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该如何理解双缝干涉实验
理解双缝干涉实验方法:
一个电子不可能发生上述干涉现象,也就是不可能出现干涉条纹。这意味着电子双缝干涉条纹现象是群体行为!非个体行为!
电子不会同时通过两条缝隙!
只开一条缝隙不会产生条纹,就说明了两条缝隙的必要性。这和经典的光的干涉现象没有本质区别。
这个实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两条缝开启,电子枪单个射出电子,其间间隔足够长的时间,最后得到的电子分布依然如此,好像是先到的电子“规定”后到的电子的行为。
这个解释不够通俗的话,再给大家这样介绍。在宏观世界中,以玻璃球为例。我们让玻璃球射过开了一道缝的挡板,大家知道,玻璃球会在后墙留下的痕迹,是一条线。射过开了两条缝隙的挡板,在后墙也是两条线。
❷ 如何做双缝干涉实验
1、照射粒子束于刻有两条狭缝的不透明板,然后确认在探测屏出现了干涉图样。
2、因为可见光波长很短,所以手指宽的缝隙根本无法完成光线的干涉和衍射。缝隙宽度应大致和头发丝一样宽,双缝间距应小于1毫米。
3、找一小块不用的镜子,用刀片去划镜子背后的水银涂层,这样就可以做出符合要求的双缝,最主要的是,没有透过双缝的光线都会被镜子反射,不会影响背后形成的阴影。
(2)如何确定观察方法双缝干涉扩展阅读:
双缝实验是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双缝实验是一种“双路径实验”。
在这种更广义的实验里,微观物体可以同时通过两条路径或通过其中任意一条路径,从初始点抵达最终点。这两条路径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观物体物理行为的量子态发生相移,因此产生干涉现象。另一种常见的双路径实验是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验。
❸ 关于双缝干涉实验和观察者的问题
按照现有的量子力学理论,我猜测在监视器单纯处于检测但是没有显示结果的功能应该还是有多条缝。可是我觉得由意识决定真的很扯蛋,我怀疑是否是由于监测设备的电场或磁场或其他因素影响了双缝干涉
❹ 电子双缝干涉是如何观察的呢
和光这种电磁波的干涉实验相似,让电子发射装置击打双缝,电子被传统地考虑为实物粒子,不是波,但这个实验在屏幕底片上得到了多条平行的干涉条纹。
为了验证,人们还进行了单次只发射一个电子的双缝实验,意在排除电子间碰撞造成条纹的可能,足够长时间的积累后,底片仍然是干涉条纹。
波粒二象性被推广到电子。
这个实验最奇妙的地方,人们在双缝处加装探测装置想要确定电子通过了哪条缝的时候,不再显示出干涉条纹,变成像小球打双缝那样普通的双亮纹。量子力学寻求解释,说电子在不受观测时没有确定的位置,从两条缝中通过都有概率,它的这两种分布概率自己和自己发生了干涉。被观测时,可能性却又坍缩到其中一条缝的情况里,不再有干涉现象。
当然我自己没有那个条件做实验了啦,都是些惯说的理论
❺ 双缝干涉实验中如何观察电子通过哪个缝隙
是这个意思,因为你安装的探测器引入了测量,而这个测量会对这个系统产生影响,测量之前,在狭缝处的波函数是电子通过左侧与电子通过右侧这两个波函数的叠加态,就是这样的叠加,产生了干涉效应而使得电子出现了干涉条纹。
然而,一旦经过了测量
❻ 双缝干涉实验中观察者的定位如何
宏观上的观察是光打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里.微观上对光子的观察,就有个额外的困难,你必须找某种粒子、或者用某种作用,去和被观察的光子进行一个操作
❼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实验细思极恐
双缝干涉实验所显示出来的结果是20世纪科学家集体遭遇的一次“灵异事件”,在这个简单的实验中微观世界的基本本质,叠加态、不确定性、观察者效应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这三个现象有是如此的烧脑、违反直觉、毁人三观,所以我们常说双缝干涉实验的结果让人觉得后背发凉,有那么一点“恐怖”的感觉。
你想一下我们如何去观察电子?是不是要向电子发射一定能量的光子,当光子在被反射回来时,我们才能知道电子的状态。
没有这种交互作用,也就没有所谓的观察!但是这个测量的过程就会导致电子的状态被限制单一的状态中,换句话说,当电子穿过狭缝时,我们强迫电子与光子发生相互作用,正是这个过程导致电子波函数的坍缩。
所以说观察行为也是一种量子行为。跟人类的意识没有任何关系。
❽ 谁了解量子双缝实验的观察方式,请教个问题
这是一个假设实验!!!必须深刻理解 Bohr 的并协原理---波粒二像性。在同时刻,同一物理描述中,光要么表现为波,要么表现为粒子性。两个特性绝不会同时表现!!!所以,无论是两缝,还是三缝,只要你愿意,无论从波动学,还是量子力学的粒子性入手,都可以。波动学特点:光,碰到三孔会出现,衍射,干涉现象。具体的结果,按照衍射和干涉公式来计算。粒子性:光子作为粒子,有 Heisenberg 的不确定性原理,其位置上不确定,在某一时刻分别有一定概率通过这个三个孔,具体哪个一个?上帝才知道,如果我们去测量,只有一定概率检测到粒子通过某个口,而且在测量后,物理体系会被这次测量干扰,进而发生概率的坍塌。
❾ 双缝干涉实验最重要的步骤是什么该如何进行
假设装置探测器来观察光子到底是从那一条狭缝经过,因此能够获得路径信息(不论是否真正读取这路径信息),则干涉图样会消失。这种路径实验演示出粒子性与波动性的互补原理,光子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但不能同时表现出粒子性与波动性。
尽管量子力学可以正确地预测实验结果,量子力学不能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类现象,为什么粒子似乎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狭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认为,从这里可以推论量子力学并不完备,一个完备的理论必须对这些难题给出满意解释。
尼尔斯·玻尔反驳,这正好显示出量子力学的优点,量子力学不会用不恰当的经典概念来解释这种量子现象,如果必要,量子力学可以寻找与应用新的概念来解释这些难题。