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练得好吐音呀,单吐,双吐,三吐,顿音
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①单吐。利用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态)截断气流,然后迅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通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可以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效果,完成单吐的过程。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标示。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可以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②双吐。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其放开,发出“吐”字。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双吐的符号是“TK”。③三吐。三吐实际上是单吐和双吐在某种节奏型上的综合运用,符号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葫芦丝属于闭口吹奏乐器,因此用舌尖发音有以下几个优点:1、葫芦丝讲究轻柔的美感,舌尖发出的吐音明亮、轻巧;2、在演奏乐曲的快板部分时,舌尖发出的吐音能够配合上速度的变化。
B. 葫芦丝双吐怎么吹,不要只说吐苦尽量详细点又好懂点
双吐”,应该是葫芦丝吹奏技巧中的重点之一,绝大多数中高级葫芦丝曲目中,都会有“双吐”的技巧要求。
如何练好“双吐”呢?
一、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在正确掌握“单吐”技巧的基础上,先练习双吐练习的“文字谱”,即 吐苦吐苦/ 吐苦吐苦/ 吐苦吐苦 / 吐苦吐苦……在诵读“ 吐苦吐苦”的过程中,感受发“吐”与“苦”时候的舌位变化与力度强弱。
正常情况下,发“吐”容易,而发“苦”较难,因为发“苦”音,用的是舌头根部,这里平时是很少用到的,一时不习惯。
为了强化练习效果,可以专门练习“苦”音, 苦苦苦苦/ 苦苦苦苦/苦苦苦苦 /苦苦苦苦/……
二、在熟练掌握“文字谱”基础上,按照音高由低到高的顺序,练习单个音的双吐(以筒音作5为例),如 5555/6666/7777(前面三个音都是低音)/1111 /2222 /3333 /4444 /5555 /6666/
三、在上述练习熟练基础上,再练习“组合音”的双吐,如5566 /6677 12122323/4565/4565……等等。
这样,循序渐进,就会掌握双吐技巧的。
C. 葫芦丝的吐音怎么吹要详细一点
葫芦丝吐音技法:
吐音,是吹管乐的最基本的技法,又名“舌吐音”,是靠舌头在气息的控制下发出“吐”或“苦”的声音,在技法标示上记为“T”和“K”,吐音使音符具有颗粒性的表现力,在葫芦丝的演奏中吐音的训练是三大基本功之一,因此要吹好葫芦丝,吐音的训练是极其重要的。在葫芦丝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引导,常把吐音方法理解的甚为简单,其实不同的乐器所用的吐音方法是不同的。吐音主要是靠气息的冲击,通过舌头发出“TK”得声音,这就有一个发音振动问题,是舌头整个部分发音还是舌尖发音,可以做一个实验,如果整个舌头在震动发音,发出的吐音听上去很笨拙,不灵巧。靠舌尖发出的吐音短促有力,颗粒性强。
葫芦丝属于闭口吹奏乐器,因此用舌尖发音有以下几个优点:1、葫芦丝讲究轻柔的美感,舌尖发出的吐音明亮、轻巧;2、在演奏乐曲的快板部分时,舌尖发出的吐音能够配合上速度的变化。还有一点,怎样使舌尖吐音更完美,方法是什么,笔者的体会是,将发出气息的力量集中于舌尖部位,同时发出“吐”的音,但是在运用气息是要控制好强弱,强则音量太大,弱则吐音不清晰,甚至出现“咕”音,所以在运用吐音时气息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双吐被认为是葫芦丝比较难以掌握的技法,双吐主要运用在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性中,发音是“TKTK”,“T”是强音,“K”是弱音,讲究强弱交替,双吐音多用于快板乐段中,学习双吐音不能操之过急,掌握好演奏方法,多加联系,要持之以恒才能够掌握。三吐音是单吐音与双吐音的叠加,主要运用在前八后十六和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中,练习方法和双吐音一样,也要掌握好清晰度和速度。
因此,吐音技巧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训练出来的,要掌握好演奏方法,每天都要加强练习,才能把吐音练习好。
想吹好,就要加强练习,平时多练习吐音,把口风缩小,气息应该一直快速喷出。舌头只是起切断作用,而且舌头应该以轻快为主,多练习舌头的灵活性。还有要检查葫芦丝的发音。一点小建议,祝你早日吹好葫芦丝。
D. 葫芦丝双吐技巧怎么练
一、先要单吐能基本过关,如感觉没过关,要找来单吐的练习曲先进行练习;
二、用念字法练习——空嘴轻念“吐苦吐苦”或“TKTK“,此法因不需要葫芦丝,所以在很多时候都可以练习;
三、如果“苦”吐不好,要在葫芦丝上专门练习“苦”。
四、找来双吐的练习曲,先放慢速度,目标是吐出来的音要有力且力求短促;同时注意手指与舌头的同步配合,然后逐渐提高速度,手指要是不够灵活,你还要练习活指与颤音的哦
(4)葫芦丝双吐练习方法和技巧扩展阅读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
1、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开开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2、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3、吹奏中, 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
4、附着于音管左右侧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动,应根据演奏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E. 怎样才能把葫芦丝的双吐和三吐吹好
双吐和三吐难度较大。首先确定单吐、手指等基本功扎实;基本的初级曲目熟练之后再练习双吐、三吐。
做好第一步后,由慢到快练习双吐:每分钟30排-每分钟120排练习双吐三吐。
相对于单吐,双吐三吐需要强化“苦”音,开始可以单独练习“苦”,避免吐重苦轻的现象。
个人建议:可以在网上搜索李春华老师的教学视频,讲的很好。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和我私聊。
F. 葫芦丝吐音怎么吹
介绍三种丝吐音的吹法,以下是详细介绍。葫芦丝吐音分:单吐,双吐和三吐,分别用字母表示是T(K),TK,TKT(TTK)。吐音演奏,在葫芦丝基本功里面吹的是最累的,唇舌长时间处于紧绷用力的状态,很容易嘴巴酸痛。
第一方法要点:
先吹好单音,单吐。刚开始吹 吐音,练习者可以简单的按照读吐 T T T 这样练习。每天吹音阶,单吐练习,起码练习时间要有20分钟以上!
刚开始感觉唇舌笨拙,吃力。吐音听起来有毛刺感,比较难听,吹完之后有时还附带着些咕音, 这种情况初学者都会有的毛病,不用太过担心,方法就是吹完,嘴巴马上张开,把余气断掉,练习几个吐音就感觉唇舌疲劳,酸疼。 多练习几次坚持下来,过几天就不会出现这问题了!
第二方法要点:
这个阶段就是练习嘴上的功夫:每天练习念字法:“吐苦”、“的格”、“特可”、“嘟咕”这样练,先把舌头练好,也叫舌头功,锻炼舌头的灵敏度,这个念字法起码要有10分钟以上,单独练。
想要吹成连续的、有颗粒感的吐音,就要把速度慢下来,这个时间慢练非常重要!
吐音练习初期,要刻意练习训练舌的力度,专门分开练,加强”“苦”音练习,在演奏中,舌尖运动位置较靠前,舌根运动的位置较靠后,爆发力强,气流速度快,发音较为饱满、结实,能起到强化训练的效果。
双吐也是最难的,在吹奏乐器之中,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吹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双吐的时候要做“吐苦吐苦”以及“苦吐苦吐”或者是“的格的格”以及“格的格的”的分开练! 记得一定要慢,非常慢,开始!从慢到快,快到慢 这样反复练习!
第三方法要点:
三吐方面,只要把双吐吹好了。三吐就容易多了,三吐由一个单吐加一个双吐构成,有如下几种形式:
TTK 吐 吐苦 吐 吐苦 这是前八后十六 节奏
TKT 吐苦 吐 吐苦 吐 这是前十六后八 节奏
学到中高级,吐音就是常用技巧了,一般来说双吐,三吐也是最适合表现欢快、热情、跳跃奔放的曲子。
还有一点,吹吐音,手指方面,千万不能抬太高,手指太直,一定要放松,自然弯曲状态,手指抬1-2cm就可以了。将音孔盖住不漏气即可。练习时先从单个的手指开、闭的交替训练,先慢练,做到放松、均匀,然后再做多个手指的配合开、闭训练,要求做到同时起落、配合紧密。
吐音的吹奏的好,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如果你攻破了这关,对吐音的把握可以随心所欲,吐音的速度,力度拿捏精准,能根据乐曲的风格需要改变吐音的质感。听感上,有强有弱,有快有慢,有软又硬,吐音有层次感,不同强度的吐音组合恰当,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吹吐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实质就是大量规律性的练习引发的质变,绝无捷径可走。 还有以前讲过的知识点:刻意练习+重复+反馈=进步!
(6)葫芦丝双吐练习方法和技巧扩展阅读:
葫芦丝的起源: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勐养江畔住着一个勤劳、善良的傣族青年叫桑亮。在他去参加“嘎光露盛会”的途中帮助了一位卖葫芦籽的老大妈。在老大妈的预言下,桑亮与买走葫芦籽的温柔美丽的傣族少女少玉相遇并深深相爱。
为了记住这位卖葫芦籽的老大妈,少玉在勐养江畔种下了葫芦,桑亮就在旁边种上了竹子,以便葫芦攀爬生长。4个月很快过去了,葫芦缀满藤蔓,竹子繁茂,桑亮和少玉也定下了婚期。一天,两人相约去摘葫芦来装饰新房。
谁知,灾难突然降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雨助澜着勐养江水扑向村寨,村寨顿时一片汪洋。为了逃生,桑亮砍下竹子做成了简易的竹筏,少玉在竹筏上挂上葫芦以增加浮力。但竹筏还是难以承受两个人的重量。
为了能让心上人生还,善良的少玉毅然跳下滔滔的江水中,将生的希望给了桑亮……。桑亮最终战胜洪魔活了下来,却无法排遣对少玉的思念,悲痛欲绝的桑亮在他们种下葫芦与竹子的地方搭起了窝棚,整天抚着曾乘载过两人命运的竹伐以泪洗面。
一天他听到竹子和葫芦在风中发出的声音,于是有了灵感,做成了今天的葫芦丝。他每日流着泪对着勐养江吹出凄凉调子,来倾诉内心的悲痛及对少玉深深的思念之情。天长日久,桑亮吹奏的曲子自然形成了一首曲调,听起来非常悲凉哀婉,泣如诉,婉转缠绵。
在勐养民间被称之为“葫芦丝古调”,又名“哭调”。就这样葫芦丝乐器和“古调”最后成为傣族地区男女青年传情达意,诉说内心情感的乐器和曲调被世代传承了下来。
另一种结局这样传说的:
悲痛欲绝的桑亮天天对着勐养江吹着悲伤的调子,呼唤心上的姑娘。他的痴情执着感动了佛祖,佛祖托着云来到勐养江畔用手一指,天空立刻出现一道霞光,整个勐养坝子笼罩在金光之中。
这时到处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百鸟欢唱,少玉被一个巨大的葫芦托出江面,像一朵刚出水的莲花样更加美丽动人。从此,他们吹奏起优美的葫芦丝,过着幸福的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葫芦丝
G. 怎么吹好葫芦丝双吐音
一、先要单吐能基本过关,如感觉没过关,要找来单吐的练习曲先进行练习;
二、用念字法练习——空嘴轻念“吐苦吐苦”或“TKTK“,此法因不需要葫芦丝,所以在很多时候都可以练习;
三、如果“苦”吐不好,要在葫芦丝上专门练习“苦”。
四、找来双吐的练习曲,先放慢速度,目标是吐出来的音要有力且力求短促;同时注意手指与舌头的同步配合,然后逐渐提高速度,手指要是不够灵活,你还要练习活指与颤音的哦
(7)葫芦丝双吐练习方法和技巧扩展阅读
演奏时需注意:
1、附着于音管左右侧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动,根据演奏时的情况灵活掌握,如当运用上三指(即开闭四五六音孔)演奏时,右手小指应附着于第一音孔下侧,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当运用下三指(即开闭一二三孔)演奏时,左手小指应回到副管位置,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
2、各个音孔在按下(既关闭)时一定要用规定手指第一节指肚将音孔按严,不能漏气,否则会影响音准和音色。在演奏葫芦丝,时应使手臂,手腕放松,手指适度地向里弯曲。开放音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速度和灵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会影响音准和音量。
H. 如何解决葫芦丝双吐训练的难题
任何事情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一楼说没有难处,可能是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双吐的技巧。其实,葫芦丝的双吐还是有一点难度的,主要难在舌头和手指的配合上。双吐一般有四种情况,1、如果手指不动,光动舌头,发“吐苦”,那是没有什么难度的;2、如果音符变化不大,如十六分音符的一拍里,都是同一个音,而且是两拍变一个音,这样的难度也不是很大;3、如果一拍里面有两个音符,就是每发一个“吐苦”就要变一个音,这个难度就会大很多;4、最难的就是一拍里面有四个音,而且连续四拍以上都是这样的旋律。我的体会是:练习双吐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先练习1、2、两种情况,这是练舌头的控制能力,要连续吹奏12个以上的十六分音符,最好要一直吹到没气了为止。而且要每个音符听上去都很清晰,不能有一点含糊。在此基础上练习3、4、种情况,这是练舌头和手指的配合能力,练的时候要很耐心,先从很慢很慢的速度练起,一定要做到手指与舌头的完美配合,不要贪图速度。在手指与舌头完全配合以后,再慢慢地加快速度,直到达到正常速度。如果你在手指与舌头不能配合的情况下去追求速度,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这个时候,慢就是快。就是说你从慢速练起,也许一个月两个月就能达到正常速度,如果你一直追求快速度,也许一年两年也做不到清晰的双吐
I. 葫芦丝曲草原美里的双吐 怎么练请大师指点
还是让我们先看看葫芦丝曲《草原美》的曲谱吧
从曲谱看,这首曲子中,只在后半部分三吐后,才出现两小节的双吐,还有就是结束前的四个小节。
要练习好《草原美》的双吐,其实“功夫在诗外”啊。也就是说,只有平时刻苦练习葫芦丝教程中的“双吐”练习曲,让各种可能的音符组合的双吐练习,都练习到位了,这个曲子里的双吐当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这个曲子具体的双吐部分而言,要练好它们:
一是要熟练把握前后六个小节的节奏、旋律,达到准确地视唱。然后,以小节为单位,逐个解决。
二是要坚持“慢练”。所谓“坚持”,就是不要见难而退,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所谓“慢练”就是要求练习,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以“准确”作为第一要务,只有准确了,才可以在大脑中不断重复留下正确的映象,才能逐渐提高练习速度。
三是要由易到难,先练习两两音符相同的小节,如 /5566(低音) 1122 / 3322 3355/这两小节,每拍中的十六分音符都是两个相同的音符,这种重复的双吐,是很简单的,只要坚持用“TKTK”的双吐吹奏方法,很快就会掌握的。
而曲子结束前的四小节,十六分音符是不重复的,这就比前面的增加难度了,但是,只要坚持“准确”“慢练”的原则,一定是可以拿下的。
祝你早日成功。
J. 葫芦丝双吐怎么练习主要是手指和舌头好难配合啊!求技巧!!
只有多多练习,没有什么好办法 ——
多练习16分音符:
5566 5533 | 2233 2211 | 6655 6611 | 3322 3355 | 6 — |
5612 6123 | 1612 3235 | 2356 3561 | 3235 6567 | 1 — |
注意要吹成“突哭突哭”,不是“吐苦吐苦”!
那样会有“瘸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