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小孩输液夹板固定方法有哪些

小孩输液夹板固定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26 06:40:05

Ⅰ 小孩输液时手上用垫药盒之类的东西吗

你好,小孩输液时手上最好是要用垫药盒之类的东西的。这个用药盒子的目的是固定孩子的手腕和手指的活动,因为孩子是不知道不能动的,输液的时候如果手指活动是会造成输液针头脱出血管,造成药液注射在组织内,造成损害的同时也达不到药物的治疗作用,祝福您

怎么给吉娃娃注射静脉针

静脉输液已经成为患者给药的重要方法,但对于儿童而言,这是一个紧张、恐惧的过程,处理不好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1〕,所以医护人员要从儿童心理着手消除其对输液的恐惧心理,减少该过程对患儿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多动等因素,输液固定好坏是儿童输液过程中另外一个重点。

1情绪影响因素及对策儿童的认识是极其感官的,其主观感受和外界影响都很使得其对输液过程增加恐惧和抵触情绪。

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儿童的特殊心理,通过合适的方法来积极的引导患儿,减少其对输液的恐惧。影响患儿情绪的因素:
(1)主观感受:儿童通常有过穿刺时疼痛的体验,同时输液室内输液的器材、医护人员的衣服等都直接使其联想到穿刺的痛苦;医院的环境如颜色等也使得儿童缺乏认同感,这使得其在主观意识上就对陌生的环境有警惕感,从而表现出逃避等不配合行为〔2〕。
(2)外界影响:儿童主要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看到周围的小患者输液、服药的时候出现哭闹等痛苦情形,就会加深其对这类事情的恐惧感。医护人员的语气、动作等也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情绪。儿童平时都是生活在熟人周围,熟悉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如果医护人员态度生硬,言语刻薄、动作粗暴等,必然会增加了患儿的恐惧心理。消除儿童输液的恐惧心理是一个多方面配合的过程,实际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主要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家长有必要陪同孩子,可以抚摸、讲故事等方法给患儿以心理支持,使他们得到感情上的温暖,保持最佳情绪状态〔3〕。
(2)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达到群体相互影响效应。比如:同病房孩子输液,第一个孩子打针未哭,护士就以此鼓励其他的孩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
(3)护士自身要态度要和蔼并亲切与患儿交谈〔4〕,以减少排斥感,输液过程需经常巡视病房,注意患儿病情变化,关心患儿及其家长的各种需要。
(4)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立儿童输液室,改善病房环境如张贴儿童图画,配备一定数量的玩具,改变床被及服装的颜色,播放一些卡通影片等,使患儿能融入轻松的环境,减少其对输液过程的注意力。

2输液固定方法

儿童静脉输液速度多数较慢,且儿童活动频繁,缺乏保护意识,固定的针头容易脱落或穿破血管,导致药液外泄,局部肿胀,严重者可能出现局部坏死。因此,儿童输液时的固定方法成为了输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儿童输液固定方法有好几种,但考虑到经济性和操作简易等因素,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下面的方法。
(1)头皮静脉输液绕耳后固定法〔5〕:额静脉或颞浅静脉穿刺成功后,先固定针柄,再用一块橡皮膏贴于留在血管外剩余针体处,将头皮针软管反折,用两块橡皮膏固定于颞侧,把余段绕耳后用短橡皮膏固定于耳垂后。
(2)头皮静脉输液环绕固定法:静脉穿刺成功后,先用一块橡皮膏固定针柄,再压一小棉球贴于剩余针体处,然后将头皮针软管反折、固定,最后用一块长橡皮膏连接反折处,橡皮膏环绕前额、枕后1圈与另一端连接(在有头发处将橡皮膏对折并绷紧)。
(3)取能伸展折叠的塑料板一块,用海绵包裹,海绵用纯棉布包裹,固定板两边有三条固定带,固定板一端有四个手指套,固定板中间有一调节钮。选择好血管,固定夹板的两端,扎止血带,用碘伏消毒皮肤,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用纸胶布固定〔6〕。

3小结

儿童是人生开始的特殊阶段,儿童的医护工作有其特殊性,这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在刻苦钻研、熟练业务知识的同时,要更多的了解儿童的心理,从而使实际儿童护理工作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针对儿童好奇、多动等特点,输液固定也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在做好固定的同时多注意检查。

参考文献〕

1严谨.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医疗恐惧及其影响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84-586.

2李莉莉,上官改珍,候醒晨,等.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时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Chinese Modern Medical & Clinical,2005,3(7):112.

3臧建君.小儿静脉输液的新方法.实用医技杂志,2006,13(3):454.

4钱蓉,金云叶.影响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因素分析及对策.

Ⅲ 静脉输液的法规

http://xlzx.gxtcmu.e.cn/wood/hlly/wenzhang/wood_6_0129.htm

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一、目的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治疗烧伤、出血、休克等。

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禁食、大手术后。

3.输入药物,达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等。

4.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的渗透压,以达到预防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二、常用溶液

根据病情选用以下溶液:

1.供给水分和热量,用5%-10%葡萄糖溶液。

2.供给电解质,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等溶液。

3.调节酸碱平衡,用5%碳酸氢钠,11.2% 乳酸钠溶液等。

4.增加血浆渗透压,增加血容量,用各种右旋糖酐注射液、羟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胶和聚乙烯吡咯酮(PVP)等代血浆。

5.利尿脱水,用甘露醇、山梨醇、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等。

6.其他。用于特定治疗目的,如浓缩白蛋白注射液,可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补充蛋白质;还有一种营养液可由静脉输入,能供给病人热量,维持其正氮平衡,并供给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液体,多用于不能进食的重症病人。

三、用物

(一)无菌物品无菌输液器有密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可根据病情及输入溶液性质选择应用。

1.密闭式输液器输液橡胶管(或一次性输液器)一套,灭菌后供密闭式输液用,内有一条通气管连接粗径针头(插入护针套内),输液管一条包括粗径针头→短橡胶管→茂菲氏滴管→长橡胶管→接管→针头(插入护针套内)(图12-1)。

2.开放式输液器 带盖输液瓶(500mlt 1000ml, 小儿用100ml),依次连接橡胶管→茂菲氏滴管→长橡胶管→玻璃接管→静脉穿刺针头(插入保护针套内)(图12-2)。

(二)其他用物注射盘内另加止血钳、调节器、网袋(密闭式用)、胶布、剪刀,必要时备夹板、绷带、输液架。

(三)药液、按医嘱

图12-1 密闭式输液装置图12-2 开放式输液装置

四、操作方法

(一)周围静脉输液常用部位同静脉注射法。头部浅静脉适用于小儿,也用于成人。

1.密闭式输液法利用原装密闭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广泛用于临床。

(1)按治疗本,带输液架至床旁,向清醒病人解释输液目的,以取得配合,选择合适的静脉,调节输液架高度,嘱病人排便。

(2)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备药,擦去瓶上灰尘,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破裂现象,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在光线充足条件下检查药液的质量,将瓶上下摇动,采用直立-倒置“Z”字型检查,每瓶对光检查时间不少于10秒钟,如发现有絮状物、沉淀、变色等均不得输用。取下输液瓶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和无菌状态,备齐其余用物携至床旁。

(3)操作前认真做好查对,协助病人摆体位,放妥止血带(为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治疗巾、止血带每人“一巾一条”),以2%碘酊、75%酒精消毒瓶塞,如液内需加药时则应在治疗室进行,加入其他药液应摇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在瓶签上注明床号,所加药物名称、剂量、。将输液管的针头和通气管针头去掉针帽,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通气管另一端固定在网袋上。

(4)将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用手挤压点滴管,然后松开,使药液进入点滴管的1/2为止,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管下端夹紧,以便穿刺时易见回血。

(5)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图12-3 胶布固定法

图12-4 夹板固定肢体法

(7)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60-80滴,儿童每分钟30-40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输入速度宜慢;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适当加快,当输入高渗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滴速宜慢。

(8)再次查对,交待注意事项,护士消毒双手后,方可为下一位病人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病人,随时观察反应及滴速。如为继续输液,原则上输一瓶配一瓶,以防准备过早造成药物污染,或降低药效,应及时更换输液瓶,其方法是;先除去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常规消毒瓶塞后,挂于输液架上,从第一瓶内拔出通气针头与输液管瓶针,分别插入瓶内,待输液畅通方可离开病人,若输两瓶以上液体,而溶液间又无配伍禁忌者,可采用连续滴入法,两瓶间用短管相连,短管两端连接针头,插入两个相连的瓶塞内,在远端输液瓶内插入通气管(图12-5)。

(9)输液过程中,需临时加入少量药物,应先按注射法抽吸药物,常规消毒输液瓶塞后,将药液注入瓶中并摇匀,再按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10)输液完毕,夹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利用敷盖针眼的纱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片刻(其他部位拔针后应按压片刻),整理病床单元,整理用物,归还原处。

图12-5 密闭式连续滴入法

2.开放输液法此法能灵活变换输液种类及数量,随时按需要加入各种药物,危重抢救、手术病人及病儿常采用此法,但易污染,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1)同密闭式输液(1)、(2)。

(2)除去溶液瓶的铝盖,消毒瓶塞及瓶颈,以瓶签侧面位置为起点,用无菌钳翻转瓶塞,再次消毒,拔出瓶塞,轻放在瓶口上。

(3)打开输液包一手持输液瓶,将其底部橡胶管折叠,将接管夹于指缝中。另一手持溶液瓶,按无菌溶液倒出法,倒入30-50ml溶液冲洗输液瓶和橡胶管,以减少输液反应。将液体排入弯盘(输液器接头应距弯盘15cm左右),再向输液瓶内倒入所需溶液(溶液瓶不要紧贴输液瓶口,倒液速度要均匀,防液体外溅,盖好瓶盖,挂好输液瓶,排尽管内空气,待茂菲氏滴管液面为1/2时,用止血钳夹紧橡胶管,将玻璃接管与带保护套的针头相接备用。

(4)按要求常规消毒皮肤,扎紧止血带,嘱病人握拳,再次检查。排尽针头内空气,穿刺成功后固定方法与密闭式输液相同。

(5)如需向输液瓶中加入少量药液时,应先将药液抽吸在注射器内,再取下针头,打开瓶盖,在距瓶口1cm处注入药液,盖好瓶盖,轻摇输液瓶,使药液混匀,酌情按药液性质调节滴速。如需加入大量液体时,可将无菌溶液直接倒入瓶中。如需迅速发挥药物作用时,可以通过调节孔注入(夹紧上段橡胶管,开放调节孔,将药液注入后关闭调节孔,松开上段胶管)。

静脉输液的速度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3.静脉留置针头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年老、衰竭、血管穿刺困难者。由针头部与肝素帽两部分组成(图12-6)。

图12-6 静脉留置针

针头部:为软硅胶导管后接硬塑回血室部,内有不锈钢丝导针,导针尖部突出软硅胶导管针头部。

肝素部: 前端有硬塑活塞,后端橡胶帽封闭。肝素帽内腔有一中空管道,可容肝素。

操作方法如下

(1)按静脉输液法准备输液器,静脉留置针及其它用物携至床旁。

(2)按密闭输液法操作(1)-(5)。

(3)取出静脉留置针,拔去护帽,检查静脉导管和针头各部位。右手捏紧留置针的回血室部,左手旋紧套于导针外的导官中枢部,切忌导管上移,使管顶超越针头。

(4)右手取静脉留置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40度角进行静脉穿刺,当回血室内见第一次回血后,随即调节留置针使之呈10度角,将导管向静脉内推进0.5~1cm,确保导管进入静脉中,即可见第二次回血入导管。

(5)松开止血带,用左手拇、食指握住导管的中枢部,以小指紧压远离留置针的静脉,以阻止血流。

(6)右手握住留置针回血室部使导针固定,同时左手将导管缓慢向前推进,使之全部进入静脉内,方可将导针完全拔出脱离导管,右手取肝素帽迅速插入导管内。

(7)常规消毒肝素帽橡胶塞部,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针头(排尽管内气体)插入肝素帽内。固定留置针,调节滴速,即行持续输液。

(8)如需暂停输液,可将输液器卸下,然后用注射器(预先备好肝素100mg,稀释成4毫升),向肝素帽内注入肝素0.4~0.6ml,用无菌纱布覆盖肝素帽及导管中枢部并加以固定,以备再次使用。

4.输液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6)注意保护血管 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①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②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③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输液泵的使用适应症;静脉高营养,输入化疗药品、抗生素及对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药物等,用于重症监护病人,尤其是小儿监护病人(图12-7)。若无上述设备时,则可在滴管内插入一无菌针头调节滴速(图12-8)。

图12-7 输液泵

5.输液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输入。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③确定针头阻塞,药液不滴.挤压有阻力无回血,确定针头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④压力过低,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升高输液瓶,加大压力。⑤血管痉挛。局部可行热敷、按摩、必要时注入少量0.25%盐酸普鲁卡因,以扩张血管。

(2)滴管内液面过高;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上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降至露出滴管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的橡胶管。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将输液瓶取下,使导管之双针头露出液面,但须保持橡胶管点滴通畅,待滴球内液体下降滴管露出液面时,再挂回输液架上即能继续点滴。

图12-8 茂菲氏滴管内插注射针头,
以调节输液点滴速度

(3)滴管内液面过低: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适当水平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用手挤压滴管上端的橡胶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适当水平时,将滴管上端橡胶管内的空气挤入输液瓶,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③输液过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与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

(二)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输液法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位于颈外侧皮下,位置较固定,可以输液。但不宜多次穿刺。因此选用医用人体硅胶管插入静脉内。可保留较长时间,以保证治疗。

穿刺部位;在近锁骨中点上缘与下颌角联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图12-9、12-10)。

图12-9 颈外静脉穿刺点示意图

图12-10 颈外静脉穿刺方法

1.目的

(1)需要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

(2)为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测量中心静脉压。

(3)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的、有刺激性药物或行静脉高价营养输液。

2.用物 注射盘内另加1%普鲁卡因注射液1支,无菌手套一副,宽胶布(2×3cm)、火柴、酒精灯、生理盐水。无菌穿刺包内有:穿刺针2个,硅胶管1条,8-9号平针头2个,5ml与10ml注射器各1副,7号针头2个,镊子、纱布、无菌巾2块,弯盘。其它用物与周围静脉输液同。

3.操作方法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同周围静脉输液法备好输液器,挂于输液架上。

(2)向清醒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3)病人去枕平卧,将头部移向床边转向对侧,选择穿刺点,避免损伤锁骨下胸膜及肺尖。

(4)打开无菌穿刺包,戴无菌手套,用10ml注射器吸满生理盐水,以平针头连接硅胶管,并排尽空气备用。同时,助手按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5)操作者铺无菌巾,用1%普鲁卡因在预定穿刺点作浸润麻醉,助手以手指按压颈静脉三角处,阻断血流使静脉充盈。

(6)操作者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入皮后改为25度角,沿颈外静脉方向刺入,见到回血,用左手拇指按住针孔,右手持备好的硅胶管及与其连接的10ml注射器,将硅胶管快速由针孔插入10-12cm,插管时助手配合持注射器,徐徐注入液体。压住颈外静脉近端,取下10cm注射器,退出穿刺针,退针时一手固定硅胶管勿使其脱出,有平针头将硅胶管与输液针头连接进行静脉点滴,撤去无菌巾,取宽胶布烘烤后在距离穿刺点0.5cm处固定硅胶管,并盖以纱布。

(7)输液完毕,取下输液器,保留硅胶管,用0.4%枸缘酸钠生理盐水1-2ml,注入硅胶管内,用无菌小塞塞住针栓孔,外用纱布包裹,固定于耳下颈部即可。

(8)隔日换药一次。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肤,以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消毒硅胶管(酒精可使硅胶管老化),仍以无菌纱布覆盖,再次输液时,打开小塞,以70%酒精消毒针栓孔,接上输液装置即可(每次需更换无菌小塞)。

(9)停止输液,拔管时动作宜轻,避免折断硅胶管。长期置管者,应接上注射器,边吸引,边拔管。拔管后穿刺点应加压数分钟,以防空气进入静脉。最后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

(三)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法锁骨下静脉位于锁骨后下方,此静脉较浅表、粗大、成人粗如拇指,血流快,经常处于充盈状态,故易于穿刺。

穿刺部位: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与锁骨所形成的夹角的平分线上距顶点0.5-1cm处(图12-11)。

图12-11锁骨下静脉穿刺

1.目的

(1)对长期不能进食或丢失大量液体者,如食道手术后或食道严重烧伤病人、危重病人等,用以补充大量高热量、高营养液体及电解质。

(2)各种原因所致大出血。迅速输入大量液体,纠正血容量不足,以提高血压。

(3)进行较长时间化疗时,如注入刺激性较强的抗癌药物。

(4)测定中心静脉压。

(5)紧急置入心内起搏导管。

2.用物 注射盘内另加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1%甲紫、宽胶布,无菌手套。无菌穿刺包内有:穿刺针2个,硅胶管2条,射管水枪,5毫升注射器,8-9号平针头2个,镊子,纱布,无菌巾2块,结扎线,弯盘。其它用物与周围静脉输液相同。

3.操作方法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同周围静脉输液法备好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

(2)向清醒病人作好解释,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取得合作。

(3)病人取头低肩高(肩下垫枕)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以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用1%甲紫标记进针点及胸锁关节,以免铺无菌巾后不易看清穿刺点及进针方向。

(4)打开穿刺包,戴手套,待助手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无菌巾。

(5)准备好射管水枪及硅胶管,并抽吸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连接穿刺针头。

(6)用5ml注射器,抽吸1%普鲁卡因在预定进针点作局部麻醉。持针指向胸锁关节与皮肤呈30度角刺入,边进针边抽回血,当针尖通过胸锁筋膜时有一落空感,继续进针,试穿锁骨下静脉,以探测进针方向、角度与深度。

(7)术者持射管水枪,按试穿方向刺入锁骨下静脉,抽吸回血,如见暗红色血液,即证实进入锁骨下静脉。

(8)按注射管水枪的圆孔及硅胶管末端,快速推动活塞,硅胶管即随液体进入锁骨下静脉,压住穿刺针顶端,将针退出。待针头退出皮肤后左手捏住硅胶管,轻轻从水枪中抽出。

(9)将已备好的输液器导管连接平针头,插入硅胶管内,进行静脉滴注。

(10)结扎硅胶管,在距穿刺点约1cm处,将硅胶管缝合固定在皮肤上,覆盖上无菌纱布,并予以固定。

(11)输液完毕,以0.4%枸橼酸钠生理水1-2ml,注入硅胶管,然后以无菌小塞塞住针栓孔,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再次输液时打开小塞,消毒针枪孔,接上输液装置即可。如滴注不畅时,可用急速负压抽吸,而不宜用力推注液体,以防将管内凝血冲入血管形成栓子。

4.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技术,预防感染。

(2)操作时应准确掌握进针方向,避免过度向外偏移,刺破胸膜而造成气胸。因此,射管后应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穿刺侧呼吸音减低等症状出现。发现异常,应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3)射管时推注水枪应迅速,使水枪内压力猛增,方可将管射出。如缓慢推注虽水枪内液体注完,仍不易射出硅管。

(4)射管时应压住水枪圆孔及硅管末端,以免将硅管全部射入体内。

(5)退针时,切勿来回转动针头,防止针头斜面割断硅管。穿刺针未退出血管,不能放松圆孔处的手指,防止硅管吸入。

(6)硅管内如有回血,须及时用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冲注,以免硅管被血块堵塞。如输液不畅须注意下列情况:①硅管弯曲、受压、滑出血管外以及头部体位不适当。②固定硅管的线结扎过紧。

(7)硅管外敷料应隔日更换一次,消毒方法同颈外静脉穿刺插管法。

(8)拔管后,将硅管冲注清洁,浸泡于肥皂水中半小时后冲净保存,如变质,变色不可重复使用。

五、输液反应及预防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四)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图12-12)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0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图12-12 改变体位使气泡飘移到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入口
--------------------------------------------------------------------------------------------------
http://www.huliw.com/jchl.htm

http://www..com/s?wd=%BE%B2%C2%F6%CA%E4%D2%BA&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Ⅳ 请问在静脉输液时需要更换液的注意事项和步骤及所需物品

你好,静脉输液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1、认真核对药液(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药瓶有无破裂,动瓶后对光检查药物质量,有无絮状物、沉淀、混浊、变色)填写输液卡。
2、将瓶上的铝盖中心部分启开,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必要时加药物,摇匀,并注意配伍禁忌,贴输液卡,套上网套。
3、再次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将输液管和通气管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4、携用至床旁,向病人解释静脉输液的必要性,解除其恐惧心理,以便合作。嘱病人排尿,让病人取舒适位。准备3-4条胶布,放于适当之处。
5、挂输液瓶于架上,反通气管固定在网套上。
6、查对输液卡,核对病人。
7、进行排气,用手指挤压茂菲管1/2处时,取下静脉针头的护帽,松开调节器,药液从静脉针流出,排尽茂菲滴管下段管内空气,再次关紧调节器,将静脉针头放入护帽内。
8、选择静脉,在其部位下垫小枕,扎上止血带,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9、取下针头上的护帽,再次对光检查输液管内有无气体,旋紧调节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按静脉注射要求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进少许,然后松拳,松止血带,松调节器。见溶液点滴通畅后,一手扶住针头,一手用胶布固定,盖上无菌纱布,肢体放于舒适位。
10、调节点滴速度,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数,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给病人盖好被子,注意保暖。
11、如连续输液且药物间无配伍禁忌时,认真核对后启开铝辣中心部分,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从第一瓶拔出输液管,插入第2瓶内,待输液通畅后方可离开。
12、输液完毕,夹紧调节器,除去胶布,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眼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再次核对。
13、让病人休息,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挂输液卡或倒转输液瓶,直接在瓶签上写姓名,床号和加入的药物
3、输液前,输液管内的空气要排尽,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液体瓶,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
针,严防空气进入静脉,造成空气栓塞。
4、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5、特殊药物及刺激性强的药物,例如甘露醇、山梨醇、去甲肾上腺素、锑剂、可引起组织坏死。应确定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才可加入或输入。
6、根据病情需要,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输液效果。
7、需连续输液24h者,应每天更换输液管。
8、输液瓶内需加药物时,应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和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9、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的病人,局部肢体需用夹板固定,加强观察。
10、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的病人,输液速度宜慢;输入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滴入速度宜慢。
11、一次性输液管不可重复使用。
12、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病人主诉。观察针头及橡胶管有无漏水,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胶管有无扭曲、受压,溶液滴的快、慢及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疼痛等。
13、排气方法:针头剌入瓶,挤管负压升,滴管呈水平,猛倒慢下松。

Ⅳ 留置针如何使用

留置针通过临床观察,儿科病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留置针的良好固定是留置时间和临床应用的关键。我科通过近1年多的临床实践,对患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采用了相应的夹板和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儿科2005年6月~2005年12月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以及分析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采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Intima-Ⅱ静脉留置针(24G),延长管总长9cm,使用无针密闭输液可来福接头,使用病例共计380例。保留时间96h[1]。新生儿8例,婴儿176例,幼儿132例,儿童104例,留置部位头皮静脉72例,上肢静脉206例,下肢静脉112例,其中保留时间72h 12例,保留时间48~60h 24例,其余均在规定留置时间拔针。
2 方法 �
2.1 用物准备 除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用物外,备不同规格小三夹板,厚0.3mm、宽3cm,4cm两种,长6cm、8cm、10cm、12cm,截取后四周毛边用布橡皮膏包裹,再用绷带“S”形折叠包裹(注意两端要厚实,防止患儿用力摩擦时损伤皮肤),或BD公司生产海绵夹板,先用保鲜膜套在海绵上,以防污血液体污染海绵,再用绷带包裹备用(此板可随意弯折成所需造型,尤其适合下肢的使用),另备弹力网状绷带,宽4cm,6cm。�
2.2 固定 �
2.2.1 敷贴固定步骤 熟练掌握浅静脉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Y型处用无菌干棉球垫以防压疮,待消毒剂完全自然干燥后[2],患儿哭吵剧烈出汗多时要擦干汗水,头部注意头发不能粘在贴膜中,将3M的Tegadem贴膜自然下垂,穿刺点在贴膜中央部位,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从框架结构预切口处开始揭除边框,边揭边轻压贴膜,使之更妥善地固定留置针[3],将延长管反折固定高于穿刺点,防止静脉压高回血返流至延长管,然后注明穿刺日期、时间,选择合适的夹板进行固定。�
2.2 .2 各个穿刺部位不同的固定方法�
2.2.2.1 头部 新生儿、婴幼儿皮肤薄嫩,哭吵后易出汗难固定,在3M贴膜上用布胶带头围固定一周,注意暴露穿刺点上方利于观察),剪取长度适宜的6cm弹力网状绷带套于患儿头部,避免或减少枕头、盖被、穿脱衣服、患儿手拉等各种外力对留置针的摩擦,防止机械性静脉炎,防止脱管或部分脱管。�
2.2.2.2 上肢 根据患儿手掌的大小、手臂的粗细长短选择合适的夹板。手背选择下端长于手指上端长于手腕1cm的夹板,学龄期患儿能配合的可不用夹板;手腕和前臂下1/3两端长于穿刺点3~6cm的夹板;前臂中1/3可不用夹板;肘关节两端长于穿刺点3~6cm的夹板,用3M胶带分上中下三条(可根据患儿的情况自行调整)固定好夹板 ,对留置针恐惧或好奇有可能拔除的患儿可剪取长度适宜的6cm或4cm弹力网状绷带套在手上,防止意外。 �
2.2.2.3 下肢 用海绵夹板按患儿脚掌的大小弯成“L”形,注意脚跟紧贴夹板,空隙处可用干棉球垫塞,置患儿的足于功能位,避免了直形板强行固定给患儿带来的不适和关节酸痛,然后用4~6根胶带固定,确保患儿下肢的功能位置。3 护理�
3.1 患儿指导 对于学龄期或年幼儿固定时要适时地表扬患儿勇敢、乖巧,选择患儿喜爱的各种颜色的造型粘纸,如五角星、笑脸等,奖励性地贴在胶带、额头上,鼓励、激发患儿保护好留置针的信心,减少患儿对打针的恐惧感和对留置针的不适感,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告诉患儿不拔针,不玩外露的接头,如果痛、痒告诉护士阿姨或者爸爸妈妈。�
3.2 常规护理 用10u/ml肝素封管[4],每日接补液时观察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条索状;通管不畅时,观察有无小血栓阻塞,或有无脱管、折叠;观察固定的胶带、3M贴膜有无浮起、卷边、松脱,夹板四周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如有异常及时处置;视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情况)随时更换[5]。�
3.3 日常维护 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婴幼儿可用干净小毛巾或宽松棉布袜子包套在留置针外,减轻家长担心患儿睡觉时翻身留置针有摩擦滑出的心理负担,冬天又起到保暖作用;留置针在头部时,哺乳、睡觉避免朝针侧;留置针在下肢时,抱孩子时一手穿过双垮把脚分开,睡时双腿间置小衣服、小软垫分开两脚,避免踢到留置针;告知年长儿留置针留置肢体避免过度活动,诱导婴幼儿留置针留置肢体减少拍打,避免过久站立或爬行;穿脱衣裤时先穿留置针侧肢体、先脱无留置针侧肢体;留置针留置肢体不下水。 �
4 讨论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6],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
传统的固定方法一般是就地取材,用废弃的空纸盒折叠,或者厚小夹板(0.5~0.8cm),材质太薄或太硬,透气性差,头部单纯用头围法固定,容易拉脱,固定时一般不考虑患儿的功能位置。 我们经临床不断改进,自制了多种规格的夹板,透气舒适,易于消毒(紫外线照射,含氯消毒液擦拭),可反复使用,采用以上方法和护理后,无一例因固定不妥引发皮损压疮,患儿自己拔管2例,胶带过敏3例,3M贴膜过敏1例,经及时处置后痊愈,因此笔者认为对小儿留置针良好的固定和正确的维护确保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同时也为患儿提供了舒适的人性化的护理。但临床上脱管或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导致提前拔管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BD公司.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手册�
2,3.陈荷娣.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引起新生儿皮肤问题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38 �
4.绕庆华,之风,李宝丽.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24
5.经霁,阎秀兰,郭英,等.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47�
6.李玉妹,朱惠芳.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的应用及体会.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3(2)

Ⅵ 小孩输液时,扎针的手底下用绑什么东西吗,有必要吗

你好,因为小孩子不像成人知道在输液手不能乱动,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乱动导致的针头脱出,在手下垫纸板是为了固定小孩子的手不乱动。

Ⅶ 关于小儿头皮静脉注射

你好,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对一般头部血管较明显的患儿输液时比较容易,按一下几步即可,首先调好液面,[使调节器旋紧并置于输液器距针头30-40厘米处,便于穿刺成功后的回血]。使头皮针不再滴水,[如旋不紧滴水影响穿刺后的回血],右手持针,左手绷紧血管处的皮肤[按血管走行]以固定静脉。但不要按压过紧,以免静脉走形和管腔暂时闭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约0.3厘米处将针头与头皮成5-10度角刺入皮肤,然后将针柄下压按静脉走行方向刺入静脉。动作要轻稳不易过猛,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少并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可见。再将针头推进少许,以便于固定。
二、对比较胖和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选择血管就比较困难了,要想穿刺成功就要有自信心,对看不清的静脉就要靠 感觉了,主要是手的感觉,以右手母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找,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以摸到静脉沟,在你感觉到有静脉沟的地方用母指按压静脉,用力不必过大,既可看到充盈的静脉稍稍高于周围的皮肤。
此时立即穿 刺,成功率最高。对可见而又细小的静脉稍加按压也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找不到合适的静脉时,把看上去非常细小的毛细血管,也可以做为选择对象,你看上去比针头还要细当针头进去后针梗也是可以进去的,这样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比凭感觉穿刺成功率要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新生儿。
三、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静脉穿刺,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本看不清血管的走行,这时你可以用酒精棉签在患
儿前额上轻轻擦几遍。即可看到血管的走行方向[酒精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时头部浅静脉扩张冲血]。这时随即穿刺。成功率很高。
四、对脱水严重的患儿也比较困难,因为患儿脱水后血溶量不足血管充盈不好,切血管弹性又差,这样给穿刺带来了不少麻烦,有时已经穿刺进血管而因没有回血误认为未成功而退出。对此在输液前要先看清血管的行方向,穿刺后有滑空感既可推入很少量的液体,针头前面皮肤无隆起现象则证实以穿刺成功。[也可以将连接针头的细管轻轻捏一下如有回血也能证实已穿刺成功]。
五、对输液天数多的患儿,顺行血管不易找到时,逆行的血管也是可以选择的。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常显示不清,进针深浅不易掌握,给临床穿刺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类患儿头皮静脉特点,本人在工作中总结出三种穿刺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选择表浅细小静脉
肥胖患儿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因此,应沿着头皮边缘耐心寻找静脉,仔细辨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多擦几次头皮静脉,刺激血管充盈扩张,穿刺时,应选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静脉针,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这类血管管腔细、回血慢,为了使穿刺后易回血,可将调节器置于莫非氏滴壶下端,以距针头60cm效果最佳。未见回血时,不要急于退针,可试回抽头皮针管,若仍无回血,又感觉在血管内,可松开调节器试滴,观察局部无肿胀,液体滴人通畅,即可固定.
二,掘静脉解剖位置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以确定部位及走向.如:额骨正中和沿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即找到了额静脉;从耳屏前方。颧弓根再向上触摸到“沟痕”感,即颞前静脉;在耳廓后方,即耳后静脉。在相应静脉的部位触及明显“沟痕”感时,即可进行穿刺,针头与皮肤呈10~15度角进针,速度不可过快,见到回血后,再向前进针少许方可固定.穿刺时,感觉到有落空感,若不见回血,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检查有无回血。
三、选择颅骨缝间静脉
小儿头颅沿着其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操作时,摸清骨缝走向,右手持针,沿着骨缝呈45~60度角刺入皮内0.5~1mm后,平行向前刺入,见有回血,即告成功。

留置针的穿刺方法
1.穿刺时固定小儿的头部对穿刺成功与否起很大作用,我一般采取让小儿横卧,垫高小儿的头部,穿刺者坐在椅子上,另一护士协助,站在对侧床旁,半蹲着,用两只手分别固定住小儿的头部两侧,注意让家属帮忙按住小儿的膝关节避免小儿的蹬踢动作,因为很容易影响进针。
2.血管选择,一般首选头部正中的血管,容易固定,而且小孩睡觉时侧卧不会受影响。
3.进针时看见回血后固定住针栓,(这与平时见回血后再送针少许不一样)用左手拇指食指送入套管或右手的食指轻轻推送套管,退出针栓,套上肝素帽,先用一透明胶布固定在肝素帽与套管连接处,再上泰格特(留置针专用的敷料贴)

希望以上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Ⅷ 小孩输液时手上用垫药盒之类的固定吗有必要吗。

1、如果小孩子年龄较小的话需要用药盒协助固定,防止跑针;2、有必要,因为小孩子手容易乱动,垫上药盒可以避免静脉穿刺后跑针。

Ⅸ 皮下,肌内,静脉输液的方法是什么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都要注意无菌操作,首先要先选择注射部位,皮下注射的部位一般大多数是在上臂的三角肌,进行注射。肌内注射大多数是在臀部避开神经的部位也就是外上边,静脉注射当然要选择好血管,选择好部位后要消毒局部皮肤,然后进行注射。皮下注射要注意的是进针不能太深,肌肉注射可以比皮下注射进针稍微深点,静脉输液是要注意先排好输液器内的空气,确保输液器内没有空气后,准备材料有止血带,消毒棉签,医用胶布,如果是小孩还需要准备小纸盒,以便固定,选择血管,选好血管,扎止血带,消毒局部皮肤,然后进针,见到回血松开止血带,粘好胶布固定

阅读全文

与小孩输液夹板固定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表式血压计使用方法 浏览:671
资产保值率的计算方法 浏览:257
小孩子快速瘦身方法大全 浏览:73
盗窃价格计算方法 浏览:366
足球场视野训练方法 浏览:123
华为wifi6红灯闪烁解决方法 浏览:976
衣服上有鱼血用什么方法洗 浏览:765
怎么快速有效瘦腿方法 浏览:18
折尿布的方法视频 浏览:961
年轻人血压差大的解决方法 浏览:919
嫩生姜的食用方法视频 浏览:953
用化学方法鉴别苯甲醇和苯乙酮 浏览:838
要学会调查研究方法 浏览:19
惠州除甲醛最佳方法 浏览:624
公路隧道火灾探测方法研究 浏览:433
社会统计学有哪些统计检验方法 浏览:237
自动调整臂原理图及安装方法 浏览:257
拉肚子不吃药有什么方法好的快 浏览:846
数学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浏览:20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