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蓄电池分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静态检测步骤是什么
1、蓄电池静态检测步骤如下:
发动机静置,这时用万用表测量蓄电池的电压是蓄电池的静态电压。
2、蓄电池动态检查步骤如下:
起动发动机,用万用表测量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就是蓄电池的动态充电电压。
2. 常用汽车ECU的检测方法含义
常用汽车ECU检测方法如下
1 电控单元的故障类型
依据电控单元ECU故障发生的部位可分为:ECU外围电路故障和ECU内部故障。
ECU外围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传感器信号电路和执行器驱动电路。ECU外围电路故障主要是指ECU电源电路故障,一旦电源电路不正常,ECU便无法正常工作。
ECU内部故障又可分为:电源电路故障、输出动力模块故障、存储器故障、ECU进水和受潮故障。
01
电源电路故障
由于浪涌电压的存在,许多元器件易出故障,最常见的是出现贴片电容、贴片电阻、贴片二极管甚至某些重要芯片的周边外围保护电路连同印制板上的铜布线一起烧坏,此种情况是最常见的ECU故障。
02
输出动力模块故障
由于输出动力模块上较大的驱动电流,极易导致功率板发热,这是ECU中最易发生故障的部分;某些汽车喷油器不喷油,突然熄火,其终极原因往往是功率驱动电路发生击穿。
03
存储器故障
由于在运行过程中浪涌电压的冲击,程序存储器中出现某些字节丢失的现象,导致汽车发动机或其他被控制对象出现运转失常;或者由于事故发生后,EEPROM中的内容被改写为异常状态,导致系统暂时故障。
如可编程存储器(EPROM或EEPROM)出现问题时,可进行更换。更换时,利用写入器(又称为烧录器),先从带有程序的良好芯片中读出程序,然后写入一只同型号的空白芯片,最后将复制芯片装入ECU。注意有的汽车厂家规定了芯片的复制次数(3~7次),超过规定的次数便不能使用,也有的厂家通过加密手段使芯片无法复制。
2 电控单元的故障原因
电控单元ECU损坏的主要由环境因素、电压超载和不规范的操作等因素造成的。
01
环境因素
由于ECU安装在汽车上,经常受到热、潮湿、振动、水淋、浪涌电压等环境的影响,易引发ECU故障。特别是由于温度突变而引起结露现象,结露后的水会侵蚀电路板;另外,ECU进水将造成短路和不可恢复的腐蚀。
02
电压超载
通常是因为电磁阀或执行器电路内的短路引起的。如果短路的电磁阀或执行器未被发现和修复就更换ECU,所造成的超载电压还可能会损坏新换的ECU。因此,在更换新ECU之前,一定要彻底查清原ECU损坏的原因。
03
不规范的操作
如在拆装过程中未采取静电防护措施,安装ECU之前未断开蓄电池电源,用内阻较小的电阻表测量其端子等,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均易造成ECU损坏。
3 电控单元的故障检测程序
当电控单元ECU工作不正常时,首先检测ECU的外围电路是否正常,然后按照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程序进行检测。
01
外围电路的检查
在怀疑ECU本身有故障之前,应当先检查并确认ECU的外围电路特别是电源电路是否正常。电源电路检测方法:通过熔断器与蓄电池正极直接连接的端子称为ECU的常电源,通过点火开关或继电器与蓄电池正极连接的端子为ECU的条件电源,用万用表检测这些端子的电压,其正常值应为蓄电池电压。另外,还需检测ECU的搭铁端子搭铁是否良好。
02
静态检测
静态检测是指利用诊断仪对电控系统进行通讯功能检测的一种方法。如果通讯连接正常,则表明ECU供电、搭铁线、芯片组及基本功能正常;如果通讯连接失败或无法通讯,应改用万用表检查ECU的电源电压、基准电压(+5V)与搭铁线等线路。
若检查时发现电源电压及搭铁线正常而基准电压过低,则说明ECU电源电路存在故障或外电路基准电源线短路;若检查时发现基准电压过高,也说明ECU电源电路存在故障或电源地线内部开路。如果静态检测一切正常,则应转向动态数据流检测。
03
动态检测
动态检测是指在启动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利用诊断仪读取数据流观察传感器信号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如果丢失某一信号,可通过断开传感器,利用信号模拟器(信号发生器)根据信号性质模拟发送信号(最好将信号传送至ECU输入口)再次进行检测。
如果检测结果正常,说明是外部线路或传感器本身故障;如果仍然没有数据显示,则应检查接口电路焊接情况。若焊接良好,那么则是ECU发生了输入信号处理电路故障。但若属于输入数据流检测正常而输出功能不良的情况,则可通过静态检测元件功能逐一试验输出功能,同时可用万用表和试灯监测试验结果(万用表接在驱动电路前,试灯接在驱动电路后)。如果万用表监测结果正确而试灯无动作,说明ECU驱动电路存在故障(可以更换相同或同类元件);如果万用表监测结果不正确,则说明ECU输出信号处理电路存在故障。
04
ECU内部检查
在经过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能确认ECU基本工作正常后,接下来应进行各项参数的信号分析。如果参数相差甚远或输入信号和输出电路正常而ECU工作不正常时,应检查或更换ECU。ECU内部检查方法以后会单独推文介绍。
4 电控单元的修理
从原则上讲,电控单元ECU只能更换不能修理,对于芯片及程序故障,最好更换同型号ECU。但有些ECU的故障是可以通过更换元器件的方法进行修复的,这类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01
电源故障
ECU电源故障有两种情况:一是主电源故障,二是基准电压故障(5V)。
①主电源故障 一是保护二极管短路(电池接反后造成),这种故障可以通过去掉或用同一规格的二极管代替的方法解决。二是电源主地线开路(烧断)。这种故障可用焊接及导线连接的方法解决。
②基准电压故障 如果基准电压过低,应切断外界相关线路,若电压能恢复到(5±0.1)V,说明外电路传感器负荷过大,此时要逐一查找进行排除;如果基准电压不能达到(5±0.1)V,则应更换电压调整模块;如果基准电压过高(大于5V),则应检查电源模块地线及线路板地线(搭铁线),找到具体故障点后,应修复地线或更换模块。
02
输出动力模块故障
可找到相对应的动力模块检测其输入及输出信号电压,确认模块损坏后,可更换相同或基本参数相同的模块,如点火模块、空调控制模块、喷油控制模块及风扇控制模块等。
03
电容和电阻损坏
有些电容器采用的是电解电容,当ECU使用过久后,很容易造成电容器失效,此时可用相同容量耐压16~25V的电容进行更换。更换电阻的原则也是如此。
04
ECU进水和受潮故障
ECU在进水或受潮后可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方法是先用无水乙醇(工业用酒精)进行冲洗,然后再将ECU装入一个大密封袋内用真空机(空调用真空机也可以)进行抽真空,保持24h干燥后装车试用。
被水浸过的车辆,电路板会出现腐蚀,造成元件引脚断路、粘连或元件损坏,可逐个检查修复或更换元件。例如,某修理厂接修一辆凯迪拉克轿车,故障现象是: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如果开/闭前照灯或其他电器设备就会出现排气管放炮现象,严重时可将排气管炸裂。经检查外围电路正常无故障,怀疑ECU内部有故障,打开ECU盒仔细检测,发现有一处接地线因腐蚀断路,此接地线正是氧传感器的信号屏蔽线通过ECU内部接地的位置,因断路使屏蔽功能失效,而造成氧传感器信号受到其他电器信号的干扰所致,用锡焊接通后,故障现象消除,汽车恢复正常。
3. 汽车检测仪如何使用
如下:
1、首先确定要诊断的车系,进一步选择对应点汽车故障诊断仪插头,不同车系对应不同的插头,市面上多为OBD2和带有CAN的OBD2插头。将插头插到车辆对应的诊断接口处(一般大部分是在方向盘下面左右两侧)。
2、打开点火开关到ON挡,再打开诊断仪,选择相应的车型进行汽车诊断,选择相应的发动机型号。
3、选择发动机系统,读取故障码,可以看出该车目前存在一些故障信息,如检查不出故障码,可以选择读取数据流,查看数据的变化再对照维修书。
4、诊断维修后清除故障码,启动发动机再进行读取故障码,看是否被清除了。
注意:先接上接头,再打开点火开关至ON档,最后才打开汽车故障诊断仪。
上面的使用方法是比较基本的,而不同的汽车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方法会有所差别,具体操作可以根据汽车故障诊断仪的说明书来使用。使用汽车故障诊断仪最终是为了排除故障,是在维修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汽车故障诊断仪一般有这几种功能:读取故障码;清除故障码;读取发动机动态数据流;示波功能;元件动作测试;匹配、设定和编码等功能。
4. 检查是否有内痔除了肠镜还有什么办法
如今痔疮也成为肛肠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生活上的繁琐,工作的压力,饮食的不规律,这些都使痔疮疾病悄悄来临。很多患者在出现痔疮的早期症状时就会出现恐慌的心里,不知所措,怎么能能精确确定疾病呢?呢? 1、肛门视诊:这种检查方法是检查中很常见的。首先,会观察肛门是否有移位或变形,肛周肌肤颜色有无异常。其次,肛门处有无肿物出现、并观察肿物的大小、位置、形态、颜色等等。最后要观察肛周是否血迹、脓液、渗液、粪便现象等。 2、肛门指诊:虽然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但是却又是检查痔疮很重要的一种肛肠检查方法。它的检查方法是医务人员右手食指戴指套,涂润滑剂等。肛管直肠疾患或直肠癌患者仅凭肛门指检即可早期发现。 3、肛门镜检查:肛门镜检查在医疗行业普遍存在的,一次性使用的较多。主要方法是肛门镜插入肛门后可以查看肛管及直肠末端的情况。同时还能观察痔疮、粘膜颜色、有无糜烂、充血和水肿,肛门狭窄和异物等情况>>>什么是肛门镜检查?在线专家来为你解答<<< 4、电子动态检查:电子动态检查属于常规检查,用于痔疮的检查方法是,利用肛门镜扩张肛门状态,电子镜成像,在检查过程中医者双方都能清晰的看到痔疮发生的具体位置及发展情况,提出治疗意见。 5、肛周彩超:彩色超声应用于肛肠病临床检查,当然也包括痔疮疾病在内的。它能精确的观看到直肠、肛管及周围结构。对于痔疮等肛肠疾病可发现微小感染灶,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数据。检查痔疮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技术韩国Dr.Camscope肛门镜:韩国Dr.Camscope肛门镜可使痔疮患者清晰地看到病灶部分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由于镜身直径小,从肛门处插入,多方位的进行检查治疗。该检查技术全新、高智能电脑工作站,可进行随机描图,便于病变的对比、查询、会诊等。 以上六种是痔疮的检查方法。
5. 电子检漏仪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电子检漏仪是用来检测氟制冷系统是否泄漏的专用仪器。
检漏仪的外形如图9-6所示。使用时,应先调整仪器的工作点,即开通电源后即发出“嘟、嘟”周期较长的响声,且指示灯与响声同步闪亮,表明检漏仪工作点已调好。然后将传感探头沿系统管路缓慢移动,当靠近某一位置时,检漏仪的报警声加快,指示灯从闪亮到长亮时,则说明此处有泄漏。
图9-6 电子检漏仪
电子检漏仪具有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的特点。但由于检漏是通过探头接触氟利昂来实现检测的,所以,在空气流动较快或封闭的房间,很难判断泄漏点。
6. 电子检测是什么
电子捕获检测器 目录[隐藏]概述 发展过程 ECD的简明工作机理 ECD的分类
电子捕获检测器(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简称ECD。
电子捕获检测器也是一种离子化检测器,它是一个有选择性的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它只对具有电负性的物质,如含卤素、硫、磷、氮的物质有信号,物质的电负性越强,也就是电子吸收系数越大,检测器的灵敏度越高,而对电中性(无电负性)的物质,如烷烃等则无信号。 [编辑本段]概述1. ECD在1961年问世,它与FID、色谱程序升温分析称为色谱仪发展中三大突破;
2. 它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器,对电负性物质特别敏感;
1. 最小检测量可达10-13克( γ —666),对四氯化碳和正己烷灵敏度的比为4×108倍;
4. 它主要用于分析测定卤化物、含磷(硫)化合物以及过氧化物、硝基化合物、金属有机物、金属螯合物、甾族化合物、多环芳烃和共轭羟基化合物等电负性物质。另外也能分析1PPM氧气;
5. 采用化学转化方法,使其具有强电负性的衍生物而扩大电子捕获检测器使用范围;
6. ECD已成为目前在食品检验、动(植物)体中的农药残毒量和环境检测(水、土壤、大气污染等)领域中应用最多的一个检测器之一。 [编辑本段]发展过程自从ECD问世以来,人们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它,使其结构和性能更加理想。几十年来,最实用的两大进展是用63Ni 放射源代替了 3H放射源和用固定基流脉冲调制电压供电代替了其它供电方法。采用63Ni源主要优点是可使检测器温度在350~400℃下工作,从而降低了操作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提高了检测限。采用固定基流脉冲调制电压供电,使线性范围扩展到104,动态范围扩展到105,并增加了检测器的稳定性。 [编辑本段]ECD的简明工作机理ECD是放射性离子化检测器的一种,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放射的具有一定能量的β-粒子作为电离源,当只有纯载其分子通过离子源时,在β-粒子的轰击下,电离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在所施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和电子都将做定向移动,因为电子移动的速度比正离子快得多,所以正离子和电子的复合机率很小,只要条件一定就形成了一定的离子流(基流),当载气带有微量的电负性组分进入离子室时,亲电子的组分,大量捕获电子形成负离子或带电负分子。因为负离子(分子)的移动速度和正离子差不多,正负离子的复合机率比正离子和电子的复合几率高105 ~ 108 倍,因而基流明显下降,这样就仪器就输出了一个负极性的电信号,因此和FID相反,通过ECD被测组分输出,在数据处理上出负峰。
电负性物质在离子室中,捕获电子被离解的类型有四种以上。但实践表明:主要电离形式是离解和非离解型两种。在离解反应中,当一个多原子分子AB进入离子室时,样品的分子AB与一个电子反应,离解成一个游离基和一个负离子,例如:脂肪烃的CL、Br、I化合物就属离解型; 在非离解式反应中,样品AB与一个电子反应,生成一个带负电的分子,如芳烃和多芳烃的羟基、F、 CH3、、ON 、OCH3等的衍生物就属于非离解类型;离解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电子吸收截面将随温度而增加,因此,离解型在温度较高时,有利于提高灵敏度。而非离解型则释放出能量,电子吸收截面将随检测器的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灵敏度。另外,从理论上讲,氧气对电子有强的捕获能力,氧气的存在,将干扰ECD的工作,然而有人发现,被氧气污染的载气,能提高ECD对卤化烃的灵敏度;在载气N2中掺入N2O也会获得相似结果。若在N2中掺入百万之几的N2O时,ECD还对甲烷、乙烷、苯、乙醇和CO2等产生较大响。ECD的工作机理十分复杂,这是因为在ECD分析过程中:
1.杂质的形式太多,含量也不同,在各种情况下又是变化的,这些杂质在ECD信息中所占比重尚不清楚;
2.正离子由于空间电荷扩散而损失的速率,以及这些正离子在ECD电流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十分清楚;
3.对于特定的池体结构对各种池反应现象的影响,以及改变池结构所引起的附加变化程度,还有待于实践总结。
鉴于以上原因,有时同一台仪器分析的结果也常出现差别,所以人们常称ECD是最容易引起误会的一种检测器。实践证明:在操作ECD之前,熟悉它的工作基本原理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掌握了它规律性,常规操作可能会比TCD或FID还要简单一些。 [编辑本段]ECD的分类用于ECD的分类方法很多,熟悉这些分类方法,可以更加了解它们的操作特性,以便在不同分析需要时合理选用。
1.按使用离子源分类
用于ECD的电离源,有放射性同位素源和无放射性两大类。非放射性ECD虽然已有商品,并有无放射性的优点,但在操作中要用高纯度的He以及加添某些稀有气体作载气,ECD结构和电子设备也较复杂,操作特性上还有一些不足,故目前处于完善推广使用阶段。
2. 以放射源的种类分类:可分为63Ni和3H两种 。
⑴ ECD对放射源的要求
① 使用安全
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可能产生α 、β、γ三种射线。α 是高速氦核带正电;
β射线是一种高速电子带负电;γ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这三种射线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可使气体和其他物质电离,其中以α 射线电离本领最强,α 射线每厘米行程能产生105离子对,β射线每厘米能产生102~103离子对,而γ较弱,每厘米仅产生一对离子。虽然α 射线离子化效率高,但噪声太大。而γ射线要求获得足够的离子流,需选用大剂量放射性物质,γ射线贯穿本领强,对人体有较大危害。β源其电离、贯穿强度均适中,所以最合适做电离放射源;
② 源的辐射能量要足够大,以便提供必要的离子流;
③ 射线的射程要足够短,有利于结构设计与安全,虽然这与对辐射能量的要求是相矛盾的,所以使用中要互相兼顾;
④ 半衰期要足够长;
⑤ 使用温度要高;
⑵ 曾用于ECD比较理想的放射源有63Ni和3H两种,下表 给出了它们的性能比较。
7.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一.监护仪意义和作用
1. 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
2.监护仪能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 指出临危情况,供医务工作者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
3.监护仪可选的参数:心电、呼吸、血压(有无创和有创两种)、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呼吸末二氧化碳等。
二、心电监护仪外观
(一)各种传感器接口
(二)前面板按键功能
(三)主屏标准界面各种波形及信息
三、心电监护功能
可选用3导联、5导联或12导联(需要选配E8模块),监护参数包括心率(HR)、ST段测量值和心律失常。在每次开始心电监测前要有20秒的稳定时间,心率计对心率变化的响应时间小于10秒,心率计算式对12个R波间隔时间进行平均,参数显示刷新间隔为1秒。
(一)准备
1)皮肤准备:皮肤是不良导体,皮肤准备十分重要,皮肤应无破损,无任何异常部位,必要时剃除毛发,擦洗皮肤,用电极片上的备皮纸去掉死皮。
2)将导线与电极片相连。
3)将电极片安放在病人身上。
4)确认监护仪电源接通。
(二)电极片的安放部位
1)三导联
R/RA(右臂)电极——右锁骨中线锁骨下或右上肢连接躯干的部位
L/LA(左臂)电极——左锁骨中线锁骨下或肢左上连接躯干的部位
F/LL(左腿)电极——左锁骨中线第六七肋间或左髋部
2)五导联
R/RA(右臂)电极——右锁骨中线锁骨下或左右肢连接躯干的部位
L/LA(右臂)电极——左锁骨中线锁骨下或左上肢连接躯干的部位
N/RL(左腿)电极——左锁骨中线第六七肋间或左髋部
F/LL(左腿)电极——右锁骨中线第六七肋间或右髋部
C/V(胸部)电极——心电图胸导联的位置
(三)ECG设置菜单
1)心率来源
可设置为ECG、SPO2、自动、同时。
8. 如何进行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方法是指通过运行被测程序,检查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并分析运行效率、正确性和健壮性等性能。这种方法由三部分组成:构造测试用例、执行程序、分析程序的输出结果。
根据动态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作用,动态测试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中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测试,其目的是检验软件基本组成单位的正确性。在公司的质量控制体系中,单元测试由产品组在软件提交测试部前完成。单元测试是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白盒指的是盒子是可视的,你清楚盒子内部的东西以及里面是如何运作的。"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在使用这一方案时,测试者必须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得出测试数据。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在软件系统集成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集成测试分为若干次的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
组装测试,是单元测试的延伸,除对软件基本组成单位的测试外,还需增加对相互联系模块之间接口的测试。如三维算量软件中,构件布置和构件工程量计算是软件不同的组成单位,但构件工程量计算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构件布置,两者单独进行单元测试,可能都很正常,但构件布置的数据是否能够正常传递给工程量计算,则必须通过组装测试的检验。集成测试是白盒测试。
确认测试,是对组装测试结果的检验,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的排除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中发现的错误。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对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进行彻底的测试,以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性能等满足其规约所指定的要求。系统测试应该按照测试计划进行,其输入、输出和其它动态运行行为应该与软件规约进行对比,同时测试软件的强壮性和易用性。如果软件规约(即软件的设计说明书、软件需求说明书等文档)不完备,系统测试更多的是依赖测试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判断,这样的测试是不充分的。系统测试是黑盒测试。
验收测试
这是软件在投入使用之前的最后测试。是购买者对软件的试用过程。在公司实际工作中,通常是采用请客户试用或发布Beta版软件来实现。验收测试是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是以用户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测试的。很明显,如果外部特性本身设计有问题或规格说明的规定有误,用黑盒测试方法是发现不了的。
回归测试
即软件维护阶段,其目的是对验收测试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改。在实际应用中,对客诉的处理就是回归测试的一种体现。
9. 放大电路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分别用什么仪器为什么
先介绍,在回答
放大的概念
“放大”的本质是实现能量的控制,即能量的转换:用能量比较小的输入信号来控制另一个能源,使输出端的负载上得到能量比较大的信号。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放大的前提是传输不失真。
放大电路
amplification
circuit
增加电信号幅度或功率的电子电路。应用放大电路实现放大的装置称为放大器。它的核心是电子有源器件,如电子管、晶体管等。为了实现放大,必须给放大器提供能量。常用的能源是直流电源,但有的放大器也利用高频电源作为泵浦源。放大作用的实质是把电源的能量转移给输出信号。输入信号的作用是控制这种转移,使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变化重复或反映输入信号的变化。现代电子系统中,电信号的产生、发送、接收、变换和处理,几乎都以放大电路为基础。20世纪初,真空三极管的发明和电信号放大的实现,标志着电子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晶体管的问世,特别是60年代集成电路的问世,加速了电子放大器以至电子系统小型化和微型化的进程。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有3种: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在构成多级放大器时,这几种电路常常需要相互组合使用。
现代使用最广的是以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为基础的集成放大器。大功率放大以及高频、微波的低噪声放大,常用分立晶体管放大器。高频和微波的大功率放大主要靠特殊类型的真空管,如功率三极管或四极管、磁控管、速调管、行波管以及正交场放大管等。
放大电路的前置部分或集成电路元件变质引起高频振荡产生"咝咝"声,检查各部分元件,若元件无损坏,再在磁头信号线与地间并接一个1000PF~0.047雾的电容,,"咝咝"声若不消失,则需要更换集成块。
1
放大电路良好工作的基础是设置正确的静态工作点。因此静态测试应该是指放大电路静态偏置的设置是否正确,以保证放大电路达到最优性能。
2
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指对交流小信号的放大能力。因此动态特性的测试应该指放大电路的工作频带,输入信号的幅度范围,输出信号的幅度范围等指标。
3
可以明确你的问题范围后再详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