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原理是什么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原理,主要是依据每一个生物的核酸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特定的核酸序列以及DNA序列。病毒的特点就是形态非常之小,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但是可以根据每种病毒都有独特的基因序列来检测,只要检测出人体内有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并且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把这个基因序列扩增后。如果是带有病毒的患者会检测出荧光信号增强,这样就可以显示阳性的结果。如果是核酸检测没有病毒的患者样本,因为没有靶基因的扩增,就检测不到荧光信号增强,这样的结果就属于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阴性。
2. 核酸检测原理
核酸检测原理:每一个生物的核酸是不一样的,通过核酸检测就是要确定人身上是否带有病毒,也就是为了检出病毒的携带者。病毒携带者如果有症状的话就是病人,如果没有症状就是无症状感染者。
核酸检测也是检测病毒的方法,它可以更早发现感染。现在临床中对乙肝、丙肝、艾滋病都开展了核酸检测,可以在抗体产生前检测到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
而一些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咽拭子或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核酸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以及推测是否具有传染性。季节性流感、禽流感、冠状病毒感染等通过咽拭子检测可以方便地判断出上呼吸道是否存在病毒成分,从而判断被检测者是否属于感染者。
(2)核酸定性检测常用方法及原理扩展阅读:
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检测方法了,只要在咽喉部位擦拭几秒钟就可以采集到标本。通过分析判断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成分,可以尽早发现感染者,甚至在感染者出现症状前就可以检测到阳性。
感染者经过隔离治疗后咽拭子检测阴性说明病毒已经清除,不具有传染性了。目前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是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的标准之一。
3. 核酸检测是怎样检测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原理是什么
除朊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含有核酸,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只含有核糖核酸的病毒。在新冠病毒出现后,我国科学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如果在患者样本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特殊的核酸序列,则说明该患者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样本收集在临床核酸检测中,首先需要根据试剂盒的样本要求进行样本的收集。样本类型主要包括咽拭子,鼻拭子,痰液,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等。考虑到利于操作等多种因素,核酸检测样本多为鼻拭子。鼻拭子和口咽拭子的提取方法如下:
用一根较长的棉签插入鼻孔,通过鼻腔取鼻咽后部的分泌物;口咽拭子则是从口腔进入,擦拭扁桃体和咽隐窝附近的分泌物。
核酸检测全程时间比较短,无创口,高效快速。检测完就可以离开,回去等待结果就好。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症状的特殊性,有条件以及所处地区有要求的人要积极配合完成核酸检测。
4. 核酸检测的方式有几种
核酸定量常用方法如下:
1、光吸收法:核酸中碱基共轭结构在近紫外光波长260纳米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强度与核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用于核酸定量。
2、定P法:核酸中P含量约为0.095,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样品中的有机P量来进行核酸定量。核酸简介: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核酸广泛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微生物体内,生物体内的核酸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不同的核酸,其化学组成、核苷酸排列顺序等不同。根据化学组成不同,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转运核糖核酸,简称tRNA,起着携带和转移活化氨基酸的作用;信使核糖核酸,简称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核糖体的核糖核酸,简称rRNA,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5. 核酸检测方法有几种
核酸定量常用方法如下:
①
光吸收法:核酸中碱基共轭结构在近紫外光波长260nm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强度与核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用于核酸定量。
②
定P法:核酸中P含量约为9.5%,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样品中的有机P量来进行核酸定量。
6. 核酸检测的原理是什么
核酸检测其实是检测受测者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RNA)。每种病毒的核酸内部都含有核糖核苷酸,不同的病毒所含的核糖核苷酸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使得每种病毒都具有特异性。
新冠病毒的核酸也是独特的,核酸检测就是对新冠病毒的核酸进行特异性检测。在进行核酸检测之前,需要采集受测者的痰液、咽拭子、肺泡灌洗液、血液等样本,对这些样本进行检测,就可以发现受测者的呼吸道感染了什么病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常用的是咽拭子样本检测,将样本裂解提纯,从中提取出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主要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这种技术是荧光定量PCR技术与RT-PCR技术的结合。在检测过程中,先采用RT-PCR技术将新冠病毒的核酸(RNA)逆转录为对应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将得到的DNA进行大量复制,同时,使用特异性探针对复制得到的DNA进行检测,打上标记。
如果存在新冠病毒核酸,仪器就可以检测到荧光信号,而且,随着DNA的不断复制,荧光信号不断增强,这样就间接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的存在。
核酸检测为阳性不一定是确诊
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就可以确认受测者上呼吸道存在病毒核酸,但并不能直接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在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情况下,还要综合流行病学史对受测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如果受测者还有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等症状,以及与已确诊的感染者有接触史等,就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例。
如果受测者没有任何相关症状,一般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传染性,而且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后来也开始出现症状,变成了确诊患者。
以上内容参考 潇湘晨报—核酸检测的原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假阴性?
7. 核酸检测是怎样检测的
众所周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若想证实已出现的感染症状是由本病毒所引起,最准确的方法是从患者体内分离出活病毒,并进行病毒培养。
然而,此方法并不适合大面积应用,在此次疑似病例的确诊工作中,也并不适用。这是因为病毒培养所需时间较长,需要的场所条件也很高(P3级实验室),时效性远远跟不上临床需要。
而核酸检测作为病原学的检测手段之一,效率很高,一般情况下几个小时就可以知道结果。因此,在此次疫情中,临床上取得病原学证据的主要方式并不是病毒培养,而是核酸检测。
核酸是遗传信息载体,是对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统称。病毒则主要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而新型冠状病毒正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单链RNA。核酸检测的原理,正是检测在被测者的咽拭子等样本中,是否存在病毒的RNA。如果存在,说明被病毒感染。那么,我们是否已经获悉了病毒的RNA呢?
△RNA与DNA(图片来源网络)
在武汉疫情初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短时间内完成该病毒的鉴定,并获取了全基因组序列。在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公布后,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试剂被快速研发。
随后,核酸检测试剂盒被应用于临床,并为确诊新冠肺炎提供病原学证据。那么,应用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首先,检测人员需要在试剂的帮助下,将样本中的核酸提取出来。再把已经分离出来的核酸加到核酸扩增试剂中,然后将其放到核酸扩增仪内,一般两个小时内就会有结果。
事实上,在操作步骤中,扩增是很重要的一环。扩增的意义在于能让微量的遗传信息成指数增加。只要样本中有核酸基因片段,就能用PCR法加以放大,从而更清晰地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实现比对。
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已在临床实验室应用多年,检测体系成熟,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周期短和可定量检测的优点,而且还能对病毒感染程度和治疗效果进行动态监测。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陈欣在记者采访中介绍道:核酸检测十分敏感,只要在被检者的分泌物样本中找到一部分病毒的核酸,就可以通过RT-PCR扩增的方式,整合成序列。
"虽然不确定核酸是否来自于活病毒,但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来说,如果其咽拭子有这种核酸,一般认为来源于活病毒的一部分,间接证实其体内存在着病毒的繁殖和感染。" 陈欣告诉记者。
核酸检测容易出现"假阴性"
虽然核酸检测有灵敏度高、检测周期短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同于从人体内直接分离出活病毒的方式,核酸检测采用的是一种间接的方式,有可能造成假阴性。
因为试剂盒存在最低检测限的问题,所以只有当采到的样本中,病毒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检测出来。少数情况下,可能康复者并未康复,但由于样本中病毒载量低,故康复者核酸检测的结果呈阴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假阴性"。
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标准(试行第七版)》中,出院标准之一为连续两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釆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而之所以选取呼吸道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是因为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故而优先考虑从呼吸道的分泌物中取得标本。呼吸道又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前者主要包括鼻、咽、喉;后者主要包括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各级支气管。
相应地,现在对疑似患者检测病毒核酸,标本的采集一般有两大类,上呼吸道标本和下呼吸道标本。
上呼吸道标本主要包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NPS)、鼻咽吸取物(NPA);下呼吸道标本主要包括痰液、气管吸取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等。
8. 核酸检验方法
核酸检测具体流程如下:
1. 核酸提取
使用硅胶柱离心、磁性硅胶颗粒分离方法以及自动化仪器等商品化试剂或设备并按说明书操作。提取RNA时应注意防止RNA降解。DNA应置于-20℃保存,RNA和需长期保存的DNA应置于-80℃保存。
2. 逆转录合成cDNA
逆转录cDNA合成反应需使用逆转录引物、dNTPs、逆转录酶、RNA酶抑制剂、DTT、缓冲液和适量无RNA/DNA酶的超纯水以及RNA模板。在扩增仪或水浴箱中,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逆转录反应。建议使用商品化RT-PCR一步法试剂进行第一轮扩增反应。逆转录cDNA合成反应需使用逆转录引物、dNTPs、逆转录酶、RNA酶抑制剂、DTT、缓冲液和适量无RNA/DNA酶的超纯水以及RNA模板。在扩增仪或水浴箱中,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逆转录反应。使用商品化RT-PCR一步法试剂进行第一轮扩增反应。
3. PCR扩增反应(使用二次扩增的套式PCR扩增方法)
PCR反应需使用引物、dNTPs、DNA聚合酶(如Taq酶等)、缓冲液、和适量无RNA/DNA酶超纯水、以及模板(DNA或cDNA)。在扩增仪中,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扩增。使用二次扩增的套式PCR扩增方法。
4. 扩增产物定性分析
扩增产物常用分析方法是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与分子量标准比较,判断扩增片段是否在预期的分子量范围内。其它扩增产物分析方法还有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特异性探针杂交分析以及DNA序列分析等。自动化核酸扩增仪使用酶联比色分析或荧光探针杂交等原理测定。
5.结果判定和完成报告单
(1)实验成立的条件:每一次检测需同时做两个阳性对照、两个阴性对照,只有阳性对照扩增出预期的片段、阴性对照没有扩增出任何片段、双份平行样品结果一致的情况下实验才成立,可以作出核酸阳性或阴性反应结果的判定。
(2)HIV核酸检测阳性:发现核酸阳性反应,应该重复采集样品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呈核酸阳性反应则判定为核酸阳性,复测结果为核酸阴性反应则判为不确定结果,需进一步随访检测。
(3)HIV核酸检测阴性:只可报告本次实验结果阴性。
(4)应在完成检测后5个工作日内发出检测报告。
9. 核酸检测是怎么做的
1、核酸检测是分子生物学检查,一般是用于检测病原体的核酸。这种检测方法直击病毒的RNA或DNA结构,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诊断有无病原体感染。
2、病毒的特点就是形态非常小,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肉眼更是无法直接观察。但每种病毒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序列,通过检测病人体内的病毒核酸,就可判断病人体内是否存在病毒。
3、核酸检测原理:以病毒独特的基因序列为检测靶标,通过PCR扩增,使我们选择的这段靶标DNA序列指数级增加,每一个扩增出来的DNA序列,都可与我们预先加入的一段荧光标记探针结合,产生荧光信号,扩增出来的靶基因越多,累积的荧光信号就越强。而没有病毒的样本中,由于没有靶基因扩增,因此就检测不到荧光信号增强。所以,核酸检测,其实就是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累积来确定样本中是否有病毒核酸。
10. 核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都有哪些
核酸定量常用方法及原理如下:
1、光吸收法:核酸中碱基共轭结构在近紫外光波长260nm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强度与核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用于核酸定量。
2、定P法:核酸中P含量约为9.5%,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样品中的有机P量来进行核酸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