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用灭菌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热灭菌法:通过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和酶活性消失,从而导致细胞死亡。热灭菌法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间歇加热灭菌等方法。
2. 干热灭菌法:使用火焰灼烧或烘箱内的热空气进行灭菌。干热灭菌法适用于金属器械和洗净的玻璃器皿,在150-170℃下维持1-2小时可以彻底灭菌。
3. 化学试剂灭菌:大多数化学药剂在低浓度下具有抑菌作用,在高浓度下具有杀菌作用。常用的化学灭菌剂包括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学灭菌剂需要具有挥发性,以便在灭菌后清除材料上的残留药物。
4. 间歇灭菌:连续三天,每天进行一次蒸气灭菌的方法。间歇灭菌适用于不能耐受100℃以上温度的物质,如糖类或蛋白质类物质。一般在大气压力下用蒸气灭菌1小时,温度不超过100℃,不会破坏糖类等物质,同时可以杀死孢子,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5. 辐射灭菌: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射线进行灭菌的方法。常用的辐射灭菌方法有紫外线、电离辐射(如中子射线)和激光(波长26500纳米最有效)。辐射灭菌法仅限于特定材料,因设备复杂,难以广泛应用。
㈡ 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
1. 热灭菌法:通过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和酶活性消失,从而杀死细胞。热灭菌法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间歇加热灭菌等不同方法。
2. 干热灭菌法:利用高温干燥环境进行灭菌,包括火焰灼烧法和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在150至170摄氏度下维持1至2小时,可实现彻底灭菌。
3. 化学试剂灭菌:化学药剂在低浓度下具有抑菌作用,高浓度下具有杀菌作用。常用的化学灭菌剂包括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这些试剂需要具有挥发性,以便在灭菌后清除残余药物。
4. 间歇灭菌:这是一种连续三天,每天进行一次蒸气灭菌的方法。它适用于不耐10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物质,如糖类或蛋白质类物质。通常在正常大气压下进行一次小时的蒸气灭菌,确保不超过100摄氏度的温度,避免物质破坏,同时杀死间歇培养期间可能萌发的孢子。
5. 辐射灭菌:利用射线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灭菌,常用的有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如中子射线)。此外,波长在25000至80000纳米之间的激光也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其中以波长26500纳米的紫外线最为有效。
6. 消毒剂消毒法: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化学消毒剂通常只能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而不能杀死芽孢。消毒剂可用于物料、环境、器具等的喷淋、涂擦或浸泡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0.1%至0.2%的苯扎溴铵溶液、3%至5%的酚或煤酚皂溶液、75%乙醇等。在使用时,需注意消毒剂浓度的适宜性,以防止化学腐蚀。在洁净室环境中,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等表面以及人体双手(手套)均需定期清洁和消毒。无菌室使用的消毒剂必须在层流工作台中使用,并通过0.22微米滤膜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