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数学中正确的指角方法

数学中正确的指角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29 05:37:32

㈠ 小学二年级数学 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问问大家,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哪里举办?对!在我们的首都北京!恩,现在啊,老师就和大家一起重温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片断.(多媒体演示精彩片断)
同学们回顾一下,开幕式几点开始?哦,是晚上8点,请同学们看画面上的时钟,刚好指着8点,观察一下,时针和分针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从这个图形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谁认识这个图形?对!这个图形就是角,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的平面图形----角.
板书:认识角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索新知:
1.摆角.同学们,你能用两根小棒摆出象时针和分针这样的图形吗?试试看!
师:同学们真棒!这就是我们在数学里面讲的角.
2.用手势比划比划角.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小秘密,请你试着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表示角,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合作,我们比比看谁找到的角最多。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让学生在身体上找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说角,找角. 角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很多很多的角,比如剪刀、钟表的角……(课件演示:由实物抽象出角的过程).
同学们,找找看,在你的身边,还见过哪些角?(让学生找角,举例)
4.指角。师:刚才同学们摆了角,还用手势比划了角,但是,你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这是一块三角板,里面有许多的角,老师找到的是这个角,下面请小朋友们睁大你的小眼睛,看看老师是怎样把这个角指出来的.师在三角板上演示指角.
师:同学们都看清楚了吗?再看一次.会指吗?好,每一个小朋友选刚才找到的一个角,象老师这样,指给你的小伙伴看看.开始!( 师巡视,学生互相指角.)
选一、两名小朋友出来示范指角.
(这位小朋友找到的是这个角,老师看见xx在数学书上找到了角,请你出来指给同学们看。)
5.摸角。(过渡:都指对了!同学们表现得真好,)现在请你摸一摸你指出来的这个角,有什么感觉?对,“顶点”是尖尖的,边是直直的。
过渡:(师:看来呀,同学们不但会找角,而且还能准确的指出角.但是,我们数学中的角,它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6.画角.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的这个角,现在呀,老师把这个角蒙下来.请小朋友仔细的看.(师蒙三角板上的角,生看)同学们想想看,当老师把这个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大家把眼睛闭上,然后静静的想一想,想啊、想啊,1、2、3看!跟你们想到的一样吗?嘿!同学们真棒!给掌声自己!师指黑板上的角,象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就叫做角。
(过渡:那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7.给角起名。
师:这些角都有什么?4人小组互相说说。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师评价,再归纳。)
归纳:每个角都有一个点和直直的线,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跟老师读一遍,顶点,边)那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呀?对,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板书)(鼓励:小朋友们真聪明!那黑板上的这个角谁来把它的顶点和边指给大家看看?)
生边指师边板书。注意学生指的时候“边”要从顶点开始,往外直直的指,因为“边是一条直直的线。”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指角得到时候是这样指的,(师手势示范)指出的恰好是角的顶点和边,所以呀,以后我们指角一定要把角的这两部分准确的指出来。
过渡:那怎么表示这个角呢?
同学们看:角包括顶点、两条边以及两条边之间的区域。我们把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圆弧连接,并在旁边写上“1”,就表示这是角1。记作“∠1”读作“角1”(板书)
发散:如果你看到的图形的角不是一个,有2个、3个,怎么办?我们就依次类推写∠2、∠3。
师:我们都知道了角是一个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也知道了角的样子,那么你能把角画下来吗?动手试试。(师指导画角一定要用尺子来画,并要画出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老师有个请求,请小朋友们你来当一回小老师,你来指导我画,好吗?先画什么?(顶点)再画什么?(边)怎么样才能把两条边画好呢?必须用尺子。把尺子摆好,从哪开始画?(从顶点开始,沿着尺子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画完了吗?还要再画一条边,怎样画?我想和一位小朋友合作,你来摆尺子,我来画,好吗?画好后把这个角标出来。恩,这就完成了。
小老师当得真好。老师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嘿嘿!真棒!送你一首儿歌奖励奖励。(课件出示儿歌。)一个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实践与应用:
(过渡: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关于角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了,你能行吗?)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在( )里画“√”
2.课本88页“指一指”
3.小小游戏:我会造角
(过渡: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所以啊,老师想送你一件礼物,这件礼物在上课之前呢老师已经悄悄的放进了你的抽屉里,小朋友把手放进抽屉里,有吗?拿出来看看。这是一个可以造角的工具,可以张开,也可以合拢,是一个活动角。你能用它造一个角吗?)
(1) 随意造角。来,准备,老师数到3,你就把你造的角举起来。1、2、3举起来!同学们互相看看,是不是造好了一个角?
(2) 听指令造角。A.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
B.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师:很好!继续!不过呢这次老师有要求,先看,我也造了一个角,这么大,请同学们造一个比老师这个大的角,准备,1、2、3举起来!互相看看,是比老师的角大吗?好,请你告诉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来的角比老师的大?(张开)对!看看,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还想玩吗?老师还是这个角,这次你造出来的角要比老师的小,准备,1、2、3举起来!互相看看,是比老师的角小吗?两条边越合拢,角就越小,所以,我们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就要看角的张口,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4.比一比两个三角板的大小。感悟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师:来,再考考你的眼力和智慧。拿起你的三角板,看,比一比,你的三角板的这个角大还是老师三角板的这个角大?(师生互动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边长的角为什么不比边短的角大呢?哦,原来啊,角的大小与边长没有关系,只跟角的张口有关系,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再一次验证一下,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看,老师还有一首儿歌送给大家: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想知我的大与小,要看张口不看边。现在同学们会比较角的大小了吧?试试看,请完成下面的练习。
5.(练习)
6.拓展:一个三角形去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老师这里有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你想挑战吗?请看:一个三角形去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课件演示)
感悟: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有趣而且快乐的事情吧?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4.延伸。展示角构成的图案,鼓励学生用角画出更美丽的图案。(课件演示。)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又多了一位新的成员—角。其实角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也给人们许多设计的灵感和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欣赏。
四.课堂小节,感悟收获。
同学们,你今天学会了什么?和你的小伙伴分享分享。
五.激励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好,老师想用一个符号来评价大家的表现,你知道是什么符号吗?看!对,是√,√有角吗?角在哪?这两条是角的?哇!非常棒!我还想用一个手势来夸夸大家,(胜利的手势)--耶!

㈡ 在数学中三个英文字母的角指的是哪个角例如<ACB指的是哪个角

边AC与BC的夹角,顶点为C

㈢ 角的认识蕴含什么数学思想

听了杨老师执教的《认识角》后,我们组一致认为本节课杨老师进行了精心设计,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经过讨论,我们组认为本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分层组织教学,思路清晰,有条有理。

杨老师是按“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到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再到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最后掌握比较角大小的方法。”这个思路,循序渐进组织教学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在本课中,杨老师首先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熟知的“五角星”和“三角形”引出角,并出示实物指导学生指角,引导学生找物体表面的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建立角的表象,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同时,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又不忘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这样的设计,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㈣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怎样数角

1、复习引入

出示长方形图、正方形图、三角形图后,请学生说一说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完后教师阐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新图形:它就是角,这节课只对它进行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的初步认识)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出示学校的一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角,之后课件把校园图中的角用明显的红色标识出来。

课件出示剪刀,易拉罐,水龙头的图片,再一次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角
并把物体表面上的角请下来,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角,说说你发现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这里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小组讨论后汇报并引导学生得出:他们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两条线,这时教师教师在课件上以一个角为例,告诉学生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角的边。也许在课的开始,学生对于自己所认识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数学性的,然而在这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时候学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确的表象。

接下来请2个学生上来指指屏幕上的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总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答案板书出来。

(2)判断“练习中的第一题”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让学生判断,不是角的说说为什么不是角。(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组成的)

(3)找生活中的角

告诉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片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教师先以黑板面上的角为例示范指出,再请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并和同桌说一说,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小组活动后请若干学生向全班汇报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教师阐述:一间教室就有这么多的角,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角更多了,你们课后可以再去生活当中找找。

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了数学中的角后,让学生回到生活,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也让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折角

当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后,让学生折角,把准备好的纸,在教师的引导下折出自己喜欢的角。然后让学生触摸角并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这过程能让学生从视觉感受的方式过度到触觉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4、活动角

让学生把手上的活动角变得大点怎么变?再变大点怎么变?变小点怎么变?再变小点怎么变?如果把做好的角的边剪掉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如果把角的边延长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并把结论板书。(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动手画角

教师阐述:你们刚才认识了角,也会折角,想不想自己也画一个漂亮的角呢?接着教师先示范画一个角,强调要用尺子画,再让学生尝试画角。教师进行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完成之后,请几名同学在幻灯片下向全班展示画好的作品,其他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如何教会学生用量角器量角

临岐镇小郑如法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在教学角的度量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对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除了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外还安排了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这样就解决了量角这个难点。

㈥ 数学中方位角是如何规定的

方位角又称地平经度(Azimuth (angle)缩写Az),是在平面上量度物体之间的角度差的方法之一。是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

㈦ 数学角度要什么看

一、“语言是思维的体操”——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但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长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加强学生语言训练对低年级数学教学尤为重要。
用词准确。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用词的准确程度,直接涉及到语言的发展。首先要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如一“头”牛、一“棵”树、一“个”人等。这次考试中就有好几个学生在单位名称上丢了分,一个学生居然把“个教室”写成了单位。其实单位对于学生解题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他的单位肯定是一样的,而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单位有的时候就会不同,因此了解了单位上的秘密,对于他们解题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班上一共有24人,每4人一组,问可以分成多少组?这一题前两个单位是“人”,而问题中所求量的单位是“组”,很显然,这题不是用乘法就是用除法,而总数24人已经告诉我们了,所以肯定用除法。
其次要正确使用数学术语,如:不能把“乘”说成“乘以”。把“除以”说成“除”。再次要正确认识算式的含义,如:求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剩余用减法计算等,求两个部分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除法计算等等。
语句完整。例如:一年级学生刚进校,数学书上全是认一认、分一分、比一比、认位置等内容,看上去都不像数学知识,其实就是要通过这些知识的训练指导学生完整表述:“谁比谁长或谁比谁短,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左边”这样儿童的语言就会逐步完整、规范。教学有关倍的认识时必须要说清楚“谁的什么是谁的几倍”,不能就光说谁是谁的几倍。
口述、复述计算过程。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竖式计算时,写好竖式之后还要看着竖式说计算过程,说的过程同时又是检查的过程。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低年级的练习中还设计很多观察比较的题目,我都会让学生在下面先自己说,然后再请学生上来当老师,说给别的学生听,无时无刻都想着要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会提问就能学会思考”——设疑激趣,启发思维
法国着名文学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如何”。用什么来吸引学生,点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从精心设置的情景中引出问题,用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这里,情景的设置对整堂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请小朋友给教室照相,先照教室的前面,再照教室的后面,然后再让他们描述看到了什么,并进一步提问:都是我们的教室,为什么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呢?这一问刺激了学生思考的火花,立刻教室里就讨论开了,而结论也很自然得出:虽然看的是同一个物体,但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这个物体也会不一样,由此引出新课,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异常活跃。
现在的低年级教学,新授课多是一幅主题图,我通常都是这样教的:要孩子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接着便会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想想看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把提问的主动权交到孩子的手上,一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提问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思维自然得到了训练。
三、学会思考不能是“纸上谈兵”——注重方法,学会思维
古人常说:给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学生乐于思维后,还可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思维方法。
观察法。观察是思维的开端和源泉,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形成是具体形象思维呈现。例如: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时常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且往往只能看出图中比较明显的事物,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如图片、幻灯片、投影片、直观教学具进行观察,建立清晰的表象,并精心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学会用“整体一—部分——整体”的方法观察图意,为其思维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比较法。低年级学生比较时,往往不善于分清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所以可从相异点开始过渡到相同点。如出示这样一组练习题: (1)每袋8个苹果,有这样4袋,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有32个苹果,装成4袋,每袋几个?(3)有32个苹果,每8个一袋,可装几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道题目的相同点。不同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乘、除法关系,培养比较能力。
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把算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想我为什么这样列式,其实在想的过程中他们也就慢慢摸索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需要我的帮助,他们也能独立思考出难题,这样比领着他们一步步思考效果要更好一些,这就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了他们一根拐杖,而不是牵着他们往前走。
四、“小手帮大脑”——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23一7时可先出示23根小棒(2捆零3根)同学生这里有几个十、几个一,拿走7根小棒,怎么拿?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知,通过摆小棒知道从2捆零3根小滓中拿走7根必须先拆开一捆小棒为10个单根和3个单根加在一起是13根,然后从13根中拿去7根,剩下6根,再把6根和1捆小棒合起来是16根。这样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又使抽象静态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在头脑中深刻留下“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的算理,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也得到全面和充分的体现。
小学几何知识属于直观实验几何,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几何形体知识时应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等手段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几问形体表象。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时,首先出示课本、学生的作品画、生字卡片等具体事物,让学生从不同的图形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形成相应的表象,然后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最后再通过练习一些标准图和变位图,使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本质特征,再现其表象,从而促使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五、让课堂上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从当前国际竞争上看,国与国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放眼二十一世纪高、新、尖的人才必需具备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一个人的创造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培养、发掘才完备的。正如最近全教会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在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之重要。教师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字,例如14、2、42、36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编应用题。这时同学们会编出各种各样的题目:如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中一班做了14件好事,二班做的是一班的2倍,三班做了42件好事,三个班共做了多少件好事?等等。然后再通过一一解答,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通过丰富的想象迸发出创造的火苗。
只要让孩子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发现问题,想必解决问题的思维就会日日在培养,在提高,从而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

㈧ 数学题目,回答正确有好评,数角的方法教下。

按第一条线和第二条线、第三条、第四条。。。组成什么角;第二条线和第三条线、第四条线。。。组成什么角,一条条这样依次数下来

㈨ 数学课中怎样指角才是正确的

先指顶点,再指两条边

㈩ 数学里的角指的是什么呢

大于180小于360的角,叫做优角。
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画图时用“┓”表示.直角是90°.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锐角大于0°小于90°。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钝角大于
90°而小于180°.小于平角的角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大于平角小于周角的角叫做优角,优角大于180°而小于360°

阅读全文

与数学中正确的指角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真假红参鉴别方法 浏览:115
有关铂金的鉴别方法 浏览:163
折帆船船的方法与步骤 浏览:996
跳闸器总线连接方法 浏览:905
语言学类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浏览:946
直通车使用方法和技巧 浏览:903
敌草快二溴盐分析方法 浏览:11
打印传真机的使用方法 浏览:397
游戏法是研究方法吗 浏览:540
西安治早泄有什么方法 浏览:416
食用油鉴定白酒的方法是真的吗 浏览:424
如何用多种方法认读词语 浏览:345
14岁女孩如何长高的方法 浏览:929
养鹅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出栏 浏览:936
腹带的使用方法 浏览:553
如何清理碳便的方法 浏览:849
初中生做事有哪些方法 浏览:294
高层客户分析方法 浏览:29
国光生根粉使用方法 浏览:609
绸缎的正确洗方法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