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自闭症症状
临床表现
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其他症状
约3/4该症患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约1/3-1/4患儿合并癫痫。部分患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孤独症才能”,如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超常表现,被称为“白痴学者”。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应综合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辅助检查的结果予以诊断。
诊断要点包括:① 起病于36个月以内;② 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表现;③ 除外Rett综合征、Heller综合征、Asperger综合征、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等其它疾病。如患儿起病于36个月之后或不具备所有核心症状,则诊断为不典型孤独症。
现将DSM-Ⅳ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介绍如下: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包括A、B、C三条。
A、在下列(1)、(2)、(3)三项中(共12小项),至少要符合6小项,其中包括(1)小项中的2项,(2)、(3)项中的至少1小项。
(1) 社会交往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a. 非语言性交流行为的应用存在显着损害,例如:眼对眼的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等。b. 不能与同龄人交往。c. 不能自发地与别人分享欢乐、兴趣、成就等(例如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不能带给或指给别人看)。d. 在社交与情绪上不能与人发生相互作用。
(2) 交流能力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a. 言语发育完全发育或延迟,而不伴有想用其他方式(例如手势或模仿动作)代偿的尝试。b. 有一定说话能力者,在提出话题和维持谈话的能力方面也有明显损害。c. 使用刻板的或重复的语言或特殊的、自由自己听得懂的语言。d. 缺少与其年龄相应的自发的假扮游戏或模仿日常生活的游戏。
(3) 行为、兴趣或活动方面的局限的、重复的或刻板的格式,表现如下:a. 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重复的、局限的兴趣,其程度和内容均属异常,且不易改变。b. 固执地遵循某种特殊的、没有意义的常规或仪式。c. 刻板重复的作态行为,如手指扑动或扭转、复杂的全身动作等。d. 长期持续的只注重事物的局部。
B、3岁以前,在下列三方面中,至少有一方面已有发育延迟或功能异常:
(1)社交相互关系。
(2)用于社交的言语。
(3)象征性或想象性的游戏。
C、以上症状不能用Rett障碍或儿童期瓦解性障碍(婴儿痴呆)来解释。
鉴别诊断
1.Rett综合征 仅见于女孩,通常起病于7-24个月,起病前发育正常,起病后头颅发育减慢,已获得的言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迅速丧失,智力严重缺陷,已获得的手的目的性运动技能也丧失,并出现手部的刻板动作(洗手样动作或手指的刻板性扭动)。并常伴过度呼吸、步态不稳、躯干运动共济失调、脊柱侧凸、癫痫发作。病程进展较快,预后较差。
2.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Heller综合征) 该障碍大多起病于2-3岁,起病前发育完全正常,起病后智力迅速倒退,其他各种已获得的能力(包括言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也迅速衰退,甚至丧失。
3. Asperger综合征 又称儿童分裂样精神病,有类似儿童孤独症的某些特征,男孩多见。一般到学龄期7岁左右症状才明显,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局限、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无明显的言语和智能障碍。
4.表达性或感受性语言障碍 该类患儿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或理解能力的损害,智力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智商≥70),非言语交流较好,无社会交往的质的缺陷和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5.儿童精神分裂症 该症主要起病于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病前发育多正常,起病后逐渐出现幻觉、思维障碍、情感淡漠或不协调、意志活动缺乏、行为怪异等精神分裂症症状,从而有助于鉴别。
6.精神发育迟滞 该障碍患儿无社会交往的质的缺陷,言语水平虽不足但与其智力水平相一致,无明显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 但是,如果患儿同时存在孤独症的典型症状和智力发育的迟缓,则两个诊断均需做出。[1-2]
Ⅱ 怎样分别真假自闭
自闭症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也是要区分一下的,有的时候,小孩子难免会安静一下,安静下来以后也同样喜欢重复着一些动作,比如说重复的看一个动画片,重复的玩着一个玩具,但是可能会导致家长发脾气,实际上家长千万不要太在意,正常的孩子出现这些重复动作,过一段时间如果能恢复,就说明没有问题。
平时再注意到自闭症的孩子方面,作为家长最好时间不要太着急,因为这些问题都要特别注意,平时如果发现孩子在生活当中,出现一些比较怪异的行为,特别是不会冲人笑,脾气暴躁,不哭不闹,非常的安静,这些情况就要到医院去进行检查一下。
Ⅲ 上海有哪些机构能够鉴定儿童自闭症_自闭症
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与社会交往障碍或沟通障碍、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的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自闭症的治疗:
1、现代康复治疗
① 感统训练
给予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摸、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与运动相结合,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
② 言语训练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提高听觉和言语能力的活动。以锻炼受训练者对言语活动中的听觉或视觉信号的分辨力和理解力,形成和发展其言语感受和表达能力。 ③ 认知训练
系统结合被训者的现状及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对注意力、感知觉、记忆力、思维力、情绪能力、认知灵活性等6大认知能力进行训练,帮助提升认知水平。
④ 注意力训练
使用特定方式培养训儿童集中注意力,既可提高其学习能力,亦可改善兴趣与行为异常,提升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给予必要的触觉引导,是吸引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2、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
脑循环治疗仪——可以明显调整大脑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智力。
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是一种发展迅速且已经逐渐成为治疗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方向。
磁场刺激治疗仪YRD——直接作用在脑细胞和脑血管上,改善细胞活性,加速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脑神经综合修复治疗仪——长期坚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认知功能障碍,提高自主能力和行为认知。
经络生物靶向治疗——促使神经递质长期平衡分泌,从根本控制疾病逐步达到临床效果。
Ⅳ 怎么鉴别儿童是不是自闭症有人能解答吗
通常情况下,越小的孩子,越难确诊,一般到了3岁左右,才会有明显的症状来支持医生做出明确的诊断结果。
一是注视
正常宝宝不到半岁就会注视他人的脸,大约半岁左右,宝宝开始认生,表现为不愿意与妈咪或者亲近的监护人分离,如果有陌生人靠近,会哭闹或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
二是交流
正常宝宝周岁之后比较粘人,喜欢跟着父母或其他亲近的监护人,模仿他们的动作,并以眼神、动作、简单的词句主动与人交流。
一旦遇到困难或者感觉身体不舒服、情绪不好等都会寻求成人的安慰。
自闭症宝宝对父母没有依恋的感觉,与陌生人相处也没有畏缩的感觉,更不懂得与人主动交流,遇到困难或者感觉身体不舒服通常也会显得无动于衷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寻求帮助,从不粘人。
三是反应
正常宝宝两岁以上会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热衷于各种有趣的游戏与活动,玩玩具和游戏时内容丰富,花样繁多,并且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已经懂得遵循游戏规则。
自闭症宝宝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玩耍,对一些不是玩具的物件十分迷恋,特别喜欢作单调、重复的动作,对物品摆放的位置十分敏感,不喜欢任何形式的变化。
Ⅳ 儿童自闭症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
自闭症儿童,年龄越大越容易鉴别。首先是发育:生理调节、知觉和认知;第二社会理解能力和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即社会性的发展;第三语言的获得与运用;第四,有些自闭症儿童存在智力发育迟滞现象。
Ⅵ 怎么鉴别儿童是不是自闭症
自闭症有别于语言迟缓的较大层面便是社交障碍,便是小孩他究竟绝大多数是否懂得成年人得话或含意吧?语言迟缓就算他不会聊天也会明白大人的意思,你随意叫他声他便会立刻有反映,并且你用手式指引你了也应当能懂,比如指向叫他拿八丈远外的东西,他应当会立刻了解是做什么,就算他不愿意拿也了解。
而自闭症正好相反,你叫他八遍他七遍没理,你本来指的很确立他却东张西望找不着,或者立即压根不理睬你的命令。
再有就是自闭症谱系小孩的肝火一般都非常大,是由于她们没法表述自身,不论是对自身或对谁发脾气都无缘无故,并且难以控制住。
她们还难以融入改变,便是都会按他原有的含意来,略微一些误差都不好,例如出门只走固定不动线路,先穿了鞋养成好习惯之后先穿着打扮就不好,这在我们眼中叫呆板固执。
不会聊天不一定是自闭症
一些小宝宝不会聊天,或非常少讲话,这类状况不一定是自闭症。小宝宝不容易说,最先要排除小宝宝是不是有听力问题,假如听力没问题,再考虑到是不是自然环境的语言刺激性不足、神经发生长发育问题这些导致的。针对学习语言,还要立即开展干涉训炼。
怎样发觉自闭症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该症一般发病于36月之内,是以显着的人际交往,语言沟通交流出现异常及呆板反复的个人行为为特点的丰富性生长发育阻碍。一般在儿时,父母便会发觉小宝宝的出现异常。
小宝宝1岁大的情况下,就刚开始有一些典型性数据信号供爸爸妈妈参照了。如没法跟爸爸妈妈开展眼神交流;当爸爸妈妈召唤其姓名时,商品不容易造成反映和回复的主要表现;无法识别爸爸妈妈,没法对外部刺激性作出一切正常的反映;对周边的人及物没什么兴趣。
Ⅶ 上海哪些医院可以诊断孩子自闭症
上海市儿童残疾诊断评估机构名单(整理自七维教育发展中心):1.视力检测: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听力检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肢体检测:上海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上海广济康复医学门诊部(隶属于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4.智力检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5.自闭症检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Ⅷ 怎样判断有自闭症尤其是轻微的
1.刻板行为
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往往表现在吃饭前后、睡觉前后,上厕所前后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做仪式性的行为。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叫、笑、自言自语)用手摸嘴唇、耳朵,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2.对外界反应异常
很多孤独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也有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好像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3.人际关系障碍
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看到妈妈来了,爸爸下班了,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常常是没有什么反应;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认生。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随年龄增长,有些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特征。
4.沟通障碍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 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不会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
5.智能障碍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Ⅸ 如何鉴别孩子得了自闭症
一、人际关系障碍
1、缺乏依恋行为: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
2、对亲人和生人的反应没有很大的差别:看到妈妈来了,爸爸下班了,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常常是没有什么反应;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认生。
3、对人际关系不感兴趣: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也很少能和他人维持真正持久的友谊。随年龄增长,有些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特征。
二、沟通障碍
1、语言沟通障碍: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
2、非语言沟通障碍: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不会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
三、刻板行为
1、对人、物的固定反应: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经常带在身边)。例如:经常将同一颜色的玩具摆放或堆放在一起,或摆成一条直线(似乎"归类"能力较强,但并非有意识、有目的或按指令行事)。
2、日常生活中有固定的仪式:往往表现在吃饭前后、睡觉前后,上厕所前后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做仪式性的行为。
3、自我刺激: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叫、笑、自言自语)用手摸嘴唇、耳朵或其他身体部位,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四、对外界反应异常
1、反应过弱:很多自闭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其事的样子,好象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
2、反应过强:也有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敲击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好象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或对某一种事物或知识极其感兴趣而且表现突出能力,例如:识字、记忆等。
Ⅹ 怎么辨认孩子是不是患有孤独症
近几年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大家要重视儿童自闭症的预防和治疗,当孩子出现了严重的语言障碍、智力发育落后以及孤独离群、交际困难、沉迷自我等情况,应引起重视,考虑是自闭症的症状。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比较贪玩儿、太依赖人、不专心学习,也有的孩子不爱说话、不理人或者有其他怪癖的行为。而这些不同的个性中有些是由于某种疾病导致的,比如自闭症患儿就会有不爱说话、不理人等症状。自闭症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及时进行判断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那么,我们怎样鉴别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呢?
自闭症患儿会有以下几种症状表现:
一、有严重的语言障碍,不能用正常的语言进行交流:多数自闭症患儿都有言语少的情况,严重的病理会出现终生不语的情况,会说会用的词汇都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即使有的患儿是会说话的,也会出现不愿意说的情况。也有的会说但是声音比较小,有不少患儿不会回答或者提问,只会重复别人的问话。
二、孤独离群、交际困难、沉迷自我:自闭症患儿一般都缺乏与人的交流和交往,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就已经表现出这一特征了,比如从小就不跟父亲或者母亲亲,也不喜欢别人抱,也不主动找别的小朋友玩儿,对于小朋友或者家人的呼唤没有反应,就喜欢自己单独的活动。
三、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多数自闭症患儿的智力发育要比同龄人迟钝,少数儿童的智力发育正常或者接近正常。其智力活动在某一方面会出奇的好,很令人不可思议。有很多自闭症患儿的机械记忆力很强,尤其是对文字符号的记忆力强。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上述介绍的三种症状,很可能是患上了自闭症,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自闭症对于孩子的健康以及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影响非常大,所以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应尽量预防孩子出现自闭症的情况,避免封闭式的教养方式,还要与孩子做朋友,多鼓励孩子的集体合作精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