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减小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
1 让物体的表面尽量光滑,
2 外形在运动方向上保持流线型可以减小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
2. 减少汽车空气阻力方法是什么
影响汽车空气阻力的主要因素是迎风面积和纵剖面形状。
减少迎风面积的方法是减小汽车横断面的几何尺寸
3. 减小阻力的方法
什么阻力?
润滑以减少机械阻力、改进外形以减小空气阻力、减小自重减少摩擦阻力
4. 怎么减少汽车行驶阻力
减小空气阻力对于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都有重要作用。如下两点:
一、设计合理的车身形状
合理地车身形状对于减小汽车的空气阻力具有重要作用,现代车身空气动力学工程师认为,低空气阻力系数值的轿车车身应遵循下列要点:
1、车身前部
发动机盖应向前下倾。面与面交接处的棱角应为圆柱状。风窗玻璃应尽可能“躺平”且与车顶圆滑过渡。前支柱应圆滑,侧窗应与车身相平。尽量减少灯、后视镜等凸出物,凸出物的形状应接近流线型。在保险杠下面的前面,应装有合适的扰流板。车轮盖应与轮胎相平。
2、整车
整个车身应向前倾斜1°~2°,水平投影应为“腰鼓”形,后端稍稍收缩,前端呈半圆形。
3、汽车后部
最好采用舱背式(hatch back)或直背式(fast back)。应有后扰流板。若用折背式(notch back),则行李箱盖板至地面距离应高些,长度要短些,后面应有鸭尾式结构。
4、车身底部
所有零部件应在车身下平面内且较平整,最好有平滑的盖板盖住底部。盖板从车身中部或由后轮以后向上稍稍升高。
5、发动机冷却进风系统
仔细选择进风口与出风口的位置,应有高效率的冷却水箱、精心设计的内部风道。
6、加装导流罩
对于货车与半挂车,在驾驶室顶部加装导流罩,可以减小空气阻力,改善燃油经济性。
二、汽车加装尾翼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阻力可分为纵向、侧向和垂直上升3个方面的作用。其中升力是由于气流通过汽车上下面时流速不同而产生压力差造成的,升力会使汽车产生向上浮起的趋势,一方面导致轮胎与地面的接触载荷减小,另一方面导致悬架几何学特性发生变化,升力通常导致汽车操纵稳定性变差。
汽车尾翼的作用,就是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使空气阻力形成一个向下的压力,尽量抵消升力,从而提高行驶的稳定性。
汽车尾翼形状尺寸是经过设计师精确计算而确定的,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不然反而会增加轿车的行车阻力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汽车空气阻力
是汽车在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由于它会阻碍汽车的行驶,故称为空气阻力,它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和坡路阻力并称为汽车的四大阻力。根据产生原因和作用机理的不同,空气阻力可以分为压力阻力、诱导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和摩擦阻力这几种。
1、压力阻力:压力阻力又称为形状阻力,是作用于汽车外表面上的法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约占空气阻力的55%~65%,是空气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机理是:当汽车向前行驶穿过空气介质时,汽车前部的空气被压缩,使作用于汽车前部的压力升高;而汽车后部形成涡流区产生负压,使作用于汽车后部的压力降低。这种前后压力差便形成了压力阻力。
2、诱导阻力:诱导阻力是指汽车在行驶时受到的使汽车向上升起的力,它约占空气阻力的6% - 8%。它的作用机理是: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流经汽车上部和下部的空气流速是不同的,上部的空气流速快,下部的空气流速慢。
根据伯努克原理,空气流速越快压力越低,因此汽车上部和下部所受到的空气压力不同,下部的压力大于上部的压力,这样就会产生一个使汽车向上升起的力,这个力就是诱导阻力。
3、干扰阻力:干扰阻力是车辆行驶时车表面突出物,如门把手、后视镜、悬架导向杆、车轴、挡泥板等引起的空气阻力,它约占整车空气阻力的12%- 18%。
4、内循环阻力:内循环阻力也称内部阻力,是冷却发动机、车内通风等昕需空气流径车体内部时形成的阻力,约占空气阻力的5%- 12%。
5、摩擦阻力: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高速流过车身,与车体表面会发生摩擦作用,从而产生阻滞力。这种由于空气的粘滞性在车身表面产生的摩擦力在汽车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摩擦阻力,又称表面阻力,约占空气阻力的5%~10%。
5. 如何大幅度减小空气阻力
①阻力和速度正相关,座椅降低速度可以减小阻力。
②流线型设计可以减小阻力。
③尽量减小前进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 减少空气阻力CD的主要措施主要有哪些
买好车,高质量的,发动机好的,最新款的,知名度高的,速度快的,省油的 !
7. 运动时各种动物减小空气阻力的方法,请详细说明一下,有图片分析更好!谢谢
看看动物世界,特别是飞行动物
捕食的时候
8. 汽车的空气阻力指的是什么,该如何进行降低
所谓的汽车空气阻力,是指汽车在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由于它会阻碍汽车的行驶,故称为空气阻力,它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和坡路阻力并称为汽车的四大阻力。根据产生原因和作用机理的不同,空气阻力可以分为压力阻力、诱导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和摩擦阻力这几种。
比较有趣的摩擦阻力。从理论上来说,车身的表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高尔夫球现象”。大家看高尔夫球的表面,并非是光滑的,而是有许多凹坑,实践证明,这些凹坑可以有效地降低空气阻力,让高尔夫球飞得更远,比表面完全光滑的球飞得远多了。汽车的表面也是如此,完全光滑的表面并不能获取最小的空气阻力,所以汽车的表面会设计一些沟槽、凸起、加强筋等,这些设计一方面会加强车体蒙皮的强度,在客观上也降低了空气阻力。当然,这些设计都是要在风洞中验证的。
9. 谁知道跑步时怎么减少空气阻力
跑步的要领
跑步的动作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只要身体各部位动作能协调、顺畅,不会造成紧张的动作,大抵就是有效的跑步动作了。
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姿势(Posture);而良好身体姿势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适当的肌肉力量。一些可以强化肌肉力量的运动如:仰卧起坐、伏地挺身、交互蹲跳、引体向上等都对维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以及获得有效的跑步动作有益。
标准的跑步姿势是,头部与躯干保持正直,身体相当放松,抬头,眼睛正视前方,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轻握微向身体中线。脚跨步向前踩时刚好是在身体重心的正下方。
初学跑步的人都犯有步幅太大(Over-striding)的错误;也就是当脚跨步向前踩时,脚着地瞬间的位置是在身体重心的前方。不论体型如何,每个人都有他适宜的步幅长度。其方法是靠经常的练习与尝试修正。
其他一些常犯的错误动作包:脚踩地时,脚尖向内或向外;身体弹跃的动作过分明显;手臂摆振太大或成左右方向摆动。跑步动作,应该是力求顺畅自然,并且将所有过分强调的动作减至最低程度。
千万不要用脚尖跑,这是一般初学者常患的毛病。这种跑法,当脚尖每次接触地面时,小腿肌肉和脚跟键承受相当大的负荷,长时间下来,小腿会有疼痛现象。以耐力型的长跑来说,以脚跟或全脚掌着地的方式跑才是合理。
呼吸的搭配对跑者的速度控制相当重要,以笔者的经验,用步数搭配呼吸是不错的做法。维持均速时,以4步吐气、2步吸气、加速时以3步吐气、3步吸气,耗氧量大时以2吐2吸为原则。
强度的控制:
控制的关键在于确定最适宜的运度强度(Workload Intensity),也就是所消的配速(Running Pace)。先了解跑步的心跳反应,在予以调整跑步的速度。反复尝试,就不难找出适当的速度了。
其公式为:(220-年龄)-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 75%+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例:年龄40岁,休息时每分钟心跳为80次
则(220-40) - 80 × 75% + 80 =100 × 75%+80 =155
即此人最适当的训练心跳数为155次/分钟
没有经验的跑者,在开始跑步时前段时间因跑得太快,很快的心跳反应状态超过了其理想心跳数,以至于后半段跑得很辛苦。
因此,对配速控制较差者,可以在开始跑后5分钟时,测量其心跳反应,再调整其跑步速度,依此方法练习,很快地就可以将配速控制得很好。一般青少年理想的运动心跳数可于每分钟150-180次之间。
跑步的运动伤害:
常见的跑步运动伤害有:胫骨骨膜发炎、膝痛、肌肉拉伤甚或断裂、肌键发炎或骨折等。发生的最大原因在于运度过度-太多、太急,因此,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强运动功能。
开始时的肌肉酸痛属于正常现象,原因是肌肉受到新的刺激的缘故,只需跑步方法正确,酸痛现象会逐渐消除。
跑步前后的暖身运动和伸展运动绝不可省略,它除了可预防伤害的发生,也可减低运动后的疲劳感及酸痛。
10. 如何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对小球的影响,要选择体积较小质量较大的小球,故选实心小球.
故答案为: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