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羊羔头部水肿怎么治疗方法

羊羔头部水肿怎么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17 04:26:49

❶ 小羊刚生下来不久,四肢无力,瘫软在地上,羔羊软瘫怎么治疗啊急急急!!!

羔羊以站立不起来、瘫痪、无力、死亡为主要症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缺铁性贫血症;

2、缺钙磷症;

3、缺硒症。

4、缺铜症

5、新生羔羊奶结症

6、羔羊中毒性消化不良

7、羊腰麻痹病--指形丝状线虫幼虫引起的。

(一)缺铁性贫血症:

缺铁性贫血的羔羊多表现为羔羊不能站立和不能自行吮乳,多伴有可视黏膜苍白、体瘦、血稀、全身水肿等症状。

治疗处方:

1、右旋糖酐铁注射液50ml、红糖45g,加200ml水混合均匀喂给羔羊,每个羔羊喂10ml左右。

2、亚硒酸钠注射液1~2毫升+维生素B12注射液1-2ml,皮下注射,提高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二)缺钙磷症:

由于钙的作用是维持肌肉的紧张性,故在低钙血情况下病羊总的表现为衰弱无力。病初全身抑郁,食欲减少,反刍停止,后肢软弱,步态不稳,甚至摇摆。有的绵羊弯背低头,蹒跚走动。由于发生战栗和不能安静休息,呼吸常见加快。这些初期症状维持的时间通常很短。此后羊站立不稳,在企图走动时跌倒。有的羊倒后起立很困难。有的不能起立,头向前直伸,不吃,停止排粪和排尿。皮肤对针刺的反应很弱。羔羊软骨病表现为羔羊不能站立及自行吮乳。

治疗处方:

灌服钙中钙口服液,每支羔羊2-5ml,每天1次;也可皮下注射维生素D胶性钙注射液2毫升+维生素B12注射液2ml,每天1次联用2-3次。

(三)缺硒症:

治疗处方:

发病羔羊每只用1-2毫升亚硒酸钠注射液皮下注射,并适量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射液。未发病羔羊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进行预防。预防保健:母羊分娩后,母羊立即肌注亚硒酸钠注射液2-3ml,羔羊0.5-1ml。羔羊以后每10天注射一次亚硒酸钠注射液,每次1-2ml。

(四)缺铜症:

羔羊铜缺乏症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运动失调和脱髓鞘现象,又称“摇背病”。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基,缺铜时使磷脂合成发生障碍,髓磷脂合成也受到抑制,造成神经系统的脱髓鞘和脑细胞的代谢障碍,临床表现为运动失调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状。

羔羊不明病因死亡,有的产下即为死羔,有的存活10天左右死亡。发病羔羊一般体温不高,呼吸、心跳正常,但大都比较消瘦,被毛凌乱,出现多发性神经症状,后肢瘫痪,无法站立,死前多数有明显的抽搐现象。病理学检查眼观变化:病死羔羊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大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软化,脑沟变浅,颅腔内有淡黄色液体。心脏暗红,收缩较好。肝脏色彩不均、稍肿、较脆。肾被膜易剥离,切面皮质部血管扩张,髓质颜色呈暗红。肺脏稍肿。脊髓内有黄色胶冻样物和少量黄色液体。膀胱黏膜有少量细小出血点。肠管后段充有气体。

治疗处方:

硫酸铜适量混于食盐内,使病畜舔食。经过1个月的治疗,可见发病羊群中羔羊死亡率明显减少,症状较轻的羔羊毛色也逐渐变得鲜艳,上膘也渐渐增快。

对母羊自妊娠第2~3个月开始至分娩后1个月期间,应用2%硫酸铜30~50ml,每间隔10~15天投服1次,出生的羔羊可投服10~20ml药液。

❷ 羊下巴水肿怎么治

有可能是:肝片吸虫病 患此病的羊,轻者贫血消瘦、生长停滞;重者下颚、前胸等部发生水肿、消瘦衰弱、停止生长、繁殖性能消退;最严重者可导致肝部创伤性流血、死亡。 对肝片吸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①防止羊采食潮湿、沼泽地带的牧草,不让羊饮用被污染的水,死水或螺蛳生长区的水; ②对平圈(土圈)饲养的羊粪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以便杀死虫卵。 ③将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腊等量混合,于饱食后肌肉注射,其用量羔羊为0.5毫克/次,育成羊为1-1.5毫克/次,成年羊是2-3毫克/次; ④中药治疗,可采用苏木15克、贯仲9克、槟榔12克,水煎去渣,加白糖60克灌服。对于肝片吸虫还有一些其它的预防或治疗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兽医进行及早的预防和治疗。 仅供参考!

❸ 羊羔偶蹄子。水肿是什么

水肿就是全身组织液或者积液增多,导致人肿起来了。产生水肿的原因有非常多,如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黏液性水肿、特发性水肿、药源性水肿、老年性水肿等。由于不同的病因导致的水肿的表现不一样,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病因来治疗。

说起水肿,大家都不陌生了。根据水肿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水肿,轻度水肿仅仅发生了身体局部,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凹陷,体重可增加5%左右。中度水肿表现在全身,而重度水肿不仅在全身有体现,而且程度更深。很多人想知道水肿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找出水肿的原因,进行病因的治疗,从而能缓解和消除水肿。肝病导致的水肿,一般是低蛋白血症的水肿,此时治疗需要进行抗肝硬化的治疗,像乙肝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腹水等。肾病导致的水肿。一般肾病导致的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肾病被控制后,水肿自然消退。心脏病导致的水肿,一旦诊断明确,应该治疗心衰,心衰控制好后,水肿自然消退。
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水肿。一般来说某些食物摄入的过多,如冬瓜,西瓜这些含水丰富的蔬菜摄入过多,或者同时喝了过多的水等也会导致水肿。 或者肠胃不适太好的人,由于肠胃运化不足,导致的水肿。这些情况下,就要减少水的摄入,同时保护好肠胃,促进胃动力,排出身体多余的水分,即可缓解水肿。
孕期导致的水肿。我们都知道孕妇在中后期很容易出现水肿,一般来说如果不是特别厉害也不用理会,生完孩子自然就会好了。

❹ 四十斤的小羊羔下颚水肿什么病怎么治

寄生虫病,养羊要定期驱虫的。
建议用氯氰碘柳胺钠驱虫一次间隔7到10天用阿苯达唑驱虫一次。

羊的绦虫病也会出现下颚水肿。
应该考虑肝蛭、绦虫、附红体病三个方面。

建议治疗:肝蛭净,已经发病的口服,没有发病的可以肌肉注射,一周左右康复,建议尽快治疗,急性肝片吸虫死亡速度很快。

------------------------

本人养羊的,在网络知道成立网络养羊团,网络养羊第一吧?,就是希望能和更多的养羊朋友一起学习交流,一起把羊养好,养好了羊才能赚钱。。

❺ 仔猪水肿病怎么治疗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水肿。自1932年爱尔兰首次发现仔猪水肿病以来,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前苏联发病率1.1%~36.7%,有的农场高达60%,致死率100%。日本发病率1%,致死率80%~100%。美国的发病率4%~40%,致死率90%。我国1956年在北京地区首先发生仔猪水肿病,1980—1989年的10年间,发病达1258115头,死亡527911头。该病已成为目前我国危害仔猪的主要疾病。
(1)病因致病微生物见前面介绍。其他原因如下:
①仔猪消化生理学特点与水肿病的关系消化酶不健全。仔猪胃腺不分泌淀粉酶,小肠黏膜和胰脏在35日龄内分泌很少。因此,不能充分地利用淀粉,更不能消化吸收禾本科谷物中的可溶性非淀粉化合物。当仔猪断奶后的1周内,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糜蛋白酶等酶的活性显着下降。除胰脂肪酶外,其他酶在12~14天后方可恢复到断奶前水平。这些变化能导致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率降低,至4周后才恢复到最高水平。因此,早期断奶仔猪如饲料配制不当,或诱食过迟,未能促使仔猪消化酶系统提前分泌,必然导致消化不良、腹泻,为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异常增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仔猪胃底腺不发达,在生理上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据测定,正常仔猪胃内pH,20日龄为3.42、30日龄为4.29、40日龄为3.25,2.5~3月龄盐酸浓度才接近成年猪水平。哺乳仔猪可以通过乳酸杆菌,将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维持其酸性环境。因此,尽管哺乳仔猪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但消化仍良好。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胃内pH上升,不管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内pH均会立即上升,酸度下降。据测定,每100克胃内容物有机酸浓度,从断奶前的10毫摩尔降至3~4毫摩尔。在碱性环境中,仔猪胃蛋白酶朊不能激活为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影响日粮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蛋白质在肠道内腐败,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为大肠杆菌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仔猪免疫功能缺乏,胎儿在子宫内没有接触抗原,而通过初乳获得大量抗体。在哺乳阶段,仔猪依赖乳中大量抗体与肠内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发生中和反应;仔猪出生10日龄以后才开始产生抗体,30~35日龄前数量还很少。当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来源终止,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循环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抗病力减弱。尤其当采食固体饲料后,饲料抗原引起肠道损伤,消化吸收不良,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综上所述,由于仔猪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当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这时仔猪胃盐酸分泌仍很少,而饲料蛋白质和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pH上升,蛋白质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消化过程生理失调,肠内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吸收完全的氨基酸,导致肠内菌群区系平衡变化,大肠杆菌大量增殖。②仔猪消化不良、腹泻与水肿病的关系Timoney(1950)和Lamont等(1950)指出,仔猪水肿病发病前1~2天常有消化不良和轻度腹泻,认为消化不良和腹泻与水肿病发生相关。断奶仔猪肠道遭到损伤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增殖,腹泻加剧。因此,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可能只是仔猪腹泻的继发性疾病。消化不良的肠内容物可以作为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营养基质,病原菌利用其进行大量生长繁殖;充足的营养素,有利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定植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③日粮蛋白质与水肿病的关系Schofield和Schroder(1954)认为,全价饲料的生产和使用,与水肿病发病率的增长呈平行关系。通过适当减少或停喂全价配合饲料,同窝仔猪病况可望得到缓解,甚至控制。据Willinger(1964)的试验,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高,对发病有着特别意义。1977年,原苏联学者就提出,早期断奶及向高精料型的急剧改变,乃是发生水肿病的主要原因。匈牙利、波兰的学者认为,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浓厚的蛋白质饲料过多有关。为防止发病,匈牙利学者提出晚一点断奶,减少蛋白质饲料和饲料酸化等措施。日本、波兰、原苏联等国家的学者,都提出防止仔猪水肿病应避免给于多量的高蛋白质精料。消化液和食糜的成分,对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影响,营养物质过剩,有利于大肠杆菌定植,限制饲喂能降低包括水肿病在内的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甘孟候(1991)指出:仔猪断奶后,喂给大量浓厚的精料,引起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病原菌繁殖和产生毒素,诱发本病。佘永建(1993)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广泛应用蛋白质含量高或动物性饲料过多的部分颗粒料、浓缩料或配合料等有一定关系。
仔猪消化道及酶系统的发育健全有一个过程,消化道蛋白酶的发育必须经过6~8周龄才趋完善。因此,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较多的饲料蛋白质进入大肠后会发生腐败,对器官组织发生伤害,肠绒毛缩短,隐窝增生,消化酶活性下降,肠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进入大肠后,会改变肠道内微生物菌群,使肠道微生物以大肠杆菌等糖蛋白水解菌为主。这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质,释放出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等毒素。这些毒素刺激肠壁,引起肠道损伤和消化功能紊乱。进入大肠中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蛋白质是肠道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可利用大肠内容物中的蛋白质大量增殖。④硒和维生素E与仔猪水肿病关系硒和维生素E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保护细胞与亚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游离基的破坏,两者有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减弱,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肝脏、胰脏和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病理性损伤,尤其是肝脏损伤最突出,引起仔猪肝脏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使肠道正常pH和菌群区系发生变化,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因此,硒和维生素E缺乏,能促进和诱发仔猪水肿病。⑤应激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应激因素如断奶、环境变迁、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饲养管理改变等相关。应激反应使机体在受应激因素刺激后,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继而血液中皮质酮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处于应激状态的机体淋巴系统功能退化和淋巴细胞减少,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在诸多应激因素中,断奶应激对仔猪影响最突出。早期断奶应激,使仔猪水肿病发病率为2.58%,死亡率也为2.58%,致死率为100%。断奶应激主要原于心理应激(母子分离)、营养应激(从母乳转向固体饲料)和环境应激三个方面。Funderburke等(1990)曾研究了三种应激对早期断奶仔猪的影响,结果发现营养应激最强烈,影响最大,心理应激和环境应激次之,断奶应激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区系失调,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增殖。⑥管理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补饲不充分
植物性蛋白质是主要抗原物质,抗原进入肠壁后,能激活肠道局部免疫系统,如仔猪未能产生免疫耐受性,免疫系统处于待发状态,当断奶后再次接触抗原时,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损伤肠道,消化酶活性下降,肠道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肠道正常菌群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定植、增殖和产生毒素创造了良好条件。仔猪提前并充分补饲,能提高仔猪对固体饲料的生理适应性。据报道,断奶患病仔猪比正常仔猪平均晚10天补饲固体饲料。
断奶过早:由于仔猪消化器官、酶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需要一定时间,仔猪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不能充分地利用淀粉,断奶越早,发病率越高。暴食暴食是导致农户仔猪水肿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尤其是农忙季节和仔猪价格上涨时期,发病较多。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不管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内pH立即上升、酸度下降,常用仔猪料pH为5.8~6.5,酸结合值高,仔猪短时间内大量采食后,胃内pH立即高于阈值4。据研究表明,28日龄断奶仔猪每天仅能分泌胃酸20毫升,只能消化酸结合值为35的饲料75克,即使到了10~12周龄,也难以补偿饲料的缓冲效应。在高pH的环境中,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必然导致消化不良,蛋白质在肠内腐败,为大肠杆菌的定植、繁殖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良好条件。
(2)临床症状疾病暴发初期,患猪常见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多数体温不高,有的升高至40.5~41℃,行走不稳,摇摆,四肢运动不协调。有些病猪无目的走动或转圈,或类似盲目乱冲,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跃,当各种刺激或捕捉时,十分敏感,触之惊叫,突然倒地,四肢乱弹,呈游泳姿势,空嚼,磨牙,口流泡沫液后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腹泻或便秘。病猪常见眼睑水肿,严重时上下限睑间仅现一小缝隙,然后逐渐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病程较快,除最急性死亡外,一般在3天内死亡或可耐过,年龄稍大的猪,病期可长至5~7天。(3)病理变化病程长短不同,剖检变化不全一样,主要的变化是水肿。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水肿,切开水肿部呈灰白色凉粉样,厚度可达0.5~1厘米,流出少量白色或黄白色液体。胃壁及肠间膜水肿最为典型。胃壁特别是胃大弯部显着水肿,在胃的肌肉层和黏膜层之间切开,呈胶冻样,流出少量清亮无色或呈黄白色液体,水肿厚度达0.5~3厘米。有时水肿的部分较小,须多切几处方可见到。贲门部也常见到水肿,结肠肠间膜水肿也很明显,整个肠间膜凉粉样,切开有少量无色液体流出,肠道黏膜红肿,大肠壁也发生水肿。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变化。肺脏水肿,心包、胸腔、腹腔内积液,呈无色或淡黄色,暴露空气后很快凝固成胶冻样。脑膜充血,大脑间有水肿或有出血点。部分病例其他器官亦有出血和变性的变化。(4)诊断猪水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特别是断奶后小猪发病,病程短,常是突然死亡,致死率高。发病大多是营养良好的体格健壮的仔猪。临床症状主要是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眼睑、颜面及头部水肿。剖检主要特征是胃大弯、肠间膜和淋巴结水肿。
本病须与营养不良性水肿相区别。营养不良性水肿,病程长,结膜贫血黄染,一般无神经症状,尸体消瘦,皮下及体内脂呈胶冻样水肿,实质脏器呈营养不良性变性,如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改善饲养条件,增加蛋白质及青绿饲料后,常可逐渐恢复;从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不到溶血性大肠杆菌,缺乏典型的临床变化。(5)治疗本病缺乏特异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保得胜,每千克.体重0.1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天,效果较好;20%甘露醇20~50毫升或25%山梨醇30~50毫升,加庆大霉素8万~16万单位,维生素C2支,辅酶和三磷酸腺苷各1支,静脉缓慢注射,每天一次,连用2天,效果理想;普康素1~2支,肌肉注射,每天2次。若有条件,最好经药敏试验后选择用药。
(6)预防措施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
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有效地缓解断奶仔猪腹泻和降低水肿病的发病率,但可能影响仔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而降低生长。因此,在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同时,必须平衡多种必需氨基酸。饲料酸化饲料添加有机酸,能使胃保持一定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又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有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甲酸钙和食醋,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适当提高日粮纤维素水平日粮纤维素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日粮养分浓度和提高饱感,维持养分摄入量与仔猪消化力之间的良好平衡。日粮纤维素在结肠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改变水分的吸收,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从而促进大肠杆菌及其毒素的排出。饲喂高纤维素饲料,或自由采食纤维素,是仔猪水肿病和腹泻的有效控制方法。建议日粮中的纤维素含量应该占5%。应用乳清粉乳清粉中乳糖含量在60%~70%,在日粮中添加10%~30%乳清粉,乳糖发酵生成乳酸,能降低胃肠pH,提高消化酶的活性,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应用添加剂硒和维生素E缺乏会破坏免疫系统,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仔猪日粮中补加硒0.3~0.4毫克/千克、维生素E 100毫克/千克时,抗大肠杆菌血浆抗体滴度比对照组高2~3倍。饲用微生物添加剂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益菌在肠内大量繁殖,能产生有机酸,降低胃肠pH等多种功能。抗生素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喹乙醇、土霉素碱、硫酸抗敌素等,不但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其中杆菌肽锌和硫酸抗敌素合并使用效果较理想。锌缺锌可使胃肠黏膜发生炎症,胃肠的运动机能和分泌机能紊乱,导致消化吸收率下降。来源于高剂量氧化锌的锌离子能抑制大肠杆菌的呼吸链,削弱其活性,从而减少甚至杜绝大肠杆菌病。乳酸锌、葡萄糖酸锌、氧化锌、硫酸锌均可作为仔猪日粮的添加剂。效果较好的是乳酸锌,而比较经济实用的是氧化锌(0.06%比例拌料)。仔猪使用高锌日粮时,要按比例相应增加其他微量元素的用量,尤其铜和铁,一般按锌、铜比4:1和锌、铁比1:1.5的比例添加硫酸铜和硫酸亚铁,要留意仔猪血红素状况。充分补饲在断奶前充分补饲,可使仔猪对饲料抗原获得免疫耐受性,能减轻或避免断奶后仔猪的超过敏反应。如补饲不充分,仔猪免疫系统处于待发而非耐受状态。当断奶后,再次接触抗原性饲料时,超过敏反应更加强烈。对抗原性饲料充分补饲,并保持断奶前后日粮种类不变,可明显降低断奶后过敏反应的程度。断奶技术由于我国仔猪料是玉米一豆饼类型,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不适宜仔猪消化生理特点。因此,断奶不宜过早。大量试验证明,断奶越早,发病率越高。一般35~4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要逐步进行,即在断奶前1~5天减少喂乳次数,最后2天将母猪移舍,以减小心理性应激。断奶时最好采取移母留子的办法,让仔猪留在原地饲养。断奶措施要有利减小断奶应激。少量多餐限制仔猪采食量,有助于避免消化不良及其他副作用,有助于减少进入肠道的饲料蛋白质,从而减少饲料蛋白质的抗原作用和腐败作用,减少大肠杆菌的繁殖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仔猪断奶初期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最好能保证料槽内不断料,让其自由采食。断奶仔猪饲喂次数增多,发病机会减少,这是防制断奶仔猪水肿病十分重要的措施。其他疾病及治疗大肠杆菌可以继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或病后,尤其是当仔猪发生消化道疾病时,大肠杆菌即可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以至于达到临床显着水平。对仔猪消化不良(粪便灰白色,拉稀等)要及时治疗。便秘、肠道弛缓,蠕动缓慢,有利于肠道内大肠杆菌繁殖到致病水平。
在还没有实用的免疫预防方法时,预防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在于加强管理。首先要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尽量降低大肠杆菌传入猪群内。在已有菌株存在的猪群要增强仔猪抵抗力,降低病原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的感染达到致病水平。

❻ 羊的脸发肿是什么病啊

光是这点特征 很难诊断,如果能多提供几个特征就好一点。
羊脸肿 不吃不叫,我的推断是口腔疾病,你的羊开始有没有流口水之类的特征。初期是嘴角周围先肿,再是脸肿吗?口唇周围有没有出现丘疹?像大豆一样。或者水疱,如果是 就可能是触染性脓疱口炎,只是推断 哈

❼ 新生羔羊水肿肚怎么回事

羊水肿病多发生于羔羊出生后30-60天,但成年羊只也有发生。一般多发生于早春时节气温骤变时。由于母羊长期不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特别是硒严重不足,会造成母羊严重营养不良而体况较差所致。

一般多突然发病,常见不到任何症状便突然死亡。陆续发病的羔羊体温升高至40.5~41.5℃,精神沉郁,后肢摇摆不稳,四肢无力,有的羊频频回头观腹,叫声嘶哑,急促喘叫不停,听诊心跳加快、微弱,有的羔羊听诊腹腔有水音。

治疗羊水肿病可以用“强力抗菌星”(主要成分为硫酸庆大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羔羊2毫升,成年羊10毫升,配合呋噻米羔羊3毫升,成年羊1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进行治疗。那些腹部的积液是在血液里的,不能抽,对羊羔的伤害很大,只要吃东西喝水就会有,因为肝脏排不了°,肾排不出那些废物,积液猪腰就是毒和废物,这是个慢性肝肾炎症,用药方面的速尿,利尿的西药会引起:低钾血症、肝硬化晚期、肾衰竭,西药容易伤肝,不建议用!上面的都是中药成份的药,适合长期用,也不会损害肝肾。

喂食就少吃点,可以多分几次喂,但不能一次喂饱,尽量少喝水,喝纯净水或蒸馏水即可。

服药后,检查羊羔眼睛鼻子是否正常湿润,手摸脚板磨手程度和精神状态来判断羊羔病情轻重,因这病羊羔会特别爱喝水的!在饮食方面要控制好,不宜过多!要是羊羔因腹水引起不吃东西和发烧的话,会很危险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好体温!可用电子体温计,药店有卖的。

❽ 羊羔下颌水肿

先驱肝虫,然后用消炎药,阿米卡星注射液连用三天,病羊隔离。加强饲料管理多喂些豆饼,第一是羊肝蛭第二是大肠杆菌和别的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❾ 小羊羔容易得什么毛病

一、羔羊肺炎:羔羊肺炎多发生于半月龄至2月龄的羔羊,呈流行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病原为双肺双球菌,以肺和胸膜同时发炎为特征。
特点:多在天气忽冷忽热情况下突然发病,经呼吸道感染,接触传播。风寒感冒是诱发本病的根源。
诊断注意要点:
(1)主要发生于产后数周的羔羊,尤其是体质差的小羊。
(2)体温升高41~42℃,精神沉郁,连声咳嗽,颈部肌肉抽搐。
(3)口腔黏膜充血,呼吸加快,流脓性鼻涕。
(4)个别羔羊会出现腹泻,急性者1-2天即死亡,慢性者半月才能耐过。
(5)解剖见整个肺部充血发炎,胸腔有红色积液,肝、肺肿大,心外膜、胸外膜有纤维性沉着物。
防治方案
1:主要还是以预防为原则。发现可以病例,立即隔离,圈舍消毒,防止传播。
2:青霉素20万,注射用水3ml,一次肌内注射,每天3次,连用3天。
3:氢化可的松2ml,异丙嗪0.1ml,一次肌内注射。
4:为了降温,可用30%的安乃近滴鼻,每次1-2滴(0.1ml)
二、羔羊消化不良
出生周龄内羔羊,突然表现消化不良,以腹泻衰弱,停止哺乳为特征。
发病特点
外界气温低,羔羊受寒冷刺激过久,引起体能消耗过度,胃肠消化能力下降,食欲下降。(反之,外界气温过高,空气干燥,则会引起羔羊体内水分蒸发量大,易引起缺水,然而引起胎粪停滞或者便秘)
诊断要点
1:畏寒,身体蜷缩,卧而懒动,拉黏稠淡绿色粪便,污染尾下周围。
2:严重是呼吸加快,出现脱水症状,皮肤失去弹性。
3:口腔黏膜苍白、干燥,衰弱,卧地不起。
防治方案
1:生姜红糖水(姜10克,红糖20克)或者茶叶红糖水,熬制,每次灌服10ml每天2次,连服2天
三、羔羊低血糖症
初生羔羊2-3天内,表现体质虚弱,不能站立,甚至头颈也不能抬举。
发病特点
1:母源性:由于母羊孕期营养不良,多胎怀孕,胎儿虚弱所致。
2:分娩不顺利,难产,产程时间过长,引起羔羊元气大伤,衰弱所致。
诊断要点
1:出生后,羔羊表现衰弱,无精神,体温偏低,走动无力,东倒西歪,无哺乳动作,全身寒战。
2:口色干燥,缺乏津液,耳尖、四肢凉感。
防治方案
1:用25%葡萄糖,次20ml,一次灌服。
2:党参10克,附子10毫克,桂枝1克,加水熬制100ml,每次5ml,一次灌服,每天一次,连服三天。
四、羔羊便秘
羔羊出生后,36小时未见排出胎粪,为羔羊胎粪停滞,应采取治疗措施,否则会危及生命。
发病特征:先天不足,出生后没有及时吃到初乳(初乳具有刺激肠胃蠕动和分泌作用,可促进胎粪及时排出),致使胎粪停滞,就有可能发生便秘,另外,产羔时,外界气温过高,空气干燥,羔羊体内水分蒸发量大,也能引起羔羊体内缺水而引起胎粪停滞。
诊断要点:
1:羔羊不安,时做排粪姿势,拱背努责,举尾,发出痛苦吭声,叫声。
2:有时急起急卧,表现腹痛感,哺乳不欢,口腔干燥,眼结膜充血。
防治方案
1:用双氧水20ml一次灌入直肠内,或者开塞露、肥皂水。
2:氨甲酰胆素1~2滴,滴入鼻孔。
3:巴米一个,麸皮10克,放入铜勺中炒至焦黑后,研磨,一次灌服。
五、羔羊痢
羔羊痢是以大肠杆菌为主,由多种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并发症,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粪便带血,迅速脱水为特征。
特点:
(1)此病多在每年立春前后,气候多变,营养不良,圈舍潮湿,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2)呈地区性流行,3月龄以前的羔羊发病最多。
(3)病羊排泄物和有病原的陈旧羊产房是传染源,多经消化道感染。
诊断要点:
(1)败血型:多见于出生后5日左右的羔羊,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42℃,呼吸浅表,口吐白沫,四肢关节肿大,行走困难,卧底后头向后仰,可视黏膜有出血点,眼睑水肿。
(2)肠胃型:多见于6-8周龄左右的羔羊,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眼结膜充血,水样腹泻,拉灰白色恶臭稀便,肛门失禁,双后肢被粪便污染。
治疗方案
(1)为了预防本病的发生,产羔场所应进行消毒,对刚出生的羔羊口腔滴入0.5ml氟苯尼考注射液。
(2)对孕后期母羊注射羔羊甲醛苗
(3)对病初羊用0.5%环丙沙星注射液,每KG 0.5毫克,一次肌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
对于羔羊痢疾,最好不要用痢特灵内服,掌握不好剂量会因剂量多大而中毒死亡

❿ 小尾寒羊头部水肿

这可能是脑炎,很难治愈的,注射青霉素来治疗。

阅读全文

与羊羔头部水肿怎么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下水高锰酸钾指数测量方法 浏览:332
纤维桩使用方法 浏览:684
贵州点光源安装方法 浏览:806
化学镀方法和技巧 浏览:492
宝宝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457
csgo连入专属服务器失败解决方法 浏览:938
溶液酸碱性计算方法 浏览:204
战马贴膜的正确方法 浏览:172
复印机安装与操作方法 浏览:20
概率中的个数计算方法 浏览:828
金帅洗衣机使用方法 浏览:653
怎么选择桩的施工方法 浏览:587
联想笔记本限速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85
怎样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浏览:57
子宫肌层2mm治疗方法 浏览:798
波纹排水管安装方法 浏览:258
华为网络密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11
含羞草如何种植方法 浏览:359
小米note微信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3
在家制作红枣糕的简单方法 浏览: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