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加热的快速消毒方法

加热的快速消毒方法

发布时间:2022-02-23 20:13:44

❶ 消毒方法有哪些

消毒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即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学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是指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其特点是作用迅速、消毒物品不遗留有害物质。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自然净化、机械除菌、热力灭菌和紫外线辐射等。

2、化学消毒法:

是指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的方法。化学消毒法使用方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但某些消毒药品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为保证消毒效果,减少毒副作用,须严格执行要求的条件和使用说明。

3、生物学消毒法:

是利用某些生物消灭致病微生物的方法。特点是作用缓慢,效果有限,但费用较低。多用于大规模废物及排泄物的卫生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生物热消毒技术和生物氧化消毒技术。

(1)加热的快速消毒方法扩展阅读

同样消毒方法对不同性质物品、效果往往不同。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喷洒药液不易停留,应以冲洗、擦拭为宜。对较粗糙墙面,易使药液停留,可用喷洒消毒。环氧乙烷熏蒸,对易于吸收药物的布、纸张效果较好,而对金属表面,须延长时间。

粪便、痰液消毒不宜用凝固蛋白质药物处理,因蛋白质凝固对病原体可起保护作用,高压蒸气杀菌效果虽好,但不宜用于毛皮,塑料和人造纤维制品。

环氧乙烷熏蒸赛璐珞制品,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浸泡绵织品,来苏液多次长时间浸泡乳胶手套,均可造成损坏。对于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恶臭的消毒液处理。

❷ 巴氏消毒法到底是快速低温消毒还是快速高温消毒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现在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❸ 加热消毒的方法有哪几种

1、密封加热,利用高温高压消毒
2、煮沸一定时间,沸水杀菌

❹ 列举热杀菌和化学消毒的几种主要方法

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火烧 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煮沸 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金属器械消毒,加1~2%碳酸钠或0.5%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棉织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3)流动蒸气消毒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高压蒸气灭菌(湿热灭菌) 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 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需160~170℃,1~2小时才能灭菌。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
化学消毒法
根据对病原体蛋白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凝固蛋白消毒剂 包括酚类、酸类和醇类。
(1)酚类 主要有酚、来苏、六氯酚等。具有特殊气味,杀菌力有限。可使纺织品变色,橡胶类物品变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故除来苏外应用者较少。
苯酚(石炭酸)(carbolic acid):无色结晶,有特殊臭味,受潮呈粉红色,但消毒力不减。为细胞原浆毒,对细菌繁殖型1:80~1:110溶液,20℃30分钟可杀死,但不能杀灭芽胞和抵抗力强的病毒。加肥皂可皂化脂肪,溶解蛋白质,促进其渗透,加强消毒效应,但毒性较大,对皮肤有刺激性,具有恶臭,不能用于皮肤消毒。
来苏(煤酚皂液)(lysol):以47.5%甲酚和钾皂配成。红褐色,易溶于水,有去污作用,杀菌力较石炭酚强2~5倍。常用为2~5%水溶液,可用于喷洒、擦试、浸泡容器及洗手等。细菌繁殖型10~15分钟可杀灭,对芽胞效果较差。
六氯酚(hexochlorophane):为双酚化合物,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酯、醚,加碱或肥皂可促进溶解,毒性和刺激性较少,但杀菌力较强。主要用于皮肤消毒。以2.5~3%六氯酚肥皂洗手可减少皮肤细菌80~90%,有报告可产生神经损害,故不宜长期使用。
(2)酸类 对细菌繁殖体及芽胞均有杀灭作用。但易损伤物品,故一般不用于居室消毒。5%盐酸可消毒洗涤食具,水果,加15%食盐于2.5%溶液可消毒皮毛及皮革,10l/kg加热30℃浸泡40小时。乳酸常用于空气消毒,100m3空间用10g乳酸熏蒸30分钟,即可杀死葡萄球菌及流感病毒。
(3)醇类 乙醇(酒精)(ethyl alcohol)75%浓度可迅速杀灭细菌繁殖型,对一般病毒作用较慢,对肝炎病毒作用不肯定,对真菌孢子有一定杀灭作用,对芽胞无作用。用于皮肤消毒和体温计浸泡消毒。因不能杀灭芽胞,故不能用于手术器械浸泡消毒。异丙醇(isopropylalcohol)对细菌杀灭能力大于乙醇,经肺吸收可导致麻醉,但对皮肤无损害,可代替乙醇应用。
2.溶解蛋白消毒剂 主要为碱性药物,常用有氢氧化钠、石灰等。
(1)氢氧化钠 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杀菌力强,2~4%溶液能杀灭病毒及细菌繁殖型,10%溶液能杀灭结核杆菌,30%溶液能于10分钟杀灭芽胞,因腐蚀性强,故极少使用,仅用于消灭炭疽菌芽胞。
(2)石灰(CaO)遇水可产生高温并溶解蛋白质,杀灭病原体。常用10~20%石灰乳消毒排泄物,用量须2倍于排泄物,搅拌后作用4~5小时。20%石灰乳用于消毒炭疽菌污染场所,每4~6小时喷洒一次,连续2~3次。刷墙2次可杀灭结核芽胞杆菌。因性质不稳定,故应用时应新鲜配制。
3.氧化蛋白类消毒剂 包括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因消毒力强,故目前在医疗防疫工作中应用最广。
(1)漂白粉应用最广。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含有效25~30%,性质不稳定,可为光、热、潮湿及CO2所分解。故应密闭保存于阴暗干燥处,时间不超过1年。有效成份次氯酸可渗入细胞内,氧化细胞酶的硫氢基因,破坏胞浆代谢。酸性环境中杀菌力强而迅速,高浓度能杀死芽胞,粉剂中用于粪、痰、脓液等的消毒。每升加干粉200克,搅拌均匀,放置1~2小叶,尿每升加干粉5克,放置10分钟即可。10~20%乳剂除消毒排泄物和分泌物外,可用以喷洒厕所,污染的车辆等。如存放日久,应测实际有效氯含量,校正配制用量。漂白粉精的粉剂和片剂含有效氯可达60~70%,使用时可按比例减量。
(2)氯胺—T(chloramine T) 为有机氯消毒剂,含有效氯24~26%,性较稳定,密闭保持1年,仅丧失有效氯0.1%。微溶于水(12%),刺激性和腐蚀性较小,作用较次氯酸缓慢。0.2%1小时可杀灭细菌繁殖型,5%2小时可杀灭结核杆菌,杀灭芽胞需10小时以上。各种铵盐可促进其杀菌作用。1~2.5%溶液对肝炎病毒亦有作用。活性液体须用前1~2小时配制,时间过久,杀菌作用降低。
(3)二氯异氰尿酸钠(sod.dichlorisocynurate)又名优氯净,为应用较广的有机氯消毒剂,含氯60~64.5%。具有高效、广谱、稳定、溶解度高、毒性低等优点。水溶液可用于喷洒、浸泡、擦沫,亦可用干粉直接消毒污染物,处理粪便等排泄物,用法同漂白粉。直接喷洒地面,剂量为10~20g/m2。与多聚甲醛干粉混合点燃,气体可用熏蒸消毒,可与92号混凝剂(羟基氯化铝为基础加铁粉、硫酸、双氧水等合成)以1:4混合成为“遇水清”,作饮水消毒用。并可与磺酸钠配制成各种消毒洗涤液,如涤静美,优氯净等。对肝炎病毒有杀灭作用。
此外有氯化磷酸三钠、氯溴二氰尿酸等效用相同。
(4)过氧乙酸(peroxy—acetic acid)亦名过氧醋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酸味,是一种同效速效消毒剂,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有机溶剂,具有漂白的腐蚀作用,易挥发的刺激性酸味,是一种高效速效消毒剂,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有机溶剂,具有漂白和腐蚀作用,性不稳定,遇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强大碱等易分解。0.01~0.5%,0.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1%5分钟可杀灭芽胞,常用浓度为0.5~2%,可通过浸泡、喷洒、擦抹等方法进行消毒,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气雾(5%浓度, 2.5ml/m2)和熏蒸(0.75~1.0g/m3)消毒。
(5)过氧化氢3~6%溶液,10分钟可以消毒。10~25%60分钟,可以灭菌,用于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等消毒。10%过氧化氢气深胶喷雾消毒室内污染表面;180~200ml/m3,30分钟能杀灭细菌繁殖体;400ml/m3,60分钟可杀灭芽胞。
过氧化氢蒸汽(HPV)消毒技术正迅速成为制药、生物技术和医疗卫生行业生物净化方法的选择,对与高压锅相同的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达到6-log的杀灭率。在试运行或停工期间可采用广泛的消毒产品和服务对设施进行生物净化。 Bioquell采用专利的Clarus双循环技术合并PLC程控将灭菌循环的效果最佳化,当过氧化氢在房间或舱体的表面形成微冷凝时达到生物消毒,这个阶段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肉眼不可见的亚微米级的过氧化氢薄层,科学研究证实这个低温、无残留的过程已经在蒸汽发生阶段开始杀灭微生物。微冷凝的形成确保形成了微生物杀灭的最佳条件,当达到凝露点时,减少一个对数级别(1- log)微生物的时间(D值)最短。从灭菌动力学曲线可以看到微生物的数量陡降,伴随着微冷凝的形成,生物指示剂数量曲线从舒缓变得急剧下降。
(6)过锰本钾 1~5%浓度浸泡15分钟,能杀死细菌繁殖体,常用于食具、瓜果消毒。
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ationic surfactants)主要有季铵盐类,高浓度凝固蛋白,低浓度抑制细菌代谢。有杀菌浓度,毒性和刺激性小,无漂白及腐蚀作用,无臭、稳定、水溶性好等优点。但杀菌力不强,尤其对芽胞效果不佳,受有机物影响较大,配伍禁忌较多,为其缺点。国内生产有新洁尔灭,消毒宁(度米苍)和消毒净,以消毒宁杀菌力较强,常用浓度0.5~1.0‰,可用于皮肤,金属器械,餐具等消毒。不宜作排泄物及分泌物消毒用。
5.烷基化消毒剂
(1)福尔马林为34~40%甲醛溶液,有较强大杀菌作用。1~3%溶液可杀死细菌繁殖型,5%溶液90分钟或杀死芽胞,室内熏蒸消毒一般用20ml/m3加等量水,持续10小时,消除芽胞污染,则需80ml/m324小时,适用于皮毛、人造纤维、丝织品等不耐热物品。因其穿透力差,刺激性大,故消毒物品应摊开,房屋须密闭。
(2)戊二醛(glutaraldehyde)作用似甲醛。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但杀菌效果差,在碱性液中能保持2周,但强提高杀菌效果,故通常2%戊醛内加0.3%碳酸氢钠,校正pH值为化合物(杀菌效果增强,可保持稳定性18个月。无腐蚀性,有广谱、速效、高热、低毒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杀细菌,芽胞和病毒消毒。不宜用作皮肤、粘膜消毒。
(3)环氧乙烷(epoxyethane) 低温时为无色液体,沸点10.8℃,故常温下为气体灭菌剂。其作用为通过烷基化,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化谢。一般应用是在15℃时0.4~0.7kg/m2,持续12~48小时。温度升高10℃,杀菌力可增强1倍以上,相对湿度30%灭菌效果最佳。具有活性高,穿透力强,不损伤物品,不留残毒等优点,可用于纸张、书籍、布、皮毛、塑料,人造纤维、金属品消毒。因穿透力强,故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消毒。须避开明火以防爆。消毒后通风防止吸入。

❺ 加热消毒液提高杀菌力吗你有哪些了解

加热消毒液可以提高杀菌力,下面介绍几类消毒药品及加热后的消毒方式

碳酸钠

在低温条件下,虽有抑菌作用,但较轻微,而加热后的碱溶液,便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煮沸消毒器械时,加入1%碳酸钠能消毒和溶解表面的污染物质,也便于洗刷除垢。所以,洗刷或浸泡污染的衣物、用具、场地、车辆及环境的消毒多用4%碳酸钠热水溶液。


固体甲醛粉剂

直接把固体甲醛粉剂放于热源上,加热即可形成气态,产生甲醛蒸气,称为熏蒸消毒。加热时,不需要控制温度,但舍内应保持湿热,舍温应在24℃以上,相对湿度应在75%。

❻ 常见的消毒方法

1、蒸汽消毒

蒸汽消毒是将文物放入蒸汽箱中消毒。温度一般在50~60℃之间,因库房内杀灭细菌、害虫(虫卵)的温度在40℃以上。


2、日光消毒法

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天然杀菌作用,物品在日光下直接曝晒6小时,不可隔着玻璃窗,才可达到消毒的目的。曝晒时应注意翻动物品,使各个面都能直接受日光照射而起到消毒作用。

3、煮沸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主要适应于小儿的食具,以及能煮沸的用具,如奶瓶、碗筷、匙、纱布、毛巾等。此方法简便可靠,通常将食具或用具浸没在水里,煮沸20~30分钟后即可起到杀菌作用。

4、药物消毒法

药物消毒的种类较多,由于药物消毒与药物的稀释比例或浓度相关,否则不能很好发挥药物的有效成分而达不到消毒目的。所以家庭备些常用消毒药物即可。

5、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是一种高效快速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杂草、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啮齿动物的技术,能很好地解决高附加值作物的重茬问题,并显着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❼ 加热蒸腾煮沸是用什么方法消毒的

煮沸法能使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实用,凡能煮沸的玻璃、搪瓷器皿、食具、衣服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消毒时,将物品浸没在水中,盖好盖子,煮沸5~10分钟(有疾病流行时,可煮沸30分钟)便可达到消毒目的。一些不能放到水中煮沸的物品,可以包好放到蒸笼中或压力锅里,用蒸汽消毒液能杀灭一般的细菌。

❽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通常所说的消毒是指经过高压或常压灭菌后,菌种瓶冷却至室温,为了将纯菌种接入菌种瓶内,就必须创造局部相对无菌的接种空间,为此就得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局部空间进行消毒,使飘浮的大部分微生物致死。换句话说,就是净化接种的空间。此外,栽培前为了改善菌种培养及菌棒栽培环境,尤其是老菇棚、菌种场的空间及卫生条件等,统称为消毒。消毒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巴氏消毒

在60~66℃的温度下,可以把大部分营养菌杀死,如双孢菇培养料的后发酵过程,能杀死有害于蘑菇的杂菌和害虫。

(2)沸水消毒

主要用于金属器具、针筒等的消毒。在沸水中烧煮20~30分钟,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细胞芽孢则需1~2小时才能杀死。若在水中加入2%~5%的碳酸溶液少许,可大大缩短消毒时间;加入1%碳酸氢钠可提高水的沸点,加速芽孢死亡,并能防止金属器械因烧煮而生锈。

(3)干燥消毒

利用物质干燥使微生物失水,以达到杀菌或抑菌的目的。微生物细胞含有70%~90%的水分,微生物失水后就会趋向死亡。人们常利用这一特性来对食品(如干香菇、木耳)、药品等作较长期的保存。

(4)渗透压消毒

利用高渗透压或低渗透压杀菌或抑菌的方法称渗透压消毒。通常用的盐溶液浓度为20%左右,糖溶液浓度为50%~70%。

(5)化学药剂消毒

这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杀菌或抑菌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类主要消毒药剂:

石灰:有生石灰与熟石灰之分。其机理是能水解蛋白质和核酸,使酶系统受破坏,并能分解菌体中的糖类。1%~3%的石灰水可起到很强的杀菌作用。在菇房及其周围环境,须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因为熟石灰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没有杀菌作用的碳酸钙。

石硫合剂:与石灰配制的波尔多液,常用作菇房及床架的消毒。波尔多液是以硫酸铜石灰等量式100~200倍的配合式,即硫酸铜1千克,石灰1千克,水100~200升。配制时先将硫酸铜、石灰分别在水中溶化,同时倒入另一只木桶或大缸内,边倒边搅拌,即成天蓝色的波尔多液。配制要用木桶或陶瓷的盛器,随配随用,不宜久贮。使用时用喷雾器喷洒。

煤酚皂液(C6H4CH3OH):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消毒剂,又称来苏尔,为含50%煤酚的肥皂溶液。它的杀菌机制与石炭酸相同,杀菌效力比苯酚大4倍,且对皮肤的刺激比碳酸小,常用浓度2%~4%,用于皮肤、接种室(箱)、培养室台面、地面、工具等的消毒,常安排在熏蒸后、接种前使用。煤酚皂液除本身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外,还具有沉降尘埃、菌体和中和甲醛气体作用,使空间更洁净、舒适。

乙醇(C2H5OH):又称酒精。是良好的脱水剂、蛋白质变性剂及脂溶剂,70%~75%乙醇杀菌效果最好。无水酒精及95%酒精杀菌力很低,其原因是高浓度的酒精具有很强的脱水作用,与杂菌菌体接触后,会立即引起菌体表层蛋白质的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使酒精分子无法进一步渗入菌体细胞内。

甲醛(CH2O):有辛辣臭味,易溶于水,对人眼、鼻有强烈刺激作用。甲醛溶液又称福尔马林,含甲醛37%~40%,有较强的腐蚀性与刺激性,是一种强还原剂。它的杀菌机理是:与微生物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达到杀菌的目的。0.1%~0.25%的甲醛溶液,在6~12小时内能杀灭细菌、芽孢及病毒。对使用时间较长、污染较重的接种室(箱)或培养室,可采用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熏蒸的方法进行彻底灭菌。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每立方米空间用6~10毫升甲醛溶液与半量至等量的高锰酸钾混合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使甲醛沸腾挥发。接种室一般熏蒸12小时,接种箱熏蒸0.5小时。另一种方法是将甲醛溶液直接置小电炉或火盆上加热蒸发。此法需人看管,但效果好。因为甲醛挥发过程中水分也因加热而蒸发,提高了空间湿度,增强了消毒灭菌效果。消毒后的接种室应在12小时后,加热蒸发等量氨水或喷入3%煤酚皂液进行中和,再待6~10小时才能进入操作。

5%甲醛溶液还常用于防腐及作物种子表面消毒;用于器械消毒,浸泡1~2小时。

高锰酸钾:紫色针状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强氧化剂。稀释1000倍到125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都具有杀菌作用,0.5%~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在5分钟内可杀死大多数细菌;5%的水溶液1小时内可杀死细菌芽孢,但对霉菌的杀伤力较弱;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常用于皮肤、玻璃器皿的消毒,但要随用随配。因高锰酸钾可以和培养料内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被还原成无杀菌作用的二氧化锰,故不能直接用于拌料灭菌。

新洁尔灭: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强力杀菌剂,具有芳香气味,极苦,易溶于水。对无芽孢病原菌、霉菌等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效果为碳酸的10倍。消毒特点:快速、彻底、高效。原液浓度5%,常用浓度为0.1%,用作皮肤、金属器械的消毒。注意应现配现用。对人体无刺激性,对器械也无腐蚀性,是一种高效无毒的杀菌消毒抑制剂。

硫磺:常用于培养室及菇房等空间的熏蒸消毒,还可用于杀虫、杀螨。使用剂量是15~20克/米3。由于熏蒸产生的SO2的密度比空气大,容易下沉,熏蒸时,应注意将装有硫磺的容器放在空间较高的位置。为了提高杀菌效果,熏蒸前向墙壁和空间喷少量水,促使产生更多的亚硫酸,提高灭菌效果。

多菌灵:多菌灵为广谱高效内吸氨甲基酸酯类杀真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有效期长等特点,对人、畜低毒,残效期10天左右,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一种常用的理想杀菌剂。但在使用中,由于菇农缺乏农药常识,操作不当,导致效果下降。现就多菌灵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简述如下:

①市售的多菌灵多为50%可湿性粉剂和40%胶悬剂,前者使用更为普遍。无论选用哪一种剂型,都应购买质量可靠、信誉好的正规产品,且出厂后一年内使用为佳。超过一年且仍在有效期内的,可酌情加大剂量。

②拌料时,要严格控制药液浓度,50%可湿性粉剂的一般用量是占干料重量的0.1%,如果用量过大,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影响菌丝生长。

③溶解粉剂时,应注意水量充足、搅拌均匀、溶解完全;拌料时料、药搅拌均匀。

④多菌灵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失效,因此拌料时避免同时使用石灰,更不能把多菌灵、石灰制成混合液使用。

⑤多菌灵耐高温,在发酵、高压灭菌过程中,不受影响。

⑥多菌灵易使杂菌产生抗药性,故应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增强杀菌效果。

⑦多菌灵对毛霉、根霉的防治效果较差,在使用时应适当提高培养料pH,抑制毛霉、根霉的生长。

⑧银耳、木耳、猴头菇对多菌灵特别敏感,栽培中应避免使用。

近年来,随着各地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消毒剂的研制与生产方面也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出现,大有替代这些传统的消毒药剂之势,如克霉王、必洁士、净霉灵等,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❾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预防消毒

这是结合日常生产管理,定期对养殖环境(水池、养殖笼筐、生产工具及周边环境等)及养殖生物进行例行性消毒。这种消毒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因此,所使用的消毒剂应是广谱的。

(2)临时消毒

亦称紧急消毒。在该地区、养殖场(池)内的养殖生物发生传染病,尤其是发生急性流行性传染病时,对疫源区及周边地区进行针对特定病原体所做的应急处理,目的在于及时将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它所用的消毒剂应是针对该疫源病原体的特效消毒剂,所用的浓度也较预防消毒要大,以期尽快切断疫源区向非疫区(场、池)的传播蔓延途径。

(3)终止消毒

疫情已被控制、病已痊愈、疫区封锁行将解除、生产即将开始恢复正常管理之前,为了彻底消灭该次引发疫病的病原体而进行的一次消毒,这是为防止疾病复发的消毒。这种消毒很重要,但却往往由于被忽略而造成疫病更为广泛的传播。

在鲍养殖业中,上述三种消毒中又分带活鲍消毒与无活鲍消毒。前者因在被消毒系统中有鲍的存在,因此,所选用的药剂、施用浓度、处理方法与处理时间等,都必须以不伤害养殖鲍为前提。对被消毒设备(池子、工具等),每次只能选用一种消毒剂。

❿ 谁知道加热杀菌技术的概念,,速度!!!

加热杀菌分为低温杀菌、高温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及无菌灌装(充填)等,不知楼主说的是哪一类?

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是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3年发明,至今国内外仍广泛应用于牛奶、人乳及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

新鲜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十分怕热,如果用摄氏100度的消毒方法,则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将被破坏,而且原奶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也有损失。

巴斯德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如果原奶加工时温度超过85℃,则其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会被大量破坏,但如果低于85℃时,则其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被保留,并且有害菌大部分被杀灭,有些有益菌却被存留。所以,将低于85℃的消毒法称作巴氏消毒法,可以说,这是新鲜牛奶最科学、最好的加工工艺。采用巴氏灭菌法生产的鲜奶,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与新鲜原奶基本相同。
现用的巴氏杀菌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加热到61.1~65.6摄氏度之间,30分钟;二是加热到71.7摄氏度,至少保持15秒钟。
由于巴氏消毒法所达到的温度低,故达不到灭菌的程度。但是它可使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死亡,可以使细菌总数减少90%-95%,故能起到减少疾病传播,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的作用。另外,这种消毒法不会破坏消毒食品的有效成份,且方法简单。

以下是关于"巴氏杀菌法"的来源:
1865年,被称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着名化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解决葡萄酒异常发酵问题时,发现加热可以杀死有害微生物,稍后他将该法用于生产安全的"消毒牛奶",牛奶的保质期由此延长到了数十小时.这套工艺被称为"巴氏杀菌法"

食品电阻加热杀菌技术

一、电阻加热技术(ohmic heating,又称为欧姆加热)的基本概念

1. 电阻加热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在国外食品加工领域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该加热方法与传统的食品加热方法截然不同,是将电流通过食品利用其电阻抗产生热能来加热食品,主要是针对含颗粒流体食品的无菌加工,解决了液体和固体颗粒间的加热杀菌程度不均匀的问题。

2. 电阻加热技术的发展

连续式电阻加热器的开发设计是由英国电气研究发展中心开始研究,80年代取得专利,90年代制造商业型电阻加热系统。

二、电阻加热技术的原理

电阻加热技术是以交流电电流通过食物,因食物中所含的盐分或有机酸均为电解质,无论流体或固体电流均可通过。热由食品内部产生,其原理是利用食品本身的导电性,及不良导体产生大的电阻抗特性来产生热能,将电阻电热技术运用在含颗粒流体食品时,其加热形态与传统的加热方法明显不同,而传统蒸汽加热时,固体颗粒的温度必然小于液体的温度,反过来,电阻加热时,固体颗粒的温度常与周围液体的温度相当,有时甚至会超过液体温度。由此可知,对于含颗粒流体食品(尤其是低酸性者)的电阻加热技术有突破性发展,目前电阻加热技术在欧洲及日本已有商业生产装置,美国也同意以电阻加热技术为含颗粒流体食品的商业杀菌技术。

三、电阻加热技术的热传递方式

以产品加热杀菌的热传递模式来看,传统的灭菌技术,无论是先包装后灭菌或是先灭菌后包装,其加热介质均为蒸汽。其热的传递方式是热媒通过热交换先加热流体,然后由载流液体以对流方式将热能传递给固体颗料,然后颗粒本身再以热传导方式将热能传递到固体中心,所以有热传递速度慢且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为使颗粒中心点达到足够的杀菌条件,通常必须牺牲液体的品质将其过度加热,造成品质下降,风味营养流失。

电阻加热时,是对固体颗粒进行直接加热,几乎不需要热传递就能将固体颗粒内外同时加热,固体颗粒的温度常与周围液体的温度相当,有时甚至会超过液体温度。欧姆加热其电能转变成热能遍及整个被加热物体,且渗透的深度没有明显的限制。加热杀菌效果均匀性好,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

四、电阻加热技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食品能否适合欧姆加热取决于该食品的导电性。绝缘体不能直接使用欧姆加热法,如不能离子化的共价键流体如油脂、乙醇、糖浆以及非金属的固体物质如骨质成分、纤维素、冰的结晶等。绝大多数食品均含有溶解了一定量离子盐的游离水,因此便成了导体。

②能用泵送的食品其水份含量都在30%以上,具有导电性,所以可有效地使用欧姆加热法进行杀菌。

③在欧姆加热法中,为了增加导电性,一般不适宜使用未加盐的自来水。

五、影响电阻加热技术的因素

1.温度

在加热过程中,食品原料温度愈高,导电度也愈高;加热速率随着食品原料温度上而增大。

2.电解质的浓度

电解质浓度高的颗粒,其导电性高,使得加热速度更高。通常将颗粒食品先浸泡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溶液中,以提高颗粒电解质含量,再进行电阻加热

另外,颗粒先预热后再电阻加热,会有较高的导电度,其加热速率也增加。因为预热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细胞组织,使颗粒内部的水流动性增加。

六、电阻加热设备必须满足的条件

(1)系统的电气设计必须避免造成食品电解作用及因电极解离或食品局部过热烧焦而导致污染食品;

(2)能有效控制食品的加热速率和其流速;

(3)具有无菌环境下充填和密封包装含颗粒流体食品的无菌包装技术;

(4)系统设备投资和运转费用可以接受。

七、电阻加热技术的优点

①可以生产新鲜的、含固形物的高营养价值的产品;

②没有热传导界面,因此可以连续加热;

③可以处理鲜美的食品;

④污染少;

⑤对流体和固体快速均匀加热,具最少热破坏和最短加工时间;

⑥生产很安静;

⑦维修成本低;

⑧启动、停止操作简单,加工控制方便;

⑨具有降低前处理、生产制造和包装成本的可能性。

⑩本法热能转换率可高达90%,而其它方法热能效率只有45~50%,
以上可成为低温杀菌。

高温杀菌为以下:
食品电阻加热杀菌技术

一、电阻加热技术(ohmic heating,又称为欧姆加热)的基本概念

1. 电阻加热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在国外食品加工领域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该加热方法与传统的食品加热方法截然不同,是将电流通过食品利用其电阻抗产生热能来加热食品,主要是针对含颗粒流体食品的无菌加工,解决了液体和固体颗粒间的加热杀菌程度不均匀的问题。

2. 电阻加热技术的发展

连续式电阻加热器的开发设计是由英国电气研究发展中心开始研究,80年代取得专利,90年代制造商业型电阻加热系统。

二、电阻加热技术的原理

电阻加热技术是以交流电电流通过食物,因食物中所含的盐分或有机酸均为电解质,无论流体或固体电流均可通过。热由食品内部产生,其原理是利用食品本身的导电性,及不良导体产生大的电阻抗特性来产生热能,将电阻电热技术运用在含颗粒流体食品时,其加热形态与传统的加热方法明显不同,而传统蒸汽加热时,固体颗粒的温度必然小于液体的温度,反过来,电阻加热时,固体颗粒的温度常与周围液体的温度相当,有时甚至会超过液体温度。由此可知,对于含颗粒流体食品(尤其是低酸性者)的电阻加热技术有突破性发展,目前电阻加热技术在欧洲及日本已有商业生产装置,美国也同意以电阻加热技术为含颗粒流体食品的商业杀菌技术。

三、电阻加热技术的热传递方式

以产品加热杀菌的热传递模式来看,传统的灭菌技术,无论是先包装后灭菌或是先灭菌后包装,其加热介质均为蒸汽。其热的传递方式是热媒通过热交换先加热流体,然后由载流液体以对流方式将热能传递给固体颗料,然后颗粒本身再以热传导方式将热能传递到固体中心,所以有热传递速度慢且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为使颗粒中心点达到足够的杀菌条件,通常必须牺牲液体的品质将其过度加热,造成品质下降,风味营养流失。

电阻加热时,是对固体颗粒进行直接加热,几乎不需要热传递就能将固体颗粒内外同时加热,固体颗粒的温度常与周围液体的温度相当,有时甚至会超过液体温度。欧姆加热其电能转变成热能遍及整个被加热物体,且渗透的深度没有明显的限制。加热杀菌效果均匀性好,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

四、电阻加热技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食品能否适合欧姆加热取决于该食品的导电性。绝缘体不能直接使用欧姆加热法,如不能离子化的共价键流体如油脂、乙醇、糖浆以及非金属的固体物质如骨质成分、纤维素、冰的结晶等。绝大多数食品均含有溶解了一定量离子盐的游离水,因此便成了导体。

②能用泵送的食品其水份含量都在30%以上,具有导电性,所以可有效地使用欧姆加热法进行杀菌。

③在欧姆加热法中,为了增加导电性,一般不适宜使用未加盐的自来水。

五、影响电阻加热技术的因素

1.温度

在加热过程中,食品原料温度愈高,导电度也愈高;加热速率随着食品原料温度上而增大。

2.电解质的浓度

电解质浓度高的颗粒,其导电性高,使得加热速度更高。通常将颗粒食品先浸泡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溶液中,以提高颗粒电解质含量,再进行电阻加热

另外,颗粒先预热后再电阻加热,会有较高的导电度,其加热速率也增加。因为预热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细胞组织,使颗粒内部的水流动性增加。

六、电阻加热设备必须满足的条件

(1)系统的电气设计必须避免造成食品电解作用及因电极解离或食品局部过热烧焦而导致污染食品;

(2)能有效控制食品的加热速率和其流速;

(3)具有无菌环境下充填和密封包装含颗粒流体食品的无菌包装技术;

(4)系统设备投资和运转费用可以接受。

七、电阻加热技术的优点

①可以生产新鲜的、含固形物的高营养价值的产品;

②没有热传导界面,因此可以连续加热;

③可以处理鲜美的食品;

④污染少;

⑤对流体和固体快速均匀加热,具最少热破坏和最短加工时间;

⑥生产很安静;

⑦维修成本低;

⑧启动、停止操作简单,加工控制方便;

⑨具有降低前处理、生产制造和包装成本的可能性。

⑩本法热能转换率可高达90%,而其它方法热能效率只有45~50%,

希望你能找到合适的答案。

阅读全文

与加热的快速消毒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打开鸡蛋的方法 浏览:435
路由vpn怎么设置方法 浏览:460
吊车头的拉线安装方法 浏览:74
番茄灰霉病治疗土方法 浏览:419
oppo手机耳线的包装方法 浏览:709
如何寻找正确的工作方法 浏览:733
羊布病普遍治疗方法 浏览:890
研究方法论是谁写的 浏览:526
婴儿肚子胀怎么办有哪些方法 浏览:333
苹果手机的感应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11
香碗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97
北京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浏览:786
有哪些方法稀释油漆 浏览:189
可以替代焊锡的sma头连接方法 浏览:472
剪辑视频的方法 浏览:597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环己烷和苯胺 浏览:544
浙江菜烹饪方法有哪些 浏览:387
星战模拟器怎么找到自己的家正确方法 浏览:772
2020洪灾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831
长期失眠睡不着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浏览: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