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壤的要求
玫瑰茄是一种直根系植物,具有发达的侧根,而且根扎很深,属于耐旱不耐涝的植物,适应性比较广泛。在中等或较低肥力的砂质壤土和pH值为6-8的土壤中生长最为适宜;在肥沃的土地种植玫瑰茄则分枝多,萼片肥厚,产量高,但容易出现倾倒的现象,会影响产量;太过瘦薄的粘性土壤不适宜玫瑰茄的生长,容易产生白化苗等生理疾病。
玫瑰茄土壤适应性强,不论是平原、丘陵、山地均可栽培,红黄土壤、青紫泥、砾石沙子、也可以种植成功,即使用半成熟的黄土也是如此。
2. 浇水量的控制
因为玫瑰茄属于耐旱性植物,因此我们在给玫瑰茄浇水的时候应该少浇水,可以3-5天浇水一次,即使是土壤短时间干旱也不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在雨季时应适当将植株移至遮雨的地方,避免积水过多导致植株根部侵泡,出现根部腐烂的现象。
3. 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时间会相应缩短,增加植株发芽率,玫瑰茄的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为20-25°C,日平均温度开始在16°C发芽,营养生长一般控制在22°C或更高,但温度在10°C时植株停止生长。植株的高度和茎的生长巅峰一般处于7月至8月份左右。
4. 湿度
在植物生长季时出现积水,土壤肥力高,会导致植株易患青枯病、白绢病,等增加患病率,干旱山区,新种植的荒山,却很少发病。
5. 光照
玫瑰茄是一种喜强光的植物,在茂密森林树荫下种植,种植密度一般在1×0.5m的密集种植条件下,玫瑰茄的植株高而薄,分枝少,产量低,日照时数对现蕾开花期有明显影响。
B. 玫瑰茄是不是开了花才摘
玫瑰茄就是洛神花
是的,开花之前不采摘。11月中、下旬,叶黄籽黑时,将果枝剪下,摘取花萼连同果实。
洛神花管理技术
土壤准备:洛神花是怕涝不怕旱的植物,宜选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有机复合肥100公斤。
播种时间:播种前浸种12小时,四月中下旬至五月初播种较为适宜,点播的每窝3—4粒;采用育苗移栽的,在个苗高15厘米时及时移栽。
种植密度:根据土地肥力,株行距:(0.6×0.8)厘米,每亩播种1300—1500株为宜。一公斤洛神花种子可以种2亩以上。
田间管理
及时防虫害:洛神花抗虫害比较强,一般很少有病虫害。为了保险,可以在播种后5-7天出苗,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毫升/亩喷雾,防治害虫。根颈腐病的防治:发生时用5%宝地宁5克、2%春雷霉素30毫升对水15千克淋根二次。喷撒农药必须在开花前进行,开花期严禁喷施农药,以免药毒留存在花萼内,影响产品量。
适时间苗、定苗、打尖:幼苗长到10—15厘米时就要进行间苗,间出弱苗、病苗,每窝只留一株健壮的苗,其余拨去补缺窝,间苗不能过迟,否则影响苗的生长,苗高80厘米时就要进行打尖,促使枝壮花多萼肥。
施肥与灌水:洛神花不需大水大肥,但地力太差的土地、苗长势差的要适当追施肥料,每亩浇施复合肥20千克、尿素8千克进行提苗;开花前每亩复合肥30千克、硫酸钾20千克,叶面喷施“沃叶离子磷酸二氢钾”满足开花的需要。
中耕除草、排涝:株高30厘米,结合追肥培土,适时进行中耕2~3次。夏季要进行人工拔除杂草,雨季要注意挖沟排涝,防治造成死苗、根腐病的发生。
C. 大花飞燕草、玫瑰茄的播种时间
大花飞燕草通常用播种繁殖,秋播春播均可。秋播宜在9月中旬进行。若播种早,气温较高,则出苗稀疏且不整齐。播种后要覆盖保湿,以免土壤干燥影响发芽,待出苗后逐步去掉覆盖物。飞燕草属直根性,须根少,小苗移植应在2片真叶时带土球移植,否则影响成活率,初移植时盆宜小,待苗长大后再换一次盆,并施入干粪作基肥。为防止植株长得太高,可施一次5000PPM的多效唑,或者1500PPM的比久,每半月一次,直至现蕾,浇水要掌握间干间湿,花期要适当多浇水,不使土壤过干。根据生长状况,每月施饼肥水1-3次。
花后8-9月种子成熟,因其种子是先开花者先成熟,熟后骨葖果就自然裂开,所以要及时采收,以免散落。
玫瑰茄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选雨后晴天,按株行距1米×1米开穴,宽10~15厘米,深10厘米左右,每穴点播4~5粒,播种深度3厘米,覆土0.5~1厘米,每亩播种量约0.6公斤。播后约一周出苗。苗高15厘米左右间苗,每亩穴留壮苗株。
4.田间管理
苗高15厘米,间苗和补苗。株高30厘米,结合追肥培土,适时进行中耕2~3次。
除施足基肥,还应适时追肥。第一次在苗期每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第二次在现蕾前后,每亩施腐熟饼肥或过磷酸钙50~100公斤或人粪尿1000~1500公斤,施后盖土。当70%植株现花蕾时,及时摘顶,并疏去发育不良花蕾,以促进果实发育。
D. 玫瑰茄的生长条件
玫瑰茄(学名:Hibiscus sabdariffa Linn.)又名洛神花、洛神葵等,属锦葵目,锦葵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玫瑰茄的生长条件:
玫瑰茄属热带、亚热带短日照作物,喜光,喜温,忌早霜,在25℃~30℃条件下生长最佳。一般玫瑰茄在3-5月播种,9-11月采收,全生育期160-200天,有效积温500-550℃左右,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条件等有一定的要求。[4]土壤玫瑰茄属直根系,侧根发达,扎根深,耐旱不耐涝,适应性广。在中等或中下肥力的砂质壤土和pH6-8范围的土壤中生长良好;肥地种植分枝多,萼片肥厚,产量高,但易徒长倒伏而影响产量;过于瘦薄、粘重的土壤生长不良,易产生白化苗等生理性病害。生长期中排水不良易染根腐病,烂根死亡。收获时如遇阴雨,花萼易霉变,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玫瑰茄土壤适应性广,平原、丘陵、山地栽培都可,红黄壤、青紫泥、砾石沙土、粘涂种植均可成功,以半熟化黄泥土为好。玫瑰茄可与矮秆作物如花生、豆类等作物或未投产的果树园等进行行间套种。同一块土地一般连作二年为好,继续连种易感病。[4]温度随温度升高,种子发芽时间缩短,发芽率增高。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日平均温16℃开始发芽,营养生长要求22℃以上,10℃生长趋于停止。株高、茎粗营养生长高峰在7-8月,此时高温高湿达到玫瑰茄生长适宜条件。[4]湿度在生长期积水,高肥土壤,易感青枯病、白绢病,发病率高达40%以上,干旱山地,甚至新开荒山种植,极少发病。[4]光照玫瑰茄是强光性植物,种在密林树荫下,种植密度1×0.5m密植条件下,植株高而杆细,分枝少,产量低,日照时数对现蕾开花期有明显影响。附玫瑰茄鉴赏图片:玫瑰茄
其他可参考:http://ke..com/view/37926.htm?fr=wordsearch#4
E. 玫瑰茄种植多久才开花结果
玫瑰茄一般需要种植一个半月左右才会开花,花期在8月份。
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光照
洛神花是一种种植在阴凉条件下的植物,所以每日的光照时数会影响它的生长,日照时数对于花蕾开花期有着极为显着的影响。
湿度
洛神花是一种比较喜欢干燥土壤的植物,一般来说,如果将其种植在水分充足、肥料充足的环境中,极易引发疾病,种植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中,反而生长的旺盛。
土壤
洛神花对土壤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一般肥力的土壤中就可以生存,如果生长在肥力好的土壤中,分支会多,但是容易产生倒伏现象,如果生长在比较贫瘠的土壤中,会发生白化苗的疾病,所以洛神花最好的养殖土壤加入碧卡微生物菌剂。
温度
洛神花种子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每日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左右就能够发芽。
防治病虫害
洛神花的病虫害并不多,比较常见的像:菜青虫、蚜虫等,病害有枯萎病、白化苗等。要注意及时防治。
F. 玫瑰茄可以扦插吗
是可以的,在惊蛰及惊蛰后七天内,选用300毫米一 500毫米的强壮玫瑰茄枝条进行扦插,扦插时无需浇水只用杂草再次覆盖在根部,春分前扦插完毕,春分清明及谷雨时节降雨自然灌溉。
田间管理:每月将超过250毫米高度以上的杂草留根切除,切除后的杂草再次覆盖在植株根部及田埂间,以保持田地内的土壤全部内杂草覆盖到;干旱地区或特殊干旱天气每两个月灌溉一次。玫瑰茄不需大水大肥,但地力太差的土地要适当追施肥料。每亩浇施采法特水溶肥,满足开花的需要。
采收:秋分后采收成熟果实,小雪时采摘完所有果实,包括未成熟果实,以保证植株有良好养分的过冬;第二年每四个月留根切除杂草一次,切除高超过600毫米以上的杂草;特殊干旱天气需灌溉一次;酵素液是按照植物和水和红糖的重量比为3.2:10:1混合,密封发酵3个月,过滤后取液体,用50倍的水稀释获得的液体。
G. 玫瑰茄花茶的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畏寒冷,怕早霜,怕涝,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按行株距1m×1m开穴,每穴点播4-5颗,覆土0.5-1cm,每lhm2播种量约9kg。播后约1星期出苗。苗高15cm左右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育苗移栽:撒播或条播,每1hm2播种量600-750kg。苗高15-25cm时,选雨后晴天或阴天,按行株距0.8×0.8或1m×1m,每穴栽1株。
田间管理 苗高15cm时,进行拔草和缺株补苗,苗高30cm时,第1次中耕除草,结合追肥培土。苗期以氮肥为主,现蕾至花萼、果实增大期,以磷钾肥为主。
病虫害防治 根预腐病,播种前种子用50%多菌灵400倍液浸10min,发病期间用多菌灵800倍液、退菌特500-600倍液混合喷雾,7-10dl次,连续2-3次。蟒螬、地老虎、蝼蛄啮食种芽,咬断嫩茎,咀食幼根。蚜虫、卷叶虫、红蜘蛛为害茎、叶、花,防治方法参见人参、红花、地黄等有关虫害防治。
H. 洛神花的播种季节是什么时候
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
洛神花又名玫瑰茄,是锦葵科木槿属植物。一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米,茎淡紫色,无毛。叶异型,下部的叶卵形,不分裂,上部的叶掌状3深裂,裂片披针形。花期夏秋间。
原产东半球热带地,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栽培。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和云南南部等地引入栽培。喜温暖,畏寒冷,怕早霜。生长在北纬30°以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与平地。
洛神花茶的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蛋白质0.3%、醣类0.15%、脂肪0.1%、维他命A、C、 铁、钠、苹果酸。洛神花具有解热、抗高血压、有补血,治疗肝病、平衡身体内的酸碱值的效果。
可消除疲劳及便秘,并具有利尿、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清热解渴,清心降火、止咳、降血压、消除疲劳。富含维生素C,可改善体质。解毒、利尿、去浮肿,促进胆汁分泌来分解体内多余脂肪。
去子实后新鲜的果萼还含有苹果酸,可以作为果酱、果汁、果冻、茶包、蜜饯及清凉饮料,加糖发酵可以酿酒。未熟的果萼可以作为醋的原料或当蔬菜,嫩叶生食或熟食都可以;干茎有纤维可作为纺织和造纸的用途。腌渍过的洛神花可当蜜饯,对女性亦有补血效果。
I. 有谁知道玫瑰茄的生长季节吗越详越好!先谢了!
玫瑰茄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叶、花萼入药。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有栽培。味酸、性寒。有降压、利尿、止咳、解毒、促进胆汁分泌等功效。国外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神经性病等。花萼可提取天然食用色素,是药用、饮料和食品的原料。
一、植物形态特征
株高1.5~2米。茎淡紫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2~8厘米,托叶线形,增疏被长柔毛;茎下部地卵形而不分裂,裂片披针形,长2~8厘米,宽5~15毫米,先端印或渐尖,基部圆形至宽楔表,边缘具锯齿,两面均无毛,主脉3~5条,下面肋具腺。花单生叶腋,近无梗;小苞片8~12,红色,肉质,披针形,疏被长硬毛,近端具刺状附属物,基部与萼合生;花萼杯状,紫红色,疏生粗毛及刺,5裂,裂片三角状,长1~2厘米,花瓣5,黄色,基部与雄蕊柱合生,内面基部深红色,直径6~7厘米;雄蕊多数,花丝连合成柱;子房5室,花柱5。蒴果卵球形,直径1.5厘米,密被粗毛,果瓣5。种子多数,肾形无毛。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喜温暖,畏寒冷,怕早霜。生长在北纬30度以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与平地。寒冷高山地区不宜栽培。喜阳光充足,为短日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喜阳光充足,只生长不能孕蕾开花结果。
三、栽培技术
1.品种类型
根据收获期可分为二个类型:
①早熟型。植株较矮,高1.0~1.5米。分枝能力强,分枝部位低。枝条细软,株型松散,不宜密植。花萼红色,萼片较薄,果略小,单株结果数130个以上。抗寒力较强,需肥量大,耐旱力较差。适宜初霜早的地地区栽培。
②晚熟型。株高2.0厘米左右,以一次性分枝为主,枝条较粗硬,株型紧凑,适宜密植。
花萼深紫红色,萼片厚,果实较大,单株结果数120个左右。根系发达,抗旱耐薄,抗寒力较弱,适宜山地种植。
2.选地与整地
宜选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2000公斤作基肥,施后翻耕,耙细整平。
3.繁殖
用种子繁殖。
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选雨后晴天,按株行距1米×1米开穴,宽10~15厘米,深10厘米左右,每穴点播4~5粒,播种深度3厘米,覆土0.5~1厘米,每亩播种量约0.6公斤。播后约一周出苗。苗高15厘米左右间苗,每亩穴留壮苗株。
4.田间管理
苗高15厘米,间苗和补苗。株高30厘米,结合追肥培土,适时进行中耕2~3次。
除施足基肥,还应适时追肥。第一次在苗期每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第二次在现蕾前后,每亩施腐熟饼肥或过磷酸钙50~100公斤或人粪尿1000~1500公斤,施后盖土。当70%植株现花蕾时,及时摘顶,并疏去发育不良花蕾,以促进果实发育。
5.病虫害防治
根颈腐病 病部呈现黄褐色凹陷病斑,病斑扩展后导致根茎部腐烂,外皮纵裂,内部纤维外露,缢缩变细,全株枯萎。防治方法:播种前种子用50%多菌灵400倍液浸10分钟;发病期间用多菌灵800倍液、退菌特500~600倍液混合喷雾7~10天一次,连续2~3次。
四、采收与加工
11月中下旬,叶黄籽黑时将果枝剪下,摘去花萼连同果实,先晒一天,待缩水后脱去花萼。花萼要保持完整,不能分掰剥下,然后置于干净草席或竹箩上晒干,或经40℃烘干,萼片色泽好,内含物损失少。折干率为10.5∶1。一般亩产干萼片50~100公斤。
所脱出的果实经日晒,外皮自然开裂,籽粒散出。种子晒干,贮于通风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