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气道梗阻的介绍
上气道梗阻是一种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上气道气流严重受阻的临床急症,其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易与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相混淆。临床上,该症以儿童多见,在成人较为少见。引起上气道梗阻的原因较多,其中以外源性异物所致者最为常见,其余较常见者有喉运动障碍、感染、肿瘤、创伤以及医源性等。对上气道梗阻及时认识和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大多数患者既往身体健康,经有效治疗后可以完全康复。
B. 上气道梗阻的临床表现
急性上气道梗阻通常呈现突发性严重呼吸困难,听诊可闻及喘鸣音。初起喘鸣音呈吸气性,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气鼾鸣声。严重者可有缺氧等急性呼吸衰竭的表现。慢性上气道梗阻早期症状不明显。逐渐出现刺激性干咳、气急。喘鸣音可以传导至胸,因而容易误判为肺部哮鸣音,误诊为哮喘或慢性肺阻塞疾病。因病因不同可有相应的症状或体征,如肿瘤常有痰中带血,声带麻痹则有声嘶和犬吠样咳嗽,经各种解痉治疗症状无缓解或缓解不明显。
C. 如何区分上气道和下气道的临床基本特征
如果上气道梗阻为胸外的,如果梗阻是可变的,可以表现为吸气 性气流受限特征,而下气道梗阻表现为呼气性限制。换句话,第五或 第六气管环以上的可变的气流阻塞表现为吸气异常征象,而这一水 平以下的气流梗阻表现为呼气异常征象。任何水平的固定的气道梗 阻可影响呼气和吸气。
D. 轻度的气道阻塞会表现出什么症状
气道阻塞的临床表现1.恶性气道阻塞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的严重性和临床部位,可因气管和支气管的外部压追或肿瘤时管腔的浸润情况不同而表现各异。所谓“气管综合征表现为咳嗽、气喘、气短和喘鸣等。2.在视诊中气道阻塞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轻度到重度。如梗阻严重,可见口周和肢端紫绀,患者可出现气短并用辅助肌协助呼吸,同时常处于端坐或前倾斜位。由于病变阻塞了主支气管,胸部触诊发现局部有不同的振幅,病变处语颤减弱,而叩诊浊音增强。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并与肺部的部分或全部塌陷相一致。3.大多数恶性气道阻塞者临床表现为气短。查体时见患者咳嗽、咳痰、呼气时气喘和哮鸣。气道小于5mm可出现伴(或不伴)发绀的喘呜。气管或隆突部位的病变可引起气道梗阻综合征,如气短、喘鸣、流涎、咳嗽或气喘;而当肿瘤发生在远端气管,可发生阻塞性肺炎。恶性气道阻塞时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常在仰卧位时症状加重,严重时可减少右心室的排出量,引起心脏骤停和死亡。4.咯血是第二个最常见的体征,常对治疗反应较好,有时可出现每日超过600ml咯血。临床上大约有45%的患者在开始时就有咯血的表现。5.有少数气道阻塞患者发生“上纵隔综合征,是因气管支气管树、心脏和太血管受压迫,引起咳嗽、喘呜、气短和端坐呼吸。此外也可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静脉怒张、头或颈部水肿。一些患者也可因大血管受压出现精神情绪方面的改变。6.恶性气道阻塞中有大约1/3的患者在发病初期发生阻塞性肺炎。在这些患者中,因肺部部分梗阻肺泡塌陷或再膨胀,不良查体时可发现局部震颤或爆破声。
E. 上气道梗阻的病因
按急性和慢性分别为:1.急性上气道梗阻(1)气道腔内病变以气道内异物为多见,以及带蒂气管内息肉或肿瘤和炎性肉芽肿。(2)水肿过敏性、血管神经性、烟雾吸入。(3)感染扁桃腺炎、咽炎、会厌炎、咽后壁脓肿、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免疫抑制患者喉念珠菌病等。2.慢性上气道梗阻(1)声带麻痹、功能障碍。(2)气管病变气管支气管软化、复发性多软骨炎、气管支气管扩大、骨质沉着性气管支气管病。(3)浆细胞病变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4)肉芽肿性疾病结节病、结核等。(5)气管狭窄多为气管插管或切开术等治疗所致。(6)肿瘤咽、喉、气管;乳头瘤病。3.儿童上气道梗阻的附加原因(1)急性上气道梗阻喉炎、免疫抑制儿童的喉部病变、白喉。(2)慢性上气道梗阻各种原因的多部位病变或狭窄、小额、先天性喉鸣、血管环(双主动脉弓畸形)压迫气管、先天性声门下狭窄、黏多糖病。以上将引起成人和儿童不同解剖部位上气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极少数情况下,功能性声带异常或心理性因素,亦可引起上气道梗阻。
F. 呼吸道阻塞影响呼吸,呼吸道阻塞有哪些好的方法改善
呼吸道具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呼吸道是一个通道,可以吸入新鲜的空气,并将其送到肺内,呼气的时候再把肺内的空气呼出体外。呼吸道的阻塞会影响呼吸,那么,呼吸道阻塞有哪些好的方法改善?
G. 打开气道的三种方法
1、手指掏出法:适用于口腔内气道阻塞。急救者用手指伸入口腔内将碎骨片、泥沙、水草、分泌物等掏出来。有条件时可用吸引器吸净口腔内血液,止血。如果伤员牙关紧闭,可用两示指从口角处伸入口腔内顶住上下牙齿,两拇指与示指交叉用力打开口腔,并延伸至上下齿之间,将伤员的口张开。若伤员有呕吐,在没有颈椎骨折的情况下,将伤员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肺而造成窒息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气道畅通呼吸平稳后, 将舌牵出固定或使用口咽通气管、鼻咽导管放入口腔后固定,将伤员置于端坐前倾位、侧卧或俯卧位,便于咽喉部的引流。
2、托下颌角法:适用于颅脑损伤深昏迷或舌后坠者。急救时将伤员取仰卧位,急救者用双手同时托起伤员两下颌角,一面使其头后仰,一面将下颌骨前移。闻有呼吸异常声时,迅速用手指扳开上下颌,采用掏出法取出口腔内异物或分泌物,待呼吸畅通后改俯卧位。
3、膈下上腹部推压法(海姆立克法):此法是排除气道异物梗阻的首选方法。患者神志清醒时,采取站立或坐位,急救者站在伤病员背后,用双手臂从伤员腋下至胸前,一手握拳,将拇指关节朝向伤病员上腹部正中剑突下,另一手紧握此手,快速用力向上向内推压,连续4~6次。患者神志不清时,将患者平卧于地,急救者跪在伤员大腿一侧,或两腿分开跪在伤员大腿两侧,用一手掌根按于伤病员的上腹部正中剑突下,另一手直接放在这只手上,迅速向上向内用力推压4~6次。
1、判断意识 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
2、呼救帮助 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
3、判断心跳、呼吸 掀开棉被,解开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4、胸外按压 ①准备:挪开床头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垫脚凳。 ②胸外按压30次(17秒完成): A.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 B.手法: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C.深度:胸骨下陷≥5cm D.频率:≥100次/分。
5、开放气道 ①清理呼吸道:将病人头侧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内异物 ②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为仰面抬颏法、托颌法。常用仰面抬颏法,方法为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开放在病人颏下并向上托起,使气道伸直,颈部损伤者禁用,以免损伤脊髓。
6、人工呼吸 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2次,采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每次呼吸约1秒,通气约0.5升,可见胸部起伏。
7、持续心肺复苏 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
8、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①观察心跳、呼吸:触摸颈动脉(10秒),观察呼吸情况。 ②观察意识:观察瞳孔变化、压眶反应、对光反射。 ③观察循环:观察颜面、口唇、甲床紫绀变化、末梢循坏改善情况,测量血压。 ④判断复苏成功:继续给予高级生命支持。
H. 上气道梗阻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上气道梗阻较常见感染,如感染时血象白细胞计数可升高。2.其他辅助检查(1)肺功能检查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是诊断上气道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上气道梗阻时,流量-容积曲线出现明显的变化,具有诊断价值。(2)放射检查①颈部平片针对气管的平片,对渗出性气管炎、气道异物及无名动脉压迫所致的上气道梗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喉或气管软化的敏感性较差。吸气相颈部平片对喉气管炎和会厌炎具有鉴别价值。②胸部CT扫描可以了解阻塞处病变的大小和形态,气道狭窄的程度及其与气道壁的关系,以及病变周围组织的情况。增强扫描尚有助于明确病变的血供情况。③胸部MRI检查具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可预计气道闭塞的程度和长度,以及评价纵隔情况。(3)声学检查呼吸音频谱分析发现,正常人峰值频率和频率谱群主要位于200Hz以下。胸外型上气道梗阻患者,其呼吸音的峰值频率显着增加,大多大于基线的3倍,频率谱群增宽并移向大于200Hz的高频区。上述变化在吸气相均大于呼气相,且颈部的信号强于胸部。可变型胸内阻塞时,呼吸音的频谱变化则为呼气相大于吸气相,胸部信号更强。因此,呼吸音频谱分析对判断气道阻塞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4)内镜检查纤维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上气道,了解声带、气管环的变化以及呼吸过程中病变的动态特征,且可采集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故对诊断具有决定性作用。对疑为上气道梗阻者,均应考虑进行内镜检查。但严重呼吸困难者不宜进行检查,且对血管性疾病严禁进行活组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