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选择合适的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选择一种蛋白测定方法时,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缓冲液的化学组成和检测的蛋白量。基于dford方法的Quick Start Bradford和Bio–Rad 蛋白测定灵敏度高,可以兼容糖、巯基乙醇、DTT等。而对于去污剂和NaOH这两种干扰Bradford测定的物质,DC蛋白测定却可以兼容。
如果蛋白是在loading buffer中,准备跑1D或2D电泳,或者刚从细胞裂解液中抽提出来,需要定量,那么RC DC蛋白测定更合适。
(1)如何改进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扩展阅读:
常见测试方法:
Quick Start Bradford蛋白测定是一种简单、精确的蛋白浓度定量方法。现成的1倍浓度染料和7 个预稀释浓度(0.125、0.25、0.5、 0.75、1.0、1.5、2.0 mg/ml)的蛋白标准品,让你拥有现成的检测工具。无需稀释标准品和染料,一步完成蛋白浓度定量。
Bio–Rad 蛋白测定也是一种简单的蛋白浓度测定方法。该方法适应标准浓度测定、低浓度微量测定,或96孔微孔板的快速测定。它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和上面的Quick Start Bradford都是一样的,不过要麻烦一点点。因为除了要稀释蛋白标准品,配成几个不同浓度之外,还要稀释染料,再过滤除去不溶颗粒。
Quick Start Bradford 和Bio–Rad 蛋白测定方法的起源都是Bradford染料结合方法 (Bradford 1976),该方法检测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与蛋白结合时(主要结合碱性或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颜色变化。这种测定方法能定量多数蛋白或多肽(分子量> 3,000–5,000 Da),操作简单、速度快,灵敏度高,与一些还原剂(如DTT、巯基乙醇)兼容。
DC (Detergent Compatible) 蛋白测定是一种适用于含有去垢剂的蛋白样品比色测定方法。该方法类似于常规的Lowry 测定方法 (Lowry et al.1951),但经过改良,节省了操作时间。DC 蛋白测定只需要15分钟的温育过程,而且吸光值读数能保持2小时的稳定。
RC DC (Recing agent Compatible & Detergent Compatible) 蛋白测定是一种适用于含还原剂和去垢剂的蛋白样品比色测定方法。
以 Lowry 方法(Lowry et al.1951)为基础的 RC DC 蛋白测定,具有原来DC蛋白测定的特点,并能与更多的试剂兼容,简化了复杂蛋白样品溶液的定量测定。吸光值至少稳定1小时。
除了与DC 蛋白测定兼容的试剂外,RC DC 蛋白测定还与以下试剂和缓冲液兼容:2% CHAPS、350 mM DTT、0.1MEDTA、Laemmli 缓冲液、10% beta-巯基乙醇、ReadyPrep 抽提试剂等。
B. 生物化学蛋白质浓度测定只能够考马斯亮蓝方法测定如何改进
Modified Bradford Protein Assay Kit
改良型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
产品说明:在使用常规Bradford试剂进行蛋白定量时,考马斯亮兰G-250染料分子之间,以及G-250与蛋白质复合物之间会发生聚集,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可见的易沉降的颗粒,使得在595nm处测定的吸光度值A595时,蛋白质浓度的定量偏低。针对此种情况,本试剂盒通过添加特殊的试剂,使得考马斯亮兰G-250染料分子之间,以及G-250与蛋白质复合物在30分钟内不容易发生沉降,从而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使得大量样品的定量变的从容不迫。
产品特点:
1.在30分钟内,G-250染料分子和G-250与蛋白质复合物不容易发生沉淀;
2.无论是分光光度法或酶标板法都有大小两种定量范围的操作方法;
3.还能够适应疏水的膜或粘蛋白的定量;
4.比较合适于从容不迫地进行大量样品的定量;
5.与常规的Bradford法相比,线形关系更佳,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
编号 包装 价格 产地
SK3041 1000 Assays 360 生工
C.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都有哪几种方法,适用情况以及优缺点
凯氏定氮法,酚试剂法,考马斯亮蓝法,双缩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D.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pro的测定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pro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链和折射率测定pro含量,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碱性基团和芳香基团测定pro含量。但是食品种类很多,食品中pro含量又不同,特别是其他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的干扰成分很多,因此pro的测定通常利用经典的剀氏定氮法是由样品消化成铵盐蒸馏,用标准酸液吸收,用标准酸或碱液滴定,由样品中含氮量计算出pro的含量。由于食品中pro含量不同又分为凯氏定氮常量法、半微量法和微量法,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E. 常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优缺点是什么
1、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
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优点:可用于所有食品的蛋白质分析中;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实验费用较低;结果准确,是一种测定蛋白质的经典方法;用改进方法(微量凯氏定氮法)可测定样品中微量的蛋白质。
缺点:凯氏定氮法只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把低价氮氧化并转为氨盐来测定,而不能把高价氮还原为氮盐的形式,所以不可以测出物质中所有价态的氮含量。
2、双缩脲法
双缩脲法是一个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双缩脲试剂是一个碱性的含铜试液,呈蓝色,由1%氢氧化钾、几滴1%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配制。
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多肽),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配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为540nm。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为5-160mg/ml。鉴定反应蛋白质单位1-10mg。
优点:测定速度较快,干扰物质少,不同蛋白质产生的颜色深浅相近。
缺点:①灵敏度差; ②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些氨基酸和EDTA等会干扰该反应。
3、酚试剂法
取6支试管分别标号,前5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溶液,最后一支试管加待测蛋白质溶液,不加标准蛋白溶液,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以未加蛋白质溶液的第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对照,于650nm波长处测定各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值。
优点:灵敏度高,对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很有效。
缺点:①费时,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②酚法试剂的配制比较繁琐。
4、紫外吸收法
大多数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的最大吸收,这是由于蛋白质中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存在,可用于测定0.1~0.5mg/mL含量的蛋白质溶液。
取9支试管分别标号,前8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溶液,1号试管不加标准蛋白溶液,最后一支试管加待测蛋白质溶液,而不加标准蛋白溶液,每支试管液体总量通过加入蒸馏水补足而保持一致,将液体混合均匀,在280nm波长处进行比色,记录吸光度值。
优点: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能回收。
缺点:①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专一性差; ②干扰物质多,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及核酸等能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5、考马斯亮蓝法
考马斯亮蓝显色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可与考马斯亮蓝G-250 定量结合。当考马斯亮蓝 G-250 与蛋白质结合后,其对可见光的最大吸收峰从 465nm 变为 595nm。
在考马斯亮蓝 G-250 过量且浓度恒定的情况下,当溶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不同时,就会有不同量的考马斯亮蓝 G-250 从吸收峰为 465nm 的形式转变成吸收峰为 595nm 的形式,而且这种转变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一般情况,当溶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增加时,显色液在 595nm 处的吸光度基本能保持线性增加,因此可以用考马斯亮蓝 G-250 显色法来测定溶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优点:灵敏度高,测定快速、简便,干扰物质少,不受酚类、游离氨基酸和缓冲剂、络合剂的影响,适合大量样品的测定。
缺点: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因此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有较大的偏差。
F. 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一、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基于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与食品中氮含量的比例关系换算的。如乳中蛋白质与氮含量的比值为6.38,大豆中蛋白质与氮含量的比值为5.71,普通食品中蛋白质与氮含量的比值为6.25。因此是通过测定食品中氮含量后再根据换算系数得到食品中蛋白质含量。
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1、凯氏定氮法:样品在高温浓硫酸的消化作用下,将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铵,待消化液冷却后,加入过量的碱,使无机铵转化为挥发性的氨,再将氨蒸出后,利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最后根据消耗的盐酸标液体积推算样品中的氮含量。
2、杜马斯定氮法:样品在高纯氧中充分燃烧的过程中,将氮元素转化为氮气或氮氧化物,再经过高温铜的还原,使所有的氮转化为N2,然后利用热导检测器检测N2的含量来推算样品中氮含量。因此杜马斯定氮法也称为杜马斯燃烧法或燃烧定氮法。
(6)如何改进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扩展阅读:
凯氏定氮法通过硫酸高温消化,只能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铵,而对于硝态氮(如硝酸盐、亚硝酸盐)则不能转化。因此凯氏定氮法适用于不含硝态氮的食品、农产品、化妆品、医药等。凯氏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83年率先提出,由于设备要求简单,自提出后便成为蛋白质测定的经典方法,广泛运用于蛋白质检测中。
杜马斯燃烧法既能将有机氮转化为N2,又能将无机的硝态氮转化为N2。因此,杜马斯的应用更为广泛。杜马斯定氮法是由法国化学家杜马斯在1831年提出,虽然该法比凯氏定氮法早半个世纪提出,但由于当时设备条件难以满足杜马斯定氮法的要求,限制了其发展。
G.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总结
蛋白质检测方法总结 双缩脲法: 将两分子尿素分子加热脱去一分子氨而形成的就是双缩脲 (NH2-CO-NH-CO-NH2) . 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 CU2+结合形成紫红色络合物, 这样...
H. 通常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哪些,比较优缺点。
定氮法,双缩尿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
凯氏定氮 灵敏度低,适用于0.2~ 1.0mg氮,误差为 ±2% 费时
8~10小时 将蛋白氮转化为氨,用酸吸收后滴定 非蛋白氮(可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而分离) 用于标准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测定;干扰少;费时太长
双缩脲法(Biuret法) 灵敏度低 1~20mg 中速 20~30分钟 多肽键+碱性Cu2+®紫色络合物 硫酸铵;Tris缓冲液;某些氨基酸 用于快速测定,但不太灵敏;不同蛋白质显色相似
紫外吸收法 较为灵敏 50~100mg 快速 5~10分钟 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在280nm处的光吸收 各种嘌吟和嘧啶;
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 灵敏度高 ~5mg 慢速 40~60分钟 双缩脲反应;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Tyr和Phe还原 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
各种硫醇 耗费时间长;操作要严格计时;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 灵敏度最高 1~5mg 快速5~15分钟 考马斯亮蓝染料与蛋白质结合时,其lmax由465nm变为595nm 强碱性缓冲液;
SDS 最好的方法;干扰物质少;颜色稳定; 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
I. 在奶粉中蛋白质的检测方法中,如何改进检测手段以保证蛋白质的真实性
①凯氏定氮:蛋白质转化氨用酸吸收滴定
②双缩尿:灵敏度低肽键+碱性Cu2+=紫色络合物同蛋白质显色相似
③紫外吸收比较灵敏蛋白质络氨酸色氨酸残基280nm光吸收
④Folin-酚试几(lowry):灵敏度高磷钼酸-磷钨酸试剂tyrphe原同蛋白质同颜色深浅变化同
⑤考马斯亮蓝(bradford):酸性溶液考马斯亮蓝染料与蛋白质结合使燃料吸收峰位置由465nm变595nm溶液颜色由棕黑变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