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消除土壤碱性
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一、农业措施
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还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和改善其温度状况,从而提高土壤保蓄和调节养分的能力。且有机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既能中和碱性,又能活化土中的钙,均能起到减轻或消除碱害的作用。
有机肥源主要有:绿肥(可通过大量种植获得,品种有田菁、草木樨等);人与家畜、家禽的粪尿等排泄物;生活垃圾庄稼秸秆粉碎还田。
二、水利工程改良措施
水利工程改良主要目的是降低地下水水位,方法则主要通过明渠排水,或者用俗称为“洗盐”的方法来用水冲洗盐碱土。这种方法经过实践结果表明,一次即可以使土壤含盐量从0.3%降至0.2%,两次使用就可以降至0.1%。
但是,碱化地区的水资源通常比较缺乏,针对日趋紧张的淡水资源,此方法可能造成浪费,得不偿失。部分学者提出利用劣质的水资源(咸水、微咸水、地矿化碱性水等)进行灌溉,在改良盐碱土壤的同时还可以缓解当前水资源的短缺。
三、化学方法改良措施
化学方法改良盐碱土是指向碱化土壤中施加化学药剂。它可以改变土壤中的胶体吸附性离子的组成,进而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得土壤结构性和通透性均有所增加。这样既有利于土壤脱盐和抑制反盐,也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常用的化学改良剂包括过磷酸钙、石膏、硫酸亚铁等。但是化学改良法虽有这些优点,但同时也使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钠离子增加。如果不和生物、水利改良措施相结合,则较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植物改良
对于治理盐碱土地,生物措施普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改良途径。引种耐盐、洗盐植物可以利用植物排盐。如怪柳对氯化物等盐类有较强忍耐力。植物体本身带有的泌盐腺、泌研孔的结构,可以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粗盐,增加植物的覆盖率也可减少地面蒸发,减少盐分的表聚。
五、微生物菌剂改良
施加微生物菌剂也是盐碱土改良的生物方法之一。目前关于微生物在改良盐碱土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关于微生物促进植物耐碱耐盐行的研究。通过耐碱耐盐微生物的作用来改善植物的根际环境,可以减轻盐分对于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改良盐碱土地。
研究表明,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的盐碱地土壤可以提高灌木、乔木的成活率、生物量、保存率、新梢生长量、乔木胸径、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发育和生长长势。
㈡ 盐碱地如何改良
1、化学改良:
化学改良盐碱地的化学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以达到降低土壤pH、碱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
主要的化学改良剂包括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质。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在重度盐碱地上,采用化学改良与其他改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能取得极为显着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通过平整土地、客土、压沙、松土、抬田等措施,破坏土壤毛细作用,阻断盐分向地表的进一步聚集。客土法工程量大,费用高,经济成本不合算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盐碱土地贫瘠,土壤肥力差。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通过种植水田,种植耐盐碱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改善盐碱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根据“水盐运动”规律,通过地下渗管排盐,结合沟渠,深井排水,达到防止返盐的目的。
(2)快速治碱地方法扩展阅读
盐碱地的危害:
1、危害作物生长、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降低。由于土壤盐碱化,抑制了土壤的生草化过程和土壤有机质的累积过程,因而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降低,从而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质。
2、土壤溶液直接毒害作物细胞
由于盐碱土溶液浓度高,渗透压大,使作物吸收水份和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与此同时植物根系选择性吸收营养离子能力也相应降低。
因此非营养离子大量进入体内,而营养离子吸收减少或吸收不上,从而打乱了体内正常的离子平衡,干扰了作物正常的新陈代谢机能,破坏蛋白质的合成与水解,引起氨和可溶性盐类离子在体内的积聚,从而产生离子毒害,危及作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3、作物生长不良造成缺苗、减产、死亡
根据一般的统计,非盐化土作物不缺苗、产量正常,轻盐化土缺苗减少10-20%(平均15%),中盐化土缺苗减产20-50%(平均35%),重盐化土缺苗减产50-80%(平均65%),盐土只能个别成活,无收成。
根据灌区盐碱化面耕地面积和现状年作物种植比例,粗略估算农一师各灌区每年作物减产损失:棉花4400万kg,约5亿元,种植业因盐碱损失金额7亿元,约占全农业总产值的26%。
㈢ 怎样消除土壤碱性
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一、农业措施
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还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和改善其温度状况,从而提高土壤保蓄和调节养分的能力。且有机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既能中和碱性,又能活化土中的钙,均能起到减轻或消除碱害的作用。
有机肥源主要有:绿肥(可通过大量种植获得,品种有田菁、草木樨等);人与家畜、家禽的粪尿等排泄物;生活垃圾庄稼秸秆粉碎还田 。
二、水利工程改良措施
水利工程改良主要目的是降低地下水水位,方法则主要通过明渠排水,或者用俗称为“洗盐”的方法来用水冲洗盐碱土。这种方法经过实践结果表明,一次即可以使土壤含盐量从0.3%降至0.2%,两次使用就可以降至0.1% 。
但是,碱化地区的水资源通常比较缺乏,针对日趋紧张的淡水资源,此方法可能造成浪费,得不偿失。部分学者提出利用劣质的水资源(咸水、微咸水、地矿化碱性水等)进行灌溉,在改良盐碱土壤的同时还可以缓解当前水资源的短缺。
三、化学方法改良措施
化学方法改良盐碱土是指向碱化土壤中施加化学药剂。它可以改变土壤中的胶体吸附性离子的组成,进而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得土壤结构性和通透性均有所增加。这样既有利于土壤脱盐和抑制反盐,也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常用的化学改良剂包括过磷酸钙、石膏、硫酸亚铁等。但是化学改良法虽有这些优点,但同时也使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钠离子增加。如果不和生物、水利改良措施相结合,则较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植物改良
对于治理盐碱土地,生物措施普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改良途径。引种耐盐、洗盐植物可以利用植物排盐。如怪柳对氯化物等盐类有较强忍耐力。植物体本身带有的泌盐腺、泌研孔的结构,可以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粗盐,增加植物的覆盖率也可减少地面蒸发,减少盐分的表聚。
五、微生物菌剂改良
施加微生物菌剂也是盐碱土改良的生物方法之一。目前关于微生物在改良盐碱土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关于微生物促进植物耐碱耐盐行的研究。通过耐碱耐盐微生物的作用来改善植物的根际环境,可以减轻盐分对于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改良盐碱土地。
研究表明,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的盐碱地土壤可以提高灌木、乔木的成活率、生物量、保存率、新梢生长量、乔木胸径、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发育和生长长势。
㈣ 盐碱地的治理的措施
1、适时耙地
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湿。
2、洗盐
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
3、非化学手段防治
可以用盐碱地专用土壤调理剂“治碱”对土壤进行有效改良,先将准备施用治碱的土地深翻、耙平,然后将定量治碱加水稀释(稀释倍数不限,以省时、省力为宜),均匀喷于地表后再灌水,并且防止跑水、串灌。
4、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
5、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深耕深翻。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
㈤ 碱地,如何治理需要上什么肥料
碱地一个要改良土壤,多施有机肥;能过腐熟的有机肥产生的有机酸中和其中的碱。另一个是如果有条件可以改种水稻,通过“以水洗碱”的方法,将碱压下去。还可以施一些过磷酸钙或石膏中和掉其中的碱。
㈥ 中国治理盐碱地有哪些方法啊
(1)以防为主、防治并重。土壤没有次生盐渍化的地区,要全力预防。已经次生盐渍化的灌区,在当前着重治理的过程中,防治措施同时采用,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得到治理以后,还要坚持以防为主,已经取得改良效果才能得到巩固、提高。
(2)水利先行、综合治理:“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既是土壤积盐或碱化的媒介,也是土壤脱盐或脱碱的动力。控制和调节土壤中水的运移是改良盐碱土的关键,土壤的水的运动和平衡是受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分蒸发所支配的,因而防治土壤盐碱化必须水利先行,通过水利改良措施达到控制地面水和地下水,使土壤中的下行水流大于上行水流,导致土壤脱盐,并为采用其它改良措施开辟道路。
(3)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土壤水的运动是受地表水和地下水所支配的。要解决好垦区水的问题,必须从流域着手,从建立有利的区域水盐平衡着手,对水土资源进行同意规划、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建立流域完整的排水、排盐系统。
(4)用改结合、脱盐培肥:盐碱地治理包括利用和改良两个方面,二者必须紧密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稳产,把盐碱地变成良田,为此,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脱盐去碱,二是培肥土壤。不脱盐去碱,就不能有效地培肥土壤和发挥土壤的潜在肥力,亦不能保证产量;不培肥土壤,土壤的理化性质不能进一步改善,脱盐效果不能巩固,也不能高产。可见两者密切相关,并是建设高产稳产田的必由途径。
(5)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实行总量控制,协同区域灌溉和排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实行灌溉洗盐和地下水位控制相结合,即实行灌溉洗盐,同时控制地下水位过高而引发新的次生盐碱化。
(6)近期和长期相结合: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必须制订统一的规划;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一方面要有近期切实可行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有远期可预见的方向和目标。只有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才能取得成功。
㈦ 盐碱地能种西瓜吗怎样改良土壤。
盐碱地上种出的瓜果是比较甜的,果蔬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含量决定着果实营养和风味。在盐碱**壤中盐分的作用下,发生盐胁迫效应,可以提升瓜果中酸性转化酶与中性转化酶的活性,增加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大大提高果实中的糖酸比,从而明显改善和提升了果实的风味品质。那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盐碱地西瓜的高效种植技术。
盐碱地西瓜的高效种植技术详解
1、茬口选择
种植西瓜的茬口首选是水稻茬,然后才考虑高粱玉米茬和棉花茬等。水稻地具有有机质含量高、保墒好、病害轻等特点,选水稻茬的目的主要是利用水稻地清洁、病害轻的特点。水稻茬种植西瓜可以有效较少西瓜病害,西瓜与旱田作物轮作需8年以上,如果与水稻轮作连续种两年水稻后就可种植西瓜,大大缩短了西瓜轮作周期。
2、精细整地
秋耕冬灌地块雨水前后用平*耙耥地,趟平趟细,使*壤上虚下实,达到保墒效果。未秋耕冬灌地块,3月20日前后,察看*壤墒情,过于干旱,拉一遍明水,种前2~4天旋地,不能过早,以免旋地跑墒。3月25日前后起垄作埂、施入底肥,埂高10~12cm,行距1.65~1.70m,每667m2施底肥磷酸二铵20kg,每667m2施硫酸钾20kg,搂去稻根及杂物。
3、选种
目前,适合汉沽管理区种植的西瓜品种主要有早春龙王、懒星、冠星、陕丰5号、农大6号、台湾巨龙、传奇巨生和美国龙等。瓜农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选信誉度好的厂家,最好通过当地审定的西瓜品种,新品种要通过小面积试种,切勿盲目大面积种植新品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种子质量上选取发芽能力强而饱满的种子。
4、晒种
提倡催芽前晒种,在春季选择一个晴朗无风的天气把种子摊在苇席或纸等物体上进行晾晒,使其在阳光下暴晒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和发芽率,厚度不超过1cm,每隔2h左右翻动一次,使其受光均匀。不能直接放在水泥板、铁板或石头等物体上,否则这些物体表面的高温会把种子烫熟,大大降低种子活力。
盐碱地西瓜的高效种植技术详解
5、采用双膜栽培法
双膜栽培可提早提高低温,提早播种,加快西瓜生育进程,提早上市,也可起到压草、减轻草害的作用。
(1)3月下旬在整好的地上根据确定的行距完成施底肥,并铺第一层膜。
(2)根据确定的株距,在膜上播种穴间由行间取*做*堆,作为支撑第二层膜用。第二层膜铺完后在播种穴上方形成高18~20cm的瓜
㈧ 如何治理盐碱地如何有效地利用盐碱地的资源
1、利用新技术改良盐碱地
通过政府渠道聘请专家、引进技术,对土地进行科学检测,然后因地制宜得进行改良调治。
2、在盐碱地上植树。
3、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
4、合理土地规划,变废为宝
可以顺从土地自身的优势,以及交通便利的调节,将种植土地开发规划为工业园区甚至商品用地,这样既提高了原来盐碱地的土地价值,又降低了工业开发的土地成本,缓解了经济发展工程中土地紧张问题,可谓变废为宝,实现了盐碱地的“脱胎换骨”“转型升级”。
㈨ 怎样快速去掉碱地里面的碱
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
盐碱土的施肥原则是以施有机肥料和高效复合肥为主,控制低浓度化肥的使用。有机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对土壤中的有害阴、阳离子起缓冲作用,有利于发根、促苗。高浓度复合肥无效成分少,残留少,但化肥的用量每次也不能过多,以避免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施过化肥后应结合灌水,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9)快速治碱地方法扩展阅读
盐碱地先施用土壤调理剂,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和酸碱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中和土壤中引起碱性升高的碳酸根、碳酸氢根,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激活土壤中被固化的养分,使其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疏松板结的土壤,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施用微生物肥。由于土壤调理剂已经把土壤调理成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状态,此时施用微生物肥,可以避免盐碱造成微生物的大量死亡,从而发挥肥效。
1、利用土壤调理剂所含有的高分子有机酸的络合增溶作用,提高土壤中硫酸钙、碳酸钙的溶解度,激活土壤中被固化的钙离子。被激活的钙离子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大量置换与土壤胶体吸附的钠离子,被置换出的钠离子与负价的官能团结合成溶于水的络合物,随灌溉水进入到耕作层以下或者被作物直接吸收,不再危害作物生长。
2、封锁阳离子官能团,阻止大量对作物有危害的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无法与阳离子结合而被迫随灌溉水降到耕作层以下,不再危害作物生长。
3、利用土壤调理剂中所富含的氢离子与土壤中引起碱性升高的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直接降低了土壤的碱性。
4、将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有机的融合。施用土壤调理剂改良后的盐碱土壤适合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再配合微生物肥,快速形成健康土壤,解决了盐碱地只施用微生物肥效果不佳的难题。
㈩ 盐碱地的治理的措施
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水盐运动,因此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是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治理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是调控水盐运动的基本方法.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包括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措施);农业改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