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培养启蒙方法

如何培养启蒙方法

发布时间:2022-02-22 15:32:01

‘壹’ 儿童的启蒙教育 教育孩子的学习方法 如何教育

链接:

提取码: xm42

‘贰’ 孩子启蒙教育很重要,应该怎么进行启蒙教育

‘叁’ 如何进行启蒙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一块宝,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龙成凤。但是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又是广大父母一直担忧的问题。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本文章是来源于影响力较大的新浪教育网。我平时没事就根据开元研究提供的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教育网站,搜索一些对幼儿教育的资料以此来参考学习。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要重视父母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
虽然一代有一代的难处,现代父母的角色可一点也不比上一代轻松,以小家庭为主的家庭形态与职业妇女的增加,令现代家庭在照顾子女上,极易陷入左支右绌的情况,导致无法从容地教养子女。以主要照顾孩子的女性而言,她们在生活、经济上较上一代虽然拥有更多的主导权和选择权,但扛在肩上的责任与压力也相对加重了。所以你再忙,也不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放松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重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完成父母除了生养孩子之外,对孩子的教育功能。
二、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的确,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成长历程,就会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记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些父母由于年轻气盛,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闹别扭。经过多次观察,父母吵架时,孩子不是眨巴小眼睛恐惧地张望,就是吓得嚎啕大哭,而且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慢慢变得沉默忧郁了。
这可如何是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总不能让这朵爱的花蕾枯萎在父母无谓的争吵中吧?除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习氛围,还要积极的和孩子交朋友,努力消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给她说话的权利,让她感到自己是家庭重要的一份子。这样不但及时掌握了孩子的思想动态,还培养了他乐观自信的良好品格,为他今后的成长与学习夯实了应有的心理基础。
三, 注意形象,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
《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而我们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我以前有个家长,两人都是所谓的粗人,不但与书无缘,还天天出口成"脏",满口脏话,结果他们的女儿也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许多恶习,不但不爱学习,而且还经常出言不逊,成了令人厌恶的坏孩子。由此可见,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让父母的优点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并发扬。
四、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育专家指出,兴趣是成功的第一动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学习中,那就是说,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去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取得优异成绩。
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孩子都是充满希望的朝阳,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我相信,只要父母们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们一定都能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肆’ 如何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链接:

提取码: xm42

‘伍’ 如何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这里所介绍的是一位母亲。她是我的学生,我们昵称她“美眉”。美眉学过蒙台梭利教育,后来又在蒙台梭利幼儿园服务了8年,结婚后辞职。在她当妈妈时,她决定要“忘掉蒙台梭利方法”,因为她想如果以蒙台梭利教育的框框来面对孩子,孩子可能会受到束缚。

她说,她所做的,只是仔细地去观察孩子心里散发出“想要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的生命力。

“我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经济或时间充裕的妈妈,因此我的‘育儿经’也不是优渥的生活观察。我不过是个新手妈妈,虽然对我的孩子充满了感谢和爱,但是当孩子一直哭个不停时,我也是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从生产后生活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不仅没有自己的时间,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对一个不成熟的新手妈妈来说,我女儿小美那股奋发的生命力量,成了我生活中的光。初次生孩子、带孩子,对在‘现代妈妈育儿的孤独和神经衰弱的无助中’挣扎的我而言,就是小美那股要活下去的生命力,像光一般引导着我。虽然从她爬行、学站,可以知道她在成长,孩子的心中、生命中,也有一股顺应自然极力地想要吸收不断成长的生命力,不断地涌流出来。而我能做的,就是观察小美的这股生命力,并且成为她的支柱,这就是我想向老师报告的。”

但是她的妈妈写这封信给我时,她反复地搬了三次家,小美当时很爱哭,对年轻的妈妈来说,每一天都是很辛苦的。当我征求她的同意,将这封信刊载在我的书里时,她对我说:“我不是一个‘优渥的母亲’,那些纪录也并不是好学生的成绩单,记载她学会了什么,或不会什么……今后小美还要累积许多经验,当她成长而遇到挫折时,我希望她能想起,在她很小的时候,曾有一股自己想要活下去的生命力,是上帝赐给她的生命力。我希望这些纪录在日后能够勾起她的回忆。”

然后她很谦虚地全权交给我刊载,“如果这份纪录能成为其他妈妈育儿时的参考,那就请老师使用吧!”

美眉妈妈对孩子的看法;观察孩子“敏感期”和“心智”的方式;对孩子那股生命力所抱持的敬畏和谦虚,以及她帮助孩子活出生命方法和她所付出的努力,可以说是循着蒙台梭利步伐,再次走过蒙氏的轨迹。本来她决定要忘掉蒙台梭利教育的,但当小美4岁时,她环顾四周发现,“唉呀!我所做的,不都是蒙台梭利教育嘛!”

以下所记载的事项,是美眉给我的信中整理出来的。主词是“我”的地方,我做了一些删改及整理,把它改成“妈妈”。

一岁前

小美很喜欢“丢”这个动作。书桌上、架子上的cD全都被她往地上丢,妈妈每天只有叹气的份儿。

接下来对“洞”很感兴趣。一找到洞,就会去触摸。发现自己和妈妈的鼻子和耳朵有洞时,高兴得不得了。家里所有有洞的地方都去摸一摸。公园里的蚂蚁洞、动物形状的椅子的洞,就像每天的功课一样,都去触摸。

一岁的春天

“丢”的动作和“洞”连结。开始热衷于从洞丢下东西。用手抓东西丢进洞里,抓树叶、树枝和石头从下水道的水沟盖的洞里丢下去,拿树叶和小枝子丢进公园的烟灰缸里,拿绑头发的橡皮筋塞进洗衣篮的空隙里等等。

令人惊讶的是,连妈妈都没有发现的洞,小美却发现了。“才不过一岁的孩子,就对某一个特定的东西这么敏感,并且投注心力。”我对于孩子的“内在的呼唤”的确是深受感动。

所以当她乐在活动之中时,我尽可能不去打扰她,只在一旁守候观察。我想这是培养小美集中专注的第一步。我为小美做的是“圆形塑胶的物体上面加了柱状的握把,可抓起丢进盒子里”这是小美所喜欢的编号第一号的“工作”。

爸爸也说:“这么便宜的玩具就让她玩得那么高兴,她只玩这个呢!”并且很热心地和小美一起玩这个玩具。看到小美那么高兴,妈妈也很高兴,又为她做了以下的东西。

·丢球到木盒里。

·在瓶口盖上布,布口剪一个洞,洞口大小刚好可以让孩子的手穿过去,然后把小沙包丢下去。

·从狭长的瓶口丢进下弹珠。

·木板上挖洞,从洞丢下塑胶的陀螺。

·木棒上套上塑胶的圆圈环。

①从洞丢东西下去→②从洞放东西进去→③放入大的东西→④放入小的东西;东西及洞按大小区分阶段,逐渐增加困难度。

小美爱极了“从洞丢东西进去”,就算是困难度增加,她也仿佛被“心里的呼吸”牵引着,一直很高兴地反复在做。

小美慢慢地学会控制自己手指的力量,注意力也能集中了。她的成长妈妈并没有使上什么力,而是在非常自然的情形下进行的。我也做了其他的东西给她(像拉橡皮筋、卸下橡皮筋等东西),但她好像对那些东西不太感兴趣,没有怎么去碰。

看到这样,我重新确认在小美心里真的有“自己想要做的事”,现在想想,“她选择的,她想做的事”就等于“必须要做的事”也就是“自然给她的习题功课”。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小美会出现一些很有趣的行为。那就是把小熊的填充玩具放在娃娃椅上,从洞丢东西的“工作”球是放在钢琴椅子上,唐老鸭的玩偶们则放在各个不同的房子里。

我稍微把位置移动之后,没过多久就看到那些东西又都回复了原来的位置。小美她告诉了我,现在她“对地点的秩序感开始萌芽了”。于是我立刻准备了架子,把不玩的玩具都收起来,然后只把小美喜欢的东西放在固定的位置上设定好。

小美的头脑里对“整理好的环境”似乎很在意,甚至作梦时说梦话,都会指着架子的方向喃喃自语。当然把东西放回原位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好,不过她真的很乐于把“东西放回原来的位置上”。

一岁的夏天

小美开始察觉“打开”这个动作!

把已经不用的纸尿裤展开,好不容易折好的衣服又把它摊开。我只觉得“唉呀”!可是如果退一步想,小美有兴趣的事、想做的事、必须要做的事都是她“内藏的讯号”,那就不会焦躁生气,看到她的行为也不至于发脾气。

对于这个时期的小美,妈妈为她做了一个工作,她用“4厘米见方的方形纸,在一面画了图画,然后折了四折,把图画那面折在里面,让她可以打开”。

小美很灵巧地移动着她的手指把纸打开,“是雪人!”“是雨伞!”小美好高兴。妈妈看到小美每天反复这样做,于是再为她做了同样原理、但稍微复杂一点的“工作”,她用“大张的纸折成8折”。因为纸比较大些,手的动作也得变大,于是一张薄薄的纸容易就被拉破了,对她来说似乎有些困难,但小美还是小心翼翼地把它打开,享受它的惊喜。

当小美能够做到“打开”的动作和“同一个地方放同一件东西”时,我为她准备了餐垫。打开餐垫,在餐垫上放上爸爸、妈妈、小美的餐具,而且每件餐具都放在固定的位置,这些事成为小美最喜欢帮忙做的事了。

一岁的秋天

小美开始知道“撕开”的乐趣。不论是贴着好好的胶带,或是邮寄包裹的塑胶宽胶带,她都执意地要把它们给撕下来。看到她这么想撕开胶带,于是我为她准备了“贴上彩色塑胶胶带的瓶子”。我也注意调节胶带的长度和执握的部分的大小,以分别困难度。那时候外婆也为她做了“各类水果,背面缝有魔术沾”的玩具。这下子小美可乐了,每天“撕开”的“工作”让她乐此不疲。

一岁的冬天

小美发现“相同”的意义!这件事可真不得了!早上一醒过来,她就躺在床上,高高举起自己的手盯着瞧,然后抓起妈妈的手说:“妈妈的手和小美的手一样。”这只是开始,接下来“妈妈的脚和小美的一样”,然后盯着我说:“妈妈的眼睛和我的一样。”接着是嘴巴、鼻子、耳朵、肚脐……这样一直对照“一样”下去。

结束之后,到了吃饭时间,又出现这样的对话:“妈妈的汤匙和小美的一样。”准备要去公园时“妈妈的衣服和小美的一样。”接着是鞋子、帽子、包包……等一直说下去。

读图画书时也是这样,她会说:“这个汽球和那个汽球一样”,唱歌时也想在歌本里找到同一首歌;弹钢琴给她听,她也翻乐谱要找到相同的曲子。

看到小美这样的表现,我知道在小美所看见、所听见的所有事物中,她都用“一样”这个概念去整理。所以在和小美的对话,或向她说明事情时,我会注意使用“一样”这个字眼。这么一来,她对我所说的大致上都能了解,而且她明白了“一样”这个概念之后,其他大部分的事都很容易一说就懂。当我知道这个道理之后,我才第一次明了“一样相同”这个概念的重要性。

小美每天的“一样”发现,对妈妈来说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小美在“工作”上也有了一些转变。譬如以前对“洞”感兴趣的时候,只有一股脑的用棒子穿过去所有有洞的东西。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察觉了“一样”的颜色,所以她会把同样的颜色穿进同一个棒子里;为了让她玩插木板洞的玩具,我为她准备了5个陀螺,在收拾时却看到同一个框框里放进了同样颜色的陀螺。连在填洞的教具上,她也意识到用“一样”的排列法。

所以接下来我设计的“工作”是“准备两个一组画有图案的相同木板,然后找出一样的排列”。这个玩具大大赢得她的欢心!一天不知重复排列多次,一个人喃喃自语地说:“一样”、“一样”、“一样”!“她真的那么喜欢玩吗?”我很讶异,但看到小美那喜悦的眼神,不可思议地连我也觉得发现“一样”是那么快乐的事了!

紧接着妈妈和小美一起想出了这样的“工作”:“在箱子里放进两个同样的东西,一个拿出来后,伸手进去找出相同的另一个。”这个工作她也非常喜爱,她每天都要玩一个半小时。

在这样反复进行当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开始是由我和小美取出同样的东西,彼此对照说“妈妈的和小美的一样”。但是渐渐的小美会自己拿出两个同样的东西,然后说“这是妈妈的”,“这是小美的”,再分别放入不同的篮子里。

从“一样”转变到“区分”了。“相同”和“区分”这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是我想都没想过的事。更令我惊讶的是,这一切都没有人教,而是孩子自己学来的,自然的引导力量令我再一次的体认到它的伟大。

日常生活中的游戏玩法也改变了。

小美会把同种类的靠垫并排,在上面放上填充娃娃,或把同样的晒衣夹和同样的球分门别类。另外,她还会把自己做的小娃娃并排好,然后在小娃娃前把相同的玩具分开放好;又或是在两张同样的椅子上,分别放上同种类的东西,从“一样”到“区分”,小美乐在其中,小美心中的快乐发现和创意,也感染给我。

我感觉如果是我要她做的,在达成目的之前的过程总是乏善可陈,但是如果他遇到自己心里“真的想要做”的事,即使不过一岁大的小孩,也能在那样的过程中努力、发现。而那种喜悦就在她跃起、咯咯的笑声中,转变为成长,这些都是小美叫我看见的。

真希望大人不要任意地用自己的主张急急地为学习下结论,去仔细观察孩子,和他一起感动,和他一起往前走。

满两岁前

小美察觉“大、小”的概念了。

当你看到小美的表现,就会认为用“察觉”这个字眼是再恰当也不过了。因为从某一天起突然间所有的事物好像对准了小美的兴趣天线,令她兴奋起来。

那是一种融合了惊奇、发现和快乐的气氛的感觉,孩子闪烁的目光是大人按自己想法制作出来的教材,以及一些填压式教法所看不见的,这就是“敏感期”。正如毛毛虫对光特别敏感,是为了朝着光爬到树梢,去吃嫩叶。同样的,上帝赋予孩子这个时期独有的敏感期,也是为了让孩子得以成长。

每当我感受到这一点,就不禁在每天忙碌的育儿生活中充满感情。

小美很快乐地吸收着“大、小”的概念。

“妈妈的手好——大哟(声音变大),小美的手手好——小哟!(声音变小)”

“妈妈的脚好——大啊!(声音变大),小美的好——小啊!(声音变小)”

最后,连大便她也一边欣赏一边说:“好大的便便,好小的便便!”另外吃东西的时候,“这个蛋好大,小美的嘴巴要张大大的,啊——晦!”,“这个蛋好小,小美的嘴巴小小的,啊——呣!”她会配合着食物的大小来决定嘴巴张开的程度。“妈妈好大,所以盘子也好大,小美好小,盘子小小的!”她了解到人和盘子的大小也都一致。

当在读图画书时,“比较”出现了。

“这个汽球好大,这边的好小!”她的视点开始转变了。以前她会说:“这个星星和那个星星,一——样!”但现在因为绘图远近法的表达,所以就有了大小之分。

歌曲方面她也喜欢和大小有关的歌,如“在那大大的栗树下”,“大鼓咚咚小鼓咚咚”,而且会随着第一大,第二大,第三大的程度,转换声音的大小和动作的夸张程度。

我为这个时期的小美,在她的工作架上准备了大大小小的球和立方体。她把大的立方体集合在一起,或把小的立方体集合在一起,或放在手心里比一比,自己去体会大小的不同。另外小美也很喜欢俄罗斯人偶。由于大人偶里面放了小人偶,小的人偶里面还有更小的,所以她的表情总是随着不断变化的人偶笑逐颜开,令在一旁看的我也感染了她的喜悦。

在她开始体验大小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喜欢“挂”的动作。就像在门钩上挂上衣架,而且衣架上挂上许多东西,在镜台抽屉的握把挂上橡皮圈,项链挂在椅子上等“挂”的动作充斥在日常生活当中。

我立刻预备了帽子的挂钩、背包及毛巾的挂钩钉在房间里,每天要出去公园玩(从挂钩上拿下背包、拿下帽子)和玩回来之后(背包和帽子挂在钩子上,毛巾挂在挂钩上)该做的动作,她都可以自己一个人做到了。

小美就这样渐渐学会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这是一段愉快的成长,而我也发现,小美在这段期间,尤其在爬公园的攀登架时,总是会用手去转动螺丝帽。

所以我注意到日常生活中,她的手很想用手腕到处动动的样子。譬如转动音乐钟、扭开水龙头,不过因为还不知道如何转动,所以总在中途就放弃了。于是我用收集来的瓶子,为她做了一个“瓶盖开闭”的“工作”。

虽然只是瓶盖的开关这样单纯的活动,就能令想要做手腕运动的她雀跃不已。慢慢地她知道只要往同一个方向转动,就可以“打开”或“关上”。而像音乐钟及水龙头,在她一番地辛苦努力之下,终于可以自己来了。到后来饭桌上的果酱罐、海苔酱罐,她也都会帮我打开。就这样,小美又学会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我盼望每一件事她都能渐渐“自己来”,走向“自立”的第一步。

小美开始喜欢活动手指的动作,在“工作”方面也愈来愈富于多样化及变化。像是贴贴纸、扣纽扣、打开纽扣、在挂钩上挂东西、把挂钩串起来、用剪刀剪、用夹子夹、用晒衣夹夹起许多东西玩“太阳公公大拜拜”、用线来串东西等,只要和动手指有关的事,她都乐在其中。

这些经验也活用在她的日常生活之中。像穿衣服时自己扣扣子、自己拉开拉链、自己拉上棉被套的拉链,自己拿剪刀剪开点心的袋子;花买回来时,剪下花自己插上,书本破了自己找胶带把它贴好,等等。

以前做什么事都要叫妈妈,现在变成“我自己会!”可以感觉小美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很快乐自在的样子。如果随意去帮她,她反而会生气而且还会哭呢!

从小美的生活中,妈妈不知不觉间学会了应对之道!

一、仔细观察小美感兴趣的事物、喜欢做的活动。

二、把那些事物、动作教具化,并以“工作”的方式来实践。

三、透过这样的帮助,小美日常生活的幅度逐渐扩展开来。

接下来的小美特别对“大小”和“颜色”感兴趣。以前只是“大小”而已,现在已发觉“从大到小”、“有阶段”的分别。因为妈妈怀孕了,她就分“第一大是爸爸”、“第二大是妈妈”、“第三大是小美”,妈妈肚里小贝比是“最小的”,身边周围的事物都以大小等级去区分。

看到树叶、石头和花时,她会停下来说:“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小美,这是小贝比。”很喜欢去探索有“四个阶段”差异的东西。

透过“粉红塔”这个教具(注:粉红塔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感觉教具之一,由粉红色三边各为10到1厘米的十个立方体所构成,把它堆高起来时,看起来像一个塔,所以称作粉红塔。)配合着小美的成长,外婆亲手帮她作了一具粉红塔,她的“大小渐次性”有了整理归纳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小美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大小”及“渐次性”的教具,她也很喜爱那些东西,只是教具本身的目的,并没有很明确地传达给小美。

例如有一组“10个由大到小的色彩茶杯”,一眼看去好像满讨好的,但是因为上面有彩色的图案,玩到一半,孩子对那些图案的兴趣会分散她的注意力。为了要让孩子理解大到小的渐次性,那些彩色的图案好象多余的、是阻碍的。也就是说孩子在玩味“大→小”时,却突然冒出“这是蓝色”、“那是狗狗”。我发现它会影响孩子对“大→小”注意力的集中。

蒙台梭利的教具果然很了不起!以前含糊不清的“大小差异”概念,孩子现在一次就懂了。小美自从接触粉红塔之后,很清楚地掌握了“大小”的概念,也能够做归纳整理了。

接下来是对“颜色”的敏感表现。

外出的时候,以前只会说“大车车”、“小车车”,现在她会说:“哇,红色的车车,蓝色的车车,下一台是什么颜色的呢?是绿色的!”

和别人擦肩而过时,也开始对别人的衣服颜色感到兴趣。看见穿黄色T恤的人,就说:“小美也有黄色的衣服,对不对?”看见穿蓝色西装的人,就说:“我也有蓝色的衣服。”最劲爆的杰作,就是肚子饿时说:“哇!肚子好饿哟!我好想吃白色的饭和红色的番茄噢!”真教我捧腹大笑。

对颜色是那么的敏锐,还能以感觉去捕捉周围事物,似乎她已培养出直觉的能力了。

接下来开始热衷于衣服、鞋子和发带的搭配。

“今天的衣服是红色,所以用红色的发带吧!红色的衣服和红色的发带,所以鞋子要穿红色的。”搭配时,小美乐于选用一致性的搭配,所以她不会做出类似粉红色衣服配红色鞋子的奇怪搭配。

帮纸娃娃穿衣服也是一样,她真的经过仔细思考呢!

“红色的衣服,哇!好漂亮,好看!好看!那再加上红色的鞋子吧!”;“粉红色的衣服,哇!好美噢!好,那鞋子就穿粉红色的。”

早上一醒,还睡眼惺忪的,就开始用颜色说出所看见的东西。“啊!黄色的太阳”、“红色的车车(玩具)”、“粉红色的小熊!”

小美认为蛋一定要有黄色和白色,早餐煎蛋时,我做成了炒蛋,小美就哭着说:“白色呢?白色的呢?”不仅如此,她所看到的世界,全都转换成有颜色的了。而且那段期间她很喜欢的歌是“红色的小鸟,你为什么是红色的呢?因为吃了红色的果实啊!”

小美告诉我她的发现

有一天下过雨的黄昏,她看着天空说:“哇,水蓝色的,白色的耶!”我本来以为那天的天空是“灰色的”,仔细再看一下,就像小美所说的,并不是灰色的,而是和白天的水色不一样,是略带白色的水蓝色。另外,她看到晚上的夜空,就说:“哇!蓝色的!”我一向以为夜晚是黑色的,不过认真的看,才发现它和白天的蓝不一样,是“深深的蓝色”。

大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许多一成不变的观念,连颜色都被定形了。但小美不同,她用自己的眼、自己的感觉去感受,不但让我确信她的感性得到了成长,而且再次让我确认到“感觉”所带给人的温馨感受。

看看现在的小美,我觉得她活在感觉之中,她将感觉不断地锻炼沉淀,一切都以感觉去捕捉的生活方式,让人感到温暖亲近。如果只是教科书,我想并不能带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历练。

以“大小”、“颜色”、“声音”、“一样”这些基准快乐地去分类、集合;并且在过程中,动手去做。

我希望这种生活体验让小美乐在其中。

然而今天的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有很多孩子在还没进幼儿园前就先进补习班,而且补习班各式各样都有,资讯泛滥,让人摸不清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大家都说爱自己的孩子,这样是为他们好,所以就恶性循环,愈来愈严重了。

但是,孩子生在这个世上,我希望他能使用上天赋予他的“手指、手、脚、身体、眼睛、鼻子和嘴”去感觉、去体验,而且一生只有一次的这个时期里,尽情地乐在其中。因为当孩子能够品味到这种喜悦,那段过程便会在他心里生根呼吸。希望我们都能珍惜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感受的心灵”。

美眉妈妈在这之后,仍不断地以信件和传真传来信息。我因为她顺应自然的引导、在生命法则前那种谦虚的态度而深深感动。由于限于篇幅,所以只节录一些能带给新手妈妈的启示的部分。

‘陆’ 幼儿数学如何启蒙

《巧虎快乐数学》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c8m2

《巧虎快乐数学》是利用伊索寓言故事来教小朋友们学习数学的,当然还是由我们熟悉的主人公—巧虎、琪琪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个人感觉《巧虎快乐数学》利用伊索寓言的方法是非常赞的,让小朋友们在寓言故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数学知识,在学习这方面,巧虎的好点子确实值得赞扬。不管是《巧虎英语学习版》还是《巧虎拼音城堡》或者《巧虎学汉字》,这些学习的资源都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的学习压力,相反,会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或许这就是巧虎的神奇之处吧。

‘柒’ 启蒙教育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看法

儿童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学龄前的启蒙阶段,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宝宝心中最亲密的人,父母的言谈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几乎所有的宝宝都是在1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语言了,所以到1岁为止,他们都能说简单的句子。但是,宝宝开口晚,说话慢,除了遗传和生理因素之外,家庭的育儿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阶段:对宝宝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引导

对宝宝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引导,从3岁开始是比较合适的。这一阶段可以引导孩子们尝试运用逻辑思维能力,首先锻炼他们的分析和分类能力。孩子们可以从一些玩具或家具中辨认出一些东西,也可以教他们如何辨别自己的手、脚的特征。首先,积木五彩缤纷有吸引力,有一些图案,孩子们更喜欢,再加上积木有很多形状,一旦孩子在玩不同积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相似的建筑空间结构,这将使孩子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孩子对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兴趣。

事实上,父母指导才是关键,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从游戏开始,父母可以徒手做模仿游戏,也可以利用小玩具引导宝宝的兴趣,来激发想象力。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较大的宝宝,可以先给他们讲童话故事,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捌’ 启蒙教育对孩子有很大帮助,启蒙教育应该怎么做

引言:孩子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待孩子一定要做好榜样示范。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自己的兴趣,一定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父母的责任是不能替代的,孩子有没有好的启蒙教育,完全就要看家长。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启蒙教育对孩子有很大帮助,启蒙教育应该怎么做?

三、不要干预孩子的一些兴趣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干预。如果一个家长整天干预孩子的想法,孩子就会变得唯唯诺诺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优秀的思维,让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孩子才能够有基本的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困难。

‘玖’ 婴幼儿启蒙教育方法有哪些

婴儿启蒙教育之视觉启蒙

对于婴儿的视觉启蒙,我们可以拿着红色或黑白色的玩具,在婴儿面前20-30公分的放,慢慢摆来摆去,让婴儿的眼睛跟着我们的玩具走动;具体动作包括:左右、上下、圆圈、斜线、远近;这样可以刺激婴儿眼部的发育,从而发展眼球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婴儿启蒙教育之听觉启蒙

妈妈们可以用说话或者是发生玩具在宝宝旁边发出声音,让宝宝砖头寻找,从儿训练宝宝对于声音的判断能力;一般来说,妈妈的声音是婴儿最好听的声音,妈妈用亲切、愉快、温柔的语调给宝宝说话,让宝宝注意到成人发音的口型、动作、表情等,从而诱发宝宝良好的情绪和发声的欲望;我们可以用不同速度、旋律、声音等音乐或者乐器,也可以用家里的钟表、碗、墙壁等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训练婴儿辨别声音的能力。

婴儿启蒙教育之触觉启蒙

婴儿的面部、手部、脚步、嘴巴等都对触压敏感,我们可以用手、玩具、或者丝巾、布料、梳子等来刺激婴儿的身体各各部位,从而训练婴儿的触觉能力。

婴儿启蒙教育之嗅觉和味觉、温度启蒙

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把菜汤用筷子沾一下,放到婴儿嘴里面;吃苹果时候放到婴儿鼻子前,让婴儿闻一闻;给婴儿喝奶粉时候,让婴儿的手摸一摸;都可以锻炼婴儿的感觉能力。

‘拾’ 宝宝艺术启蒙的三个方法,具体是哪些方法

许多年轻的父母都是会留意在宝宝小的情况下就塑造她们的艺术体细胞,可是若不是熟谙文化教育之道,许多情况下通常便会发生“好心办坏事”的状况,不知不觉抹杀了宝宝的艺术潜能,家长应当静下来课堂教学,用细心和细节让孩子可以发展的更强,关爱孩子的艺术幼苗。

3.充分发挥艺术感召力

发展孩子的艺术潜能,最先就需要孩子自身迷上艺术,塑造孩子审美观心态和体会,带上孩子多触碰自然界,发觉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和快乐,给与孩子大量积极主动的社会正能量。家长能够在家里或者主题活动中有目的的构建自然环境。

汇总:教育是一个全过程,而不是只是留意一个结果,宝宝的艺术启蒙教育不必抠门时间,更不必急功近利,若是过度焦虑不安紧促,反倒会给孩子导致过大的工作压力,掌握一个优良的度是很需要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培养启蒙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打开鸡蛋的方法 浏览:440
路由vpn怎么设置方法 浏览:465
吊车头的拉线安装方法 浏览:80
番茄灰霉病治疗土方法 浏览:423
oppo手机耳线的包装方法 浏览:711
如何寻找正确的工作方法 浏览:736
羊布病普遍治疗方法 浏览:894
研究方法论是谁写的 浏览:530
婴儿肚子胀怎么办有哪些方法 浏览:335
苹果手机的感应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13
香碗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99
北京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浏览:790
有哪些方法稀释油漆 浏览:191
可以替代焊锡的sma头连接方法 浏览:474
剪辑视频的方法 浏览:599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环己烷和苯胺 浏览:546
浙江菜烹饪方法有哪些 浏览:389
星战模拟器怎么找到自己的家正确方法 浏览:775
2020洪灾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833
长期失眠睡不着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