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期病毒感染的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有哪些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核酸与抗原的直接检出以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临床医师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综合判断可能为何种病毒感染,留取适宜的标本送检。
一、检材的采集与送检
病毒性疾病通常采集血液、鼻咽分泌液、咯痰、粪便、脑脊液、疱疹内容物、活检组织或尸检组织等。
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的,要求:
(一)尽早采取 在发病初期(急性期)采取,较易检出病毒,越迟阳性率越低。
(二)部位适宜 由感染部位采取,如呼吸道感染采取鼻咽洗漱液或咯痰;肠道感染采取粪便;脑内感染采取脑脊液;皮肤感染采取病灶组织;有病毒血症时采取血液。
(三)冷藏速送 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易死亡,故采得检材应尽快送检。若距离实验室较远,应将检材放入装有冰块或干冰的空器内送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污染检材,如鼻咽分泌液、粪便等应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毒素等,以免杂菌污染细胞或鸡胚,而影响病毒分离。
检测特异性抗体需要采取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尽可能在发病后立即采取,第二份在发病后2~3周采取。血清标本放4℃-20℃保存,试验前血清标本以56℃30分钟处理去除非特异性物质及补体。无菌性脑炎患者也可取脑脊液检测特异性lgM。
有用的话,给个好评吧O(∩_∩)O~~
2. 如何辨别细菌,真菌 ,病毒
最近抢饭碗的也多了,日子难混啊。他们都太废话了,姐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
首先要知道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不知道的话想快都难)
微观的讲(在显微镜中观察),首先看有无细胞结构,这可分辨出病毒,再看有无细胞壁或细胞核(或核膜)这可分辨细菌和真菌。够快吧!
宏观的讲(在培养皿中观察),啥也看不见的就是病毒,因为它太小了。看得见的,小一团的,表面光滑的是细菌。看得见的,大一团的,表面粗糙的是真菌。
在生活中,你看不见细菌和病毒。能看得到的都是真菌(如蘑菇、灵芝等)。
3. 常用的植物病毒分子检测诊断技术有哪些
1 RT-PCR技术
RT-PCR是英文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简写,中文称之为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在反转录酶M-MLV或AMV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以20个左右的核苷酸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两个3和5端互补寡核苷酸引物,由Taq聚合酶从5→3进行一系列DNA聚合反应,扩增出所需要的目的DNA,可将极微量的靶DNA特异性地扩增上百万倍,从而大大提高了对DNA分子的分析和检测能力。
利用PCR技术,可以检测到单分子核酸或对每10万个细胞中仅含1个靶核酸分子的样品。因此,该技术创立至今十年来,迅速地形成为常规的标准程序,为生物科学提供了从微量微生物材料中快速得到大量特定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手段。PCR在植物病毒的检测、鉴定和植物病毒的检疫工作中也将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病毒核酸是DNA类型,不需要反转录(RT),直接可以进行聚合酶链式扩增(PCR)。而大多数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为RNA,因此,需要先进行反转录(RT),再进聚合酶链式(PCR)扩增。用1%琼脂糖和5%聚丙烯酰胺进行电泳,即可检出扩增片段。
这里以香石竹斑驳病毒为例,介绍RT-PCR检测香石竹斑驳病毒的实验技术。
用已知病毒核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分别提取病、健植物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反应,琼脂糖或PAGE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感病材料会出现特异扩增带。如香石竹斑驳病毒(Carnation mottle virus,CarMV)。根据该病毒的RNA序列设计引物,P1引物(5′端引物,与CarMV RNA的2516~2538同源):5′-〔TTA,GTT,TGC,CCC,CGT,TGG,TAA,CC〕-3′。P2引物(3′端互补引物,与CarMV RNA的3100~3124对应):5′-〔AAG,CGT,CAT,CGT,TGA,ATC,CCA,GAG〕-3′。目标片段大小为608nt。对病健材料进行了RT-PCR,从感病材料中可以扩增出了大约600bp的特异片段,而健康植物无此扩增带。用此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香石竹斑驳病毒。操作如下:
(1)RNA提取
分别取感病及健康叶片0.2~0.5g,加液氮研成粉末,按1g∶2ml的比例悬浮于RNA抽提缓冲液(20mmol/L Tris-HC1 pH8.0,1mmol/L EDTA,1%SDS,0.2%巯基乙醇)。按1∶1比例加入水饱和苯酸—氯仿—异戊醇(25∶24∶1)混合液,抽提数次,乙醇沉淀总RNA。溶入20~50μl TE缓冲液中,-70℃冰箱保存备用。
(2)cDNA合成反应体系组分为
待检测材料总RNA或健康材料总RNA各0.5/μg,20pmol/L引物P21μl,5×MMLV缓冲液4μl,ddH2O7μl,该混合液于88℃处理10min后冰上迅速冷却,然后加入10mmol/L dNTPs 1μl,40U/μl Rnasin 0.5μl,100mmol/L DTT 2μl,200U/μl MMLV逆转录酶1μl,混合后经42℃处理lh,合成cDNA。
(3)PCR扩增
取上述的cDNA各0.5μg,分别加入10×PCR缓冲液5μl,20pmol/L引物P1和引物P2各1μl,10mmol/LdNTPs 1μl,88℃10min之内加2U/μl Taq DNA聚合酶1μl,加ddH2O至50/μl。然后在液面上加三滴石蜡油,进行如下PCR热循环:94℃3min,60℃1min,72℃1min,1次循环;94℃40s、60℃1min,72℃1min,35次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携带CarMV的样品会出现600bp的特性扩增带。如图1。
图1 CarMV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4. 病毒鉴定常用方法有哪些
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寨卡病毒与黄病毒属其他病毒具有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核酸检测。
开展蚊媒寨卡病毒检测时,对捕获的伊蚊成蚊或幼虫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开展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时,应同时考虑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可能。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实验室检测应按照相应的技术指南开展。
(一)临床标本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主要适用于急性期血液标本,一般认为发病7天内检测阳性率高。
(1)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目前早期诊断寨卡病毒病的主要检测手段。
(2)病毒分离: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出现病变以后,用检测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也可使用乳鼠脑内接种进行病毒分离。
2.血清学检测
(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发病3天后可检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但发病7天后检出率高。可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IgM抗体阳性,提示患者可能新近感染寨卡病毒,但寨卡病毒IgM抗体与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黄病毒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
(2)中和抗体: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方法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且排除登革、乙脑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可以确诊。
(二)媒介标本检测。
1.标本处理
将分类后的伊蚊成蚊或幼虫,按照采集地点,每10~20只为一份进行研磨处理。
2.病毒核酸检测
用RT-PCR的方法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
3.病毒分离
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5. 腺病毒的鉴定方法
对难于培养的肠道腺病毒,从粪便标本中粗提后,经电子显微镜或免疫电镜观察。
病毒分离与鉴定
1.分离培养 标本应尽早从感染部位采集。采集患者咽喉、眼分泌物,粪便和尿液等,加抗生素处理过夜,离心取上清接种敏感细胞(293、Hep-2或HeLa细胞等),37℃孵育后可观察到典型CPE,即细胞变圆、团聚、有拉丝现象,最突出的表现是许多病变细胞聚在一起呈葡萄串状。
2.病毒鉴定 用荧光标记的抗六邻体抗体与分离培养细胞作用来鉴定腺病毒,也可用血凝抑制(hemo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或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NT)检测属和组特异性抗原并鉴定病毒的血清型。
腺病毒可用Shell vial技术进行快速鉴定。病毒标本经抗生素和离心处理,取上清接种于有细胞的Shell vial培养瓶,孵育1~2天,用特异性六邻体单克隆抗体对其抗原表位进行检测。也可用病人鼻粘膜上皮脱落细胞直接染色检测病毒抗原。
用DNA杂交或内切酶酶切等鉴定分离培养的病毒DNA;PCR可用于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引物设计主要根据腺病毒六邻体、VAI和VAII编码区序列,能检测所有血清型,而且其敏感性很高,能检测某些病人潜在的腺病毒。用腺病毒41型BgIII-D片段作探针诊断腺病毒腹泻,其检出率可达80%。 常用来直接检测腺病毒在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感染,较快速且灵敏度较高。免疫荧光(尤其对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和活组织标本)和酶免疫分析(尤其对于粪便标本)是常用的方法,与细胞培养相比,免疫荧光所测腺病毒的灵敏性能提高40%~60%,其它直接测定抗原的方法包括免疫层析法和乳胶凝集法。研究证实,与细胞培养检测方法相比,使免疫层析试剂盒所测定的灵敏度可达90%。
6. 各种新冠病毒的检测方式,哪种最为准确
各种新冠病毒的检测方式,肛拭子是最准确的。
新冠病毒的主要检测方式新冠病毒出现之后,医院很快就推出了检测的方式,而其中全球使用最多的检测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中有两种是主流的检测方式,那就是鼻拭子或者咽拭子。主要是通过把一个长长的棉签深入到呼吸道之中,然后取样进行检测。因为新冠病毒在呼吸道停留的时间是比较久的,检测到样品的机会就更大,检测结果也就比较准确。
在做新冠病毒检测的时候,很多人会频繁的清理喉咙,或者嚼口香糖,希望保持口腔的清洁,但是这完全没有必要,频繁的吞咽反而会让新冠病毒停留时间变短,存在检测不到病毒的可能性。因此在做新冠病毒的检测之前,最好不要喝水、不要清嗓子、不要抽烟、不要嚼口香糖,佩戴好口罩,等待进行检测即可。检测的过程是非常快速的,一般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所以不要对于长棉签有太大的恐惧感,不然反而会耽误检测的进度。
7. 有哪些物理学方法可以鉴别植物病毒
物理学测定方法是指用电镜、光学和荧光显微镜对植物病毒内含体的观察。许多植物病毒都在植物体内产生内含体,用电镜观察病毒引起的内含体,对快速鉴定病毒很有帮助,有些病毒就凭它们诱导的内含体就能区分开来,现将9个病毒属在分属水平上具有的诊断特征列于下表。
9个具特征性内含体的病毒属
8. 怎么快速识别系统是否中病毒或者木马,从哪几方面看呢,
1.看系统的开机关机速度,一般的病毒都会使系统开机关机的速度减慢
2.打开任务管理器,看看里面有没有奇怪的事项,如:在system用户名以及当前的操作用户名下有没有相同的关键系统进程,如lsass等如果有则是中病毒了,
3.看网速,一般网速如果突然减慢了或时断时续的就是有病毒了(当然要先询问网络运行商是不是近来有在维修网络)
4.在开机时是不是会出现加载**.dll出错,一般这种情况下就是病毒主体已经被清楚了,但是在注册表里还有残留的文件
5.看杀毒软件是不是不能在开机时随系统自动启动
6.看网络游戏的帐户是不是莫名其妙的被盗了
7.and so on
9. 迄今为止,我国检测新冠病毒有哪些方法
1、荧光PCR法。PCR法指的是聚合酶链式反应,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荧光PCR检测的原理为——随着PCR的进行,反应产物不断累积,荧光信号强度也等比例增加。最后通过荧光强度变化监测产物量的变化,从而得到一条荧光扩增曲线图。
2、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这种检测主要是用专门的仪器检测测序载片上DNA纳米球携带的基因序列。这种检测的灵敏度高,不容易漏诊,但结果也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准。
3、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原理是基于核酸之间的互补结合特性开发的一种检测方式,能够用于定性或定量测量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核酸。
4、病毒抗体检测。抗体检测试剂是检测血清中由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IgM或IgG抗体,IgM抗体出现较早,IgG抗体出现较晚。
5、胶体金法。胶体金法是用胶体金试纸进行检测,也就是常说的快速检测试纸。这种试纸经过特殊标记,上面有孔,用于滴入受检者的血清样本。
6、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是一种高度敏感的免疫检测,凡具有抗原性的物质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