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粗骨料的密度一般取多少
几种岩石密度
岩石 密度 ( t/m 3 )
辉石 2.7 ~ 3.7
泥质岩 2.0 ~ 2.5
橄榄石 2.2 ~ 3.4
粉砂岩 2.O ~ 2.4
花岗岩 2.5 ~ 2.75
砂岩 2.1 ~ 2.65
石英岩 2.5 ~ 3.6
灰岩 2.3 ~ 2.9
片岩和角闪岩 2.5 ~ 3.7
岩盐 1.95 ~ 2.20
石膏 2.3 ~ 2.5
一般来说,岩石的密度愈大,它的强度也愈大;孔隙度愈大,则密度愈小,强度愈小。
你用的粗骨料是哪一种?可自己选取。
2. 铁路混凝土用粗骨料的基本要求
铁路混凝土用粗骨料的基本要求
1、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或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2、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圆孔筛)不应大于25mm.
3、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
4、当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且应符合的规定。若粗骨料为卵石,卵石的强度用压碎指标值表示,且应符合规定。
5、粗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法进行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率应符合规定。
7、粗骨料应采用岩相法检验其矿物组成。若粗骨料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其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按本标准的要求采取技术措施。不得使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
3. 简述网篮法测定粗集料毛体积密度的操作方法
1、用标准筛筛分样品,以除去细骨料。 对于较粗的粗骨料,可将粗骨料用75毫米的筛子过筛至2.36毫米至75毫米的骨料,或与75毫米或更小的粗碎屑混合。
用2.36mm标准筛筛分该材料,并通过四等分法或进料器法将其分为两部分。 粗骨料用于沥青路面,不同规格的骨料分别确定。 混合后,采集的每个骨料样品应基本保持原始等级。 测量2.36mm至75mm的粗骨料时,在测试过程中应格外小心,并且不得丢失骨料。
2、用于测定收缩后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骨料质量应符合表T0304-1的要求。
3、将每个骨料样品浸入水中并适当混合,小心地洗去骨料表面附着的灰尘和石粉,并反复漂洗直至水完全清澈。 在清洁过程中不得丢失聚集的颗粒。
根据现行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制定本细集料含泥量试验实施细则。仪器设备要求:
(1)电子称:称量1kg,感量不大于称量的1g。
(2)烘箱:能控温105℃±5℃。
(3)标准筛:孔径为1.18mm、0.075mm的方孔筛各1只;
(4)其他:筒、浅盘等。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是指天然形成或经加工(轧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2.36mm的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等集料。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应洁净、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中使用的细集料应采用优质的天然砂或机制砂,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
4. 混凝土用粗骨料的堆积密度标准是多少
密度大于2500kg/m,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
细骨料颗粒直径在0.16~5 mm之间.一般采用天然砂,如河砂、海砂及山谷砂等,当缺乏天然砂时,也可用坚硬岩石磨碎的人工砂;
粗骨料颗粒直径大于5 mm,常用的有碎石和卵石,在同样条件下,碎石混凝土的强度比卵石混凝土的高,但碎石是由岩石轧碎而成,成本较卵石为高。
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
(4)粗骨料密度常用方法扩展阅读: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粗骨料的粒径不得大于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3,并不得超过40mm。 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2.5。
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5. 粗骨料振实容重怎么算啊
知道一个简易的方法:
柱体内砂子倒入铲筒上,然后在圆柱休筒内放置烘过的2~3颗(或可更多些)预称重的轻粗骨料。砂子由铲筒经漏斗倒入容器内,直到形成锥体后再刮平以保持圆柱体筒各边等高。留砂(即第一次、第二次填实圆柱休的砂子差)送入计量试管内进行度量,它应与轻骨料颗粒休积相对应且并行地进行2~3次试验,取其平均值。
6. 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有哪两种
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指粒径大于2.36mm以上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和矿渣等;在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指粒径大于4.75mm以上的碎石砾石和破碎砾石。
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指粒径小于2.36mm的天然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及石屑;在水泥混凝土中,细集料指粒径小于4.75mm的天然砂、人工砂。
(6)粗骨料密度常用方法扩展阅读:
作用
主要起骨架作用和减小由于胶凝材料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干缩湿胀所引起的体积变化,同时还作为胶凝材料的廉价填充料。有天然集料和人造集料之分,前者如碎石、卵石、浮石、天然砂等;后者如煤渣、矿渣、陶粒、膨胀珍珠岩等。
颗粒视密度小于1700公斤/立方米的集料称轻集料,用以制造普通混凝土;特别重的集料,用以制造重混凝土,如防辐射混凝土。集料按颗粒大小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一般规定粒径大于4.75毫米者为粗集料,如碎石和卵石,粒径自小于4.75毫米者为细集料,如天然砂。
普通集料大部分是天然集料,也有一部分是工业废渣集料(如冶金渣等)。粗集料通称石子;细集料通称砂子。按其来源及表面状态,石子可分为碎石、卵石及碎卵石;砂子则分为河砂、山砂及海砂。各类集料又均以其粒径或粗细程度分级。
7. 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选择应从几方面考虑
从以下3方面考虑:
1、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选择要符合连续级配的。不宜用单一的单粒级配制混凝土。
2、考虑混凝土粗骨料的的强度压碎指标要求、考虑混凝土的标号、施工部位。
3、现在都是商品混凝土,要考虑砼泵送时难易度问题,粗骨料的粒径小于等于40mm为宜。
(GB50204)规定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边长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3/4。对于实心板,可允许采用板厚1/2的粒径,但最大不得大于50mm。对于
泵送砼,碎石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不宜大于1/3,卵石不宜大于1/2.5。
(7)粗骨料密度常用方法扩展阅读:
粗骨料指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或集料,其中粒径大于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有碎石及卵石两种。碎石是天然岩石、卵石或矿山废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卵石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而成的、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15)对细骨料(人工砂、天然砂)的品质要求:
1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且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使用山砂、粗砂、应采取相应的试验论证。
2细骨料在开采过程中应定期或按一定开采的数量进行碱活性检验,有潜在危害时期,应采取相应措施,并经专门试验论证。
3细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宜超过6%,必要时应采取加速脱水措施。
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技术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
颗粒级配及最大粒径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故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尽量选大一些。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粗骨料的粒径不得大于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3,并不得超过40mm。
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2.5。
2
有害杂质
粗骨料中所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都是有害杂质,其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的规定。另外粗骨料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石块。
3
针、片状颗粒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过多,会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强度降低,故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参考资料:搜狗网络——混凝土骨料搜狗网络——粗骨料
8.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设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现场砂子含水率为m,石子含水率为n,则施工配合比调整为: 1:(x-y*m-z*n):y*(1+m):z*(1+n)。
要求解的未知数为水泥用量、水用量、砂用量、石用量,当代混凝土由于普遍掺入矿物掺和料和高效减水剂,配合比中需要求出的未知数由传统的4个变成5个甚至6个。
而所能够建立的独立方程式的数量却还是只有bolomy公式、砂率、全部体积之和等于1立方米这两个半,因为砂率是要从经验数据表格中选取的,充其量算半个(全计算法因创立了干砂浆的概念,增加一个独立方程,但仍少于未知数的量)。
如果方程式数量少于未知数的量,从数学求解的结果只能够是无穷多。
假如这是理论配合比:水泥290kg:砂子614.8kg;碎石1267.3kg;水179.8k。
以下是施工配合比;砂子含水率是3%,碎石含水率是1%;每方的量;水泥是290;砂子含水量614.8*3%=18.44kg,砂子用量=18.44+614.8=633.24kg;碎石含水量=1267.3*1%=12.67kg,
碎石用量=12.67+1267.3=1279.97.=179.8-18.44-12.67=148.69kg.
即;水泥:砂子:碎石:水=290:633.2:1279.97:148.69,投料数量0.345立方,水泥100kg:砂子218.34kg:碎石441.37:水51.3kg。
(8)粗骨料密度常用方法扩展阅读
1、在设计配合比时,高度关注水泥强度。在设计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要对标准的水泥强度等级进行应用,对种种不确定因素必须要考虑周全。
将一定的强度富裕量在设计中留设出来,在过去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此环节被称之为强度保证系数。并且,后续的发展中应该在1.1-1.2范围内控制其数值。
2、在提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量的基础上,也应该确保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一些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都是为满足设计强度而工作。
按照传统的经验或者一定的要求完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砼强度在试配后只要满足要求计算通过了,这样就会提升水泥用量,会导致混凝土徐变增大与收缩裂缝出现,这样就会将成本增加。
很多工程建设单位在设计混凝土配比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实现某种设计强度,根据传统的经验或者规范要求完成相应的配合比设计,达到了试配强度要求之后就以为成功了。
其实,这样做是完全不正确的,所以,应该在相关标准许可的基础上,将不同的配合比在实验室内配制出来,以工作性能、质量和经济等方面出发进行合理的控制与选择,而且按照不同的评定方法、施工部位进行相应的调整。
努力防止用一个配合比方式完成相同强度的混凝土配制,只有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正确,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9. 什么是粗骨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是指粗骨料在自然状态下(长期在空气中存放的干燥状态),单位体积的干质量与排水体积的比值。(也称视密度)
对于形状规则的材料,直接测量体积;对于形状非规则的材料,可用蜡封法封闭孔隙,然后再用排液法测量体积;对于混凝土用的砂石骨料,直接用排液法测量体积,此时的体积是实体积与闭口孔隙体积之和,即不包括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孔隙体积。由于砂石比较密实,孔隙很少,开口孔隙体积更少,所以用排液法测得的密度也称为表观密度,过去称为视密度。材料的含水状态变化时,其质量和体积均发生变化。
通常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干燥的状态下的表观密度,其他含水情况应注明。多数材料为多孔物质,具有与外部相通的开口孔和不通的闭孔,将含有闭孔材料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材料的质量/(实质部分的容积+闭孔容积)炭材料通常用比重瓶法(Pycnometer),以甲苯或正丁醇作标准液进行测定,也有用氦气充填微孔直到几乎不再吸附的气体介质置换法进行测定的。有时也用水银压入微孔中进行充填测定。随测定方法以及浸透或置换的程度不同,所得数值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