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在家熬药膏(蜜炼)
用料:枇杷2500g、川贝10克、冰糖400g、枇杷老叶6-8片、蜂蜜50g
【春夏热咳的克星】自制川贝蜜炼枇杷膏的做法
1、枇杷叶刷洗掉背面的绒毛后剪碎。
2.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软膏剂研合法
由半固体和液体组分组成的软膏基质可用此法。可先取药物与部分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细腻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至取少许涂布于手背上无颗粒感觉为止。大量生产时可用电动研钵进行。
软膏剂熔合法
由熔点较高的组分组成的基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须用此法。若主药可溶于基质者亦可用此法混入。或一些药材需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者也用此法。操作时通常先将基质加热熔化,滤过,加入药物,搅匀并至冷凝。大量制备可用电动搅拌机混合。含不溶性药物粉末的软膏,可通过研磨机进一步研磨使其更细腻均匀。
软膏剂乳化法
将油性物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硬脂酸、高级脂肪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加热至80℃左右使熔化,用细布滤过;另将水溶性成分(如硼砂、氢氧化钠、三乙醇胺、月桂醇硫酸钠及保湿剂、防腐剂等)溶于水,加热至较油相温度略高时(防止两相混合时油相中的组分过早析出或凝结),将水溶液慢慢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制成乳剂基质。加入药物并搅拌至冷凝。
乳化剂中水、油两相的混合有三种方法:
①两相同时掺和,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作,需要一定设备。
②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合于含小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
③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用于多数乳剂系统,在混合过程中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如制备O/W型乳剂基质时,水相在搅拌下极缓加到油相内,开始时水相的浓度低于油相,形成W/O型乳剂,当更多水加入时,乳剂粘度继续增加,直至W/O型乳剂水相的体积扩大到最大限度,超过此限,乳剂粘度降低,发生转型而成O/W型乳剂;使内相(油相)得以更细地分散。
3. 请问中药高手:软膏剂如何制作
将青黛研末和凡士林搅匀即可,放入瓷瓶中备用
是将药物加入适宜的基质中,制成均匀、细腻、易于涂布于皮肤、粘膜或病损面的半固体状外用制剂。它具有不易干燥,易于粘着人体体表,作用持久深入,可保护皮肤,防止外界物理、化学因素影响等特点。根据制备方法,软膏可分为六类:1。调膏:用动物油或植物油(现代还可用矿物油如凡士林)调和药未成糊状即成。2。熬膏:以水或酒作溶媒,将生药中的可溶成分加热溶出,滤净去渣,再加热浓缩而成,也可直接用生药汁加热浓缩制备。3。油蜡膏:系用植物油或动物油煎熬药料溶取其可溶成分,滤净,再加蜂蜡或虫白蜡溶化成膏。4。捣研膏:将富含油脂的生药捣研而成。5。醋膏:以醋为溶媒,按熬膏的方法制备而成。6。蜜膏:以蜂蜜配合药物细未制备成的膏剂。
4. 中药外用膏药如何制作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
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膏通常又分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
外用膏有软膏、硬膏两种...
其中内服煎膏和外用软膏是膏剂中常见的剂型。...
内服的煎膏又叫膏滋,是把药物加水煎熬,滤滓,加入冰糖、蜂蜜等,熬成稠厚的膏,可长期服用...常用于慢性疾病或身体虚弱者...
外用的软膏称油膏,一般药膏,是把蜂蜡加入棉子油或花生油中,加热熔化,乘热加入应用的药物细粉,不断搅拌,待冷凝即成。冰片、樟脑等容易挥发的药,可在油膏冷后加入搅匀。外用药膏一般用于外涂皮肤疮疡疥癣等...
5. 松香膏药的制作方法
1、准备好水少许和松香。
6. 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
1. 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
3. 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细粉要过120目筛)
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
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 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5. 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
无铅无丹膏药的渗透主要靠膏药的促进渗透剂如麝香、冰片、氮酮等,无铅无丹膏制作方便,环境卫生,较易为患者接受。
7. 传统膏药的制作方法
结合你咨询的问题就是膏药的制作方法,一般是选择好药物和芝麻油浸泡后在油炸的方法,使用铅丹熬制就可以的。可以起到活血止痛的效果的。
8. 膏药熬制过程及配方
1药材单独加工:一般情况下,单独加工的药材用的不多,有的话,医生会特别交代,按照古代炮制标准进行炮制,炮制的目的主要是祛毒或改变药效;
2.打粉浸泡:我做药膏,都是把药材全部打成粉剂,再用3--5倍水浸泡两个小时,这样能发挥药材的最大效用;
3.熬制:将所需药材装进过滤袋,连着泡药的水一起,开大火,水开后,转中火,熬制5小时,熬制过程中,要不定时搅动,以免糊锅;
如果是熬制清膏,到这里,工序差不多就完了,接下来无非就是继续加热浓缩,一般收膏至总药料的1.5倍左右即可。
如果是熬制俗称“膏滋”的话,此时进入第四个步骤:
4.加入蜂蜜/麦芽糖等辅料收膏:
一般来说,辅料的量与药粉的量是1:1,收膏时,用文火,不断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否则易糊锅,尽量把水收干,此过程约需2小时,做出的膏方能够长期保存不霉变,且色泽靓丽,口感好!
(注:不同辅料,适宜于不同功效的膏方或是病人,有一点要注意的事,针对患有乳腺、妇科方面疾病的女性膏方,不宜用蜂蜜收膏!)
9. 中药药丸(药膏)的制作方法
医生药方上备注蜂蜜半斤是让你做成蜜丸或是膏用的。膏制作相对性方便一点,最少不用搓丸。你把其他药加水浸泡2小时左右,加水量为全部盖住药材几公分左右,然后进行煎煮,煎煮两到三次次,后两次的加水量以能盖住药材即可,合并滤液,沉淀过夜,然后过滤上清液,浓缩成清膏(取一滴滴于纸上,无水渍渗出)。蜂蜜炼成老蜜(变成老红色,同样取一滴滴于纸上,无渗出),胶类打粉,将三者合并一块,充分搅拌均匀,加热浓缩即成(同样滴于纸上)。
注:1、煎煮的时候不要用铁锅,以砂锅为佳,实在不行的话就用不锈钢。
2、浓缩的时候在电磁炉上就可以进行,但是要注意火候,尤其是比较稠的时候不停搅拌,防止糊锅。并且要不间断的把产生的白色泡沫撇出。尤其在炼制蜂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一定要不断搅拌,防止漫锅。
3、膏方制作成功后,趁热放入已经清洗晾干的容器中,等冷却后放入冰箱保鲜就行。
10. 如何将草药制作成外用的药膏
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熬膏药应掌握的技术要领:1。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2。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大火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丹量大 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3。祖曰: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
二、详细步骤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
1. 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
3. 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细粉要过120目筛)
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
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 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5. 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
无铅无丹膏药的渗透主要靠膏药的促进渗透剂如麝香、冰片、氮酮等,无铅无丹膏制作方便,环境卫生,较易为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