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静电防护的措施有哪些
静电防护措施除有降低速度、压力、减少摩擦及接触频率,选用适当材料及形状,增大电导率等抑制措施外,还可采取下列措施:
1、接地:通常是指设备和人员的接地,即通过截面积符合标准的金属导线将设备接地,人员则通过手环、服装、防静电鞋等措施接地。
2、使用防静电材料:主要是使用静电耗散材料(即表面电阻在10的5次方欧姆到10的11次方欧姆之间的材料)来替代普通的材料。
比如在防静电工作区使用的防静电台垫,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包装盒等等。
3、搭接(或跨接):将两个以上独立的金属导体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其相互间大体上处于相同的电位。
4、静电屏蔽:主要是指利用法拉第笼原理,使用封闭导体来对静电源或需要防护的产品进行屏蔽。屏蔽措施还可防止电子设施受到静电的干扰。
5、对几乎不能泄漏静电的绝缘体,采用抗静电剂以增大电导率,使静电易于泄漏。
6、环境增湿:采用喷雾、洒水等方法,使环境相对湿度提高到60~70%,以抑制静电的产生,解决纺织厂等生产中静电的问题。
但环境增湿只能作为辅助措施使用,不能代替以上措施。
防静电第一步是保湿:
平时注意身体保湿。冬季气温、湿度都低,皮肤变得干燥,摩擦后容易产生静电。可以通过每天及时涂抹身体乳、护手霜来加强保湿、滋润皮肤,防止静电聚集。
增加室内湿度。可以在室内放置加湿器、一两盆水或者防静电喷雾,使得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降低产生静电的可能性,也能使皮肤保持水润状态。
提前“放电”。开门开窗前可能出现“触电”现象,为了防止被电到,可以先用手掌握住较宽的金属钥匙头或其他小金属器件,再用钥匙尖去接触一下金属门窗,提前“放掉”身上的电,就可以放心用手去开门开窗了。
平时用指尖触摸东西和人时,产生静电的瞬间会有明显的刺痛感,这是因为接触面积小,所以痛感较明显。对此,可以增加接触面积,如伸出整个手掌去触摸,这样不适会减轻。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防静电,第一步是保湿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静电防护
㈡ 最佳的防静电方法
最佳的防静电方法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冬季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比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会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
生活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人体由于自身行动或与其他的带电物体相接触或相接近而在人体上产生并积聚的静电.因而避免静电的产生的方法是注意穿着,少同其它带电物相接触等等。
1.一般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时,有利于磨擦产生静电。因此,在这种天气里,特别是在有暖气的房间里,使用加湿器调节空气湿度,或在家里洒些水,不便弄湿地板的地方,放置一两盆清水,使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45%以上,就不易产生静电了。
2.不要穿化纤质地的内衣裤(特别是老人、小孩、静电敏感者、查不出病因的心脏病人、神经衰弱和精神病患者),少穿化纤质毛质衣服,尽量穿纯棉内衣、内裤,以减少静电的产生。清洗化纤毛质衣物时,使用衣物柔顺剂等除静电洗涤用品,这样可减少穿用时静电的产生。
3.电视机不能摆放在卧室,因为电视机工作时,荧屏周围会产生静电微粒,这些微粒又大量吸附空中的飘尘,这些带电飘尘对人体及皮肤有不良影响。人们看电视时,同电视机保持2-3米距离,看完之后要洗脸、洗手,消除静电。
4.勤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
5.当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在水中,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随意梳理了。
6.休息时,不妨赤足,有利于体表积聚的静电释放。
7.穿旅游鞋容易使身上的静电积蓄。因为,旅游鞋的底一般都是绝缘的,身体上的静电无法由脚底排除而积蓄。因此,容易产生静电的人尽量不要穿旅游鞋。
8.饮食调节。适当增加含维生素C、A、E和酸性食物的摄取,如胡萝卜、卷心菜、西红柿可以提高血液的酸度,维持人体正常的电解质平衡;带鱼、甲鱼既可增加皮肤的弹性和保湿性,又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具有良好的除静电和控制红细胞凝聚功能;香蕉、苹果、猕猴桃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抗细胞氧化和保护细胞膜电位正常工作之功。
9.使用防静电产品。
究竟怎样才能彻底消除汽车静电、人体静电呢?彻底消除静电,就是100%的消除静电,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谁说可以,你就去告他欺骗。但是彻底消除静电危害,我走访了专家和市场,这是可能的。我也是个大的静电生产基地,我一到冬天,几乎是天天随时被静电打,也是没有办法,年年找产品,经常问专家,随时做注意,才得出以下一些有效的方式,供有和我一样经历的人使用。
消除汽车静电、人体静电、日常生活静电的最佳方式如下:
1、针对环境:加湿(增加湿度),比如洒水在地上,或放置一盆水在室内;
2、针对人体:勤洗手、多喝水、多穿纯棉的服饰(但是冬天太冷了,穿毛衣、羽绒服、皮衣都是不可避免的哟);
3、针对汽车:座套、坐垫及脚垫等尽量使用真皮、毛料或纯棉制品,还有,开车的时候速度不要太快;
4、总而言之,随身佩带一种小型的感应式人体自动静电消除器,会自动消除掉人体上的静电,解决以上几种方法。
㈢ 防静电的措施有哪些
静电防护措施除有降低速度、压力、减少摩擦及接触频率,选用适当材料及形状,增大电导率等抑制措施外,还可采取下列措施:
1、接地:通常是指设备和人员的接地,即通过截面积符合标准的金属导线将设备接地,人员则通过手环、服装、防静电鞋等措施接地。
2、使用防静电材料:主要是使用静电耗散材料(即表面电阻在10的5次方欧姆到10的11次方欧姆之间的材料)来替代普通的材料。
比如在防静电工作区使用的防静电台垫,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包装盒等等。
3、搭接(或跨接):将两个以上独立的金属导体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其相互间大体上处于相同的电位。
4、静电屏蔽:主要是指利用法拉第笼原理,使用封闭导体来对静电源或需要防护的产品进行屏蔽。屏蔽措施还可防止电子设施受到静电的干扰。
5、对几乎不能泄漏静电的绝缘体,采用抗静电剂以增大电导率,使静电易于泄漏。
6、环境增湿:采用喷雾、洒水等方法,使环境相对湿度提高到60~70%,以抑制静电的产生,解决纺织厂等生产中静电的问题。
但环境增湿只能作为辅助措施使用,不能代替以上措施。
(3)预防身体静电的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静电已然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工业的恐怖主义者。
静电不仅损害社会财产、降低产品可靠性,而且威胁人身安全、阻碍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若对静电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可以大大减小静电造成的损失,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向静电宣战!
努力控制和防止静电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静电造成的损失,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㈣ 防止身上有静电的最好方法
生活窍门
生活小窍门:如何防止身上的静电放电打击
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有时由于穿着、气候、摩擦等原因,常常导致身体积累静电,而突然碰处金属时,就会招受电击的疼痛感,某阶段常发生时甚至可以造成某种心理压力。如果暂时回避接触铁器,身上的电荷可能会积累更多,早晚会受更大的电击。 防静电腕带(有绳)1、在房屋内,地毯与鞋底摩擦后可能产生静电,在屋外也可能由于刮风导致身上带电。这时进出要碰铁门时小心,手可能挨电打。反复遇到这样的情况后,可采取如下办法避免电击:
在碰铁门时,不要直接用手直接接触铁门,而是用手先大面积抓紧一串你口袋里的钥匙(通常这并不会遭电击),然后,用一个钥匙的尖端去接触铁门,这样,身上的电就会被放掉,而且不会遭电击。
原理:手上放电的疼痛是由于高压放电,由于放电时手与铁门突然接触时是极小面积的接触,因而产生瞬间高压。如果拿出来口袋里的钥匙,先大面积握住钥匙(一串钥匙本身不能传走多少电荷因而这时也不会有电击),再用一把钥匙的尖端去接触大的导体,这时,放电的接触点就不是手皮肤上的某个点,而是钥匙尖端,因此手不会感到疼痛(也许钥匙会!----如果它有疼感的话)。
2、下出租车时也常发生电击现象。主要由于下车时身体与座位摩擦产生静电积累,而下车后关门时,手突然碰铁门就会遭电击。
这种情况常发生时,最好注意:下车时,即在身体与座位摩擦时,就提前手扶金属的车门框,可以在摩擦产生静电时,随时把身上的静电排掉,而不至于下车后突然手碰铁门时放电。
㈤ 如何防止人体静电
在天气干燥的季节,人们在开窗户、开车门时,手指常常会有刺痛感,这是人体在释放静电的表现。
研究表明,人体产生静电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干燥的空气,二是不导电的化纤衣物。如果空气比较干燥,相对湿度在40%以内,就会造成皮肤表面异常干燥,电阻值增大,局部皮肤有大量电荷堆积。如果身着化纤衣物,电荷不易导出,当手指触碰到金属导电物,人体静电会突然释放,手指就会有被电击的感觉。
怎样避免和减轻静电对身体的危害呢?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增加室内的空气湿度,在干燥的晴日,使用加湿器是最好的办法;室内最好不要选用化纤材料的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电视机、空调机、电脑等家用电器,应连接地线;冬季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选择全棉或丝织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