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石英岩石玉化鉴别最简单方法

石英岩石玉化鉴别最简单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24 17:21:03

A. 怎么鉴别石英岩玉与玉石

玉石是一个总概念,如同水果
石英岩玉属于一种玉石,如同苹果
怎么鉴别苹果与水果,哈哈哈,笑死我了
石英岩玉很便宜,一般染色的情况较多,真品更多
可以鉴定证书的结论为准,对不懂的人来说

B. 怎样辨别玉和石英石

1、眼睛看:玉石和石英石外观的润泽度不同,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而石英石是玻璃光泽。

2、听声音:轻轻敲打玉与石英石,从声音上很好分辨,真玉声音清脆悦耳,而石英石声音较之音色差。

3、所含成分不同:石英的成分是最简单的二氧化硅,而玉石组成成分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钠。

(2)石英岩石玉化鉴别最简单方法扩展阅读:

玉(软玉)与翡翠区别:

软玉如岫玉、 黄白老玉 、和田玉、台湾玉、加拿大玉,以及羊脂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等名称,是属于矿物学中称为“软玉”的集合体。软玉与翡翠的区别如下:

1、 软玉颜色比较均匀,有白色、暗绿色、黑绿色等,无鲜绿色。

2、软玉呈油脂光泽,无翠性。

3、软玉的比重(3.00)略比翡翠的比重为低。

4、软玉的折射率(1.62)亦略比翡翠的折射率为低。

C. 怎么分别石英岩玉的真假

石英岩玉的识别:

石英岩类玉石都是较致密的块体或显微粒状集合体,有的因含有色矿物而出现美丽的颜色。其中有京白玉、东陵石、密县玉、贵翠、台湾翠及砂金石等许多玉石品种。

石英岩玉的主要特征
多数为显微粒状石英集合体,包裹矿物有蓝闪石、锂云母、铬云母、赤铁矿等。颜色有白、绿、翠绿、浅蓝绿、紫、淡紫等色。硬度7。相对密度2.65-3.0。玻璃光泽、不透明到近于半透明。
石英岩玉料由于组成矿物主要是石英,故根据硬度、玻璃光泽和石英的光性很易同翡翠、软玉区分。同时石英岩玉料性脆,不像软玉和翡翠那样有韧性。砂金石因含有矿物而出现金属光泽的特征,也极易区别。室内可通过磨制薄片鉴定所含有色矿物的种属,并通过化学分析研究其产生颜色的原因,也可做发光性及吸收光谱特征的研究。

D. (三)石英质玉石的鉴定

玉髓相对密度2.65,折射率1.54,隐晶质集合体易与其他相似的宝石进行区别。

玛瑙具有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环带条纹。根据其独有的纹带、折射率值和相对密度值易于识别。并根据纹带和花纹构造、颜色划分品种。

东陵石最具特征的是沙金效应,相对密度2.64~2.71,折射率1.54可和其他仿制品区别。

木变石以其纤维状结构,丝绢状光泽,石英的折射率值和相对密度值为其鉴定特征。

E. 石英岩玉怎么辨别真假

总质量:
65.51g
形状:
镯形
颜色:
淡绿色
白色
褐黄色
您好
可以查验到
这是一款石英岩玉手镯,国标对于部分石英岩是允许做色泽优化的
因此这款叫做真品石英岩玉没有问题,但不能保证色泽绝对的天然
此类产量颇多,俗称:水墨玉.但水墨玉严谨上来说没有收录权威标准定名
实价低廉,市场价小三位数的价值
网购价码会相对更便宜些,当做饰品吧,外观别致,但不建议长时间贴身佩戴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F. 石英岩玉鉴别方法及价格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很喜欢有关玉石的东西,不管是在摆放的饰品,还是戴在身上的手镯等东西,都是很喜欢的。俗话说玉养人,这应该就是古人喜欢的原因之一吧。但是玉的品种也是很多的,比如说和田玉,玛瑙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种叫做石英岩玉,关于玉石,石英岩玉鉴别方法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石英岩玉的鉴别方法:

1、从玉石的颜色鉴别

白色的和田玉有着不同色调,有青白、粉白、灰白、黄白等等,和田玉的白色不是单纯的洁白,而是与其他的色调统一融合而成的颜色,而且和田玉的颜色会带给人一种很厚重缜密的感觉。

白色石英岩玉的色是纯白,白颜色中没有一丝其他的色调,白得很干净。石英岩玉的料子也是有一些差别的,有的料子给人一种煞白的感觉,犹如白雪一样,洁净得没有一点灰色调。有的料子是透亮的白色,白色中泛着一些灰色调,而且料子有着一定的透明的感觉。

2、用透射光线来看玉石本身的结构

和田玉是纤维交织结构,用手电筒的光从侧面打入可以看到和田玉内部结构的不均匀,有的地方细腻,有的地方粗糙,而且能看出玉石颗粒呈现出纤维交织结构。有的和田玉料用透光来看可以发现里面有一些白色的小棉团,呈不均匀分布。

白色石英岩玉用透光来看,结构是不同于和田玉的,显现出来的是均匀的颗粒状结构,而且整体的颗粒呈现均匀分布状,没有大块的白棉存在,透明度强于和田玉,有的玉料用手电照射后可以发现里面有星星点点的闪亮物质。

石英岩玉的价格:

天然石英岩玉手镯

¥72.00

石英岩玉手镯女款玉镯¥40.00

冰种紫罗兰手镯紫色石英岩玉镯子

¥45.00

天然石英岩玉手镯冰种

¥35.00

天然石英岩玉石手镯

¥58.00

天然石英岩玉镯子

¥96.00

石英岩玉和翡翠的区别

石英岩玉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岩玉如果经过染色之后和翡翠十分的相似,很容易混淆,不过除了颜色上,石英岩玉和翡翠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物质组成,这两者之间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很多对于石英岩玉和翡翠不了解的朋友在选购的时候还是会上当受骗,那么石英岩玉和翡翠的区别是什么呢?

1、石英岩玉和翡翠的颜色分布不同。一般经过染色的石英岩玉,它的颜色分布十分的均匀,多是油青色,它的底子看起来十分干净,没有huangse调,但是对于翡翠来说,它的颜色分布是根据色调深浅而区分的,它的分布是不同形状的。

2、石英岩玉和翡翠的结构不同,像石英岩玉并没有翠性和色根,这些是翡翠的主要特征,也是石英岩玉和翡翠最大的不同。

3、石英岩玉和翡翠的滚筒抛光凹坑不同,石英岩玉多是做成戒面,做成之后它的底面呈现内凹状,但是翡翠很少做成戒面,底面呈现的形状也不是内凹状。

4、石英岩玉和翡翠的丝瓜瓤构造不同。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石英岩玉在染色的过程中,所用的染料会集中在颗粒的空隙间,因此出现了丝瓜瓤构造。

5、石英岩玉和翡翠的折射率不同,石英岩玉的折射率是1.55,但是翡翠的折射率是1.66,由此可见石英岩玉的折射率小于翡翠的折射率。

6、石英岩玉和翡翠的相对密度不同。石英岩玉的密度是2.80,翡翠的密度是3.32,由此可见石英岩玉的密度要小于翡翠密度。


任何玉石的价钱都是不一样的,其实就是在制作好的饰品时候的选择的材料,比如说玉石的质地,或者是它的颜色,亦或者是玉石的透明度等等,这些都是决定价格的因素。当然了不用的地区产出来的玉石也是不同的。这种石英岩玉是没有辐射的,并且硬度相对来说比较的高,所以是比较环保的一种材料。以上就是有关石英岩玉鉴别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G. 如何鉴别石英石

什么是石英石?
现在我们讲的石英石是一种由90%以上的石英晶体加上树脂及其他微量元素人工合成的一种新型石材。它是通过特殊的机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压制而成的大规格板材。它的主要材料是石英。石英石无辐射、硬度高,造就了石英石台面刮不花(莫氏硬度 7);污不染(真空制造.致密无孔);烫不坏(石英材料。可耐温300℃);用不旧(30 道抛光工艺无需维护);无毒无辐射(NSF认证,不含重金属,可与食品直接接触)。石英石台面色彩多样,戈壁系列,水晶系列、麻石系列,闪星系列更具特色,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酒店、餐厅、银行、医院、展览、实验室等)和家庭装修(厨房台面、洗脸台、厨卫墙面、餐桌、茶几、窗台、门套等)领域,是一种无放射性污染、可重复利用的环保、绿色新型建筑室内装饰材料。

合成石英石:

是在真空条件下将石英石晶体(94%)、树脂(6%)和微量颜料等材料通过异构聚合技术制成大规格板材,其高达94%的石英结晶体为主体结构,使其质地更加坚硬、紧密,具有其他装饰材料无法比拟的耐磨、耐压、耐高温、抗腐蚀、防渗透等特性。

石英结晶体是自然界中硬度仅次于钻石的天然矿产,其表面硬度高达莫氏硬度7.5,远大于人们日常使用的刀铲等利器,就算是用锋利的裁纸刀在表面划过,也不会留下痕迹。其熔点高达1300摄氏度以上,不会因接触高温而导致燃烧,亦具备其他的石英含量人造石所无法比拟的耐高温特性。

合成石英石是在真空条件下制造的表里如一致密无孔的复合材料,十分适合在复杂环境下发挥作用。其石英表面对厨房中的酸碱等有极好的抗腐蚀能力,日常使用的液体物质不会渗透其内部,长时间置于表面的液体只须用清水或普通家用清洁剂用抹布擦洗即可,必要时也可用刀片刮去表面的滞留物。合成石英石光泽亮丽的表面是经过几十道复杂的抛光处理工艺,不会被刀铲刮伤,不会微液体物质渗透,不会产生发黄,变色等问题,日常的清洁只需用清水冲洗即可,简单易行;即使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其表面亦同新装台面一样的亮丽,无需维护和保养。

石英石表面光滑平整,亦无刮痕滞留,致密无孔的材料结构使得细菌无处藏身,材料制造通过了美国NSF的认证,可与食物直接接触,完全无毒。我们采用精选的天然石结晶矿产,其SiO2的含量超过99.9%以上,并在制造过程中去杂提纯,原材料中不含任何可能导致辐射的重金属杂质,94%的石英结晶体和其他绿色环保的添加剂使得我们的石英石完全无毒无辐射污染,可放心使用。色彩丰富的组合使其具有天然石材的质感和美丽的表面光泽。

石英石的特性及具备该特性的原因

1、刮不花
石英石其石英含量高达94%,石英晶体是自然界中硬度仅次于钻石的天然矿产,其表面硬度可高达莫氏硬度7.5,远大于厨房中所使用的刀铲等利器,不会被其刮伤。

2、污不染
石英石是在真空条件下制造的表里如一,致密无孔的复合材料,其石英表面对厨房的酸碱等有极好的抗腐蚀能力,日常使用的液体物质不会渗透其内部,长时间置于表面的液体只须用清水或洁而亮等清洁剂用抹布擦除即可,必要时可用刀片刮去表面的滞留物。

3、用不旧
石英石光泽亮丽的表面是经过30多道复杂的抛光处理工艺,不会被刀铲刮伤,不会为液体物质渗透,不会产生发黄和变色等问题,日常的清洁只须用清水冲洗即可,简单易行。即使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其表面也同新装台面一样的亮丽,无需维护和保养。

4、燃不着
天然的石英结晶是典型的耐火材料,其熔点高达1300度以上,94%天然石英制成的石英石完全阻燃,不会因接触高温而导致燃烧,也具备人造石等台面无法比拟的耐高温特性。

5、无毒无辐射
石英石的表面光滑,平整也无华痕滞留,致密无孔的材料结构使得细菌无处藏身,材料制造通过了美国NSF认证,可与食物直接接触,完全无毒!

石英石采用精选的天然石英结晶矿产,其SiO2的含量超过99.9%以上,并在制造过程中去杂提纯,原料中不含任何可能导致辐射的重金属杂质,94%的石英结晶体和其它的树脂添加剂使得石英石无辐射污染!

为什么要研发石英石?

目前国内外主要橱柜台面材料有防火板、不锈钢、天然石、人造石、石英石等。其中石英石台面以其品质最被市场看好。

1、防火板台面:
防火板台面目前正以其低廉的价格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防火板台面基材为密度板,饰面为防火板。厚度:4mm,色彩鲜艳多样,防火,防潮,耐油污,耐酸碱,耐高温,易清理。但抗压、耐划伤、硬度都不能达到要求,并且使用寿命短。因此防火板台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市场占有率从刚开始的30%降到5%以下。

2、不锈钢台面:
不锈钢材料台面坚固耐用,也较易清理。但不锈钢台面单一色泽令人感觉不可亲、不温暖,缺乏家庭的温馨感,在强调个性和主张回归自然的家居流行风气下不再受人青睐。目前市场占有率为8%左右。

3、天然石:大理石、花岗石和玉石
天然石又分为大理石、花岗石、玉石等天然石材具有天然的纹路,比较美观,但天然石有孔隙,易于存油垢,且天然石脆性大,不能制作超过1米的台面,以天然石制作的台面会有接缝,这些接缝也容易积藏污垢,影响卫生。天然石较硬,且耐腐蚀、耐磨损、防水、防火,便于清洁,使传统的台面材料。但天然石材的长度不可能太长,有时难以满足厨房台面的长度需要,且花岗石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如果超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虽大理石看起来结实耐用,实际上耐污力并不强,如果滴上酱油之类的颜色重的液体,很容易渗入纹理,很难清洁。天然石橱柜台面曾一度占市场总量的80%以下,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健康的追求天然石台面已日益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市场份额也急剧下降仅为20%左右。

4、人造石台面:
分进口和国产,由石粉加入人造纤维经高温高压制成。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绚丽多彩,表面无毛细孔,具有较强的耐污、耐酸、耐腐蚀、耐磨损性能,易清洁。其变形、黏合、转弯等部位的处理有独到之处;因为表面没有孔隙,油污、水渍不易渗入其中,因此抗污力强;可任意长度无缝粘接,同材质的胶黏剂将两块粘接后打磨,浑然一体。但人造石容易被刮伤,硬度不够,抗菌、环保也不理想。

5、石英石:
和以上台面材料的比较。石英石是在真空条件下将石英石晶体、树脂和微量颜料等材料通过异构聚合技术制成大规格板材,其高达94%的石英结晶体为主体结构,使其质地更加坚硬、紧密,具有其他装饰材料无法比拟的耐磨、耐压、耐高温、抗腐蚀、防渗透等特性。色彩丰富的组合使其具有天然石材的质感和美丽的表面光泽。石英石台面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一产生就受到人们的追捧,但由于技术还不成熟,国际上仅有几个厂商能够生产出石英石台面,而石英石台面的价格也异常昂贵。贝弗龙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同时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贝弗龙石英石产品与价格同国外相比具有优势。同时随着生产技术进一步成熟,石英石将比其他人造石更具性价比(树脂有价格远高于石英的价格),而石英石是石英的含量越高,树脂量越低,质量就越好,越接近天然,越不易变形。

石英石技术的发展历程

石英石是由意大利百利通公司发明创造的,首先是从荒料开始,发展到目前的第三代薄板生产线。百利通石英石生产设备,一条生产线的投资1.7亿元人民币。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14家生产厂,使用的均为百利通设备。在韩国韩华投资三年后即今年计划上第二条生产线,韩华出于市场考虑与百利通公司签署的额外的协议——在2010年前,百利通的设备不允许卖到中国。

根据这个情况,在中国要生产石英石只能自主研发。通过贝弗龙全体同仁三年以来不分白天黑夜的努力,到今天我们已完全掌握石英石生产的核心技术,技术水平已接近百利通,短期内无人能竞争。只是在自动化水平上和百利通公司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国内其他生产石英石的厂家在现在还做不到生产石英石,首先是板材不能做到纯石英石(石英只能做到80%以上,其余以钙粉添加,树脂量远远超过10%)。贝弗龙石英石的石英含量为93-94%,树脂含量为6-7%。因为树脂量越高,石英石的品质就越差,石英石越容易变形,越不耐刮,这不单是一个10%与6-7%的数字问题,也不是从成本角度去考虑降低树脂量,而是只有树脂量做到这一点,石英石才能达到相应的品质。石英石含量越高越难生产,但如果树脂量不降低到6-7%,就没有办法生产出合格的3.05×1.45米的大板。中国的石英石刚起步,所以国内好多厂家只能以低档次的岗石或石英岗石来混淆市场。而石英石板材是石英石的含量越高,树脂量越低,质量就越好,越接近天然,越不易变形。

怎样鉴别石英石的好坏

目前石英石市场,每一个行内人士都知道石英石是目前最好的石材,用这种石材几乎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国内市场由于刚起步,消费者对石英石至少说还不怎么了解。所以市场上就出现了国外石英石,贝弗龙石英石及鱼目混珠石英石(树脂量高的石英石,岗石,石英岗石)的状况,而所有人都称之为石英石。我们对这些石英石又如何加以区分呢?

一、贝弗龙石英石与国内其它石英石的比较

1、规格:
A、贝弗龙石英石:规格为3.05×1.45米(不切边)——这个规格在厨柜台面上使用,用材是最合理最省最经济的;
B、国内其它石英石:规格为3.05×0.76米,或2.4×1.2米.
从台面使用上,贝弗龙石英石在用材上更经济。

2、外观:
A、贝弗龙石英石:清透,色泽鲜艳,不需要覆膜;
B、国内其它石英石:混浊,色泽蒙胧,需要覆膜。

3、原材料:
A、贝弗龙石英石:94%的材料为石英(二氧化硅含量超过99.9%,熔点高达1300摄氏度以上),6%为树脂和微量颜料。断面锋利,反光性好
B、国内其它石英石:石英砂含量低,最高达到80%,树脂量高(超过20%),其中加入大量钙粉,因此不耐刮。断面圆滑,混浊,不耐腐蚀,反光性不好。或加入岗石、大理石。岗石、大理石颗粒和石英颗粒不一样,石英颗粒呈晶体状,透彻,具有水晶的质感。而岗石、大理石颗粒为混浊状,不透明,硬度极低,岗石表面莫氏硬度仅4-5,大理石仅2-3。如此造成国内其它石英石不耐刮,所以他们在出厂前都采用覆膜的办法。

二、贝弗龙石英石与国外石英石的比较

1、外观:
A、光泽度:贝弗龙石英石光泽度在60度以上,国外石英石在45度左右;
B、光滑性:贝弗龙石英石不是特别光滑,用手触摸表面有挂手的感觉,国外石英石相当光滑,如丝绸般。因为国内石英石刚起步,国内的磨料生产厂家在这方面的投入更是滞后,但贝弗龙公司不能等,所以贝弗龙公司已专门组织抛光小组,以此作为课题,广泛吸取国外经验,明确阶段性目标。相信在短期内将会使我们的产品从表面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C、颜色:贝弗龙石英石处于起步阶段,颜色不是特别纯正。国外石英石经过诸多设计师专业设计,经过三十多年的调整,颜色相当纯正,给人舒适的感觉。现在贝弗龙公司已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精力、财力进行调整,所以短期内公司的产品会逐渐深级换代。另外在部分色系上的产品不是很完美,因为石英石产品对于不同的颜色,技术要求是不一样的,但其核心技术贝弗龙公司已经完全掌握,只是在细节方面还需要完善。

三、贝弗龙石英石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颜色:贝弗龙石英石处于起步阶段,颜色不是特别纯正。贝弗龙公司目前正消化吸收国外产品的优点,聘请色彩专家进行设计,并广泛收集来自于终端消费者反馈的信息,相信在短的时间内会有相当程度的提高。

2、光滑性:贝弗龙石英石不是特别光滑,用手触摸表面有挂手的感觉,国外石英石相当光滑,如丝绸般。如此一来,在用墨汁等高渗透材料在贝弗龙石英石表面做渗透试验时,会有少量残留痕迹,建议用香蕉水清洗即可消除。制约光滑性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石英石刚起步,国内磨料企业更是滞后,还未征对这个市场投入精力。因此贝弗龙企业已由抛光小组广泛吸取国外经验,落实从国外购入磨料进行加工,在较短时间内将会使我们的产品从表面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3、边角不完整:贝弗龙石英石出厂时会有少量板材边角不完整现象。但这并不影响你的使用。除去不完整部分,贝弗龙石英石确保你有3000×1400㎜的有效尺寸。所以贝弗龙石英石都采取不切毛边的办法,这样每一张板材,你将多出台面的裙边,对你来讲是相当经济的。

4、杂点:贝弗龙石英石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杂点。因贝弗龙石英石的材料同国外一样来源于天然石英矿,石英矿经破碎、筛选而成,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杂点。而消费者存在一个消费误区是:石英石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应该是一种相当完美的东西。这需要与大家一到对消费者进行引导。

5、少量结团现象:在生产混色产品(如黄金甲、北欧风情等)或特殊装饰效果的产品过程,为了追求两种或以上颜色及特殊装饰的效果,会保留一部份单色球状部分。这纯粹是为了追求装饰效果的角度出发而特意保留,当然贝弗龙公司会根据顾客的喜好在这方面作出调整。

6、平整度
有时在板材反面会有少量地方存在厚度不是特别均匀的情况,这主要是我们过去在这一点仿效了天然石材的标准所致。这需要我们在加工过程中做得更精细。当然贝弗龙公司已经吸取客户的要求结合国外石英石的质量情况将此项内容的质量标准提高。

四、鉴别石英石的标准

石英石的标准在目前国内石材行业还是一个空白,所有检测机构也只能参照天然石材的标准进行检测,所以石英石的各项指标都超过了天然石材的标准。而国际上征对这方面的标准目前还是采用美国的ASTM标准。根据国外对石英石的测试情况,我们对石英石罗列了如下一些技术指标,以此作为石英石的鉴别标准:

1、硬度:表面莫氏硬度为7,简易检测方法为用铁制尖物挤压观测破坏点状况,不出现刮伤。
2、密度:2.37-2.5
3、耐高温:可耐温300℃。用盛满沸水的不锈钢杯置于台面30分钟后不变色。或用燃着的香烟头放在石英石上,不变色。
4、耐污性:用酱油、食醋、咖啡滴在石英石上,24小时后用洗洁精水擦拭,观察不变色。
5、环保性:能提供权威部门检测的绿色环保认证。
6、耐火性:用10㎜×30㎜的石英石细条放在明火上烧不着。
7、耐酸碱:用3%盐酸溶液或100g/L柠檬酸溶液、30g/L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浸蚀表面,表面无明显可见变化。
8、吸水率:小于0.04%,在石英石表面上洒少许水24小时后观察颜色无发白情况。
9、抗折强度:标准为SN/T0308-1993,贝弗龙石英石检测结果为干态40Mpa,湿态44Mpa。
10、抗压强度:标准为SN/T0308-1993,贝弗龙石英石检测结果为干态196Mpa,湿态192Mpa。
11、热膨胀度:标准为SN/T17748-1999,贝弗龙石英石检测结果为0.18×10-4㎝/㎝℃。
12、放射性限量指标(无辐射):内外照射指数符合GB6566-2001。贝弗龙石英石检测结果为内照射指数0.02,外照射指数0.03。
13、光亮度:用测光仪检测超过60度。
14、外表感观:清透不混浊。颜色均匀。平整度:3000㎜以内±0.5㎜;厚度:12㎜板±0.5㎜,15㎜板±1㎜,20㎜板±1.5㎜。
15、规格:贝弗龙石英石尽尺寸满足3000㎜×1400㎜。厚度为15㎜、20㎜、30㎜,大批量板材订购可生产12㎜。

石英石的其它用途

石英石目前在国内在国内刚起步,所以首先在台面进行逐步推广。石英石因其自身的特点:污不染(真空制造.致密无孔);烫不坏(石英材料。可耐温300℃);用不旧(30 道抛光工艺无需维护);无毒无辐射(NSF认证,不含重金属,可与食品直接接触);色彩多样(可根据客户需要特殊订制)。因此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酒店、餐厅、银行、医院、展览、实验室等)和家庭装修(厨房台面、洗脸台、厨卫墙面、餐桌、茶几、窗台、门套等)领域,是一种无放射性污染、可重复利用的环保、绿色新型建筑室内装饰材料。

总之,石英石刚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还有一个认知和接受过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为了这个广阔的市场耐心引导,共同去制作、分享这个大蛋糕。(

H. 石英质玉如何鉴定

在市面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貌似冰种翡翠或看起来像月光石的玉种。但经过仔细鉴定,可以发现,它们其实隐晶质的石英岩加工而成的。“一种凝脂玉的鉴定及定名”一文提到的凝脂玉是又一种石英岩玉。它们具有玉的美感,当然在市场上也应有一定的地位。一、起因 去年春节前后,一位曾任商会干部的老人,托人送来几件玉石要求鉴定,说一定要我们给他 作鉴定,因为由他加工销售的“凝脂玉”被人说成为“瓷片”、“玉髓”、“白云质玉”、“ 人造 石”等等,而他的一位非常喜欢玉的好朋友(公司“买手”)还因为这次买卖而信誉受到极大影响。他的老板认为他以石充“玉”、坑蒙拐骗。而实际上他所加工的这些“玉”是他的一个新疆地质行业的朋友卖原料给他的,而他则是直接从原料加工出玉器的。因此,绝对不可能有假,云云。 因为这种故事听多了,本来并不以为然,但鉴于这位老同志是一个爱好玉石的退休老人,从 事玉石加工交易多年,又到过多个地方鉴定,想必事出有因,虽然忙于事务,也只好答应为他看看。二、鉴定测试 他先是让人拿来二件加工切割过的玉石半成品到我们中心来,乍一看,我们也颇感惊讶,他送来的两件玉料质地致密坚硬,颜色纯净洁白, 其中一块玉质感强,另一块玉料则有很强的瓷质感,如果不做测试或者经验不足,很可能会误认为是“白色软玉”或“人造”的材料。这种玉石的质地颇为特别,虽然和“京白玉”有相似之处,但质感却更细腻和呈油脂光泽。 经过简单的测试,发现其折光率在1.53左右,相对密度在2.60附近,相对硬度达到摩氏7左右,如果是天然的玉石,可基本确定它为石英岩一类的材料(但当时实际上并没有确切证据说明它一定是天然材料)。 这位老同志听完我们的初步“判断”,大为不满,因为有人曾鉴定过该玉是“白云质玉”, 在某本书上( 正式出版)明明写着来自新疆的“白云质玉”的硬度是8.5而不是7。因此,他认为我们说该玉是石英岩肯定是不对的(实际上他是怕我们把该玉石定名成“石英岩”!)。看过该书所说的“白云质玉”的组成,其矿物组合中没有一种矿物的硬度超过7,该玉的硬度不可能达到8.5。我们只好解释说可能是书上写错了或者是印错了。因为我们没有说该玉石是“人造的”或“瓷 片”,老同志对我们有些信任,但对可能的结果还是半信半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让他拿来成品及原料,给他做一个仔细完整的鉴定。但待见到了他售出的 “肇事”、“十八罗汉”、“玉蝉”、“八仙”等雕刻件及原料,我们先前的惊讶有增无减。 该玉石的原料呈白色和带浅黄色的不规则团块状、牛粪状,具有塑性变形的形态;直径大小在 n×1cm~n×10cm之间,玉石表面无皮壳,但可有一些“刀砍状”或“老太婆皱纹”( 和野外地质中见到的白云岩颇为相似!),另外,可见不规则裂口和凹坑, 凹坑内可见少量方解石、水晶的天然晶体、少量的黄铁矿及铁质氧化物。据笔者所知,这种玉石原料并未见报道。其成品质地细腻,玉质感很强,其中的几尊罗汉除有较强的玻璃光泽外,其质地晶莹润泽,可以真正的优质白玉媲美,难怪他们称之为“凝脂玉”。而其中的“玉蝉”颜色洁白,质 地致密 ,雕工精细,颇似烧制或铸造抛光做成的瓷器,也难怪香港的行家不相信它是天然的玉雕作品。 为了确切鉴定这种玉石的性质,我们除进行常规的宝石学鉴定外,还进行了相关的矿物学的分 析测试。测试表明:这批玉石原料及成品的光泽为玻璃光泽,部分成品中靠表皮的“水化” 样品有较强的油脂质感;部分原料呈结晶质,但大多呈隐晶质;部分原料边部和核部的颜色和结构不同,中间呈纯白色,具不规则的纹理,质感较粗,而边部颜色变为无色或水黄色,透明度明显增大,质地变得更加油润,表明原料的矿物结构从内部到外部是有变化的,近表皮的地方长期和水接触,发生水合作用,质地获得明显改善;玉石有不规则断口,玉石摩氏硬度为7左右,跟石英相近;折射率变化在1.530~1.540(平面)之间;相对密度为2.535~2. 587(静水力学法), 跟石英岩或玉髓相对密度相近,但明显偏小;无荧光;无特征吸收光谱。 在显微镜下,作了薄片观察,可见到玉石具有粒状结构,粒度大小变化在0.01mm~ 0.6mm之间,颗粒大小的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有一定的差异,局部位置可见颗粒有定向排列的现象(照片4)和脉体嵌入现象。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一些颜色洁白、瓷质感很强的样品中,居然可见大量不均匀分布的暗黑色的包体(斑点),这些包体分布在石英颗粒之间,具有草莓状结构(照片5),在低倍放大下呈暗黑 色(照片 6),在较薄的地方或较高倍下则呈灰色或近无色(照片7)。这种显微包体的确切成分目前不清楚,我们推测可能是一些“微生物” 或者“空隙”聚集而成的“球粒”。 原料表面X光衍射分析表明:样品表皮除石英外还有方解石,内部则为纯的石英岩,除了石英的衍射线外,基本上无其它矿物的谱线。成品红外光谱分析也表明这种玉石主要由石英组成。根据上述特征,我们认为这种玉石应该是隐晶质(部分显晶质)的石英岩;根据其原料外形、矿物结构、表皮的构造以及表面的矿物共生组合,推测它是海底沉 积的硅质岩,属天然成因。玉石相对密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石英颗粒之间含有较多的“孔隙 ”和“未知斑点”的缘故。孔隙及“斑点”对入射光线产生散乱的漫反射作用而形成洁白色,其原理和古玉中鸡骨白色的形成相似。三、定名及有关问题 至此,有关的鉴定似乎可以结束了,但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解决,事实上亦正是这一问题引起笔 者分析此案例的兴趣。 送样人认为,根据国家标准对天然玉石的定义,这种玉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具有强的凝脂质感,因而可定名为“凝脂玉”。 他提出了二个问题,一个是争议时间很长而分歧仍然存在的问题——关于“玉”的定义和使 用规范的问题,具玉质感的天然材料可否称为“××玉”。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现代宝玉石的鉴定与定名上,在古玉的研究及其演化研究方面同样存在;另一个是玉的具体定名问题,即具凝脂质感的玉石可否定名为“凝脂玉”。 国家标准规定:玉石的定名可直接使用天然玉石基本名称或其矿物(岩石)名称。在天然玉 石名称后可附加“玉”字。也就是说,按照国标的规定:“××玉”并不局限于“硬玉 ”(一般常说的翡翠)和“软玉”(最有名的如“和田玉”)两种。这一定名规则应该说和 我国珠宝界长期以来认为凡是具有玉质感的材料都可称为“××玉”的习惯是一致的。近年来,对各种翡翠及闪石玉的研究与讨论也表明,许多研究者均认为翡翠及软玉也不只限于传统的硬玉与透闪石玉。我国古玉研究专家杨伯达先生等很早就认为凡是以硬玉、软玉 、蛇纹石、水晶、玉髓、为原料而制作成的工具、佩饰、祭器、陈设品等均可称为玉。也就是说,我国现在有关“××玉”的定义已和国外或者国内部分研究者认为“玉 ”只限于硬玉和软玉的认识不同。例如国标中有法定“玉”名称的就有独山玉、蛇纹石玉等等。如果不明确此问题,国内和国外的玉石交易常常会有误会发生。讨论至此,实际上应该已回答了本文送样人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这种玉石称为“××玉”并没有问题。 但是,关键是应定名为什么玉,是否可定名为“凝脂玉”?国标的定名规则中说明了不能用 雕琢形状进行玉石定名;除保留部分传统名称外,产地不参与玉石定名,也不允许单独使用“玉”或“玉石”直接代替天然玉石名称。1997年版的国标并没有规定玉石质感或其特性是 否可直接参与定名。由于通常某种玉石的玉质感并不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实际上同种类的玉石其质感可有明显差异,以本文鉴定的样品为例,同种玉石中凝脂质、瓷质的玉石都有,而以单纯的“凝脂玉”定名实际上更加容易发生混淆,因此,我们认为此定名不能使用。本文鉴定的样品,就其性质和国家标准规定而言,定名为玉髓、石英质玉,应该都是可以接受和合符规定的,两者的明确差异只在结构是属于显晶质还是隐晶质方面,而这一特征又只取决于不严格的肉眼观察。因此,鉴于该玉石品种具有很好的玉质感,质地致密润泽,宝石学数据又具有过渡性的特征,并考虑到市场的可接受程度,我们用了一个概括力较强而与国标无冲突的名称“硅质玉”进行定名。四、几点启示 (1)由于玉石的矿物组成复杂多变,其宝石学参数必然会出现过渡或非典型的情况。因此,一些普通玉石,特别是质地很好的玉石的鉴定,有时候看似简单,但要获的有说服力的结果 并不容易。玉石的定名问题确实也仍有许多可以磋商讨论的地方。 (2)天然玉石与“人造材料”的鉴定确实需要引起一定的注意,因为建材行业的发展已可生产出许多具有很好“玉质感”的材料。目前,宝石业对这些材料的了解较为有限。□ (3)作为使用玉石最多、玉文化历史最悠久和最丰富多彩的国家,加强对“玉”的宣传解释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沟通仍然任重道远。

I. 玉石原石鉴别最简单方法如下

玉石原石鉴别最简单方法:

1、看产地:一般的玉石都是有对应的产地的,也就是有对应的矿脉,一般也只有在新疆才能河边捡到和田玉籽料,其他地方捡到的概率极小。

2、手电筒照明:很多鉴定珠宝时,有人正在用手电筒照明玉石,这是鉴定珠宝玉石的常用方法。一般的石头在辐照时是不透明的,而翡翠一般是透明的,这是翡翠鉴定中常用的方法。当然不是玉能透光,就是玉在发光时能再次穿透,石英的光线非常分散。

3、根据结构判断:玉石的结构成纤维交织或者块状结构,因此玉石的韧性普遍比较大,而普通的大理石或石英石为粒状结构,可以在原石开一个窗口,查看内部结构,便可以辨别玉石原石。

4、看质地:玉质细腻,外观非常光滑。翡翠的硬度比普通石材高,具有耐磨性。玉石的密度远高于石头,质地致密细腻,石头比较粗糙。

5、用水滴看:用水滴鉴定玉石,上面提到的玉石密度比较大。当我们在石头表面滴水时,如果水滴长时间不扩散,就可以证明它是玉。其原理主要是因为玉石的密度高于普通石材。如果水滴扩散开来,就可以证明它不是玉,而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J. 用肉眼如何直观判别玉石和石英石

1、石英石多为透明的,虽然颜色不同但通常没有纹理,玉石相对来说透明性不如石英石,且多有纹理。

2、石英石的成分是二氧化硅,最典型的就是水晶,是晶体结构 。而玉石不同的是,一般玉石的多是碳酸钙,硅酸钙镁,硅酸钠铝,再加上少量的致色元素而组成。玉石和石英石的结晶结构不同,玉石多是非晶体结构。

3、直接接触非常重要。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软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则没有这些感觉。宋代就出现过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清朝以后造假越来越多,也有前无古人的创造,如“狗玉”、“羊玉”、“风玉”等,引人上当。

(10)石英岩石玉化鉴别最简单方法扩展阅读:

玉石的品质鉴别

(1)色

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

色泽暗淡、微黄色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2)透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

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乡。

(3)匀

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

阅读全文

与石英岩石玉化鉴别最简单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cf260指纹考勤机使用方法 浏览:494
肥胖人的测量方法 浏览:625
钢筋吊笼的计算方法 浏览:806
数学应用题计算方法 浏览:160
ifiserror函数的使用方法 浏览:976
快速去除链子上黄油的方法 浏览:444
如何强化自信的方法 浏览:178
纹身贴的使用方法 浏览:743
有名气的狗狗训练的方法 浏览:88
电池无功电量计算方法 浏览:621
朗诵节目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794
五帝钱鉴别方法 浏览:249
如何骑好自行车简单方法 浏览:459
钢管承载力计算方法 浏览:897
欧式沙发靠背安装方法 浏览:153
指数强势整理方法视频 浏览:470
颅内压的测量方法 浏览:287
真菌感染输液治疗方法 浏览:715
地震后有哪些脱险的方法 浏览:993
901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浏览: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