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玉石的鉴别方法
颜色纯正自然,手感沉重,敲击声清脆的玉是好玉。颜色十分艳丽,手感轻飘飘的,敲击声沉闷的玉可能是假玉石。玉的鉴别还可以看透明度与其结构,比如和田玉呈半透明状,具有棉絮状的独特结构。
玉的种类很多,但无论是什么玉石,颜色纯正自然的才是好玉,而染色玉石的颜色会显得十分艳丽,且浮于表面,不够自然。同时,很多天然玉石的硬度都比较大,用普通的小刀去刮不会留下痕迹。
用手去掂重量,天然玉石通常手感沉重,有压手的感觉,包括常见的翡翠、和田玉都是如此,而那些假的玉石就是轻飘飘的。还可以看透明度,每种玉石都有其特性,比如和田玉是半透明的,能透光但是看不大清,不能透光的那就不是和田玉。
不同玉石也有其独特的结构,同样以和田玉为例,其棉絮状的结构可以通过强光手电筒或者放大镜观察到,结构看不出来的就是假玉石。另外鉴别玉可以听声音,用硬物轻敲,天然玉石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而假玉石很沉闷。
B. 玉石的鉴别方法
玉石鉴别可以看色泽外观,品质好的玉石色泽亮,其表面非常光滑,而品质较差的玉石色泽暗沉,十分粗糙。其次,在强光下玉石无法看到打磨痕迹,而仿制品则可以看见许多线条状、片状的物质。玉石的表面非常的光滑,颜色温润,光泽度也很好,品质较差的玉石表面则非常粗糙,没有光泽感。--引自拍玉网
利用阳光可以鉴定真假。玉石是一种天然矿物质,经过大自然上万年鬼斧神工打磨成为稀有奢侈品,所以天然玉石身上有天然的味道,在阳光下看不到任何的打磨面及打磨痕迹,无论人工技术多么高超终究会留下人为痕迹,内部多呈线条状、片状,表面还可以看到打磨痕迹,当然随着科学技术发达,造假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这种方法鉴定适合一般品质玉石,高端人工玉石同样看不到任何打磨面。
用手轻轻敲击玉石能够听到一股沁人心脾清脆声音。如果是人工玉石发出声音相对闷厚,真正玉石在轻轻在玻璃上划一下本身不会有任何痕迹,人工玉石会造成一定损伤,会有磨过的痕迹。玉石形制上具备典型玉制器的基本样式。
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着色玻璃、云石,更加高端的是电色假玉。玉石有很多种类,鉴别方法主要看玉石质地、颜色、造型、声音等等,当然最准确鉴别方法是专门鉴定机构出具的玉石鉴定证书,具有法律效益,
C. 玉石最简单的鉴别方法
摘要 玉石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法来辨别:1、听声音,真玉石敲击后声音清脆、悦耳,假的声音沉闷暗哑;2、感受手感,真玉石手感冰凉清爽,假的手感温和;3、掂重量,真玉石放在手上有一定份量感,假的手感较轻。
D. 玉石的鉴别方法
1、看颜色:天然的玉石不管是什么颜色,其色泽都是浑然天成的,看上去十分纯正自然,而染色的玉石则往往过于浓艳,显得有限浮于表面。
2、触摸法:都知道玉有莹润致密的特点,且密度相对较大,因此真玉摸上去往往是冰凉润滑的感觉,用手中掂量很有分量感,其质感不是假货能够比拟的。
3、观察法:就是将玉石放在向光处/灯光处进行观察,真的玉石往往内部结构排列有序自然,而假玉则可能伴随人造的痕迹,如市场上常用强酸冲刷加工的B货翡翠,在强光下就能看到明显的酸蚀网纹,通过观察就能进行鉴别。
4、听声音:将玉石用线绳悬空挂起,并用物体敲击,能够听到天然玉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种声音有些类似金属的响声,余韵悠扬;而如果是假玉石被敲击,发出的声音通常很沉闷。
E. 玉石怎么看真假 鉴别方法
玉石鉴别方法:
1、看光泽:对于玉石而言,光泽度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对玉石的价格造成直接的影响,并且通过观察玉石的光泽度来判断玉的真假也是十分可靠的。
在观察时,需要将玉对着阳光处,或者是灯下,如果看到的玉是十分明亮的,斌且给人一种光盈剔透将玉且水润的感觉,那么就是真玉,相反如果在光下,仍然给人一种十分暗沉的感觉,就说明该玉石是假的。
2、看纹理:而观察纹理则需要借助放大器,否仅依靠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如果是真正的玉,在放大器下能够看到其如同石棉一样纠缠在一起的纹理,相反如果是看不到说明该玉是假的。再者就触感而言,真正的玉能够给人一种温润冰凉的感觉,这是假玉所不能的。
3、看结构:不同的玉石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如和田玉就为棉絮状结构,一般通过强光手电筒或者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出来;而假玉石的结构通常非常整齐或者看不出来。一般来说,假冒的玉石都品相非常完美,颜色艳丽,质地干净,无瑕疵等。
F. 玉石怎么看真假 鉴别方法
玉石鉴别方法:
1、颜色
看颜色是常见的玉的鉴别方法,不论什么玉石,都要求颜色纯正自然;一般染色玉石的颜色都过于艳丽和规整,浮于表面。
玉石的颜色如果成色均匀,颜色正,深浅一致,那么则是比较优质的。颜色达到匀、阳、浓、正的玉为上品。其中这里的“阳”指的是颜色鲜明,在鉴别和田玉比较适用。
2、透明度
玉石的肉质越细腻,其光滑程度越高则玉石价值越高。还有则是查看透明度,有的玉石的通透程度犹如玻璃一样,说的是它的内里缜密程度。
每种玉石都有自己的特性,透明度也不同。比如和田玉为半透明度的玉石,能够透光但是看不清物象,如果看到一块玉石不能透光那它肯定不是和田玉。
3、硬度
很多天然玉石的硬度都比较高,用普通的小刀刻、刮,都不会留下痕迹。
4、拈比重
一般天然玉石的手感沉重,因为玉石一般密度都比较高,拿在手上用手掂一下,有下坠感,是有点压手的,比如翡翠、和田玉,而很多假玉石就会轻飘飘的。如果是上等的玉质,用手抚摸或者蹭下脸颊,还会有冰凉润滑的感觉。
5、听声音
听声音是很简单的玉的鉴别方法。用玉器将线悬空挂起,用硬物敲击,天然玉石会发出类似金属般的响声,清脆悦耳,余韵悠扬;假玉石的敲击声一般很沉闷。但是听声音只限于老玩家,一般新手很难通过声音来辨别玉器的真假。
6、看结构
观察籽料皮下紧挨着的肉,真籽的皮色,在紧挨着肉的地方都会有一点过渡色,这个要观察截面才能看到。真籽料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毛孔和皮色会像一根根钉子一样延伸到紧挨着的肉,在截面处可以观察到一条条钉子纹路。
不同的玉石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如和田玉就为棉絮状结构,一般通过强光手电筒或者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出来;而假玉石的结构通常非常整齐或者看不出来。
G. 玉石怎么看真假鉴别方法
玉石怎么看真假鉴别方法有:
1、颜色区分:颜色色泽是浑然天成的,分布均匀自然。而对于染过色的玉,颜色就比较艳丽,看起来不够自然。
2、手感触摸:玉石是有密度的,而密度不同,手感也会不一样,如和田玉,用手推会有油被推开的感觉,还有一些阻力感。
3、对光观察:内部结构自然有序,看起来是非常舒服的。而人工仿造出来的玉石,是没有这样漂亮的排列的,有明显的人造痕迹,甚至有些内部会有气泡。
4、看光泽:真玉温润光泽,内部有少量杂质或棉絮状花纹;假玉色泽干枯,灰暗无灵气,有的有气泡。
5、测硬度:用刀刻、刮,真玉器不留痕迹。
6、掂密度:用手掂真玉器手感沉重,假的教轻。
7、听声响:玉器悬空,用硬物敲击,声音清脆悦耳;假的则相对沉闷干涩。
8、看断口:用10倍放大镜可见,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有较细密的结构;假玉器的断口整齐发亮的。
H. 玉的鉴别方法
玉的鉴别方法有颜色区分、手感触摸、对光观察、形状比较、看结构、听声音、拈比重。
颜色区分:
鉴别一块玉石的好坏,我们要看它的颜色,颜色要漂亮,目前最讨好的颜色是鲜绿色(娇绿),虽然最上品的颜色是深绿色,但是绿色过深,又让人觉得太暗沉,因此最上品的深绿色反而在价格上不及鲜绿色来的高。颜色的均匀也与价值成正比。整块都是绿色的玉与只有部分绿的玉,价格就差了好几位数字;颜色的分布位置也有很大的关系,显眼处的一点绿自然比分布在边缘的绿更加讨好。
玉的护理方法:
1.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因为强烈的阳光,会使玉石分子体积增大,从而影响到玉的质地和色泽。
2.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肉眼看不出裂,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
3.忌化学剂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学物品越来越多,这些化学剂会给玉石带来一定的损伤,例如各样洗洁剂、肥皂、杀虫剂、化妆品、香水、美发剂等。如若不小心沾上,应及时抹除后清洗,不要让它对玉石产生损伤。
4.尽可能避免灰尘、油污日常玉器若有灰尘或污垢的话,宜用软毛刷(牙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淡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
5.佩挂件最好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6.新购玉件一般也应在清水中浸泡几小时后,用软毛刷(牙刷)清洁,然后用干净的棉布擦干再佩戴。
7.玉佩等悬吊饰物,要注意系绳是否牢固。应经常检查系绳,每1-2年要更换系绳,防止丢失或损伤心爱的宝物。
8.定期清洗玉件一般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清洗,按上述方法清洗后要干布擦拭至有光泽即可。
玉的发展史:
史前时期。
(1)公元前6000年前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出土了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
(2)公元前5500年前查海文化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市西南约2.5公里处,约现存面积1万平方米。出土了玉斧等器物。
(3)公元前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73年,第一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该时期出土玉器品种有璜、玦、管、珠、饼、丸、坠等,多系小件装饰品。由于当时人们制作玉器经验不足,琢玉工具尚不完备,再加之艺术欣赏能力较低,制作不规整。一般仅采用琢打磨光,器形较简单,器身多不饰纹饰。
(4)公元前4000年的马家滨文化
马家滨文化因浙江嘉兴县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与相距不远的河姆渡文化为截然不同的两支文化。先民们已制造出玉,呈圆形,周边有一缺口,用以夹在耳边作为妇女的装饰,稍晚又出现了玉璜。玉磺呈半环形,两端各钻有小孔,可系绳挂于胸前作为饰品,可以推测,那个时候,先民们已有了一种朦胧的爱美的意识。
(5)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这个时候的墓葬均有各种玉器发现,多为生产工具和装饰品。
(6)公元前3800年前崧泽文化
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崧泽文化早期玉器基本延续了马家浜文化晚期玉器的风格,所见器型仍较单调,以玦、璜为主,但玉钺等突破装饰品范畴的新器形也偶有所见。
(7)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良渚文化
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8)公元前3000年前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热河省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红山文化出土了批量玉器,而且多以动物造型为主。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玉器,是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的“c”型玉龙,被喻为“中华第一龙”。
(9)公元前3000年前西坡遗址(仰韶文化晚期)
西坡遗址位于灵宝黄帝铸鼎塬聚落遗址群,这是黄河中游地区时代最早的成批出土玉器。
(10)公元前2600年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因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石家河文化,以出土小型精致的玉件而倍受关注。玉人头、玉鹰、玉虎头和玉蝉属于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华部分。这些玉器体积小、重量轻,纹饰简洁,做工却很精细。
(11)公元前2200年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于1924年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
先秦时代。
(1)夏代
许多古代文献反映,夏朝是一个崇尚玉文明的国度。河南偃师二里头是夏朝晚期的王都,前所知的二里头文化玉器,就是夏代玉器的代表性形态。玉器主要种类有生产工具有玉斧、玉铲、玉城;装饰品有管、珠、锡形器、绿松石饰、嵌绿松石兽面纹钢饰牌;礼仪器有戈、铀、圭、刀、牙湾、柄形饰等。
(2)商代
商代玉器,商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品种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这些品种以礼器、圆雕人物最为珍贵,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圆雕动物及容器,仅次于人物玉雕,也很有收藏价值。因为人物、动物圆雕工艺难度大,又具有写实的艺术特点,能反映当时的一些社会面貌。
(3)周代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它可与当时地中海流域的希腊、罗马石雕艺术相媲美。
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故宫珍藏的勾连纹玉灯,是标准的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
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古玉新诠》)是当时礼学与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论概括。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数。秦玉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汉代。
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汉代葬玉很多,但工艺不平不高。反映汉代玉器工艺水平的是陈设玉。这些写实主义的陈设玉有玉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多为圆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着汉代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汉皇室装饰玉有衰落的趋势,多见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刚卯、玉??等。近年,偏居岭南的汉代南越王国出土大批装饰玉,以龙虎并体玉带钩、镂空龙凤纹玉套环最为精美,堪称稀世珍宝。东汉时,阴线刻纹又复苏盛行,绘画趣味有所加强。
在中国玉器工艺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环和玉盏。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吃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术价值的礼仪观念,这时消失殆尽。
隋代着名的玉器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唐代玉匠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琢磨出具有盛唐风格的玉器。八瓣花纹玉杯,兽首形玛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艺术的真实写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南宋的玉荷叶杯,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这一时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干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玉如命寻找依据。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玺、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时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明清玉器千姿百态,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层出不穷。明清玉器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表现手法,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融合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中国玉器经过上万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自新石器时代绵万年经久不衰者,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
I. 玉石怎么看真假,
方法一:颜色区分
首先,如何鉴别一块玉石的好坏,我们要看它的颜色,不管是什么天然的玉石他,的颜色色泽都是浑然天成的,分布均匀自然。而对于染过色的玉,颜色就比较艳丽,看起来不够自然。
方法二:手感触摸
玉石是有密度的,而密度不同,手感也会不一样,如和田玉:和田玉的密度比一般玉石的密度大些,会沉一些。触摸时会有冰凉滑腻的感觉。
和田玉握在手里,摸起来是有些油润的,用手推会有油被推开的感觉,还有一些阻力感。假的玉石是没有这些特质的,所以小白们一定要多加细心观察哦。
J. 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玉石的成分主要是硅酸盐
①观光泽:真玉器无论半透明或不透明,都有温润光泽,内部夹有少量杂质或呈棉絮状花纹均属正常;假玉器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无灵气,有的还有气泡。
②测硬度:用刀刻、刮,真玉器不留痕迹。
③拈比重:真玉器手感沉重,假的则轻飘。
④听声响:把玉器用线悬空挂起,用硬物敲击,真品的声音清脆悦耳,余韵悠扬;假的则相对沉闷干涩。
⑤看断口:用10倍放大镜观察,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可见比较细密的结构;假玉器的断口整齐发亮的,常为玻璃类仿制品,断口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质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