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应用
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和林业害虫。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已在约20个国家用于防治棉花、高粱、玉米、烟草、西红柿的棉铃虫。世界上成功地大面积应用过的还有松黄叶蜂、松叶蜂、维基尼亚松叶蜂、舞毒蛾、毒蛾、天幕毛虫、苜蓿粉蝶、粉纹夜蛾、实夜蛾、斜纹夜蛾、金合欢树蓑蛾等害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自己分离培养,大面积田间治虫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棉铃虫、桑毛虫、斜纹夜蛾、舞毒蛾的核型多角体病毒。
利用天敌生物、微生物及其衍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称作生物防治。主要内容:
(1)利用昆虫天敌。
如利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菜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草蛉可捕食蚜虫、粉虱、叶螨以及多种鳞翅目害虫卵和初孵幼虫;小茧蜂防治蚜虫,丽蚜小蜂防治螨类,瓢虫、食蚜蝇、猎蝽等。对于这些捕食性昆虫天敌,应注意保护利用。
(2)微生物防治。
菜蛾特(广西南宁天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可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昆虫病毒如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防治甜菜夜蛾;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小菜蛾和菜青虫颗粒病毒可分别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阿维菌素、微孢子虫等原生动物可防治多种害虫。
(3)生物药剂。
农用抗生素如农抗120和多抗霉素可防治猝倒病、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黑斑病和疫病;井冈霉素防治立枯病、白绢病、纹枯病等;黄连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防治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和细菌斑点病等细菌性病害;庆丰霉素防治软腐病和细菌斑点病;庆丰霉素、武夷菌素、多抗霉素及新植霉素等农用抗菌素可防治多种病害;黄瓜花叶病毒卫星疫苗S32和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防治病毒病;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黎芦碱醇溶液可减轻小菜蛾、甜菜夜蛾、烟粉虱为害;苦参碱、苦楝、烟碱等对多种蔬菜害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米满、卡死克、抑太保等昆虫激素也能防治蔬菜害虫;各种食心虫的性诱激素能诱捕其雄性成虫和预测预报成虫羽化规律。
❸ 关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问题
棉铃虫核型多体病毒的用法
❹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从灰茶尺蠖幼虫体内分离得到的一种重要病毒。该病毒的致病力与温度关系较大,温度低于30℃时,致病力极强,温度高于30℃时,对寄主幼虫的致病力明显降低。寄主幼虫在感染该病毒120小时后,中肠上皮细胞核内出现网状的病毒发生基质、杆状核衣壳以及大量的套膜材料,病毒粒子进入聚集的多角体蛋白。茶尺蠖幼虫感染该病毒后,潜伏期更长,一般为7天左右,这就决定了该药剂的药效较慢。因此,常将其与苏云金杆菌等速效性好的药剂混用或混配使用。
目前登记的产品只有一个混剂——茶核·苏云菌悬浮剂,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的混剂。用于防治茶树茶尺蠖。
❺ 核型多角体病毒定义
核型多角体病毒:也被称为杆状病毒,是一种大型昆虫病毒,其结构独特,基因结构同地球上其它生物的没有任何联系,该种病毒可以占据受感染昆虫体重干重的40%,病毒颗粒的形状类似一根棒,病毒颗粒常出现在一种被称为是多角体的蛋白质晶体内。
❻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一)苗木检疫
一些病虫害分布范围较窄,仅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但这些病虫害可以随苗木的种子、用作繁殖材料的插条或根、原木以及其他园林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传播到新区,扩大其危害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病虫害传播的机会。如美国白蛾从国外传入辽宁省,后又随铁路运输传到陕西省武功县,随水路传入山东省荣成县。因此,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在机场、港口和车站等商品进出口的门户抓好苗木病虫害进、出口检疫,在国内抓好苗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防患于未然,是控制危险性病虫害扩大蔓延的重要措施。
我国林业部于1996年新确定了35个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它们是日本松干蚧、梨圆蚧、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落叶松种子小蜂、大痣小蜂、柳扁蛾、双钩异翅长蠹、黄斑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双条杉天牛、美国白蛾、杨干透翅蛾、杨干隐喙象、苹果棉蚜、苹果蠹蛾、枣大球蚧、杏仁蜂、松材线虫病、松疱锈病、松针红斑病、松针褐斑病、冠瘿病、杨树花叶病毒病、落叶松枯梢病、毛竹枯梢病、杉木缩顶病、桉树焦枯病、猕猴桃溃疡病、肉桂枝枯病、板栗疫病、香石竹枯萎病、菊花叶枯线虫病、柑橘溃疡病等。在检验中发现检疫对象,应及时对验检物品采取消毒处理、就地烧毁或隔离试种等措施。由于检疫工作中还存在执法不严、检测手段和设施较落后等问题,致使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日本松干蚧、松突圆蚧和杨干象等检疫害虫仍呈蔓延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二)园艺技术
园艺措施是防治病虫鼠害的根本措施,应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措施有:
1.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不同树种间、同一树种不同品种间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均有差异。一个品种如果仅具备速生、丰产特性,而不抗病虫害,则很难在生产中得以推广。如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大官杨,推广不久即因受光肩星天牛等蛀干害虫危害而被淘汰。这个教训说明了抗病虫育种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我国抗性育种工作,起步较晚,职务保护工作者和育种工作者应加强协作,选育出更多具有抗病虫能力的优良品种,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目前已选育出一些抗松疱锈病、杨树天牛、杨树溃疡病和泡桐丛枝病的优良品种或无性系。
欧美一些国家利用杨树遗传可塑性强的特点,培育出不少抗病虫性强的优良品种。1988年,美国科学家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在杨树抗虫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通过基因嵌合,把马铃薯中对昆虫有抑制作用的蛋白基因通过大肠杆菌转移到杨树中,培育出了新型抗虫树种。我国育种工作者也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2.按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和密度。
3.营造混交林,避免树种单一化。
4.用无病虫害的壮苗造林。
5.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修枝等措施加强对中幼龄林的管理,促进植物生长。
6.及时清除系统中的病虫木,改善卫生条件。
7.严禁乱砍滥伐,促进多层次的植被生长。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各种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鸟类等天敌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个植物系统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园艺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减少了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数量。
(三)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园林病虫害具有节省能源、防治成本较低、不污染环境、可以持久发挥控制效果等优点。近十年来,生物防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大力提倡。
1、微生物制剂。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1984―1986年,湖北、湖南和广东三省应用青虫菌6号液防治马尾松虫千余公顷,效果达90%以上。从80年代以来,我国已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毛虫和舞毒蛾,推广面积均在6000hm2以上。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1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生产多种经过注册的商品化微生物制剂。前苏联每年生物防治面积占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50%以上,他们主要应用苏云金杆菌和多角体病毒防治舞毒蛾、橡绿卷蛾、松尺蠖、松毛虫等食叶害虫,球孢白僵菌用于防治小蠹虫。美国、加拿大每年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云杉卷蛾的面积在105hm2左右。日本的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是世界上最先注册,并商品化生产的病毒制剂,用于防治赤松毛虫。美国和加拿大也生产有多种病毒制剂用于防治食叶害虫。由于病毒制剂见效慢,加入少量化学农药,便可加速害虫死亡,以提高防治效果。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生产上已应用微生物商品制剂防治根癌病和根腐病。利用白粉寄生菌可控制白粉病、锈菌寄生菌可控制锈病的发展;利用大隔孢伏革菌防治松树银白腐病等。
2、天敌昆虫。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和??蝽等。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达数十万公顷。经过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仍是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目前在浙江、湖南等省应用面积较大。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满控制隐蔽性害虫(如鞘翅目的天牛类(双条杉天牛)、小蠹类(柏肤小蠹)、长蠹类(二齿茎长蠹)、吉丁虫和鳞翅目害虫如松梢螟、六星黑点豹蠹蛾灯),利用肿腿蜂防治双条杉杉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美国十分注意从国外引进天敌昆虫,用引进天敌昆虫防治落叶松鞘蛾等害虫取得成功。法国对赤眼蜂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该国的昂莱布生物防治试验站从世界各国收集赤眼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美国、英国和前苏联等国也有应用赤眼蜂防治云杉卷蛾的报道,但因防治效果不明显而未大量用于生产。
3、益鸟。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雀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据观察,一对啄木鸟可控制20~30hm2杨树林中的光肩星天牛。猫头鹰对林鼠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德国、前苏联等国很重视人工林中益鸟的保护和人工招引益鸟技术的研究。由于这些国家林分生态环境较好,益鸟保护森林的作用十分明显。
4、性外激素的应用。70年代以来,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开始用于一些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我国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舞毒蛾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捕杀杨透翅蛾和舞毒蛾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我国化学防治面积占整个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的70%左右。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农药适时进行防治,一般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主要施药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拌种、放烟等。近年来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防治效果,节省了劳力,降低了成本。在生产中还开发了在树干上用毒笔涂环,捆扎毒绳或药纸带,往蛀孔中插毒签或塞药片,注射药液,撒毒土或毒饵等简便易行的施药方法,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毒性较低的农药,如杀虫脒、苯来特、托布津、溴氰菊酯等部分依靠进口。由于药价偏高,飞机防治费用不断上涨,地面喷雾防治喷雾器射程不够,影响了防治效果。一些地方长期单一使用溴氰菊酯,害虫出现了抗药性,影响了化学防治工作的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用六六六粉已经扑灭的竹蝗在80年代有所抬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尚未找到替代六六六的化学药剂。
杀菌剂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内吸剂。铲除剂直接可杀死病原物,如五氯酚、甲醛等。保护剂可直接施于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浓度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有机硫、有机磷、有机氯等。内吸剂是指被植物吸入体内,起抑制病原物扩展的药剂,如托布津、多菌灵、苯莱特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土壤消毒、种实消毒和喷洒植株等。
但大量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产生了严重的“3R”问题,即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残留(Resie)。许多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抗药性。一些主要害虫的数量急剧下降后又突然回升造成更大的危害,次要害虫在天敌被杀死后突然暴发成灾。农药不但殃及非防治目标物种如天敌、传粉昆虫和野生动物等,而且严重污染土壤、水域、大气和动植物产品,反过来又造成新的害虫危机。
(五)物理防治
在生产上可利用一些害虫的成虫对灯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还可采取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如47~51℃温水浸泡桐种根1小时,可防治泡桐丛枝病。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在松毛虫春季上树前在树干上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幼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❼ 核型多角体病毒农药与杀菌剂能混合施用
不能与一些杀菌剂混用。
❽ 多角体病毒杀什么虫
核型多角体病毒用于防治棉花、高粱、玉米、烟草、西红柿的棉铃虫。还有松黄叶蜂、松叶蜂、维基尼亚松叶蜂、舞毒蛾、毒蛾、天幕毛虫、苜蓿粉蝶、粉纹夜蛾、实夜蛾、斜纹夜蛾、金合欢树蓑蛾等害虫。
性能核型多角体病毒呈十二面体、四角体、五角体、六角体等,直径0.5-15 μm,包埋多个病毒粒子,由蛋白质组成,不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苯、丙酮、1mol/l盐酸,溶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及硫酸的水溶液和乙酸。
多在寄主的血、脂肪、氯管、皮肢等细胞的细胞核内发育,故称核型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寄主范围较广,主要寄生鳞翅目昆虫。经口或伤口感染。经口进入虫体的病毒被胃液消化,游离出杆状病毒粒子,通过中肠上皮细胞进入体腔,侵入细胞,在细胞核内增殖,之后再侵入健康细胞,直到昆虫致死。
病虫粪便和死虫再传染其他昆虫,使病毒病在害虫种群中流行,从而控制害虫危害。病毒也可通过卵传到昆虫子代。专化性强,一种病毒只能寄生一种昆虫或其邻近种群。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增殖。比较稳定,在无阳光直射的自然条件下可保存数年不失活。
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土壤中可维持感染力达5年左右。未见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鸟类、益虫、鱼等安全。不耐高温。易被紫外线杀灭,阳光照射会失活。能被消毒剂杀死。
❾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可以在蔬菜上使用吗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是可以在蔬菜上使用的,但是在食用前记得清洗。
❿ 生物农药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生物农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利用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农药:避免紫外线对微生物农药的猛烈杀灭作用。在阳光直射30和60分钟时,微生物死亡率可达50%和80%。最好选择阴天或晚上的应用程序。
洗涤和喷洒后避免雨水,有利于微生物农药中活性组织的繁殖,不影响疗效。但是,暴雨会冲走喷洒在农作物上的液体,影响控制效果。根据当地天气预报,及时施药,避免大雨和大雨,确保杀虫效果。
此外,基于病毒的微生物农药具有高度特异性,通常仅对一种害虫起作用,对其他害虫没有影响。例如,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颗粒体病毒只能用于控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使用前,首先要对田间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害虫的发生情况安排防治期,并及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