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车间定置管理如何实施
纯手打。定置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现场管理方法和技术,它是5S活动中整理,整顿针对实际状态的深入与细化,是一个动态的整理整顿体系,是在物流体系各工序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它主要研究生产要素中人,物,现场三者的关系,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以物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善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际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从而使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优化企业物流系统,改善管理,建立起现场的文明秩序,使企业实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时尽其效,达到高效,优质,安全的生产效果。
Ⅱ 如何实施5s定置管理
如何实施5S定置管理-现场操作方法
◎定置管理与5S活动的关系
“定置”是定置管理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是根据安全、质量、效率、效益和物品本身的特殊要求,而科学地规定物品放置的特定位置。
定置管理是研究和改善现场的科学方法,研究分析生产线场中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和关系,做到“人定岗、物定位、危险工序定等级,危险品定存量,成品、半成品、材料定区域”,寻找改善和加强现场管理的对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效率的不良因素。
定置管理是以生产现场为管理对象,研究人、物、场所的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整理、整顿、改善生产现场条件,促进人、机器、原材料、制度、环境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它使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趋于科学化。
定置管理的对象是确定定置物的位置,划分定置区域,并做出明显的标志。定置管理的范围包括生产现场、库房、办公室、工具柜(箱)、资料柜、文件柜等。定置管理是“5S”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是“5S”活动的深入和发展。
◎定置管理的类型
根据定置管理的不同范围,可把定置管理分为五种类型:
1.全系统定置管理
全系统定置管理即在整个企业各系统各部门实行定置管理。
2.区域定置管理
区域定置管理即按工艺流程把生产现场分为若干定置区域,对每个区域实行定置管理。
3.职能部门定置管理
职能部门定置管理即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对各种物品和文件资料实行定置管理。
4.仓库定置管理
仓库定置管理即对仓库内存放物实行定置管理。
5.特别定制管理
特别定制管理即对影像质量和安全的薄弱环节包括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等的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的内容
1.工厂区域定置
工厂区域定置包括生产区和生活区。
生产区包括总厂、车间、库房定置等。如总厂定置包括车间界限划分,大件报废物摆放,改造厂房拆除物资临时存放,垃圾区、停车场等。车间定置包括工段、工位、机器设备、工作台、工具箱、更衣箱等。库房定置包括货架、货柜、贮存容器等。
生活区定置包括道路建设、福利设施、园林修造、环境美化等。
2.现场区域定置
现场区域定置包括毛坯区、半成品区、成品区、返修区、废品区、易燃易爆污染物停放区等。
3.现场中可移动物定置
现场中可移动物定置包括劳动对象物定置(如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等),工卡、量具的定置(如工具、量具、容器、工艺文件、图纸等),废弃物的定置(如废品、杂物等)。
◎按内容划分的定置物类型
根据定置物的内容可分为:
1.生产现场定置物
生产现场定置物包括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可修品、废品、工具柜、材料架、设备(机、电)、仪表、刀量具、模具、容器、运输工具(车)、原材料、元器件、废料箱、工作台、更衣柜等。
2.库房定置物
库房定置物包括材料架、材料柜、运输车、办公用具、消防设施等。
3.办公室定置物
办公室定置物包括办公桌、工作椅(凳)、文件柜、资料柜、电话、生活用品、茶几、会议桌等。 ◎按重要性划分的定置物类型
根据定置物在生产过程中与人的结合程度分为:
(1)A类
人与物外部紧密结合状态。如正在加工、装配、调试、交验的产品,以及在用的工量具、模具、设备、仪表等。
(2)B类
指待用或待加工类,如原材料,元器件,待装配的零、部、整件等。此类物品将随时转化为A类。
(3)C类
指人与物处于待联系状态。如交验完待转运的产品,暂时不用的工具、材料等。
(4)D类
指人与物已失去联系的物品。如报废的产品、废料、垃圾等,都处于待清理状态。
按分类摆放,经常整理A类,及时转运B类,清除C类和D类。
◎定置管理的程序
步骤1:对生产现场和生产任务进行平衡。
步骤2:根据定置管理的原则进行定置设计、确定定置物的摆放位置,各类区域的划分要因地制宜。 步骤3:绘制定置管理平面图。
步骤4:对生产现场进行整理、整顿、清洗、定置、验收工作。
步骤5:验收分为自验、厂验、商机机关验三级。
◎定置管理技法
定置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整理整顿体系,是在物流系统各工序中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因此要根据现场所有的实际情况,运用现场诊断作业研究、工艺分析、动作分析、环境因素分析等基本技法,对现场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进行定置管理设计。
1.现场诊断
对现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设计方案,使其达到预定管理目标。
①工作现场有哪些工具、物品须要定置管理。
②采用什么方法方便管理。
2.作业研究
分析操作者与机器的位置,需定置什么工具、物品。
操作者动作分析,设置合理定置管理。
通过作业者和班组作业的分析,人和机械的配置分析,研究作业者的工作效率,去掉作业中不合理状态,清除人和物结合的不紧密状态,消除生产、工作现场无秩序状态,从而建立起高效率、合理文明的生产秩序。
3.工艺分析
以工艺分析为原则,按物的加工处理过程,分成加工、搬运、检查、停滞、储存五个环节。同时分析工序的叫那个条件、经过时间、移动距离,从而确定合理的工艺路线、运输路线,使改进后的环境达到人、物、场所一体化。
4.动作分析
研究作业者动作,分析人与物的结合状态,发现合理的人、物结合状态,使作业标准化,使物品定置规范化,使人、物、场所结合高效化。
5.环境因素分析
凡环境因素不符合国家环境标准要求的情况都必须改善,达到国家标准。
◎定置管理图的悬挂
定置管理图就是在对现场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后,绘制新的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场所的相互关系的定置管理平面图。
1.车间定置图
要求图形醒目、清洗,且易于修改、便于管理,应将图放大,做成彩色图版,悬挂在车间的醒目处。
2.区域定置图
区域定置图是车间的某一工段、班组或工序的定置图,定置蓝图可张贴在班组园地中。
3.办公室定置图
办公室定置图要做定置图示版,悬挂在办公室的醒目处。
4.库房定置图
库房定置图应做成定置图示版,悬挂在库房醒目处。
5.工具箱定置图
将工具箱定置图绘成定置蓝图,贴在工具箱门内。
6.办公桌定置图
将办公桌定置图统一绘制蓝图,贴于办公桌上。
7.文件资料柜定置图
将文件资料柜定置图统一绘制蓝图,贴于资料柜内。
◎定置管理操作项目内容
定置管理操作项目内容一览表见表FNCNC-HR-5S-27。
定置管理操作项目内容一览表
表FNCNC-HR-5S-27
◎推行定置管理的实务技巧
1.定置实施
定置实施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阶段,也是定置管理工作的重点。包括一下三个步骤:
(1)清除与生产无关之物
生产线场中凡与生产无关的物品,都要清除干净。清除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应本着“双增双节”的精神,能转变利用便转变利用,不能转变利用时,可以变卖,转化为资金。
(2)按定置图实施定置
各车间、部门都应按照定置图的要求,将生产现场、器具等物品进行分类、搬、转、调整并定位。定置的物品要与图相符,位置要正确,摆放要整齐,贮存要有器具。可移动物,如推车等也要定置到适当位置。
(3)放置标准信息名牌
放置标准信息名牌要做到牌、物、图相符,设专人管理,不得随意挪动。要以醒目和不妨碍生产操作为准则。
总之,定置实施必须做到:有图必有物,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挂牌,有牌必分类;按图定置,按类存放,账(图)一致。
Ⅲ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设备的要求有哪些
所谓的定置管理指的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这三者之间来进行科学性的分析研究,并让三者能够在合理的情况下进行结合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企业利用定置管理可以对生产现场来进行整理、整顿,将在生产现场中不需要的一些东西抹除掉,将生产中需要的东西放在最合适它的位置,让生产现场管理实现更加的文明化、科学化,从而让企业达到高效生产、安全生产的目的。
定置管理的概念中指出,企业如果想利用定置管理来进行生产现场的管理,还需做到以下这几点:
1、企业需要对现场来进行一次实际的考察,这样才可以找到企业在生产之中存在哪一些问题,只要找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了,才可以明确定置管理的战略方向。
2、定置管理咨询企业在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还需要提出对现场改善的方案,定置管理人员要对新的方案做具体的经济分析,并和旧的工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搬运路线做对比,确认是否是比较理想的方案。
3、企业在对定置管理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生产现场的场地和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做好适合企业的定制图和信息媒介物。
4、定置管理咨询强调,在定制图设计出来之后,就需要按照定制图进行实施,按图定置,按类存放,账务一致。
5、企业按照定置管理进行管理的时候,还需要定期的对这个管理进行检验和考核,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改善。
定置管理在企业现场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合理的运用定置管理,争取通过定置管理可以帮助生产现场管理高效、优质和安全。
Ⅳ 什么是6s管理定置管理办法
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定置管理:定置管理中的"定置"不是一般意义上字面理解的"把物品固定地放置",它的特定含义是:根据生产活动的目的,考虑生产活动的效率,质量等制约条件和物品自身的特殊的要求(如时间,质量,数量,流程等),划分出适当的放置场所,确定物品在场所中的放置状态,作为生产活动主体人与物品联系的信息媒介,从而有利于人,物的结合,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对物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科学放置,称为现场物品的"定置"。
看板管理:看板管理方法是在同一道工序或者前后工序之间进行物流或信息流的传递。JIT是一种拉动式的管理方式,它需要从最后一道工序通过信息流向上一道工序传递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看板。没有看板,JIT是无法进行的。因此,JIT生产方式有时也被称作看板生产方式。
Ⅳ 定置管理三大原则是什么
定置管理的设计原则,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1、整体性与相关性:要按照工艺要求的内在规律,从整体和全局观念来协调各定置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定置功能达到最优化程度。
2、适应性和灵活性:环境是变化的,要研究定置的适应环境变化能力。
定置管理的特点:
定置管理企业中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从企业管理系统角度看,定置管理有目的性、综合性、针对性、系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目的性定置管理是分析生产场所人、物、场所的相互关系,使之有效地实现人与物的结合而进行的科学的整理整顿,它同各类物品简单的临时“归堆 ”、“划类”或摆放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定置管理的目的,是根据企业生产活动实际需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定置管理
Ⅵ 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现场管理基本方法一、 定置管理1. 安置摆放、工件按区域按类放置,合理使用工位器具。 2. 及时运转、勤检查、勤转序、勤清理、标志变化,应立即转序,不拖不积,稳吊轻放,保证产品外观完好。 3. 做到单物相符,工序小票,传递记录与工件数量相符,手续齐全。 4. 加强不合格品管理,有记录,标识明显,处理及时。 5. 安全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不得阻碍 6. 消防器材定置摆放 , 不得随意挪作他用 , 保持清洁卫生 , 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 二、 工艺管理 1. 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 2. 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 经考试合格并有师傅指导方可上岗操作 , 生产技术部不定期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 3. 严格贯彻执行按标准、按工艺、按图纸生产,对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按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4. 对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配件在进入车间后要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或有让步接收手续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5. 严格执行标准、图纸、工艺配方,如需修改或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经试验鉴定,报请生产技术部审批后主可用于生产。 6. 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鉴定、审批后纳入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 7. 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判定无异常且首件产品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8. 在用工装应保持完好。 9. 生产部门应建立库存工装台帐,按规定办理领出、维修、报废手续,做好各项记录。 10. 合理使用设备、量具、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三、 质量管理 1. 各车间应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中关于“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 2. 对关键过程按《程序文件》的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3. 认真执行“三检”制度,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如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制定不放过。 4. 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品不转序。 5. 严格划分“三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隔离区,做到标识明显、数量准确、处理及时四、 设备管理1. 车间设备指定专人管理 2. 严格执行《兰州同心电池有限公司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认真执行设备保养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做到设备管理“三步法”,坚持日清扫、周维护、月保养,每天上班后检查设备的操纵控制系统、安全装置、润滑油路畅通油线、油毡清洁、油压油位标准、并按润滑图表注油,油质合格,待检查无问题方可正式工作。 4. 设备台帐卡片、交接班记录、运转记录齐全、完整、帐卡相符、填写及时、准确、整洁。 5. 实行重点设备凭证上岗操作 , 做到证机相符 . 6. 严格设备事故报告制度 , 一般事故 3 天内 , 重大事故 24 小时内报设备主管或主管领导 . 五、工具管理1. 各种工具量具刃具应按规定使用,严禁违章使用或挪作他用。 2. 精密、贵重工具、量具应严格按规定保管和使用。 3. 严禁磕、碰、划伤、锈蚀、受压变形。 4. 车间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或已损坏的工具、量具、刃具。六、计量管理1. 使用人员要努力做到计量完好、准确、清洁并及时送检。 A . 量具必须保持完好无损,零件、附件无丢失,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者,必须及时送质量部门以便检查、修理、鉴定。 B . 禁止使用过期或不合格量具,做到正确使用、轻拿轻放、严禁碰撞,使用后擦拭干净,较长时间不使用时要涂油,正确放置。 C . 所有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按合格证书填写的有效期或质量部检测中心的通知自觉及时送检。 2 .凡自制或新购计量器具均送质量部检测中心检查,合格后办理入库、领出手续。 3 .严禁用精密度较高的计量工具测量粗糙工件,更不准作为他用,不得使用非法计量单位的量具。文件、报表、记录等不得采用非计量单位。 4 .凡须报废的计量器具,应提出申请报质量部。 七、 文明生产1 . 车间清洁整齐,各图表美观大方,设计合理,填写及时,准确清晰,原始记录、台帐、生产小票齐全、完整、按规定填写。2 . 应准确填写交接班记录、交接内容包括设备、工装、工具、卫生、安全等。 3 . 室内外经常保持清洁,不准堆放垃圾。 4 . 生产区域严禁吸烟、烟头不得随地乱扔。 5 . 车间地面不得有积水、积油。 6 . 车间内管路线路设置合理、安装整齐、严禁跑 ] 冒、滴、漏。 7 . 车间内管沟、盖板完整无缺,沟内无杂物,及时清理,严禁堵塞。 8 . 车间内工位器具、设备附件、更衣柜、工作台、工具箱、产品架各种搬运小车等均应指定摆放,做到清洁有序。 9 . 车间合理照明,严禁长明灯,长流水。 10 . 坚持现场管理文明生产、文明运转、文明操作、根治磕碰、划伤、锈蚀等现象,每天下班要做到设备不擦洗保养好不走,工件不按规定放好不走,工具不清点摆放好不走,原始记录不记好不走,工作场地不打扫干净不走。 11 . 边角料及废料等分类放到指定地点保管。 八、安全生产1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2 .经常开展安全活动,开好班前会,不定期进行认真整改、清除隐患。 4 .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 5 .特殊工种作业应持特殊作业操作证上岗。 6 .学徒工、实习生及其他学员上岗操作应有师傅带领指导,不得独立操作。 7 .交接班记录,班后认真检查,清理现场,关好门窗,对重要材料要严加管理以免丢失。 8 .非本工种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准操作设备 9 .重点设备,要专人管理,卫生清洁、严禁损坏。 10 .消防器材要确保灵敏可靠,定期检查更换(器材、药品),有效期限标志明显。 11 .加强事故管理,坚持对重大未遂事故不放过,要有事故原始记录及时处理报告,记录要准确,上报要及时。 12 .发生事故按有关规定及程序及时上报。九、能源管理1 .积极履行节能职责,认真考核。 2 .开展能源消耗统计核算工作。 3 .认真执行公司下达的能源消耗定额。 4 .随时检查耗能设备运行情况,杜绝跑、冒、滴、漏,消除长流水现象,严格掌握控制设备预热时间,杜绝空车运行。 5 .未经允许不得私接耗能设备、设施、器具。 十、 车间管理1 .车间可据公司制度,具体制定管理细则,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2 .车间做到奖罚分明,帐目齐全,分配公开、公正。 3 .严格现场管理,要做到生产任务过硬、技术质量过硬、管理工作过硬、劳动纪律过硬、思想工作过硬。 工序标准化作业对工序质量的保证起着关键作用,工序标准化在工序质量改进中具有突出地位。工序质量受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因素的影响,工序标准化就是要寻求5M1E的标准化。 1、操作人员因素(人)主要控制措施:(1) 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2) 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3) 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4) 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 2、机器设备因素(机)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2) 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3)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条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4)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3、材料因素(料)主要控制措施有:(1) 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 建立进料检验、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 (3) 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4) 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5) 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6) 生产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质量问题可追溯。4、工艺方法的因素(法)主要控制措施有:(1) 工序流程布局科学合理,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2) 能区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和控制点能标识清楚。 (3) 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和工艺操作文件。 (4) 主要工序都有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操作文件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参数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5) 工艺文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特性值经过工艺评定或工艺验证;特殊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6) 对每个质量控制点规定检查要点、检查方法和接收准则,并规定相关处理办法。 (7)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工艺文件处于受控状态,现场能取得现行有效版本的工艺文件。 (8) 各项文件能严格执行,记录资料能及时按要求填报。 5、环境的因素(环)主要控制措施有:(1) 有生产现场环境卫生方面的管理制度。(2)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等符合生产技术文件要求。 (3) 生产环境中有相关安全环保设备和措施,职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4) 生产环境保持清洁、整齐、有序,无与生产无关的杂物。可借鉴5S相关要求。 (5) 材料、半成品、用具等均定置整齐存放。 (6) 相关环境记录能有效填报或取得。 6、测量的因素(测)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4)保存校准记录。 (5)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工序标准化对5M1E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应将工序标准化工作纳入工序质量改进的整体计划之中。在制定相关标准化要求基础上,通过工序质量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工序标准化各具体要求的执行偏差,进而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工序质量改进的持续循环,促进工序标准化的真正实现和持续改进,从而实现工序质量的持续改进。
Ⅶ 如何做好定置管理
开展定置管理应按照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一)进行工艺研究
工艺研究是定置管理开展程序的起点,它是对生产现场现有的加工方法、机器设备、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研究,确定工艺在技术水平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分析是否需要和可能用更先进的工艺手段及加工方法,从而确定生产现场产品制造的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工艺研究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对现场进行调查,详细记录现行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察,对现行方法进行详细记录,是为工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所以,要求记录详尽准确。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工序繁多,操作复杂,如用文字记录现行方法和工艺流程,势必显得冗长繁琐。在调查过程中可运用工业工程中的一些标准符号和图表来记录,则可一目了然。
2.分析记录的事实,寻找存在的问题
对经过调查记录下来的事实,运用工业工程中的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方法,对现有的工艺流程及搬运路线等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方向。
3.拟定改进方案
提出改进方向后,定置管理人员要对新的玫进方案作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并和旧的工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搬运线路作对比。在确认是比较理想的方案后,才可作为标准化的方法实施。
(二)对人、物结合的状态分析
人、物结合状态分析,是开展定置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人与物,只有人与物的结合才能进行工作。而工作效果如何,则需要根据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来定。人与物的结合是定置管理的本质和主体。定置管理要在生产现场实现人、物、场所三者最佳结合,首先应解决人与物的有效结合问题,这就必须对人、物结合状态进行分析。在生产现场,人与物的结合有两种形式,即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直接结合是指需要的东西能文即拿到手,不存在由于寻找物品而发生时间的耗费。如加工的原材料、半成品就在自己岗位周围,工检量具、贮存容器就在自己的工作台上或工作地周围,随手即得。间接结合是指人与物呈分离状态,为使其结合则需要信息媒介的指引。信息媒介的准确可靠程度影响着人和物结合的效果。
按照人与物有效结合的程度,可将人与物的结合归纳为ABC三种基本状态:
A状态,表现为人与物处于能够立即结合并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操作者使用的各种工具,由于摆放地点合理而且固定,当操作者需要时能立即拿到或做到得心应手,
B状态,表现为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或尚不能很好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一个操作者想加工一个零件,需要使用某种工具,但由于现场杂乱或忘记了这一工具放在何处,结果因寻找而浪费了时间;又如,由于半成品堆放不合理,散放在地上,加工时每次都需弯腰,一个个地拣起来,既影响了工时,又提高了劳动强度。
C状态,是指人与物没有联系的状态。这种物品与生产无关,不需要人去同该物结合。例如,生产现场中存在的已报废的设备、工具、模具,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废品、切屑等。这些物品放在现场,必将占用作业面积,而且影响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安全。
因此,定置管理就是要通过相应的设计、改进和控制,消除C状态,改进B状态,使之都成为A状态,并长期保持下去。
(三)开展对信息流的分析
信息媒介就是人与物、物与场所合理结合过程中起指导、控制和确认等作用的信息载体。由于生产中使用的物品品种多、规格杂,它们不可能都放置在操作者的手边,如何找到各种物品,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来指引;许多物品在流动中是不回归的,它们的流向和数量也要有信息来指导和控制;为了便于寻找和避免混放物品,也需要有信息来确认,因此,在定置管理中,完善而准确的信息媒介是很重要的,它影响到人、物、场所的有效结合程度。
人与物的结合,需要有四个信息媒介物:
第一个信息媒介物是位置台帐,它表明“该物在何处”,通过查看位置台帐,可以了解所需物品的存放场所,
第二个信息媒介物是平面布置图,它表明“该处在哪里”。在平面布置图上可以看到物品存放场所的具体位置。
第三个信息媒介物是场所标志,它表明“”这儿就是该处”。它是指物品存放场所的标志,通常用名称、图示、编号等表示。
第四个信息媒介物是现货标示,它表明“此物即该物”。它是物品的自我标示,一般用各种标牌表示,标牌上有货物本身的名称及有关事项。在寻找物品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第一个、第二个媒介物,被引导到目的场所。
因此,称第一个、第二个媒介物为引导媒介物。再通过第三个、第四个媒介物来确认需要结合的物品。因此,称第三个、第四个媒介物为确认媒介物。人与物结合的这四个信息媒介物缺一不可。建立人与物之间的连接信息,是定置管理这一管理技术的特色。是否能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认真地建立、健全连接信息系统,并形成通畅的信息流,有效地引导和控制物流,是推行定置管理成败的关键。
(四)定置管理设计
定置管理设计,就是对各种场地(厂区、车间、仓库)及物品(机台、货架、箱柜、工位器具等)如何科学、合理定置的统筹安排。定置管理设计主要包括定置图设计和信息媒介物设计。
l.定置图设计
定置图是对生产现场所在物进行定置,并通过调蹩物品来改善场所中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场所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图。其种类有室外区域定置图,车间定置图,各作业区定置图,仓库、资料室、工具室、计量室、办公室等走置图和特殊要求定置图(如工作台面、工具箱内,以及对安全、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物品定置图)。定置图绘制的原则有:
①现场中的所有物均应绘制在图上;
②定置图绘制以简明、扼要、完整为原则,物形为大概轮腕、尺寸按比例,相对位置要准确,区域划分清晰鲜明;
③生产现场暂时没有,但已定置并决定制作的物品,也应在图上表示出来,准备清理的无用之物不得在图上出现;
④定置物可用标准信息符号或自定信息符号进行标注,并均在图上加以说明;
⑤定置图应按定置管理标准的要求绘制,但应随着定置关系的变化而进行修改。
2.信息媒介物设计
信息媒介物设计,包括信息符号设计和示板图、标牌设计。在推行定置管理,进行工艺研究、各类物品停放布置、场所区域划分等都需要运用各种信息符号表示,以便人们形象地、直观地分析问题和实现目视管理,各个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应用有关信息符号,并纳入定置管理标准。在信息符号设计时,如有国家规定的(如安全、环保、搬运、消防、交通等)应直接采用国家标准。其他符号,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产品特点、生产特点进行设计。设计符号应简明、形象、美观。
定置示板图是现场定置情况的综合信息标志,它是定置图的艺术表现和反陕。标牌是指示定置物所处状态、标志区域、指示定置类型的标志,包括建筑物标碑,货架、货柜标牌,原材料、在制品、成品标牌等。它们都是实现目视管理的手段。各生产现场、库房、办公室及其他场所都应悬挂示板图和标牌,示板图中内容应与蓝图一致。示板图和标牌的底色宜选用淡色调,图面应清洁、醒目且不易脱落。各类定置物、区(点)应分类规定颜色标准。
(五)定置实施
定置实施是理论付诸实践的阶段,也是定置管理工作的重点。其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清除与生产无关之物
生产现场中凡与生产无关的物,都要清除干净。清除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应本着“双增双节”精神,能转变利用便转变利用,不能转变利用时,可以变卖,化为资金。
2.按定置图实施定置
各车间、部门都应按照定置图的要求,将生产现场、器具等物品进行分类、搬、转、调整并予定位。定置的物要与图相符,位置要正确,摆放要整齐,贮存要有器具。可移动物,如推车、电动车等也要定置到适当位置。
3.放置标准信息名牌
放置标准信息名脾要做到牌、物、图相符,设专人管理,不得随意挪动。要以醒目和不妨碍生产操作为原则。总之,定置实施必须做到:有图必有物,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挂牌,有牌必分类;按图定置,按类存放,帐(图)物一致。
(六)定置检查与考核
定置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持之以恒。只有这祥,才能巩固定置成果,并使之不断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定置管理的检查、考核制度、制订检查与考核办法,井按标准进行奖罚,以实现定置故长期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定置管理的检查与考核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定置后的验收检查,检查不合格的不予通过,必须重新定置,直到合格为止。
二是定期对定置管理进行检查与考核。这是要长期进行的工作,它比定置后的验收检查工作更为复杂,更为重要。
定置考核的基本指标是定置率,它表明生产现场中必须定置的物品已经实现定置的程度。
其计算公式是:定置率=实际定置的物品个数(种数)/定置图规定的定置物品个数(种数)×100%。
Ⅷ 什么是现场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也称为定置科学或定置工程学。
定置管理是对物的特定的管理,是其他各项专业管理在生产现场的综合运用和补充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研究人、物、场所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是通过整理,把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不断改善生产现场条件,科学地利用场所,向空间要效益;通过整顿,促进人与物的有效结合,使生产中需要的东西随手可得,向时间要效益,从而实现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
(8)定制管理的实施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特点
1、目的性
定置管理是分析生产场所人、物、场所的相互关系,使之有效地实现人与物的结合而进行的科学的整理整顿,它同各类物品简单的临时“归堆 ”、“划类”或摆放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定置管理的目的,是根据企业生产活动实际需要 ,从优化物流系统出发,使生产过程 中的人、物、场所三者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并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理整顿,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率及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保证其产品质量)。
2、综合性
定置管理与其他各种专业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并不代替其他专业管理的职能,而是其他专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在生产现场各工序的综合运用和补充;它是为各种专业管理发挥作用、提高效率服务的,又对各种专业管理在生产现场的职能提出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为保证并促进各种专业管理在生产现场的高效率发挥职能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针对性
机械制造企业门类很多,产品结构各异,生产类型不同,工艺流程不一,即使在同一企业内部,各车间的生产特点、工艺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车间,定置管理不能简单地设计成统一模式,而是要分析各单位的客观条件,视各自的生产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定置管理体系。
4、系统性
定置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科学的整理整顿体系,它同其他人造系统一样,都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根据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从原辅材料、外购(协)件进厂起 ,到成品包装发运为止,各环节、各工序的场地、区域、岗位的各类物品进行认真定置,使其工序间的人、物、场所的相互关系始终处于最佳结合状态。
这就要在整理整顿中,充分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人、物、场所的内在联系,分析物品数量(存放量)、形状、特性、品质(功能)、时间特性,从管理 目的出发,对用于控制物流的信息媒介实现标准化,保证物流系统安全、优化、高效、有序地进行流动。
5、艰巨性
企业生产活动永远处于动态,物品定置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现场的科学整理整顿要不断地进行。随着产品及工艺的调整,其物品的定置状态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导致了定置管理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另一方面,作业者的不良习惯,如随意摆放,随意增加数量,与工作无关的物品舍不得清除或熟视无睹,随处可见“有物无帐”、“有帐无物 ”的现象等等。因而领导者、管理者、操作者思想观念与习惯的转变也十分艰巨。加深对整理整顿本质和含义的理解,克服传统的习惯和偏见,建立系统的定量管理保证体系,十分必要。
Ⅸ 什么是6s管理,定置管理,看板管理
1、6s管理:一种管理模式,是5S的升级,6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
2、定置管理:通过整理,把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不断改善生产现场条件,科学地利用场所,向空间要效益;通过整顿,促进人与物的有效结合,使生产中需要的东西随手可得,向时间要效益,从而实现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
3、看板管理:看板管理亦称“看板方式”、“视板管理”。在工业企业的工序管理中,以卡片为凭证,定时定点交货的管理制度。
“看板”是一种类似通知单的卡片,主 要传递零部件名称、生产量、生产时间、生产方法、运送量、运送时间、运送目的地、存放地点、运送工具和容器等方面的信息、指令。
一般分为:在制品看板,它用于固定的相邻车间或生产线;信号看板,主要用于固定的车间或生产线内部;订货看板 (亦称“外协看板”),主要用于固定的协作厂之间。
(9)定制管理的实施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1、6S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三现”原则,6S活动是以现场为中心而推行的一项基础管理活动,只有不断地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亮点,才能使它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
二是“问题眼光”原则,这是6S开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带着专业的角度,用心去直觉现场,把问题当问题发现出来,而且把问题当问题来对待,才能够有效地去改善现场,提高我们的现场管理水平,从而通过问题眼光的培养,使我们的员工建立正确的问题意识,
而且真正大家参与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问题眼光是我们活动的一个基础原则,必要要去正视问题,不能回避,当然这存在一个具体的要求,就是怎么样去培养员工干部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要具备问题眼光。
三是“自主”原则,也就是把要我改善变为我要改善,提高员工的改善的自主性,所以要以现场改善为中心不只是简单地去进行宣传,说教,检查评比,发现问题以后,关键是通过改善来推进。
2、定置管理工作程序
准备阶段:建立定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抓紧培训工作;广泛地发动和依靠群众。
设计阶段:现场调查,分析问题;制定定置标准;绘制定置图;
实施阶段:领导始终要身先士卒,带头贯彻执行,这是开展定置管理的关键,群众看领导,领导有多大信心,决心,群众就会有多大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发动,依靠员工。严格按定置图进行科学定置,不走过场。自查,验收,要高标准严格要求。
巩固提高阶段:开展教育;加强日常检查与考核;发挥专业部门的作用;做好定置管理的深化工作。
3、看板管理五大原则
在采用看板作为管理工具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⑴后工序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向前工序领取必要数量的零部件:需要彻底改变现有流程和方法。
前工序应该只生产足够的数量,以补充被后工序领取的零件:在这两条原则下,生产系统自然结合为输送带式系统,生产时间达到平衡。
不良品不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没有库存,后工序一旦发现次品必须停止生产,找到次品送回前工序。
看板的使用数目应该尽量减少:看板的数量,代表零件的最大库存量。
应该使用看板以适应小幅度需求变动:计划的变更经由市场的需求和生产的紧急状况,依照看板取下的数目自然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