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炮药怎么制作方法

炮药怎么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11 12:42:13

‘壹’ 中药的炮制方法

中药的选药识药之后是炮制其中的修制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说是种药物进行炮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炮制。
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
1、拣:用于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一般是除净核粒、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粒)、泥块、沙石等,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连翘拣去果柄,杏仁拣净油粒,佩竺、荆芥拣去须根和杂草,乳香、没药拣去木屑、五灵脂拣去泥沙。
2、摘:将根茎、花叶等类药物的残茎、叶柄摘除,使药纯净,夏枯草摘梗柄,川连摘除绒根及时叶柄等。
3、揉:对某些药物须揉碎后,再通过筛、簸除去茎梗杂质,如桑叶、臭梧桐叶等;某些质地松软而呈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
4、擦:用二块木板,将药物置于中间来回唐擦,达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莱菔子、火麻仁、牛蒡子等。
5、磨:用石磨垫高磨芯,把药物磨去外皮、壳、刺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苍耳子。
6、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灰尘或茸毛,如枇杷叶、石苇须刷去叶背的绒毛;瓦楞子、牡蛎刷去沙土。
7、刮:用铁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药材外面的粗皮或青苔,如杜仲、肉桂、厚朴、黄柏等;刮去茸毛的如金狗脊、毛知平等。
8、镑、刨:用镑刀或木刨,将药物镑刨成薄片,便于入药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檀香片,苏木片等。
9、剥:将药物敲击后,取壳去种仁,或取仁去壳,如蔻仁、蔻壳、草果仁、砂仁壳、使君子仁、石莲肉、白果、桃仁、杏仁等。
10、切:切法广泛应用于根茎、藤木、皮壳、叶、草类药材,将原药或润软后的药材,按不同的药物用刀或切片机切成片或小块。一般分横切的园形、咀片,斜切的斜片,直切成顺片,横或直切成丝、方块等,切片的厚薄长短,简介如下:
(1)根、根茎和藤类:质地比较硬的切薄一些,约1.5mm左右,如独活、川芎等;质地比较疏松的切厚一些,约3mm左右,如肉苁蓉、锁阳等,形状细长的可切成小段,约长1—1.5cm,如茅根、芦根,夜交藤等。
(2)皮类:质地坚硬而厚可切成丝丝,宽约6mm,如厚朴、黄柏;质地较疏松而薄的可切成宽丝,宽约1—1.5cm,如杜仲;质地松脆者可不切,如地骨皮、远志等。
(3)叶类:质地厚而韧者,不易碎者,切成宽约o.3-1.5cm的丝,如枇杷叶、石苇等。
(4)全草类:茎较细一般可切成长1.5cm的段,如麻黄、薄荷等,较粗的一般可切成长O.6-lcm的段,如藿香,佩兰等。
(5)花、果实和种子类:较大的或难以干燥的果实可切成片,约切成3—4片,如山楂,木瓜等;有些果皮可切成丝,宽约o.5-lcm,如瓜蒌;花和较小的果实,种子一般不切。
由于药物软硬不一,大小不一,除了少药材可以干货直接切制外,一般都须通过不同程度的水浸、水洗,喷洒淋水等法,使其湿润回软后才可切制,也有需要先经烘煨、蒸软后才能切制的。
润药的办法可归纳为:水浸法,如槟榔等;水洗法,如威灵仙等;沉水法,如桂枝等;喷水法,如枳壳、薄荷等;淋水法,如荆芥、藿香等。润切法,如三棱、莪木等;蒸切法,如鸡血藤、肉苁蓉、黄芩等;煨切法,如木香、肉豆蔻等;烘切法,如独活、当归等。
总之,切片既利于药材的干燥和制剂时的粉碎,又便于配方时的称量和煎药时有效成分的煎出。
11、捣:是将药物打碎或打烂的方法。量多者放石臼内捣,量少者置冲筒内冲击捣碎,如生姜捣汁、鲜生地捣汁、砂仁捣碎等。
12、敲:用铁锤或木锤将坚硬的药物敲击成小块或碎粒.如磁石、牡蛎、石决明,海蛤壳等。杏仁、桃仁、蒌仁以手工或机械敲压扁,麦冬可敲后去心。
13、碾:将药材置碾槽(铁船)中碾碎或成粉。
14、簸、箩、筛:都是用来除净药物中的非药用部分和杂质,去掉叶屑可用簸法,除去枝梗可用筛法,除净灰屑可用箩法,一般都是同时采用的净杂方法。
15、劈,锯: 将粗、大长枝,难以切片的药物,先行劈小或锯短,如松节、茯神木、鸡血藤,鹿角、柘木等。
16、轧、榨法: 轧法现将药物轧成二片,或轧曲在一起,如川楝子、枳壳,现已改机械切片。榨法,用榨床榨去药物中之油质,以减去毒性和刺激性,如巴豆霜、千金子霜、蒌仁霜;生姜捣烂后榨取姜汁,煎膏滋药时榨取药汁。
水制
将药材用水洗、浸泡等方法加以处理,称水制法,其目的是使药物达到洁净(除去杂质、异物、非药用的盐分、泥沙、秽恶气味等),使植物类药物变软,便于切片;使矿物类药物质地纯净,细腻、同时能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水制法包括洗,淘、浸、润、渍、腌、提、水飞等项目。
1、淘洗: 用水洗漂去药物表面的泥土、杂质。淘法适用于种子、果实,比较细小的块根、根茎类药材,操作时药在水中搅拌,除去浮起杂质,反复淘洗至水清药净为度,如菟丝子、王不留行等。此法适用于较大的根和根茎,洗去泥沙为主,洗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失药效,如羌活、防风要动作快,水中洗涤时间短、又称“抢水洗”;有些含多量粘液成分的种子,水洗粘结成团,不宜水洗,如车子、葶苈于;对贝壳及某些动物药材,如牡蛎、石决明、刺猬皮等脏垢较多,洗的时间要长一些。
2、淋润: 药材不直接放入水中,而用水或其它溶液(酒、醋)反复淋洒,并乘湿用草包或蒲包包裹,使药材软化,便于加工切制,如薄荷、佩兰等。
3、浸泡: 浸是将药材用于或酒,醋短时间浸渍,以溶液为药材吸尽为度,能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如威灵仙、常山。
泡是将药物较长的伺浸在水中,它能减除药材的毒性物质,如半夏、南星,能除去动物药材附着的不洁物,如龟版、鳖甲、驴皮,虎骨等。浸泡的时间长短、应随地区、气候、季节不同而异,校情况须定期换水和不断搅拌,防止药材发霉、腐烂,变质;气温较高的季节浸泡时间宜短、气温较低的季节浸泡时间可稍长,一般浸泡至七八成透即可捞去,闷润至全部软透,动物之甲骨需将其附着物泡至腐败,能与骨甲分离为度。
4、水漂:将药物浸于清水中,反复清洗,利用水来溶解、清除某些药材的毒性,盐分及腥臭味等,便于服用和增强疗较。
水漂必须注意季节、时间以及水的多少和换水次数等,最好的季节是春秋两季,此时温度适宜,夏季气温高,易腐烂,冬季低温,易冻结,都可能致使药材变质影响药效。漂的时间,天凉稍长,天暖较短,并宜按不同的药物和药用部分而定,最好在流水中漂洗,半夏、南星等有毒根茎类,漂药时间可长些,海藻、昆布等无毒物,漂洗时间可短些。
5、渍: 其目的和方法和浸、润近似,适用于根茎类药材,浸润一般用清水,溃法既可用清水,也可用酒、醋,如大黄、黄连用酒渍。
6、腌: 腌法是用食盐或生姜、明矾等浸渍药材,能达到解毒、防腐的目的,如鲜附子以盐卤水腌制,鲜半夏以鲜生姜、白矾腌制。
7、提: 提炼,主要使结晶体盐类药物通过水溶、沉淀滤去杂质,重结晶使药物纯净,如朴硝得炼成芒硝。
8、水飞: 系借药物的微粒大小不同,在水中有不同的沉降速度,以制取微细粉末的一种方法。一般常用于矿物类药材,操作时把已经粉碎的药物加水共研,研至乳钵底部无响声时,再加较多的清水搅拌,样药材自然细浮粗沉,倾倒出上部的混悬液,然后再将剩下的粗末继续加水研磨,如此反复操作,至全部药材都变成混悬液为止。将混悬液合并静置沉淀,倾出清水,将沉淀物晒干研细备用。
水飞能防止药材研磨粉末时飞扬损耗,能将原药中可溶于水的盐类分离,能使药物特别细腻,内服时易于吸收,不致损伤肠胃,外用时可减少刺激,可提高疗效,故不溶性的矿物、贝壳类药材,如朱砂、雄黄、炉甘石、珍珠层粉、珍珠等,用作软喉、点眼、制丸剂的挂衣,均可采用水飞法制备。
火制
凡将药材直接或间接(或加入其他辅料)放置火上加热处理的方法,统称为火制法,本法使用广泛,其目的除把质地坚硬的药物,使之脆、酥便于制剂,使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容易发挥药效,防止药物的霉蛀。此外,尚有少数药物有毒或药性猛烈者,火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
火制法的适用范围虽广,然某些芳香性药物如薄荷,香薷、白蔻仁、砂仁等不能应用,火制会使芳香的有效成分挥发,损失药效,矿物中的雄黄、朱砂不能火制,见火便有毒成分砷、汞分解,加剧毒性。
根据药物的性质,以及临床的需要,使药物干燥、酥松、焦黄或炭化,主要采用炒(炙)煨、炮、煅、炼、烘、焙、烤、燎等火制方法。
1、炒:经过修制或加工切制的干燥药材,置于锅内用火加热,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称为炒,是常用的一种火制法,又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类:
(1)清炒: 根据炒的程度不同,分炒黄、炒焦、炒炭。
①炒黄 将药材置于锅内,以微火短时间加热翻动,炒至表面黄色,内部基本无变化,并能嗅到药材所散发出的固有气味,外部鼓起爆裂。炒黄是使药材膨胀,易于煎出有效成分,能矫臭,能使含甙类药材中之酶被破坏,有利于药材的保存。如炒白芍、炒党参、炒杏仁、炒枣仁、炒王不留行。
②炒焦: 将药材置于锅内以较强的火力加热,炒至外面焦黄或焦褐,内部淡黄并有焦香气味为度。如焦六油、焦山楂,此类药物炒焦,可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③炒炭:将药材置于锅中以武火加热,炒至表面枯黑,内部焦黄或褐为度,此谓炒炭存性。为防止炒后全部炭化而失去药性,出锅后及时翻动,促使热量散发,如地榆炭、槐花炭,炒炭可增强止血、收敛作用。
(2)辅料炒: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麸炒、土炒、米炒等,加液体辅料(蜜、酒、酷等)炒称炙。
①麸炒: 利用麦麸加热时发生的烟以薰黄药材的方法称为麸炒。麸炒药物多能增强健脾和胃之功,并能减少药物中的不良刺激性,或起到矫味、矫臭作用。
操作方法:先将锅加热,将干麸皮适量散布于锅内,麸皮遇热即发烟,待起浓烟时,放入药材,不断炒拌,以将药材薰黄为度,炒好立即出锅,倾入铁筛中,筛除炒焦的麸皮及灰末,晾凉即可,如出锅色泽浅者,可将出锅之药材和麸皮一起焖一些时间,如要求色浅些,过筛除去麸皮即可。
所用麦麸之量,一般十公斤药材用麸皮一公斤,以将药材薰黄为度,如麸炒白术、枳壳、僵蚕、椿白皮等。
②土炒: 用灶心土与药材同炒,使药材成焦黄色或土黄色的方法。因灶心土性味辛温,有温中、止血、止呕之效,井能中和胃酸,与药材同炒可增强补脾和胃、止呕止泻功能。
操作方法:先将灶心土研成细娄,置于锅内拌炒,等土热并驱除一些挥发物后,再将欲炒之药材倒入,炒拌至焦黄色,并可嗅到药材的焦香味时,出锅,筛去灶心土即可。
土炒所用灶心土之量,无严格规定,与药材炒拌后,使能均匀地挂上一层即可。如土炒白术、山药、白芍等。
③米炒: 将药材同大米同炒,借助热力与米的烟气将药材薰黄,这样能使药材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并能降低药材的燥性、毒性。
操作方法:米和药材同置锅中,文火炒至米呈深黄色,药物亦薰至黄色,出锅,筛去米,放凉即得,如米炒党参、山药,斑蝥米炒去毒(其米有毒应弃去,并深埋之,以免鸡鸭等食之中毒。)
④蜜炙(炒): 用蜜炒药材的方法。蜂蜜性味甘平,有补中润肺,缓急宁嗽、解毒矫味的作用,所以蜜炙的药物,能增强补中润肺之作用。操作方法 先将蜂蜜置锅中用文火熬炼至沸,去杂质,即得炼蜜。蜜炙的方法有蜜拌后炒,炒后加官蜜、先下蜜后下药物,常用者为炼蜜略加适量开水和匀于锅中,然后倒入药物,不断翻炒,使蜜与药物搅匀,蜜汁吸入药中,炒至色黄不粘手为度,然后出锅晾晾。炼蜜要注意适度,太老质稠不易炒拌,色泽不艳;太嫩则水分不易干燥、药物易粘手。
蜜炙后增加滋补、润肺作用的药物有炙黄氏,炙甘草、炙麻黄、炙紫菀、炙桑皮等。
一般用蜜量,多为每公斤药物用400克左右,体轻质松之花、草类用蜜多一些,体质较硬的极茎种子类药材,用蜜量可少一些。
⑤酒炙(炒):药物加酒炙炒的一种方法。酒甘辛大热,能引药上行、活血通络。药材经酒炙后可缓和寒性,增强活血通络作用,有助于生物碱、挥发油的溶解煎出以提高疗效,也有矫臭矫味之作用,如酒炒黄芩、川连、当归、桑寄生、牛膝等。
操作方法:将药材用黄酒或白酒适量喷洒拌匀稍焖后,置热锅内炒至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亦可将药材先于锅中炒热,再于药料上徐徐喷洒定量的酒,使其吸入药材,炒至有药材香气,药色微黄,立即出锅,凉后备用。
用酒量随各药而异,一般每公斤药材用酒200至300毫升。炒时要掌握火候,以药材不能闻到焦味,药材内部不变色为宜。
⑥醋炒: 药材与米醋同拌炒的一种方法。醋酸苦微温,能引药入肝,增强行气止痛作用,能与药物中游离生物碱结合成可溶性盐,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并有矫味除腥除臭之作用。
操作方法:将药物与一定量的米醋拌匀,等醋被吸收后,置热锅内,文火炒至药物微黄、药香逸出(也可先炒热药材,后喷一定量的醋,边炒边喷使之均匀吸收)取出摊晾。每公斤药材用醋200毫升左右。如延胡索、香附、青皮、三棱、莪术均用醋炙炒。
⑦盐炒: 将食盐或盐水与药材拌炒的一种方法。盐味咸寒,能清热凉血,入肾软坚、防腐、矫臭矫味。
操作方法:将食盐置锅内文火炒热,将药物倒人拌炒,炒至药物发胖呈黄色为度,如炒怀牛膝,灶杜仲等。也可以将食盐化水,先将药材于锅内炒热,喷洒盐水,炒至干燥,取出摊晾,如盐水炒补骨脂、黄柏、川断等。每公斤药材用盐50克。
⑧姜汁炒: 药物加姜汁拌炒的方法,生姜辛温,有驱寒性、健胃止呕、解毒之作用。
操作方法:生姜捣烂,榨取其汁,与药材拌匀焖润使姜汁吸尽,置锅内文火炒至微黄或黄色,略见焦斑时取出,如姜汁炒黄连、厚朴、竹茹、半夏等,增强药物的温散、止呕作用。
姜汁用量,各地略异,一般为每公斤药材用姜汁100—250毫升。
⑨油炙:用油炸或油拌炒药材的方法,常用芝麻油、羊脂油,使药材炙后酥脆、易于粉碎,有效成分易煎出,并可祛毒。
操作方法:将油置锅中熬至微沸,投入药材,随时翻动,炙炸至酥脆变黄,取出晾凉。如炙虎骨(使酥脆)、羊脂油炙淫羊藿(炒,可增强补肾壮阳作用),油炸马钱子(去毒,油含毒应弃去,不供食用)。
用油量视炸炙药材多少而定。
⑩鳖血拌炒: 用新鲜鳖鱼拌炒药材,可增强退虚热、止疟的作用。 操作方法:将活鳖砍头取血,用清水、黄酒稀释,拌入药物内,稍润,置文火炒至微具焦斑时,取出摊晾。如鳖血拌炒柴胡、青蒿。
2、煨:将药材用湿纸、面团包裹置于炭火中,烘房中烘烤,或放于锅内烫炒的方法,以除去不利于治疗的油脂、挥发性物质,达到缓和药性的目的。煨法可分为下列几种:
①面裹煨: 将面粉加水和成团块,包裹药材,放锅内以热沙土烫煨,或直接放人炭火中,煨至面黄黑为度,除皮备用。如煨诃子、肉豆蔻等。
②纸浆煨: 利用粗草纸将药物包裹三层以上,放入水中湿透,置锅内热沙中或炭火中煨至焦黄为度,如煨甘遂、煨生姜。
③隔纸煨:将药材切成饮片,平铺在草纸上、药片上又铺纸,纸上又铺药,这样层层堆起,置炉火旁烘烤,使部分挥发性成分及油脂,受热渗到草纸中,以减低烈性和副作用,如煨肉豆蔻、煨木香。
⑤直接煨:将药物直接埋于无焰之灰火中,使药物受热而发泡或近裂,质地松脆,如煨牙皂等。
以上诸煨法,常致药物焦化或煨制不匀,亦不适合现在配方需要,目前改为将药物置锅内清炒或麸炒,同样可达到吸去油脂及挥发性物质、麟少副作用的目的,如煨木香、煨葛根、煨肉豆蔻等。
3、炮(烫): 将药物用武火急炒,或同沙子、蛤粉、滑石粉、蒲黄粉一起拌炒的方法,炮与炒只是火候上之区别,实质相同,炮烫用武火,炒炙用文火,炮烫后使药材酥脆易粉碎,有效成分易煎出,以提高药效。
(1)炮: 药材用武火急炒,迅速取出,使表面焦黑爆烈,内部成分未散失,如炮姜,用干姜炮制后起到温中祛寒、止血止泻、守而不走的作用。
(2)沙烫: 选取颗粒均匀洁净之粗砂,置锅内加热至100℃以上,放入药材翻炒,使药材均匀受热,表面逐渐鼓起,内部组织由坚硬转为松脆,直至表面焦黄,倒入铁筛中筛去沙粒。需要醋淬者,可乘热倾入醋中,取出晾干使用,如炮穿山甲片、刺猥皮、马钱子、鸡内金等。
(3)蛤粉烫: 蛤粉受热传热较沙慢,烫药不易焦。动物胶类常用蛤粉烫,使内外受热均匀,质坚韧转为松脆。操作方法同砂烫,如阿胶珠(蛤粉炒阿胶珠),鹿胶等。此外,还有用滑石粉炒烫、蒲黄烫炒者,其烫制方法同上。
4、煅: 用强火烧制药物的方法,使药材松脆、性能改变、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药材易于加工粉碎。煅可分为明煅、暗煅两类:
(1)明煅:将药材直接置火上或锅内煅烧。直火煅烧至药材红透为止,如磁石、自然铜、礞石、牡蛎、石决明等;或将药物置坩锅内煅,使熔化、发生气泡,待完全冷却后取出,如白矾煅后为枯矾,硼砂(月石)煅后为煅月石等;亦有将直火煅红之药材,迅速投入醋或药汁盆中,使其酥脆易碎,可反复煅淬,如煅磁石,煅自然铜.煨炉甘石等。
(2)暗煅:(焖煅或干馏): 将药材放于锅中,上盖一小锅,合缝处以黄泥封固,上压一重物,小锅上放数粒米,以文火烤烧,等米变焦黄,停火后取出药材,本法适于煅炭,如血余炭、艾叶炭、陈棕炭,莲房炭等。
各种煅法要按具体品种来掌握操作过程和煅的时间,如矿石类要煅到红透为度,时间宜长;贝壳类只要煅至微红为度,时间宜短,煅得不透,不能使药疏松,煅得太过,使之灰化,则失去药效。
5、炼: 药材放入坩锅中,经加热提炼,使药物纯净或变化称炼,其主要内容一是化学方法提炼,使几种药物混合一起加热炼制,使升华或化合为另一种物质,如炼制升丹;一为净化药物,使能久藏,如芒硝炼制,失水及杂质而成纯净之玄明粉。
6、烘、焙、烤: 此三法都是把原生药或半成品,经加热,使药物干燥,便于保贮、粉碎制剂。烘焙烤一般在烘房进行或用炉灶之余热来干燥药材,为了不致影响药材质量,必须掌握好温度,一般干燥,温度不超过80℃,烘焙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含发挥油及芳香性生药,温度应控制在50℃以下。
7、燎: 是用炭火将药物的外刺、毛、须根烧去的方法,如金毛狗脊、升麻、刺猥皮等。鹿茸的茸毛,一般用燎法将毛燎焦,再用利刃刮净。
水火共制
凡将药物通过水、火共同加热,由生变热,由硬变软,由坚变酥,以改变性能,减低毒性和烈性,增强疗效,同时也起矫味作用的制法,统称水火共制法。本法包括蒸、煮、蝉。
1、蒸: 将药材置于蒸罐或笼中隔水加热的方法,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便于加工切片,利于保存。如酒蒸熟地、酒蒸大黄等。
2、煮:将药材置于水或药液中加热煮的方法,以消除药物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如醋煮芫花等。
3、蝉: 药物在沸水中短时间处理的方法,有助于除去非药用部分,及破坏酶的活性,使有效成分得以保存,如杏仁、桃仁蝉后搓去皮尖,并破坏其苦杏仁甙酶,以保存有效成分甙。
有些药物的炮制,并不单纯运用以上各种操作方法,有一些特殊品种,需用下列诸法:
1、发酵: 将药物加水加温,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使其发酵生上菌丝。如六神曲、半夏曲做成小块后,用草或麻袋盖紧,待其发酵生上菌丝后取出晒干。此法在通过发酵,能增强药物健脾胃,助消化、散风寒之作用。其它有豆豉亦通过发酵制造。
2、发芽: 将灿稻、大夏、黑大豆等用水浸湿润,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芽。发芽之目的,主要在于增加药物的健脾和胃,助消化,解表邪的作用。如谷芽、麦芽、大豆卷等。
3、制霜:将含油脂的药物去壳研碎.用数层草纸纱布包裹、压榨去其油脂,反复数次至无油为度,所得粉末称“霜”。制霜的目的可减低毒性,缓和药性,如巴豆霜、千金子霜、蒌仁霜、苏子霜等。此外,鹿角熬胶后之残角亦称鹿角霜;西瓜去瓤,中置芒硝,将其封固于黄砂罐中,放阴凉通风处,数日后罐外有白色如霜的结晶物析出,扫下即称西瓜霜。
4、染衣: 药物的外表,拌上另—种药粉,以加强主药的作用。如朱砂拌茯苓、茯神、朱砂拌灯芯、青黛拌灯芯,称朱茯苓、朱茯神、朱灯芯、黛灯芯。
5、制曲:按曲方配全药材,分别或混合加工研成粉末,用面粉调糊作粘合剂,做成方形小块,再通过发酵法,以制成曲,如六神曲、采芸曲、范志曲、半夏曲等。
从以上各种炮制方法说明,药物疗效的高低,不但取决于药物本身,而且与炮制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正如明代陈嘉谟所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也就是说炮制一定要适度.

‘贰’ 爆竹制作过程和原理

火药在一个两端密封的纸筒里剧烈燃烧, S+3C+2KNO3=SO2(气体)+3CO2(气体)+K2O+N2(气体) 瞬间产生大量气体,放出大量热,气体体积剧烈膨胀,将纸筒从中部挤破,发出巨响。
制作

传统的鞭炮制作过程分为三部分:炮身制作,*药制作和引线制作。

炮身

裁纸:在作坊里,鞭炮炮身被称为“筒”,裁纸是按一定的规格裁好制筒用的爆竹纸;

扯筒:将裁好的爆竹纸卷成一个空筒,扯筒的主要工具是扯凳,用坚木做成;

褙筒:在空筒外表褙上一层彩纸,*初是为了防水,后来更多的是出于装饰作用,褙筒纸多用宝庆(邵阳)产的红纸,或者广红纸、蜡光纸;

洗筒:将纸筒用麻绳扎成一个六角形的饼状,以便于计算筒的数目;

腰筒:扎好的纸筒很长,需要裁短,用阔刀从饼的腰上裁断,把一筒横切成两筒;

上筒:在切好的纸筒里装土、上硝;钻孔:用铁钎将每个筒子筑紧,再给每个筒子钻孔,以便放引线;

扦引:将每个引孔扦入引线;

扎引颈:引线扦入引孔后,将扦引一头的筒子扎紧,以防引线松动;

结鞭:单个的鞭炮制成后,要用棉线将它们结成一挂,因为形状像鞭,鞭炮之称由此而来;

‘叁’ 怎样泡制药酒,怎么制作药酒

炮制药酒的话,需谨慎,需严格按配方搭配泡,不可随意,小心药酒变毒酒。

‘肆’ 炮姜的制作方法

生姜是可以被加工成其他的姜的,炮姜就是其中的一种,炮姜对我们身体是有很好的作用和功效的,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是对炮姜的制作过程不是很了解的,下面小编就是为大家介绍一些。

炮制是中药加工中的专用名词,用我们平时的话说,也就是炒制,中药炮姜就是把新鲜的姜晒干以后,再放入锅中炒制,一直炒到外表发黑而内里是老黄色时,才能取出,晾凉以后即可入药。

生姜的营养成分有目共睹,在菜中加入生姜不仅能调味,而且生姜还有十分的营养功效。不少人不喜欢吃生姜,觉得太辣,这种辣不同于辣椒,有种麻辣的感觉,但喜欢的人也有,比如有人喜欢泡姜吃,可以当做早饭的小菜或者饭后来一块,都是很好的选择。

炮姜就是挑小块的姜(或姜的下脚料)晒干,先将锅内倒入适量的粗砂(经过水洗的,不带泥土的)再倒入干姜用火炒,火要温,以便加热均匀(用砂的目的也是)期间要不停地翻动,直到姜的表皮发黑(已碳化),而内部发黄时即可。这就是中药“炮姜”。

中药炮姜在泡制好了以后,是可以很好的与一些补气和补血的药一起搭配使用的,是具有温经活血和温中散寒等多种功效的,经常是被用来治疗我们的腹泻和便血以及四肢怕冷等不良症状,而且效果是非常的不错的。搭配使用还有很好的止血和止泻的功效。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中药炮姜的制作方法了,我们在生活中是会用得到的,因为我们很多情况下都是需要这种中药材来很好的调理身体的,小编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对炮姜有很好的了解和认识,适合我们脾胃虚寒的人来调养身体的。

‘伍’ 火药的制作方法和原料

在战场上枪支弹药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的人国家在战争期间都发明了很多的枪支武器上面之类的,而枪支最缺少不了的就是子弹,但是子弹是什么做的却是没有几个人清楚的,而子弹中的火药的成分到到底是有些什么东西没有几个人知道。

在最开始的火枪时,火药就是用黑火药制造的,一硫二硝三木碳,不过黑火药虽然开启了热武器的先河,但是它的威力并不是很大,尤其是作为发射药发射弹丸时,由于爆炸瞬间产生的能量不足够多,导致射程太近,甚至比不过一些强弩。

子弹屁股后面专门的底火室里面,分量很少但威力很大,只要受到冲击就会爆发,为了安全起见大多都由薄金属做成底火盖保护着,枪的击针必须猛烈的敲击底火盖使其变形,将底火药和底火台发生撞击以便引爆底火,进而通过底火孔引发整颗子弹。

二是发射药,发射药是赋予弹头动能的主要能量来源,大多是颗粒状的,一般要求性质稳定,不易因受热和受撞击而意外发火,只在底火的引发下才会爆燃,发射药主要是硝化面纤维的精制品或改进,也就是成分上和乒乓球差不多。

现代用作枪械发射药的无烟火药基础是硝化纤维,差不多就是把棉花之类塞入硝酸,用硫酸做催化,出来的叫做硝化纤维,而且看你用什么棉,含氮量比较高的硝化之后就是火棉,也就是用来做发射药的原料,含氮量比较低的硝化之后叫胶棉。

‘陆’ 如何炮制中药——黄精

【古代炮制方法】黄精的炮制方法始载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唐代创制“九蒸九晒”法,经此炮制黄精的性味有较大的变化,历代黄精炮制方法主要有清蒸、酒蒸、九蒸九晒、酒炖合蒸、黑豆制、熟地汁制等。
【现代炮制方法】
1、黄精: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片,干燥。
2、酒黄精:取净黄精,照酒炖法或酒蒸法炖透或蒸透,稍晾,切厚片,干燥。每100千克黄精 ,用黄酒20千克。
【饮片性状】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此“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头有短分枝(中药志称这种根状茎类型所制成的药材为鸡头黄精),直径1~2厘米。茎高50~90厘米,或可达1米以上,有时呈攀援状。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4~16毫米,先端拳卷或弯曲成钩。
【炮制目的】黄精性味甘甜,食用爽口。其肉质根状茎肥厚,含有大量淀粉、糖分、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多种其他营养成分,生食、炖服既能充饥,又有健身之用,可令人气力倍增、肌肉充盈、骨髓坚强,对身体十分有益。黄精根状茎形状有如山芋,山区老百姓常把它当作蔬菜食用。
【应用选择】
1、治疗肺结核: 取黄精经蒸晒干燥,洗净,切碎,加水5倍,用文火煎熬24小时,滤去渣,再将滤液用文火煎熬,不断搅拌,待熬成浸膏状,冷却,装瓶备用。一般5斤黄精可制黄精浸膏1斤,每毫升相当于黄精5g。剂量:每日4次,每次10毫升。临床观察19例,均属浸润型肺结核,其中浸润期9例,浸润溶解期2例,溶解播散期及吸收好转期各1例,静止期6例。两侧病变者11例,有空洞者6例,经单独内服黄精浸膏2个月后,病灶完全吸收者4例,吸收好转者12例,无改变者3例。6例空洞,2例闭合,4例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痰集菌检查多数转阴;血沉绝大部分病例均恢复正常值。体重及临床症状也有所改善。
2、治疗癣菌病: 取黄精捣碎,以95%酒精浸 1~2天,蒸馏去大部分酒精,使浓缩,加3倍水,沉淀,取其滤液,蒸去其余酒精,浓缩至稀糊状,即成为黄精粗制液。使用时直接搽涂患处,每日2次。一般对足癣、腰癣都有一定疗效,尤以对足癣的水疱型及糜烂型疗效最佳。对足癣的角化型疗效较差,可能是因霉菌处在角化型较厚的表皮内,而黄精无剥脱或渗透表皮能力之故。黄精粗制液搽用时无痛苦,亦未见变坏的不良反应,缺点是容易污染衣服。

阅读全文

与炮药怎么制作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梦中情人使用方法 浏览:537
蛋鸡养殖场老鼠的最佳处理方法 浏览:7
电子经纬仪测量方法 浏览:162
治疗驼背的方法图 浏览:69
火龙果种植创意小盆栽管理方法 浏览:168
什么叫学习方法 浏览:664
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解决 浏览:32
紫铜铜焊接方法视频 浏览:999
苹果手机没插卡进系统方法 浏览:694
抓鱼雷最简单方法 浏览:291
天然南红挂坠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353
两个路由器不用手机连接的方法 浏览:655
盖被子用什么方法好 浏览:606
电脑车调节器使用方法 浏览:810
第三横突综合征锻炼方法 浏览:896
狗子宫脱落治疗方法 浏览:84
mac音乐关闭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61
打开我的此电脑的方法有几种 浏览:527
砂轮销售技巧和方法 浏览:51
刺螺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