)尺子用過後,要用軟布擦乾凈後,塗以防銹油,再捲入盒中。

Ⅶ 傾斜地面的鋼尺量距有哪些方法如何實施

一、鋼尺是用薄鋼片製成的帶狀尺,可捲入金屬圓盒內,故又稱鋼捲尺。尺寬約10~15mm,長度有20m、30m和50m等幾種。二、鋼尺抗拉強度高,不易拉伸,所以量距精度較高,在工程測量中常用鋼尺量距。三、鋼尺進行精密量距誤差來源及注意事項鋼尺量距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尺長誤差、定線誤差和傾斜誤差、拉力變化誤差、溫度變化誤差、對點和投點誤差等。 1、尺長誤差鋼尺出廠時,刻劃間的尺長不標准產生的誤差,精度較高的量距,鋼尺必須經過檢定才能使用。2、定線誤差和傾斜誤差直線定線不準,偏離直線方向或丈量時目估鋼尺不水平,使距離量長。因此用經緯儀定線,保證沿直線進行丈量。3、拉力變化誤差通常30m鋼尺的標准拉力為98N,丈量時拉力過大,鋼尺伸長,將距離量短了,拉力過小,將距離量長了。因此丈量時的拉力應盡量接近標准拉力,但不要認為一定要把尺身拉直是合格的。精度要求較高時應使用拉力器施加標准拉力。4、溫度變化誤差由於溫度變化引起鋼尺的伸長和縮短使量距產生誤差。精度較高的量距應加溫度改正。5、丈量本身的誤差丈量時鋼尺端點不能准確對准地面點、讀數湊整誤差、插測釺不準的誤差等。這些誤差均屬於偶然誤差,量距時要認真仔細。6、丈量前,要認清鋼尺的零點及末段位置,不要用錯。7、讀數要細心,不要讀錯,如把6讀成9;記錄應清晰,嚴禁塗改。如有聽錯、記錯,應將錯誤數字劃取,將正確的數字寫於其上方。8、鋼尺不能在地面上拖拉,量距時不許車輛碾過或行人踐踏。鋼尺如果打卷不可用力硬拉,以免折斷。9、外業工作完畢後,應用軟布擦去鋼尺上的泥土和水,塗上機油,以防生銹。

Ⅷ 鋼尺量距的測量方法

一般方法
1、在平坦地面上丈量水平距離
目的:丈量AB直線兩點的水平距離。
方法:目估定向,進行整尺段丈量,然後量最後的零尺段。為了提高精度一般需要往返測量。
計算:尺子長度為1,量了n個整尺段,零尺段長為q,則全長L: L=n1+q
算例:往測為208.926m,返測為208.842m,則其往返平均值L平為208.884m,相對誤差為:
精度:在平坦地區量距,其精度一般要求達到1/2000以上,在困難的山地要求在1/1000以上。
2、在傾斜地面丈量水平距離
(1)平量法
(2)斜量法
精密方法
1、經緯儀定線
將經緯儀安置於A點,瞄準B點,然後在AB的視線上用鋼尺量距,依次定出比鋼尺一整尺略短的尺段端點1,2,…。在各尺段端點打入木樁,樁頂高出地面5cm~10cm,在每個樁頂刻劃十字線,其中一條在AB方向上,另一條垂直AB方向,以其交點作為鋼尺讀數的依據。
2、量距
量距是用經過檢定的鋼尺,兩人拉尺,兩人讀數,一人記錄及觀測溫度。
量距時由後尺手用彈簧秤控制施加於鋼尺的拉力(30 m鋼尺,標准拉力為100 N)。前、後讀數員應同時在鋼尺上讀數,估讀到0.5mm。每尺段要移動鋼尺三次不同位置,三次丈量結果的互差不應超過2mm,取三段丈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尺段的最後結果。隨之進行返測,如要進行溫度和傾斜改正,還要觀測現場溫度和各樁頂高差。

Ⅸ 精密鋼尺量距的一般步驟

清理場地:在欲丈量的兩點方向線上,首先要清除影響丈量的障礙物,如雜物、樹叢等,必要時要適當平整場地,使鋼尺在每一尺段中不致因地面障礙物而產生撓曲。

精密量距用經緯儀定線。安置經緯儀於A點,照準B點,固定照準部,沿AB方向用鋼尺進行概量,按稍短於一尺段長的位置,由經緯儀指揮打下木樁。

利用水準儀,用雙面尺法或往、返測法測出各相鄰樁頂間高差。所測相鄰樁頂間高差之差,對於一級小三角起始邊不得大於5mm,對於二級小三角起始邊不得大於10mm,在限差內取其平均值作為相鄰樁頂間的高差。以便將沿樁頂丈量的傾斜距離化算成水平距離。

(9)一般鋼尺量距的方法步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應使用經過檢定的鋼尺量距。

2、前、後尺手動作要配合好,定線要直,尺身要水平,尺子要拉 緊,用力要均勻,待尺子穩定時再讀數或插測釺。

3、用測釺標志點位,測釺要豎直插下,前、後尺所量測釺的部位要 盡量一致。

4、鋼尺性脆易折斷,防止打環、扭曲、拖拉,並嚴禁車碾、人踏, 以免損壞。鋼尺易生銹,用畢後擦凈、塗油。

閱讀全文

與一般鋼尺量距的方法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座位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443
210除以42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92
自行車菜籃子的安裝方法 瀏覽:522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所取得的成就 瀏覽:406
找野生竹鼠的方法視頻 瀏覽:602
井下c02的檢測方法 瀏覽:939
箍筋的大小和連接方法 瀏覽:420
研究兩者的關系用什麼方法 瀏覽:784
發熱解決方法 瀏覽:31
兩個路由連接方法的圖文教程 瀏覽:534
必須要回頭的方法圖片 瀏覽:136
軟管連接器使用方法 瀏覽:186
電纜鐵皮的連接方法 瀏覽:309
在田裡整頭蒜種蒜苗的方法與步驟 瀏覽:924
如何選擇恰當的函數表示方法 瀏覽:953
文本分析法是什麼方法 瀏覽:941
圖片的選擇方法 瀏覽:40
小米怎麼做好吃又簡單方法 瀏覽:891
財產轉移常用方法 瀏覽:491
市政工程建築材料檢測標准及取樣方法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