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血球计数板使用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用于测定微生物数量的精密工具。在进行操作前,应将待测菌悬液稀释至适当浓度,一般斜面稀释100倍,以确保每小格内的菌体数量可计数。
接着,准备一块洁净的血球计数板,用盖玻片覆盖计数区。将菌悬液均匀摇匀后,用滴管吸取适量液体,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边缘滴入,让菌悬液自行填满计数区,注意避免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液体。
等待一段时间,让细胞沉降,不再随液体漂移。然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先使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区,再切换至高倍镜进行观察与计数。在观察时,应适度减弱光线强度,以便更清晰地识别细胞。
对于16中方格组成的计数区,需计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中方格(共100个小格)内的菌数。若计数区有25中方格,则还需计入中央1中方格的菌数(共80个小格)。为确保计数准确性,应统一规定如何处理位于格线上的细胞。例如,如果菌体位于大方格的线上,仅计数上线不计下线,仅计数左线不计右线,以减少误差。
对于出芽的酵母菌,当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的一半时,可将其作为两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应重复计数2-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并根据公式计算出每毫升(克)菌悬液所含细胞数量。
完成计数后,小心取下盖玻片,用清水冲洗血球计数板,避免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保护网格刻度。将血球计数板自然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后,存放在盒内。
血球计数板被用以对人体内红、白血球进行显微计数之用,也常用于计算一些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的数量,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工具
②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如下:
1.视待测菌悬液浓度,加无菌水适当稀释(斜面一般稀释100倍),以每小格的菌数可数为度。
2.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3.将菌悬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滴入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悬液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充满计数区,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也可以将菌悬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区上(不要使计数区两边平台沾上菌悬液,以免加盖盖玻片后,造成计数区深度的升高),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
4.静置片刻,使细胞沉降到计数板上,不再随液体漂移。将血球计数板放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由于生活细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
5.计数时若计数区是由16个中方格组成,按对角线方位,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中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数。如果是25个中方格组成的计数区,除数上述四个中方格外,还需数中央1个中方格的。
菌数(即80个小格)。为了保证计数的准确性,避免重复计数和漏记,在计数时,对沉降在格线上的细胞的统计应有统一的规定。如菌体位于大方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即位于本格上线和左线上的细胞计入本格,本格的下线和右线上的细胞按规定计入相应的格中。见右图:即本格中计数细胞为3个。
6.对于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重复计数2-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按公式计算出每mL(g)菌悬液所含细胞数量。
7.测数完毕,取下盖玻片,用水将血球计数板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净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放入盒内保存。
(2)血球计数板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计数公式
红细胞数(RBCs)/L=N/5×25×10×106×200
N为:五个中方格的RBC总数
N/5为:5个中方格(粉红色区域)的平均RBC数量(然后推及至中央大方格中每一个中方格RBC的数量)
N/5×25为:中央大方格RBC总数(即:0.1mm3(ul)的RBC总数)
N/5×25×10为:1mm3(ul)RBC总数
N/5×25×10×106为:1L的RBC总数
200为:血液的稀释倍数
公式简化后:红细胞数/L=N×5×107×稀释倍数
公式前面部分都是换算成每微升血多少该计数细胞;最后都是由微升换算到升,乘以10的6次方
(1)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两个重叠刻度间物镜测微尺格数×10/两个重叠刻度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2)以同样方法,分别在不同倍率的物镜下测定测微尺上每格的实际长度.
(3)如此测定后的目镜测微尺的尺度,仅适用于测定时所用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若更换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时,必须再进行校正标定.
参考资料:血球计数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