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扑救火灾的方法有:
1、对于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干草火灾。可选择水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2、对于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
3、对于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塑料等火灾。可选择泡沫灭火器(化学泡沫灭火器只限于扑灭非极性溶剂)、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4、对于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带电火灾包括家用电器、电子元件、电气设备(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以及电线电缆等燃烧时仍带电的火灾,而顶挂、壁挂的日常照明灯具及起火后可自行切断电源的设备所发生的火灾则不应列入带电火灾范围。

(1)火灾急救有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根据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下发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 新的火灾等级标准由原来的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三个等级调整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1 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 重大火灾: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 较大火灾: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 一般火灾: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根据现场勘验、调查询问和有关检验、鉴定意见等调查情况,及时作出起火原因的认定。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制作火灾事故认定书,自作出之日起七日内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复核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无法送达的,可以在作出火灾事故认定之日起七日内公告送达。公告期为二十日,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作出火灾事故认定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查阅、复制、摘录火灾事故认定书、现场勘验笔录和检验、鉴定意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七日内提供,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移交公安机关其他部门处理的依法不予提供,并说明理由。
B. 火灾急救有哪些基本方法
(1)先控制,后消灭。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具备灭火条件时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
(2)救人重于救火。灭火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救人通道,使被困的人员得到救援。
(3)先重点,后一般。重要物资与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重要物资;火势蔓延猛烈方面与其他方面相比,控制火势蔓延的方面是重点。
(4)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取用方便,资源丰富,但要注意水不能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以下是各种灭火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酸碱灭火器。倒过来稍加摇动或打开开关,药剂喷出;适合扑救油类火灾。
2)泡沫灭火器。把灭火器筒身倒过来;适用于扑救木材、棉花、纸张等火灾,不能扑救油类、电气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一手拿好喇叭筒对准火源,另一手打开开关即可;适用于扑救贵重设备和仪器,不能扑救金属钾、钠、镁、铝等物质的火灾。
4)干粉灭火器。打开保险销,把喷管口对准火源,拉出拉环,即可喷出;适用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和电气设备等火灾。
(5)人员撤离火场途中被浓烟围困时,应采取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有条件时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嘴鼻,以便顺利撤离烟雾区;如无法逃生,可向外伸出衣物或抛出小物件,发出救人信号引起注意。
(6)疏散物资时应将参加疏散工作的员工编成组,指定负责人首先疏散通道,其次疏散物资,疏散的物资应堆放在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不得堵塞通道,并要派人看护。
C. 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灭火就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只要能去掉一个燃烧条件,火即可熄灭。人们在灭火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冷却灭火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着火的预防方法。
用水扑救火灾,其主要作用就是冷却灭火,一般物质起火,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
2.窒息灭火法
可燃物质在没有空气或空气中的含氧量低于14%的条件下是不能燃烧的。所谓窒息法,就是隔断燃烧物的空气供给。
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的含氧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而熄灭,适用于扑救封闭式的空间、生产设备装置及容器内的火灾。火场上运用窒息法扑救火灾时,可采用石棉被、湿麻袋、湿棉被、沙土、泡沫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或封闭孔洞;用水蒸气、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充入燃烧区域;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以及生产储运设备上的部件来封闭燃烧区,阻止空气进入。
D. 火灾常见的四种急救方法
一、火烧伤急救 火场烧伤处理当务之急是尽快消除皮肤受热。 1、用清水或自来水充分冷却烧伤部位; 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等包裹伤面;[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 3、伤员发生休克时,可用针刺或使用止痛药止痛;对呼吸道烧伤者,注意疏通呼吸道,防止异物堵塞; 4、伤员口渴时可饮少量淡盐水;紧急处理后可使用抗生药物,预防感染。 二、化学物品烧伤急救 当受到酸、碱、磷等化学物品烧伤时,最简单、最有效的处理办法是,用大量清洁冷水冲洗烧伤人员,一方面可冲洗掉化学物品,另一方面可使伤者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化学物品的吸收。 三、电烧伤急救 触电后,电流出入处发生烧伤,局部肌肉痉挛,且多为Ⅲ度烧伤。 1、迅速关闭电源,使伤者脱离电源; 2、伤员转移至通风处,松开衣服。当伤者呼吸停止时,施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时,施行胸外按压;并可注射可拉明等呼吸兴奋剂,促使自动恢复呼吸; 3、同时进行全身及胸部降温; 4、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对伤口用消毒纱布包裹,出血时用止血带、止血药等包扎处理。 四、有毒气体急救 1、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躬身弯腰向与烟气相反方向的安全出口逃出; 2、中毒者抢救出来后,放在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实施抢救; 3、伤员停止呼吸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能时供给氧气,并迅速送往医院。
E. 火灾逃生有哪些急救方式
火灾逃生方法
一、绳索自救法
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采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
二、匍匐前进法
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三、毛巾捂鼻法
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因此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四、棉被护身法
用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
五、毛毯隔火法
将毛毯等织物钉或夹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达到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时间的目的。
六、被单拧结法
把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或拧成麻花状,按绳索逃生的方式沿外墙爬下。
七、跳楼求生法
火场切勿轻易跳楼!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住在低楼层的居民可采取跳楼的方法进行逃生。但要选择较低的地面作为落脚点,并将席梦思床垫、沙发垫、厚棉被等抛下做缓冲物。
八、管线下滑法
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九、竹竿插地法
将结实的晾衣杆直接从阳台或窗台斜插到室外地面或下一层平台,两头固定好以后顺杆滑下。
十、攀爬避火法
通过攀爬阳台、窗口的外沿及建筑周围的脚手架、雨棚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势。
十一、楼梯转移法
当火势自下而上迅速蔓延而将楼梯封死时,住在上部楼层的居民可通过老虎窗、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顶,转移到另一家或另一单元的楼梯进行疏散。
十二、卫生间避难法
当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但千万不要钻到床底、阁楼、大橱等处避难,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烟气。
十三、火场求救法
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敲击金属物品或投掷软物品,白天应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或白布条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火场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可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下水管等逃生自救。楼层不高时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紧拴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受到火势威胁时,如果透过门缝看到烟雾不浓,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当火势不大时,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被烟火封阻,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
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或扶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因为电梯在火灾发生时往往容易因为电源被切断而无法开启,人一旦入内,危险系数就增大了。
F. 发生火灾的应急处理办法
火灾的应急处理方法
1、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2、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逃生。
3、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4、是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箭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生,可解“燃眉之急”。
5、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6、要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鼻捂严,否则会有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7、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8、为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快速从火灾逃生。
9、为暂时避难。火灾很大,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避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10、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逃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6)火灾急救有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火灾发生后避免的陷入五个错误行为
一是原路脱险。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闪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找其他出入口。
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宾馆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熟悉。多想万一,以备不测;
二是向光朝亮。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
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它能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乱撞而更易逃生。而这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三是盲目追随。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惶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
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其后。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
四是自高向下。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火焰向上飘。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
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吗?随着消防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在发生火灾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五是冒险跳楼。人们在开始发现火灾时,会立即作出第一反应。这时的反应大多还是比较理智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当选择的路线逃生失败发现判断失误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火势愈来愈大,烟雾愈来愈浓时,人们就很容易失去理智。
此时的人们也不要跳楼、跳窗等,而应另谋生路,万万不可盲目采取冒险行为,以避免未入火海而先下地狱。
G. 扑救火灾的方法有那四种
扑救火灾的方法有:
1、对于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干草火灾。可选择水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2、对于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
3、对于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塑料等火灾。可选择泡沫灭火器(化学泡沫灭火器只限于扑灭非极性溶剂)、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4、对于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带电火灾包括家用电器、电子元件、电气设备(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以及电线电缆等燃烧时仍带电的火灾,而顶挂、壁挂的日常照明灯具及起火后可自行切断电源的设备所发生的火灾则不应列入带电火灾范围。

(7)火灾急救有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灾害性燃烧现象。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遇到火灾时人们需要安全、尽快的逃生。
对于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可选用干粉、水、七氟丙烷灭火剂。
H. 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一)冷却灭火
可燃物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或持续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烧即会停止。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可能会中止。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引起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和很高的汽化热,冷却性能很好。在用水灭火的过程中,水大量地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使火焰熄灭、火势得到控制、火灾终止。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水雾,其水滴直径细小,比表面积大,和空气接触范围大,极易吸收热气流的热量,也能很快地降低温度,效果更为明显。
(二)隔离灭火
在燃烧三要素中,可燃物是燃烧的主要因素。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就可以中止燃烧、扑灭火灾。例如,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系统在喷水的同时喷出泡沫,泡沫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在发挥冷却作用的同时,将可燃物与空气隔开,从而可以灭火。再如,在扑灭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灾时,迅速关闭输送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管道的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输送管道,同时打开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通向安全区域的阀门,使已经燃烧或即将燃烧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转移。
(三)窒息灭火
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非助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此外,水喷雾灭火系统工作时,喷出的水滴吸收热气流热量而转化成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气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这也是窒息灭火的应用。
(四)化学抑制灭火
由于有焰燃烧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如果能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即可使燃烧中止。化学抑制灭火的常见灭火剂有干粉灭火剂和七氟丙烷灭火剂。化学抑制灭火速度快,使用得当可有效地扑灭初期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方法对于有焰燃烧火灾效果好,而对深位火灾由于渗透性较差,灭火效果不理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化学抑制灭火的灭火剂与水、泡沫等灭火剂联用会取得明显效果。
I. 火灾时的急救方法
(1)先控制,后消灭。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具备灭火条件时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
(2)救人重于救火。灭火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救人通道,使被困的人员得到救援。
(3)先重点,后一般。重要物资与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重要物资;火势蔓延猛烈方面与其他方面相比,控制火势蔓延的方面是重点。
(4)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取用方便,资源丰富,但要注意水不能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以下是各种灭火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酸碱灭火器。倒过来稍加摇动或打开开关,药剂喷出;适合扑救油类火灾。
2)泡沫灭火器。把灭火器筒身倒过来;适用于扑救木材、棉花、纸张等火灾,不能扑救油类、电气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一手拿好喇叭筒对准火源,另一手打开开关即可;适用于扑救贵重设备和仪器,不能扑救金属钾、钠、镁、铝等物质的火灾。
4)干粉灭火器。打开保险销,把喷管口对准火源,拉出拉环,即可喷出;适用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和电气设备等火灾。
(5)人员撤离火场途中被浓烟围困时,应采取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有条件时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嘴鼻,以便顺利撤离烟雾区;如无法逃生,可向外伸出衣物或抛出小物件,发出救人信号引起注意。
(6)疏散物资时应将参加疏散工作的员工编成组,指定负责人首先疏散通道,其次疏散物资,疏散的物资应堆放在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不得堵塞通道,并要派人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