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蚯蚓土培种植方法

蚯蚓土培种植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20 02:10:13

① 盆栽的植物为什么不能有蚯蚓

“盆栽的植物为什么不能有蚯蚓?” 是因为盆栽的盆土是有限的,并且盆土里除了有一定的陈旧泥炭性质的腐殖质,几乎就没有可供蚯蚓食用的较新鲜的腐叶。 蚯蚓的生活习性,并非像三楼所说蚯蚓是吃纯土壤的,它主要以较新鲜的腐殖烂叶为食——请参见《蚯蚓养殖技术》。 一般盆土里都缺少新鲜补充进去的腐殖物,当蚯蚓缺少赖以生存所必须的新鲜腐殖食物时,它就会向盆栽植物的嫩根进攻,对植物的伤害极大! 另外,由于蚯蚓的存在,还会把大量的盆土从泄水孔中刨出并迂回于盆底产卵(潮湿隐蔽而通风),盆土被蚯蚓推出和被屙出盆外,会污渍台面(或接水盘)会使盆底的土壤产生空洞。 大凡懂得“物质不灭”“物质守恒”法则的人,都不会相信在盆土仅有一定陈旧腐殖质的条件下,会由蚯蚓凭空拉屎屙出“含丰富硝酸盐、硫酸盐、钾盐和综合性的氮、磷、钾,以及比普通土壤多5倍氮素,多7倍磷,多11倍钾”的荒谬言论! .........当然,寄托于蚯蚓去把植物在盆里的所有根系彻底啃食干净,也许是可以办到! 故,结合具体条件下的客观因果结论,应该是“盆栽的植物最好不要有蚯蚓”才是正确的!

② 小菜地里蚯蚓太多怎么

小菜地里蚯蚓太多,不需要处理,因为蚯蚓对土地土壤结构有着良性促进的作用。蚯蚓多说明菜地土质有机物营养丰富,有利于菜苗的生长;

此外蚯蚓体内富含各种酶使其具有转化改造有机质的特殊能力,并使土壤矿物发生一定程度的分解,转化为植物易于利用的氨、碳酸、尿素、尿嘌呤以及速效性的磷钾矿质养分等可给态化合物。富含可溶性氮、磷、钾的蚓粪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

蚯蚓可将垃圾、秸秆等有机物质消化,混合土壤排泄出蚯蚓粪。蚯蚓粪是良好的腐熟有机肥料,同时也是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对作物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农田中养殖一定数量的蚯蚓,可以起到更好的改土培肥作用。

(2)蚯蚓土培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蚯蚓的生态作用:

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蚯蚓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蚯蚓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

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

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③ 蚯蚓怎么养需要什么条件

(一)场所选择
人工养殖蚯蚓设备简单,管理方便。一般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木箱、废桶、盆罐、竹筐、砖池、育苗温床等,就可培养药用蚯蚓。还可用蔬菜大田、果园、苗圃等结合养殖蚯蚓,能双重利用获益。

(二)选种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需要、不同条件,选择不同品种的蚯蚓。一般选择易养、易繁殖,能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来选种。如菜园、果园、苗圃多的地区,可选择青蚯蚓养殖,结合大田种植,双重利用,既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植物增产,又可收获蚯蚓动物蛋白饲料。
如果旧房多、荒地多、土地少的地区,以及城镇居民,可选择红蚯蚓养殖,利用业余或辅助劳力,利用有机废物,进行饲养。

(三)蚯蚓的饲养方法
蚯蚓的饲养方法可根据蚯蚓习性和用途而定,主要有室内养殖、田间放养以及工厂规模化养殖3种。
1.室内养殖室内养殖包括箱养、坑养、池养和棚养等方法。一般适养红蚯蚓。
(1)箱养法蚯蚓饲养方法:
可用箱、筐、盆、罐、桶等,适于饲养爱胜属蚯蚓,如赤子爱胜蚓、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红蚯蚓。本届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烂菜、瓜果,以及造纸、纤维、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当然上述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温度下降后,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

把基料装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砖池中,然后放人蚯蚓即可养殖。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一70%(一般是手捏成团,放开散开为宜),并用草席、草帘和旧麻袋覆盖遮光,在气温13—28℃都能正常生长。

(2)坑养及砖池养殖蚯蚓:
包括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墙脚边、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石砌成养殖池。除爱胜蚓属<红蚯蚓)外,还可适宜养青蚯蚓。土坑或砖池的深度一般为50—60厘米,面积根据需要而定,可2—3平方米,也可10—20平方米。坑内或池内分层加入发酵好的饲料,先在底层加入15—20厘米厚的基料,上面铺一层10厘米的土壤,就可引入蚯蚓养殖。如蚯蚓较多,可在土上再加一层lo厘米饲料,上面再覆盖10厘米肥土。青蚯蚓要求保持土壤湿度30%左右。也可利用旧猪圈改成养殖池放养。

2.田间放养法
适宜于桑园、菜园、果园、苗圃、饲料田、多年生经济植物、林区,以及灌溉方便、水分充足的肥沃农地养殖。一般适养青蚯蚓。

(1)桑园养殖法:
一般选地势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沿桑树行间挖宽40厘米、深20一25厘米的沟槽,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枯树叶、烂草等,每亩约加有机料5000—7500公斤,上面覆土10—15厘米,放人种蚓进行养殖。
投放数量视蚓种和个体大小而定。行间可种植绿肥或青饲料,每隔5行开一排水沟。含水量保持30%左右。

(2)饲料田养殖法:
包括种植聚合草、蚕豆及其他常年青饲料地均可养殖。养殖时要选择地势平整的饲料地,每隔10行开一灌水和排水沟。在聚合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厘米的沟槽,槽内施人有机饲料,上面覆土10厘米左右,即可放入青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3)菜园养殖法:
菜园水肥条件充足,管理精细,最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在养殖蚯蚓的菜园,每亩施人7500—10000公斤优质有机肥或腐熟的烂菜、垃圾等。在菜苗出土后,投放种蚓进行养殖。菜园养殖,应减少化学氮肥和某些农药的施用。成蚓可结合蔬菜管理分期采收。

(4)果园养殖法:
利用果树下的空地养殖蚯蚓,既充分利用土地又促进果树生产。如养青蚯蚓,方法类似桑园养殖法。如养殖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则在果树下沿树行堆积宽1.5—2米、高o.4米腐熟的牛、马、猪粪,作为蚯蚓养殖床,每养殖床之间留一走道,每隔2个养殖床开一排水沟。在养殖床饲料面上用稻草或麦草覆盖。保持湿度60%一70%。雨天用塑料薄膜盖好,防止雨水浸泡。

(5)利用防空洞养殖法:
城市防空洞是地下室,冬暖夏凉,周围湿度较高,适于养殖红蚯蚓。养殖方法同箱养与坑池养殖。晚上可点盏灯,既可防止逃逸,又有一定光源有利于蚯蚓生长。

3.工厂规模化养殖蚯蚓法
主要用于赤子爱胜蚓的大规模养殖。
这种养殖法,必须有一定的专用场地和设施,包括饲料处理场、控温车间、养殖床、卵茧孵化床、蚯蚓加工车间、肥料处理及包装车间、成品化验室和成品仓库等一整套设备。当然,也可采用分散养殖、集中处理的方法。如养殖部分,可分给集体或个人进行养殖,而工厂集中成品处理或加工。下面着重介绍养殖设施。
(1)饲料处理场:包括饲料的堆积发酵或分选粉碎之用,面积大小视规模而定。
(2)养殖车间:可采用砖木结构,也可采用塑料大棚。温度控制在18—28℃。控温设备,冬季可利用锅炉暖气、太阳能热水器或其他工厂的余热进行保温。夏天可用通风、喷水、缩小养殖堆等措施降温。养殖车间的宽度以4—5米为宜。塑料大棚宽约7米,长根据需要而定,如30米、60米或100米,高2米为宜。
(3)养殖床:宽以1.5米为宜,一边砌一高40厘米的矮墙,近走道一侧设高10厘米的小埂,床面稍倾斜,里高外稍低有利于饲料中多余水排出。养殖床四周设宽25厘米、深25厘米的水槽,供排水和预防鼠类、蚁类危害,两床之间留1.2米的走道。
在养殖车间内,可在两床的外侧设饲料发酵池,冬季可放人新鲜马、牛、猪粪,利用发酵热提高棚温,夏季则作卵茧孵化床之用。

④ 蚯蚓如何养殖

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阴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7、适时采收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4)蚯蚓土培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蚯蚓对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等关键过程的影响,受蚯蚓生态类群、种群大小、植被、母岩、气候、时间尺度以及土地利用历史的综合控制。时间尺度的影响比较特别,如短期内蚯蚓的活动会提高碳的释放和氮的淋失。

但从长远看,蚯蚓活动及其产生的大量微团聚体对土壤有机质有保护作用,有利于碳、氮在土壤中的长期储存。同理,蚯蚓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也因地而异。在人为干扰很少的地方,蚯蚓入侵造成的破坏会小得多。对蚯蚓入侵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了解蚯蚓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机会。

⑤ 蚯蚓如何养殖方法

一、 蚯蚓的生活习性
1、 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 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 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 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二、 养殖方法
1、养殖品种: 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 养殖方式: 建场十年,我们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我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 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我们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一直到现在,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三、 繁殖和生长
1、 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温度 湿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长(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 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四、饲养管理
1、 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 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 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 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五、 蚯蚓的采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80%个 体达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

⑥ 蚯蚓养殖技术

选用适当的养殖方法

养殖蚯蚓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三种, 即简易养殖法、田间养殖法和工厂化养殖法。

1.简易养殖法。 这种方法包括箱养、坑养、 池养、棚养、温床养殖等,其具体做法就是在容器、 坑或池中分层加入饲料和肥土,料土相同,然后投放种蚯蚓,在养殖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农民和城镇居民,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容器、 砖池、育苗温床等,来生产动物性蛋白质废饲料, 加工有机肥料,处理生活垃圾。其优点是就地取材、 投资少、设备简单、管理方法简便, 并可利用业余或辅助劳力,充分利用有机废物。

2.田间养殖法。 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沟槽, 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厘米左右, 放入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冬天可在地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 以便促进蚯蚓活动和繁殖能力。由于蚯蚓的大量活动,土壤疏松多孔,通透性能好,可以实行免耕。 所以这是一种适于农村多种用途,简单易行的养殖方法。

3.工厂化养殖法。 这种方法要求有一定的专门场地和设施,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蚯蚓。

四、加强饲养管理

1.加强日常管理。 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 日常要保持它所需要的适宜湿度和温度,避免强光照射, 环境要安宁。冬季应加盖稻草或塑料薄膜保温, 夏季种植高科作物遮荫,并洒水降温,保持空气流通。

2.适时投料。 在室内养殖时, 养殖床内的饲料经过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成粪便,必须适时给以补料。 补料一般都采用上投法,即在原饲料上覆盖新的饲料。 室外养殖时,要在养殖基地上开挖一定规格的埋料沟, 上覆盖一层薄土,以利蚯蚓摄食。

3.注意问题。 其方法是:室外大面积养殖时,要搞好清沟排渍; 室内养殖时应使养殖床上饲料透气,滤水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养殖床上面加盖,晚上开灯,防止逃走。

4.定期清除蚓粪。 室内养殖时,必须定期清除蚓粪,以保持环境的清洁。室外养殖时, 地上的蚓粪是农作物的好肥料,不必清除。

5.适时分解。 在饲养过程中,种蚓不断产出蚓茧,孵出幼蚓,而其密度就随着增大。当密度过大时, 蚯蚓就会外逃或死亡,所以必须适时分解饲养和收取成蚓。

6.防止敌害。 要预防黄鼠狼、青蛙、鸟、 鸡、鸭、蛇、老鼠等生物的危害。

五、蚯蚓的收取。 收取成蚓可以与补料,除粪结合起来进行,具体方法有下面几种:

1.光照下驱法。 利用蚯蚓的避光特性, 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用刮板逐层刮料, 驱使蚯蚓钻到养殖床下部,最后蚯蚓采集成团,即可收取。

3.甜食诱捕法。 利用蚯蚓爱吃甜料的特性, 在采收前,可在旧饲料表面放置一层蚯蚓喜爱的食物, 如腐烂的水果等,经2~3天, 蚯蚓大量聚集在烂水果里,这时即可将成群的蚯蚓取出,经筛网清理杂质即可。

4.水驱法。 适于田间养殖,在植物收获后, 即可灌水驱出蚯蚓;或在雨天早晨,大量蚯蚓爬出地面时,组织力量,突击采收。

5.红光夜捕法。 此法适于田间养殖。 利用蚯蚓在夜间爬到地表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凌晨3~4 点钟,携带红灯或弱光的电筒,在田间进行采收。

⑦ 蚯蚓怎么养,需要什么条件

蚯蚓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营养丰富,是林蛙的理想活饲料。

小规模养殖可使用盆、箱、筐等容器。生产性养殖可以在房屋、大棚、山洞、窑洞内用养殖箱分层进行立体式养殖,在室外开沟或堆肥进行养殖。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及饲料的需要量,确定使用哪种养殖方式及养殖规模。

无论使用哪种养殖方式,都不能使用单一的基料和饲料进行养殖。使用单一的基料和饲料进行养殖,其产量远远不如使用混合的基料和饲料。

蚯蚓一般栖息在地表下10~20厘米深的土壤中。养殖时将基料放在料床上。室内养殖时可使用养殖箱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4000~9000条。养殖箱做成60厘米×40厘米×25厘米的敞口箱,箱底和侧面应留有直径1厘米左右的排水、通气孔。箱内基料的厚度15厘米左右,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温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室外养殖时,可以在地面上做80~100厘米宽的畦,两畦之间挖20厘米宽、15厘米深的沟。在畦上洒一层腐熟好的基料,厚度10厘米左右。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10000~15000条。

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基料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可在基料上面覆盖一层稻草或草帘,并经常喷水。

成蚯蚓每个月投喂2次饲料。一般在上次投喂的饲料被消化75%左右时,添加新料。每次添料的厚度为15厘米左右。

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当小蚯蚓多的时候,老蚯蚓就会搬家外逃。应及时采收蚯蚓。

⑧ 可不可以直接用蚯蚓土养花啊

可以。在养殖蚯蚓过程中,蚯蚓可将垃圾、秸秆等有机物质消化,混合土壤排泄出蚯蚓粪(蚯蚓土)。蚯蚓粪是良好的腐熟有机肥料,同时也是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对作物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农田中养殖一定数量的蚯蚓,可以起到更好的改土培肥作用。

在种植花卉上盆时,可以使用蚯蚓排泄物作为栽培土。具体操作是,使用蚯蚓排泄物7份,建筑使用的黄沙2份,另取普通腐烂发酵的有机肥1份,如猪粪、鸡粪、羊粪、饼肥等等,再加0.2%的多菌灵粉剂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再上盆种植花卉。

(8)蚯蚓土培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蚯蚓土的作用

一、是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固定转化空气中不能利用的分子态氮为化合态氮,解析不能利用的化合态磷和钾为可利用的整合态的磷和钾,并可解析10多种微量元素;

二、是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吲哚酸等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调控植物代谢;

三、是通过有益微生物产生大量粘多糖,与植物分泌的粘液及矿物胶体、有机胶体相结合,形成团粒结构,增进保水能力;

四、是蚯蚓粪中的有益微生物还能产生拮抗活性强、抗菌谱广的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使植物土传病害得到抑制。

⑨ 怎样用土养蚯蚓

◎ 注意事项/如何养殖蚯蚓——广效性蚯蚓肥(特优级有机肥)
1. 堆肥化过程中产生绿色或白色菌丝,以及微酸味都是属正常现象。
2. 骨头类或贝壳类等不易分解材料,请勿放入厨余桶内。
3. 熟食厨余最好先以清水冲洗,滤干水分后再放入厨余桶中。
4. 如厨余没压紧、太松散,或包在塑料袋内太多天而长出蛆虫时,应马上掩埋并特别压紧后,用花土或泥土埋厚一点约2至3公分,蛆虫就会在发酵中消失。

◎ 进阶配备(选购) 特点
1. 蚯蚓在土中穿行,形成很多小孔洞,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繁殖,植物根系健康发展,并有耕耘作用。
2. 蚯蚓在吞食腐植质与泥沙,经消化后粗土变细土,并将酸性或碱性土变为中性土,是最好的土壤改良剂,蚯蚓还可提制除臭剂。
3. 蚯蚓粪之肥效比一搬家畜粪肥高,晒干成黑色团粒,无臭无味多孔,有利于保湿和透气,含有多种酶和微生物。
4. 利用蚯蚓肠内菌可帮加速发酵堆肥。
5. 不但处理废物还能让蔬果提高产量。
6. 每天食量约等于体重,有多重每天就施多少肥,还不断的位您翻松土壤。
7. 蚯蚓粪土肥效可均衡释放长达2-3个月,在庭院生长季节,每月施1公斤在3平方公尺即已足够。
蚯蚓养殖方法
1. 厨余酸碱度需中性6-8之间(可在化工原料行买PH试纸测试)。
2. 湿度要高,50度最好,用手捏紧才有水珠。
3. 蚯蚓只食腐熟后如烂泥状,因为蚯蚓无牙齿。
4. 如缺少饲料时可加米糠喂食。
5. 红蚯蚓粪便用手揉捏时,会形成粘稠状,再晒干成黑色团粒。
6. 蚯蚓生存于摄氏5~35度之环境,摄氏15~22度为最佳,但要避大太阳以及光线直射。
7. 蚯蚓约四个月可成长,每周产1~2个卵囊如青蛙蛋般,经三周即孵化出1至20条不等。
8. 蚯蚓移出时用60烛光照,他就往下跑,把上面的土一层一层移开即可,在最下层留下一团蚯蚓。
9. 木瓜皮及香蕉皮可切碎直接埋入喂食,蚯蚓不喜欢食用辛辣未及柑橘,家畜粪便。

蚯蚓养殖箱组立方法
A. 用大的剪刀或起子,分别由四个角落撬开每一个框,最底部有一个密的底盖及最上面有一个密的上盖,另有1个箱底网孔、1个箱框、4只接杆4个脚。
B. 底盖如长方盘子在凸的四个角落,一个作底盖在下方押入四个脚。
C. 在底盖上方,先放入1个箱底(有网孔),再放入四支接杆在四个角落(需各对准二个槽)。
D. 再分别放入长短侧板各二片(有箭头的符号朝上朝外)。
E. 再放入箱框(押入接杆的四个孔,并把四片侧板导入槽内)。
F. 最后放入上盖,如同箱底的长方盘子,方便打开放入厨余。
G. 将剩下的四小上盖押入,上方的四个角落的孔内。

使用方法
1、 将养殖桶底层二公分放满已腐熟土或椰土(用剪过的芽菜头(土较短)只要堆2周就发热过可放蚯蚓约6周就可腐熟加2倍以上的土使用。
2、要放入红蚯蚓(后续要有一箱约7至10公分厚的已腐熟有机土(介质)。
2、 在箱底先放入椰土,木屑3~5公分在放入厨余掩埋如前页使用方法1. 至6. ,或已腐熟的厨余才可直接饲养。
3、 最上面有米糠时放入一把(可增加蚯蚓养分长的快)。
4、 放在通风阴暗的地方。
5、 约2至3天浇湿表面,湿度约50%,雨天或太湿要延长。
6、 约40天至60天可挖出50%蚯蚓粪土,另放入50%已腐熟厨余(如要放入未腐熟的应留有最少一层的已腐熟的厨余,发酵时蚯蚓可回底层),太多的蚯蚓可放入种植箱或花盆内,帮忙翻土、施肥是最好的生态种植。

⑩ 如何利用种植箱养殖蚯蚓

如何养殖蚯蚓——广效性蚯蚓肥(特优级有机肥)
1. 堆肥化过程中产生绿色或白色菌丝,以及微酸味都是属正常现象。
2. 骨头类或贝壳类等不易分解材料,请勿放入厨余桶内。
3. 熟食厨余最好先以清水冲洗,滤干水分后再放入厨余桶中。
4. 如厨余没压紧、太松散,或包在塑料袋内太多天而长出蛆虫时,应马上掩埋并特别压紧后,用花土或泥土埋厚一点约2至3公分,蛆虫就会在发酵中消失。
进阶配备(选购) 特点
1. 蚯蚓在土中穿行,形成很多小孔洞,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繁殖,植物根系健康发展,并有耕耘作用。
2. 蚯蚓在吞食腐植质与泥沙,经消化后粗土变细土,并将酸性或碱性土变为中性土,是最好的土壤改良剂,蚯蚓还可提制除臭剂。
3. 蚯蚓粪之肥效比一搬家畜粪肥高,晒干成黑色团粒,无臭无味多孔,有利于保湿和透气,含有多种酶和微生物。
4. 利用蚯蚓肠内菌可帮加速发酵堆肥。
5. 不但处理废物还能让蔬果提高产量。
6. 每天食量约等于体重,有多重每天就施多少肥,还不断的位您翻松土壤。
7. 蚯蚓粪土肥效可均衡释放长达2-3个月,在庭院生长季节,每月施1公斤在3平方公尺即已足够。
蚯蚓养殖方法
1. 厨余酸碱度需中性6-8之间(可在化工原料行买PH试纸测试)。
2. 湿度要高,50度最好,用手捏紧才有水珠。
3. 蚯蚓只食腐熟后如烂泥状,因为蚯蚓无牙齿。
4. 如缺少饲料时可加米糠喂食。
5. 红蚯蚓粪便用手揉捏时,会形成粘稠状,再晒干成黑色团粒。
6. 蚯蚓生存于摄氏5~35度之环境,摄氏15~22度为最佳,但要避大太阳以及光线直射。
7. 蚯蚓约四个月可成长,每周产1~2个卵囊如青蛙蛋般,经三周即孵化出1至20条不等。
8. 蚯蚓移出时用60烛光照,他就往下跑,把上面的土一层一层移开即可,在最下层留下一团蚯蚓。
9. 木瓜皮及香蕉皮可切碎直接埋入喂食,蚯蚓不喜欢食用辛辣未及柑橘,家畜粪便。
蚯蚓养殖箱组立方法
A. 用大的剪刀或起子,分别由四个角落撬开每一个框,最底部有一个密的底盖及最上面有一个密的上盖,另有1个箱底网孔、1个箱框、4只接杆4个脚。
B. 底盖如长方盘子在凸的四个角落,一个作底盖在下方押入四个脚。
C. 在底盖上方,先放入1个箱底(有网孔),再放入四支接杆在四个角落(需各对准二个槽)。
D. 再分别放入长短侧板各二片(有箭头的符号朝上朝外)。
E. 再放入箱框(押入接杆的四个孔,并把四片侧板导入槽内)。
F. 最后放入上盖,如同箱底的长方盘子,方便打开放入厨余。
G. 将剩下的四小上盖押入,上方的四个角落的孔内。

阅读全文

与蚯蚓土培种植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的消息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51
甜玉米科学种植方法 浏览:9
拍打眼睛的方法图片 浏览:266
在生活实践中常用扦插方法 浏览:720
路亚杆与鱼线连接方法 浏览:180
保证物资安全的方法视频 浏览:800
用仪器分析的方法检测亚硝酸盐 浏览:880
护眼灸的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902
劲能液30使用方法图 浏览:175
蜗牛食用的方法 浏览:547
马达电脑检测方法 浏览:974
阅读课程与教学方法 浏览:427
女生有什么好的分手方法 浏览:895
应用研究方法定义 浏览:466
沉渣盒检测沉渣厚度的方法 浏览:8
5条电线接在一起的简单方法 浏览:504
47乘35加53乘35用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664
y67手机内存清除方法 浏览:777
怎么踩球的方法 浏览:400
错误的减肥方法如何影响学习的 浏览: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