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确定桩基的施工方法

如何确定桩基的施工方法

发布时间:2022-02-25 00:10:04

❶ 桩基础施工过程

一、准备工作。

  1. 测量放线。建立临时施工控制网:为保证桩位定点的准确性,本工程拟采用外围控制网及场内定点控制网的方法进行施工测量、定点;

参考资料:桩基础工程方案-网络

❷ 各类桩基础的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2.1.2 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一般宜用E4303牌号。

2.1.3 钢板(接桩用):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宜用低碳钢。

2.1.4 主要机具有:柴油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钢,以及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2.2.2 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2.2.3 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

2.2.4 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2.2.5 打试验桩。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木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2.2.6 要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作好技术交底。

3.1 工艺流程:

就桩桩机 → 起吊预制桩 → 稳桩 → 打桩 → 接桩 → 送桩 →

中间检查验收 → 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3.2 就位桩机: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3.3 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3.4 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3.5 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3.5.1 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3.5.2 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3.6 接桩

3.6.l 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

3.6.2 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

3.6.3 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3.7 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3.8 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3.9 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应暂停,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3.9.1 贯入度剧变;

3.9.2 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

3.9.3 桩项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3.10 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提交总包。

3.11 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应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

4.1 保证项目:

4.1.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 证。

4.1.2 打桩的标高或贯入度、桩的接头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5。

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允许偏差 表2-5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 100

沿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 150

2 桩数为1~3根或单排桩 100

3 桩数为4~16根 d/3

边缘桩 d/3

中间桩 d/2

注:d为桩的直径或截面边长。

5.1 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

5.2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并不得损坏。

5.3 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 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5.3.2 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5.3.3 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而桩尖应向一端。

5.3.4 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4层。

5.4 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

5.5 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5.6 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施工时应随时进行观测,确保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

5.7 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6.1 预制桩必须提前定货加工,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应增加养护期一个月后方准施打。

6.2 桩身断裂。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而致。应及时检查。

6.3 桩顶碎裂、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大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所造成。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

6.4 桩身倾斜。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原因所造成。应严格按工艺操作规定执行。

6.5 接桩处拉脱开裂。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原因所造成。应保证接桩的质量。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出厂合格证。

7.2 试桩或试验记录。

7.3 补桩平面示意图。

❸ 桩基工程的施工顺序是什么

要看是什么类型的桩基,但是总的流程是:场地清理(包括道路、存储空间)→机械人员进场→材料组织、进场→控制网线、桩位放线→机械安装调试、就位→桩基施工。

❹ 建筑桩基础施工过程

基本过程:平整场地→测量放线→钻机定位→成孔→下钢筋笼体→灌注→清桩间土→凿桩间土→做护帽。

桩基础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当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强度要求时,可以利用下部坚硬土层或岩层作为基础的持力层而设计成深基础,其中较为常用的为桩基础。桩基础作为一种深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沉降稳定快、良好的抗震性能等特性,因此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各类建(构)筑物。

在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打(压)桩工程施工工序多,工艺要求高,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较多,一般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够详尽准确;设计的合理取值;施工中的各种原因等情况。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的分析与处理,将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打(压)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类别、原因分析、常用处理方法:
1、常见质量问题类别及原因分析
打(压)桩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有: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离过大等五大类。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
1.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
a.桩沉入深度不足;b.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c.最终贯入度过大;d.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e.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1.2桩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
a.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b.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c.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d.桩端遇石子或坚硬的障碍物;e.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f.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1.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a.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b.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由锤击产生的弯曲等;c.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导致桩断裂。
1.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分段预制,分段沉入,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也较常见,其原因除桩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外,还有上下节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1.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
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偏差。

2、常用处理方法
打桩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有关部门分析、研究,作出正确的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简要介绍:
2.1补沉法
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2.2补桩法
可采用下述两种的任一种:
a.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b.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反力,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
2.3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入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拧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充整桩的可承受地震荷载。
2.4纠偏法
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2.5扩大承台法
由于以下三种原因,原有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基承台的面积。
a.桩位偏差大。原设汁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合法处理;b.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c.桩基础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独立的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或设抗震地梁。
2.6复合地基法
此法是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力。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a.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b.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2.7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
a.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b.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桩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出现桩下沉困难,甚至发生断桩事故,此时可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数量,取密实的粉砂层作为持力层;c.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d.改变沉桩设备。当桩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桩架,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
2.8其他方法
a.底板架空。底层地面改为架空楼板,以减填土自重,降低承台荷载;b.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耗时过多,只有采取削减上部建筑物数的方法,减小桩基荷载。也有采用轻质高强的隔墙或其他材料代替原设计的厚重结构而减轻上部建筑的自重;c.结构验算。但出现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单桩承载力偏低等事故,可通过结构验算等方法,制定处理方案。如验算结果仍符合规范的要求时,可与设计单位协商,不作专门处理,但此方法必须征得设计部门的同意,万不得已时用之,且应慎之又慎;d.综合处理法。选用前述各种方法的几种综合应用,往往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e.采用外围补桩,增加周边嵌固,防止或减少桩位侧移等。

❺ 施工现场的定位桩是什么 怎么确定的

建筑物施工前,在施工现场对建筑物定位,形成至少4个以上定位点,用钢管或混凝土桩表示出来,用来指导后续施工,称为定位桩。

确定方式是在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中,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城市规划部门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GPS或全站仪。

桩的承载力应根据不同受力情况,分别按桩身结构强度和地基土对桩的支承能力进行计算,并取其小值。对实际有可能同时在桩身出现的荷载,应按设计极限状态和设计状况进行组合。桩在下列情况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根据桩的受力情况进行桩的垂直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2、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3、桩身受压、受弯、受拉和受扭承载力计算;

4、桩的自由长度较大时,应验算桩的压屈稳定等。

(5)如何确定桩基的施工方法扩展阅读:

钢筋混凝土桩在吊运和吊立过程中应进行抗裂验算。桩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和抗裂验算时,应根据实际受力情况,按规定计算。桩的主筋配筋率均不得小于桩截面面积的1%。

空心桩的外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内壁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40mm。当采用胶囊抽芯制桩工艺 时,尚应考虑胶囊上浮的影响。对锤击下沉的空心桩,在桩顶4倍桩宽范围内应做成实心段。

钢管桩所用钢材,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自然条件、受力状况和抗腐蚀要求等,在满足设计对其机械性能和化学组成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材料的加工和可焊性,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钢管桩所用钢材,应取用同一型号的钢种。焊接材料的机械性能应与钢管桩主材相适应,对海港工程尚应考虑防腐蚀要求。

钢管桩组装时应采用对接焊缝,不得用搭接或侧面有覆板的焊接形式。钢管桩必须进行防腐蚀处理。锤击沉桩,应考虑锤击振动和挤土等对岸坡稳定或临近建筑物的影响。

❻ 桩基础施工方案通常怎么做

在桩基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察工作,做好技术准备和资源准备工作,确保打桩施工顺利进行。桩基施工前的一般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的勘察:

施工前应对桩基施工现场进行综合勘察,为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必要的材料,并为机械的选择,桩的成型过程和确定提供依据。桩的质量控制。

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确定施工现场的地形,地形,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

检查地质调查报告,了解施工现场桩深土层的分布,地层年龄,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了解施工现场的水位,水质和地下水的变化。

了解施工现场,地震,熔岩,矿石,古池塘,黑暗海岸,地下结构和障碍物中的人工和自然地质现象。

了解地下管道(煤气管道,水管,下水道管道,电缆线等)的分布和距离,嵌入深度,使用寿命,管道直径和结构。

技术准备:

准备施工计划。施工前应制定施工方案,明确造纸机械,成桩方法,施工顺序,相邻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防护措施。

施工进度。桩基施工方案根据项目总体进度确定,应包括进度,劳动力需求计划和材料,设备需求计划。

制定质量保证,安全技术和文明施工等措施。

进行试桩。为了确定合理的施工过程,应在施工前进行过程试桩,以确定工艺参数。

机械设备准备:

施工前,根据设计的桩型和土壤条件,选择相应的机械设备并进行试桩。


(6)如何确定桩基的施工方法扩展阅读


现场准备:

清除现场障碍。在桩堆积之前,阻碍施工现场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如施工区域的杆子,穿过施工区域的电线,旧建筑物的基础或其他地下结构,应该被移除,这对于确保平稳的桩形成非常重要。

该网站是水平的。高层建筑的桩基通常是密集的桩群。在打桩机进入现场之前,必须对整个工作区域进行平整,以确保打桩机的垂直度,并使其稳定行走。

对于预制桩,无论是锤击,静压还是振动打桩,打桩机械都具有很大的自重。当场地平整时,还应考虑铺设一定厚度(通常约200mm)的砾石,以改善打桩机械的直接操作。

接触表面的承载能力防止打桩操作期间打桩机的不均匀沉降并影响打桩的垂直度。通常,履带式打桩机具有100至130kPa的地面承载能力。如果砾石仍然不够,铺设过道板(也称为路基)的方法可用于降低基础土壤上的压力。

对于浇注桩,应根据不同的成孔方法进行现场找平工作。如果采用人工挖掘方法,当场地平整时,应考虑挖掘后的土方运输道路;使用钻孔灌注桩时,应考虑泥浆槽和排水沟。

在上海等大城市实施了钻孔灌注桩的硬地施工方法,即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区首先进行混凝土硬化,泥浆池,槽排水沟同时排水,然后在桩位钻孔。

堆成桩。该方法使泥浆有序排出,实现了文明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沉管桩的施工中,场地平整与预制桩相似。由于采用锤击或振动方法,桩承载机对基础土壤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现场定位:

桩基施工场地的轴线应经审查确认。施工现场的轴线控制点不受桩基施工的影响,可以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检查桩位。

设置桩位。当桩位固定时,必须根据施工网格确定控制线。然后,根据设计的桩位置图,将桩逐个编号,根据与桩号对应的轴和尺寸放置桩位,并为桩设置样品桩。机器定位到位。必须再次检查确定的桩位以防止定位误差。

标准点。桩基施工高程控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每堆桩顶和桩端应记为高程。因此,桩的高度应设置在施工区域附近,一般要求不得低于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保护该等级,不得有损坏。桩基施工中的平整点可以作为建筑物高程控制网络的平整点,也可以单独设置。

❼ 桩基础施工的方法有哪些

预制桩的施工预制桩的施工方法有:锤击法、振动法、压入法和射水法。

拓展资料

锤击法:

桩基施工中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沉桩方法。以锤的冲击能量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深度。一般适用于硬塑、软塑粘性土。用于砂土或碎石土有困难时,可辅以钻孔法及水冲法。常用桩锤有蒸汽锤、柴油锤(见打桩机)。

振动法:

振动法沉桩是以大功率的电动激振器产生频率为700~900次/分钟的振动,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入土中。一般适用于砂土中沉入钢板桩,亦可辅以水冲法沉入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用于振动沉桩的振动机的常用规格为20吨及40吨。目前,使用高频率达10000次/分钟的沉桩机头,震动与噪声小,沉桩速度快(见振动沉桩机)。

压入法:

压入法沉桩具有无噪声、无震动、成本低等优点,常用压桩机有80吨及120吨两种。压桩需借助设备自重及配重,经过传动机构加压把桩压入土中,故仅用于软土地基。

射水法:

锤击、振动两种沉桩方法的辅助方法。施工时利用高压水泵,产生高速射流,破坏或减小土的阻力,使锤击或振动更易将桩沉入土中。射水法多适用于砂土或碎石土中,使用时需控制水冲深度。

❽ 工程中有那些种类的桩基,各是怎样的施工工艺

工程桩一般有,钻孔桩、沉管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桩、冲孔桩、等几种,

钻孔桩,就是用一个桩头很土里钻,让泥浆形成一个孔,然后放钢筋笼灌砼

冲孔桩,也是用一个冲锤冲击,让泥浆形成一个孔,然后放钢筋笼灌砼

沉管灌注桩,就是用一个重锤把一根管径和桩径一样大的管打入土内,然后放钢筋笼灌砼

预应力管桩,就是在管桩厂里把桩生产好,然后用桩机把桩打入土内

人工挖孔桩,就是用人工挖出一个孔,然后放钢筋笼灌砼

❾ 灌注桩成孔施工采用什么方法确定成孔顺序

对没有挤土作用的钻孔灌注桩,一般按现场条件和桩机行走方便的原则确定成孔顺序。对有挤土作用和振动影响的冲孔桩、沉管桩、爆扩桩等,一般可结合现场施工条件,采用下列方法确定成孔顺序:①间隔一个或两个桩位成孔(即跳打);②在邻桩混凝土初凝前或终凝后成孔;③一个承台下桩数在五根以上者,中间桩先成孔,外围桩后成孔;④同一个承台下的爆扩桩,可采用单爆或联爆法成孔;⑤人工挖孔桩的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应采用跳挖,排桩跳挖的最小净距不得小于4.5m,孔深不宜大于40m。灌注桩按成孔的方法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

❿ 桩基础的施工方法

桩基础施工分:预制管桩(分静力压桩、预应力管桩)、CFG(无钢筋笼)、灌注桩(分超流态桩、钻孔压浆桩),看你是什么施工工艺

阅读全文

与如何确定桩基的施工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番茄灰霉病治疗土方法 浏览:416
oppo手机耳线的包装方法 浏览:705
如何寻找正确的工作方法 浏览:730
羊布病普遍治疗方法 浏览:886
研究方法论是谁写的 浏览:523
婴儿肚子胀怎么办有哪些方法 浏览:329
苹果手机的感应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07
香碗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93
北京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浏览:783
有哪些方法稀释油漆 浏览:184
可以替代焊锡的sma头连接方法 浏览:467
剪辑视频的方法 浏览:593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环己烷和苯胺 浏览:539
浙江菜烹饪方法有哪些 浏览:382
星战模拟器怎么找到自己的家正确方法 浏览:767
2020洪灾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828
长期失眠睡不着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浏览:112
哪些激励方法可以激励员工 浏览:337
达尔文作用什么方法得出进化论 浏览:633
鼓楼区干货离心机操作方法有哪些 浏览: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