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纳他霉素的简介
分子式
C33H47NO13,分子量为665.73 。英文名:Natamycin
中文名:纳他霉素
分子式:C33H47NO13
质量标准:纳他霉素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0-2010);FDA § 172.155,2000
分子结构:多烯烃大环内酯,四烯系统是全顺式,内酯环上C3~C9部位是半缩醛结构,含有一个糖苷键连接的碳水化合物基团,即氨基二脱氧甘露糖 。
电离常数:纳他霉素属于两性物质,pKa值为4.6和8.35,其等电点为6.5
熔点:280℃
溶解度:微溶于水,难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室温下水中溶解度为30~100mg/L。pH低于3或高于9时,其溶解度会有提高,但会降低纳他霉素的稳定性。
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真菌化合物,属于多烯大环内酯类,既可以广泛有效的抑制各种霉菌、酵母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 可广泛用于食品防腐保鲜以及抗真菌治疗。纳他霉素对细菌没有抑制作用,因此它不影响酸奶、奶酪、生火腿、干香肠的自然成熟过程。
㈡ 如何检验食品中的防腐剂
食品中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 丙酸钙、双乙酸钠、乳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等
防腐剂是用于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延长保质期。防腐剂的防腐原理,大致有如下3种:一是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破坏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抑制酶的活性。二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干扰其生存和繁殖。三是改变细胞浆膜的渗透性,抑制其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物产物的排除,导致其失活。
谈到防腐剂,人们往往认为有害,其实在安全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是无毒副作用的。我国防腐剂使用有严格的规定,防腐剂应符合以下标准:1.合理使用对人体无害;2.不影响消化道菌群;3.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4.不影响药物抗菌素的使用;5.对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我国到目前为止已批准了32种使用的食物防腐剂,其中最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苯甲酸钠的毒性比山梨酸钾强,而且在相同的酸度值下抑菌效力仅为山梨酸的1/3,因此许多国家逐渐用山梨酸钾。但因苯甲酸钠价格低廉,在我国仍普遍使用,主要用于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小,可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转化为CO2和水。从防腐剂的发展趋势上看,以生物发酵而成的生物防腐剂,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以下简单介绍我国常用防腐剂的产品性能、防腐机理和使用范围等。
1, 苯甲酸及其盐类,白色颗粒或结晶粉末,无臭或略带安息香的气味。防腐机理:苯甲酸钠亲油性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其防腐最佳PH为2.5—4.0,在PH5.0以上的产品中,杀菌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其安全性只相当于山梨酸钾的1/40,日本已全面取缔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2,山梨酸及其盐类,白色结晶粉末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或鳞片状。山梨酸钾为酸性防腐剂,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其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体内的脱氢酶系统,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和起到防腐的作用。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防腐效果明显高于苯甲酸类,是苯甲酸盐的5-10倍。产品毒性低,相当于食盐的一半。其防腐效果随PH的升高而减弱,PH=3时防腐效果最佳。PH值达到6时仍有抑菌能力,但最低浓度不能低于0.2%。毒性比尼泊金酯还要小。在我国可用于酱油、醋、面酱类,饮料、果酱类等中。
3,脱氢乙酸及钠盐类,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均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状粉末,对光和热稳定,在水溶液中降解为醋酸,对人体无毒。是一种广谱型防腐剂,对食品中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有着较强抑制作用。广泛用于肉类、鱼类、蔬菜、水果、饮料类、糕点类等的防腐保鲜。
4,尼泊金酯类(即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产品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等。其中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防腐效果最好。我国主要使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日本使用最多的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尼泊金酯类防腐机理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并能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尼泊金酯的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是分子态起作用,由于其分子中内的羟基已被酯化,不再电离,PH值为8时仍有60%的分子存在。因此尼泊金酯在PH4—8时的范围内均有良好的效果。不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性能稳定且毒性低于苯甲酸。是一种广谱型防腐剂。
由于尼泊金酯类难溶于水,所以使用时先溶于乙醇中。为更好地发挥防腐剂作用,最好将两种以上的该酯类混合使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一般用于水果饮料中,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一般用于水果饮料中。
5,双乙酸钠是一种常用于酱菜类的防腐剂,安全、无毒,有很好的防腐效果,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对黑根菌、黄曲霉、李斯特菌等抑制效果明显。在酱菜类中用0.2%的双乙酸钠和0.1%的山梨酸钾复配使用在酱菜产品中,有很好的保鲜效果.
6,丙酸钙,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无臭或略带轻微丙酸气味,对光和热稳定,易溶于水.丙酸是人体内氨基酸和脂肪酸氧化的产物,所以丙酸钙是一种安全性很好的防腐剂.ADI(每日人体每公斤允许摄入量)不作限制规定.对霉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抑制作用小,对酵母无作用,常用于面制品发酵及奶酪制品防霉等.
7, 乳酸钠,产品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无异味,略有咸苦味,混溶于水、乙醇、甘油。一般浓度为60%-80%,60%的浓度最大使用限量为30g/KG.乳酸钠是一种新型的防腐保鲜剂,主要应用到肉、禽类制品中,对肉食品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肉毒梭菌、李斯特菌等。通过对食品致病菌的抑制,从而增强食品的安全。增强和改善肉的风味,延长货架期。乳酸钠在原料肉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对水分有良好的吸附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原料肉脱水,达到保鲜、保润作用。主要适用于烤肉、火腿、香肠、鸡鸭禽类制品和酱卤制品等。在肉制品中保鲜的参考配方:乳酸钠:2%,脱氢醋酸钠0.2%。
二,生物食品防腐剂
我国生产生物防腐剂是由乳酸链球菌素开始的,已有十年的历史。十年来,在生物防腐剂的研究、生产、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GB2760规定可以使用的有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从2006年开始发展聚赖氨酸(现已有四家企业提供),有关申请聚赖氨酸进入GB2760的工作正在进行,相信不久会投入市场。此外还有声称是生物防腐剂,其实是复合制剂的产品在市场销售。
1,乳酸链球菌素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可作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能有效抑杀革兰氏阳性细菌,尤其对细菌的芽孢有很好抑制效果。能有效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引起的食品腐败。一般对霉菌、酵母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是无效的。对细菌的抗菌机理有:可以抑制细胞壁中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最适活性PH值为3,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度很小,稳定性也差,因此对碱性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不显着。
2,纳他霉素(又称霉克)
纳他霉素是一种天然、广谱、高效安全的酵母菌及霉菌等丝状真菌抑制剂,她不仅能够抑制真菌,还能防止真菌毒素的产生。纳他霉素对人体无害,很难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且微生物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同时因为其溶解度很低等特点,通常用于食品的表面防腐。纳他霉素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抗真菌微生物防腐剂。97年我国卫生部正式批准纳他霉素作为食品防腐剂。目前该产品已经在5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使用。主要应用于乳制品、肉制品、发酵酒、饮料等食品的生产和保藏。
3,聚赖氨酸,它是由链霉素产生的一种具有抑菌功效的多肽,进入人体后可以完全被消化吸收,不但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可以作为一种赖氨酸的来源。它具有抑菌谱广、水溶性好、安全性、抑菌范围广等特点。赖氨酸发酵液对多种菌有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明显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红酵母。同时聚赖氨酸也具有一定的抗噬菌体的能力。它能吸附到细胞膜上,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引起细胞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中断,并导致胞内溶酶体膜破裂而诱导微生物产生自溶作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聚赖氨酸的应用处于研发阶段,在食品方面目前尚未列入使用卫生标准。
三,食品防腐剂种类与使用范围
食品防腐剂种类
使用范围
苯甲酸及盐
碳酸饮料、低盐酱菜、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果汁饮料、食品工业用桶装浓果蔬汁.
山梨酸钾
除同上外,还有鱼、肉、蛋、禽类制品、果蔬保鲜、胶原蛋白肠衣、果冻、乳酸菌饮料、糕点、馅、面包、月饼等.
脱氢乙酸钠
腐竹、酱菜、原汁桔浆.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果蔬保鲜、果汁饮料、果酱,糕点陷、蛋黄陷、碳酸饮料、食醋、酱油
丙酸钙
生湿面制品(切面、馄饨皮)、面包、食醋、酱油、糕点、豆制食品.
双乙酸钠
各种酱菜、面粉和面团中。
乳酸钠
烤肉、火腿、香肠、鸡鸭类产品和酱卤制品等。
乳酸链球菌素
罐头食品、植物蛋白饮料、乳制品、肉制品等.
纳他霉素
奶酪、肉制品、葡萄酒、果汁饮料、茶饮料等。
过氧化氢
生牛乳保鲜,袋装豆腐干.
四,如何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
添加食品防腐剂。首先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使用剂量和使用范围来使用,对人体无毒害为前提。同时,为使食品防腐剂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必须注意影响防腐剂使用的各种因素,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1, PH值与水的活度。在水中,某些防腐剂是处于电离平衡状态。如酸型防腐剂,其发挥防腐作用的微粒,主要靠未电离的酸的作用,这类防腐剂在PH值低时使用效果好。
水的活度高,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一般细菌生存的水的活度在0.9以上,一般霉菌在0.7以下。降低水的活度有利于防腐剂防腐效果的发挥。在水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其它可溶性物质,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以降低水的活度,对防腐剂起到增效作用。
2, 防腐剂的配合使用。各种防腐剂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没有一种防腐剂能够抑制一切腐败性微生物,而且许多微生物还可能产生抗药性。所以应将不同作用范围的防腐剂配合使用。防腐剂配合使用,可能有三个效应,一个是增效或协同效应;一个是增加或相加效应;还有一个是对抗效应。一般是同类型防腐剂配合使用。如酸性防腐剂与其盐,同种酸的几种酯配合使用。将具有长效作用的防腐剂与作用迅速但耐久性的防腐剂配合使用,也能增强防腐剂的效果。金属盐中有些对防腐剂有抗拒作用。如氧化钙能轻微地削弱山梨酸、苯甲酸的抗菌效果。
3,防腐剂的使用时间
同种防腐剂因加入场合和时间不同,效果可能不同。一定要首先保证食品本身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并将防腐剂的加入时间放在细菌的诱导期。如果细菌的增殖进入对数期,则防腐剂的效果就不好。防腐剂一般要早加入,加入得早,效果好,用量也少。食品染菌情况越严重,则防腐剂效果越差,如果食品已经变质,任何防腐剂也不可逆转。
4,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防腐剂的作用受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如食品中的香味剂、调味剂、乳化剂等具有抗菌作用。食盐、糖类、乙醇可以降低水的活度。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防腐剂起反应,可能使防腐剂部分或全部失效。也会被食品中微生物分解,山梨酸能被乳酸菌还原为山梨糖醇,可成为其碳源。
我国防腐剂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现在已成为苯甲酸钠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中山梨酸钾的产量占世界消费量的4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伴随着食品工程技术的向前发展,食品行业在市场的推动下积极地向着“绿色”、“天然”的方向发展。天然、安全、高效的功能型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和应用将成为未来开发的热点。
这些东西有的是有害的,有的是无害的,要检查得专业的人员才能检查出来,一般是很难检查的。
㈢ 纳他霉素的介绍
纳他霉素——近白色或奶油黄色结晶粉末。是一种无臭、无味,低剂量且安全性高的食品防腐剂。纳他霉素(Natamycin),是由纳他链霉菌受控发酵制得一种白色至乳白色的无臭无味的结晶粉末,通常以烯醇式结构存在。它的作用机理是与真菌的麦角甾醇以及其他甾醇基团结合,阻遏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从而使细胞膜畸变,最终导致渗漏,引起细胞死亡。在焙烤食品用纳他霉素对面团进行表面处理,有明显的延长保质期作用。
㈣ 月饼防腐剂纳他霉素
这个是不错的,我们公司生产的月饼含有这个,不过是和脱氢醋酸钠配合使用的。糕点里我们也是用纳他霉素和脱氢醋酸钠配合使用的,我加你QQ了,价格方面能给我们这边优惠些就好
㈤ GB2760中纳他霉素能在月饼生产中使用吗
可以使用,但有限量要求。
根据现行国标《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纳他霉素可以使用在糕点中,而月饼属于糕点的一种,用法为“表面使用,混悬液喷雾或浸
泡,残留量<10mg/kg”。详见下图:
㈥ 食品非法添加剂的名单一览
表一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序号名称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检测方法
1吊白块腐竹、粉丝、面粉、竹笋GB/T 21126-2007 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卫生部《关于印发面粉、油脂中过氧化苯甲酰测定等检验方法的通知》(卫监发〔2001〕159号)附件2 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测定方法
2苏丹红辣椒粉、含辣椒类的食品(辣椒酱、辣味调味品)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3王金黄、块黄腐皮
4蛋白精、三聚氰胺乳及乳制品GB/T 22388-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GB/T 22400-2008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
5硼酸与硼砂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
6硫氰酸钠乳及乳制品
7玫瑰红B调味品
8美术绿茶叶
9碱性嫩黄豆制品
10工业用甲醛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血豆腐SC/T 3025-2006 水产品中甲醛的测定
11工业用火碱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生鲜乳
12一氧化碳金枪鱼、三文鱼
13硫化钠味精
14工业硫磺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
15工业染料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
16罂粟壳火锅底料及小吃类参照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自建方法
17革皮水解物
乳与乳制品
含乳饮料
乳与乳制品中动物水解蛋白鉴定-L(-)-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方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所提供。该方法仅适应于生鲜乳、纯牛奶、奶粉
18溴酸钾小麦粉GB/T 20188-2006 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9β-内酰胺酶
(金玉兰酶制剂)
乳与乳制品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所提供。
20富马酸二甲酯糕点气相色谱法(检测方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供
21废弃食用油脂食用油脂
22工业用矿物油陈化大米
23工业明胶冰淇淋、肉皮冻等
24工业酒精勾兑假酒
25敌敌畏火腿、鱼干、咸鱼等制品GB 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
26毛发水酱油等
27工业用乙酸勾兑食醋GB/T5009.41-2003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28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猪肉、牛羊肉及肝脏等GB-T22286-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9硝基呋喃类药物猪肉、禽肉、动物性水产品GB/T 21311-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0玉米赤霉醇牛羊肉及肝脏、牛奶GB/T 21982-2008 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31抗生素残渣猪肉无,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万古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2镇静剂猪肉参考GB/T 20763-2006 猪肾和肌肉组织中乙酰丙嗪、氯丙嗪、氟哌啶醇、丙酰二甲氨基丙吩噻嗪、甲苯噻嗪、阿扎哌垄阿扎哌醇、咔唑心安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无,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安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3荧光增白物质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面粉蘑菇样品可通过照射进行定性检测
面粉样品无检测方法
34工业氯化镁木耳
35磷化铝木耳
36馅料原料漂白剂焙烤食品无,需要研制馅料原料中二氧化硫脲的测定方法
37酸性橙Ⅱ黄鱼、鲍汁、腌卤肉制品、红壳瓜子、辣椒面和豆瓣酱无,需要研制食品中酸性橙II的测定方法。参照江苏省疾控创建的鲍汁中酸性橙II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说明:水洗方法可作为补充,如果脱色,可怀疑是违法添加了色素)
38氯霉素生食水产品、肉制品、猪肠衣、蜂蜜GB/T 22338-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
39喹诺酮类麻辣烫类食品无,需要研制麻辣烫类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测定方法
40水玻璃面制品
41孔雀石绿鱼类GB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建议研制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2乌洛托品腐竹、米线等无,需要研制食品中六亚甲基四胺的测定方法
43五氯酚钠河蟹SC/T 3030-2006水产品中五氯苯酚及其钠盐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44喹乙醇水产养殖饲料水产品中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077号公告-5-2008);水产品中喹乙醇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SC/T 3019-2004)
45碱性黄大黄鱼
46磺胺二甲嘧啶叉烧肉类GB20759-2006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7敌百虫腌制食品GB/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表二 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序号食品品种可能易滥用的添加剂品种检测方法
1渍菜(泡菜等)、葡萄酒着色剂(胭脂红、柠檬黄、诱惑红、日落黄)等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T 5009.141-2003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
2水果冻、蛋白冻类着色剂、防腐剂、酸度调节剂(己二酸等)
3腌菜着色剂 、防腐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
4面点、月饼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等、乙酰化单甘脂肪酸酯等)、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
5面条、饺子皮面粉处理剂
6糕点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类(磷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增稠剂(黄原胶、黄蜀葵胶等)、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GB/T 5009.182-2003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7馒头漂白剂(硫磺)
8油条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
9肉制品和卤制熟食、腌肉料和嫩肉粉类产品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GB/T 5009.33-2003
食品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的测定
10小麦粉二氧化钛、硫酸铝钾
11小麦粉滑石粉GB 21913-2008 食品中滑石粉的测定
12臭豆腐硫酸亚铁
13乳制品(除干酪外)山梨酸GB/T21703-2008
《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方法》
14乳制品(除干酪外)纳他霉素参照GB/T 21915-2008《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方法》
15蔬菜干制品硫酸铜
16“酒类”(配制酒除外)甜蜜素
17“酒类”安塞蜜
18面制品和膨化食品硫酸铝钾、硫酸铝铵
19鲜瘦肉胭脂红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20大黄鱼、小黄鱼柠檬黄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21陈粮、米粉等焦亚硫酸钠GB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22烤鱼片、冷冻虾、烤虾、鱼干、鱿鱼丝、蟹肉、鱼糜等亚硫酸钠GB/T 5009.34-2003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包括超量使用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㈦ 纳他霉素的安全性
1. 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s) 0 ~ 0.3mg/kg (FAO/WHO, 1994)
2. Safe to apply on food (FDA, §172.155, 1994)
3. LD50 2.73g/kg (experiment with matured male mouse)
1982年6月,美国FDA正式批准纳他霉素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1996年,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批准纳他霉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了人体可无条件接受每天摄入每公斤体重0.3mg的纳他霉素。JECFA/EC也授权通过批准。人体通常摄入量远远低于安全量以下,即使消费量很大的奶酪和香肠也如此 。
我国国标GB2760规定了那他霉素的适用范围和用量:奶酪、肉制品、肉汤、西式火腿、广式月饼、糕点表面等,用200-300mg/kg悬浮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应小于10mg/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