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带脉在什么身体的地方
带脉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带脉能约束纵行之脉,足之三阴 、三阳以及阴阳二𫏋脉皆受带脉之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带脉还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带脉循行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本经脉交会穴为带脉(带脉同名穴位)、五枢、维道(足少阳经)共3穴,
左右合6穴。
带脉 穴位
位置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答案补充 附图
Ⅱ 敲带脉做法是什么
敲带脉下手不可太重,另外需要长期坚持。不需要特意节食、锻炼或者忌口,但是最好吃清淡的饮食。敲带脉主要的功效就是减肥,尤其是减肚子两旁的赘肉。带脉是一个范围,就是腰的两侧,通常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如果是胖人的话,会在腰部露出一个游泳圈,就要敲这个游泳圈。当然,坐着的时候,也可以敲,有益无损。
1、收腹运动:躺在地上伸直双脚,然后提升、放回,不要接触地面。每天保持3~4次,重复做15遍。
2、仰卧起坐:膝盖屈成60度,用枕头垫脚。右手搭左膝,同时抬起身,使肩膀离地。做10次后,换手再做10次。
3、呼吸运动:放松全身,用鼻子吸进大量空气,再用嘴慢慢吐气,吐出约7成后,屏住呼吸。缩起小腹,将剩余的气提升到胸口上方,再鼓起腹部,将气降到腹部。接着将气提到胸口,再降到腹部,再慢慢用嘴吐气,重复做5次,共做两组。
4、转身运动:左脚站立不动,提起右脚,双手握着用力扭转身体,直到左手肘碰到右膝。左右交替进行20次。每天朝九晚五坐在办公桌前的白领丽人,腹部多有“怀胎十月”之嫌,如果平日里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相信这样的烦恼不久就会烟消云散。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腹部为阴,所有阴经都要经过腹部,如胆经、肾经、脾经等。既然腹部为阴,就一定不要让腹部着凉,尤其是夏天,即使再热,睡觉的时候也要把腹部保护好,盖上薄被。
Ⅲ 请问带脉具体在什么位置
其实很简单,手叉腰,那个软软的地方,也如一楼所说肋骨和盆骨中间有软肉那里。敲的时候躺在床上侧卧比较容易。
看这里就会很明白了,有动画图和解释:
http://www.acumox.org/zj_demo/zj_n/zj_kej/js_net/13qi/html/13j_dai_f.html
Ⅳ 敲带脉的正确方法。
敲打带脉。两手握拳,轻轻敲打两肋处及以下,300次以上为宜,敲打时不要太用力,但频度要快,这样一会功夫下来,就觉得痒、麻,这种感觉最好,这是带脉位置,正可以化解肝气。
作用:可以行气化滞,无付作用,而且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经济实用。对肝胆类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
Ⅳ 怎样自己疏通带脉!
建议还是找专业的人士帮你疏通,因为你本身都不懂,手法肯定也不倒位,且不说效果不好,外一出现反作用那是不是得不偿失吗
Ⅵ 敲带脉的最佳时间
敲带脉
敲带脉就是指敲身体两侧、腰边的赘肉,也就是“救生圈”。
做法:
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用手来回敲打带脉(即身体两侧、腰边的赘肉),用力适中,大概100-300下即可。
效果:
1,提高排毒能力,改善便秘。
2,可以自然减少食欲,口味会慢慢偏向清淡,食量也会自然减少。具有一定的瘦身效果
3,有调经止带及疏肝行滞的作用,最善消除诸经在此处的血淤积热,同时也是治疗各种疝气疾患的必选经脉。
4,去除痘痘、减淡痘印。
敲带脉养生保健的原理:
取“带脉”为名,有两层含义,一是此经脉像是一条带子缠在腰间,二是因为与妇女的经带关系密切,按现代的话说,是专管调理月经及妇科各器官功能的重要经络。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有“总束诸脉”的作用。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唯有“带脉”,横向环绕一圈,好像把纵向的经脉用一根绳子系住一样,所以哪条经脉在腰腹处出现问题,如:郁结气滞,淤血堵塞,都可通过针灸带脉来进行调节和疏通。敲带脉的疏通效果是提高排毒能力,最明显的就是改善便秘。
注意事项:
敲带脉下手不可太重,另外需要长期坚持。不需要特意节食、锻炼或者忌口,但是最好吃清淡的饮食。
敲带脉主要的功效就是减肥,尤其是减肚子两旁的赘肉。带脉是一个范围,就是腰的两侧,通常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如果是胖人的话,会在腰部露出一个游泳圈,就要敲这个游泳圈。当然,坐着的时候,也可以敲,有益无损。
敲带脉还有什么功效呢?它可以疏肝利胆,同时它可以通便,对于有些人老觉得肚子饿,还可以降低食欲,所以说敲带脉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敲带脉的方法非常简单,手握空拳敲打腹部两侧就可以了。平躺着的时候敲感觉更好,更舒服一些。在敲带脉的同时把肋骨边缘的章门穴、和肋骨两侧的京门穴也敲一敲,章门穴疏肝健脾,京门穴利胆补肾,都是很好的。还可以预防乳腺增生,调理女性特有的一些疾病。
只要每天敲300——500下就可以了。有的人一看这个数字,都觉得手酸了,可能想,那得要多长时间啊?其实,敲的过程可能只用四——五分钟,而且躺着敲的时候,胳膊肘支在床上,不会觉得很酸。
带脉【循行】
[1]《灵枢·经别》: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2]《难经·二十八难》: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注释】
(无)【语译】
足少阴经别,向上行至中,另走与足太阳经相会合,再向上内行至肾,当十四椎处(两旁肾俞穴)分出,属于带脉。
带脉出自季胁部,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五枢、维道穴,围绕腰腹部一周。
【附】《奇经八脉考》【循行】
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功能】
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二腰椎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病证】
《素问·二十九难》说:“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如带脉不和,可见妇女月事不调,赤白带下等症。《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说明带脉失调,可发生痿症。在王叔和的《脉经》里,也有“诊得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等症的叙述。据《针灸大全》所载八脉八穴,临泣(足)通于带脉,其主治症有中风手足不举、肢体麻木拘挛,发热,头风痛,项肿连腮,眼目赤痛,齿痛、咽肿、头旋,耳聋,皮肤风疠痒,筋脉牵引不舒、腿痛、胁肋疼痛等。带脉穴相关搜索带脉穴
带脉穴位置
带脉穴在哪里
带脉穴怎么找中医讲长敲带脉防妇科炎症疾患
Ⅷ 带脉穴在哪
带脉属于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带脉循行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本经脉交会穴为带脉、五枢、维道(足少阳经)共3穴 带脉能约束纵行之脉,足之三阴 、三阳以及阴阳二𫏋脉皆受带脉之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带脉还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腹痛,疝气,腰胁痛。现多用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等。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