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景交融的方法有哪些
所谓情景交融,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文艺理论,以情景交融构成的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成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它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情,曰景。”
所谓“情”指“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是作品主旨;而“景”则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旨的形象”。意境的创作就是把二者集合起来的艺术。
2. 情景交融的方法有哪些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3. 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一览表
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间接抒情 事物:托物言志(咏物诗)(“志”即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古/今事:借古讽/伤今、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咏史怀古诗);
典故:用典抒情
描写手法:
动和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和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远近结合、声色结合、不同的感觉相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虚写,也叫曲笔):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2.表现手法(狭义):
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
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复、顶真、反语、通感、叠字等
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
浑然天成、画龙点睛、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注:
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
4. 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联想与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5. 长恨歌中情景交融是诗歌抒情的主要艺术手段 运用了哪些方式体现这一特点
《长恨歌》很多处都是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现诗歌情感的变化,比如“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就是
6. 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和通融有哪些方式
1、吸收与借鉴
(1)吸收:一种艺术之间从其他艺术中吸收之间需用的东西。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种艺术并不直接利用他种艺术的题材内容或其他因素,而只是从他种艺术所创造的境界或形式等方面得到借鉴或启示。
(2)借鉴:一种艺术从他种艺术中,或者吸取某种实质性的成分,或者只是在象形手法等方面得到启示和借鉴,从而形成相互间的联系关系。这种联系方式,是一种艺术从它本身的需用出发,吸收或借鉴了其他艺术的某些因素,并不改变它自身独立的性质。
2、配合
两种或两种艺术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是并不改变各自的性质。在这样的配合之中,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平列的,而会有主次之别。
3、结合
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独立的价值。这种结合的方式,不能理解为几种不同的艺术类型的相加,而是几种艺术因素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新的艺术品种。一些所谓的“综合艺术”,也是由几种艺术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的艺术种类。
7. 如何实现体育与艺术的有效融合
人们通常认为,体育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较远,似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从文化范畴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来看,二者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育与艺术虽然所属的领域不同,发展过程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是人类社会劳动的结晶,在文化层面和艺术内蕴方面都有着相通之处,都具有审美特性和功效,都能够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体育与艺术的交互结合是它们各自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使二者达到交互融合,促进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1 体育与艺术在历史上的融合与分离
从最初的起源来说,体育与艺术的形成过程有着相通之处,它们都是原始人类为了社会劳动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创造出来的,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审美性,是人类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例如,对于体育运动来说,最初只是对人们劳动过程的一个体现,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的喜悦或者祈求风调雨顺而创造出的一种方式。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体育源自于人们庆祝果实丰收的活动,或者是人们收获到一些猎物时,都会用舞蹈或体育活动等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从更多的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体育是与艺术息息相关的,它们产生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是两种交互融合的艺术形式。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时期开始,人们在体育运动比赛或体育活动过程中,都会穿插表演一些艺术活动,人们在观赏过激烈的运动比赛的间隙,可以通过欣赏艺术活动舒缓自己的心情,来放松自己的身心,达到张弛有度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这两种艺术形式不是无不相关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除了上文中举出的例子之外,我们也可以从很多艺术作品中领会到体育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在很多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作品中,我们可以领会到雕塑家对于力量、对于崇高、对于美的追求与向往。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雕塑作品“掷铁饼者”,领会到体育与艺术的交互融合,从雕像中领会到人物的力量与崇高,这种雕塑也代表了我们人类文明的一个侧面,这是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例子。
但是我们说通常情况下体育与艺术是交互结合在一起的,但是二者也存在着相互分离、相互割裂的时期。例如,在古代社会,很多国家发展体育运动只是为了培养能征善战的战士,只是为了提高战士的战斗力,能够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因此,我们将这种体育运动和战争和杀戮联想到一起,认为这种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毫无关系。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这些体育运动又呈现出其艺术性的一面。例如,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民间舞蹈和打击乐的结合,但是在古代社会,安塞腰鼓只是人们在戍守疆界时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战士们可以利用安塞腰鼓传递紧急情况和战事信息,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军事信息传递工具。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这种信息传递工具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为人们所喜爱,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因此,在安塞腰鼓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是与艺术息息相关的,很多体育活动都存在着审美的因素,是一种艺术美的体现。很多艺术活动也与体育运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这二者是交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2 体育与艺术交互融合的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强调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很多体育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凸显其艺术表现作用,展现出其自身的审美因素,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很多艺术活动和艺术形式也不断地与生活靠拢,开始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如很多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在发展的过程中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演变和改善,体现出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完美结合。体育运动与艺术活动的结合也是这一趋势的要求,在艺术不断的大众化、生活化的今天,体育与艺术的交互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潮流和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以中国武术为例,很多人知道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的战争过程中,是古代战士战斗经验和战争过程的一个反映,体现了人们在战争过程中的智慧。这是原始社会和古代社会人们战斗经验和格斗经验的一种反映,人们普遍认为它的审美性和艺术性不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体育运动形式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广泛运用于格斗或搏击的过程中,正逐渐凸显出其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方面的作用,这其中的艺术性也更浓厚了一些。现阶段,中国武术已经体现出其自身的艺术性,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体现,实现了体育与艺术的交互融合。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虽然在人类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体育与艺术之间有过分离和割裂的一段时期,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体育与艺术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二者体现出了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二者实现真正的交互融合,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 结语
从起源和本质属性等方面来看,体育与艺术二者之间的交互融合是必然的,是二者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虽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之间曾经出现过分离、割裂的现象,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二者之间必将出现交互融合的趋势,必将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当前,我们必须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认真体会和领悟体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促进体育与艺术的不断发展。
8. 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
艺术手法主要是夸张、象征、拟人、神化、变形、怪诞、想象等。
1.简介:
(一)夸张。夸张即夸大,言过其词。作为修辞手法,夸张就是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的特点。作为艺术手段,夸张要借助丰富的想象,扩大和强调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突出其本质特征,达到增强艺术效果的目的。
(二)象征。象征就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或联系,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强烈、集中而又含蓄、形象的表现。
(三)拟人。拟人是指赋予人类以外有形无形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能力。拟人亦称“人格化”。
(四)神化。运用神化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赋予童话形象以超自然的力量。运用神化手法时,常常借助于魔法宝物。
(五)变形。即形象的异变。童话创作中,常常运用幻想、夸张等手段把人形变成其他各种事物,或者使人体的某部分变形。前者称为全部变形,后者称为部分变形。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