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水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水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07 15:34:57

‘壹’ 怎样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和细菌总菌数

平板计数法:采用常规涂布平板法,37℃24h后计数。培养基为营养琼指和伊红美兰琼脂。
多管发酵法:采用五管法,培养剂为液体EC培养基。
细菌总数:采用AODC法,
具体操作按徐怀恕方法进行。
活菌直接计数:采用Kogure等方法:向水样加入0.002%萘啶酮酸(Sigma
公司)和0.025%酵母膏,在37℃下培养6-24h,加入甲醛(最终浓度为2%)固定,再按AODC法镜检计数。
再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水中细菌总数与大肠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贰’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细则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主要来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1
设备和材料
1.1
温箱:36±1℃。
1.2
冰箱:0~4℃。
1.3
恒温水浴
:44.5±0.5℃。
1.4
天平。
1.5
显微镜。
1.6
均质器或乳钵。
1.7
平皿:直径为90mm。
1.8
试管。
1.9
吸管。
1.10
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2
载玻片。
1.13
酒精灯。
1.14
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乳糖胆盐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9规定。
2.2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规定。
2.3
乳糖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规定。
2.4
ec
肉汤:按gb
4789.28中4.11规定。
2.5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3.22规定。
2.6
生理盐水。
2.7
革兰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规定。
3
操作步骤
3.1
检样稀释
3.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3.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3.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3.2
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
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36±1℃
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3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
温箱内,培养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3.4
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3.5
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4
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4.1
用接种环将所有产气的乳糖胆盐发酵管培养物(见3.2条)转种于ec肉汤管内,置44.5±0.2℃水浴箱内(水浴箱内的水面应高于ec肉汤液面),培养24±2h,经培养后,如所有ec肉汤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阴性;如有产气者,则将所有产气的ec肉汤管分别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
培养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则证实为粪大肠菌群阳性。
4.2
结果报告
根据证实为粪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粪大肠菌群的mpn值。

‘叁’ 关于水中粪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1.管的规划不定,最好是带盖子的10-50ml的玻璃管,一般要最少做5个平行。
2.培养基都可以自己配的,建议用简单的lb培养基即可,药品为蛋白胨和nacl(固体用agar)。
3.塞子或盖子都可以,但一定要加。
4.需要超净台、高压灭菌锅、调温摇床这些必备仪器。
粪大肠菌群是生长于人和温血动物肠道中的一组肠道细菌,随粪便排出体外,约占粪便干重的1/3以上,故称为粪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不是细菌学上分类命名,而是根据卫生学方面的需要,而设定的一类与粪便污染有关的一组细菌,是能在44.5℃24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粪大肠菌群为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菌群,呈革兰氏阴性反应,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其生化活动能力较强,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其特点是能较快发酵乳糖,粪大肠菌群在乳糖培养基中于.37℃下进行培养,在24h内能使乳糖发酵产酸,还有甲酸解氢酶进行分解甲酸,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产生大量气体,这时,若加入伊红美兰指示剂,分解乳糖所产生的酸(带阳电荷)与伊红相染呈紫色且有金属光泽,故常用此特性来鉴定识别粪大肠菌群。
具体操作如下:
(1)发酵(产酸产气)试验
将试样液以无菌接种于双倍乳糖胆盐发酵管(其内放有倒置的小玻璃管,以收集气体)内,置44'e培养箱中培养24—48h,由于乳糖胆盐培养基是一种具有选择作用的培养基,其中胆盐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若观察到发酵管内不产酸(有酚红指示剂指示)不产气,则报告试样为粪大肠菌群阴性,未检出,检测结束。
若发酵管内产酸产气,则继续进行下列检测。
(2)鉴别培养
将有产酸产气的发酵管内试样培养液接种到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平皿上,置37℃培养18~24h;同时将该培养液接种到蛋白胨水中,置44℃培养24h。
(3)验证实验
菌落观察:在上述平皿培养基上,仔细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大肠菌群在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上其典型菌落是呈深紫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具有金属光泽,或呈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及粉紫色,中心较深的菌落。
革兰氏染色、镜检:将以上典型的(或近似的)大肠菌群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若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紫色)反应,则报告粪大肠菌群呈阴性,未检出。若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检测还需进行下一试验,以待进一步证实。
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对前已培养好的蛋白胨水中,滴人靛基质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进行靛基质反应,若液面呈玫瑰红色,呈阳性反应,则报告粪大肠菌群呈阳性,检出;若液面仍是棕黄色,则报告粪大肠菌群呈阴性,未检出。
(4)检测程序
将上述检测粪大肠菌群的操作步骤可归结为以下程序图示。
(5)检验报告
当发酵管内产酸产气,观察试液平皿上为典型粪大肠菌群菌落,并经革兰氏染色、检镜试验为阴性(—)及靛基质试验为阳性,则报告该试液经检测检出粪大肠菌群。其他结果均为未检出粪大肠菌群。

‘肆’ 水中大肠杆菌滤膜法检验

1. 消毒设备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操作,待设备运转正常后,取水样进行消毒效果检验。消毒剂发生器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待设备运转正常后,在出口处采集样品,按说明书规定的有效剂量稀释后,进行消毒效果检验。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稀释配制水样。2. 细菌加标操作程序(1) 在脱氯自来水中加入大肠杆菌,实验用菌种为大肠杆菌8099。加标量为>5×100-2×1000/100ml。(2) 将装有加标菌水样的三角烧瓶放入恒温水浴箱(20℃)中,开动磁力搅拌器5min,使细菌在水中分布均匀。先取2份细菌加标的水样,进行大肠杆菌活菌计数(阳性对照组)。(3) 待水温恒定后按说明书规定的最小剂量加入消毒剂,迅速搅拌均匀,从加入消毒剂起计时。设定3个工作时间,说明书规定的最短作用时间为T,3个作用时间分别为0.5T,T和1.5T,作用后分别吸取水样,注入装有中和剂(如硫代硫酸钠)无菌三角烧瓶中,以终止消毒作用。 对饮用水消毒处理器和消毒剂发生器应根据消毒产物的产生量及处理水最高流量进行加标采样。(4) 将中和的水样,分别取100ml、10ml、1ml各两份,用滤膜法进行大肠菌活菌计数。(5) 将未接种大肠杆菌的试验用同批培养基平板2个,置温箱中培养(阴性对照组)。试验重复三次。3. 上述试验同时,测定消毒成分和剂量,记录作用时间和水温。4. 结果评价消毒后水中大肠菌群指标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规定5.√- 必需测定项目 ; △ -如含有,需测定http://szbbs.soufun.com/2810026793~-1/23633781_23633781.htm

水中大肠菌群检验方法的改进
晁福环;芮期义;王新为;高明;欧阳川
<正> 水中细菌,包括致病菌与指标菌,因受自然条件或水处理过程的影响可以形成生理上存在缺陷,这些细菌称为损伤菌。损伤菌在适宜条件下仍可发育成正常菌落,可是直接暴露于含有抑制剂的选择性培养基时就不易生长。因此,现有远藤培养基滤膜法有可能使大肠菌检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300050 天津;300050 天津;300050 天津;300050 天津;300050 天津
【DOI】:cnki:ISSN:1004-8685.0.1991-01-021
【正文快照】:
水中细菌,包括致病菌与指标菌,因受自然条件或水处理过程的影响可以形成生理上存在缺陷,这些细菌称为损伤菌.损伤菌在适宜条件下仍可发育成正常菌落,可是直接暴露于含有抑制剂的选择性培养基时就不易生长.因此,现有远藤培养基滤膜法有可能使大肠菌检出菌数偏低,影响水质卫生学评价的准确性。为提高检出率,本文在水中大肠菌损伤状况及生长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对现用远膝培养基进行了改进研究. 一、天然水及经不同条件处理后水中大肠菌损伤状况见表l、2.裹l不同条件处理后水中大肠,抓伤状况实较条件翻伤和.。,卜飞,了气P侧价与脚脚日)‘t习分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JZ199101021.htm

1 材料 呋喃唑酮片(地产及市售,规格0.10g/片),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孔径规格0.45μm、1.2μm、3.0μm,大肠杆菌CMCC(B)〔4〕、胆盐乳糖增菌液(BL)、伊红美蓝琼脂(EMB)及大肠杆菌生化反应用培养基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 方法和结果 供试液先经离心,取上清液依次经过孔径为1.2μm或3.0μm的微孔滤膜和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取0.45μm的滤膜加入BL中增菌。
2.1 由于呋喃唑酮几乎不溶于水,故选用一次离心法、二次离心法和离心-滤膜法〔1,2〕以及离心-双重滤膜法进行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只有离心-双重滤膜结合法能确保阳性菌的检出。

表1 不同方法阳性菌的检出试验结果

方法 BL增菌48h EMB平板分离 大肠杆菌
检出结果
一次离心法 微混 未长菌落 未检出
二次离心法 澄清 未长菌落 未检出
离心-滤膜法 澄清 未长菌落 未检出
离心-双重滤膜法 混浊、产气 典型的大肠
杆菌菌落 检出

2.2 人工污染呋喃唑酮片大肠杆菌的检出情况 选用8批样品加入大肠杆菌进行人工污染5d后,采用离心-双重滤膜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8批均能检出。
表2 人工污染大肠杆菌的阳性检出情况

药品
批次 BL增菌
48h EMB
平板分离 大肠杆菌
检出结果 检出率

8批 8批出现混
浊、产气 8批呈典型菌落 8批检出 100

注:上述EMB平板分离的典型菌落均经生化反应确认检出大肠杆菌
3 讨论

3.1 虽然呋喃唑酮在水中的溶解仅达40mg/L〔3〕,但由于呋喃唑酮在BL增菌液中的最低抑菌浓度即MIC为0.01mg/L〔4〕,采用一次离心、二次离心法均未能使BL增菌液中的浓度低于0.01mg/L,采用2次离心-滤膜法,则由于供试液经孔径0.45μm滤膜过滤时残留呋喃唑酮,当加入BL增菌液后,呋喃唑酮的浓度仍高于MIC,因此大肠杆菌仍无法繁殖,而本文采用的离心-双重滤膜法,既能除去水中溶解的微量呋喃唑酮,又能把离心后上清液残留的呋喃唑酮截留在孔径1.2μm或3.0μm的滤膜上,最大程度地降低孔径0.45μm滤膜上的呋喃唑酮,也降低了BL增菌液中的呋喃唑酮浓度,所以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
3.2 人工污染大肠杆菌5d仍能检出,说明离心-双重滤膜法检验过程中不影响大肠杆菌在BL增菌液中的繁殖,能有效地保证样品的阳性检出率。
3.3 离心-双重滤膜法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难溶于水的抗菌剂在BL增菌液中的浓度,故对今后开展口服抗生素控制菌的检验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3.4 因埃希氏杆菌属的菌体,直径为0.4~0.7μm,长度为1.0~3.0μm,笔者认为采用3.0μm孔径的滤膜比1.2μm的滤膜可使实际检验效果更佳。同时,笔者也认为选择何种规格的滤膜可因样品而异,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haixyx/haix99/haix9903/990393.htm

‘伍’ 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实验步骤

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Method for examination of coliform,fecal coliform and escherichia coli in food for export
SN 0169—92
代替ZB X09 002—86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出口食品的检验。
2 设备和材料
2.1 吸管:1mL,具0.1mL刻度;5mL和10mL,具1mL刻度。
2 2 水浴箱:44.5±0.5℃。
2.3 培养箱:36±1℃,44.5±0.5℃。
2.4 冰箱:0~5℃和-15~-20℃。
2.5 均质器。
2.6乳钵和研棒。
2.7 平皿:直径90mm。
2.8天平:感量0.1g。
2.9 显微镜。
2.10 稀释瓶:100mL、200mL和500mL三角烧瓶及广口瓶。
2.11 玻璃珠:直径约5mm。
2.12菌落计数器。
3 培养基及试剂
3.1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 (LST)肉汤。
3.2 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
3.3 EC肉汤。
3.4 伊红美蓝琼脂(EMB)。
3.5营养琼脂斜面。
3.6 色氨酸肉汤。
3.7 MR-VP培养基。
3.8 Korser氏枸椽酸盐肉汤。
3.9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
3.10 Butterfield氏磷酸盐缓冲稀释液。
3.11 生理盐水。
3.12 革兰氏染色液。
3.13 Kovacs氏靛基质试剂。
3.14 甲基红指示剂。
3.15 Voges—pros kauer(V—P)试剂。
4 样品制备
4.1 以无菌操作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如有包装则用75%乙醇在开口处擦拭后取样。若不能及时检验,应将冷冻样品置于-15℃保存;非冷冻而易腐的食品,应置于4℃冰箱保存。检验前冷冻样品可于2—5℃18h内解冻,或在45℃以下15min内解冻。
4.2 不同食品样品匀液的制备
4.2.1 液体食品
以灭菌吸管取样25mL放入装有225mL稀释剂的灭菌玻璃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以30cm幅度、于7s内振摇25次(或以机械振荡器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4.2.2 固体和半固体食品
以无菌操作取25g样品,放入装有225mL稀释剂的灭菌均质杯内,于8000r/min均质1~2min,制成1:10样品匀液(也可用灭菌乳钵研磨的方法代替)。
4.3 稀释样品匀液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用稀释剂将样品匀液制成一系列十倍递增的样品稀释液,如10-2、10-3、10-4.………。从制备样品匀液至稀释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15min。
5 大肠菌群的测定
5.1 大肠菌群MPN值的测定
5.1.1 对每个样品,选择适宜的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 (LST)肉汤,每管接种1mL。
5.1.2 将接种管置于36±1℃培养48±2h。
5.1.3 观察试管的产气情况:检查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记录在24h和48h内产气的LST肉汤管数。如所有LST肉汤管均未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进一步作证实试验。
5.2 大肠菌群的证实试验
5.2.1 将所有产气管用直径为3mm的接种环移种到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管中。
5.2.2 置BGLB肉汤管于36±1℃培养48±2h。
5.2.3 记录所有BGLB肉汤管的产气管数。
5.2.4 结果报告:按BGLB肉汤产气管数,查MPN表(见附录B(补充件))报告每克(毫升)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
6 粪大肠菌群测定
6.1 用直径为3mm的接种环将所有48±2h内产气的LST肉汤管培养物移种于EC肉汤管中。
6.2 将所有接种的EC肉汤管在30min内放入带盖44.5±0.5℃水浴箱内,培养24±2h。水浴箱的水平面应高于肉汤培养基液面。应以已知为44.5℃产气阳性的大肠杆菌和44.5℃不产气的产气肠杆菌或其他大肠菌群细菌作阳性和阴性对照。
6.3 记录EC肉汤管的产气情况。产气管为粪大肠菌群试验阳性;不产气管为粪大肠菌群试验阴性。
6.4 结果报告:按产气管数,查MPN表报告每克(毫升)样品中粪大肠菌群的MPN值。
7 大肠杆菌测定
7.1 将6.3条中的EC肉汤管继续培养24h,取其产气管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EMB)平板,36±1℃培养24±2h。
7.2 检查平板上有无具黑色中心有光泽或无光泽的典型菌落。
7.3 如有典型菌落,则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2个典型菌落;如无典型菌落,则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2个可疑菌落。用接种针接触菌落中心部位,移种到营养琼脂斜面上,36±1℃培养18~24h。
7.4 将斜面培养物移种到下列培养基中进行生化试验。
7.4.1 色氨酸肉汤:在36±1℃培养24±2h后,加Kovacs氏试剂0.2~0.3mL,上层出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反应。
7.4.2 MR—VP培养基;在36±1℃培养48±2h。以无菌操作移取培养物1mL至13mm×l00mm试管中,加5%ɑ—萘酚乙醇溶液0.6mL,40%氢氧化钾溶液0.2mL和少许肌酸结晶,振摇试管后静置2h,如出现伊红色,为VP试验阳性。
将MR—VP培养物的剩余部分再培养48h滴加5滴甲基红溶液。如培养物变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若变黄色则为阴性反应。
7.4.3 Koser氏枸椽酸盐肉汤:于36±1℃培养96h记录有无生长。
7.4.4 LST肉汤:于30±1℃培养48±2h,观察试管中是否产气。
7.4.5 革兰氏染色:取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
7.4.6 大肠杆菌与非大肠杆菌生化鉴别如下:
靛基质 MR VP 枸椽酸盐 鉴定(型别)
+ + - - 典型大肠杆菌
- + - - 非典型大肠杆菌
+ + - + 典型中间型
- + - + 非典型中间型
- - + + 典型产气肠杆菌
+ - + + 非典型产气肠杆菌
如出现上表以外的生化反应类型,表明培养物可能不纯,应重新划线分离,必要时做重复试验。
7.5 结果报告: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发酵乳糖产酸产气,IMViC试验为++--或-+--,再根据LST肉汤阳性管数查MPN表,报告每克(毫升)样品中大肠杆菌MPN值。
8 大肠菌群固体培养基测定法
8.1 样品制备同第4章。
8.2 计数
8.2.1 选取适宜的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液,每个稀释度接种两个灭菌平皿,每皿1mL。另取lmL稀释剂加入一个灭菌平皿中,作空白对照。
8.2.2 将冷至45±0.5℃的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10~15mL倾注于每个平皿中。小心旋转平皿,将培养基与样液充分混匀。
8.2.3 待琼脂凝固后,再加3~4mLVRBA覆盖平板表层。
8.2.4 翻转平板,置于36±l℃培养18~24h。
8.2.5 选用有30~150个菌落的平板,计数平板上出现的典型大肠菌群菌落。典型菌落为紫红色,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菌落直径为0.5mm或更大。
8.2.6 证实
8.2.6.1 从VRBA平板上挑取10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和可疑菌落,移种于BGLB肉汤管内,36±1℃培养24h和48h,观察产气情况。
8.2.6.2 将出现产气的肉汤管判为大肠菌群阳性。对形成菌膜的阳性管,应进行革兰氏染色,以便排除革兰氏阳性杆菌。
8.2.7 结果报告
经最后证实为阳性(产气,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试管百分比乘以于8.2.5条中计数的平板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克(毫升)样品中大肠菌群数。
例:10-4样品稀释液lmL,在VRBA平板上有100个典型和可疑菌落,挑取其中10个接种BGLB肉汤管,证实有6个阳性管,则该样品的大肠菌群数为:
100×6/10×104/g(mL)=6.0×105/g(mL)
附 录 A
培养基和试剂
(补充件)
A1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 (LST)肉汤
胰蛋白 或胰酪胨(Trypticase)
20g
氯化钠 5.0g
乳糖 5.0g
磷酸氢二钾(K2HPO4) 2.75g
磷酸二氢钾(KH2P04) 2.75g
月桂基硫酸钠 0.1g
蒸馏水 1000.0mL
将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分装到有倒立发酵管的20mm×150mm试管中,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6.8±0.2。
A2 煌绿乳糖胆盐(BGAB)肉汤
蛋白胨 10.0g
乳糖 10.0g
牛胆粉(oxgall或oxbile)溶液 200.0mL
0.1%煌绿水溶液 13.3mL
蒸馏水
将蛋白胨乳糖溶于约500mL蒸馏水中,加入牛胆粉溶液200mL(将20.0g脱水牛胆粉溶于200mL蒸馏水中,pH7.0~7.5),用蒸馏水稀释到975mL,调pH7.4。再加入0.1%煌绿水溶液13.3mL,用蒸馏水补足到1000mL,用棉花过滤后,分装到20mm×l50mm试管(管内有倒立的小发酵管)中,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7.2±0.1。
A3 EC肉汤
胰蛋白 或胰酪
20.0g
3号胆盐或混合胆盐 1.5g
乳糖 5.0g
磷酸氢二钾(KH2P04) 4.0g
磷酸二氢钾(KH2P04) 1.5g
氯化钠 5.0g
蒸馏水 1000.0mL
将以上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分装16mm×150mm试管(管内有倒立的小发酵管),每管8mL。
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6.9±0。1。
A4 伊红美蓝琼脂(EMB)
蛋白胨 10.0g
乳糖 10.0g
磷酸氢二钾(KH2P04) 2.0g
琼脂 15.0g
伊红γ(水溶性) 0.4g或2%水溶液20mL
美蓝0.065g或0.5%水溶液 13mL
蒸馏水 1000.0mL
在1 000m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蛋白胨、磷酸盐和琼脂,加水补足至原量。分装于三角烧瓶中。每瓶100mL或200mL,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7.1±0.2。使用前将琼脂融化,于每100mL琼脂中加5mL灭菌的20%乳糖水溶液、2mL的2%伊红γ水溶液和1.3mL0.5%的美蓝水溶液,摇匀,冷至45~50℃倾注平皿。
A5 营养琼脂斜面
牛肉膏 3.0g
蛋白胨 5.0g
琼脂 15.0g
蒸馏水 1000.0mL
将各成分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分装合适的试管。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7.3±0.1。灭菌后摆成斜面备用。
A6 色氨酸肉汤
胰胨或胰酪胨 10.0g
蒸馏水 1000.0mL
加热搅拌溶解胰胨或胰酪胨于蒸馏水中。分装试管,每管5mL。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6.9±0.2。
A7 MR-VP培养基

7.0g
葡萄糖 5.0g
磷酸氢二钾(K2HPO4) 5.0g
蒸馏水 1000.0mL
将各成分溶于蒸馏水中,分装试管,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6.9±0.2。
A8 Koser氏枸椽酸盐肉汤
磷酸氢铵钠(NaNH4HPO4�6�14H2O) 1.5g
磷酸氢二钾(K2HPO4) 1.0g
硫酸镁(MgSO4�6�17H2O) 0.2g
枸椽酸钠(含2H2O) 3.0g
蒸馏水 1000.0mL
将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分装试管,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6.7±0.2。
A9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
蛋白胨 7.0g
酵母膏 3.0g
乳糖 10.0g
氯化钠 5.0g
胆盐或3号胆盐 1.5g
中性 0.03g
结晶紫 0.002g
琼脂 15~18g
蒸馏水 1000.0mL
将上述成分溶于蒸馏水中,静置几分钟,充分搅拌,调至pH7.4±0.1。煮沸2min,将培养基冷 45~50℃倾注平板。临用时制备,不得超过3h。
A1O Butterfield氏磷酸盐缓冲稀释液
贮存液
磷酸二氢钾(K2HPO4) 34.0g
蒸馏水 500mL
将磷酸二氢钾溶于蒸馏水中,用lmol/L氢氧化钠约175mL调至pH7.2。用蒸馏水加至1000mL贮存于冰箱。稀释液取贮存液1.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分装于合适容器后,121℃高压灭菌15min。
A11 生理盐水
氯化钠 8.5g
蒸馏水 1000.0mL
将氯化钠溶于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A12 革兰氏染色液
结晶紫染色液:
结晶紫 1.0g
95%乙醇 20.0mL
1%草酸铵水溶液 80.OmL
将结晶紫完全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
革兰氏碘液:
碘 1.0g
碘化钾 2.0g
蒸馏水 300.0mL
将碘与碘化钾先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L。
沙黄复染液:
沙黄 0.25g
95%乙醇 10.0mL
蒸馏水 90.0mL
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
染色法
a. 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min,水洗。
b. 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lmin,水洗。
c. 滴加95%乙醇脱色约15~30s,直至染色液被洗掉,不要过分脱色,水洗。
d 滴加复染液,复染lmin,水洗、待干、镜检。
结果: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A13 Kovacs氏靛基质试剂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5.0g
戊醇 75.0mL
盐酸(浓) 25.0mL
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于戊醇中,然后慢慢加入浓盐酸即可。
A14 甲基红指示剂
甲基红 0.1g
95%乙醇 300mL
将甲基红溶解于300mL乙醇中,加水稀释至500mL。
A15 Voges—Proskauer(V—P)试剂
甲液
a-萘酚 5.0g
无水乙醇 100.0mL
乙液
氢氧化钾 40.0g
用蒸馏水加 100.OmL
附 录 B
1g检样中最近似值(MPN)表
(补充件)
使用三管法,接种量分别为0.1,0.01和0.00lg。
阳性管数 MPN 阳性管数 MPN
0.1 0.01 0.001 0.1 0.01 0.001
0 0 0 <3 2 0 0 9.1
0 0 1 3 2 0 1 14
0 0 2 6 2 0 2 20
0 0 3 9 2 0 3 26
0 1 0 3 2 1 0 15
0 1 1 6.1 2 1 1 20
0 1 2 9.2 2 1 2 27
0 1 3 12 2 1 3 34
0 2 0 6.2 2 2 0 21
0 2 1 9.3 2 2 1 28
0 2 2 12 2 2 2 35
0 2 3 16 2 2 3 42
0 3 0 9.4 2 3 0 29
0 3 1 13 2 3 1 36
0 3 2 16 2 3 2 44
0 3 3 19 2 3 3 53
1 0 0 3.6 3 0 0 23
1 0 1 7.2 3 0 1 39
1 0 2 11 3 0 2 64
1 0 3 15 3 0 3 95
1 1 0 7.3 3 1 0 43
1 1 1 11 3 1 1 75
1 1 2 15 3 1 2 120
1 1 3 19 3 1 3 160
1 2 0 11 3 2 0 93
1 2 1 15 3 2 1 150
1 2 2 20 3 2 2 210
1 2 3 24 3 2 3 290
1 3 0 16 3 3 0 240
1 3 1 20 3 3 1 460
1 3 2 24 3 3 2 1100
1 3 3 29 3 3 3 >1100
注:①本表采用3个稀释度[0.1g(mL)、0.0lg(mL)和0.001g(mL)],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②表内所列检样量如改用1g(mL)、0.18(mL)和0.01g(m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10倍:如改用0.01g(mL)、0.001g(mL)和0.0001g(mL)时,则表内数字应相应增加10倍,其余类推。

‘陆’ 纯净水的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2.7细菌总数:(详见卫标) 2.7.1方法:以无菌操作方法用已灭菌过1 ml吸管,吸取已摇匀的水样1 ml注入已经过121℃20分钟灭菌的90ml生理盐水的三角烧瓶中,摇匀,称1:10的供试液.另取灭菌吸管1支,从三角烧瓶分别吸取为1:10的供试液1 ml注入经160℃2小时灭菌平皿中(共注三个平皿).然后各平皿倒入已灭菌熔化的肉汤琼脂培养基约15ml,摇匀.另再倒空白平皿,作对照.待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底朝上)置36.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后进行细菌计数.2.7.2细菌计数:将三个平皿中的平均菌落数,以稀释度的选择乘以其稀释倍数,即为水样的细菌总数.一般都是检测细菌总数的!

‘柒’ 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测定

一,用灭菌容器盛接一千毫升水样,盖好容器。二,培养皿中加上事先制备好的伊红-美蓝培养基十五毫升,冷凝后待用。三,用醋酸纤维素虑膜过虑样品(水)四,完后,取虑膜(含细菌),放到培养基上,使虑膜与培养基完全贴紧,不能有气泡。五,培养基放在三十七度下培养二十小时。六,根据滤膜出现的深紫色菌落数日(即为大肠杆菌个数)得出结论。

‘捌’ 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国家标准方法)

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SN方法)
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检验(GB方法简介)
大肠杆菌O157:H7的检验
(一)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采用三步法,即: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和证实试验。
(二)原国家商检局制订的行业标准,等效采用美国FDA的标准方法,用于对出口食品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本方法采用两步法:h
推测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LST肉汤。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K
©食界论坛 -- 我们的食界论坛,互相交流的天地 FPL8$
证实试验:将产气管培养物接种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管中,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以BGLB产气为阳性。查MPN表,报告每ml(g)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

‘玖’ 水体中大肠菌群如何检测

水的大肠菌群数是指100 mL水检样内含有的大肠菌群实际数值,以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肠道中主要有大肠菌群、粪链球菌和厌氧芽孢杆菌等多种细菌。这些细菌都可以随人畜排泄物进入水源,由于大肠菌群在肠道内数量多,所以,水源中大肠菌群的数量,是直接反映水源被人畜排泄物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国际上已公认大肠菌群是粪便污染的指标。因而对饮用水必须进行大肠菌群的检查。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常用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多管发酵法可适用于各种水样的检验,但操作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滤膜法仅适用于自来水和深井水,操作简单、快速,但不适用于杂质较多、易于堵塞滤孔的水样。

‘拾’ 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实验步骤

1、配制培养基:在培养皿中配制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一式三到五份。
2、水样稀释:均匀稀释。
3、接种并培养。
4、观察每个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的菌落(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特征鲜明)数。取均值,即得实际值。这个菌落数就对应原水样中大肠杆菌的个数。

阅读全文

与水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车辆重量测量操作方法 浏览:348
怎么写介绍一种事物以自述的方法 浏览:853
仰焊有哪些运条方法 浏览:897
cin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浏览:546
桂圆籽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730
旋转式变阻器连接方法电流走向 浏览:889
婴儿高烧385用什么方法退热最快 浏览:198
如何快速修复手臂晒伤的方法 浏览:31
唯一解决近视问题的方法 浏览:524
要有什么方法才能得到张真源 浏览:912
乳腺肿块术后锻炼的方法 浏览:33
三个百分比差异性分析用什么方法 浏览:362
咸鸭蛋商品快速制作方法 浏览:200
最新华为手机录屏方法 浏览:128
安卓手机流量共享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81
吊坠绳子后面怎么打活结方法 浏览:795
如何泡制海椒方法 浏览:118
宽双眼皮画眼线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817
系统的校正设计常用方法 浏览:259
白桦茸粉简单的使用方法 浏览: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