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寒性凝滞的解决方法

寒性凝滞的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28 23:38:02

‘壹’ 医生您好!阳虚,阴寒凝结的症状有哪些以及怎么治疗呀

病情分析: 你好 指寒性凝滞,阴寒之邪侵入人体,损伤阳气,寒邪留滞不去,外现寒证的病机。症见恶寒喜暖,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意见建议:治宜温阳散寒。外科阴疽或寒痹久治不愈等,亦属阴寒凝结 方剂可以选用 四逆汤 肾气丸等等

‘贰’ 如何改善寒性体质

在中医上的把人的体质分为寒性,热性或者是中性的,那么对于这种寒性的体质,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够有所改变呢?因为寒性的体质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说寒性体质的女性朋友在冬季容易手脚冰冷,这些都是给我们带来困扰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这些,让我们的身体更加舒适呢?总的来说有这样的几种方法。

第一,通过饮食调理的方法。既然中医上把体质分为寒寒体和热体。那么在饮食中也把食物分为寒性的,热性的和中性的。所以寒性体质的人应当多吃温补性的食物,比如说橘子,它就是性温和的,我们经常说吃橘子上火,就是因为橘子是温性的,再比如说梨子是凉性的。

第二,通过药材进补的方法。体质偏寒的朋友,那可以补一些温补的汤药来调养身体。

‘叁’ 怎样去除体内寒气的中医养生知识

怎样去除体内寒气的中医养生知识

寒气是现代社会极少使用的一个名词,感冒及其所带来的痛苦感受则为每一个人熟知。寒气是感冒的真正罪魁祸首之一,看似毫不起眼,然而贻害无穷,为许多疾病理下了伏笔。你知道应该怎样去除体内寒气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怎样去除体内寒气的中医养生知识,欢迎阅读。

特征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称为阴邪。寒邪侵人后,机体的.阳气奋起抵抗。阳气本可制阴祛寒,但若寒邪过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祛除寒邪,反为寒邪所侵害。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寒邪伤阳,可致寒遏卫阳的实寒证,或阳气衰退的虚寒证。如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可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等症;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可见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于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

(2)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寒性凝滞,即指寒邪侵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之意。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畅行不息,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侵犯,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因寒而痛,一则有明显的受寒原因;二是其痛得温则减,遇寒增剧。由于寒邪侵犯部位不同,因而可出现多种疼痛症状。如寒客肌表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头身肢体关节疼痛,痹症中若以关节冷痛为主者,称为"寒痹"或"痛痹";寒邪直中胃肠,则脘腹剧痛;寒客肝脉,可见少腹或阴部冷痛等。正如《素问·痹论》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因此又有"寒性凝滞而主痛"之说。若寒遏阳气,温煦蒸化失司,则津液凝结而为痰饮。

(3)寒性收引:"收引",有收缩牵引之意。寒性收引,即指寒邪侵入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侵及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等;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克经络关节,则经脉收缩拘急,甚则挛急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等。如《素问·举痛论》说:"寒则气收。""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缩蜷、绌急,即为寒邪所伤,经络、血脉收引而致。

(4)寒气聚于皮肤便形成粉刺,严重则郁结成痤疮。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乃冬季之主气。若寒冷太过,伤人致病则为寒邪。寒邪常见于冬季,当水冰地坼之时,伤于寒者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邪为病也可见于其他季节,如气温骤降、涉水淋雨、汗出当风、空调过凉,亦常为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侵人所致病症,称为外寒病症。寒客肌表,郁遏卫阳者,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称为"中寒"。

健康杀手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疾病,都是由寒气引起的。换句话说,寒气是许多病的根子。分析这些疾病的在状,就能找到寒气的影子;祛除寒气,就能达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尤其是寒气,绝不仅仅只是引起感冒、腹泻这样的寻常小病的诱因,而是一种致病广泛、杀伤力很强的致病邪气。有的朋友可能知道,肾为先天之本,属水,性寒。如果寒气侵人肾、两寒相遇,就如同雪上加霜,肾阳最易受损,一旦肾阳受损,就动摇了先天之本,会出现怕冷、肢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浩、苔白质淡、脉沉无力等情况。轻者使人重感伤寒;重者引起阳气暴脱,致人非命.急者则使得血脉闭塞,诱发冠心病和中风;缓老则使寒气慢慢沉积体内,形成许多慢性疑难病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寒气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

‘肆’ 寒凝血淤该吃什么才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寒”是中医病因学中的“六淫”之一和辨证诊断学中的“八纲”之一.中医理论认为,血得温而行,得寒则凝寒性凝滞,收引.这是中医对寒邪(包括外感寒邪和内生寒邪)的两个主要致病特点的高度概况.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是指气血,营卫,津液等具有流动,升降出入运动特征的物质,其流动性减弱,流行缓慢,甚至停滞,凝结,产生气滞,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收引即收缩牵引,挛急,是指皮肤,腠理,肌肉,筋,脉等组织产生的收缩,紧张,挛急,产生恶寒,拘急,疼痛等表现.一方面,寒邪侵入机体后,会引起经脉收缩痉挛,血脉绌急而痛.另一方面,寒邪又可导致血流缓慢,血液凝滞而形成瘀血。寒凝血瘀导致血栓病的辨证要点包括:①可有感受外寒,过食生冷的病史,或素体阳虚,偏寒体质;②症见面色淡暗或苍白,手足厥冷,或出冷汗,畏寒喜热,疼痛虽如绞如锥如刺,但得温则减,逢寒则加甚,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暗,紫暗或见瘀斑,苔白,或白腻,滑润,脉弦,紧,细,沉迟或涩.中医认为“血得温而行,得寒则凝.”因此,温通活血是治疗寒凝血瘀证的总原则。桂枝山楂红糖汤: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瘀止痛功效。.花椒姜枣汤: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伍’ 天生寒性体质如何调理

天生寒性体质如何调理

天生寒性体质如何调理,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有一部分的人体质是偏寒的,是会容易引发别的疾病,但是对于小部分天生体寒的人来说,只能后天好好调理,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天生寒性体质如何调理。

天生寒性体质如何调理1

一、加强体育锻炼

特别是哪些经常坐着不动或者经常站立的人,一定要重视工间操,平时多做一些手足和腰部的活动,来加强血液循环。

二、注意饮食

我们平时不妨多吃一些具有性属温热的食品,这样来提高自己身体的体耐寒力。常见的食物有,牛、羊、狗、鸡肉,大蒜、辣椒、生姜、圆葱、山药、桂圆等。

三、菜谱一款

大蒜、山药菜非常适合体寒的人食用,狗肉火锅,也已有板油贴出,不再赘述。

1、姜丝爆羊肉

羊肉切薄片。生姜切细丝。

锅内加油少许,起旺火,待油冒清烟时,入花椒、八角,炸出香味,入姜丝略炒,加入羊肉片翻炒,加入盐、味精,出锅时淋麻油即可。

2、大枣枸杞羊肉汤

羊肉切八分大块,在开水锅中氽出血水备用。大枣和枸杞洗净备用。

锅内加水,放入羊肉,葱姜大料同煮。煮半熟时,加入大枣、枸杞和盐,再煮,煮熟即可。如果不喜欢羊肉的膻味,可以与大枣同时加入桔子皮一两片,即可减轻膻味。

3、三香辣椒

红辣椒(根据自己吃辣的程度,选择辣椒品种),在炉火上烤干至接近焦;花生米,炒熟至酥脆(芝麻也可);大葱在炉火上烤至外层焦糊,剥去外层。

以上三种原料,各自在臼中捣烂,然后再和成一起,加盐和味精,即可。

此菜对于喜欢吃辣又喜欢粗粮的朋友,最是美食----三香辣椒卷入煎饼,大口吃来,最是过瘾,而吃“黄金塔”(窝头)时,把三香辣椒抹如窝头孔内,吃来也是痛快!

除了食疗和身体锻炼可以解决体寒问题之外,我还建议大家试一试精油调节身体,解决体寒问题。比如一些天竺葵、茉莉的精油就可以起到这种效果,而平时我们吃的'柠檬也可以用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让血液能够快速的留到神经末梢,从内而外的解决体寒,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建议大家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细节做起,这样才可以彻底摆脱体寒。

天生寒性体质如何调理2

一、平时多锻炼身体,可以采取快步走、慢跑、游泳等一些有氧运动,这样能够让全身的肌肉调动起来,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的加速,把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如果长期坚持运动,可以慢慢的改善寒性体质。对于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来说,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使用40度的水进行泡脚,大约泡20分钟,让后背微微出汗为止,在泡脚的同时,可以按摩脚心。

二、要注意身体保暖,在夏季不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子里,不然会导致寒气侵入身体;多晒太阳,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流通,远离潮湿的环境;另外也要保持心情的愉悦,保证充足的睡眠,千万不要熬夜。

三、饮食方面,少吃些生冷食物,如鸭梨、苦瓜、西瓜等,尽量不要吃冷饮,每周可以吃两次的温热食物,比如狗肉、羊肉、牛肉等,除此之外,也应该多吃些补气血的食物,比如桂圆、大枣、莲子等。

‘陆’ 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毒血瘀,中医教你调理3种血瘀证

血瘀是中医中的一种病症,意思是血液运行不畅、运行受阻,淤积在经脉或器官组织内。而血瘀证又分为3种类型,即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毒血瘀,三者之间有相同之处,却也有不同之处,而且治疗方式也各不相同。

只要是血瘀证,都会出现脸色晦暗、黑眼圈严重、脸上长斑、头发干枯分叉,容易打结、皮肤干燥、口干舌燥,舌下络脉喷张、舌头上有瘀点或瘀斑,而因为导致血瘀的病因不同,所以调理方式也各有不同。

1、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主要是因为肝气不舒,情志内伤所致,与情绪、环境、饮食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气滞血瘀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属于慢性疾病。气滞血瘀还会伴随乳房胀痛、性情抑郁烦躁,很多上班族的女性会患这种疾病,因为经常久坐不动,就会导致腿臀部气血运行不畅。想要调理气滞血瘀,就需要选用行气、活血。

食谱:黑豆蛋酒汤

原料:黑豆、鸡蛋2个、黄酒适量。

此方具有疏通气血的作用,达到“以通为补”的效果。

2、寒凝血瘀

寒邪具有寒冷、凝滞的危害,如果吃了过于生冷的食物,或者是穿着过于单薄不能御寒,寒邪侵体导致气血凝滞,血液流经胞宫就会使胞宫受寒,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宫寒。寒凝血瘀主要表现为身体各处经常出现不明刺痛,月经时会感到痛经、手脚冰凉、月经色深、有血块,甚至会有头痛、胃痛等症状,平时还会感到胸闷胸痛、气短心慌。很多女性贪食寒凉,夏日整天待在空调房,很少出去晒太阳,这样会快速消耗体内阳气,就会导致寒凝血瘀。想要调理寒凝血瘀,就需要活血化瘀、温通经络。

食谱:桂仁胶粉

原料:阿胶、桂圆、干姜、砂仁、蜂蜜等

阿胶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圣品;桂圆可以用来治疗失眠健忘、头晕心悸等症状,补益心脾、气血双补;干姜可以温中散寒,温通经络;砂仁活血化瘀、温脾止泻;蜂蜜止痛解毒、补中润燥,这道药膳对于体质虚寒所导致的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

3、热毒血瘀

热毒血瘀是因为血液流通过快,血液流通过快也会导致血瘀。引起热毒血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平时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热毒血瘀的患者易生痤疮,口干舌燥、面色潮红、容易上火。想要调理就需要食用清热散火、凉血行血的食物。

食谱:苓提明水

原料:茯苓、薏苡仁、山楂、荷叶、黄精等

将原料制作成膏饮,茯苓利水渗湿、镇静补气;薏苡仁解毒散结、除痹排脓;山楂行气散瘀;荷叶凉血止血、清热解毒;黄精补脾养阴、润肺益肾。具有解热毒,静心凝神的功效。

‘柒’ 寒性体质的调理方法

1、腹部热敷

对于寒性体质的女性来说,腹部最容易寒气上扬,影响全身,因此平时坚持拿热敷包敷在腹部部位,冬季出行可以在腹部敷上暖宝宝。

女性下半身血液循环不足,可以坚持泡澡。如果条件不足则可以以下半身坐浴实现。洗澡水中放入少许精油,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2、经常敲胆经

不少女性上半身体热,下半身体寒,这其实跟下半身血液不畅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敲胆经的方式使得下半身血液循环畅通。平躺在床上,收缩腿部肌肉,在大腿外侧的凹陷处,进行推拉式按压,需要按压到有酸痛感即可。

3、热水泡脚

每天晚上9点,是泡脚的最佳时机,此时人体开始进入每天的排毒期。泡脚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有效排出毒素,体寒的'MM最好在泡脚热水中加入少许艾叶或者姜片,更能散去寒气,记得水温控制在40℃左右,以舒适不烫为宜,浸泡5分钟左右即可。

4、小型有氧运动

不少女性体寒事实上是由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因此在家做一些小型的有氧运动,会促进血液循环、驱散寒气。瑜伽、普拉提甚至近期流行的PIU健身操占用面积小,很适合在家进行。

5、足部按摩

寒从足生,做好足部按摩能够有效加快血液循环,而足部穴位则对应不少器官,按压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可在泡脚之后,对足部进行点压式按摩。

6、吃温热属性食物

尽量不吃寒性食物,多吃吃温热食物可以促进肌体血液循环,到了冬季,更需要温补,但是切忌摄入热性食物,出现寒性燥热更难调理。

7、多吃含维生素食物

手脚冰冷与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有密切联系。而补充维生素E,有助扩张末梢血管,让末梢血液流通顺畅,记得要一直坚持哦。维生素E广泛分布于动植物油脂、蛋黄、牛奶、水果、莴苣叶等食品中,在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棉子油中含量更丰富。

8、多喝温补茶

体寒的女性平时最好多喝些具有温补效果的茶水。

‘捌’ 大寒做好2件事,散掉积攒了1年的寒气,把阳气养得足足的

大寒小寒,无风也寒

防寒保暖仍需做好


俗话说“大寒小寒,无风也寒”,作为24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也是冬春节气交替的转折点,但此时气温仍相对较低,依旧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群。


图源:摄图网


防寒保暖没做好,人就容易感受寒邪而发病。寒是冬天的主令,易得寒病。寒气主要有两个性质,易伤阳,易凝滞。


1、寒易伤阳,阴盛则阳病


寒冷的冬天最易让人想到什么?阴气十足。


寒为阴气的表现,其性属阴。阳气本可以制阴,但若人体的阳气不足,就容易被阴寒所伤。


若是寒气太盛,体内阳气不足以驱赶寒邪,反被阴寒之邪致胜,“阴盛则阳病”。


2、寒性凝滞,易得痛症


凝滞,是凝结阻滞的意思。人身体气血津液的运动,全仰仗阳气的温煦推动,气血才有畅通无阻。


寒邪侵入人体,使得气血经脉失去阳气的温煦,容易使得气血凝结阻滞,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疼痛是寒邪入侵致病的重要特征。


因此在天冷时,气血血液凝滞,血液不通行。若寒客肌表,经脉凝滞,则头、身、肢节剧痛。平素有肢体关节病患者,受寒邪而疼痛,称之为“着痹”。所以北方人多有关节病,一到冬天就痛得厉害,喜欢到温暖的地方过冬。



除了防外寒,还要注意内寒


有很多人觉得,即使天气寒冷,现在暖气足,防寒保暖做到位,为什么我还是觉得很冷?


1、什么是内寒?


有一种寒叫 “内寒” ,寒从中生,机体阳气虚衰,其温煦气化的功能减退, 虚寒则内生。


“寒从中生” 是指:机体温煦气化功能减退, 导致虚寒之体,此种人冬天最难过, 在内阳气不足,温煦功能退化,在外寒气侵袭,卫阳不能抵挡,内外夹击,寒上加寒。


内寒的主要有2个表现:


一是 温煦失职,虚寒内生 ,呈现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或是因为寒性凝滞,使筋脉收缩,血行不畅,导致筋脉拘挛、肢体关节痹痛。


二是 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减退 ,水液得不到阳气的温化,导致寒性的病理产物积聚或停滞。阳虚内寒的人,容易受到湿气、痰饮之气感染,出现尿、痰液等排泄物清冷,或腹泻便溏等不适。


2、外寒内寒会互相转化


内寒: 是因阳气受损,阳不胜阴导致“寒”,所以一切损伤阳气的事都可能会导致内寒的产生。


其中包括外感寒邪、冬日里防寒不当或夏日贪凉过度吹空调使阳气受损;或寒从口进,肆意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损伤脾阳;又或是作息不规律、喜熬夜,阳气得不到休息,导致阳气过度消耗。所以 内寒的特点是虚损,以虚为主。


外寒: 则是我们一般说的 “着凉” ,因为受到寒邪外侵袭,又可与风邪、湿邪等相兼为病,以“寒”为主,以实为主。


但两者相互联系,外来寒邪入侵人体,积久不散,则能损伤人体的阳气,导致内寒;若是阳虚内寒体质之人,也容易感受外寒, 两者可相互转化。


图源:摄图网


3、外寒易伤肺,内寒易伤肾


外寒易伤肺 ,肺为华盖,具有宣发卫气循行体表的功能,是人体的保护伞,所以肺气若是充沛,则外邪难入侵,即使受寒后,也能迅速解表散寒。所以寒邪入侵,发热咳嗽,鼻塞流涕,不仅告诉你寒邪来了,也意味着 肺卫 这时候也受伤了。


内寒易伤肾, 内寒多与心,脾、肾有关,且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能达于肌肉四肢;肾阳为人身阳气之限,能温煦全身脏腑组织。故脾肾阳气虚衰,则温煦失职,最易表现虚寒之象,而尤以 肾阳虚衰 为关键。


冬日驱寒之道
2个方子防外寒、驱内寒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益肺固表、温阳散寒,达到有效的预防寒邪侵犯呢?


1、一粥一汤,补肺气防外寒


① 益肺黄芪白术粥


材料: 黄芪30g、白术15g;大米100g;


做法: 将白术和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即可。每1-2日1次。


黄芪有 补气固表 之功效,配以白术 健脾益肺 ,有 培土生金 之意,适用于平素体虚的人群,若是怕上火,可以将黄芪换成有“南黄”之称的五指毛桃。


② 散寒防风生姜汤


材料: 防风10g,生姜10g;


做法: 将上述两种材料洗净放锅中,用水煎煮10多分钟,可以加红糖,也可以不加。一天喝2次,一般1~2天。


生姜可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防风 解表以祛风为长 ,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可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与生姜合用不仅祛风散寒,还可祛湿邪,适用于 受凉感寒或户外工作的人群 ,服用后致微微出汗为佳。


图源:摄图网


2、一“艾”多用,温阳驱内寒


说到驱寒温阳,不可不提万能的艾草,艾全身都是宝。


《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端午时,民间也有腰间别艾草,门口挂艾草的习俗,取辟邪祛秽之意。


《纲目》:“温中,逐冷,除湿。”艾草性温,可入脾、肝、肾经,可理气血、逐寒湿,有温经、止血、安胎之效。对于外寒束表,或是寒邪直中脏腑,又或是阳虚体质,寒从内生者皆可使用。



① 艾叶泡脚,助寒邪外出


冬日手脚冰凉者,可试试睡前泡脚,热水中加入艾叶,可温经通络,或是浸泡手脚关节冷痛处,助寒邪外出,效果也是极好的。


《本草纲目》还提到寒湿脚气之人,也可将艾草放于袜子中,可谓是百搭百用:“艾根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 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 寒湿 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② 艾根炖鸡,温经络祛寒湿


原料: 鸡(老母鸡为佳)1只,艾根50克;


做法: 鸡肉剁块,过红锅煸炒去血腥增香,洗净艾根,投鸡块于艾根上,加入拍裂的老姜,清汤;置旺火沸水锅中蒸2个小时后,挑出艾根,下盐调味,出锅上席。


这是一道经典的客家名菜,下至月经不调之人,上至手足不温的阿婆,都适用。可祛一切寒湿。


③ 艾灸穴位,“透诸经,祛百邪”


艾若灸之则可透诸经,祛百邪。若是 外感初起 ,可灸 大椎、肺腧 等;若是 关节冷痛,可灸痛处 即可;若 长期腹泻、腹部胀痛,可灸神阙、中脘 ;若是 下元虚衰,可灸关元、气海。

‘玖’ 寒湿凝滞、湿热瘀阻型痛经怎样调理

痛经是指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疼痛难忍或腰骶部酸痛不适之常见多发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又称功能性痛经,中医称“经行腹痛”!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精神紧张,健康状况减退,子宫痉挛性收缩导致子宫缺血或子宫倾曲使经血潴留;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肉与纤维组织比例失调等因素所引起。继发性痛经多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疾病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气血不畅,气滞淤血,胞宫失养。寒凝胞中,湿热下注,肝肾虚损使经行涩滞,不通则痛。
传统医学根据不同症候,素质差异,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辨证求因以治本,使气顺血和,经血流畅,其痛自愈。
1:处方:当归15克,白芍、牛膝、党参、桂枝、甘草各10克,川芎、丹皮各6克,吴茱萸4克。
用法:药研细末,经前7天每服3克,日3次,经净后停服。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疗效:服药2疗程,治愈率达100%
2:处方:益母草(包煎)、红糖各30克
用法:加水(300毫升)武火煎10分钟,分2次服,日1剂。
疗效:服药1周,有效率达90%
3:治气滞血瘀性痛经
处方:丹参9克,当归7克,生蒲黄、乌药各6克,五灵脂、香附、白芍、桃仁各5克,川芎3.5克,肉桂3克。
用法:药研细末,经前3天每服10克。日1次,红糖下水,经后停服。
疗效:服用1-2疗程,有效率达100%
去医院看看比较好

‘拾’ 寒凝血瘀痛经的中药方

大部分的女性痛经都是因为宫寒,体质不好的女性容易宫寒,这时候子宫内的瘀血不易排出,从而出现痛经,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吃中药,因为中药会温和一些,对身体的伤害不会好大,那么,寒凝血淤痛经的中药方是怎样的呢?

寒凝血瘀痛经的中药方

中医认为寒客冲任,血为寒凝,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痛经发作治疗法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平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经常坐在空调房里,少吃点冰冰凉凉的东西。尤其在来月经的时候,尽量避免受寒,注意保暖,可以借助一些小工具,比如热水袋来保暖小腹部,加强下肢的保暖。

药方组成:黄芪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牛膝6克,桃仁5克(捣碎),艾叶15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

方义:黄芪、当归、川芎补气养血摄血,牛膝桃仁破血祛瘀,艾叶干姜肉桂温经驱寒。有了黄芪的补气作用,既能帮助牛膝桃仁逐瘀,又能以气摄血,起到多排淤血少出新血的作用,艾叶干姜肉桂驱寒自不必说。

用法用量:每次月经第一天开始,将上药用凉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30分钟,把药渣去掉,在药液中加20克红糖再煮一两分钟,趁热喝。一服的药量分两次服用,视病情一天喝2到3次。

这个应该多吃温补的食物调理对健康和月经的情况帮助大,但是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也可以配合用一下元胡止痛片等调理,或者经期后建议吃艾附暖宫丸等调理多观察一段时间即可,但是平时应该少食多餐较好,注意预防贫血情况,多注意安全和卫生即可。

寒凝血瘀型痛经一般与身体经常特别是在经期受寒有关,比如经期吃冷饮、用凉水,脚底受凉等,所以治好后还要注意日常保暖和经期保暖。

寒凝血瘀怎么调理

寒凝血瘀症是由于平时不爱运动或者身处在寒冷的环境中或者过食生冷的食物等原因造成的血液凝滞造成的血瘀的表现会出现全身不定处的疼痛,手脚冰凉。而且寒凝血瘀跟情绪有一定的关系长时间的情绪不舒畅也会造成气血凝滞。

“寒”是中医病因学中的“六淫”之一和辨证诊断学中的“八纲”之一.中医理论认为,血得温而行,得寒则凝寒性凝滞,收引.这是中医对寒邪(包括外感寒邪和内生寒邪)的两个主要致病特点的高度概况.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是指气血,营卫,津液等具有流动,升降出入运动特征的物质,其流动性减弱,流行缓慢,甚至停滞,凝结,产生气滞,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收引即收缩牵引,挛急,是指皮肤,腠理,肌肉,筋,脉等组织产生的收缩,紧张,挛急,产生恶寒,拘急,疼痛等表现.一方面,寒邪侵入机体后,会引起经脉收缩痉挛,血脉绌急而痛.另一方面,寒邪又可导致血流缓慢,血液凝滞而形成瘀血。

阅读全文

与寒性凝滞的解决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背墙材料计算方法 浏览:541
服装表演形体测量方法 浏览:487
黄瓜用什么方法保存时间长 浏览:687
在微博可以如何赚钱方法 浏览:695
植物细胞模型制作方法简单视频 浏览:184
大衣柜施工方法视频 浏览:112
哑铃的锻炼方法视频教学视频 浏览:370
足底筋膜炎的康复锻炼方法视频 浏览:277
无线传感器安装方法 浏览:384
pos机的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979
如何求逆矩阵的方法计算机编程 浏览:633
好工作有哪些方法 浏览:632
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方法 浏览:730
抓监督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679
眉开眼笑训练方法 浏览:925
亲肤水的使用方法 浏览:311
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程 浏览:778
手机的连网方法 浏览:606
校园心理治疗方法 浏览:224
有几种治疗肠息肉的方法 浏览: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