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联轴器找正方法详解图
联轴器找正方法详解图如下:
联轴器的找正是,器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联轴器找正又叫找同心。泵、电机都安装完之后,最后一项工作就是泵与电机找同心,也就是使泵与原动机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使之在运转中不致使振动。
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要。新安装的泵进行找正时,联轴器的径向和轴向误差可能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找正公式:
S1=±(对轮轴向差值(张口绝对值)×支脚1到测点距离)÷测点直径±圆周径向插(差)值/2;
S2=±(对轮轴向差值×支脚2到测点距离)÷测点直径±圆周径向插(差)值/2。
第一个±:如果对轮是上张口,取“+”号;如果是下张口,则取“+”号可理解为从上往下盘;
第二个±:电机低时取“+”;电机高时取“+”可理解为从上往下盘表是正写正是负写负。
S1是正的话(上张口且电机偏低),说明应该垫垫片,S1数即是要垫的垫片厚度。
另:测点直径为测表点旋转直径,而不是联轴器直径。调整左右与之类似。
联轴器找正方法详解图方法三:加垫子方法。
加减垫子计算方法;
其中:
a表示轴向表读数;
D表示靠背轮直径;
L 1表示靠背轮到电机前脚距离;
L 2表示电机前脚到后脚的距离;
S表示径向表的读数;
这得出的结果就是你电机要加在前脚和后脚的垫子数量。
双表找正,好是好,但轴向的位移有时不好掌握。新手靠运气也许半天搞不定,老师傅凭经验十几分钟搞定!
最好是在180°的地方再加一块轴向的表。所谓三表找正!
⑵ 联轴器的找正方法和调整的步骤有哪些
联轴器找正在调整时,应该先调整轴向间隙,使两联轴器半联轴器平行,然后调整径向间隙,使联轴器两半联轴器同轴。
找正方法有几种:
直尺塞规法
1、利用直尺测量联轴器的同轴度误差,利用塞规测量联轴器的平行度误差。这种方法简单,但误差大。一般用于转速较低、精度要求不高的机器。
外圆、端面三表法
1、此法是在端面上用两个千分表,两个千分表与轴中心等距离对称设置,以消除轴 向窜动对端面测量读数的影响,这种方法的精度很高,适用于需要精确对中的精 密机器和高速机器。如:汽轮机、离心式压缩机等。
外圆双表法
1、用两个千分表测量外圆, 其原理是通过相隔一定间距的两组外圆测量读数确定两 轴的相对位置,以此得知调整量和调整方向,从而达到对中的目的。此方法的缺 点是计算较复杂。
联轴器调整的步骤有
1、固定起重配件联轴器电机一侧外支脚,移动内支脚,直到电机与泵中心偏心线为零。为保证电机不任意活动,在固定电机一侧支脚后,另一侧要用顶丝顶住。
2、固定联轴器内支脚,移动外支脚,使两中心线偏心为零。
3、以上两种方法重复几次后,可使联轴器处于良好的对中状态。在小型机泵上经常应用的找正方法有单表法、双表法及三表法等等。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水平面内比垂直面内的找正容易出错,反复性强,耗时多,计算繁琐。
(2)联轴器找正方法常用有几种扩展阅读、
1、联轴器是指联接两轴或轴与回转件,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一同回转,在正常情况下不脱开的一种装置。有时也作为一种安全装置用来防止被联接机件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联轴器可分为刚性联轴器和挠性联轴器两大类。
2、刚性联轴器不具有缓冲性和补偿两轴线相对位移的能力,要求两轴严格对中,但此类联轴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装拆.、维护方便,能保证两轴有较高的对中性,传递转矩较大,应用广泛。常用的有凸缘联轴器、套筒联轴器和夹壳联轴器等。
挠性联轴器又可分为无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和有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
3、前一类只具有补偿两轴线相对位移的能力,但不能缓冲减振,常见的有滑块联轴器、齿式联轴器、万向联轴器和链条联轴器等;
4、后一类因含有弹性元件,除具有补偿两轴线相对位移的能力外,还具有缓冲和减振作用,但传递的转矩因受到弹性元件强度的限制,一般不及无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常见的有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梅花形联轴器、轮胎式联轴器、蛇形弹簧联轴器和簧片联轴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