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医院中药袋中药煎服方法怎么写

医院中药袋中药煎服方法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04-17 22:33:26

⑴ 中药煎服的正确方法

中药的煎煮剂叫中药汤剂,中药的煎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药物的功效。

中药的煎煮过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时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药和火候四个环节。

1.容器。煎药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尽量不要用金属器皿,以防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与金属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

2.用水。水必须洁净,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来水、泉水或井水。应尽可能的注意水质的优良。煎药前先用适量的水在容器内浸泡均匀,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药面2厘米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与药面持平。给小儿煎药时水量一般应少些,煎煮时间稍长些,尽可能使药汁浓稠,以使不因小儿服药量较少而影响药效。

3.入药。贝壳、甲壳、化石、矿物药应该单独先煎,某些芳香性药物需待其他药物煮沸后加入。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是另外煎的,后与汤液合并服用;一些贵重细料粉末药物,如三七粉不入汤煎,多用汤药分次冲服;胶质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另行烊化后,冲入煎成的汤药服用;个别药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汤药中烊化后服用。

4.火候。分为“武火”与“文火”。火候的运用与控制,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味与质地。一般而言,解表发汗,通便驱邪,治疗急性病的中药宜用武火,且时间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后,继续煮10分钟左右即可。治疗慢性病虚弱症的补养药宜用文火,且煎煮时间宜适当延长,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药力。

⑵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熬制有讲究,正确的熬制方法是什么?我们知道,中药治病是最接近我们食疗的方法,中医使用中药治病,而中药很少有成药,每次都是拿会成包的药材回来自己熬,一般医生都会告诉我们熬制的一些要求,现在已经有很多医院提供中药代熬的业务,但是很多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学会熬制,这样感觉会更加好一些,今天就把熬药的注意事项说一下,其实无外乎熬药的工具、火候和盛放药材的工具这几个方面。

中药泡好后,开始放在煤气或炉子上熬,第一次不用熬太久,开后小火煮10分钟左右就可以,要是农村有条件,用柴火熬,效果最佳,因为柴火停熬后,柴火还有最细、最慢的余火熬出最全面的药质,熬中药一定要有人看守,刚开始用大火,等开后就调到小火,被称作文火,中药千万不能熬干了,不要以为熬干了再加水,这样是非常错误的,熬干的中药已经起了反作用,带有非常重的毒性!切记!

熬第二遍这样的时候,直接加水就可以了,不要再泡,要比第一次加的水多一些,第二遍比第一遍药性少了,所以要多一部分水,熬久一点,小火熬20分钟左右的样子,然后用筷子比住药材,倒出药汤、等到温热的时候饮用就可以了,最好是温热,不要等到凉了,趁热喝更加有效!

中药一般最多熬三遍,不是说熬了就不能喝,而是三遍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药质了,第三遍最好也多一点水,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水加到可以熬20至35分钟都可以,反正最后一遍,就倒掉了,

把三次熬好的汤药兑在一个容器中,然后平均分成三份,根据医嘱分三次喝掉,不要因味道不好添加其他东西,会影响药效的,岂不闻“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其实是中药。


盛放重要的器皿:

盛中药的器皿也有讲究,最好是用陶瓷的,这样避免中药与器具产生化学反应!中药很苦,很多人问可不可以加糖熬,这样是错误的,加糖会大大影响药效的,怕苦,可以在喝完药后,准备一些凉白开漱口即可,只是舌根部感觉苦,其实闭住呼吸绕开舌根喝,一点问题都没有,谁让生病了呢?

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留言,谢谢!

⑶ 请问煎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煎中药,在很多人心目中觉得就是一件很简单的小事。加上现在很多医院和药店都开展了“中药代煎”的服务,大部分人就是直接交给医院或者药店代煎,却忽略的中药煎煮的重要性。


1、中药材的煎煮,器具的选择很重要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煎煮出一碗良药,就必须选择正确的器具。现代人们为了方便,很多人都选择使用电锅直接煎煮,然而电锅虽然使用方便,却远远不如明火便于控制。就如同我们炒菜一般,用电磁炉炒出的菜,永远也不会比火灶炒出的够味。

还有一些人为了方便就随意用做饭的铁锅煎药,这也是不正确的。现代的研究已经证明,铁锅确实会和中药材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所以,要想煎煮出一碗良药,最好还是使用明火配砂锅煎煮,这样才能发挥中药材最佳的效果。

4、不同的中药材,煎煮的时间要区别对待

现在人们煎煮中药,大多都是直接全部下锅煎煮,而部分代煎中药的话,可以形象地说,就是“一锅乱炖”。而在古人眼中,同一锅内的不同中药材,其煎煮方法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比如金石类的中药材需要先煎、芳香花草类的中药材需要后下、黏着性强或者有刺激的需要包煎另煎煮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

现代人煎煮中药汤剂,且不说繁琐复杂的“煎汤代水”、“烊化冲服”等等,但就简单的先煎后下恐怕就很少有人去区分对待。殊不知,像质地坚硬的中药材,如果不先煎的话,有效成分是很难溶出的,而芳香类的中药材煎煮时间过久的话,有效成分挥发,药效已经失去大半。所以,要想煎煮出一碗良药,对不同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也是要区别对待的。

⑷ 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有哪些

汤剂是将药蜘放在水中煎煮,然后取汁服用。汤剂既可由单味中药煎煮而成,也可由几味、十几昧。甚至几十味中药配伍组合的复方煎煮而成。

水是汤剂的主要溶媒,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可以是井水。泉水或自来水。煎汤时的加水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一般认为,水要加到超出药物3~5厘米为宜,煎第二次时应加水到超出药物1~2厘米。药物加水后,还必须浸泡一殷时间,使中药湿润软化,细胞膨胀,以便有效成分的浸出,避免加热煎煮时,药材组织中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有效成分的利用。一般浸泡时间约为30~6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浸泡时间应缩短。煎药以陶罐为好,也可用玻璃或搪瓷制品,忌用铁器、铜器和锡器。-般煎药时先用武火将药品煮开,然后改用文火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约30分钟即可,滋补保健类药品煎煮时间应略长,可煮一小时左右。一剂药一般应煎二次,然后把两次煎取的药液合起来分次服下。中药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滋补类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使之同食物混合,延长在消化迢的停留时间,并与饮食中的营养成分一并吸收,以利身体保键,服药后,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茶叶、萝卜会降低补益药吻特别是参类药物的疗效。

⑸ 中药煎药的方法

煎中药有九个细节
1.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
2.浸泡 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至少也要20分钟。
3.用水 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4.火候 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锅盖 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6.操作 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7.时间 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煎煮20—25分钟即可。
8.再热 为节约时间,很多人会一次煎制出几天的药量,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达到饮用温水的温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药液刚有沸腾即可,放凉些饮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热中药一般不建议用微波炉。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用微波炉加热中药时,产热的过程可能使药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坏,失去一部分效能。医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汤剂,最好将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热水加热。
9.存放 保存时要放到密闭容器里,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后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⑹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的煎煮剂叫中药汤剂,中药的煎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药物的功效。

中药的煎煮过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时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药和火候四个环节。

1.容器。煎药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尽量不要用金属器皿,以防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与金属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

2.用水。水必须洁净,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来水、泉水或井水。应尽可能的注意水质的优良。煎药前先用适量的水在容器内浸泡均匀,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药面2厘米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与药面持平。给小儿煎药时水量一般应少些,煎煮时间稍长些,尽可能使药汁浓稠,以使不因小儿服药量较少而影响药效。

3.入药。贝壳、甲壳、化石、矿物药应该单独先煎,某些芳香性药物需待其他药物煮沸后加入。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是另外煎的,后与汤液合并服用;一些贵重细料粉末药物,如三七粉不入汤煎,多用汤药分次冲服;胶质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另行烊化后,冲入煎成的汤药服用;个别药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汤药中烊化后服用。

4.火候。分为“武火”与“文火”。火候的运用与控制,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味与质地。一般而言,解表发汗,通便驱邪,治疗急性病的中药宜用武火,且时间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后,继续煮10分钟左右即可。治疗慢性病虚弱症的补养药宜用文火,且煎煮时间宜适当延长,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药力。

⑺ 中药煎药中包煎方法是什么

中药煎药时,包煎方法是用纱布将药物包起来与其它药煎煮,需要包煎的中药有;旋覆花、蒲黄等。

⑻ 中药应该怎样煎服

中药的煎服方法是十分有讲究的,它直接影响着治疗和调理的效果,因此必须十分注意。

一般中药的煎法是:煎药前,先将药物放入容器(以陶瓷沙锅罐为宜)内,加冷水漫过药面约3厘米左右,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煮沸后改用小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药时不宜频揭药盖,以尽量防止气味走失,减少挥发成分的外溢。对于发汗解表及止咳、清热类中药,宜武火(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甚至改变;对味厚滋补类中药,宜文火(小火)久煎,才能使药效尽出;某些有毒药物如乌头、附子等,亦宜慢火久煎方可降低毒性。某些特殊药物还须用特殊方法处理,如介壳、矿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30分钟左右再下他药,如龙牡、石膏、龟板、鳖甲等;气香质轻者宜后下,待药煎好后下入4~5分钟即可,如薄荷、勾藤、砂仁等;某些药物如旋覆花等包好再煎。另外,有些名贵补药宜单独煎服或炖服,如人参、西洋参等;胶类药物也不宜和其他药物共煎,应隔水蒸至烊化再趁热兑入药液。某些芳香或贵重药末药粉还需冲服,如沉香末、三七末等。

服药也应注意时间和方法:一般药物多应在饭前1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眠药宜睡前服;急病不拘时间服;慢性病应定时服,一般每日1剂或每日2剂,特殊病情一定要谨遵医嘱。另外,补药要温服,冬季尚须热服,因为补药冷服容易碍胃,影响消化吸收;老年人脾胃多较虚弱,服中药可采取少量频服、温服的办法,这样可以减轻胃部的负担;中药最好在当日煎服,药液存放时间也不宜超过10个小时。

⑼ 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是什么

汤剂是将药物放在水中煎煮,然后取汁服用。汤剂既可由单味中药煎煮而成,也可由几味、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配伍组合的复方煎煮而成。

水是汤剂的主要溶媒,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可以是井水、泉水或自来水。煎汤时的加水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一般认为,水要加到超出药物3~5厘米为宜,煎第二次时应加水到超出药物1~2厘米。药物加水后,还必须浸泡一段时间,使中药湿润软化,细胞膨胀,以便有效成分的浸出,避免加热煎煮时,药材组织中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有效成分的利用。一般浸泡时间约为30~6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浸泡时间应缩短。

煎药以陶罐为好,也可用玻璃或陶瓷制品,忌用铁器、铜器和锡器。一般煎药时先用武火将药品煮开,然后改用文火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约30分钟即可,滋补保健类药品煎煮时间可以稍长,可煮一小时左右。一剂药一般应煎二次,然后把两次煎取的药液合起来分次服下。中药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滋补类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使之同食物混合,延长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并与饮食中的营养成分一并吸收,以利身体保健,服药后,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茶叶、萝卜会降低补益药物特别是参类药物的特有疗效。

阅读全文

与医院中药袋中药煎服方法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下水高锰酸钾指数测量方法 浏览:330
纤维桩使用方法 浏览:683
贵州点光源安装方法 浏览:804
化学镀方法和技巧 浏览:490
宝宝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456
csgo连入专属服务器失败解决方法 浏览:937
溶液酸碱性计算方法 浏览:203
战马贴膜的正确方法 浏览:171
复印机安装与操作方法 浏览:18
概率中的个数计算方法 浏览:826
金帅洗衣机使用方法 浏览:651
怎么选择桩的施工方法 浏览:586
联想笔记本限速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82
怎样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浏览:54
子宫肌层2mm治疗方法 浏览:794
波纹排水管安装方法 浏览:254
华为网络密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09
含羞草如何种植方法 浏览:356
小米note微信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1
在家制作红枣糕的简单方法 浏览: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