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表达方式有哪几种
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4、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1)三种常用的知识表达方法扩展阅读:
描写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㈡ 人工智能目前常用的知识表示方式有哪些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另一重要课题。机器学习是指在一定的知识表示意义下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按照学习机制的不同,主要有归纳学习、分析学习、连接机制学习和遗传学习等。
知识处理系统主要由知识库和推理机组成。知识库存储系统所需要的知识,当知识量较大而又有多种表示方法时,知识的合理组织与管理是重要的。推理机在问题求解时,规定使用知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推理过程中为记录结果或通信需设数据库或采用黑板机制。如果在知识库中存储的是某一领域(如医疗诊断)的专家知识,则这样的知识系统称为专家系统。为适应复杂问题的求解需要,单一的专家系统向多主体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发展,这时知识共享、主体间的协作、矛盾的出现和处理将是研究的关键问题。
人工智能是人类设计创造出来的,它们的存在无疑为人类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工作效率等等都是很大的帮助,其实一种事物是否有害,是看用它的是什么样的人,出于什么目的,要是用的得当,以为人类造福为福祉,那就是有利的。
㈢ 在语文中,表达方式有哪几种表达方法又有哪几种以及有哪些写作手法
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方法:说明式语言.叙述式语言.描述式语言.议论式语言.抒情式语言
写作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
表达方式 抒情 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写作手法 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㈣ 文章有哪几种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法。
表达方式,又叫表达方法,简称表达。它是文章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段。它是文章的重要形式因素,也是衡量文章艺术性的重要条件。
综合起来,“表达方法”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描写基本含义: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任务和事物的状貌。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说明基本含义: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等。
㈤ 什么是知识它有哪些特性列举至少六种知识表示方法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但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
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
由此看来,知识属于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这就是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关于知识的悖论是: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未来简史》。
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有许多知识表示方法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目前使用较多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知识表示方法。
(1)逻辑表示法
逻辑表示法以谓词形式来表示动作的主体、客体,是一种叙述性知识表示方法。利用逻辑公式,人们能描述对象、性质、状况和关系。它主要用于自动定理的证明。逻辑表示法主要分为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
(2)产生式表示法
产生式表示,又称规则表示,有的时候被称为IF-THEN 表示,它表示一种条件-结果形式,是一种比较简单表示知识的方法。IF 后面部分描述了规则的先决条件,而THEN 后面部分描述了规则的结论。规则表示方法主要用于描述知识和陈述各种过程知识之间的控制,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3)框架表示
框架(Frame)是把某一特殊事件或对象的所有知识储存在一起的一种复杂的数据结构。其主体是固定的,表示某个固定的概念、对象或事件,其下层由一些槽(Slot)组成,表示主体每个方面的属性。
(4)面向对象的表示方法
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是按照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原则组成一种混合知识表示形式,就是以对象为中心,把对象的属性、动态行为、领域知识和处理方法等有关知识封装在表达对象的结构中。
(5)语义网表示法
语义网络是知识表示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一种表达能力强而且灵活的知识表示方法。它通过概念及其语义关系来表达知识的一种网络图。从图论的观点看,它是一个“带标识的有向图”。
语义网络利用节点和带标记的边构成的有向图描述事件、概念、状况、动作及客体之间的关系。带标记的有向图能十分自然的描述客体之间的关系。
例:用语义网络表示下列知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是一所大学,位于长沙市,建立时间是1914 年。
(6)基于XML 的表示法
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中,数据对象使用元素描述,而数据对象的属性可以描述为元素的子元素或元素的属性。XML 文档由若干个元素构成,数据间的关系通过父元素与子元素的嵌套形式体现。
在基于XML 的知识表示过程中,采用XML 的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s,文档类型定义)来定义一个知识表示方法的语法系统。
(5)三种常用的知识表达方法扩展阅读:
从一般意义上讲,知识表示就是为描述世界所做的一组约定,是知识的符号化、形式化或模型化;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看,知识表示是研究计算机表示知识的可行性、有效性的一般方法,是把人类知识表示成机器能处理的数据结构和系统控制结构的策略。
一个完整知识表示过程是:首先是设计者针对各种类型的问题设计多种知识表示方法;然后表示方法的使用者选用合适的表示方法表示某类知识;最后知识的使用者使用或者学习经过表示方法处理后的知识。
所以,知识表示的客体就是知识;知识表示的主体包括3 类:表示方法的设计者、表示方法的使用者、知识的使用者。具体来说,知识表示的主体主要指的是人(个人或集体),有时也可能是计算机。
假设有这样一个知识需要表示:小潘是计科系的学生,但他不喜欢编程。我们用一阶谓词逻辑来表示它就需要采用如下的步骤:首先,定义谓词。
Computer(x):x是计科系的学生
Like(x,y):x喜欢y
其次,用谓词公式表示之:
Computer(xiaopan)∧¬Like(xiaopan,programing)
产生式规则:在条件、因果等类型的判断中所采用的一种对知识进行表示的方法。其基本的形式是P→Q,或者是if P then Q。
这里这个产生式规则与刚才的谓词逻辑中的“蕴涵(→)式”表示还是有区别的,后者是一种精确的匹配,即如果x,则100%的会是y,而前者则可以表示 一种模糊匹配,有一定的置信度,即发生概率。
例如:if “咳嗽 and 发烧”,then “感冒”,置信度80%。这里if部分表示条件部,then部分表示结论部,置信度表示当满足条件时得到结论的发生概率。这整个部分就形成了一条规则,表示的就是这样一类因果知识:“如果病人发烧且咳嗽,则他很有可能是感冒了”。
因此,针对比较复杂的情况,我们都可以用这种产生式规则的知识表示方式形成一系列的规则。
㈥ 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有哪些
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什么?▲关于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关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倒叙插叙 对比衬托卒章显志 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衬烘托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叙述常用那些人称? 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线索清楚。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无论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能自成条理。②要交待明白。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样读者才会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详略得当。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量,叙述几件事,也要有个侧重点。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做到详而不杂,细而不荒,简而不陋。④要波澜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方法,运用抑扬、快慢、断读、离合等技巧,使叙述峰峦起伏,跌宕多姿。▲什么叫描写?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描写的作用是: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描写有哪些类型?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什么叫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哪些种类?有什么要求? 人物描写包括:①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肖像描写的方法很多,从描写的角度上说:有通过作品中人物介绍进行描写,有通过不同人物对比进行描写,有侧面烘托的描写;从描写的手法上说,有一次完成的描写,有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描写;从运用笔墨的程度上说,有精雕细刻的工笔描写,也有轻描淡写的白描。肖像描写的要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二要独特、新巧、切忌因袭雷同。 ②行动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行动描写的要求是:要具体、生动展示出人物行动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圆满地回答人物“怎么样做”的问题。 ③语言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语),一是对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问互答)。搞好语言描写,首先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想和性格特征,使人看后相信这个人只能这样说话:其次,语言要准确、简洁、传神。 ④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它是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理智、整个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视,能较好地把人物内心最隐蔽的东西暴露出来。 心理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剖析;用语言、行动显示;用梦境、幻觉表现等。进行心理描写必须注意:一不要把作者的感情强加给人物;二要铺垫好寄托心理活动的必要的环境条件;三要与其它描写方法交错穿插,不宜作过长、静止、单调的心理描写。▲什么叫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什么叫场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场面描写有什么要求?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或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 场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即从整体着眼、较全面地、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和总的气氛。这种方法,不求点上的细微,而求面上的广度,关键是写出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另一种是特写式。即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细致地突现出来。 场面描写的要求有两点:一、 写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所发生的事件,要注意它的四周,把时间、地点等跟人物结合在一处,要有人还要有画面。二、截取事件过程的横断面,要写出动静之态,显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什么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的刻划与描绘。 细节描写的作用很大:①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②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③可以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④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描写的方法和要求是什么?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六种,即: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工笔描写和白描,表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都是从描写时所站的角度上说的。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是从正面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使其形貌直接地显现出来。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它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借描写其它,间接烘托出要描写的对象。因此,人们又叫这种方法为“烘云托月”法。工笔描写与白描,是从描写的程度上来说的,工笔描写,即浓笔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白描、即轻描淡写,简单的勾勒。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是从描写对象的变化上来说的,静态描写,即对平面、静止的人物与景物的描写。动态描写,则是对人物或景物发展变化的情态的描写。 描写的要求有以下几点:①要真切具体。也就是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描写,使其状态、色彩、情调跃然纸上。②要选好角度。描写的角度有好几种:旁观者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见证人的角度。选角度要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出发,要符合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通常逻辑、要注意以点带面。③要精炼生动。精炼即语言精确、凝炼,生动即文字活泼形象。▲什么叫抒情?抒情有什么作用?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抒情的方法有哪些?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②即事抒情,又叫叙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人叙事之中的一种抒情方式;③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景物的形状、色彩浓度、格调表达感情。④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即把感情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想感情。▲抒情的要求是什么? 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可为文造情、无病呻吟;②要同内容和谐一致、保持一致格调、形成有机联系;③要有积极、健康的情趣。▲什么叫议论?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的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议论的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议论方法有:①夹叙夹议。即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可先叙而后议,亦可先议而后叙。要把议和叙紧密联系,使议出自叙,言简意赅、灵活、自然。②寓理于情,即把议论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阐发道理。③借端生议,就是由所描绘的事物联想发挥而进行议论。这种议论必须与所描述的事物有内在联系,同时又要联想开去不拘泥于 描述对象的本身。 ④ 寓议论于篇外。即,在文章开篇或结尾之处,加上一种既有独立性,又与篇章内容有某种联系的议论文字。除此之外,还有引证代议,发问提议等。▲什么叫说明?说明有什么作用? 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 说明的作用是:①在议论文中用它交待论据;②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③在新闻中,用它介绍背景材料,加强内容表达;④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说明的方法有哪些? 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方法很多,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说明法:也叫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数字说明法:也叫列数字。有时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用一些数字来准确地、科学地加以说明。 比较说明法:也叫做比较。为了说明某些抽象的或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为了说明宴会厅的建筑面积,作者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比喻说明法:也叫打比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举例说明法:也叫举例子。就是用列举事实的方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明晰、通俗易懂。 分类说明法:也叫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此外,还有问答说明、描述说明、图表说明等▲说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①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②要善于说出事物的疑似之处;③说明要客观地进行;④说明要用浅显,准确、详尽的文字。▲文章开头的作用一)、开门见山 落笔扣题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青睐。(二)、引用经典 彰显底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如下例几种常用的:1.诗词开头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头,可是依然很平凡……2.俗语开头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如:中国有句俗语说:“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3.名人名言开头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学生写《自信》:着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4.故事导入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如一学生写《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5、声音开头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三)、精辟修辞 韵味悠长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3.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4.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如: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四)、借物联想 引发情趣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借以烘托要写的事物。如一学生这样写《路》: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别,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应该择路而行。(五)、巧设悬念 曲径通幽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如一学生写《感受生活之美》:“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六)、名人作答 启人深思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增强开端气势,给人高远之感。如一学生如此写《幸福》的开篇: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七)、场景描写 渲染气氛描写法即借助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请看《考试》一文的开端: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八)、交代要素 引人入胜交代要素式也是写作文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形式,即交代记叙文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如《捉鱼》一文的开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这样开头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记叙文的几要素,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作准备。(九)、介绍背景 蓄势待发以介绍情况、交代背景的方式开篇,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正确、顺利解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十)、概括内容 凸显主旨开头总领全文,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而且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梗概,一睹为快,为下文的阅读埋下情感基调。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五讲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色吧!”(十一)、巧用倒叙 暗渡陈仓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请看一学生如何写《异乡情怀》: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十二)、抒发感情 先声夺人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直抒胸臆,渲染气氛,达到以情感人。如一学生在《诚信》开头写道:“如果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轮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航行中的大船,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将伴你永远前行。”常言道:“文无定法”。是的,作文的开头往往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等综合因素所决定,并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我们学生朋友要善于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巧妙派生,才能写出好的开篇。▲结尾的好处记叙文以记为主,文章主旨往往在最后提示,即议论抒情部分。所以记叙文的结尾作用是1、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卒章显志)。2、画龙点睛、深化主题。3、首尾呼应。4、结尾点题目。▲词语的感情色彩感情色彩指定义所附带的展示褒贬态度的色彩。词的感情色彩同词的意义关系密切,词义对客观事物有肯定评价的,一般有褒扬的感情色彩,如“英雄,秀美壮丽”等。词有对客观事物有否定评价的,一般有贬斥的感情色彩,如“奸贼,阴险,干巴巴”等。大部分词的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无所谓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也就没有感情色彩,或者说感情色彩是中性的,如“人,山,河,运动,社会”等。▲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什么叫文章的表达顺序?比如:总分总、总分、分总还可以是: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之类的写了以上这些后在写上文章具体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一定要注意与前面写得顺序相吻合!!▲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一、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二、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学们,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三、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但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态度,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特定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尤其要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
㈦ 专家系统知识表示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认识和经验,是人们通过实践认识到的客观世界规律性的东西,是信息经过加工、解释、挑选和改造而形成的命题和规则的集合。它由特定领域的描述、关系和过程组成,可用公式表示为:
知识=事实+信念+启发式
人类所以有智能行为是因为人类具有知识。为了使机器具有智能,必须使机器拥有和运用知识。人类拥有的知识必须用适当的方法来表示,才能够被机器获取和积累,并且便于在计算机中灵活运用、存储、检索、删除和修改。
所谓知识表示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一种描述,是对知识的形式化、符号化过程,即用一些约定的符号把知识编码成一组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据结构。主要问题是设计各种数据结构(即知识的形式表示方法),研究表示和控制问题、表示和推理的关系等等。主要目的是探讨和提供在机器中表达知识的方法和技术,以便把人类的知识有效、合理地转移和存储到计算机中。所谓知识表示方法就是用来描述和组织知识的规则符号、形式语言和网络图等等。
一、知识表示方法的评价准则
1)表示能力:能正确地、有效地将问题求解所需的各类知识表示出来。
2)可理解性:所表达的知识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3)可访问性:能够有效地利用所表达的知识。
4)可扩充性:能够方便、灵活地对知识进行扩充。
5)模块性:系统具有容易理解、便于修改、适于并行处理且并行度高的模块。
二、知识表示方法的分类
目前,用于计算机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表示方法有很多,一般按搜索方式、规则选择策略及知识库的利用等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说明性知识表示方法和过程性知识表示方法。其中说明性表示方法有逻辑和语义网络等;过程性表示方法有产生式规则等;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有框架等。按最常用顺序排列为:产生式规则、谓词逻辑、语义网络、框架,其中产生式规则方法用得最多,着名的PROSPECTOR地质勘探专家系统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本系统知识库的矿床模型知识也采用这种知识表示方法。下面对各方法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产生式规则法。
(1)逻辑表示法
逻辑表示法采用一阶谓词逻辑表示知识,是一种叙述性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用于自动定理证明。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a)常量:表示事物或概念等特定对象。
b)变量:表示非特定对象。
c)谓词:表示对象的属性或对象间的关系。
d)逻辑运算符:∧合取(与);∨析取(或);~否定(非);→蕴含(如果…,则…)。
e)量词:全称量词(对于所有的);存在量词(存在一个)
f)函数:用来限制对象的范围及表示从对象到对象的映射。
逻辑表示法有自然、严密、灵活及模块化等优点,但也存在单调性、组合爆炸等缺点。
(2)语义网络表示法
知识在语义网络中表达为一组结点和弧线。结点代表对象、概念或情况,弧线代表对象之间的联系。
语义网络的基础是三元组:
(结点A,弧,结点B)
其中弧是带标识的方向弧,方向体现主次,结点A为主,结点B为辅。当多个组结合起来一起表达时,就可得到一个语义网络。
语义网络可进行知识深化表达,并有层次性、自然性、非有效性及非清晰性等特点。
(3)框架表示法
框架是表示一种定型状态的数据结构,它的顶层是固定的,表示某个固定的概念、对象或事件,其下层由一些槽组成。每个槽可以按实际情况被一定类型的实例或数据(即槽值)所填充,每个槽值一般都预先规定赋值的条件。还可规定不同槽的槽值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所以框架是一种层次的数据结构,框架下层的槽可以看成是一种子框架,子框架本身还可以进一步分层次。相互关联的框架连接起来组成框架系统,或称框架网络。不同的框架网络又可通过信息检索网络组成更大的系统,代表一块完整的知识模块。框架一般由框架名和一些槽组成,每一个槽都有其名和对应的值,槽下还可分若干侧面。槽(或其侧面)值可以是数字的或逻辑的,也可以是程序、条件、默认值或一个子框架。
框架表示法可为实体、属性、关系和默认值等提供显式的表示,容易附加过程信息且有继承特性。但容易造成实际情况与框架原型不符,且对新情况不易适应。
(4)产生式规则表示法。
三、产生式规则表示法
在自然界的各种知识单元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因果关系,这些因果关系亦即前提和结论的关系,用规则来表示是非常方便的。产生式规则表示是知识表示最简单、最常用的形式。
一个产生式规则的一般形式为:
Q←p
或者写成:
IF[P]THEN[Q]
其中P一般表示一组前提或状态,Q表示若干结论或动作,其含义是“如果前提P满足则可推出结论Q(或应执行动作Q)”。一组产生式规则还可以形象的用一棵(或多棵)所谓“与/或树”表示,如图4-2所示。该图的“与/或树”表示了如下的产生式规则组:
A←B1,B2,B3←C4,C5,C6;C5←D1,D2;A←B3,B4,B5;
B4←C7;C5←D3;B1←C1,C2;B4←C8;C8←D4,D5,D6;
B2←C3;B5←C9,C10。
带圆弧的分支线表示“与”的关系;用不带圆弧的分支线表示“或”的关系。
图4-2 与/或树示意图
(一)产生式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通常,产生式系统包含下述3个基本组成部分:
1.规则库
该库存放了若干条规则,每条产生式规则是一个以“如果满足这个条件,就应当采取这个操作”形式表示的语句。各条规则之间相互作用不大。规则可有如下形式:
中国矿产资源评价新技术与评价新模型
中国矿产资源评价新技术与评价新模型
在产生式系统的执行过程中,如果一条规则的条件部分都被满足,那么,这条规则就可以被应用,即系统的控制执行规则的操作部分,并把执行结果加入暂存器。
2.暂存器
暂存器是产生式规则表示法的推理中枢,每个产生式的左边表示在启用这一规则之前暂存器内必须准备好的条件。执行产生式规则的操作会引起暂存器的变化,这就可能使得其他产生式规则的条件被满足。
3.控制器
其作用是说明下一步应该选用什么规则,也就是如何运用规则。通常从选择规则到执行规则分成三步:匹配、冲突解决和操作(图4-3)。
图4-3 产生式系统的基本结构
1)匹配。把暂存器和规则的条件部分相匹配,如果两者完全匹配,则把这条规则称为触发规则。当按照规则的操作部分去执行时,把这条规则称为被启用规则。被触发的规则不一定总是被启用的规则,因为可能同时有几条规则的条件部分被满足,这就要用到(2)。
2)冲突解决。当有一个以上的规则条件部分和当前暂存器相匹配时,就需要决定首先使用哪一条规则。这称为冲突解决。一种简单的策略是选择在扫描规则集时碰到的第一条规则。
3)操作。操作就是执行规则的操作部分,经过操作以后,当前暂存器将被修改。然后,其他的规则有可能被使用。
(二)产生式系统的问题求解过程
产生式系统的问题求解就是如何使暂存器转移到满足解的终止条件的状态。以下是一个经典的产生式系统问题求解过程实例—动物识别系统IDENTIFIER,它很好地说明了如何用产生式规则表示法来描述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
实例 动物识别系统IDENTIFIER
IDENTIFIER系统能对老虎、金钱豹、斑马、长颈鹿、企鹅、鸵鸟、信天翁等7种动物进行识别。通过辨识动物的有关特征和外貌,如颜色、花纹、体态、动作等,以获取关于动物世界的知识。
下面是用产生式规则表达的有关知识:
规则Ⅰ1
若 动物有毛发;
则 动物为哺乳类。
规则Ⅰ2
若 动物有奶;
则 动物为哺乳类。
规则Ⅰ3
若 动物有羽毛;
则 动物为鸟类。
规则Ⅰ4
若 动物会飞,而且产蛋;
则 动物为鸟类。
规则Ⅰ5
若 动物是哺乳类,且食肉;
则 动物为食肉动物。
规则Ⅰ6
若 动物是哺乳类,
动物有大齿,
动物有爪;
则 动物是食肉动物。
规则Ⅰ7
若 动物是哺乳类动物,
动物有蹄;
则 动物为有蹄类动物。
规则Ⅰ8
若 动物是哺乳类动物,
动物反刍;
则 动物为有蹄类动物。
规则Ⅰ9
若 动物是食肉类动物,
动物为黄褐色,
有黑色斑点;
则 它是金钱豹。
规则Ⅰ10
若 动物是食肉类动物,
具有黄褐色外部特征,
有黑色条纹;
则 它是老虎。
规则Ⅰ11
若 动物是有蹄类动物,
有长长的颈,
腿很长,
黄褐色,
有黑色斑点;
则 它是长颈鹿。
规则Ⅰ12
若 动物是有蹄类动物,
白色,
有黑色条纹;
则 它是斑马。
规则Ⅰ13
若 动物是鸟类,
不会飞,
腿很长,
颈很长,
具有黑白二色;
则 它是鸵鸟。
规则Ⅰ14
若 动物是鸟类
它不会飞,
会游泳,
具有黑白二色;
则 它是企鹅。
规则Ⅰ15
若 动物是鸟类,
它很会飞;
则 它是信天翁。
由上面的产生式规则我们看到,规则Ⅰ1~Ⅰ4用于确定生物学分类是哺乳动物还是鸟类;规则Ⅰ5~Ⅰ15再把哺乳动物和鸟类进一步分成更细的类别,这就形成了一种分层的分类形式:其中Ⅰ5~Ⅰ8是把哺乳动物分类成食肉动物和有蹄动物;Ⅰ9~Ⅰ10是对食肉动物进行细分;Ⅰ11~Ⅰ12是对有蹄动物进行细分;Ⅰ13~Ⅰ15是对鸟类进行细分。
下面我们考察一下动物识别系统IDENTIFIER是如何工作的。
假设,我们经观察得到两个事实:
中国矿产资源评价新技术与评价新模型
在规则Ⅰ9和Ⅰ11中包括这两个条件,但是Ⅰ9和Ⅰ11的前提还必须被别的条件所满足,所以需要观察到更多的有关该动物的特征,假设得到新的事实是:
该动物给它的幼兽喂奶,并能进行反刍。于是暂存器的内容增加为:
动物有黄褐色,有黑斑,有奶,反刍。
现在用规则库和暂存器匹配,Ⅰ2首先能使用,并更新暂存器为:
动物为哺乳动物,黄褐色,有黑斑,有奶,反刍。
继而Ⅰ8又能用,更新暂存器为:
动物为有蹄类动物,为哺乳类,黄褐色,有黑斑,有奶,反刍。
至此,系统还没有识别出这是什么动物,而暂存器也不能和其他规则的前提相匹配,因而还需要提供关于动物基本特征的新的信息。
假设,我们观察到该动物的腿和颈都很长。
把它们加入暂存器,得到暂存器为:
动物颈长,腿长,为有蹄类动物,为哺乳类,黄褐色,有黑斑点,有奶,反刍。
此时,规则Ⅰ11可以用,得到结论:该动物为长颈鹿。问题的求解过程可以终止。
上述的推理过程可以用图4-4表示。图中的实心圆表示观察到的未经处理的事实,实心菱形表示推理的结论,与门表示规则。
图4-4 推理过程
从图4-4中我们可以看出,推理过程是从事实出发,试图使事实与规则的IF部相匹配,然后启用规则的THEN部分。
由此,产生式系统的问题求解过程的步骤可归纳如下:
1)暂存器初始化;
2)若存在未用规则前提能与暂存器相匹配则转3,否则转5;
3)使用规则,更新暂存器,并将所用规则做上标记;
4)暂存器是否包含解,若是,则终止求解过程,否则转2;
5)要求更多的关于问题的信息,若不能提供所要信息,则求解失败,否则更新暂存器并转2。
(三)产生式系统的推理解释
在推理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问:“系统在推理中是否应用了某条规则?”,“系统在推理中何时应用了某条规则?”,“系统为什么要证明某个结论?”,“系统是何时证明这个结论的?”。
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利用产生式的解释给予解决。方法是通过查阅推理过程中所用的产生式规则来回答为什么推理需要这些事实以及如何确立这些事实的。产生式系统之所以有这种能力主要是因为产生式系统对规则的形式作了严格的规定。例如。要确定如何得到所推断出的事实,产生式系统只需考虑那些用到的规则,即查找其结论部分与所推断的事实相符的规则。所需要的答案就是列出这些产生式规则以及有关这些规则的条件部分的信息。
例如,系统IDENTIFIER应用规则Ⅰ6的解释如图4-5所示,在推理过程中回到规则Ⅰ6。如果所提出的问题是:“你如何证明该动物是食肉动物?”只要向左边移动就可以找到答案。也就是说:应用规则Ⅰ6,并证明该动物是哺乳动物,有尖利的牙齿,有爪子,眼睛前视。如果所提问题是“为什么要证明该动物是哺乳动物?”这时,则向右移动,也就是,因为我们要应用规则Ⅰ6去证明该动物是食肉动物。
图4-5 产生式系统推理过程解释
(四)产生式系统的特点
产生式规则表示法有如下特点:
1)模块化:在众多规则所组成的规则库中,每条规则可自由增删、修改。
2)一致性:每条规则都具有相同格式,便于计算机自动推理。
3)自然性:“IF—THEN”结构是人类思维和会话的自然形式。
4)效率低:因问题求解是靠一系列的“匹配一冲突消解一操作”三阶周期实现,信息传递依赖于上下文。为维护模块性、一致性,也导致问题求解时,额外开销大。
5)规则表示法对复杂、大型及动态概念不能很好表示,因规则只是简单的条件语句。
㈧ 语文知识表达方式有几种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