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消毒方法有哪几类
(1)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5类
1)通过与菌体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沉淀而达到抑菌或杀菌作用,包括来苏儿、乙醇、福尔马林、红汞、苯酚等。
①来苏儿
即煤酚皂溶液(含煤酚47%~53%,其余是肥皂和水;煤酚是邻、间、对甲酚的混合物)。将来苏儿用水稀释成5%~10%的水溶液,用作用具、排泄物及环境消毒。
②乙醇
俗称酒精,主要用于皮肤和医疗器械消毒。其75%的水溶液消毒作用最强。浓度过高可使菌体表层蛋白质迅速凝固而妨碍乙醇向内渗透,影响杀菌作用。
③福尔马林
是40%的甲醛(HCHO)的水溶液。以2%~5%水溶液用于喷洒墙壁、地面、料槽及用具消毒。
4%的水溶液用于固定生物的标本。
④红汞
即汞溴红,也叫二百二、红药水,是人工合成的含有汞和溴的有机化合物。
2%~4%水溶液用于皮肤伤口或皮肤黏膜的消毒,不可与碘同用。
⑤苯酚
俗名石炭酸。纯品为无色晶体。其1%水溶液用以喷洒、浸泡手术器具,散布于排泄物上等消毒。
2)通过氧化细菌体内活性基因而起杀菌作用,如灰锰氧、双氧水。
①双氧水
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无色,其3%的水溶液用于清洗伤口(创伤、溃疡等),1%的水溶液用于冲洗口腔,0.3%的双氧水静脉注射,抢救中毒休克。
②灰锰氧
高锰酸钾水溶液,0.1%~0.5%溶液用于创伤洗涤,0.01%~0.02%溶液用于某些有机药物中毒的洗胃及尿道灌洗。
3)通过卤化作用,使细胞蛋白质变性而杀菌,包括碘酒、漂白粉等。
①碘酒
内含2%碘及1%~5%碘化钾的酒精溶液,呈棕黄色。有很强的杀菌和消肿作用。主要用于皮肤消毒、毒虫叮咬及疔疖等皮肤感染。
②漂白粉
CaCl2和Ca(ClO)2混合物,其消毒原理是由于生成不解离的次氯酸,能氧化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而杀菌,常用于饮水及排泄物消毒。
4)通过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而产生抑菌作用,包括甲紫、利凡诺、乙酸等。
①甲紫
也叫龙胆紫、紫药水,是一种含氯有机物,1%~2%的水溶液或酒精溶液,可用于皮肤及黏膜创伤、感染和溃疡,杀菌力强且无刺激性。
②利凡诺
也叫雷佛奴耳,其0.1%~0.2%水溶液外用作杀菌、防腐剂,适用于外科创伤及黏膜消毒用。
③乙酸
具有杀菌防腐作用。
5%的乙酸溶液置于炉上隔火加热蒸发,用于对室内空气消毒。
5)通过改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外渗而显杀菌作用,包括消毒净、新洁尔灭等。
①消毒净
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杀灭作用,刺激性小。0.1%水溶液用于手及皮肤消毒(5~10分钟),手术器械消毒(30分钟)。
②新洁尔灭
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杀菌作用,0.1%水溶液(加0.5%亚硝酸钠)用于外科器械消毒,浸泡30分钟,1∶2500用于洗手消毒。
(2)根据化学性质分类可分为9大类
①酚类
苯酚、煤酚、复合酚等。
②醇类
乙醇(酒精)等。
③醛类
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戊二醛等。
④碱类
氢氧化钠(苛性钠)、氧化钙(生石灰)等。
⑤酸类
硼酸、水杨酸等。
⑥氧化剂
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
⑦卤素类
碘、碘仿、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等。
⑧表面活性剂
新洁尔灭、洗必泰、百毒杀等。
⑨其他
环氧乙烷等。
2.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日光消毒法、煮沸消毒法。
1、日光消毒法
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天然杀菌作用,只有当物品直接暴露在阳光下6小时,且不与玻璃窗分离时,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所以儿童的枕头、床上用品、毯子、棉裤、毛衣、玩具等经常能暴露在阳光下,以减少细菌繁殖,避免病原菌侵入人体。
当暴露在阳光下时,应注意翻转动物产品,使各方面都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起到消毒作用。
2、煮沸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主要适应于小儿的食具,也适用于煮沸用具,如瓶、筷子、汤匙、纱布、毛巾等。该方法简单可靠。通常情况下,在消毒前,器具或器皿要浸泡在水中并煮沸20-30分钟。
如果是结核病、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患者的器具或残留物,可采用煮沸消毒法,煮沸30分钟以上后,即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2)常用的消毒方法分哪三大类扩展阅读:
消毒注意事项:
第一是选择无毒、无残留、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第二是杀菌效果,最好是广谱、高效的消毒剂;
第三是考虑使用成本,使用方便等问题。选择消毒剂时要选择包装上有卫生行政部门消毒产品批准文号(卫消准字)、有效期和厂名厂址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经过了国家审批,消毒效果和安全性都有充分保证。
3. 常用消毒方法有哪些种类
(1)预防消毒
这是结合日常生产管理,定期对养殖环境(水池、养殖笼筐、生产工具及周边环境等)及养殖生物进行例行性消毒。这种消毒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因此,所使用的消毒剂应是广谱的。
(2)临时消毒
亦称紧急消毒。在该地区、养殖场(池)内的养殖生物发生传染病,尤其是发生急性流行性传染病时,对疫源区及周边地区进行针对特定病原体所做的应急处理,目的在于及时将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它所用的消毒剂应是针对该疫源病原体的特效消毒剂,所用的浓度也较预防消毒要大,以期尽快切断疫源区向非疫区(场、池)的传播蔓延途径。
(3)终止消毒
疫情已被控制、病已痊愈、疫区封锁行将解除、生产即将开始恢复正常管理之前,为了彻底消灭该次引发疫病的病原体而进行的一次消毒,这是为防止疾病复发的消毒。这种消毒很重要,但却往往由于被忽略而造成疫病更为广泛的传播。
在鲍养殖业中,上述三种消毒中又分带活鲍消毒与无活鲍消毒。前者因在被消毒系统中有鲍的存在,因此,所选用的药剂、施用浓度、处理方法与处理时间等,都必须以不伤害养殖鲍为前提。对被消毒设备(池子、工具等),每次只能选用一种消毒剂。
4.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即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指用物理因素杀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自然净化、机械除菌、高热灭菌和太阳光照射等。
(2)化学消毒法
指用化学药品进行的消毒方法。
(3)生物消毒法
指用微生物发酵所产之热达到消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5.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1)常规消毒
所有的预防性消毒均属于常规消毒。消毒的目的是为了杀灭环境中的传染源(病原体)和切断各种传播媒介、传播途径,从而使禽类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常规消毒主要包括:种蛋的消毒、孵坊及孵化器的消毒、禽舍的消毒、养禽场场地及活动场所、道路、器械用具等的消毒。
禽场的常规消毒是通过严格的制度和责任到人来落实的,再好的方法和制度必须通过认真的实施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常规消毒的方法有:
①物理消毒法
是消毒中最常用、最简单、最有实效的方法,包括打扫、洗刷(冲洗)、日晒、通风、干燥、火焰消毒、焚烧等方法,也是将环境中受病原体污染含量最大的灰尘、粪便、垫料、垫草、饲料残渣等清除掉的最适用的办法。火焰高温消毒可以彻底杀灭病原体,对患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雏鸭肝炎、鸭瘟、小鹅瘟等烈性传染病的病禽及其污染的垫料、垫草、粪便等排泄物、分泌物、病禽的尸体等用焚烧的方法,可使传染源得到彻底的消灭,也是传染病防控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②化学消毒法
主要是用化学药剂的喷洒和熏蒸等方法而使环境中(含内外环境)的病原体得以杀灭。但消毒药的使用有许多注意事项,这点将在后面的有关章节加以叙述。化学消毒法也是养禽业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
③生物消毒法
打扫后的粪便、垫草、尘土、污染物等可以通过堆积发酵的方法,来杀死其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利用微生物发酵,可使温度达到70℃以上),但细菌芽孢难以杀死。堆积发酵的地点应选择养禽场围墙外的下风向。
(2)紧急消毒
紧急消毒一般是在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时,为扑灭疫情或防止疫情传入而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的紧急防控措施之一。紧急消毒带有强制性(通过政府的各级组织强制执行)、社会性(包括辖区内所有养禽场、屠宰加工厂、农贸市场及农村的散养禽舍、场地等)和时限性(即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
用于强制性消毒的消毒药及其使用方法,一般由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指定品种和逐极发放,在各级兽医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以保证消毒的效果。
紧急消毒时往往是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生物消毒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所选用的消毒药应考虑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作用快、对人畜无害、性能稳定、易溶于水、使用方便、易推广、使用后残留量少或副作用小等。
(3)带禽消毒
带禽消毒是指在家禽饲养期内,定期用消毒药液对禽舍、笼具和禽体进行喷雾消毒。带禽消毒能有效抑制舍内氨气的发生和降低氨气浓度,可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防止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葡萄球菌病、大肠杆菌病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创造良好的禽舍环境;为保障禽群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夏季还有防暑降温的作用。带禽消毒的要点为:
消毒日龄
一般在10日龄以后即可实施带禽消毒,以后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育雏期每周消毒两次,育成期每周消毒一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一次。
清洁环境
为保证消毒效果,首先要彻底打扫禽舍,消除禽粪、羽毛、垫料、屋顶蜘蛛网及墙壁、地面、物品上的尘土。对一些可有可无的物品,应清出禽舍。对于笼养禽舍在彻底清扫后,可用清水冲刷禽舍地面。水洗的目的是将残留在禽舍内的污物冲洗出舍,以提高消毒效果。冲洗后的污水,应通过下水道或暗渠排至远处,不能排在禽舍周围。
慎重选药
带鸡消毒对药品的要求比较严格,并非所有的消毒药都能用。选用消毒药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须广谱、高效、强力。第二个原则是对金属和塑料制品的腐蚀性小,以人和鸡的吸入毒性、刺激性、皮肤吸收性小,无异臭,不会渗入或残留在肉和蛋中为标准。可用于带鸡消毒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新洁尔灭、次氯酸钠、百毒杀、菌毒敌、复合酚和农福等。
科学配液
配制消毒药液应使用自来水或白开水,不要使用井水。配制消毒液应用热水稀释,水温一般控制在45℃以下。消毒药配成消毒液后稳定性变差,不宜留存,一般应一次用完。
正确喷药
带禽消毒的对象包括舍内一切物品、设备和禽群。消毒器械一般选用雾化效果良好的高压动力喷雾器或背式喷雾器。消毒时应朝禽舍上方以画圆圈方式喷洒,切忌直对禽头部喷雾。雾粒大小控制在80~120微米。雾粒太小易被禽吸入呼吸道,引起肺水肿,甚至诱发呼吸道疾病;雾粒太大易造成喷雾不均匀和禽舍太潮湿。喷雾距离禽体50厘米左右为宜,每立方米空间用15~20毫升消毒液。喷雾时按由上至下、由内至外的顺序进行。以地面、墙壁、天花板均匀湿润和家禽体表微湿的程度为止。
注意事项
①活疫苗免疫接种前后3天内停止带禽消毒,以防影响免疫效果。
②为减少应激,喷雾消毒时间最好固定,且应在暗光下或在傍晚时进行。
③喷雾时应关闭门窗,消毒后应加强通风换气,便于禽体表及禽舍干燥。
④根据不同消毒药的消毒作用、特性、成分、原理,最好以几种消毒药交替使用。一般情况下,一种药剂连续使用2~3次后,就要更换另外一种药剂,以防病原微生物对消毒药产生抗药性,影响消毒效果。
⑤带禽消毒会降低禽舍温度,冬季应先适当提高舍温3~4℃后再喷药消毒。
(4)炕孵消毒
炕孵消毒的重要性。
①孵坊病原体的来源
“百家蛋”(收集许多养殖户的种蛋)蛋壳的带入,农户自备的装雏箱或筐及垫草带入,出雏过程中的霉菌孢子极易被孵坊环境和孵化器吸入。
②炕孵中感染率高的常见病原体有
小鹅瘟病毒、沙门氏菌、曲霉菌、马立克氏病病毒、脑脊髓炎病毒、新城疫病毒、雏鸭肝炎病毒、支原体、禽大肠杆菌等。
炕孵消毒的具体做法
①孵坊应保持清洁卫生的环境,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孵坊的室内外场地应经常性消毒,在出雏期间应每天用百毒杀等消毒液喷洒。
②孵化器在上蛋前或每出孵一次,都要将出孵污物及时清理;孵化箱、出雏箱、蛋架、蛋盘及所有用具等先用清水冲洗后,再用0.5%氨水或其他消毒液高压冲洗消毒,并用甲醛熏蒸消毒一次。
③规模孵坊应每个月大清洗大消毒一次。种蛋贮存室、孵化器、出雏室等均应有各自独立的通风设备,防止病原体污染的空气在室内互相传染。有条件的孵坊应向饲养户提供经过消毒处理的装雏箱和保温用品,以防止外来的不洁装雏用具带入病原体。
6. 消毒方法有哪些
消毒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即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学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是指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其特点是作用迅速、消毒物品不遗留有害物质。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自然净化、机械除菌、热力灭菌和紫外线辐射等。
2、化学消毒法:
是指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的方法。化学消毒法使用方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但某些消毒药品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为保证消毒效果,减少毒副作用,须严格执行要求的条件和使用说明。
3、生物学消毒法:
是利用某些生物消灭致病微生物的方法。特点是作用缓慢,效果有限,但费用较低。多用于大规模废物及排泄物的卫生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生物热消毒技术和生物氧化消毒技术。

(6)常用的消毒方法分哪三大类扩展阅读
同样消毒方法对不同性质物品、效果往往不同。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喷洒药液不易停留,应以冲洗、擦拭为宜。对较粗糙墙面,易使药液停留,可用喷洒消毒。环氧乙烷熏蒸,对易于吸收药物的布、纸张效果较好,而对金属表面,须延长时间。
粪便、痰液消毒不宜用凝固蛋白质药物处理,因蛋白质凝固对病原体可起保护作用,高压蒸气杀菌效果虽好,但不宜用于毛皮,塑料和人造纤维制品。
环氧乙烷熏蒸赛璐珞制品,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浸泡绵织品,来苏液多次长时间浸泡乳胶手套,均可造成损坏。对于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恶臭的消毒液处理。
7.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如何操作
(1)机械性消毒:是用清扫、洗刷、通风等手段清除环境中的病原体,是消毒时首先采用的方法。
(2)物理消毒:是用高温、干燥、紫外线、红外线等方法消灭病原体。煮沸消毒是最常使用也是比较确实的消毒方法。对于不怕火的物体可用火焰消毒,如鸡舍、鸡笼等效果非常好。
(3)化学消毒:是指用化学药品杀死病原体的方法,是消毒过程的重要环节,消毒剂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如火碱、石灰水多用于环境消毒,甲醛多用于熏蒸消毒,漂白粉和碘制剂以及一些季胺盐类消毒剂可用于饮水消毒等。
(4)生物消毒:生物热消毒法多用于对鸡粪的无害化处理,常采用堆积法,利用发酵产热杀菌消毒。
消毒方法是否正确、彻底程度如何,将会使消毒的效果产生天地之别,这就要求在进行消毒时,一定要控制好以上各种影响因素。如果消毒工作变成不可靠的例行公事,不但不会使病原体减少,相反,由于思想麻痹,将会助长病原体的泛滥,侵害鸡群;无效的消毒水很可能变成病源体的传播媒介。
8. 常用消毒方法有哪些
(1)喷洒消毒将消毒药用水稀释成合适的浓度来喷洒消毒,主要用于畜禽舍、笼具、饲养场地、运输工具及排泄物,周边环境的消毒。(2)熏蒸消毒一般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后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来达到消毒的目的,多用于密封舍的消毒和种蛋消毒。熏蒸消毒必须有较高的室温和相对湿度,室温不低于15℃,相对湿度为60%~80%,消毒时间为8~10小时。(3)饮水消毒将消毒剂稀释到合适的浓度,即将消毒药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让畜禽自由饮用,来消除肠道病菌。(4)浸泡消毒用于浸泡用具、器械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