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结构为依据,简述纪录片叙事的三个类型。
画面配合解说式;
访谈配合解说式;
客观记录式。
⑵ 电视体育纪录片有哪四种结构方式 每种结构方式的定义
当代西方电视纪录片的四种类型
电视纪录片是以影视纪实等多种艺术手段,对真人真事的详细报道和表现。其结构就是编导者对题材的组合、安排。它是客观社会生活和电视编导主观逻辑的统一,既是展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的"轨迹",又是承载人物行动和事件发展的"框架"。结构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从内容上又分为叙事式结构、抒情式结构、传统式结构、非传统式结构、戏剧式结构、小说式结构等等。我们经常运用的几种结构方式有:绘圆法、设定中心线法、阶梯式递进法和依据文理逻辑法。
绘圆法
纪录片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就是将数学中的"绘圆"劫于纪录片的创作之中,圆心与半径的确立是掌握绘圆法的关键。一部纪录片的"圆心",就是这部纪录片的主旨或者中心,即纪录片的创作者谋略在这种作品中所言之中核;"半径"则是片中被摄主体所要登声场的主要活动区域。绘圆法要求纪录片在开篇部分就提示出主要"论点",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并在那个场所对以上内容做最低限度的说明。如果我们要拍摄众多的人物、发生的几件事情、或是较为分散的场景就常常采用绘圆法的结构方式。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就是运用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取得成功的力作。片子一开始就是机场,主要人物出现,上海人丁尚彪、26岁曾一夜无家可归的硕士生、娇生惯养的、老李和他的女儿......编导选取一群远在他乡的异国游子,用游子们在他乡的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作为他揭示主题的情节,"他们是怎么样生活的?""什么样的经历促使他们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我们看着片子想着这样的问题,而导演张丽玲就是希望用这部片子将这样的思考传达给我们。诸多的人物,诸多的故事,三年来的变化,通过这种结构,我们了解到异乡漂泊的艰辛,对此充满同情、理解和关心。
设定中心线法
在我国电视荧屏上,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制作方式。所谓设定中心线法,就是在众多的被摄对象和拍摄素材中,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理出一条明晰的线路,使创作者和电视观众都能对此一目了然。通过一条条或自然,或人为的中心线,将一个个繁杂庞大的内容穿连起来,构成一部又一部雄伟的作品。运用"设定中心线法",不仅可以起到使一个庞大繁杂的主题变得清晰透明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将一堆在后期编辑时无从下手的素材整理出一个头绪,运用人为设定的中心线,完成编辑,给后期编辑带来意相不到的方便。电视纪录片《大三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对三峡工程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的真实记录,充分说明了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瞬间就是历史的永恒。总导演张金鹏运用8集的容量去承载和展示了三峡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时间跨度长达17年的这一宏阔绵延的历史事件。它从工程的缘起和观众的焦点切入,第一集就引入了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新闻资料片,正是这次会议决定了三峡工程一定要立项上马,由此三峡工程的序幕渐渐拉开,广大观众对三峡工程关注的焦点和兴趣点逐步形成。它以海、陆、空三个大视点把航拍的恢弘气势与细致入微的纵深开掘结合起来,由点及面、层层推进。而后几集分别从转换机制、百万移民、专题论证、黄金水道保航、五级船闸兴建、大江截流方面展开拍摄,抒写了一首咏唱沧桑、驾驭大河的壮丽史诗。
阶梯式递进法
电视是一种直接刺激观众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的传媒手段,而视觉又是最能接受新鲜刺激的器官。阶梯式递进法就是引导观众上台阶,在每个台阶上设置一个悬念,使观众在上台阶的过程中解开一个个"谜"、一个个悬念,当台阶上完,谜底全部解开,全片结束。这种结构方式很像我国章回小说、传统评书中的"抖包袱"、"卖关子"。它改变了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为电视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造出一批相对稳定的电视观众群体,使更多的观众通过电视去关注纪录片、关注现实世界、关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故事型的纪录片常常运用这种结构,结局怎么样了啊,到底下面会发生什么啊,一步一步引导人们看下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常运用此类结构,将一个个原本平淡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
依据文理逻辑法
此种结构方式是指:无视拍摄素材的客观时 电视纪录片
间、空间顺序,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叙事功能,彻底打碎摄像机镜头所客观地记录的一切,而依据纪录片制作者的主观文理逻辑编辑、阐述作者观念的电视纪录片结构方式。依据文理逻辑结构纪录片,不但需要解说词的观点新颖,独辟蹊径,也需要画面—用形象语言说明抽象的逻辑思维,依据客观的画面阐释主观的观点。这样的纪录片不仅具有现实的价值,同时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这种结构方式不但需要解说词的观点新颖,独辟蹊径,也需要用形象语言说明抽象的逻辑思维,依据客观的画面阐释主观的观点。以纪录片《伟人周恩来》为例,这是一部伟人传记,却既不走纵向编年的路子,也不循横向书事的成规,而是以横为主,纵横兼顾,适合于怎么写就怎么写,形式服从内容。十六集洋洋大观,其中不少篇章涉及个人生平经历和几十年中国现代历史的重大事件,难解难分,却能做到经纬清晰。其中,《周恩来与毛泽东》、《周恩来与蒋介石》、《中国第一外交家》、《周恩来与邓颖超》等,设题角度新颖,内容丰富,都足以独立成篇。在半个世纪的国共两党、两军历史上,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长期形成了一种极富戏剧性的特殊关系,从孙中山麾下的革命伙伴到分道扬镳互为死敌,从二次合作到再度对立,对立双方又有共同心愿。这种特殊关系是伟人周恩来历史性和人格力量的重要标志。第五集《周恩来与蒋介石》、第九集《铭刻在红岩上》和第十三集《梅园雪》等,把两党两军与两个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历史,描写得跌宕起伏。可以说,没有这种结构篇章,不足以写活周恩来。《伟人周恩来》强调回顾历史的采访谈话但不忽视历史资料的搜集和使用,不忽视摄影和解说词的创作,全面驾驭多种艺术手段。凡是采访生动充分的篇章,不使用或少用解说词和音乐;有的篇章则让解说和音乐充分发挥作用。《伟人周恩来》最后播出的时候好评如潮,时过几年仍然令人记忆深刻,这不得不说得益于其结构方式
⑶ 纪录片的结构方法有哪些
一、纪录片的真实
当代中国的纪录片运动是以对"真实"的追求开始的。但是所谓"真实"其实是有条件有范围的。这就是在何种程度上有效的价值观念。
"客观真实"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神话,而实际上任何一个观察者都必须立足于地球,立足于他的文化背景,立足于他的个体经验,这在哲学解释学中被称为"合法的偏见",这种"合法的偏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揭示人在历史中生活中的真实状态。
二、纪录片独特的人文性
纪录片的关注的大都是人,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方式和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宇宙和世界的思维。
它不像专题片,专题片有直接的主题目标和宣传的功利效果,它的主题趋向于更为深层,更为永恒的内容,它从看似平常处取材,以原始形态的素材来结构片子,表现一些个人化的生活内容。
三、纪录片独特的时间性
纪录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和动态过程,注重感受与体验的共时性,时间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它与栏目化专题节目不同,栏目化的专题节目,定时定点播出,制作周期短,关注的是正在进行的生活层面。
结构较为自由、宽容度大,而纪录片对生命的本质关注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的,只有在一定的时间积累中,才能为观众提供一个人类生存的某个阶段的活的历史,才能保留生活自然流程的偶发"性和丰富的细节,以及经过交流和反馈之后积累的情绪氛围,展现更为丰富的人文背景。
(3)纪录片结构中的方法和技巧扩展阅读
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是纪录片的生命,是纪录片最不可替代的核心特征。在所有对纪录片的界定当中,提到最关键和核心的字眼就是非虚构、素材的真实性。真实是目的,其实质意义是指作品和作品背后的创作主体即人的价值,由真实来实现人的价值。
每一部纪录片作品都是个人对世界认识、观察、思考的反射。真实在我们的纪录片创作中是一种绝对命令,这种绝对命令不需要设想它所需要服务的前提与目的,而只跟普遍性的法则相符合。与假言命令相比,它也是超越于具体目的,只涉及到行动的准则。
⑷ 纪实纪录片如何拍摄的
1、素材的选择
在拍摄素材时,一定要经过筛选,尽量拍一些特别精彩,却也贴近真实生活片段的素材。也就是说,要放弃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讲究真实性。
2、结构的发掘
在对素材进行梳理的时候,要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结构来进行梳理,梳理完之后,会发现,这个结构就是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故事。
3、声音、色彩的处理
声音和色彩是画面的重点,让整个片子的构造、节奏,以及配音配乐都要变得更加炫丽。从画面的造型角度: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逼真、生动、感性,增强对观众的感染力,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4)纪录片结构中的方法和技巧扩展阅读:
中国纪实片总体上与西方纪实片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我们的纪实片在对事物的观察方法的运用上显得不是很成熟;一些较新的纪实片的方法,如超越观察电影的理念,以及反射式的纪录片理念,甚至还没有被介绍到中国,等等。
纪录片可以由于不谨慎或者蓄意造成非常大的误解,纪录片也因此往往被用作政治宣传工具。一个反面的例子是1958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迪士尼动物纪录片《白色旷野》,在这部片子中观众看到旅鼠落下悬崖的景象,因此至今为止依然有许多人以为旅鼠会集体自杀。
(4)纪录片结构中的方法和技巧扩展阅读:网络--纪录片
⑸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有时间线索结构法、___、____、___、___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有时间线索结构法、_线索_、_情感_、_气韵 _、_逻辑_
⑹ 纪录片有哪些特别的拍摄手法和技巧
戏剧冲突手法。戏剧冲突是结构故事片不可缺少的因素,也被借用到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中,这种手法一般都是现在进行时拍摄,围绕事件的矛盾展开情节。
⑺ 纪录片的纪实性可以通过那些方法体现出来,纪实性的特征和作用
纪录片就是真实的记录一些发生的事情,比如说科学方面的记录片可以增长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
⑻ 写纪录片脚本结构应该是怎样的要注意哪些问题
杨大侠:蔺郎情(唯美文艺纪录片拍摄花絮版)
日前,《蔺郎情》导演组深入到赤水河畔,漂亮古镇等取景。愉快的片场,给好奇的观众们一一呈现。
我生在赤水河畔,古镇“太平”,从大山里走来,地道的蔺郎。
养育了我的赤水河,从高原奔来,向长江流去,在一个个渡口之间,或萦回低吟,或跌宕起伏,浩浩荡荡,如耀眼的液体诗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她仍然是我的精神皈依、心灵归宿。这是一条英雄河,一次次注目四渡之波,英雄之碑,心中总被八百男儿北上抗日的豪情所激荡;这是一条美酒河,四个渡口,八瓣唇岸,瓣瓣有酒香,瓣瓣有烈性。河上行走的木船,送出待嫁的女儿。船上安放着的酒坛,画出了爱情的篇章。
群山莽莽,水道弯弯,古镇悠悠。袅袅升起的炊烟,万里飘香。工匠们劳作在槽坊中,肌肤泛着幸福的光芒。蔺妹在天边歌唱,狂野而贞静,流淌成一帧明艳的风景,滋养出不朽的美丽。古镇的石板,被蔺妹轻快的脚步踩踏。背着佳酿,披着阳光。吱吱作响的木门,推开便是坦然。斑驳的老墙,倒映着那些来去的过往。
走过风雨沧桑,我只要看见群山、古镇、美酒河,心就不会孤寂。蔺妹呈上一碗醇香千年的情之佳酿,甘美、纯净、醇厚,泉一般清清亮亮,火一般浓浓烈烈。
蔺妹的情,化在碗里了;蔺妹的爱,化在碗里了。抿一口,满嘴甜香。喝一口,荡气回肠。大口大口酣畅下去,水火相激,魂灵飞扬。
故乡的悠悠赤水河,既灼烈如火,又淡泊似水。你孕育了多少柔情蔺妹,厚道蔺郎。有水,没有荒漠。有酒,没有寂静。有情,没有冷漠。躺在你的怀抱中,听声声涛韵、缕缕悠久。感天道苍苍,人间安详。为你舞一行长长的阳光,歌一曲圆圆的月亮。生命,为你豪放。从青春飞扬,越过岁月沧桑。(撰稿/杨大侠Her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